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现代,孝的故事。
孝道能充实自己的生命的立足点,导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养着无限人生境界的价值意义。当今之世大谈孝道看似过时,但却是最合乎人性潜能发展的秘诀,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基也。
生育之恩,浃乎宇宙,顾复之德,等同昊天。
人生的理想是终极关怀。我们伴随父母走过老年,看着他们肩膀不再坚实,头发日渐花白,甚至不时病痛,但是,他们的心灵经过岁月的洗鍊,自然发出一种光明,可以烛照烦嚣的世事与人情。老人是人类的宝藏,越有传统的文明越重视老人。国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实在是深富智慧之语。一个不敢正视衰老、病痛与死亡的人,显然是不够成熟的。尤其在陪伴至亲的父母面临这些困境时,我们自然会对生命作一整体而深刻的反省,由此确立自己更真实的人生信念。
家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延续传统理念的基地,我们的生命意涵从中得到滋养、成长、成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从中得到启发与实现。因此,体会爱自亲始,甚至推己及人,这其实正是每一个人内心所向往与渴望去完成的,也是彰显人性与真正的自我实现。
耶稣基督曾说:“就世人来看,是我被钉在十字架上,依我看来,是世人被钉在十字架上。”
也许,我们真的把自己钉死在外化不觉的意念上,把人性本具的良知良能钉死在竞争无情的物化生命里,让蕴含永恒价值的真实自我深陷于生灭不实的妄求空想旋涡中。
现代人很少能如此觉醒,今生如此,生生世世如此。心灵若是不能觉醒,就无力省察体验,充满内在生机的价值生命就无从发展,只剩下仅由外来移植未经消化的知识所拼凑而成的自然短暂存在生命,这时生命意涵就会因人格外化而萎缩成为“我就是我所有的一切”,当别人问我“是”谁?所得得答案可能却只是我“有”什么。人性本心(内在自我)如果消融于外在的名利权位,人生理想终必完全落空,人生幸福也将毫无保障,因为人所拥有得一切都只是暂时借用得,等到时移势易,甚至垂危临终时,我还真的“有”些什么?觉醒著如此匮乏不堪的存在意涵,这简直是个痛苦的束缚!
任何人若不能从个体的自然生命活出群体的价值生命,若不能超越个体存在的孤立,觉醒人性共通的存在价值总体,人性本质最深切的要求——终极关怀(道德实践),将无力实现,人性的价值潜能也将因缺少心灵的互动启发而无法成长显现。人在成长之初,由于得到了父母亲情的特殊关怀,使心性潜能发展了特殊的力量。万物之灵的人类有得天独厚较长的幼儿依赖期,身心和父母有长期的依赖,家庭像是一个人的根,我们从中得到休养生息,也得到成长与成熟。家庭满足了人性的要求,使我们从人性相通的原始情感中,对父母有最深切的关怀,而后渐进推及他人。这个人性相通的真实心灵,即是由内而发的道德实践,父慈子孝的人伦基底。孝顺的内涵即是回归心灵深处的那点情愫,要对人类世界,宇宙人生表达真诚的关怀。
长远以来,历史教晓我们:长远来看,我们在家庭中最容易流露真性情,真纯的品德是在家里培养出来的,品德修养的基础当以孝为首要。唯有从家庭开始,先和谐根本的人际关系,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融合于更广泛的群体社会。孔子和孟子对孝道体验特别深,所以也都清楚强调:人生须以孝德为本,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满足。
B. 现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老一辈抄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袭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C. 孝敬父母现代故事200字
我叫巴飞翔,今年6岁了,在育才学校一年级七班上学。在家里,我是妈妈的好孩子,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好帮手。
从小,我就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叠被子然后吃饭穿衣也是自己做, 吃完饭我还会把吃饭剩下的菜渣扫一下。 如果还有时间,我还会帮助爸爸妈妈扫扫地,擦擦桌。放学回家如果看见爸妈在做饭,我就会帮妈妈摘菜。 上幼儿园我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邻里街坊都很喜欢我。每次有好吃的也都是先想到长辈。这学期,我决定用功学习,因为我知道优异的成绩才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回报!
D.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现代,古代的各几例)
年逾花甲的李玉坦,原是济南柴油机厂的一位工程师,为人正直、厚道,工作勤勤恳恳。他原来身体很好的父亲,1997年突然得了心脏病,老伴20多年前就已去世,有病身边无人照顾,1998年54岁的李玉坦,为了照顾父亲,毅然向厂里打了报告,要求内退。当时不少同事劝他,给老人请个护工算了,被他一一谢绝。他说:“自己的老人有病,能让别人去管吗?再说,请个护工只能你让他去干什么,他才干什么,不能一天24小时看着老人。”从此,他便退休在家,成了父亲的一名“特护”。
父亲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到了2001年,经过与老人多次商议,便将父亲送进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至今已有3年多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肺、肝、肾等器管逐渐衰竭,几乎下不了床。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李玉坦始终在病床前无微不致地侍奉。父亲一刻也离不开这个孝顺的独生儿子,一睁眼,只要看不到儿子,就按床头铃。这位孝子三年没回家与妻子儿女过一个中秋、春节。老人饮食非常规律,除白天按时三餐外,每日夜间的1l点、2点必须按时吃夜餐,李玉坦都能准时不误地做好,让老人按时用餐。他听大夫说,老人有点“瓣膜钙化”,就到处去寻买“高蛋能”,一盒60粒的高蛋能200元,他总是变着样地劝着老人吃。细心的他,一看老人憋气或嘴唇发紫,就赶忙去叫护士,由于救治及时,防止了多次病危。一提到“病危”,护士说:“病人已经发生过多次病危,他儿子有高血压,他父亲一出现病危,他的血压马上就升到一百八九。”
这里的医护人员对李玉坦这个“老儿子”的孝顺行为都感慨不已。一位戴眼镜的护士对笔者说:“我进这个病房时,李老先生就已住在这里,几年来,他儿子一直是这样时刻不离地照顾,他比我们的心都细。这里有的病人虽有好几个儿女,却没有人来管老人的事。俺从没见过像他这样孝顺的子女。”另一位护士说:“人人家里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到老年能有个这么孝顺的儿子,那真是福分!”
有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这位花甲孝子却以千日陪父病床前的实际行为,给予了有力的反驳。
E. 现代孝敬父母的事例
我听我爸爸说过一个孝敬父母的事例。
那个人大概跟我爸年纪差不多,在一个什么乡还是县的当干部,老家在乡下,离工作单位很远。骑自行车要半天到一天的工夫。
这个人每周周末都会骑自行车回老家,不管刮风下雨。回了老家就往炕头上一坐,点根烟,听他老母亲唠叨、说话。老太太七八十岁了,口齿也不太清楚,而且关心的都是些小农琐事,还有家里的狗跑出去了,昨天摘了筐黄瓜卖了,家里鸡不下蛋等等。他就那么听着,偶尔应两声。
跟那人在城里的工作和他的阅历相比,这些事情毫无意义,如果放在美国人身上,肯定会恼了。但那人一点都不烦,尽管他也不喜欢听。他就是坐在炕头上,听他妈唠叨半天,就为陪着他妈。因为他知道他妈想他,喜欢经常能看见他;他妈也知道他儿子理解他。
就这样,年复一年。那人用最简单的方法尽自己的孝心。娘儿俩往炕头上一坐,就开始聊。一个说,一个听,简单而悠闲。这比任何华丽词藻所堆积出来的孝道都感人,因为它能静静的沁到人们的心里去。
F. 现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乖乖女深情回报父母 梅婷出生在南京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的她聪明活泼,乖巧懂事,人见人爱。1988年,梅婷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前线歌舞团舞蹈班。舞蹈班的女孩子特别爱美,她们经常一起去街上买漂亮的衣服和各种化妆品,而梅婷几乎很少上街,经常一个人呆在练功房里练功。 一天,母亲来学校看女儿,见其他女孩子一个个打扮得像公主,而梅婷简直就是她们中间的“灰姑娘”,母亲内疚极了,她觉得让女儿受委屈了。于是,她带着女儿来到商场里,要给她买几套漂亮的衣服,梅婷坚决不同意:“妈妈,你们为了培养我,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不能再给你们增加负担。再说,我从来不和同学们比吃穿,只和她们比学习。”女儿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样的话,就知道这么体贴父母,母亲欣慰地笑了。 5年后,梅婷毕业进入了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舞蹈队。领到了第一个月的津贴时,她给父母每人买了一个礼物,然后把剩下的钱全部交给了母亲。母亲搂着女儿,幸福地说:“我们的小婷婷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了。” 1996年,梅婷考入了中央戏剧学校表演系,昂贵的学费和在北京的各种开销,对他们家来说,是一笔庞大的开支。梅婷想,自己再也不能加重父母的负担了。因此,上学期间,她总是寻找机会拍摄一些广告,在剧组去客串一些角色,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甚至还能给父母一些零花钱。 随着《血色童心》、《北方故事》、《红色恋人》等影视剧的播出,梅婷渐渐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此后,她的片约不断,很少有时间与父母见面了,但无论走到哪里,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一只风筝,线紧紧拽在父母的手里。 平时在外面拍戏,无论多晚,梅婷都要打电话回家,向父母报平安。每次从外地回到家,她都要给父母买大包小包的礼物。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渐好转,梅婷为父母换了一套住房,添置了家具,还掏钱让父母去国外旅游,见见外面的世界。 梅婷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后,她每年都要把父母接到北京来住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梅婷不接戏,推掉一切应酬,甚至连手机也关掉,一心一意在家里陪父母。有时,她还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在公园里游玩,去街上吃各种小吃。朋友见了,劝梅婷要注意自己的名人形象,她却说:“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在父母的眼里,我永远都是他们长不大的小女孩。” 儿行千里母担忧。梅婷一个人在外面闯荡,父母也深深地牵挂着她。从小到大,父母已经为梅婷操碎了心,因此,梅婷有再多的苦和累,也不让父母知道。 有一次,梅婷在外面拍戏时感冒了,晚上,在给家里打电话时,细心的母亲感觉女儿的声音有些嘶哑,关心地问她是不是病了,梅婷故作轻松地说:“妈妈,您别担心我,我挺好的。”说完,她就挂断了电话,大声咳嗽起来。 2001年秋天,梅婷在外地拍电视剧《南北一家亲》时,不慎摔伤了胳膊,痛得她整夜睡不着觉。这时,母亲打电话问她最近身体怎么样,梅婷强忍着泪花说:“妈,我很好,请你和爸爸放心。” 《南北一家亲》杀青后,梅婷带着尚未完全康复的胳膊回到了南京,令她意外的是,父母都不在家,哥哥告诉她:“妈妈得病住进了医院。”梅婷一听急了,连忙赶到医院,见到躺在病床上憔悴的母亲,她一下子哭了起来:“妈妈,你都病成这样了,为什么不通知我回来照顾你?”这时,母亲也发现梅婷胳膊上的伤口,反问她:“孩子,你的胳膊怎么了?是不是受伤了?”梅婷这才把实情告诉了母亲,说:“妈妈,我不想你们为我担心。” 那段时间,梅婷忍着胳膊的疼痛,陪母亲在医院里住了几天,和她说话解闷,为她端水递药,把苹果削好皮,切成一片片放进母亲的嘴里。母女俩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天伦之乐。 陈毅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并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忍受,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出洗得干干净净,母母亲欣慰地笑了。
G. 感人的现代孝心故事
你可以去搜索一下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里面都有很多类似于
H. 现代孝顺父母事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听我爸爸说过一个孝敬父母的事例。
那个人大概跟我爸年纪差不多,在一个什么乡还是县的当干部,老家在乡下,离工作单位很远。骑自行车要半天到一天的工夫。
这个人每周周末都会骑自行车回老家,不管刮风下雨。回了老家就往炕头上一坐,点根烟,听他老母亲唠叨、说话。老太太七八十岁了,口齿也不太清楚,而且关心的都是些小农琐事,还有家里的狗跑出去了,昨天摘了筐黄瓜卖了,家里鸡不下蛋等等。他就那么听着,偶尔应两声。
跟那人在城里的工作和他的阅历相比,这些事情毫无意义,如果放在美国人身上,肯定会恼了。但那人一点都不烦,尽管他也不喜欢听。他就是坐在炕头上,听他妈唠叨半天,就为陪着他妈。因为他知道他妈想他,喜欢经常能看见他;他妈也知道他儿子理解他。
就这样,年复一年。那人用最简单的方法尽自己的孝心。娘儿俩往炕头上一坐,就开始聊。一个说,一个听,简单而悠闲。这比任何华丽词藻所堆积出来的孝道都感人,因为它能静静的沁到人们的心里去。
她一直在做学生———尹惠玲(女,53岁,西安市革命公园退休职工)
今年53岁的尹惠玲,30年如一日照顾婆婆。退休之后,本身也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但为了照顾老人,还是在做好儿媳妇的同时,努力的去学习再学习,当个年龄最大、涉猎最杂的好“学生”。只要与老人生活相关的,她都认真听认真记,多方查询了解有关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生活常识,老人的饭菜更是时常翻新……由于她体贴入微的照料,年过10
8岁的婆婆陈凤英老人现在依然身体硬朗,五代同堂的大家庭亲密而和睦,成为社区街坊的佳话。
家中三代都夸她———赵满玲(女,43岁,阎良区荆山路小学教师)
2004年被评为“陕西省十佳好媳妇”的赵满玲,今年又被评为“十佳孝顺儿女”,笑脸之后是操劳照顾一家三代的辛苦。婆婆早年患病在床,为方便照顾,她将公婆接到学校宿舍和自己一起住,课间周末,尽量抽空陪伴。不但照顾老人,家中的三个小叔也要她照顾,三弟媳妇身患绝症,家中的洗衣做饭、照看孩子,就都由她来接过……这个多次被评为学校、区级优秀教师的好园丁,在家里,三代都夸她。
丈夫在外甭操心公婆———张新利(女,44岁,蓝田县蓝天关镇新寨村四组村民)
1983年,张新利嫁到新寨村杨家,家庭情况不好,丈夫想多赚点钱又不敢外出打工:公公患有脑血栓病,婆婆又双目失明。“你走吧,我一定把公婆照顾好。”丈夫这一出去就是半年甚至一年,屋里屋外就她一人忙活,她给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喂饭、洗衣、擦身、按摩、端屎端尿,直到公公安详去世,送葬那天,邻里兄长为她披红全村人无不称赞。对双目失明的婆婆,她从此更细心照料,为老人买来收音机、秦腔录音带,晚上和老人睡在一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梁丽莉(女,45岁,灞桥区灞桥街办敬老院工作人员)
梁丽莉的孝顺儿女称号,是众多老人一起推荐的,她是很多老人共同的好儿女。敬老院的老人中90%患有瘫痪、尿失禁、脑血栓后遗症等疾病,80多岁的黄志杰老人,偏瘫多年,经常大便不畅,看到老人痛苦的样子,她多次给老人抠屎,老人不好意思的对她说:闺女,难为你了,这是俺亲儿女都难做到的事啊!在灞桥街办敬老院工作的6年里,敬老院的老人来来往往,每个都把她当成了亲女儿,不仅如此,她还义务赡养了农村五保户和社会孤寡老人13人……
给儿女做个好榜样———孙翠琴(女,54岁,高陵县通远镇火箭村村民)
“我这十几年的命,都是儿媳妇给的。”孙翠琴的婆婆这样说。1989年,73岁的婆婆脑血栓落下后遗症,医生断言这个年纪的人最多活两三年。孙翠琴一声不吭,要从病魔手里夺回婆婆:一日三餐,家里的口味完全是婆婆的喜好;怕婆婆得褥疮,她三天两头给老人换洗,邻村的娘家她却难得去一次。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已出嫁的孙女给老人送来了收音机和磁带,在外打工的孙子买回彩电时也要叮嘱:这是给奶奶买的……
大嫂的儿女唤她“妈妈”———康秀梅(女,48岁,户县甘河镇北板村村民)
公婆对她满意的挑不出毛病,家里同辈也是伸出大拇指。几年前,大嫂在医院生产时难产去世,留下一个六岁的女儿和嗷嗷待哺的婴儿,此时康秀梅的女儿也在襁褓中未断奶,但她二话没说,将两个孩子接到自己身边,用本该属于女儿的乳汁哺育侄儿,几年后,大哥再婚,但两个孩子却怎么也不肯回去,他们只认康秀梅这一个“妈”,而康秀梅也再一次用母亲的胸怀接纳了他们……
婆婆好了她却病了———张玲如(女,57岁,西安市东仓门社区工作人员)
18年前,张玲如的婆婆患脑血栓进了医院,丈夫在外地工作,一双儿女上学读书,医院家里两头跑。婆婆病情稳定回到家后,婆婆的理发、洗头洗脚洗澡换衣,剪指甲修脚,全由她一个人来干,十八年来,一直行动不便的婆婆并没有邋遢的病态,邻居都夸老人家精神头越来越好,85岁的婆婆如今已能基本自理。而她却累的颈椎有了毛病,手腕也常常疼的碗都端不动……
白发儿子感动继母———马世俭(男,70岁,华山社区退休职工)
马世俭是这次评选出的孝顺儿女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今年已70岁,头发也有些花白了。父亲去世后,对继母一直很尊敬的他,每天三趟饭、两趟水,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整整送了四年,早晚还要来问候、陪老人聊聊。2001年,马世俭把身体越来越不好的老人接到家中,老人经常头疼昏迷,偶尔清醒时,嘴里说不清,手指着满头白发的孝顺儿子,只是止不住流泪。
两家老人一起住———王桂华(女,54岁,昆仑一分厂退休职工)
脾气不好的婆婆脑出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又脑中风造成半瘫,行走艰难。两边跑的王桂华太累了,索性将两个老人都请到自己的家里,一起照顾,老亲家互相聊天也可以解闷。但这样却苦了王桂华,不是母亲头疼,就是婆婆尿失禁,做饭要做双份,帮着婆婆洗头洗澡,还要帮助母亲揉腿脚活血、室内活动……病情好转的老人连自己的家都不愿意回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不走了,跟定你了”。
残疾儿子医术敬老———张焕茹(男,45岁,西安市长安东大卫生所工作)
张焕茹是参加十佳孝顺儿女表彰大会时,惟一一位需要人搀扶的。“这样的儿子怎么孝顺父母啊?”很多人见了他就会这样想。确实,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的他,因不能从体力上照顾父母而惭愧。父亲瘫痪后,一次从炕上翻落下来,他使尽全身力气也没能把父亲扶上炕,父子抱头痛哭。但他一身医术,从1974年起便在村合作医疗站工作,所以经常给父母针灸、按摩、熬汤药,希望为父母减轻痛苦。村里的老人看病,不收诊断费、挂号费、注射费、敷药费,1995年,300多名老人联名送来“存赤子心、献敬老情”的牌匾…
I. 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
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窜出一个歹徒来。这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的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傻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歹徒便开始搜身,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钞票。 歹徒拿着那沓钞票,转身就走。这时,那位妇女反应过来,立即扑上前去,劈手夺下了塑料袋。歹徒用刀对着妇女,作势要捅她,威胁她放手。妇女却双手紧紧地攥住盛钱的袋子,死活不松手。
妇女一面死死的护住袋子,一面拼命呼救,呼救声惊动了小巷子里的居民,人们闻声赶来,合力逮住了歹徒。
众人押着歹徒搀着妇女走进了附近的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待了他们。审讯时,歹徒对抢劫一事供认不讳。而那位妇女站在那儿直打哆嗦,脸上冷汗直冒。民警便安慰她:“你不必害怕。”妇女回答说:“我好疼,我的手指被他掰断了。”说着抬起右手,人们这才发现,她右手的食指软绵绵的耷拉着。
宁可手指被掰断也不松手放掉钱袋子,可见那钱袋的数目和分量。民警便打开那包着钞票的塑料袋,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那袋子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
为8块5毛钱,一个断了手指,一个沦为罪犯,真是太不值得了。一时,小城哗然。
民警迷惘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妇女,使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块5毛钱呢?他决定探个究竟。所以,将妇女送进医院治疗以后,他就尾随在妇女的身后,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
但令人惊讶的是,妇女走出医院大门不久,就在一个水果摊儿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么认真。她用8块5毛钱买了一个梨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香蕉、一节甘蔗、一枚草莓,凡是水果摊儿上有的水果,她每样都挑一个,直到将8块5毛钱花得一分不剩。
民警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难道不惜牺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块5毛钱,竟是为了买一点水果尝尝?
妇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径直出了城,来到郊外的公墓。民警发现,妇女走到一个僻静处,那里有一座新墓。妇女在新墓前伫立良久,脸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后她将袋子倚着墓碑,喃喃自语:“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没办法治好你的病,竟让你刚13岁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从来没吃过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个好水果该多好呀。妈愧对你呀,竟连你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为了给你治病,家里已经连买一个水果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借下的债都还清了。妈今天又挣了8块5毛钱,孩子,妈可以买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苹果,还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妈花钱给你买的完好的水果,一点都没烂,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吧,孩子,你尝尝吧......”
J. 现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现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张九精,河南新蔡县韩集乡天庙村人,自幼家境贫寒,5岁时便随打工的父母迁到辽宁省葫芦岛市。初中三年级时,张九精的母亲在一次火车事故中不幸遇难,使他对生活的苦难有了真正的理解。受此打击,一开始,张九精的成绩直线下降。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又慢慢地缓过劲来,坚定了信心,考取了海南师范大学。大一下学期,那是他父亲糖尿病病发最严重的时候。打电话时,他父亲在电话那头什么也听不见,无论张九精怎么大声地喊。在和父亲的电话联系中,张九精强烈地感觉到: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父亲的情况都非常糟糕,张九精心疼地落泪了。从那时起,张九精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改善生活条件,得到经济上的支撑,把父亲接过来一起过,让他生活得好一些。
从大一开始,张九精就踏上艰辛的勤工俭学之路,先后做过电器促销、床上用品促销、文具促销和建筑防水工程、家教等勤工俭学工作,靠勤劳改变生活处境,以早一点把父亲接到身边照料。2003年8月,拿到暑假做家教挣来的2000元后,张九精说服了患病的父亲,并把他接到海南。一到海南,等父亲休息两天后,张九精放弃了所有家教的时间,叫上几个最要好的朋友,陪父亲到海边散心、游泳,细心照顾。
看到儿子求学这么辛苦,父亲张玉美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到海南的第七天,张玉美就决定“找点事做”——捡破烂。因为担心会给儿子丢脸,张玉美最初收破烂是“偷偷摸摸”的,晚上才出来捡。张九精察觉到父亲的顾虑后,于是抽空陪父亲一起捡破烂。他对父亲说:“咱们用双手劳动挣钱,有什么丢人的?!”在捡破烂的路上,张九精遇上同学也不躲避,父亲弯不下腰时他就帮着捡。父亲从此也终于敢光明正大捡破烂了。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张九精经常给父亲沏壶苦丁茶,因为听说苦丁茶对治糖尿病很有好处;他天天陪父亲吃饭,陪他老人家说说话,解解闷,听父亲发发牢骚;他会在天冷时,把学校发的厚被子给父亲,让父亲睡得暖和,并抽空去给父亲洗衣服,捶捶背......就这样,他边求学,边打工,边悉心照料父亲,用超乎寻常的坚韧毅力承担起了赡养、照顾父亲的责任。尽管无钱就医,但在张九精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状态开始好转,体重也开始增加了。这些也许在别人眼里并不起眼,但张九精觉得很幸福,很值得回味。他说:“能为自己所爱的人做一点事,让他不那么劳累,让他开心,这不就是我们所想要的日子吗?”他对父亲说:“爸,虽然在物质上没帮上我什么,但您给了我很多,都在我心里,那就是质朴、真诚和自信,您教会了我怎样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不是正如你您说的吗: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您看,我们一路风雨兼程,不是这样走过来了吗?”——是的,就是这样,虽然生活贫困,面对父亲的拖累,他不怨天忧人,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伴着父爱,与父亲同甘苦、共患难,凭着坚强、勇气、自信,一路走过来,走出了不平凡的足迹,走出了不一样的精彩。而他脸上依然是乐观、灿烂如阳光般的笑容。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