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在农村无儿无女的老年人,是怎么养老的
农村没有孩子的人怎么养老?可以说清楚。有两种养老方式。一个是从国家给予养老,另一个是由直系亲属给予养老。
因此,农村这些没有孩子的老人养老有两种方式,一是国家养老,国家养老,他们进入养老院养老,两是由直系亲属向他们养老!
㈡ 农村七十岁老人有儿女,生活无人照看怎么办
农村七十岁老人有儿有女,对于生活问题从古至今,只要自己的身体 健康 都是自己照顾自己,到年龄大动不了,不能自理的时候,就要靠儿女们来照看。
农村有句俗话,养儿防老,他们养了我们小,我们就要养他们老,赡养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美德,老人到了用人的年纪,做儿女的干活再忙,时间上再不允许,照看老人也不能推卸责任。
这就是在农村七十岁老人有儿有女,需要照看的道理。
俗话说:“养儿防老,栽树乘凉;”“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在农村,千百年来的古俗就是皆由儿女赡养老人。
如果儿女不孝,不好好赡养老人,是会受到众人谴责的,正如俗话说的“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谁个不怕。
七十岁老人有儿有女的,生活上却无人照看,民间解决的办法多的是:
一、房族老人出面解决。老人可请房亲多人出面,给儿女做工作,儿子怕担坏名声,自然就有所收敛。
二、娘舅家人出面。若是母亲,多数由娘舅家人出面指责,有的也请房亲老人一并参与,对子女进行说服教育,让其改过自新。
三、庄村老人分别做思想工作,效果也比较好。
四、请村委会干部上门解决问题。
此外,如果问题实在解决不了,还可走法律程序。
总之,在农村真正不孝的子女是很少的,一旦露头,解决的方式方法却比较多。
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后代与老人住在一起生活的很少,这不是不孝顺的表现,应该是人类代代相传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农村有一种现象,待儿子结婚成家后,父母会主动张罗着儿子分开单独生活的事情,帮儿子准备锅盆碗筷,让他们从分开那天起,就可以点火做饭,什么也不用去买。但从分开后,以后儿子怎样生活,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个人认为,这也是让儿子不再依赖父母,走向独立生活的一种办法。
待父母慢慢变老时,生活无来源,就必须由子女承担生活必需品。过去经济条件有限,主要由子女提供柴米油盐酱醋。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能做得动时,都还在劳动,手上积有一部分钱,用作防老之用,因此,在经济上子女没有多少负担。
但是,到了生活不能自理时,如果父母双方都在世,而且有一方身体 健康 ,父母两个人会相互照顾。主要的是双亲中有一方去世或两个老人都不能自理时,子女就要承担父母的照料。农村一般采取送饭给父母吃,有多子女的家庭,就轮流供养,直至老人离开人世。
当然,也有个别不孝之子,忘恩负义,娶了老婆不要娘的现象。家乡就有一位这样的老太婆,今年快九十岁了,三个儿子都不管,一个近九十岁的老太婆孤单地住在一幢旧屋子里,白天靠检废旧物品换点钱维持生活,像这种老人晚年生活就过得非常凄惨。我每次回家乡在进村的路上,都看到这位老人驼着背,弯着腰,在村子周围检丢弃的废纸破罐。
无论老年人有无收入,到了生活不能自理时,都离不开人来照顾。作为子女,应该履行责任,照顾好父母,让父母走好最后一程人生路。如果不闻不问,置之不管,那有失人的基本道德。不仅对不起生我养我的父母,还会遭到方间邻里的指责。
农民自述,农村人天性纯朴,善良无比,尊老爱幼,举世无双,这等话题,在扇农民的耳光吗?
有儿女又无人照看,就是儿女不孝!儿女小时不教育好,是老人的过错,现在没人照看是七十岁老人的报应,儿女不照看老人,他们老时也会遭到报应。
老人如真的无法生活,只能告知村、社区干部,把老人送进养老院。联系老人儿女,迫使他们交养老费。再没办法,社区(村)干部代老人起诉老人的儿女,把他告上法庭,要他们履行赡养老人义务。
中国的人多,什么不孝之人都有,该起诉的就起诉,不能让老人爱罪。当今的 社会 是法治 社会 ,老人的儿女想不赡养老人没门,必须履行民法典规定赡养老人的义务。
从这事里可以吸取教训,养儿女防老已经不适应时代了,购买社保才能养老,老而有尊严。年轻的时候就购买社保吧!别等到老时求儿女养多难呀!求人不如求己,年轻买社保才保险。
70岁老人有儿女,无人照看,这个有地方政府调解,相信会处理好的。
凉拌
农村七十多岁老人,有儿有女无人照看。这个问题在今后的农村,也许会成为常态化,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呢?
一是老人应敢于面对。在我国,传统习惯就是居家养老,特别是农村,没有任何养老机构,人到晚年之后,有儿子,作为逐渐变老的50、60后来说,我们要适应 社会 的发展,不能依赖居家养老,从心里上,要做好 社会 养老的准备,在敬老院,和其他老人生活在一起,有共同的爱好和话题,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是欢度晚年的必然选择。
二是养儿不一定防老。当今 社会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年轻人就业、生活压力山大。年轻人多数选择外出创业,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在农村既要种地,又要照看孙子孙女上学,到了暮年,儿女们因创业的连续性,没有时间回乡专门伺候父母,父母又不愿意到城里生活,让父母单独在家,儿子们又放不下心。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做父母的就要想的开,有儿女也不一定能养老,到敬老院去,只要儿女有孝心,经常去看看你就OK啦!
三是社区养老是常态。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没有保证,国家设立了社区养老机构,专门为老年人服务,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作为居民,你应该放下一切,积极参与进去,乐在其中,开心就好,与老街坊,老邻居一块 娱乐 、聊天、健身、 游戏 ,追求快乐,颐享天年。
首先应该搞清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孝为先。伺养老人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然后再根据老人及儿女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老人养老方式。
一、如果老人耳聪目明,行动自如,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没有积蓄钱,可以让儿女协商共同出钱解决生活费用。
二、如果是老人身患疾病,身体状况不好。又无经济来源。就应该由儿女轮流照顾伺候,或者直接到儿女家轮流伺候养老。
三、如果老人需要照顾、养病,儿女既不岀钱也不照顾,那就只能请当地政府民政局协调。如果协调不成,就只能到法院起诉了!
农村70岁老人有儿女无人照顾到底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一:做为老人,首先体谅儿女的现实处境。
当今 社会 ,儿女生存、工作的压力已经倍增,如果放弃工作,全职照顾老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照顾好老人又不耽误工作呢?这就需要老人和儿女相互沟通,老人可以选择进入养老机构,或者选择雇佣驻家保姆。当然这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儿女轮流照顾或者到儿女家安度晚年。不论怎样,老人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以理解儿女为基础。
二:做为儿女,以孝为本。
古今中外,赡养老人是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农村的老人。老人养儿女小,儿女养老人老。不论儿女自身条件如何,赡养老人的责任是必须承担的。儿女之间应该达成共识,在尊重老人意见的前提下明确各自的职责,让老人安享晚年。
三:完善 社会 养老保障体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日趋增长。社区或者乡村可以组织公益活动,让志愿者参与照顾老人的行列。
总之,不论怎样,让老人老有所依才是最重要的。
㈢ 农村无儿无女的人怎么养老
农村无儿无女的人怎么养老?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有两种养老方式,一是国家给养老,二是由直系亲属给养老! 在我们农村的每一个乡镇,都有一个养老院,或者叫老年服务中心,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给农村无儿无女的老人养老,这些在农村无儿无女的老人,在他们还有生活能力的时候,他们生活的很好,而当他们年老了,或者不能自己劳动了,如果他们想进入当地养老院的话,他们就可以进入到当地乡镇的养老院养老,因为他们都有承包的土地,当他们进入乡镇养老院养老的时候,他们不能种地了,所以,他们承包的土地就会退还给村里! 这是农村无儿无女老人的一种养老方式,也是国家最后托底的一种养老方式,但是不是唯一的养老方式,在农村无儿无女的老人,他们不但有自己承包的土地,他们也有自己的宅基地,也有自己的房屋,当他们老了,自己不能生活的时候,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留在自己的家里养老,留在自己家里养老的农村无儿无女的老人,国家每个月会给他们养老费的,而不愿意进养老院养老的农村无儿无女的老人,多数是由自己的直系亲属给养老,当然了,老人承包的土地,老人的宅基地和老人的房屋,在他们百年之后也都会留给他们养老的直系亲属,而国家每个月给的养老金,也就直接发放给了给他们养老的那些直系亲属! 凡是留在自己家里,有直系亲属给养老的那些无儿无女的农村老人,一定是要有自己承包的土地,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宅基地,而且一定要有自己的住房,而且自己的住房子房屋状况一定很好,当他们百年之后,负责给他们养老的直系亲属,就完全可以合理合法地继承这些无儿无女老人的承包的土地,宅基地和房屋的,也就是说,虽然这些无儿无女的农村老人的直系亲属会给他们养老送终,但是也不是白尽义务的,也要得到相应的报酬的,这些报酬就是这些无儿无女老人的土地,宅基地和房屋,以及国家给予他们的养老金! 因此,农村这些无儿无女老人的养老就有两个方式,一是国家养老,国家养老,就是他们进养老院养老,二是由直系亲属给他们养老!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农村无儿无女的人怎么养老?
在农村无儿无女的人,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 ,这样的人称为五保户 。
他们田地,宅基地 ,房屋都有 的,在年轻 的时候 ,他们可以自理生活 ,到了晚年以后 ,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 ,有的是兄弟和侄子来给他们养 老,我们村里就有一位老人,他不肯上养老院 ,就有兄弟来照顾他 ,平时的生活费 ,大队部一年给好几千块呢 ,具体数字我也记不清了 ,上次回家听他讲过 ,大队一年给他两次钱 ,半年领一次 ,他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 ,如果他百年以后,他的家产就归兄弟所有 。
如果没有亲属关系照顾的,那肯定就要上村里的养老院了 ,如果在养老院养老,等到百年以后 ,老人的全部家产就归村里所有 。
以上叙述,就是农村一些无儿无女老人的养老总结 ,文写有不足之处,请朋友们在评论区交流指教 ,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阅读[呲牙][作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农村无儿无女的老人,如果近亲们不养,都是五保户,吃穿由民政部门发放,比如:米,面,油,棉被,棉衣,还可以去政府办的免费养老院……前几天还给低保户,五保户每人发500元消费卷,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样,我们这里是这样的
农村无儿无女的人怎么养老,可能大多数人认为可以办"五保","五保户"政策已延续多年了,国家的养老政策相当好。可哪一位人又愿意老了却无儿无女,成为"五保户″中的一员呢。
农村人常说: "养儿养女防老", 无儿无女的凄凉。中华民族有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不孝子孙毕竞很少。农民辛辛苦苦将儿女养育成人,总想早点为儿子娶个媳妇成家,为女儿找个好人家,望子成龙,盼女为凤。可总有那么一些人,单身一辈子打光棍,到老了也无后,60岁无依无靠,成为"五保户″,靠国家的补助养老。
国家的"五保户″政策虽好,可那解决了的只是生活费的来源。老了谁来照顾,有个头痛脑热,谁又会床前送水送饭?光棍的日子老了也难熬。
前几天,我村的一位五保老人,刚刚68岁,因意外摔倒在自家的院子里,天气又太热,一个人无助,因缺氧去世了。死后朋友查过手机,打过几个求助朋友的电话,只因朋友未手机接听,就出现了这样的悲剧。人老了,身边无人照料,结果就是如此凄惨。
农村无儿无女,老了虽然可以办理"五保户”,可那解决的只是钱的问题,养老依然有很多的困难,敬老院、养老机构,还需国家大力扶持兴办。农村老龄化问题,更值的引以重视。农村老人如何养老的问题,还需我们大家一齐关注努力。
如今这个现实的啃老时代,人到了晚年并指望不上儿女养老,由于多子女不赡养老人,被老人告上法庭的也是屡见不鲜,老人活着时都不管不顾,等老人死了都回来争财产,借助老人的遗体收礼敛财的儿女也是大有人在。
对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失去双亲的孤儿,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妥善安排了这个问题,把无保户放到了弟一位,为孤寡老人健起了敬老院,为孤儿健起了福利院。如今国家农村的孤寡老人可以拿到养老金,等动不动了就可以到敬老院安度晚年,感谢人民政府,TA们的晚年真的很幸福!
五保户,国家包干。
在年轻时自己努力赚钱!多为自己留点积续!老了去老年公寓吧!
早先无儿无女的人,在亲戚朋友家要个侄子过记给自己养老,百年后,把庄基地和房产给予养自己的人。现在不同了,国家有了养老院,无依无靠的人,给他们吃上了低保,能行动时,可以自己生活,走不动了,国家送养老院管吃管住。还是现在的政策好,让我们国家的无儿无女的老人,都能过上老有所依靠生活。
感谢党,感谢政府让人民过上了无优无虑的生活。
我在农村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无儿无女的农村人养老问题?题主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对农村还是比较了解。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造成无儿无女的农村人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早逝,成为孤儿。二是成家后家庭遭受变故而成为孤寡,又没有再成家的。三是性格孤僻的人。四是父母去世后的弱智农村人。
无儿无女的农村人养老问题,在现在的农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身体 健康 而无儿无女的农村人,是自己养活自己。因为他们有很好的身体,有自己的责任田。也有一定的劳动技术。他们能够通过劳动保障自己的生活。到了60岁以后或者身体原因不能劳动了,就会由当地政府安排进养老院。
二是对于本来身体就差又不能自食其力的农村人,由政府统一安排进养老院,他们的生活全部由养老院负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有高龄补贴。我生活过的大队就有两兄弟同时进养老院生活的。
农村无儿无女的人怎么养老?
我们村里就有两个无儿无女的老人,我来说说他们的老年生活的养老情况。
这两个老人都是一辈子光棍。年龄大的那个有七十多岁,年龄小点的也有六十多岁。
大慨在三年前,在国家政策的照顾下,把这两个老人的房子都修建了,每个人都是三室一厅的平房。每个月还有一千多元钱的养老金。生病了上医院凭医保卡几乎是免费的。过年还有慰问品或者慰问金。
这两个老人的生活基本上是无忧的。(农村老人节俭,菜自己种)但是生病比较严重时,那就要靠自己的亲侄子或者其他比较亲的晚辈的时时照看。这就需要老人平时维护自己和这一家人的感情。
那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年轻时比较勤快,手头有些积蓄。他最小的弟弟五十岁因癌症去世,弟弟的孩子,也就是老人的侄子还没有成家,他就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来帮这个侄子买房、结婚。侄子也是个知道感恩的人,过年过节都要接他去团聚,并表示以后床前照料就交给他了。
另外一个六十多岁的那个老人,一辈子就比较懒,年轻时在外面漂,今日有钱今日花,明日无钱饿肚子。他也有亲侄子,对自己的亲侄子没有半点亲情。侄子对他也没有情分。现在虽然有国家政策的照顾,生活无忧,但如果有病需要人床前服侍,请护工吧,估计也请不起。所以他的以后的状况就很难说。
农村无儿无女的老人养老,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老人如果有病,需要人照顾,就有困难。现在农村也有养老院,但是人多院少。也有一些志愿者来帮助老人,但也是杯水车薪。
随着 社会 的发展,我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农村无儿无女的老人养老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关爱孤单寂寞、需要温暖、需要帮助的老人。让农村里的这些老人也能和城里老人一样,在养老院里度过自己的最后时光。如果能实现,那将是农村老人之福, 社会 之福。
㈣ 现在农村孤寡老人、失独老人年龄越来越大,没人养老该如何解决
我老家农村,孤寡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还有他们的土地出租收入,生活很不错了!如果自己不能自理,就送公家养老院,条件也很不错,我一个远方的侄弟在旗(相当于县)养老院,很满意!
实际上,农村无儿无女的老人都可以纳入五保户,入住政府敬老院,由政府统一供养。
之前我村就有这样的一个老人,据说她之前是地主家的丫环,解放后还留在地主家里照顾老地主,也许她真的无亲人可投靠了,之所以将地主家当成自己的家,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她经常带我去城里走亲戚,后来她渐渐的年老了,村干部试图安排她入住镇的敬老院,谁知她说舍不得街坊邻里,就是不去。
后来我回娘家,见到她也会送点水果食物,逢年过节也曾给她一百几十元,将她当成娘家亲戚了,堂妹小时候也拜她为契娘,我娘家的人及我的叔伯兄弟都将她当成了亲人,有什么好吃的都会送点过去,
就这样,老人直到寿终正寝,临终前也不缺人照顾,村里有好几个善心人都自发的义务照顾她直到终老,后事由她的族人及村干部料理。
以上所述是我近距离接触的一位孤寡老人并不孤单的真实。
现在农村孤寡老人,失独老人年龄越来越大,没人养老该如何解决?却实挺难的,不过好在农村老人都有土地,流转费用,也是一点收入,另外村委会把够条件的老人列为底保户,或者是五保户,都可以按月领取补助金,民政部门的救济这些人也有份,实在没有生活能力的,由村里推荐,乡民政联系市里敬老院,完全可以送去那里养老,最起码吃住不愁,敬老院负责一直到死,连火化都全包在内,去那里,没有后顾之忧,农村有集体,有村委会,有乡政府,有乡民政,最起码能保证照顾好每个孤寡老,农村也不是一盘散沙,有党支部,村委会,有乡镇党委,有乡政府,有民政部门,不会随便放弃每个孤寡老人,放心罢了, 社会 正一直前行,不必过多忧虑!
当今农村孤寡、失独老人不用怕,党和政府关心咱,老了进住养老院,政府包养度晚年。
谢平台邀请!以本人意见,养老是个 社会 问题,应引起高层决策上的更多关注,全 社会 的积极参与,使孤寡老人在晚年生话上有所依赖,三餐有着落,生病有人照看。总而言之,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财力上大力帮扶。大学生娃娃毕业,政府养老机构完全可以招入其工作,不缺人和财,就缺积极引导往这方面行动。全 社会 力量也完全可以帮扶,彩票事业一年要收入几千亿,拿出专项资金,或重新设置一种彩票,用于专项。我国是人口大国,老年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但我们要出台更适合国情的养老细则,使经济上没能力的孤寡老人能进得去,让国家政策送份温暖。不妥之处有之,望朋友们包涵并雅正!
你提到的问题现实存在吗?根据我的了解现在我所在的区域不存在这情况。你说的所谓的农村孤寡老人、失独老人是他(她)们有儿或有女,由于家庭种种原因老人自己单独生活,[失儿子的他(她)们的家产由儿媳或孙子辈继承],这在某种意义上不叫孤寡老人,不属于民政部门供养的孤寡老人。两者应该分清。
第一、享受国家实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主要分为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缴费体制。农民通过参加养老保险缴费,可以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个人缴纳的钱数会全部进入个人账户,甚至还有国家额外的奖励补贴。由于个人账户在参保人去世之后余额可以继承,对于个人来说也就是不会亏本的保障,因此这一份保障还是非常划算的。
第二,如果以上待遇仍然不够养老,可能就需要自己去努力了。如果有条件可以去周边企业打打零工,像一些乡村工厂可能也需要老年人看看大门,或者招用老年人零工。也可以去子女居住的城市,干一些保安、保洁的工作,每月收入也能一两千元,还能补贴家用。
其实按照中国传统的习俗,还是依靠子女养老为主。毕竟一个家庭共同生活,老年人帮忙看看孩子、做做饭,帮子女减轻压力,也是能够互相共赢的。不过相对而言,按照老年人的养老规划,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老伴互帮互助地走下去。
国家推动的养老模式,主要还是依靠居家养老、居民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重保障模式。其实也需要大量的养老服务人员,对于很多老年人学习一下也是可以胜任的,也算是解决一下就业。未来国家的土地出让金,将至少有一半用于农村建设,相信随着未来国家对于老年人重视的不断提高的,农村老人的养老压力也会逐渐减轻。
有些杞人忧天。凡是这样的老人都很幸福,政府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孤寡老人可以办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五保户)每个月八百多元,而计生家庭中的失独老人每人每年能领七八千元的特别扶助金。据说有的地区能拿到每个月一千元。这些老人在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孤独老人,没有人养老该如何解决,这是一个 社会 问题,现在不管是农村城市里都有,大部分孤独老人都又亲戚帮助养老,小部分又政府民众部门负责养老,国家对这小部分人都有低保金,医疗费几乎全又政府出,基本生活无问题,但也有自己有能力的人,也自个过,我们村有一个70多岁,村给他上低保,他还不要,他现在身体还行打点什工都可以过生活。
这个提问是不是有问题?现在民政部门和 社会 团体都有各种救济通道的。农村五保老人、低收入群体,基本养老应该不是问题。
㈤ 无儿女的老人怎么养老
无儿女的老人养老如下:
1、可以买一份社保,在有劳动能力,有经济来源时,自行花钱买上一份社会保险,只要一直交下去,交够了年限,等到了法定年龄之后,每个月都可以领一笔养老金;
2、可以买一份商业保险,保险有很多类型,其中就养老保险,经过长期缴纳,到时是可以每个月获得一份保障;
3、去养老院养老或者雇人照看自己;
4、还可以进行协议养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一条
国家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基本生活、医疗、居住或者其他救助。
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供养或者救助。
对流浪乞讨、遭受遗弃等生活无着的老年人,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救助。
无子女的老人进养老院的条件有哪些
1、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是农村的,无劳动能力,可以享受五保户待遇。生活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可以住进民政局办的敬老院,或村镇办的养老院;
2、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是城镇的,没有生活来源的,或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户的,可以享受低保待遇。生活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可以住进民政局办的敬老院。
㈥ 农村老人没有经济来源如何养老
都说养儿能防老,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少儿女也有自己的家庭负担。尤其不少农村家庭,子女们为了生计都进城打工,老年人和孩子都留在家中,老龄化不断的加重。那么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经济来源,怎么生存呢?
1. 靠子女
这是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小的时候你背着儿女,等你老了以后,子女们就负责赡养你。这也是每个人的义务,也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百善孝为先,这也是子女们孝顺的表现。人老了以后,每个月花不了多少钱,不少老人靠子女每月给生活费也够生活了。
㈦ 浅析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
浅析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老龄化的发展,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空巢家庭是新出现的现象和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粱家庭,农村空粱家庭的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更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促进农村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以下是我整理的浅析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欢迎阅读收藏。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当今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它所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2009年年初,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9%;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 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
各种迹象表明,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老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巫待社会关注。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农村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如何化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因身体状况、社会的原因,在经济、情感、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他们面临许多亚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一)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随着城市化以及化进程的加快,而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严重。2007年1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0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 49亿,占总人口比例11.3%。城市的纯老户(空巢户)为49.7 %,其中,单身孤老户8.5%,夫妻户41.4%,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50.3%;农村的纯老户38.3%,其中,单身孤老户9. 6%,夫妻户29.0%,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61.7%。所以,农村空巢老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经济条件、外部环境方面,其所面临困难远远超过了城市空巢老人。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人高于种地收人,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伴随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据,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许多,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 %,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 80%,很多人还是多病缠身。更严重的是,他们没有退休金和养老,57. 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尽管很多地方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尤其是那些慢性病患者,面临“保了饭碗保不了药丸,保了药丸保不了饭碗”的两难境地,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
(三)缺乏幸福感,孤独无助。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表明,目前我国独居老人约1004万人,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 5 %。在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中,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在,青壮年很多是夫妻双双外出谋生,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问题。外出的青壮年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在生活上受影响,连起码的精神慰藉也没有了。留守的老人,长期独处,生活意义不明确,和外界接触越来越少,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更谈不上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最容易产生孤独感。加之,农村精神生活单调,“蹲墙根、找树荫、聊聊天、看”成了很多老人的生活轨迹。至于空巢老人,更难有所精神寄托,大多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他们迫切需要思想交流、沟通,更需要亲情的慰藉。
(四)隔代导致负担过重。据,不能与父母外出同行的农村儿童比例高达56. 17% ,6一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到200()万人。这些孩子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任务也就全部落到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身上。照顾孙子辈的生活,已经加重了老人的生活压力,而对小孩教育他们感到心理负担更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小孩学习成绩上不去。现在的农村、通讯已有很大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一长,又担心他们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加之,又是隔代教育,孙子辈也不好管,很多孩子性格孤僻,时不时还惹祸上身。为此,老人们总觉得管小孩力不从心,教育不好又怕儿女们埋怨。
(五)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约948万人;;7. 5%的老人需要照料,在他们当中,11. 3%的老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老人高8. 4个百分点。空巢老人主要靠配偶照料,占52.3%,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的仅占2.9%。在广大的农村,老人一直是由家庭提供其养老保障的,而子女外出的结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的缺位。在留守老人中,无人照料、无配偶照料占了相当高的比重。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既没有儿女在身边照料起居,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保姆来代劳。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当前,孤身老人暴病无助的情况,在各地呈现出日益上升的趋势,贫病交加、悄然离世的悲剧时有发生。在步人老龄化的今天,这些悲剧在给我们敲响警钟:必须切实重视和解决老人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否则,建设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总之,农村空巢老人间题,已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它关系到千家万户。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的变迁改变了家庭的各种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直接带来了经济发展以及个人收人的提高,客观上有利于增强对老年保障的经济支付能力;另一方面直接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促使更多的青壮年子女在外寻求发展机会。他们离家的半径在延伸、时间在延长,业缘关系的强化导致家庭关系松弛和血源关系淡化,从而推动代际分居倾向。而农村新建住房的层出不穷,为分居创造了客观条件。
(二)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使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少。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 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目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现在已进入青壮年期,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婚后与父母同居的时间缩短,结婚时、婚后一二年就与父母分家的情况多起来,致使农村现代家庭结构以夫妻关系为主导,婚姻重于血源,更多的复合家庭则分化为空巢家庭与核心家庭。
(三)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剧。在的转型期,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对传统家庭的冲击很大,有“万事孝为先”的传统受到了挑战。在经济浪潮面前,年轻一代更看重经济关系,家庭成员的地位不再是依靠年龄和经验,而是获取经济资源的能力、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和关系网络。而所有这些,恰恰是农村空巢老人相对缺乏或日益减少的资源。这就间接促使了家庭成员角色的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剧了空巢家庭的产生。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核心家庭的增多、现代的普及,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空巢老人所生存的社会。村庄舆论与压力日趋减弱,农村家庭中老人的家长地位正在消失甚至已经消失。地位的缺失又更加导致处境的恶化,使这些空巢老人“弱上加弱”。
(四)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难于改变。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
切实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说,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长期协调和配合。
(一)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逐步实现农村养老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农村老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着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单纯依赖家庭养老则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农村养老保险试推行十几年来,尽管目前还有不少困难,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了挑战,但只要在经验教训、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村的空巢家庭老人就逐渐能从其中受益。
(二)加强农村社区引导,发挥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在农村,邻里交往频繁,人际关系比较亲密,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社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社区成员能较好地被动员起来实行养老互助,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可以在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上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例如,为不能(不愿)出门的老人提供钟点工、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建立社区家政服务站,帮助他们进行调适,维护身心健康,摆脱空巢综合症的阴影;可以安排人员为不能自食其力的、身体患病的空巢家庭老人干农活,给他们提供饮食、住宿方面的照料;组织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定期深人空巢家庭内部,进行健康检查,为老人建立健康,有针对性地提供医疗保健护理,定期为老人进行健康、护理、上门巡诊、设立家庭病床,提供、诊断、治疗、锻炼等服务,减少到医院就诊给其生活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可以采取大众传媒手段如广播、报刊杂志或举办娱乐活动等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行为。
(三)重视家庭赡养,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风尚。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仍占主要地位。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当然,我们强调家庭养老,其主体内涵是子女尽到赡养的义务,而在养老形式上正日趋多元化,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家庭养老,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因为两者只是养老地点的形式问题,而并没有说明养老的支持来源。在子女格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分而不离”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家庭养老模式,但要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四)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充他们的社交领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许多老人没有自己的爱好,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这只能增加自己的寂寞和孤独感,这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晚年培养自己的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很重要。空巢家庭老人闲暇寂寞的时间较多,可以鼓励他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增设适合老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还可以大力组织青年人群体和低龄老人群体为高龄老人群体服务以实现互动,这对于保持不同年龄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愉快有着积极作用。
(五)加大投人,制定扶持规划。一是财政要加大对老龄工作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努力为老人安享晚年生活创造条件。二是加大对乡镇、村(组)社区财政支持力度,切实改善工作条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大力提高服务质量。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村(组)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待遇,确保各项工作有人做、愿意做,提高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空巢老人家庭问题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的努力。面对迅速发展的老龄化趋势,仅依靠居家养老也是不够的,还应该在积极推广居家养老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福利设施,如兴建敬老院、特别护理老人院,开展临终关怀项目,建立老人活动设施,来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此外,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村空巢老人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照顾和关爱。
(六)建立各类社区民间组织,为农村空巢老人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对农村空巢老人来说,物质生活的困难是一个方面,而精神空虚和孤独感的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另一个方面。所以,一方面,要发挥老人协会作用,利用这一平台,组织老人开展邻里互助、互相结对等活动,让一些谈得来、相互信任的老人结成互帮伙伴,彼此交流,增进感情,减少精神空虚和孤独感;同时更应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联谊帮扶,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利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可以建立老年聊天茶吧、老年真情关爱热线、老人健康教育基地,对一些社区还未建立老年秧歌队、老年健身公园的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尽快建立起来,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人居。
农村空巢老人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他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他们安享晚年的愿望。笔者认为,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农村老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赡养环境,农村空巢老人将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四、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背景
1、人口老龄化加剧
人口老龄化趋势是我国近年面临的严峻的社会问题。自21世纪以来,伴随人们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与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均寿命普遍提高,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增长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格局,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成为主流,联合家庭的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相比之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甚于城市,相关空巢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未来的“空巢家庭”数量持续增加。
2、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在当今社会,由于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间经济水平差异不断拉大,城市中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进行转移。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对于户籍制度的管辖有所放宽,农村人口的流动更加便利,中青年人口更容易在城市驻足,日积月累,形成农村老人留守,子女在城市务工的局面。此外由于城镇在医疗卫生、教育工作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农村人口务工后多选择定居的方式在城市扎根,回流人口较少,两级分化严重,空巢老人数量自然不断增长。
3、社会风气与个人观念冲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孝道”观念受到了冲击,农村人口对于老人的赡养观念也在逐渐改变,代际间的交流减少,传统的家长地位受到削弱。有些农村老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甚至选择自己主动搬出去居住,形成“空巢老人”的格局,度过独立、自由的晚年。同时,子女外出务工后,与老人间的“代沟”加大,面对面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少,由于社会流动也导致了子女与父辈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隔阂,职业工作也由劳作转向不同领域的劳动行为,子女弘扬孝道的观念削弱,受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影响增大,许多子女不但不主动赡养老人,反而把这种事当作负担,逃避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纵观我国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局面,也分“主动”与“被动”两种情况。“主动”情况是出自老人的个人意愿,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般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且独立收入条件相对较好。“被动”情况下的老人则在收入与居住条件等方面尚存不足。
五、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养老问题
1、物质经济条件低下
与城镇空巢老人群体相比,农村空巢老人人均年收入与消费水平都相对低下。此外,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合法收入多为个人劳动所得,兼带打零工、编织、拾废品等行为,子女供养比与政府补贴相对占比低,在子女无法赡养的情况下,老人的劳动能力逐渐减弱,收入降低,更存在生活质量下降、病痛缠身等综合问题,个人较早进入其生命周期的下降期,缺乏有效的手段维系个人生活。农村空巢老人经济压力大、劳动强度高,综合自身条件,属于社会弱势群体,面临形势严峻。
2、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纵然近年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有所发展,但和城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长期从事高强度的劳动活动加上其后的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群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疾病,需要尽快得到有效医治。但是,在乡村地区,医疗设施缺乏、有关人才不足,相关体制不健全,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群体在看病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障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才能满足相关群体的需求。
3、心理慰藉问题
由于文化娱乐条件相对不足,愉快的精神生活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群体来说至关重要。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养儿防老”一说,老人们普遍渴望“子孙满堂”的生活,但往往却只能一个人独守空房,与子女间的交流稀少,与邻居间又缺乏沟通,个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缺少精神寄托,存在很大的压力,也会影响到现实生活。
4、个人生活问题
老人群体在晚年时身体状况不佳,需要细致的照顾。由于个人独自生活,空巢老人群体在面临摔倒、生病等突发情况时的应对能力差,安全隐患突出。并且其人身财产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如面临违法犯罪事故时缺乏有效应对能力,寻求救助方面的手段也较困乏,更缺少文化娱乐项目,精神寄托不足。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原因多在于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岗位的数量与限制致使子女长期务工难以归家,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引发“看病难,治病难”等问题,老年人自我养老意识也薄弱,与子女沟通少,综合下来形成不利局面,也需要政府。个人与社会的多方帮扶,否则不仅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相关消费水平,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
;㈧ 无儿无女的农村老人,该怎么养老呢
农村如果有没有孩子的老人,一般可以住养老院,自愿入住,自由出院。事实上,除无子女的老年人外,农村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固定赡养义务的老年人、残疾人、自愿不到养老院集中供养的,由直系亲属代供养,每月发放养老金,由政府与亲戚签订协议,照顾生活起居,死亡后山林田土归代养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