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研究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8-18 15:29:05

⑴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了吗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从2014年10月开始个人交保险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养老金并轨正式启动,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
改变
人手发放一张社保卡
此次国务院明确养老金“并轨”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这意味着全国所有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制内人员”,总数近4000万的庞大群体都将启动改革。
长期以来,这部分人及其单位不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吃的是“财政饭”。而改革将改变这一局面:今后这些人群将参照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缴纳养老金,并将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
缴费
职业年金个人需缴工资4%
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领取: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计算:
每月工资5000,得缴600
公务员小明除去津贴、补贴等,每个月缴费工资是5000元,改革前单位和个人都不用缴费,小明退休后照样有养老金。改革后,小明每月要缴纳养老保险400元。
职业年金方面,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这样,小明又要缴200元,加上基本养老保险的400元,一共缴600元,这笔钱是从小明的月收入中扣除的,将进入小明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连同单位缴费部分,退休后按月发放。
领取
2014年10月1日是关键点
改革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因此10月1日成为领取养老金的关键点。
10月1日前已退休的
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10月1日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
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10月1日前参加工作、10月1日后退休、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
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指导实施。
10月1日后退休、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
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执行。也就是说,可以选择按规定补缴一些钱,然后享受养老金;或者直接转入一种养老保险体系,拿比较低的养老金。
注意:还有过渡性养老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逐步过渡”政策主要是两条: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待遇
退休领多少钱与职称无关
一直以来,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击提升职级、职称的情况。随着改革推进,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
这是因为,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按照职工退休最后一个月工资一起发,并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进行调整。而改革后,将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这意味着,小明即使退休前没有被提拔,但由于他的缴费年限长,也可能比他的上司领的退休金要多。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此外,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实行全国统一工资制度,由于工资结构不同,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基本工资配发的退休金与企业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当,但是加上按照机关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的退休生活补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就高于企业基本养老金。如今,这一因素不复存在。
更关键的是,同样年龄退休的,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意思。
这些改革要点也不可忽略—
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
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离休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关系转移:
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
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
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筹资机制:
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
解读
职业年金是否强制实施不好说
对于《决定》的印发,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蔡向东表示,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模式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是一样的。其中的区别,主要体现职业年金上。《决定》中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蔡向东认为,“应当”在这里还不能理解为“必须”性的“强制”。因此,职业年金是否能强制实施,实施的具体办法等还得看之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财政部如何制定。
蔡向东说,实际上,当前企业职工除了强制实施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外,也还有企业年金制度,只不过该制度对企业来说不是强制实施的,而是企业根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人才发展战略来决定是否实施以及实施的规模。2012年末全国有5.47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消息,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实有企业1374.88万家,这说明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还不到0.4%。

⑵ 鍏昏佷繚闄╁苟杞ㄥ规満鍏充簨涓氬崟浣嶇殑褰卞搷

鍏昏佷繚闄╁苟杞ㄦ槸杩戝勾鏉ユ敼闈╃殑涓涓閲嶈佹柟鍚戯紝瀵逛簬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鑰岃█锛屼篃浼氫骇鐢熶竴瀹氱殑褰卞搷銆傛湰鏂囧皢浠庡嚑涓鏂归潰瀵规満鍏充簨涓氬崟浣嶅吇鑰佷繚闄╁苟杞ㄧ殑褰卞搷杩涜岀畝瑕佸垎鏋愩

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鍏昏佷繚闄╁苟杞ㄧ殑褰卞搷涓昏佷綋鐜板湪浠ヤ笅鍑犱釜鏂归潰锛

缂磋垂鏍囧噯鍜屾瘮渚嬶細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鏅閬嶅疄琛岀殑涓烘斂绛栦繚闅滃瀷鐨勫吇鑰佷繚闄╁埗搴︼紝缂磋垂鏍囧噯鍜屾瘮渚嬬浉瀵硅緝浣庯紱鑰屼笌涔嬪苟杞ㄧ殑绀句繚鍒跺害鏅閬嶉噰鐢ㄧ殑鏄鎸夊伐璧勬瘮渚嬬即绾冲吇鑰佷繚闄╋紝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鐨勭即璐规爣鍑嗗拰姣斾緥鍙鑳戒細鐩稿簲鎻愰珮銆

鍏昏侀噾璁$畻鍜屽彂鏀撅細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鍏昏佷繚闄╁埗搴﹂氬父鏄鏍规嵁骞磋祫銆佽亴绾х瓑鍥犵礌鏉ヨ$畻鍏昏侀噾锛岃屽苟杞ㄥ悗鐨勫吇鑰佷繚闄╁埗搴﹂氬父鏄鎸変釜浜虹即绾崇殑鍏昏佷繚闄╄垂鍙婂浗瀹舵寕閽╃殑涓婇檺鏉ヨ$畻銆傚逛簬涓浜涜亴涓氭瘮杈冮暱銆佸勾璧勮緝楂樼殑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浜哄憳鏉ヨ达紝鍏昏侀噾鍙鑳戒細鐩稿簲闄嶄綆銆

杞绉绘帴缁锛氬逛簬宸茬粡鍙傚姞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鍏昏佷繚闄╃殑浜哄憳锛岄渶瑕佽繘琛岃浆绉绘帴缁鎿嶄綔銆傚苟杞ㄥ悗锛屽傛灉涔嬪悗杞鍒板叾浠栧湴鍖哄伐浣滅殑浜哄憳闇瑕佺户缁鍙傚姞褰撳湴鐨勭ぞ淇濆埗搴︼紝鍙鑳介渶瑕佽繘琛岀浉搴旂殑杞绉绘墜缁锛屽逛簬涓浜轰篃闇瑕佷簡瑙e拰鐔熸倝鏂板湴鍖虹殑鐩稿叧瑙勫畾鍜屾斂绛栥

闄や簡鍏昏佷繚闄╋紝鍖荤枟淇濋櫓绛夌ぞ淇濆埗搴︿篃鍦ㄩ愭ュ疄鏂藉拰骞惰建銆傚悓鏃讹紝鍦ㄥ苟杞ㄨ繃绋嬩腑锛屾満鍏充簨涓氬崟浣嶅彲鑳介渶瑕佽繘琛岀浉搴旂殑鏀归潻鍜岃皟鏁达紝浠ラ傚簲鏂扮殑鍒跺害鍜屾斂绛栥

鍏昏佷繚闄╁苟杞ㄦ槸鍏ㄥ浗鑼冨洿鐨勬敼闈╂柟鍚戯紝瀵逛簬鏈哄叧浜嬩笟鍗曚綅鑰岃█涔熶細浜х敓涓瀹氱殑褰卞搷銆傞渶瑕侀氳繃浜嗚В鐩稿叧鏀跨瓥鍜岃勫畾锛岃繘琛岄傚綋鐨勫簲瀵瑰拰璋冩暣銆

銆愭硶寰嬩緷鎹銆戯細
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绀句細淇濋櫓娉曘
绗鍗佷簲鏉″熀鏈鍏昏侀噾鐢辩粺绛瑰吇鑰侀噾鍜屼釜浜鸿处鎴峰吇鑰侀噾缁勬垚銆傚熀鏈鍏昏侀噾鏍规嵁涓浜虹疮璁$即璐瑰勾闄愩佺即璐瑰伐璧勩佸綋鍦拌亴宸ュ钩鍧囧伐璧勩佷釜浜鸿处鎴烽噾棰濄佸煄闀囦汉鍙e钩鍧囬勬湡瀵垮懡绛夊洜绱犵‘瀹氥
绗鍗佸叚鏉″弬鍔犲熀鏈鍏昏佷繚闄╃殑涓浜猴紝杈惧埌娉曞畾閫浼戝勾榫勬椂绱璁$即璐规弧鍗佷簲骞寸殑锛屾寜鏈堥嗗彇鍩烘湰鍏昏侀噾銆傚弬鍔犲熀鏈鍏昏佷繚闄╃殑涓浜猴紝杈惧埌娉曞畾閫浼戝勾榫勬椂绱璁$即璐逛笉瓒冲崄浜斿勾鐨勶紝鍙浠ョ即璐硅嚦婊″崄浜斿勾锛屾寜鏈堥嗗彇鍩烘湰鍏昏侀噾鍙浠ヨ浆鍏ユ柊鍨嬪啘鏉戠ぞ浼氬吇鑰佷繚闄╂垨鑰呭煄闀囧眳姘戠ぞ浼氬吇鑰佷繚闄╋紝鎸夌収鍥藉姟闄㈣勫畾浜鍙楃浉搴旂殑鍏昏佷繚闄╁緟閬囥

⑶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什么意思

养老金“并轨”: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专本养老保险属制度。
其目的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双轨制——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现在的事业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双轨制并轨)。
2012年3月,这一制度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2013年12月,人社部确定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方案。
2014年12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施行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2015年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1日施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企业单位一样,施行缴纳养老保险制度,施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并轨,执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⑷ 并轨后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计算

养老并轨之后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是按照工龄来计算发放的,如果在事业单位工作了十年以下,通常是发放60%,如果工龄超过十年,但又没有达到20年,是发放70%,因此是成一个正向叠加的趋势。
一、养老并轨后事业单位退休金计算是怎样的?
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待遇则是根据工龄计发。
工龄10年以下的发放60%的工资;工龄10到20年的发放70%;工龄20到30年是80%;工龄30到35年是85%;工龄35年以上是90%。也就是之前退休的则根据职位、职称计发,而在之后则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双轨制的取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和企业人员一样,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退休时也采用同样的养老金计发方法。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
企业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
竖谈正另外企业退休人员领多少养老金,主要是根据缴纳年限的长短、按什么比例缴纳社保,退休地的社会平均工资、退休年龄等因素有关,完全是实打实的在缴纳。
换句话说缴纳年限越久,缴纳的基数越高,退休后的待遇也就越高。相反退休待遇也就越低。
所以说并轨后,同等条件下,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还是企业退侍盯休养老金都是一样的。
二、并轨后真正影响养老金原因是什么?
虽说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人员一样缴纳养老保险,也采用同样的办法计算养老金,不过,养老金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1、缴费基数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的有关规定,缴费工资影响养老金高低。
而缴费工资也就是根据什么缴纳,而这一块一般是根据员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标准。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则根据实际工资缴纳社保,也就是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是多少就按什么缴费基数进行缴纳。
而企业则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用工成本,明明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超过最低缴费基数,却按最低缴费基数缴纳,也就是60%。
不同缴费基数缴纳社保,计入到个人账户的金额也不同,最终影响退余悔休后能领多少钱个人养老金。
2、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建立职业年金,而企业则没有
虽说机关事业单位取消了双轨制,也与企业同样缴纳社保,拿一样的养老金。
但是,机关事业单位为员工补充建立了职业年金,简单来说就是给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多交一份保险,退休时除了和企来领一样的养老金之外,还能额外再领一份年金。
而绝大多数的企业员工则没有,所以说这也是养老保险的差距所在。
只要是缴纳退休,养老社保的年限越久,那么缴纳的基数就会越高,基数越高,退休后的待遇也就越高,而且事业单位退休的养老金是根据工龄来发放的,只要工龄达到了十年以上那么都可以,最起码拿到70%,如果已经工龄达到了20~30年,这个区间是拿到80%,所以只要缴纳的基数大,工龄高,那么退休工资都还是比较不错的。

⑸ 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怎么衔接呢

(一)关于如何做好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退休养老制度衔接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了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实行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的“统账结合”模式。而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养老通常由国家财政负担,个人不承担相应的责任。2009年1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下发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并首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业单位人员也要和城镇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养老金发放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等。此次试点改革进展缓慢,并遇到了很大阻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改革整合了企业和事业单位两个“碎片”,却又造成公务员养老制度这一新的“碎片”,形成了新的不公平。
目前我国城镇主要的基本退休制度包括三部分内容。从大的方面讲,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是第一个部分。截止2008年底全国参保职工为2.19亿人,其中离退休人员大约5000万人,月人均退休金1080元;事业单位是第二个部分,全国3000多万职工,月均养老金是企业退休职工的1.8倍,全国离退休费支出1400亿元,其中大约一半是财政拨款,一半是自筹;第三个部分是机关公务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全国1000多万职工,每年大约700亿全额拨款。
从上述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三部分内容和事业单位的分类可看出,五省市改革试点遇阻事出有因,不可忽视,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公平问题。事业单位养老金处于第二个台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公务员相比,事业单位养老金要稍低一些,但此次改革试点却明显没有将公务员包括进来,并且公务员改革没有预期,这自然成为事业单位攀比的参照系,也是网民质疑最为严厉的一个焦点,这是事业单位感到不公平的原因之一;与企业相比,企业可以搞活,工资上不封顶,工效挂钩,尤其垄断性行业和企业的退休金要远远高于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退休金只是一个能“过得去”的平均数,退休前不能向高收入企业看齐,退休后却要向低收入企业看齐,这是事业单位感到不公平的原因之二。
第二个问题是改革方案的技术问题。既然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无论在缴费设计还是在待遇计发方式等方面,其绝大部分内容与企业养老保险几乎别无二致,那么,养老金水平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此次事业单位人员改革的预期:在替代率上讲要从80-90%下降到50%。改革方案中没有明确改革后养老金水平是否变化的预测和承诺,只笼统地提到要建立职业年金,但没有任何具体细节和弥补措施,任凭改革试点单位和不参加改革的事业单位凭空想象和任意猜测,试点省市参加改革的人人自危,人心恐慌,非试点省份事业单位人员预期暗淡,消极回应。这样的结果和局面是此种改革方案的必然趋势,如发生在其他国家,其效果和后果也必然如此:任何改革,如果没有良好的预期,如果只有暗淡的预期,如果感到福利水平是“绝对”地下降,那么,这项改革势必流产,或造成社会震动。如此“碎片化的试点改革”和“前景暗淡的改革预期”,必然导致相互攀比,人为制造恐慌,其结果必将是难以推动,这显然等于增加了改革的政治成本,人为“拉长”了改革的历史进程。
因此,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明确“一个为主”和“三个联动”。所谓“一个为主”,即坚持社会保障以公平为主的原则,统筹考虑机关、事业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使不同单位同类人员退休后的待遇水平保持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逐步缩小待遇差距。所谓“三个联动”,一是事业单位与公务员改革一起行动,以避免互相攀比,相互掣肘,左顾右盼。作为公共部门,不要在养老保险制度上再人为分出三六九等;二是事业单位的三个类别一起改革,在养老保险上也不应再次分出三六九等;三是事业单位改革与建立职业年金一起进行,以弥补参加改革后降低的那部分,旨在给出预期,减少阻力,维持生活水平尽量不要降低,给所有人一个“定心丸”,实现平滑转型,这是减少社会震动的最好办法,也是保证改革的最优方案途径。
(二)关于如何掌握好改革推进力度和承受能力的协调性问题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既包括范围、内容、时机选择,也包括改革成本及其支付、分担比例等问题。前者主要是推进的力度或改革的进程,后者是改革成本的筹集等。在实际改革中,必须把握好推进力度和承受能力的关系,使改革能够持续向前。
第一,在改革的顺序上,首先面临的是机关和事业单位谁先改的问题。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处于改革的前沿。但按一般逻辑分析,从试点、探路的角度看,机关和事业单位均可列入试点,或者同时选择其中一部分“先行先试”。在机关和事业单位长期采用财政保障养老制度运行状态下,没有哪一类组织愿意首先改变。因而,如何尽力避免互相攀比,需要进一步考量和探索。同时,事业单位按照功能划分,包括行政支持类、公益类和经营开发服务类,除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多已依照企业养老保险办法缴纳养老保险金外,行政支持类和公益类执行参差不齐,但最终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均按在职工资(档案工资)的一定比例支取,与缴费多少无关。在这种情况下,是所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一起改,还是待分类后逐步改,从哪一类开始,都需要做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分类改革还未完成,而2008年提出的试点方案覆盖范围却定位分类后的公益类事业单位,致使改革无从着手。
第二,要充分考虑改革承受能力问题,以利于形成持续变革的动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对民众社会公正诉求的一种回应,要逐步调整现有的退休养老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从“退休养老制度”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改革中,必然需要一定的“变轨”成本。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本主要包括诱导直接参与者接受的额外补偿及制度设计运行的成本等。改革的成本的支付主要靠财政资金。从目前财政状况看,有一定的财力支持改革,可以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但如果将财政资金过多地用于支付改革成本,自然会压缩财政资金使用范围和力度,降低使用效率,不利于在宏观调控中运用政府财政手段。因此,改革中要充分考虑改革的效率和成本,防止单纯追求推进速度。
(三)关于如何解决好改革后基金收支缺口与地方财政负担问题
基金收支情况是确定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财政负担情况是制定财政补助政策的依据,测算的结果势必对试点地区未来较长时间的财政收支状况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当前我国基本养老基金是否存在缺口,反映不一。我国养老金的缺口到底有多大,各方测算的口径也尚不统一。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目前结余1.9万亿元,所以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未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做到长期收支平衡。但如果从不同省市来看,我国部分省市养老金缺口较大,如2010年,企业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不抵支的省份(含新疆建设兵团)共有15个,缺口高达679亿元。这是由我国各省份的发展差异所决定的,而对于那些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国家每年会给予财政补贴。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各级财政补贴金额为338亿元,2006年为971亿元,2010年1954亿元,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二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万亿元),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
已经进行试点的省份对于实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后基金收支情况和地方财政负担进行了测算,由于参保范围选取、财政补助比例设定、做实个人账户比例选取以及养老保险费征缴率设定的不同,测算结果也不尽一致。有的试点省份测算结果是增加了财政负担,有的认为没有增加,反而会减轻财政支出。认为增加财政负担的省份要求中央财政增加对地方的补助。中央财政是否对地方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给予补助,取决于改革是否过多地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并据此在制定财政配套政策时统筹确定。由于测算标准不一,测算结果难以反映真实情况,在地方财政负担不明晰的情况下,不宜简单确定中央财政的补助政策。再者,由于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到位,财政配套政策难以具体明确,因此,财政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补助政策也难以先行明确。事实上,即使下一步中央财政对事业单位做实个人账户所需资金予以补助,也不能简单比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做实个人账户的补助政策,因为国家出台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政策时,已经安排了财力性补助,改革后这部分财力性补助依然会予以保留。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改革后地方财政负担是增加还是减小,财政补贴政策如何确定,负担如何划分,都应该把过渡性养老金水平作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来研究,只有确定了合理的过渡性养老金水平,特别是“中人”和“新人”的待遇,才能保证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关于如何统筹好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人员待遇调整问题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根据2009年1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首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试点。由于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财政状况差异,绩效工资改革进度不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模式也不尽相同。未来的改革势必要向全国推开,因此,应统筹考虑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事业单位人员待遇的调整问题。一是统筹考虑养老待遇调整的频率问题。既要研究试点地区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时间或频率,也要考虑非试点地区的调整频率问题。如,对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是一样随统一的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一并进行,还是定期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情况进行调整,需要研究明确。二是统筹考虑养老待遇调整幅度(标准)问题。研究明确试点地区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幅度,是大体与非试点地区退休费调整水平相当,还是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水平一致,也需要综合考虑。
(五)关于如何发挥好相关制度改革综合配套的协同性问题
分类推进,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向。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管理体制、治理方式、机构编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养老保险、财政体制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极为关键的一项。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事业单位改革前后的养老保险待遇问题,特别是不能给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个良好预期,改革将极难推进。但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更要与事业单位改革的各“部件”密切配合,综合配套,分类展开。
事业单位的现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机构编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财政政策等都需要与养老保险制度同时改革,互为桥梁。要着力消除制约事业单位和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等。但在管理体制方面,依然存在政事不分和管办不分等情况,事业单位还存在依据级别享受养老保险的问题。在运行机制上,没有形成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多根据行政机关模式运转。在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方面,欠缺动态管理意识,未能很好地根据现实条件变化做出调整,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在财政体制上,还存在“吃大锅饭”、“金饭碗”等情况,不能很好地体现事业单位的工作绩效。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平均主义”等问题。由此,延伸出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上的诸多问题,很难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了收入和养老激励效果。为此,需要进一步思考事业单位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协同改革,避免彼此制约,为全面推进和实现改革目标奠定基础。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⑹ 企业事业养老金并轨什么时候执行

从2024年10月份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十年过渡期将会结束。那么作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将会采用全新的计算办法,来计算他们的养老金。而这种新的计算办法,其实就是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算办法完全一致。它采用的是累计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养老金的待遇。
而在2014年10月之前,我国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不同的。企业职工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费,到龄办理退休后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金主要来源于社保基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需要缴纳费用,到龄退休后按月领取退休费,退休费由国家财政负担。
其实从2014年10月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就已经初步并轨了。只是国家实行了过渡性措施,即从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的十年过渡期。而在过渡期结束后,也就是2024年10月后退休的人员, 就完全按照新办法计发养老金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养老金和企业退休人员完全一样。
因为毕竟养老金的计算,完全是根据自身的累计缴费年限和平均缴费指数来决定的。企业单位这边普遍养老金待遇偏低,一方面是没有企业年金,另外一方面有很多企业,没有严格的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基数,来建立社保的缴费基数。从而降低了最终的平均缴费指数,那么自然企业单位的养老金还是很低,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缴费基数往往很高,所以退休后的养老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阅读全文

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人盖房子怎么样 浏览:164
60多岁老人腿肿怎么办 浏览:246
商业险每月能领多少养老金 浏览:746
沈阳养老保险查询网 浏览:197
如何劝父母买switch 浏览:793
2018年2月社保退休金 浏览:9
写一篇孝敬老人文章 浏览:670
交养老保险期间身故了怎么办 浏览:720
老年人可以打血栓通 浏览:686
2016年重庆企业退休金上调 浏览:1
福州晋安区有哪些养老院 浏览:163
送给退休人员的匾 浏览:34
继子赡养老人需要多少钱 浏览:886
见对方父母不知道怎么聊天 浏览:460
南昌阳明路老年大学地址 浏览:822
2017年60岁以上的老人能办养老卡吗 浏览:31
深圳退休人员门诊报销比例 浏览:131
胶州市那个养老院好 浏览:178
养老金补多少钱 浏览:612
怎样才叫孝顺 浏览: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