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闵子骞孝顺文言文答案

闵子骞孝顺文言文答案

发布时间:2020-11-27 09:35:25

㈠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完成24-25题。(4分)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


小题:
冉雍在道德修养方面特别好。(仲弓是冉雍的字。)
小题:
孔子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㈡ (初中新版)文言文 闵子骞挽留后母: 闵子骞挽留后母的原因是什么

原文写道: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
翻译如下:子骞上前(对父亲)说:“后母留下的话,您只有一个孩子孤单,而后母离开则四个孩子受冻。”
子骞兄弟两个的亲生母亲已死,后母嫁给子骞父亲后,又生了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家包括子骞在内一共有四个孩子,闵子骞很孝顺,不忍心看兄弟因为后母的离开而受冻,这里‘寒’的意思有寒冷与心寒双重意思在内,表示子骞也不希望因为他自己而让后妈离开家。

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①张文诩常常自己牵着马步行前进,意思是表明他不是依靠别人来请而是自己(主动)来到的。(重点词语:步,1分;意1分,致1分,大意,2分)
②张文诩安慰并告诉他,自已发誓不把此事讲出去,坚持叫他拿着麦子离开。(重点词语:慰1分;谕,1分;固,1分,大意,2分)
小题4:(1)博览文籍,学界宗仰;(2)教授生徒,不事张扬;(3)意不在仕,征召不应;(4)以德化人,不弃盗贼;(5)掩人之短,克已为人。

㈣ 闵子骞挽留后母 文言文读本

密:私下、悄悄地
遣:派遣、让...去
白:交代、对...说...
惭:惭愧

之:前文所说的这件事
之:指闵子骞
之:这件事

挽留原因:后妈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受冷,后妈走了,有三个孩子会受冷

孝:对自己的非亲母对自己的虐待不表露不满,也不让父亲知道后伤心,对自己的父亲好,不让父亲为难、对自己的非亲兄弟好,不让他们因为没有母亲(也就是闵子骞的后妈)而受冷 。

嗯,我翻译完了,如果有疑问欢迎继续追问

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临溪而渔渔:捕鱼。
颓然乎其间者乎:同“于”,在。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离开。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
翻译为:野花开放,散发出阵阵清幽的香气。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为:人们只知道随太守游玩快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3.选文第①段描写山间的美景,先写【朝 暮】变化之美,再写【四季】变化之美,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4.文章以“乐”贯穿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些“乐”反映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从诗中描写的“山水之乐、禽鸟之乐”反映出醉翁亭的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好;从“宴酣之乐”反映出太守与下属关系亲切自然、随和、善与人相处;从“游人之乐”反映出滁州人生活和平安宁;从“太守之乐”反映出作者治理滁州的功绩、与民同乐的思想和热爱祖国山水之情。

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 更 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手,


小题1:再离开(4分)版
小题1:C(3分)
小题1:寒,衣甚单(2分)
小题1:爱护兄弟顾全大局(3分)

㈦ 闵子骞孝顺阅读答案

闵子骞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爱护兄弟顾全大局。

㈧ 中华古代孝子典古文言文24遍

精锐老师为您解答: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 鹿乳奉亲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5.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6.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8.拾葚异器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9.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0.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1.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12.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㈨ 闵子骞童年阅读答案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译文:
闵子骞兄弟共二人,母亲死后,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闵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丢失了马的辔头,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发觉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单薄.父亲回去后,把后母生的儿子叫来,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儿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他的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

㈩ 古代文言文的名句

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9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9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1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汉·辛延年·羽林郎)
135、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1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4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15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西晋·李密·陈情表)
15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15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15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15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6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6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16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6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167、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王献之传)
168、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晋·陆机·文赋)
16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0、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7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3、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17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17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7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17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17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1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北齐·杜弼·檄梁文)
18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18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父)
18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18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8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8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18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19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9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19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9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9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19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9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20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文言文中的经典名句

一、 爱国爱民篇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示儿>>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对酒>>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二、 壮志篇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厦门行>>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曹雪芹<<红楼梦>>
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已亥杂记>>
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 巢<<不第后赋菊>>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 翰<<凉州词>>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三、 道德品行篇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学而>>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与闵子骞孝顺文言文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人家做牙齿要看什么科 浏览:922
久卧床老人手脚肿得厉害能活多久 浏览:617
沈阳太原街养老院 浏览:421
阿根廷怎么养老 浏览:639
国有企业退休补贴制度 浏览:115
老年人怎样写遗嘱 浏览:785
安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 浏览:925
天津旅游养老怎么样 浏览:24
四川退休职工住院时间限制 浏览:319
3岁佩琪70斤 浏览:144
长寿区三峡大厦物业怎么样 浏览:861
老人家手机广告少 浏览:289
老人生病了回不去打电话如何问候 浏览:895
徐州退休人员医保几号进入个人账户 浏览:525
企业可以不给员工办理退休吗 浏览:997
老人家学习 浏览:102
重阳节举办活动信息 浏览:499
补交养老金利息怎么算 浏览:24
善耆家园养老院 浏览:633
80老人插管后还能活多久 浏览:664
© Arrange www.qzlndx.org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