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其中重要的一环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目前个人账户空账年增1000亿元
从1997年起,中国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原则是:社会统筹基金现收现付,用于互助共济;个人账户基金实行积累,用于职工个人未来养老。
但实际上,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过去没有资金积累,现有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发放,必须动用现在正在工作的职工所缴纳的个人账户基金。到今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73亿人,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4350万人,抚养比例为4∶1。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透露,社保个人账户的空账2004年达到7400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1000多亿元的规模扩大。
为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近5年来,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金额达2093亿元。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1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2.5∶1,如果仅靠当期征缴的养老保险金和财政补助将难以为继。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人心的安定,已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做实个人账户,积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从2001年起,国务院开始在辽宁省进行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此后在吉林、黑龙江两省试点。国务院在《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称《决定》)中要求,继续抓好东北三省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抓紧研究制订其他地区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具体方案。
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明年起个人账户规模由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
《决定》规定,为与做实个人账户相衔接,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这次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对不同时间参保的职工,有不同的规定,即“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
“老人”是指本次《决定》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
“新人”是指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新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中人”是指1997年国务院上述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本次《决定》实施后退休的职工。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本次《决定》实施后到达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表示,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是为了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计发办法改革后,参保人员工作时每多缴1年的养老保险金,退休后就能多得1%的养老金,上不封顶,有利于形成“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约束机制。这对于做实个人账户有重要意义。
多项措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国务院《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继续把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首要任务,不得发生新的基本养老金拖欠。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
《决定》还要求,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凡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各地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务院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② 如何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从个人角度而言,你要保证你的工作稳定性,每个月要持续地向你的账户里充养老金进去。也就是在职人员失业率不能太高。
③ 指出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分析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以建立制度、扩大覆盖对象为主要内容的外延扩张型发展阶段进入到了以完善和优化制度结构,提升制度公平性与可持续性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型发展新阶段。2013年,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启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工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认为,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应当以实现制度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以下重要原则:
坚持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核心
如果说公平与可持续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那么通过城镇化与工业化实现现代化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就必然要求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全面实现人的各项社会保障权则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包括进城务工劳动者和被征地农民等在内的各种群体,他们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其在生活方式、社会保障权利等方面却未能全面实现城镇化。对于这部分群体,尤其是其中占绝大部分的劳动年龄人口,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应当优先鼓励其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非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因为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适用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制度的福利性更强,待遇水平也更高,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则适用于第一产业的劳动者和未就业的人群。目前,户籍已经不再是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阻碍,而进一步提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性和统筹层次,确保劳动者在跨职业和跨区域流动时的养老保险权益不受损失,才是吸引这部分群体参加该制度的关键所在。
坚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账结合的模式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我国在充分借鉴国际养老保险制度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模式。社会统筹体现的是代际之间的互助共济,并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个人账户体现的是老龄化背景下,对代际之间负担的微调,同时也是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责任的体现方式。虽然统账结合的模式在实践中曾遭遇过“空账运转”的制度扭曲,但这种板块式的制度模式确实符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也适应我国的社会经济背景与文化传统。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率较高,而资本市场的规范性与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实行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规模过大,不仅有违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也会使巨额积累资金面临较大的贬值风险。具体而言,应当尽快实现从混账运行向统账板块式结合的转变,并且在进一步缩小个人账户规模的基础上,做实个人账户,同时建立个人账户积累资金的投资管理体制。
坚持待遇与缴费相挂钩的社会保险模式
从全球的视角看,养老保障制度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以劳资双方缴费、待遇与缴费水平相挂钩为特征的社会保险模式;以政府税收筹资、待遇水平均等化为特征的福利国家模式;以及以劳资双方(或者是劳动者单方)缴费、待遇与积累资金的投资回报率相挂钩为特征的个人账户模式。其中,福利国家模式下均等化的养老金给付方式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实际有所矛盾,个人账户模式下的养老金水平则有赖于本身就充满风险的资本市场,并且无法有效应对长寿风险。相比而言,待遇与缴费相挂钩的社会保险模式能够通过责任的合理分担,实现养老金水平的理性增长,同时其现收现付的财务模式也避免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是较为合理的制度模式。目前,我国不同类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有所不同,职工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社会保险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采取的则是均等化给付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坚持社会保险的模式就要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以社会统筹为主体,个人账户为补充。而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而言,近些年随着各地财政能力的增强和对民生重视程度的提高,均等化给付的基础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保险福利化的倾向非常明显。这种财政投入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缴费意识和责任分担意识,不利于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针对这样的现象,建议将财政资金的支出方向从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转变为提高缴费补贴水平,从而激励参保者提高缴费水平、延长缴费年限,强化制度的保险属性。
坚持待遇水平提高与责任合理分担相结合
社会保险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在德国等社会保险制度成熟的国家,劳资双方平等地分担缴费责任,不同层级政府也合理地分担财政补贴责任。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意味着福利水平的增长是由多元主体共同分担,而并非由某一个主体承担。只有实现了缴费责任的合理分担,才有可能实现福利水平的理性增长,因为福利水平的提升是以各方缴费的增加为前提的。就我国目前的缴费责任结构而言,在劳资关系方面,劳资双方的名义缴费率都较高,建议在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企业缴费率,并通过加强稽核,将个人缴费基数做实,从而逐步实现劳资平等分责。在不同层级政府的责任方面,目前是中央政府责任重,地方政府责任轻,建议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调动两个积极性,综合考虑不同省份的财政能力与老龄化程度,建立有差别的中央和省财政分担体系。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