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球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之一被戳破,伯纳德·麦道夫这个幕后黑手,赢得了“金融诈骗罪”的耻辱称号。麦道夫于2008年被捕,服刑时间还不到刑期的十分之一。知情人士透露,麦道夫在狱中去世,享年82岁。麦道夫在北卡罗来纳州的联邦医疗中心死亡,死因被认为是自然原因。
当被迫这么做时,麦道夫向他的儿子们承认他“没有损失”,至少损失了500亿美元。那天,两个儿子举报了他们的父亲,向世界揭露了史上最大的金融诈骗案!“华尔街传奇”变成了“华尔街骗子”,他成功愚弄了半个世界:据报告显示,共有4800个投资账户遭受损失,遍布亚洲、欧洲、美洲,甚至包括一些慈善组织和国际机构,大量富人、银行和基金公司一直处于困境。
B. 交五年养老保险退休后工资怎么算
这个算方有点复杂,养老金领取金额分为三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如果有的话)。当然对于70、80后绝大部分都没过渡这部分。
基础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度市平工资/12+指数化个人缴费月工资)/2*缴费年限*1%
而且指数化个人缴费工资是指:求和(个人每年缴费金额/上一年市平工资)。就相当于你的缴费档次嘛,
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领取月份数总和。这个总和数规定不一致有根据退休年龄不一样而不同。男女也不同。大概120个月即10年计算嘛。
所以:退休时的市平工资很重要。
假设有按成都市2010年市平计算30515元,如果按60%最低档缴费。已缴15年2011年退休,则:
基础养老金=(30515/12+30515/12*60%)/2*15*1%=305元。好少的滴可怜。
个人账户算总额为5万,则5000/120=416元。
则305+416=721
所以你自己可以带入数据进行演算。社保就是一个庞氏骗局。721元一个月在现在成都喝稀饭都有点难......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C.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交养老保险
1、那些不想交社保的人都是怎买想的?
第一类人:直接投资收益很明显,交了社保,总感觉这钱像白花。
这种应该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看法,认为年轻工资不多还要交社保,那自己能花的钱还有多少?还谈什么逛街,旅游,喝喜茶?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投资头脑啊,如果把钱放到股票里,股票涨了倒是好事,要是失败了钱怎么办呢?再者社保也算一笔硬性存储,所以现在交了也不能算是白花了。
第二类人:反正收入高,断缴不交都没关系,不缺钱。
这种主要是自身收入高,也不担心养老,对他们来说,作为高收入那社保缴费越多月不划算,索性不交了也行,商业保险早就配置好了,也不指望社保养老。
其实缴社保是财富再分配的另一种方式,现在蛋糕做大了,那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蛋糕分好,所以拿高收入者的钱补贴给低收入者,为的是保障穷人在年老的时候还能生活体面,让他们在看不起病的时候至少能保证基础的治疗。
那如果所有高收入的人都这么想,那社会不乱了套?贫富差距如果越拉越大,会导致什么结果,历史上不是没有例子。
第三类人:本来就没多少钱,能够温饱就行了,有没有养老金顾不上
这一类人本身工资就低,再没有个工作,就靠体力劳动来挣钱,生活压力本来就大了,根本不敢想以后怎么办。
就说说很多农民还抱怨现在新农合交的是一天比一天多,连新农合都不想交了呢。
越是收入低的人,越是要交。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靠体力劳动来赚取生计的人,老了,干不动了。怎么办?生个病怎么办?年轻时有笔储蓄是不是要稳妥一些呢?
第四类人:房贷、车贷都要累死个人,哪有钱交社保?
这类人也不容易,每个月辛辛苦苦工作,结果贷款一还,自己手里本来就没多少钱,当然想多点钱在手里.
第五类:老龄化那么严重,确定我退休的时候有养老金?
这类人也很常见,害怕国家老龄化严重,到时候没钱发自己。
再者也害怕延迟退休,到时候劳动力短缺,年轻人不足,那岂不是以后退休很晚?
这一点,大可不必太操心,社保是国家强制交的,那后面没钱发了,也会有国家来想办法。
而且,中国的发展一直都是很让人骄傲的,再怎么也不不至于会停发养老金的。
2、不交养老金,每月存1000块,自己养老行得通吗?
说到这个,得算笔账。
假设小A今年30岁,不交养老金了,每月存1000块钱吧。
放银行,3.33%利率,存30年,本金+利息约等于37万。(注:还没算通货膨胀)
假如60岁退休,60-80岁这个阶段不工作了,平均下来每个月有1550可以用,这还没有考虑到生病的问题,要是生病还得自己想办法。
这样是算上通货膨胀,按3%的通胀率计算,30万真的算不了啥。
3、到底交还是不交呢?
对很多人来说不交这个假设可能无意义,因为社保是强制交的,除非你不在公司上班了。
但如果让我来选的话,我还是会交的。
一方面是因为,个人社保可以抵抗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养老金已经连续上涨14年了,上涨幅度趋于稳定,如果把社保当成一笔投资,老了也能有一份不错的保障。
D. 银保监会:警惕投资养老、以房养老金融诈骗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实质是非法吸收社会资金,扰乱金融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1年第三期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保护自身权益。
手法之一:以投资养老为名诈骗养老钱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投资养老名义,承诺高利率回报且提供预留养老床位、预定养老房间等服务,向老年消费者非法筹集资金。
抓住老年人特点设计骗局。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寻求养老保障、对集资诈骗认识不足,打着投资养老、销售老年产品等旗号,经常出现在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如公园、超市、小区等,不断向老年人群灌输金融养老、新型投资等概念。
利用小恩小惠博好感,降低老年人警惕性。不法分子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有意博取老年人信任和好感,等老年人降低警惕后,趁机对其道德绑架、虚假宣传,最终目的是骗取老年人钱财。
抛出高回报承诺吸引老年人。不法分子惯用承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预定养老服务等说辞,诱骗老年人投资所谓“养老服务”项目,收费名目五花八门,如“贵宾卡”“会员费”“预付费”等。这些机构没有能力提供所承诺的养老服务,获得资金后运作、流向不透明,有很高的集资卷款跑路风险,一些老年人的养老钱被不法分子诈骗。
手法之二:用以房养老名义诈骗老年人资金
不法分子所称的“以房养老”为假。正规的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拥有房屋完全合法产权的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保险公司)同意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这种保险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试点阶段且比较小众,其准入门槛高、法律关系复杂、风险因素多,对机构业务开展和销售管理都非常严格。
不法分子所谓的“以房养老”风险极高,且暗藏陷阱。不法分子以国家政策名义掩盖非法集资的本质,打着“以房养老”、有高收益回报等旗号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这种“抵押-借贷-理财”方式操作流程多、参与主体乱、投资风险高,本就不符合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且所谓“理财产品”很可能是虚假的,借来的钱最终还是到了非法机构口袋。
用“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人抵押房产,诈骗资金。不法分子所宣称“以房养老”与国家试行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完全无关,只是其假借国家政策、为非法集资活动造势宣传的手段而已,其实根本不具备相应的资质、能力,往往是“以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有的参与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房产被抵押,最终失去了房子,还背负贷款。
上述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恶劣,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在此提示消费者,做到以下两谨记、两注意。
一、谨记投资是有风险的,不宜有赌博心理而冒险入局。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切勿轻易相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宣传,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理财产品如果承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要记住投资是有风险的,别受高收益诱惑而冲动投资。
二、谨记选择正规机构。购买理财投资产品应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正规机构和正规渠道。建议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前,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多与家人商量,对投资活动的真伪、合法性进行必要的判断和了解,防范不法分子诈骗侵害,警惕非正规机构的疯狂营销揽客行为。
三、注意提防集资诈骗套路。集资诈骗多有“击鼓传花”和“庞氏骗局”特点,往往是以新还旧,缺乏实际业务支撑和盈利来源,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项目,容易发生卷款跑路、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不要被“保本高息”“保证收益”等说辞迷惑。
四、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不在空白合同签字。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防被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若发现疑似非法金融活动,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