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25-01-08 19:59:49

『壹』 新老退休待遇对比

新老退休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养老金缴纳年限、计算方法、调整规则、领取年龄等方面。具体来说,下面是新老退休制度的对比:
公司和个人的养老金缴费比例有所不同。老制度下,企业和个人的社保费用的缴纳比例为20%和8%,新制度下,企业和个人的社保费用的缴纳比例为16%和8%。
养老金计算方法不同,新制度下,养老金计算基数为参保人过去12个月平均缴费工资,而老制度下,为退休前年度工资的平均值。
养老金领取年龄略有调整。虽然新老制度下的退休年龄一致,但新制度下规定,缴纳年限不满30年的人还需满60周岁才能领取全额养老金。
养老金调整规则不同。老制度下,养老金是一直基于工资调困盯整的,而新制度下,养老金的调整考虑到居民的生活费用标准、工资水平、物价变动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除了新老退休制度的对比之外,以下是关于中国养老金制度的一些信息:
1、养老金支付范围:中国养老金制度覆盖着企业职工、城镇居民以及农村居民三个大类人群,而不同的人群缴费标准、支付范围、养老金计算方法也各不相同;
2、养老金基金:中国养老金基金的管理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的基金管理模式,另一种是由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管理模式;
3、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并保证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如提高养老金缴费比例、推迟退休年龄、完善调整机制等;
4、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政府近年来逐步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以实现城乡居民养历野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和公平;
5、 个人账户制改革:目前正在探索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改革,通过引进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增加个人账户资金的收益,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金制度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日渐增大。未来,还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加强财政支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创新投资运营方式等,来确保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新老退休制度在养老金缴纳年限、计算方法、调整规则和领取年龄等方面存在所不同,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选择。无论选择哪种制度,个人应当及时缴纳社保费用,使自己的养老金能够及时得到保障,确保日后的生活质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肢尺喊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贰』 在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怎么发展

未来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与中国经济转型、经济全球化相适应,与城镇化、老龄化、社会结构多元化及养老需求多层次化相契合,具备普惠化、公平化、法制化以及可持续化特征。具体来看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国民的制度,即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保证居民具有平等参与养老保险的机会,以实现制度的准入公平,让每个国民都能获得一份基本养老保障,形成基本养老保险的全民覆盖。
第二,不同国民的养老保险负担水平公平合理,享有均等的公共财政支持或资助,同时也能体现对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倾斜与照顾。
第三,不同国民所享受的养老保障待遇水平均等。这里说的均等并不是所有人绝对待遇的相等,而是一种相对均等。完全或绝对相等是不可能的,差距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不同人群之间的差距应该在社会可容忍范围之内。
第四,基本养老保障水平是适度的,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基本养老需求相适应;同时需要建立养老保险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中,消费支出的增长情况、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市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等因素来进行动态调整。

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目标是最终建立起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统一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这就必须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体系进行系统改革和调整,改变目前各种养老保险制度地区分割、城乡分割和群体分割的状况,把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孤立存在和运行的状态改造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或体系,建立起制度相对统一、责任明确、分担合理、互助共济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缩小保障水平差异,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制度框架,以实现全体国民“老有所养”。一个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应该是提供主体多元化与制度多层化的混合型保障体系,以适应老龄化的需要并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按照责任承担主体与承担方式,养老保障体系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是家庭养老或自我保障;
二是普惠式国民养老保险制度,即社会统筹部分,其资金来源是税收;
三是差别性职业养老保险制度,既个人账户部分,其资金来源是缴费;
四是作为职业福利重要组成部分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或非企业单位提供的补充养老保险等);
五是商业性人寿保险以及其他通过市场获得的老年保障。
其中普惠式国民养老保险与差别性职业养老保险可以组合成中国未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叁』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且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给社会带来的最为直接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及趋势,然后回顾了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障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人口年龄构成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同于老年人口问题。老年人口问题是指老年人口这一特殊的群体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不论老龄化还是年轻化,都会存在老年人口问题。按人口学理论,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是依据老年人口或未成年人口在人口中的不同比例来划分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当然,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是相对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数据显示到2005年时全世界在总体上即将进入老龄化世界,到2025年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均将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其中北美洲、欧洲地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可见人口老龄化在全世界加剧的态势,已形成了世界性的“银发浪潮”。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征: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快,时间短;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庞大;老年人抚养比明显偏大;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密切相关。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具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职工相对于向养老基金缴费的在职职工的比例不断提高,从而将对中国养老保险资金的收支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养老基金长期入不敷出,养老保险制度就会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产生间接的影响。二、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回顾和现状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依据保险方式多层次”的原则,我国的养老保险的目标体系有三个层次组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混合式的养老保障制度。一方面,沿袭了家庭养老制度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中国逐步建立了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制度。中国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从20世纪50年代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带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的特点,即城镇建立了以高就业为基础的职工劳保福利制度;而农村建立的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三无”对象为主的保障制度,多数老人依靠家庭养老。从中国养老保障的历史来看,实行的基本上是一种受益基准制保障制度,即城镇职工个人不需要缴纳保险费,而完全是由企业或国家负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和变动。随着中国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主体。在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集体经济结构,从而使农村原有的集体社会保障解体。因而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迫切需要改革养老保障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养老保障制度。中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可以概述为三个步骤:退休费社会统筹体制;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的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改进措施。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探索也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致经历了探索试点、逐步推开、整顿规范等阶段。1986年,民政部根据“七五计划”关于“抓紧研究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试点、逐步实行”的发展目标,开始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三、中国现行养老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中国现行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有:养老金支付“缺口”巨大;保险覆盖率低,非国有经济部门投保困难;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缺乏完善的发放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主要是保富不保贫,覆盖面窄,筹集资金困难和制度不稳定。造成上述中国养老保险主要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转制成本”由谁承担的问题没有解决;养老保险费收缴困难;养老保险资金非市场化运作,投资收益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善,使用效率不高,损失严重;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体制的巨大冲击。四、养老保障制度国际借鉴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养老保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以德、美、日等国为代表的自保公助型养老保障模式,二是以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障模式,三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障模式。三种模式各有特色,利弊共存,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为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模式。国外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有:构建适应本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体系;正确选择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养老事业要依靠社会,走市场化道路;逐步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五、建立和完善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如何选择切实的应对措施事关重要。具体的对策:一是逐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二是将“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分离;三是建立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四是建立养老保险补偿机制,多渠道筹集“转制成本”;五是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养老保障体制中的作用;六是对养老基金进行有效投资,确保其保值增值;七是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

『肆』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带来的压力

2005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浮出水面。2006年1月1日,养老新政开始实施,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做实个人账户、调整新的计发办法等方面提出了实质性举措。直面二十年养老保险改革难题,养老新政开始步入艰难的攻关战。

老人:新政影响不大

老章是名退休干部,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如今的他,每天遛鸟、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生活过得悠闲自在,而支撑他幸福晚年的经济支柱,则来自于他现在每个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

而老章的大学同学老汪的晚年境遇则大不一样。老汪退休前是一家企业的工程师,他现在的退休金还不到1000元钱,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只能说是勉强够用,为了下岗的孩子和自己的晚年着想,老汪在退休之后又去一家企业当起了会计。

对于中国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老汪的情形更代表了大多数普通老人的养老现状,日子过得拘谨而节制,和想像中的幸福生活还有一段距离。

“这次的养老金改革对老人的影响不大,就是说目前老人能拿到的养老金不会有任何变化,既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

这是专家的看法。

实际上,这次养老新政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证离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据了解,为了离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发放,近五年来,中央财政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补贴金额高达2093亿元。

据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各项缴费比例已高达40%,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新加坡。为维系这一制度的正常运转,不得不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形成了约7400亿元的空账,并且每年还在增长。

养老保险制度转轨中出现的最大难题,就是巨额“隐形债务”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亏空达8000亿元,且每年以1000多亿元的规模持续扩大。

中人:养老新政的受害者

“20年以后等我老了,能领到的退休金会因此变少吗?”在一家企业工作的马勇对自己的未来有些悲观。已过而立之年还在为事业打拼的他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但他对自己未来养老金是否会减少显得十分在意,“到那时候,社会上竞争压力肯定会更大,养老金要是少了,生活质量如何保证?”

“改革意味着政府将通过提高社会统筹的比例来筹集更多的资金,以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专家的看法是,在基础养老金不变的情况下,个人账户规模的缩小,将使在职职工未来的养老金水平缩水。

有人算了一笔账,假设一名养老新政实施前参加工作且在新政实施后才退休的职工,如果他的平均月薪3000元,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为10年;再假设10年后本地月平均工资是3000元,那么退休后,他在政策变化前后各能领到多少养老金呢?

如果按养老新政之前的养老金政策看,这名职工在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是880元;如果将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即实施养老新政后,那么他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690元。

也就是说,在养老保险制度调整后,这样的“中人”职工每月的养老金少拿了190元。对此,“新政”给出的应对办法是,国家将专门对中人发放“过渡性养老金”,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补偿,但发放标准和形式尚未有明确规定。

有关专家认为,“中人”在改革前并无个人积累,这意味着国家对这部分人负有“隐性债务”,“养老新政”实际上是通过牺牲在职一代的福利,来保障退休职工的福利。而且,再过30年,现在在职的一代人将到退休年龄,中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顶峰。届时,在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支付日益增加的养老金,如果政府仍然采取现行的政策,即进一步缩小个人账户比例,提高社会统筹比例,将使未来工作的新一代个人账户养老金进一步减少,最终可能使养老金制度完全成为现收现付制。从养老金支付的自身规律看,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大国,没有积累的养老金制度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新人:养老不易

李楠可以说是一个新新人类,80后出生的他刚刚参加工作还不到3年,但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还不够自己用,谈到养老,他就一脸愁容,年轻时攒不下钱,老了以后怎么办呢?

刚参加工作的刘志坚最近一直在和同事讨论这样一件事情:自己结婚以后,如何来照顾双方的老人,虽然父母一再告诉他不用担心他们的养老问题,但刘志坚还是觉得父母加起来不到1000元的退休工资在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不够用。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4%,到2030年,中国人口结构将从现在的15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变为3.3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使得养老成为一个大问题。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位学者认为,西方国家进入老龄时期一般都花费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而中国从控制生育到进入老龄化只用了18年时间。“我们这个社会‘未富先老’,所承担的养老责任越来越繁重。”

『伍』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保险制度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其演变过程,并探讨现阶段的运行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1949-1978)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1951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开始进行养老保险试点工作。1953年,我国实施了第一部养老保险法,为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1957年的大跃进运动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政治运动的干扰和经济困难,养老保险基金几乎耗尽,制度陷入停滞状态。

三、养老保险制度的恢复与发展(1978-2000)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养老保险法,明确规定了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完善。1997年,我国开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的基金体系。此举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2000-2019)

2000年,我国启动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通过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制度,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和统一管理。此外,我国还逐步推行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了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我国还不断创新,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我国推出了养老保险全国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了养老保险信息的互联互通。2019年,我国推出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改革试点,为个人养老金的灵活使用提供了便利。

五、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覆盖面逐渐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和养老金的不平衡问题。因此,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全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提高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和公平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确保养老金的稳定发放。

『陆』 养老金 制度 改革 2024

法律客观: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在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中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将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本世纪三十年代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金筹集模式,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中国政府统一了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职工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且个人缴费满十五年的,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相当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左右,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个人账户(比例为本人工资的11%)累计储存额的1/120。国家参照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对基本养老金水平进行调整。2003年,企业参保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为621元。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最初只覆盖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1999年,中国把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2002年,中国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2003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550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646万人。开展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2001年,中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主要包括: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实现部分基金积累,探索基金保值增值办法;改革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将基础养老金水平与职工参保缴费年限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职工参保缴费十五年后每多缴费一年增发一定比例的基础养老金;统一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办法,缴费基数统一为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统一为20%。在辽宁省进行试点的基础上,2004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吉林、黑龙江两省。探索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中国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不同于企业的离退休养老制度。2003年,机关事业单位有离休人员67万人,退休人员931万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部分地区开始探索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进行离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改革试点。2003年底,参加社会统筹试点职工1199万人,离退休人员258万人。多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人口老龄化加速、退休人员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中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8%缴费。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8%左右缴费。2003年,全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收入总额为2595亿元。增加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国家规定,各级政府都要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2003年,各级财政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4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74亿元。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00年,中国政府决定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包括: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投资收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实行市场化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重要财力储备,2003年底已积累资金1300多亿元。推进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中国企业过去要负担本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和人员管理工作。为保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减轻企业社会事务负担,政府积极推进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2003年底,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已有84.5%的企业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为全面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水平,适应劳动力转移流动中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需要,中国政府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金保工程",目标是实现社会保障信息的全国计算机联网运行。目前已初步实现养老保险信息的中央和省级的联网。 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在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2003年,已有近700万人参加了企业年金计划。此外,国家还鼓励开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中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将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健全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在完善市级统筹基础上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在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2003年,已有近700万人参加了企业年金计划。此外,国家还鼓励开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中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将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健全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在完善市级统筹基础上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柒』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你认为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应该如何改革

个人认为,不论如何改革,都要有利于老百姓的生活。
1、日本曾经出现过养老金事件,希望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不要发生;
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金的规模要不断增大,受益面要发展;
3、养老金的管理应该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的道路,就像中国的外汇储备一样;
4、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让老百姓知道按时足额缴纳养老金的重要性。
谢谢,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己没退休金 浏览:742
小孩子孝顺老人简笔画 浏览:185
养老服务中老人没人陪怎么办 浏览:303
重庆长寿电工 浏览:87
老年人被烫伤 浏览:764
体检报告一般去哪些医院做比较好 浏览:937
电视厅老年活动室起名字 浏览:944
社区九九重阳节主持词 浏览:809
抚顺体检多少钱 浏览:587
老人到80岁还能活多久 浏览:901
陕西农村养老保险社保卡办理流程 浏览:906
退休教职工可享受工会费 浏览:893
如何养生保养血管 浏览:257
养老机构有关税收政策 浏览:744
女性50岁夏季全身皮肤瘙痒 浏览:371
体检标书怎么写 浏览:799
中老年人止咳 浏览:382
如何让带娃老人解闷 浏览:310
庙山老人住哪里 浏览:900
已超过退休年龄工伤 浏览: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