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养老金蚀尽仓底

养老金蚀尽仓底

发布时间:2023-09-25 07:05:09

㈠ 2020年中国养老保险的现状如何呢

现如今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当中最重要的一员,但对于养老保险的现状却有很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下。对于养老金教育金等收益保险问题,我刚好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最新榜单!八大高收益率教育金保险排名

2012年,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到2011年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数达到2.61亿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人群达到3.61亿人。加总起来,总共达到6.22亿人。

其实,中国养老保险现状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覆盖人群的不断扩大,更体现在其制度设计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全面,体现了“制度全覆盖”。“制度全覆盖”指当前养老保险的三大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尤其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在2013年可谓是发展迅猛的一年。全国许多个省份都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改变了农村居民养老无保障的历史,使农村人民也可以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另外,中国养老保险现状还让板块分割许多年的养老保险“动”了起来。根据劳动保障部社保中心提供的2007年的数据,全国办理养老保险异地转移业务160万人次。这一政策的实施让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程度上调动了经济的活跃程度。

中国养老保险现状:任重道远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养老保险的改革之路虽然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就,但是目前其所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例如,制度仍未全国统一,养老保险双轨制的顽疾迟迟得不到解决等等。

从社会保障公平性的角度考虑,全国一盘棋,只有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去除制度“碎片化”才是公平的最大化体现。而中国养老保险现状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最后的结果是不同人群有不同制度,制度差异化越来越大。

另外,养老保险双轨制也一直侵蚀着养老保险的公平特性。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已经异化为特定人群的“福利”,这既不利于公平的实现,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总之,中国养老保险现状还有很长的改革路需要走。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保险疑问,请来:多保鱼讲保险!,

㈡ 湖南省民政厅开办的宁乡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是国家政策。
当年国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想要给我们农村里的老百姓创造金色晚年,因为当时的年利率是1分以上,预计这笔钱存到民政局,未来能产生可观的财富。
但是今天,我们都知道民政局不属于管理社会保险的职能部门,现在的社会保险职能部门是社保局。在银行利率日渐下降的时候(目前年化利率仅为0.225),多年前办理的这种民政局的保险不能保证这笔养老金的兑现。这种没有国家财政补贴的民政局保险只能作退保处理。
国家政策性的东西是谁也拗不过的,不退的话,未来民政局最多给你承担的是:你所交的这笔钱每年按照当年的利率结算实际变成了多少钱。
同时为了让农村里的社会养老保险能够实现全面推广,以前办理的都必须退保,这样国家才能统一安排,让我们农村里面已经达到养老年龄的老人马上开始领取。
也有朋友说,那国家的保险都靠不住,商业性的保险公司就更加不可靠了。非也,商业保险公司都是按合同办事,合同是怎么写的,未来就怎么兑现。如果是商业保险公司建议客户退保,那就大可不必退掉了,因为,商家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建议客户退保的话一定是这个保险对于商家要大大亏本,而对于客户来说,赚得更多。客户不退的话,未来保险公司必须兑现,因为有保险合同在手,不需要担心。
而民政局的保险是政策性的,一切的依据来自于国家政策,你不退的话,未来拿不到当时承诺的钱,到时,民政局会说:曾经给过你机会,谁叫你不退呢。
为家里的长辈着想,建议赶快退,因为拿全家人的养老待遇作为代价实在是划不来的。

㈢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是企业退休和事业退休金一样了吗

实施时间为2014年10月1日起。这标志着养老金“双轨制”的破冰,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告别“免缴费”时代,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不少网民指出,养老金并轨凸显公平,大快人心,不过,具体实施起来,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厘清。比如,历史欠账谁来补齐、如何补齐,公务员涨薪如何做到透明化,职业年金如何才能避免沦为新的隐性福利,等等。欲求得养老的最大化公平,破除“双轨制”仅仅开了一个好头。
实现相对公平
养老金并轨到底能够带来什么?网民“图八木”称,社会上对养老金双轨制一直不满,认为都一样是国家建设者,凭什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工资就要比企业工作人员高。这次把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双轨制取消了,现在和企业人员一样了,企业退休人员终于能心理平衡了。
网民“商寅泉”说,废止“双轨制”虽然不能保证绝对公平,但可以保证相对公平。上世纪90年代起在“减员增效”名义下对国企职工的大幅裁减,使国企员工40多岁即告失业,在退休金上又完全被推向社会,国企职工遭遇了极大的不公平。这次废止“双轨制”,是对前次仓促改革的“拨乱反正”。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㈣ 从养老保险方面论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

一、现状与目标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重大社会政策,同时又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它首创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有着较长的历史,而养老保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资金数额最大的一项,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推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既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经济体制改革总方案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将以大大快于发达国家的速度到来。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进入人口最高峰,达16亿人,老人总量接近4亿, 届时, 退休人员将相当于在职人员的40 %以上(1992年为17.6%)。(注:余小平、王玲,“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对策”,《财经问题研究》97年第4期。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抵御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沉重负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企业补充养老金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1995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制度创新的高度提出了全新的目标模式,即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做到对各类企业和劳动者实行统一的制度。这个目标模式与过去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有三个明显的突破:一是第一次提出全方位覆盖,冲破了计划经济中养老保险的职工身份界限;二是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摆脱了以前单纯社会统筹方式的格局;三是提出逐步统一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了传统养老保险多元化的特点,可以认定,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改革正朝着这一目标迈进。
二、问题与困难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于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激励在职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整体上我国的养老保险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统筹项目不全,统筹面窄,致使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小,社会保险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除海南、深圳等少数沿海城市实现了全项目的各类人员统筹外,大多数省市只实行了主要项目的社会统筹,非主要项目仍由企业负担。从承担职工退休费用的比例上说,社会保险部门分别承担了国有职工的85%和集体职工的75%,企业仍要分别负担15%和25%,而职工个人承担的比例很低或者根本不缴。合同制职工、“三资”企业中方职工、个体企业以及其他劳动者都不参加统筹,此外,占我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养老保险统筹基本上还是个空白。我国养老保险项目主要限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众多的非国有单位职工基本上被排斥在外,不能满足更多的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要。
(二)养老保险已实施改革的项目与未进行改革的项目之间在内容上存在衔接问题。
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中,投保职工或养老金领取人死亡时,其个人账户上的积累金额或法定金金额将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这就产生了以下问题:还建不建遗嘱保险?如果建,怎样与养老保险合理衔接,从而做到既不浪费资金,又保护收益人的合法权益?伤残保险同样存在着与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改革之初未能统筹考虑,则必在今后的运作中造成极大的混乱和损失。
(三)条块分割,利益不同,致使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难以体现互济原则。
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由单位保险走向社会统筹保险,以解决由于单位间贫富不同的差异而导致在养老金上畸轻畸重的问题。然而,由于条块之间的差异,单位之间利益的不同,造成了统筹调剂困难。如铁路、邮电、交通等11个部门实行行业统筹,而且这些行业养老保险与地方社会保险制度标准不一、待遇不一,不利于发挥社会保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不少地区采取资金“差额拨付”的办法,企业交了统筹费,但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社会化服务。有的地方还随意变动统筹办法和比例,造成企业之间在利益关系上出现了复杂混乱局面。
(四)企业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集比例过高,负担过重,致使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收缴十分困难。
据悉,目前除了南方少数新兴城市外,全国大中城市退休职工与在职职工之比已达到1∶2,(注:刘风,“关于城镇养老保险改革模式的几点建议”,《经济改革与发展》95年第5期。 )因而出现了保险金提取比例高、支付量大、积累少的局面。现在,全国内地城市固定工已没有积累,集体工积累很少,只有合同制工人由于退休人数较少而有部分积累,加之亏损企业增加,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无力缴纳保险金。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先后三次提高退休职工待遇,使养老金支付急剧增加,而保险金提取却十分困难。据国家劳动部提供的情况表明,由于企业负担沉重,使社会养老保险费的收缴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国家和企业包揽过多,个人缴费意识淡薄,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使养老保险缺少个人的参与和积累。这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口多,底子薄,国家总体财政经济实力尚不雄厚的国情不相适应。
(五)养老保险的管理混乱,致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保险难。
劳动部门主管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民政部门负责农村养老保险,多头管理客观上造成了收支标准及管理上的矛盾和混乱,使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以支定付,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难以得到支持和落实。各地的养老金支付办法极不规范和统一,有的地方不按国家政策统一行事,自行变动支付标准,有的地区、行业之间互相攀比,使养老金支付标准过高,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总额的比例)提高到80%~90%,大大超过了国家、企业和社会的负担能力。
同时,财政在养老保险过程中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如下表所示:
1994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在中央与地方的分布情况单位:亿元 项目总额中央地方养老保险收入678.519.43%80.57%养老保险支出624.219.77%80.23%滚存结余323.3 7.3% 92.7%资料来源:杨良初,“关于加强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的若干思考”,《财政问题研究》1997年第11期。
从上表看出,地方掌握的养老保险收支和结余的比重都占绝对优势,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批量大而稳定的资金来源,助长了地方政府的基金管理上的短期行为。一些地方和部门违背国家政策,竟相提高社会养老统筹的比例,扩大了地方和部门利益,却加重了企业负担,损伤企业和职工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侵蚀了国家财政的税基。据有关调查表明,上海市养老保险金缴费率(包括企业和个人)为28.5%,湖北襄樊市养老保险金缴费率为26%,浙江宁波为28%,(注:苏明,“关于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经济改革与发展》96年第10期。)这都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20%的养老保险金缴费率。1994年11月国家颁布的规定要求,“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相抵后的结余额,除留足两个月支付费用外,80%左右应用于购买特种定向债券”,但执行效果很不理想,大量的结余资金被挪用于基本建设投资和证券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难以收回。
(六)在向新制度过渡时期,账户转移的难点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养老保险要从旧体制向新制度转移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为传统的现收现付模式不可能有过多的积累资金为新制度的建立做铺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所有权包括收益权、处分权、继承权等并不明确,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确认和法律保护,账户还未由“空账”转为“实账”,不利于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营运和保值增值。账户转移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各省个人账户规模不同。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16%以上的大账户有8个,11~14%账户的有10个,10 %以下的小账户有6个,有的省甚至还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注:李论, “回顾与前瞻: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势”,《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96年第4期。)在这种情况下, 各省改革方案对账户转移问题做了不同的规定,因此缺乏操作性;二是规定账户进行“实账”转移,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冲击过大。
三、原则与规范
计划经济主导下的社会制度已实行了十几年,广大群众的既得利益和习惯很难在朝夕之间调整到位,因此一定要注意稳步转轨,既要考虑“老人”在旧体制时期分配结构的现实,也要考虑“中人”在过渡时期逐步减少旧体制再分配的份额,逐渐增加初次分配的份额,在社会不受巨大震动的前提下实行渐进式的改革,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或规范:
(一)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各省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集比例首先要遵循这条原则。从国外的经验教训来看,西方国家实行的高福利和平均主义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量中,有25%左右被用于支付养老金,形成了庞大的预算赤字。(注:余小平、王玲,“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对策”,《财经问题研究》97年第4期。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必须保持较高的积累水平,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这都决定了我国养老保险水平不可能很高,只能保证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我国养老保险应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引入个人账户的目的是体现参保者的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树立参保人自我保障的意识,强调参保人缴费的义务与责任,对于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国家通过立法限制了其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向,在参保者不拥有清偿权和继承权的情况下,它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一部分,而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纳的部分属于职工个人,激励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大锅饭”养懒人,相应的减轻国家与企业的沉重负担。
(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各省改革方案在体现效率原则上,都采取以职工个人工资收入为基础,在账户中记录其一生的缴费情况,养老保险的待遇和给付标准,既要与个人保险金的缴纳水平和缴纳时间长短挂钩,又要体现社会互济的原则;既要切实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有利于激励广大在职职工的积极性。
四、思路与对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老保险制度自身的发展规律共同昭示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走向深入的前景,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和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1996年8月9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明确提出了下一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四条意见:(1 )实行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化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2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继续坚持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原则。(3 )要切实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4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按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执行。据此,结束全国条块分割和多方案并存的养老保险格局势在必行。
(一)对我国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改革的思考。
目前,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正在由社会统筹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转变,由单一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向国际通行的社会基本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三层次养老保险模式转变。虽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已基本确定,各地在实际实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第一,养老保险基金模式的选择
养老保险的资金筹资模式有以下几种:(注:李绍光,“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比较”,《经济研究》98年第1期。 )一种是现收现付制,即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制度。它把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负担强加到了工作人口的身上,如果由于失业率的增加而使缴费者减少,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的受益者数量又保持不变,那么养老金制度就会出现短期的困难。现收现付模式的费率调整灵活,操作简单,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影响,在人口比较年轻、年龄结构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行的养老保险模式,但它不适合我国国情。因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并且面临着众多职工下岗的局面,如果采用这种模式,使年轻人负担增加,不利于改革的深化,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第二种是完全基金模式。职工在职期间,单位(或单位和个人)定期缴付一定的养老费存入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职工退休后根据个人账户累积额领取养老金,并可以将养老基金用于投资,以投资的回报增加养老金的收益。完全基金模式积累了足够的养老基金,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它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影响,养老金投资风险大,而且此方式不具备社会互济功能,所以在我国也不可行。另一种是部分基金模式,它可能是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每年多收入一部分超额养老费形成一定的积累,也可能是在基金积累模式下,由于总体上每代人养老金和养老保险管理费用支出大于养老费收入时成为部分基金模式。从其自身机制来看:第一,它兼顾了完全基金与现收现付的优点,统筹费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只在期末才做调整;第二,统筹费率介于以上两种基金模式之间,易于被企业接受;第三,积累金不是太高,投资增值工作量不大,受货币贬值影响较小。
到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社会总人口的7.4%, (注:岳颂东,“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经济问题》96年第5期。)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考虑到目前要有所积累, 减轻未来负担,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又要使当前企业负担适度,不错过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养老保险上应尽快实行部分基金模式。
第二,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覆盖全体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应从目前的仅限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部分集体企业职工扩大到全体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为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采用强制手段,收缴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其中一部分基金实行社会统筹,通过社会再分配手段用于调剂,另一部分基金记入个人账户,作为劳动者退休养老金或享受继承的依据。
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社会基本养老基金的来源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企业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全部作为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支付,统一调剂使用,从而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达到退休职工国民收入公平合理再分配的目的。我国采取此做法,一方面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与过去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数额和年限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养老金的领取并不从个人账户中支付,它具有一定的互济性,即只要过去按规定缴纳保险金,退休后就能领取养老金。由于养老保险是一种强制性的全民社会保险,考虑到居民的承受能力,有的学者认为它只能是一种较低水平的生活保障,养老金只能大约相当于在职职工工资的50%左右。(注:余小平、王玲,“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对策”,《财经问题研究》97年第4期。)对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职工应采取有效的过渡办法,将原来高于基本社会保险的部分转化为补充保险或商业保险,同时鼓励部分收入较高的职工进行个人保险,使其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能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
养老保险金的缴纳比率,需要经过大量科学预测和计算才能确定,我国是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计算中微小的误差都会导致将来千百亿元的亏空,需十分慎重。养老保险金的缴纳,可采取个人和单位各负担一半的办法,无单位的个体劳动者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项目,要改变过去长期以来个人不缴费的酬资方式,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在开始起步时,本着低标准原则,个人占工资收入的比例不能过高,以后随着个人工资的增加逐步提高比例。用人单位也要为本单位的职工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基金,这个比例可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而相应降低,一直降到与个人缴费比例相等时为止,多数意见以为,企业和个人缴费比例同是8 %是适宜的。(注:李齐云,“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文史哲增刊》96年。)
为了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应加强基金的管理,建立退休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使养老保险基金做到保值增值。
第三,采取截断待遇法实现计发办法的统一。
改革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最关键是制定合理的中人过渡办法,截断待遇法是将中人的养老金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改革方案实施前职工的劳动贡献按老办法计发养老金,第二部分是对改革方案实施后职工的养老待遇按新办法计发。这种办法最根本的特点是对中人方案实施前的劳动贡献对应享受的养老待遇一次性予以确认和审批。既对职工过去的劳动贡献有了一个合理的交待,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的办法。
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应当采用与职工缴费和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办法,待职工退休后,先按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上的储存额计算,支付退休职工10年期内的月养老金,并依据职工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确定月养老金相当于当地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最低比例,对此有的学者提出了以下方案:退休前个人缴费满15年以上的为80%,缴费满10~15年的为70%,缴费满5~10年的为60%,不满5年的为50%,达不到以上比例或职工退休后的寿命超过10年以上的,由社会统筹基金予以解决。(注:李齐云,“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文史哲增刊》96年。)
(二)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思路。
第一,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都相当高,而且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经济发达地区可先行一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拓宽范围,我们不可能短期内在全国马上普及农村养老保险,从长期趋势分析,农村养老的基本格局是,家庭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当前尤其重视家庭的保障功能。
第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着实现市场化、工业化的双重战略任务,财政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加之农村老龄人口数量庞大,因此,国家难以包揽农民的养老保险,依靠农民自身及其农村集体的资金积累是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基本途径。而且,筹资标准和保障标准要互相适应,都不能定高了,应考虑农村的负担能力。
第三,考虑到农村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应允许在农村各地存在一些差异,切忌养老水平和筹资标准的“一刀切”。
统一养老保险制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目前多方案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调整、修正,最终过渡到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必然涉及到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的重新调整,稍有不慎,就会增加国家的负担或引起社会震动。因此,统一养老保险制度,一方面要维护职工的既得利益,注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连续性,另一方面又必须重视多方案和统一方案的科学衔接,使养老保险能平稳推进。朱róng@①基总理在98年5月16 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保障是当前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头等大事。在我国这个特殊的时期,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应付我国人口就业压力和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挑战的关键。

㈤ 如何用保险为养老“守门”

汇丰最近发布的一项针对未来退休生活的全球调查显示,全球未来退休生活的快乐指数与亲友相伴息息相关,然而多数受访者包括亚洲受访者都表示退休后并不期望能和子女一起生活。这意味着亚洲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日益淡化,人们更多地预期未来的退休生活将主要依靠自己。另一方面,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将来很多人退休后,都可能成为“空巢”老人,而且“空巢期”也会越来越长。此外,调查还显示,从全球范围来比较,亚洲受访者对退休后生活品质的期望更高。五步走制订养老财务规划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空巢”养老的情况,作为中青年一族,该如何及早做好未来退休生活的财务准备,以满足拥有高品质养老生活的愿望,真正实现快乐养老的退休生活呢?汇丰人寿首席执行官老建荣建议广大读者朋友说,不妨参考参考下述“五步骤”来制定合适的家庭财务规划:第一步,设置清晰的家庭财务规划目标,包括长期、短期目标。进行家庭的财务决策时,需确保与配偶或家庭成员分享和讨论,以保证家庭各个成员的财务需求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第二步,结合家庭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方案。了解家庭成员在人生各阶段的财富管理需求,并结合家庭自身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来设定家庭财富管理方案。第三步,制订一个全面的家庭财务规划。参考专业机构提供的专业建议,明确家庭的财务缺口,制订一个平衡、健康和稳健的家庭财富管理规划。第四步,及时实施既定的规划。家庭的财务规划,必须尽早开始,及时行动;遵照“保障为本,投资为稳,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进行家庭财富管理规划。第五步,定期检视规划并根据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依据家庭成员所处的不同人生阶段,包括结婚、生儿育女、子女成长教育、退休或亲人离世等,来定期检视规划,并针对家庭最新的财务状况和需求做好相应的调整。汇丰此次全球调查还发现,全球约半数(55%)家庭已经拥有财务规划;但在这些有规划者中,家庭的长期财务保障缺口依然明显。在拥有财务规划的家庭中,为人父母者占到60%,而在他们中,全球逾四成(45%)没有人寿保障,六成(60%)没有医疗保障计划,更令人忧虑的是,全球约半数(48%)根本没有退休储备规划。对此,汇丰人寿首席执行官老建荣表示:“虽然全球约半数的家庭拥有财务规划,但家庭财务保障缺口依然明显。保险保障是财务规划中‘防守策略’的执行者,建议大家利用保险合理规划家庭财务,提供家庭未来退休生活所需的财务准备,并为家人构筑一道保障后防线,以协助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哪些保险能为退休养老“守门”?的确,正如专家所言,在众多理财工具中,保险对于养老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保险不仅能提供人生各个阶段的各种周全保障,确保意外事件发生之后,家庭和个人的生活品质不受到显著影响,还能够通过精算师、风险管理师等专业人士对资金的中长期筹划运作,达到资产的稳健增值。一个完整的养老理财组合中,保险毫无疑问是坚实的基础。有了这块“压仓石”,投资者可以更自由地进行其他投资,免去后顾之忧。保险本身有一定的收益,同时又有“半强制储蓄”的作用,能够避免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做到专款专用。更为重要的是,当意外事件发生时,只有保险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付一笔远大于投资数额的保险金,以解燃眉 之急。而且,对于家族成员有长寿倾向的人群而言,通过选择终身领取型的养老保险,就能够收到活得越久领得越多的效果,这是其他理财方式无法提供的。因此,保险可以作为养老理财规划的“守门员”。目前打着养老保险旗号的保险种类非常多,主要有五大类,分别是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万能型保险和投资连结型保险,以及2011年才开始在国内出现的变额年金险。这几类商业保险的确都可以起到一定的养老规划作用,但又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具体特点比较见表。在实际规划中,大家可以使用保险组合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个性化的需求。不同的人群对于未来养老风险的预估不同,对于未来养老费用的预算不同,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同,养老保险方案的组合也可以是很不相同的。健康保险缓解老年医疗费用负担长期或终身保障的重大疾病保险、全球医疗保险等健康医疗类保险,则可以通过早期的保费投入,减轻老年以后疾病治疗包括大病治疗费用的负担,也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工具,也可以作为退休财务保障计划中的一分子。汇丰人寿CEO老建荣就表示“在养老规划中配备覆盖全面医疗服务的保障计划,能让自身和家人在退休后可以更从容地面对疾患,并降低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对退休储备的侵蚀。”长期看护险也是一种选择除了靠商业保险领取一般性用途的养老年金,其实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非医疗性质的健康保险——长期看护险,可以为老年人衰老伤病时的长期护理解决后顾之忧。我们都知道,人老了就容易得病,其中尤其以各种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最为常见。老人患上这些病后,病情稳定的话也许并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却需要他人长期护理才能生活。对于老人和其子女来说,雇人护理或由子女承担护理重任,都要损失不少的收入。而且,这些情况下,一般的商业医疗保险不会提供费用补偿。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速,家庭规模小型化,居民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以及医疗费用的大幅上扬等,导致老年护理成本不断增加。因此在经济宽裕、身体健康 的时候,再加选一份长期护理保险,也算是未雨绸缪。而且,这类保险一般也都是账户储蓄型,若将来不发生理赔或理赔额较少,身故后保险金余额可以留给家人。重视退休规划的人群、不婚族、不育族或高龄少子族群,可以考虑这一比较新的保险品种。

㈥ 怎么用基金来养老提供这些方法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老的问题,而基金投资与养老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怎么用基金来养老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相关内容吧。

1、使用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分摊成本,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一般来说我们投资基金时,尤其是养老基金,一定要注重其风险,一次性投资的风险太大,对于用于养老金的资金;来说,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定投每次投入要比一次性投资小,均摊成本使其在大熊市中也不会有大的亏损,投资者对其损失不会太敏感,可以坚持投资。对养老金储备而言,稳定耐心很重要。
2、灵活配置基金
有人觉得养老基金应该以基金的安全性为主,会选择一些风险较低的债券型基金,其实不然。如果投资者具有较大的专业能力,可以选择绩优基金公司在股票仓位设计上灵活度比较大(标准是股票仓位30%~90%)的基金,这种基金的增值获利能力可以帮助投资者加大养老资金的数额价值,另一方面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
3、投资专业养老基金
许多专业的养老保险公司或者基金公司都了自身的养老理财产品,用来帮助投资者进行养老投资。这些养老投资基金的优势是不需要投资者选择购买或是配置各类基金,规避风险。专业的经理会做好这些,投资者只需按照基金规则,购买基金即可在后期获得较高的资金预期收益。这种投资方式适合理财专业度偏差的投资者。
4、定赎取用养老金
那投资者退休后如何处理这笔呢?和开始投资时不同,退休后并不建议你继续持有股票型基金,而是可以转为债券型基金或者货币基金市场,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本金稳定性。每月定期取相应生活费。
以上是关于怎么用基金来养老的所有观点仅提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㈦ 2022版——日本养老制度史上最详细说明

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红利走到了尾声,全球发展停止,经济危机如期而至,世界暗无天日。日本为了保障生产,促进就业,就想了个法子:既然钱是第一生产力,那除了提高现在的待遇,咱是不是也得提高未来的待遇
提高现在的待遇?好说,发钱,撒币。日本央行的传统艺能了,门清啊;至于提高以后的待遇?那就学西方的养老保险,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资本主义永不为奴~
于是,1939年,日本首先针对高风险的船员出台《船员保险法》,1942年针对高强度工作的工厂的男职工出台《劳动者年金保险法》,福利简单粗暴,一言以蔽之:不管生老病死,买了这些保险,就一条龙服务到位;买够10年,下半辈子管饱;如果不幸工伤猝死、献身大海,只要买了这保险,就会赔一笔丰厚的赔偿金,养活妻小。
村口二大爷说过:好的文案就和女子的裙子一样,越短越好。在当年人均半文盲的日本, 这套简单粗暴的保险,格外的好用。叠加上政府背书,几乎人手一份。过了两年又将购买者范围扩大到了普通职员和工厂女职工。
五十年代,老祥日本不能说是物资充盈,只能算是家徒四壁。家里穷就算了,对外还有54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国库耗子见得绕道。国民自然对养老金的质疑又起,政府只好大刀阔斧地修正法律,1954年在原法律的基础上针对公司职员出台了《厚生年金保险法》,第二年继续努力,弄了个阳光普照奖,针对普通群众出台了《国民年金法》,只消两年,就做到了人人都有年金。
截止到2020年,日本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已高达99%。真正做到了人手一份。
#1日本养老体系的三大支柱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养老体系都分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为政府主导并管理的基本养老金,也就是国家帮你养老;
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由企业自愿购买,也就是企业帮你养老;
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投资养老金,个人自愿购买,也就是自己给自己养老。
可以说,第一支柱是基础保障养老,第二三支柱是进一步提升生活品质的养老。
日本的年金的第一支柱,日语叫“年金_立金管理_用独立行政法人”,英文简称GPIF。它设立于2001年,目前是世界规模第二大养老基金。
所有运作状况、余额、收益率,讲究一个公开透明,人人可查。
GPIF成立20年,只有开头两年出现过亏损,2010年之后就起飞了。2021年GPIF的收益率为5.42%,收益额10兆92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353亿元;2001年~2021年总收益率3.69%,累计收益105兆4288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万1660亿元。
目前GPIF的余额有196兆5926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96330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日本有老年人3640万人,仅靠第一支柱,每个人就有将近25万人民币的养老金储备。
值得一提的是,GPIF的投资模式很简单,日本股票、日本债券、国外股票和国外债券各25%,允许有7%~8%的浮动,但我看了一下近两年数据,浮动也就维持在1.5%以内。
这投资模式,全天候策略,桥水直呼内行。别管策略靠不靠谱,金融市场和功夫一样,赢的站着,输的躺下。只要挣钱那就是好策略。以至于2020年更是一骑绝尘收益率高达25.15%,可见投资能力非常强大。
GPIF号称不赚快钱,此处私募但某人应该有发言,咱都是时间的朋友嘛。第二年围观群众定睛一看,仓位大变样,啥时间的朋友,分明的就是时间的炮友。
日本养老体系的第二支柱主要包括缴费确指敬定型企业年金(DC)、 给付确定型企业年金(DB)和现金余额型养老金(CB);第三支柱主要包括个人定额缴费养老金(iDeCo)计划和个人储蓄账户(NISA),整体覆盖率为25%和50%。
但第二支柱缴纳的金额多,余额和第一支柱相差不大,光一个DB2021年余额就有112兆日元,这就是大部分人挤破了脑袋也想进大手会社的原因,在职的时候医疗保险好,退休了养老金又高。
截止至2021年底,日本养老金三大支柱总余额约424兆日元,约20万78亿人民币,占GDP的74%,养老金余额位列世界第三。
作为对比,养老金余额最多的是美国,约197万42亿人民币,约占世界养老金总额的61.9%,美国GDP的152%。
中国的养老金余额为11.6万亿人民币,约占GDP的11%。
超过65岁的老人数量和老龄化,中日美三国分别是:
中国1.75亿,老龄化侍逗搏18%;
日本3640万,老龄化29.1%;
美国5480万人,老龄化17%。
在老年人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寿的21世纪,日本的养老金体系在主要参照了欧美国家整体来看,即使老龄化进一步严重,只要不作大死乱花钱,养老就不会出大问题。
中国目前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也是沿用了三大支柱的模式,即全国社保,职业年金,商业保险三种。但两国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不说太专业的名词,用白话解释。
日本的养老金,是他们每个月交给政府或保险机构一笔钱,他们代为保管和投资运营,老了以后再把这笔钱发给自己,也就是年轻的自己养老了的自己;中国的养老金,虽然也是每个月交给政府一笔钱,但是这笔钱已经用在了老年人身上,也就是年轻的我们养老了的他们。所谓“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2 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第一支柱
由于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都是自愿制,选择权在企业或个人,没法一概而论,所以今天就重点说下第一支柱,也就是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
日本的年金目前把全体劳动力分为三类,分别称为1号、2号、3号被保险者。
1号被保险者指的是:20岁以上、60岁以下,持有长期签证在日本的,从事农业、渔业的人,或者是自由职业、无业游民、学生,交国民年金。收到缴纳书后的次月月底前,自己去现场缴纳或者银行转账到指定账户。
2号被保险者指的是:在日本有工作的上班族或公务员、私立学校老师,年龄没有下限,上限一般是70岁,交厚生年金,由公司代缴,并且厚生年金的费用包括了国民年金,也就是一笔钱交两个养老保险。
3号被保险者指的是: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年收不超过130万_的、由2号被保险者抚养的配偶。3号被保险者不需要另外付钱,由第二号被保险人所任职公司的雇主处理,到年纪后享受国民年金待遇。
简单总结一下:
1、基本上只要在日本有正式工作,就得交厚生年金,公司代缴,而且是一个钱买两个保险,就算外国人工作几年后回国,这笔钱也可以拿走,属于变相存款了;
2、国民年金以个人为单位,一对夫妻需要分别单独缴纳;厚生年金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只要妻子是被抚养者,且年收入少于130万,就可以作为第三号被保险人,享受免费的国民年金待遇。但是如果是双职工,就得交两份厚生年金。
3、国民年金由个人全额承担,金额固定,目前每个月费用是16590日元,不管是窗口现金支付还是银行转帐,都会有一定优惠。政府还有很多减免活动,收入减少的、无业游民、刚来日本的或者学生都能去申请减免,因为疫情原因,最近两年申请减免的通过率很高,根据客户反馈最高可以减掉2年的费用。
厚生年金由个人和雇主各承担一半,收入越高,费用越高,总费用占总收入的18.3%,也就是个人承担9.15%。月收入30万的情况下,厚生年金为每个月54900日元,个人和公司各承担27540日元。
4、不论哪种年金,只要交满10年,65岁以后就能领取。国民年金交40年是满额,一共780900日元,退休后拿的叫“老龄基础年金”,每年拿到的费用计算方法是:
780900日元×一共交了几个月的国民年金÷480
比如小A交了满额40年的国民年金,退休后每年能到手:
780900日元×480个月_480=780900日元,每个月到手65075日元。
但是厚生年金有一个独特的浮动制度,称为_上げ或者_下げ,你可以选择提前到60岁就领取,也可以申请延后到75岁再领取,中间15年每个月随意挑选,但机会只有一次,领得早会被扣钱,大概每个月减少0.4%-0.5%左右,领的晚会额外加钱,大概每个月加0.7%。
比如你选择60岁就开始领,满额的情况下,年退休金就会减少24%,一年最多拿到45.6万日元,每个月变成3.8万日元。
但如果你选择75岁开始领,满额的情况下,年退休金反而增加84%,每年可以拿到110.4万日元,每个月9.2万日元。
性感荷官,在线发牌。拿寿命和金钱和庄家对赌,够刺激了吧。
厚生年金在2004年后改革,这之前和之后变化很大,现在缴纳厚生年金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这个表,计算方式比较复杂。分2004年以前和以后来计算。
因为厚生年金是一笔钱交两个养老金,所以退休的时候它可以拿到两笔钱,分别叫老龄基础年金和老龄厚生年金。如果是年收入500万、满额买40年厚生年金的人,退休时可以拿到10万日元的老龄厚生年金和6.6万的老龄基础年金。
目前缴纳厚生年金退休后的公务员、公司职工空退休后的平均退休工资为老龄基础年金56049日元,老龄厚生年金146162日元,合计202211日元,缴纳国民年金退休后的平均退休工资为50875日元,差了将近4倍。
尽管两者原理都是交的多,拿的多,交的少,拿的少,但退休后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有正式工作还是得交厚生年金。
5、不管年金交到几岁,原则上都得65岁才能拿,可以理解日本为鼓励老年人延迟退休。事实上,日本2021年起已经将退休年龄延到了70岁,但还没有全面普及,不过在这之前,日本的“退休返聘”、“延迟退休”已经特别普遍。肯德基、麦当劳步履蹒跚、头发花白的老头、老太随处可见,放半个世纪以前,50岁已经一只脚踏进棺材板了,现在60岁还正当壮年,也许等我们退休的时候,退休年龄真的延到70岁80岁了。
6、日本的“单身税”,在养老金制度里直接拉满。单身情况下的工薪族,需要自己交厚生年金;但是结婚后,妻子在家做全职太太,每个月交的厚生年金和单身时金额一样,不但没有增加负担,反而因为多了配偶抚养和子女抚养而得到的税务控除福利,只能说是日本政府在用实际行动变相催婚和催生了。
但也有令人发笑的情况出现,就是当妻子作为第三号被保险人,不仅不需要交钱,而且在丈夫去世之后不仅可以直接继承他的部分厚生年金,称之为“遗族年薪”,约占退休金的70%,还能免除部分债务,甚至车贷、房贷。
之前微博有个很火的日本街头采访,主题是《调查路人们那些让他们引以为豪的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接受采访,魔性哈哈哈大笑,问她原因:老公早早翘辫子,每个月能拿他的年金当零花钱,儿子儿媳还叫她随便花。
7、上头说到的,如果外国人工作几年准备回国,缴纳的年金是可以拿回的,但最多只能拿5年,官方叫“脱退一时金”,按照6个月为单位,如果是工作了7个月或者13个这样的情况,建议再苟苟,因为真的还差蛮多的,相差一个月也许就差了2年的退款。最佳情况当然是交满5年,这样亏的最少,不过健康保险部分是不退的,所以跟缴纳的费用比起来,退的也不算特别多。
8、持有经营管理签证、以及准备申请入籍或者永驻的人,一定要交厚生年金,而且必须按时交,否则可能会在审查的时候被一票否决。
#3尾声
年金该不该交、能不能交,一直都有不同的声音在,几十年的过往来看,缴纳年金至少没太大的坏处,至于未来怎样,就交给未来处理把。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老龄化会在这个世界上越来越普遍。但少子化同样是各国普遍的问题,养老金制度一直在努力适应时代,我们也将变成老年人,到那时候,除了金钱,能依靠的还有什么呢?
阅读全文

与养老金蚀尽仓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创建老年大学 浏览:611
北京养生式养老院招聘 浏览:375
继承养老金具体需要哪些手续 浏览:647
运程孝顺之子 浏览:624
湖南养老院收老年痴呆吗 浏览:212
什么人最有劲长寿 浏览:948
儿子事业有成孝顺 浏览:76
广西事业退休人员工资调整 浏览:483
两老年人养老院 浏览:277
现在女职工退休年龄 浏览:413
我国现在最长寿的人有多少岁 浏览:640
长寿年福 浏览:984
养老保险账户余额提取 浏览:62
疫情下老年人 浏览:846
社保待遇计算55岁退休 浏览:77
买老年人冬装 浏览:956
老年人凝血功能 浏览:200
我的养老钱我该怎么办 浏览:500
女职工50岁被退休 浏览:552
多抽烟喝酒的人怎么会长寿 浏览: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