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养老保险双轨制的意义
养老保险双轨制与我国原计划经济下的劳动用工管理体制有关系。实际上起初无论是国企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其职工退休后的待遇都是有单位自行解决的。只是由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同步等多方面原因才导致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制。
养老金“并轨”: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其目的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双轨制——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1)两种养老保险的并轨有利于扩展阅读: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列入“十二五”规划,在《决定》中,对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表述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相对于“推进”、“研究”等词,“实现”一词更表袭银现出政府落实此项改革的力度。
养老金全国统筹这一政策目标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是连省级统筹也没能完全实现。2012年社保基金审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17个省尚未完全达到省级统筹的“六统一”标准。
省级统筹以及全国统筹的主要阻力,在于央地之间的利益博弈。金维刚指出,2012年养老保险基金结余2.4万亿,但一半以上集中在东部几个省市,中西部许多地区出现养老金收支缺口,需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发放。
在有些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需要中央大量补助的同时,经济发达省份则形成了超过千亿元的养老保衡亏险基金结余,却由于未实现全国统筹,中央不能调剂使用。
在养老保险补助方面,多年来也形成了地方依赖中央的格局,2010年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资金为185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占86%。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目前正在草拟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
该中心副主任杨立雄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方案最大的难点,在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既能减少发达地区对于“被统筹”的阻力,照顾其利益,同时又能让欠发达地区受益,并保证他们的征缴积极性,避免完全依靠中央转移。
在实现全国统筹时,应在中央建立调剂金,让有结余的省份拿出一部分咐禅神放到中央形成基金,然后这个基金就可以用来分配到养老保险基金亏空比较严重的省份。
不要把所有的基金结余都收到中央来,那样发达地区就没有积极性。也不能让不发达的省份就等着中央发钱,应当要调动起自己征收养老金的积极性。“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关键就是设立好激励机制。”
统筹的另一层含义,是以财政为主,统一个人所得税和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形成国民养老金。如此,即使由于收入过低而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人,也能够得到一份基础养老金,其本质相当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其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B. 养老金并轨意义是什么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的改革终于有了确切消息。23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称,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这意味着20年的养老制度壁垒即将打通,公众期盼已久的养老金并轨即将成为现实。据悉,养老金并轨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可谓一竿子插到底,不用商量,没有例外,减少了人为等因素的干扰,力求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运宽旦制”矛盾,让改革走好、走远。
我以为,尽快并轨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但这样的共识绝不仅仅是出于公平,而是还有许多深远意义。
一是可促进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提低、控高和扩中”。可以想见,一开始就“控高”,由于是做“减法”,利益集团必然掣肘,不容易。而“提低”是做“加法”,是一呼百应的事,只要有政策。养老金并轨就会像当年企业退休改制一样。所以,以“提低”为表征的并轨,是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很大促进。
二是可促进实业发展。由于较高的退休金等导致的畸形公务员热,甚至闹出宁愿扫地也不搞技术的笑话,也有大批的富二代,子不承父业,开着豪车争当公务员等等。并轨了,就可让更多的优秀人才看到,办企业搞技术在当下一样可以大有作为,更有有尊严的未来。这样,中巧明国的实业发展壮大就不旁扰是一句空话。
三是可有力推动内需。并轨不一定降低公务员的退休金,而是让企业向公务员靠拢,可使占城市退休人员多数的企业退休人员的收入有个稳定预期,多年被压抑的购买力就会得以释放。在外需疲软,投资放缓的当下中国,这部分内需也显得弥足珍贵。
四是可有效解决养老金亏空难题。“双轨制”下,养老金收不抵支在所难免。数据显示,如果在职公务人员缴费,至少可以养当期退休人员,达到自给自足。所以,养老金并轨是解决养老金问题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渠道之一。
五是可重塑政府形象。多年来的养老保险“双轨制”,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医保双轨制”、“丧葬双轨制”等现象,已成为影响政府形象的“要素”。尽快并轨,还可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总之,养老金并轨所带来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利好国计民生,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诸多正能量。
C. 养老金并轨改制有何好处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不缴费而享受较高水平的退休费,权利与义务不对应成为近年来社会热议的焦点矛盾之一。改革后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相同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模式和政策,可以逐步化解同类人员待遇差距拉大的矛盾,才能更好的体现制度公平和规则公平。
虽然基本养老金已经实现连续上涨13年,但是相对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来说,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政策更加优越,既然并轨改制退休后拿到的也会更多。由于去年养老金上调比例下降到了5.5%,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未来养老金涨不动了,但是部分专家解释养老金上涨比例调低并非钱不够用,这样看来今年的养老政策调整很让人期待!
D. 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有什么好处
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的好处如下:
1、养老金并轨是好事,疏通了版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权人员的进出渠道,对企业职工来说,体现了公平性。
2、养老金制度改革不仅降低那些冲击社会底线的畸高保障,而且提高那些有失公平的低水平保障,让公平处处体现。
3、养老金“双轨制”在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发放水平的同时,将公务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实行与企业职工相同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确保公务员和企业职工在养老金的缴纳、享受上实行相同的制度,让社会更显公平。
E. 养老保险并轨具有哪些实际意义
时事评论背景:据新华社报道,山东省政府近日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将之前分别实施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合二为一,实施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此,在全国范围率先实施城乡养老并轨的省份,已呈日渐扩大之势——此前,江苏已于今年初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广东亦已基本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并轨意义重大,应尽快推进。可以通过减少地方行政支出,增加国企红利上缴比例等方式,为全面落实农保转城保提供新增补贴支出的资金来源。实施城乡养老并轨,意义重大。其不仅体现了城乡居民在基本民生保障层面的公平,更为新一轮城镇化消除了因民生保障不均所造成的阻力。也许,有人会认为,城乡养老并轨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当下全面实施的条件仍不成熟。因为,当下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的省份,均为经济较为发达、财政相对宽裕的省份,而这对于其他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省份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客气地讲,这是一种托辞。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将农保转为城保,固然会相对增加地方养老保险补贴支出,但是,这部分相对增加的养老保险补贴支出,并非多得会导致地方财政失衡的地步。以江苏实施城乡养老并轨为例,实施后由农保转为城保的新增人数近1000万人,由此增加的养老保险补贴支出每年约为20亿元。试问,区区每年20亿元的财政增加支出,诚心实施城乡养老并轨,有哪个省份挤不出来,更何况许多省份的人口要远少于江苏。其实,实施城乡养老并轨的话,各地只要相对减少些行政支出,减少对某些企业的不必要的政府补贴,或相对增加国企红利上缴比例(仅为5%-10%),就没有问题。将这些钱转为养老保险补贴支出,即使经济再欠发达的省份,也完全有能力实施城乡养老并轨改革。历年来,我国养老保险的双轨制,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养老保险的双轨制,二是城镇职工和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双轨制。而这其中,客观而论,尽快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不仅是最为紧迫的,亦是阻力相对较小的。尽快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其紧迫性在于,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障层面最为欠缺,更何况在新一轮城镇化行将开启之际,如果不能给予农村居民更多的社会保障,其推进的阻力(尤其是土地流转)无疑是巨大的。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与打破城镇职工和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会直接造成公职人员的强力抵触情绪相比,其改革阻力毫无疑问会小得多。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并轨,意义重大,应尽快推进。实际上,实现城乡养老并轨,所需要的资金规模并不庞大。就按江苏新增的1000万人,每年支出20亿元为标准来计算,全国实现养老并轨每年所需要支出的也就几百亿元的规模。这与全年超过10多万亿元的财政收入相比,并不算什么。以此观之,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现实条件已经具备,需要的主要是决心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