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4-09-28 10:15:03

Ⅰ 专家建议建立多层次养老体系应对农村养老挑战,具体该如何实施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提高,这是我国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体现。但另一方面,老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也会越来越着,原来地里的农活也做不动了,自然就没有经济收入了。虽然农村养老这些年国家给予很多利民政策,但因数农村老人的基数大,不可能所有的老人都能够照顾到,这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来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一、加大力度,完善农村养老体系。

农村居民养老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金额相对较低,无法保证农村老人的正常生活。平时农村老人身体还健康时,都会下地干活,一方面能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的粮食和蔬菜,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农活做不动了,生活的来源就断了。所以现在很多农村老人,不仅仅是提高养老质量的问题,而是有一部分还面临着生活的问题。对这部分困难老人,政府要加大力度,增加困难老人的养老保障。

Ⅱ 如何构建多元化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来关爱空巢老人

随着空巢家庭的增多,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空巢老人安度晚年,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空巢家庭的形成
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具体来说,空巢家庭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有些老年人由于受旧传统观念影响,造成父子、婆媳关系紧张,家人间难以相处而分居,形成不少空巢家庭。二是子女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年轻人在外工作、学习,形成诸多的空巢家庭;另一方面,部分子女由于敬老养老观念淡薄,视老年父母为累赘、包袱,就与父母分居而形成空巢家庭。三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改善,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清静悠闲地欢度晚年,空巢家庭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二、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空巢老人就是指由于子女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离开家庭而产生的。他们一般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供给方面,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加,社会将面临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抚养两位子女的情况。城市老人多数有退休金,经济赡养问题还不突出。在农村三农问题未解决的形式下,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特别是一些需要昂贵的医疗费用来维持生命的患慢性病老人加重了子女的负担。二是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方面,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不可避免的产生逐渐衰退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并没有在全国普遍建立起专门的老年医疗护理医院,而有些医疗护理医院的设备落后,提供老年人医疗护理的护士的技术水平较低,这些都使得空巢老人的医疗护理面临着问题。三是精神慰藉方面:由于传统家庭的解体,/空巢老人0无法享受过去大家庭的天伦之乐,离开子女时间久后容易产生孤独感,出现抑郁症状,有的人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总之,空巢老人是我国社会转型条件下出现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应该引起个人和家庭、社区和国家的重视,个人和家庭、社区、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能力,解决好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对策:构建多元化养老保障服务体系
为了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建立一个以市场为指导,以政府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主导作用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重视市场的作用。1.1空巢老人的增多催生了老年保姆市场的发展,我们应适应这股潮流并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将其发展壮大,凭借市场的竞争提高老年护理的水平和种类,为空巢老人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如一些机构专门培训入户陪护和钟点工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心理护理,解决其面临的生活照料和医疗和精神慰藉方面的问题。1.2重视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努力将空巢老人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商业养老保险是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对象,在被保险人年老退休或保期届满时,由保险公司按合同规定支付养老金,给空巢老人提供一些经济支持,使其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和保健费用,降低其生存的风险。另外,商业保险公司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险,这是为了保证空巢老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原因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支付各种费用建立。2.发挥政府的的作用,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2.1建立健全老年法规体系,切实保障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尊老、敬老、助老、养老教育的同时,要通过法制手段切实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财产保护权、被赡养权,通过法律的形式保证其拥有生活的基础,切实解决空巢老人的经济供给和生活照料问题。2.2建立和完善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经济供给和生活照料方面的问题。2.2.1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首先,政府应扩大社会救助的范围。将高龄、病残、无人照顾的困难的空巢老人集中到社会救助制度的保护下,给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和生活必需品,做到应保尽保。其次,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城乡社会空巢老人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以使城乡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加强养老院敬老院的建设,让高龄老人、困难空巢老人集中入院养老。2.2.2政府应积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空巢老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扩大社会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其身体素质。首先,降低医疗救助门槛,全面实施大病救助制度,大幅下调重病大病的起付线,增加受助比例和受助金额,着力缓解特困空巢老人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空巢老人就医享受到真正的实惠和方便。再次,为老人建立安全、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上门问诊、送药到家,建立家庭病床。3.发挥社区在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方面的作用。首先,社区应积极参与家居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实现社会养老。一方面,为特困、独居、空巢家庭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免费、或价廉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开展温情服务。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建立/爱心电话0联系制度,随时掌握老年人信息,及时了解老年人生活、身体等情况;协调辖区有关餐馆、超市开设爱心餐桌和爱心超市,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优惠、便捷服务;另外,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使得空巢老人从孤独寂寞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社区向空巢老人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护理,提高其抵御疾病的风险。首先,应向其提供一级医疗护理保健,即预防措施。其次,应向其提供二级医疗保健。就是将原来需住院的手术病人或治疗病人,现在成为非住院的当日病人。如胆囊切除术、子宫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最后,三级医疗保健在帮助空巢老人抵御慢性的、复杂的、长期性的疾病风险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如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心、卧床病人的家庭护理、以及临终病人的护理等。4.第三部门如社会慈善机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在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1要发挥慈善组织作用。政府应培育社会民间组织和慈善组织,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在规划设置、资金投入、土地提供和税收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切实推动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民间组织或慈善组织为空巢老人提供交通和陪伴、老年食堂、法律服务,甚至为居家的体弱老人提供家务、家庭保健、送饭上门、定期探望、电话确认、紧急呼救系统等养老服务,提高养老社会化的水平。4.2发挥专业机构尤其是老年人社会工作机构的作用。这些专业机构为社会培养专业的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人才,为这些空巢老人提供一些心理护理。例如,改变空巢老人的认知观念,引导其摒弃/养儿防老0的旧观念,鼓励其摆脱对子女的依赖,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建立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鼓励他们进入老年大学,培养业余爱好,丰富日常生活,鼓励邻里之间的交往,建立并帮助老年人之间进行交流,鼓励那些独身的空巢老人去婚姻介绍,所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老伴,建立起新的生活规律和情感支持系统。

Ⅲ 养老服务体系的五大措施

一是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对新建小区社区服务用房规划布局的审核,使小区规划和社区养老场所做到同步规划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充分发挥民政部门既管城乡社区建设,又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优势,积极进行内部资源整合,统筹利用社区资源;制定并下发社区托老站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和推进。市内社区普遍建立托老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康复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农村以敬老院为依托,增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床位,并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为农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服务。
二是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市、县(市)区、养老服务机构三级联网系统,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动态管理;健全核查监督机制,落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积极性,推进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12349”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依托地方通讯信息平台,构建全市统一的“12349”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建设集机构养老、社区托老和居家养老为一体的没有围墙的“郑州社会化养老院”,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四是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及评估制度。加强调研,加紧制定和出台养老服务评估和补贴办法,根据老年人经济状况和服务需求,分类实施养老服务补贴,推动老年社会福利服务由补缺向普惠型转变。
五是探索建立政府购买保险制度。推动建立政府为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的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发生意外伤害风险的善后处置能力。

Ⅳ 如何完善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任务紧迫。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老龄人口在消费、就业、投资等方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老龄人口红利有待充分释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立法。养老领域的政策、法规事关民生发展全局,直接影响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和公共服务,对完善国家治理至关重要。建议进一步完善养老法规体系,建立养老金长期精算平衡模型,合理在同代间、代际间进行收入、财富再分配。推进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扩大年金个税递延优惠力度,出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出台养老服务产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明确准入门槛和产品标准。健全监管机制、老年人维权机制,切实加强养老服务业在质量、安全、价格等方面的行业监管和制度建设,保障老年人权益、关注老年人需求。推动各地方政府制定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细化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人才及服务模式等方面的落地措施。
放宽行业准入,引进民资、外资等社会力量。鼓励、规范引导民资、外资等各种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放开外商投资准入,积极引入港澳及国际上先进国家养老服务的经验、资金、机构等,鼓励港澳养老服务机构在境内开展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医疗保险(放心保)、老年护理保险、年金资产管理、老年房产养老基金等养老金融,改善养老资产结构,提升老龄人口投资能力。加大对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养老机构责任保险,规范服务。加快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养老土地供应政策。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的社会养老床位数约为25张,到2020年实现35~40张,这将带来大量养老用地需求。
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促进医养结合。医疗、保健、护理、心灵慰藉是老年人最为直接的需求。建议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药品、医疗器械、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领域,促进医养结合。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在资金、养老、健康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鼓励保险机构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有效模式。鼓励国有保险企业深化改革,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把民资等各种社会力量引入养老、医疗领域,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扩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农村保障覆盖率。加大农村互助幸福院、五保供养、老年日间看护中心、老年活动站等养老服务设施及机构的发展力度并扩大覆盖范围。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儿童、妇女关爱服务体系。目前农村居民养老金替代率远低于城镇职工,建议通过财政补贴、社会公益等提高养老金、五保供养标准。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通过给予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补贴等方式,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质量。
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释放老龄人口红利。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老龄人口就业等方面。建议支持推动相关产业聚焦老年人市场,促进“银发”产业大发展。加快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提升老龄人口消费能力、投资能力、就业能力,发挥老龄人口就业、消费对经济和社会的拉动作用,释放老龄人口红利。大力发展养老社区、日间看护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实现老有所养。大力发展老年人居家护理、精神护理等老龄人口医疗服务业,为老年人提供看护、保健设施、心灵健康等服务,实现老有所医。大力发展老年人社交、体育健身、旅游等老年文化产业,实现老有所乐。规范发展殡葬、墓地等行业,加强监管,实现老有所归。鼓励老年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再就业,提高老龄人口就业能力和消费能力,实现老有所为。大力发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医疗信息化等互联网养老产业,实现“智慧养老”。

Ⅳ 龙岩市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9.7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8.24%,其中65周岁以上36.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73.1%。当“银发浪潮”迎面而来,如何安放老年人的夕阳人生,让老年人都能享有幸福的晚年生活,成为新时代养老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已形成“9073”格局。国家卫健委2021年披露,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选择集中在居家和社区两项,其中,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依托社区支持养老,仅有3%的老年人选择走出家门、入住专业养老机构。

所谓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安度晚年,通常适合自理能力较强、有余力帮助子女育儿的老年群体;社区养老则是由社区统一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服务,适合年纪偏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老人;机构养老包括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老年公寓及养老社区等多种形式,通常专业性较强,适合年纪较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单身或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2017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功申报全国第二批、福建省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8年,出台《龙岩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九大工程”的目标任务。

2019年,我市和7县(市、区)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为全市养老机构、养老产业发展勾画了发展蓝图。

2020年,出台《龙岩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2020-2022年)行动计划》《龙岩市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21—2025年)二十条措施》,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居家养老——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5月20日,禾康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助老员廖爱如来到新罗区红坊镇南阳村低保户林清富家上门服务,为老人量血压、理发、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她认真细致的服务,让老人仔掘禅很是满意和感动。廖爱如说:“我每月上门一次,服务三个小时,主要为老人理发、剪指甲和打扫卫生,只要老人有需求,我都会去做。”

新罗区2020年引入禾康养老服务公司承接居家养老服务,安排助老员每月上门为老人提供助洁、助餐、助行、助医、代购等定制生活照料服务。2021年发放定制终端设备6317台,线上基础信息服务共65174人次;线下实体援助服务共计16571人次,服务工单共17041单,服务总时长51582.3小时。

2017年以来,我市针对散尘老人实际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引进青鸟三盛、禾康智慧、德亨仁厚、金太阳等4家专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免费提供服务场所念尘,依托各县(市、区)“互联网+”养老信息服务平台,配备线下养老服务队伍,为全市“6+2”对象提供线上呼叫服务,以及急救联动、医疗康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休闲娱乐、法律咨询等服务,真正实现养老“不离家”。

目前,全市已为1.5万名老人提供每人每月不少于20元的线上呼叫服务;为近3000名老人提供每人每月不少于100元的线下日托、短期托、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家电维修、代购、代缴等实体上门生活照料服务。

社区养老——养老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

5月9日上午,在新罗区西城街道西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琴声叮咚、歌声嘹亮。记者看到,10多名老人有的拉二胡,有的吹笛子,有的演奏扬琴,其他人轮流上台献唱,其乐融融。满头白发的老施今年77岁,他说:“照料中心就建在家附近,有吃有玩有养生有服务还有老伙伴,我们养老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咋能不欢迎?”

明亮的大厅里,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中心负责人施岩波告诉记者,街道提供4层楼900多平方米的场所,给辖区老人带来人文、人性、有爱、有温暖的养老服务。目前,日托有二三十位老人,全托十几位老人,其中80%是80岁以上老人。 缪大爷今年93岁,精神矍铄,在这里住了3年,他的5个子女经常轮流过来陪伴他。连阿姨告诉记者,中心设有长者食堂,一周内每天的菜不重样,不仅卫生,还实惠,一餐不超过10元,一天不超过25元。

目前,全市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5个,覆盖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35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农村幸福院1169个,覆盖64.28%的建制村,让越来越多老年人养老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

机构养老——帮儿女尽孝、替父母解难、为政府分忧

徐老师今年80多岁,在新罗区东城东宫下托老院住了快2年。今年初,儿子接他回老家万安镇过春节,但他不愿回去。“这里就是我的家,吃的穿的样样不少,护理人员对我也很好。”徐老师说起托老院的生活就由衷夸赞。东宫下托老院创办于1997年5月,是龙岩首家民办托老院,有7幢老人公寓、近200个房间、320张床位、38名护理人员,入住老人和残疾人保持在150人以上,曾经荣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称号。

据统计,目前全市有各类养老机构145家,其中乡镇敬老院108家,其他公建养老机构22家,民建民营养老机构15家,养老床位2.1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40.02张。全市有五星级、四星级养老机构各5家。

医养结合——集医疗、养生、养老为一体

孟福祯老奶奶今年87岁,三年前她来龙岩探亲时半月板损伤严重,就住到龙岩慈爱老年康养中心。她说:“当时,康养中心刚成立,我就住进来了,那时候还没几个人,现在有近百人。我住在这里心里很踏实、很温暖,这里有医生,有情况住院也非常方便。”

龙岩慈爱老年康养中心院长曾玉燕告诉记者,康养中心依托龙岩慈爱医院的医疗、康复技术团队资源,是医养结合、康养融合、智慧养老创新型的长者养护机构,开设120张床位,目前入住97位老人,中心还设有茶道、怀旧电影、书画、太极、禅修、开心农场、老党员之家等文体娱乐项目,提供高品质的老年生活环境。

近年来,我市加大医养结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精心打造了一批优秀项目。如: 漳平市 社会福利中心成立了德亨仁厚养老中心和漳平优抚医院;武平县福利中心内设残疾人康复医院,在仁济医院内设福康老年公寓;长汀县新桥卫生院内设医养服务中心,实现“养”和“医”有机结合。同时不断深化医养融合,推进照料中心、服务站、农村幸福院与邻近一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室、卫生所等进行签约服务。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出台《龙岩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十条意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优先覆盖老年人群体。至2020年底,我市所有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全市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008个,参与签约医生2614人,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签约244965人,签约率75.86%。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为老年人托起稳稳的幸福,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的美好愿景,正在闽西大地化为现实的幸福图景。(融媒体记者 傅利昌 罗姝毓 张进)

Ⅵ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主要任务

河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旨在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首先,政府计划构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将设立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包括托养、日间照料、家政、照料护理、文体娱乐和精神慰藉等多元服务。此外,将普遍设立养老服务热线和居家养老呼叫平台,覆盖城镇社区和60%以上农村建制村,到“十二五”末实现全面覆盖。


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上,省辖市和县(市、区)需加强供养型和护养型机构的建设,设立政府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的专业护养机构,以及具备临终关怀功能的爱心护理院。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优惠政策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的扩大和升级。


针对少数民族群体,将按照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对缺乏专门服务的地区,政府或民间投资建设布局合理、服务优质的养老服务机构,确保少数民族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信息化建设方面,将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的“12349”养老服务呼叫网络,提升服务效率和覆盖范围。


部分地区还计划探索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和城镇“三无”老人供养制度,以进一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6)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扩展阅读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于2011年11月2日以豫政〔2011〕80号印发。该《意见》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工作要求6部分。

阅读全文

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简爱如何得知父母 浏览:222
武汉辅警体检常5项有哪些 浏览:739
老年大学人员构架 浏览:594
老人家大腿骨折术后多久可以拆线 浏览:286
吉林省社保未退休身故 浏览:389
正规养老院的护工多少钱 浏览:841
在编教师退休工资社保 浏览:701
中医养生途径有哪些 浏览:827
贵州省养老金计发办法 浏览:728
重阳节卡片视频 浏览:18
老年人自杀自杀 浏览:82
79岁的老人命运如何 浏览:965
河北养老保险查询个人账户 浏览:982
原国企改制下岗人员退休政策 浏览:994
要离别了和父母说说什么 浏览:111
河南省中人退休金何时能落实到位 浏览:15
退休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吗 浏览:379
陕西渭南退休职工年检 浏览:35
现在永登县农村老人养老金是多少 浏览:857
机关养老保险人员类别 浏览: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