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养老保险分几个档次
1. 养老保险档次差异
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和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在缴费档次上有所不同。例如,职工养老保险中,缴费基数上限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而下限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设有固定的金额作为不同缴费档次,参保人可选择每年500至3300元的12个缴费标准。
2. 职工养老保险档次
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根据个人月平均工资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关系设定。若个人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则以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上限。若低于60%,则以60%为缴费基数下限。
3. 居民养老保险档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通常设定为固定的金额。以上海为例,个人缴费设为每年500元至3300元的12个档次,参保人可自主选择,政府也会提供相应的补贴。
4.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档次
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档次通常根据不同的地区设定。例如,西宁市设定了60%、70%、80%、90%和100%五个缴费档次,参保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缴费能力自愿选择。
『贰』 法律规定养老保险档次有几种
法律规定养老保险档次有几种?
一、养老保险档次分类
养老保险分为三种档次:最低档、中档次和最高档。
二、养老保险档次缴费标准
1. 最低档的缴费不得低于社平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2. 中档次的缴费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0%。
3. 最高档的缴费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三、个人缴费
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应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
四、申请条件
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退休手续。
2. 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缴费义务。
3. 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过渡期内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
五、养老保险的基本作用
1. 保证劳动力再生产。
2. 有利于社会的安全稳定。
3. 促进经济的发展。
六、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在中国,90年代之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从此,中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七、养老保险缴纳档次选择
养老保险的缴纳通常会分为不同档次。档次越高,所需缴纳的金额越多。选择适当的缴费档次是为了保障将来有一笔养老金。在办理时,应咨询相关部门,选择适合自己的缴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