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近很火的十条家规
老婆一发怒火,男人就得躲。
老婆一发怒,有理也让步。
老婆一发福,男人就失足。
老婆一发财,男人就下台。
㈡ 家庭兴旺的7个征兆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每一个人都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但不是事事都能如愿的。
一个家庭的兴旺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家庭成员的影响,因为每一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不同,必然就会在长期的相处中产生许多矛盾。
所以假如一家人能够齐心协力,相互包容,并且凡事都看得开,不会为了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那么这个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兴旺发达的。
这三种迹象,往往是家庭兴旺的征兆,遇到一个,也要恭喜了
01夫妻和睦,遇事同心
夫妻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两人既然能够互相选择做彼此相伴一生的人,那么两人就一定是深爱对方,想要和对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果的,所以两人在相处时也一定是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因为只有这样家庭才能和睦,才不会总是争吵伤了感情。
倘若一对夫妻总是吵吵闹闹,不能心平气和的相处,遇到事情也不会及时沟通,做不到遇事同心,那么这个家庭注定是能长久下去的,因为一个家庭的维持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单个人的奋斗是不能促成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的。
所以在家庭的相处中,一定要和和睦睦,遇到什么事情呢也要学会及时沟通,共同商讨,这样才会促进家庭关系。
02儿女孝顺,家中成员尊老爱幼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的老师,所以身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影响她们,帮助她们养成尊老爱幼,孝顺懂事的好习惯,这样才有助于家庭长长久久的幸福。
因为孩子和老人都是家里的重要成员,是维系一家人感情的重要因素,一家人都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会幸福美满的。
家庭是一个人的避湾港,是一个人幸福的依靠,它的存在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共同付出,这样才能换来家庭的和和睦睦。
㈢ 74岁儿媳孝敬105岁婆婆称婆婆高寿是一家人的福气是怎么回事
东南网3月23日讯 “婆婆摔了一跤以后,更想搬回老家住了。”“可是到了乡下,无法行动的她谁来照顾?”“顺着老人的意愿最要紧,我们来照顾。”这是去年余忆为了安排婆婆生活与孩子的对话。余忆今年74岁,她的婆婆黄石狮厝今年105岁,余忆是二儿媳。商定之后,余忆叫来儿子,把婆婆送回老家,从此一直留在老人身边,细心照顾。
黄石狮厝的老家在仙游县书峰乡书峰村卓宅自然村,这是个离城关10多公里的小村。近日,记者一行来到卓宅自然村,走进这个“孝友传家”的大家庭。
书峰乡是枇杷之乡,如今青壮年人大多外出经商、打工。黄石狮厝的老房子位于山坡上,土坯木结构。“四壁含清风,丹霞射其牖”,门前新贴的这副对联,给这座斑驳的老宅添了一抹亮色。屋里生活设施简单,但被收拾得十分干净、整齐。
一楼西厢房里,余忆正在给婆婆梳头发,还轻声细语地与老人拉家常。黄石狮厝是以出生地取的名字,这位老人虽无读书,但举止端淑,百岁高龄的她依然红光满面。梳过头发,老人的三儿子、75岁的林钟毓从床上将其抱起,老人微闭着眼睛,安详地坐在椅子上。
环顾大厅,土墙上有一幅写着“孝友传家”的丹青匾额。书峰村党支部书记林建耀告诉记者,这是去年重阳节村委会赠送的,以彰扬余忆“孝友传家”的美德。
余忆是仙游县已故书法家余鸿的长女,出身书香门第的她,从小就知书达理。如今余忆已是儿孙绕膝,本可以安度晚年,但婆婆摔倒后,她再次放弃在县城舒适的生活,来到这位于山旮旯的小村落,依旧如十几年前那样,尽着一个儿媳妇的本分。
去年,婆婆不慎摔倒,大小便失禁,余忆更是日夜守在她身边。后来,婆婆想搬回老家住,余忆又跟着搬回乡下,寸步不离。婆婆无法行动,每日要有人抬上抬下,余忆自己力不从心,就把在浙江带孙子的小叔林钟毓叫回。现在,老人三儿子林钟毓以及二儿媳余忆、最小的儿媳三人一同伺候老人。
余忆曾做过两次手术,尤其是腰椎手术后,无法弯腰提、搬物品,即便如此,她对婆婆的照顾从未懈怠。余忆常说:“婆婆高寿,这是一家人的福气。当儿媳的应该珍惜这份福气,更好地侍奉老人,这也是晚辈应尽的义务。”
㈣ 出身不好的人是不是命不好按佛教说法是因为前世造孽太多,所以这辈子无法投胎到富贵和睦家庭是吗
你这辈子已经投胎了还怎么投胎?但佛教告诉我们可以当下依照佛法吃素放生,止恶行善,老实念阿弥陀佛来改变命运,很多善报今生就会出现。
古人所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命中有多高的地位就是那样,如果你想高的时候也行,积善修德。你看《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十五岁遇到一个算命的先生,算得非常准。他母亲很相信这个算命先生,云南人孔先生,让他给了凡算终身流年,就是一生的命运。这个算命先生告诉他,你这个小孩是做官的,是仕途中人,要好好念书,去参加考试。他将来官做到什么程度?做到一个县长,小县分的县长在四川。寿命五十三岁,五十三岁他还在做官,就告诉他,五十三岁那年你就辞职,你回老家寿终正寝,你寿命到了。命里面只有秀才,举人、进士都没有,这叫没有功名,命里头没有儿女,生活还能过得过去。他每年参加考试考多少名,每年国家给他的粮食,那个时候是给粮食,大概是八、九十石,每年跟孔先生算的完全准确,一点都不差。
二十年,袁了凡先生他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他完全相信人真有命运,二十年不差错一点。他争取功名那个念头就死掉了,不跟人竞争,真正做到佛法上所说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不需要求,我命里有的,不用求,到时候一定得到;命里没有,我求也求不来,他心就定了。三十五岁那年,跟云谷老和尚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他没有一个念头。老和尚非常佩服他,一个人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这个功夫很高。就问他,你怎么修的?他就告诉禅师,他说我没有修。那你怎么三天不起心?我的命给人算准、算定,我想也没用,所以干脆就不想了。老和尚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有相当好的功夫,原来你还是个凡人。他就问为什么?他说你二十年来,你的命运一点都没有转,完全照单行事,你不是凡夫,谁是凡夫?他向老和尚请教,那命运能改吗?老和尚告诉他,命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造的你怎么会自己不能改?当然能改。说明你这二十年也没作善,也没有作恶,所以就那么准。作恶就减分,行善就加分,每天都有加减乘除,了凡先生每天都不动的,不作恶也不行善。云谷禅师就告诉他,他明白了,到底是个读书人,聪明人。
云谷教他断恶修善,你的命运会改,你的寿命会延长,进士、举人你可以得到。他相信了,回家就发了个愿,做三千桩善事,他每次行善记下来,三千桩善事。这个愿一发到第二年参加考试就变化,第二年考试,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公家给他的米也增加,就真的应验了,所以更努力,一生到最后全家行善积德。没有儿子,他求儿子,就真的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好像给他生了六个孙子,在晚年的时候儿孙满堂。寿命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就是延寿二十一年。本来官运最高是个小小的知县,结果他做的是一个很大的县,宝坻知县。宝坻是直接归皇上管的,就好像一个特别市、好像一个特区首长一样,那么高的地位。命里头没有进士,没有举人,举人考中了,进士也考中,证明命运是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创造命运,不是一成不变。
佛家承认有命运,但不是定命,为什么?你每天行善它就加分,你作恶就减分,天天有加减,做大善就乘,做大恶就除,加减乘除天天不一样。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干?你干准有好处。云谷禅师给他一本「功过格」,那就是个标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恶要断,善要修。功过格就是道家的《太上感应篇》,里面说了一百九十多桩事情,都是讲善恶的标准。他就依照这个修,每天反省,恶我有没有做?做了赶快改,善有没有修?每天认真干这桩事情,干了一辈子,效果非常卓着。临终的时候告诉他儿子,他没有求长寿,寿命是自然延长的,延长二十一年。所以写了家庭四训(四篇文章)留给他儿子,那是他们家的传家之宝,世世代代都要记住,都要好好学。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个家庭世世代代兴旺。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应当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