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养老金并轨何时执行
2024年起,我国将启动养老金并轨政策,这意味着公务员和企业职工将遵循相同的退休养老保险原则。这一措施旨在缩小公务员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之间的退休工资差距。目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退休工资起步通常在六七千元,而企业职工的退休工资则在两三千元左右。
2024年社保并轨后,公务员的待遇将有所变化。从2014年10月开始,我国实施了养老保险并轨措施,以确保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平稳过渡。对于“老人”(指2014年10月前已退休人员),继续按照原有办法执行;对于“新人”(指2014年10月后新入职人员),则按新办法执行;对于“中人”(指2014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退休的人员),实行十年过渡期。2024年10月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退休金计算办法将一致。
社保部分无疑会保持一致,但机关事业单位和垄断企业除了社保外,还缴纳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因此,总体上,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退休金差距依然存在。实际上,效益好的企业可能会按社保最高标准缴纳,导致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可能比机关事业单位的高。
总之,社保遵循多交多得、长交多得的原则。鼓励人们多缴长缴,以解决退休人员的后顾之忧。虽然社保并轨后,公务员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差距会缩小,但企业职工的退休金也可能会因企业效益不同而有所差异。
B. 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并轨执行新人新办法退休金吗
从2024年10月份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十年过渡期将会结束。那么作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将会采用全新的计算办法,来计算他们的养老金。而这种帆大新的计算办法,其实就是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算办法完全一致。它采用的是累计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养老金的待遇。C. 养老金2024年并轨,企事业工资一样了
01、养老金计算将并轨
自2024年起,企事业养老金计算方式将实现统一。摒弃了传统的干部、工人、农民身份划分,所有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体,无论身份背景,都将适用同一生计公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个体,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还将额外获得过渡性养老金。此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将获得职业年金,共计四笔养老金。因此,出现了三类人群:1990年参加工作,2024年退休的个体,如果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实际缴费10年,视同缴费24年,将获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如果是企业工人,实际缴费32年,视同缴费2年,将获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而农民工,作为2000年前后出现的新兴群体,类似于当年的灵活就业人员,将只获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通过这种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即便工龄和缴费基数相同,最终的养老金水平也会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企业工人、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的顺序递减。考虑到实际生活中的工作稳定性差异,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02、身份不再决定养老金
如今,80后、90后、00后的养老金计算不再依赖于干部、工人、农民的身份划分,而是根据个人的缴费年限和国家的退休年龄来确定。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这一代人也即将面临退休年龄的调整。例如,男性的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干部为55岁,工人为50岁,特殊工种的女性可以更早退休。目前,山东和江苏已开始实施自愿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的计算将不再受身份影响,但仍然与缴费金额、缴费档次和退休地社会平均工资相关。此外,过渡养老金的计算也受当地政策影响。
养老金计算始终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建议年轻人及早规划养老金,以延长缴费年限,减轻未来负担。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未来社保最低缴费年限可能提高,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选择参保缴费是一个关键决策,因为中途放弃将导致损失高达60%的参保资金。
D. 2025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了吗
2025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已经并轨了。从2024年10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并轨改革。这意味着,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职工,养老金的计算都采用了相同的标准和公式,确保了计算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计算方式实现了统一,但由于一些历史因素和个体差异,如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年龄以及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待遇的存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待遇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次养老金并轨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旨在打破长期以来的养老金“双轨制”,促进社会公平和谐。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未来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总的来说,2025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已经实现了并轨,但在实际待遇上仍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政府和社会各界将继续努力,推动养老保障体系的持续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