1. 退休金能否被法院强制执行
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法院强制执行。
一、退休金的基本性质
退休金,作为劳动者在退休后的重要生活保障,其本质是对劳动者过去劳动贡献的一种回报,具有特定的社会保障性质。在我国,退休金通常属于劳动者的个人财产,但其使用与支配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
二、强制执行的法律基础
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生效的法律文书,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以实现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在民事执行中,被执行人的财产可能会被法院查封、扣押或冻结,以用于清偿债务。
三、退休金能否被强制执行
关于退休金能否被法院强制执行,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退休金作为被执行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法院在强制执行时会予以适当的保护。但是,如果被执行人存在恶意逃避债务、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等行为,法院在保障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有权对退休金进行强制执行。
具体而言,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会综合考虑被执行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负担等因素,以及债务的性质和数额,来决定是否对退休金进行强制执行。同时,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也将作为执行的对象,优先用于清偿债务。
四、执行过程中的权益保障
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有权向法院提出异议,法院将依法进行审查。如果被执行人认为执行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此外,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也会积极保障被执行人的基本生活,避免因强制执行导致被执行人陷入困境。
综上所述:
退休金作为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在被执行人存在恶意逃避债务等行为时,法院在保障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有权对退休金进行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必要生活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规定: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2. 养老金不领会作废吗
不取养老金不会导致养老金停发。
退休老人不取养老金,更不会导致养老金停发,不取养老金并不是法定的停发养老金的理由,是没有政策依据的,是完全不成立的。
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否停发,主要看是否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形,第一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没有及时完成认证就会暂停发放养老金;第二是否被判刑坐牢,如果坐牢了,坐牢期间的养老金也会暂停发放;第三,是否被宣告失踪,如果被宣告失踪了,也会暂停发放养老金;第四,退休人员去世,养老金停发。
【拓展资料】
退休人员满足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一是缴费年限满15年,二是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从退休手续获批次月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
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的银行卡或者存折里,现在是各地逐步统一发放到社保卡里面,也就是社保卡的银行账户。很多退休人员习惯在每月养老金发放到账之后就去银行取出来,但是如果不取,也没有关系,并没有什么后果,并不会因此停止发放你的养老金,也不会因此不让你参与养老金上涨。
这些年,在社交媒体上会流传着一个消息,就是说如果长期不取养老金,国家就会认为你不缺钱,不需要退休金来生活,因此以后就可能不让你参与养老金的上涨了。很多老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每月养老金一到账就马上去取,导致银行每到养老金发放的日期就会大排长队。
但其实,所谓不取养老金就会停止上涨养老金或不发养老金了,这是非常不靠谱的谣言,是在忽悠人,属于虚假信息,退休人员千万不要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