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子贤孙谁见了,前三句是什么
——出自《红楼梦》中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2.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出自哪里
《红楼梦》第一回
《好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回在何方答?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3.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古诗词
说的就是从古至今
认真的养育孩子,然后痴心不改的父母多了
但是看不到几个能够认真的孝顺老人的
这个话就是教育年轻人好好孝顺父母的
4.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是什么意思
一、释义
自古以来全心全意为孩子付出的父母不计其数,可是孝顺的子孙又有谁真看见了?
二、出处
请·曹雪芹《红楼梦》之《好了歌》
三、原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四、译文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建功立名的事情忘不了!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如今都在哪里?只剩下一堆被荒草湮没的坟墓。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一天到晚抱怨聚敛的还不够多,等到聚敛多的时候自己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那美貌的妻子忘不了!你活着的时候她天天对你说如何恩爱,你一死她就立刻跟随了别人。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那儿孙后代忘不了!自古以来痴心的父母不计其数,可是孝顺的子孙又有谁真看见了?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红楼梦》里第一回出现的。当时,晚年落泊的甄士隐拄着拐杖,到街前来散散心,听一位跛足道人唱的。曹雪芹在此回中借跛足道人写《好了歌》是为隐射小说情节,借此表达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传递其对现实的愤怒和失望。
从而宣扬了一种冷静观照人生的现实主义思想,亦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全诗用语极为浅近,对仗、用韵均不讲究,但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大俗之中可见大雅。
二、赏析
这首诗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来看。上半部分是说升官发财,意思是说,那些追求功名的人,被一堆荒草埋没了;那些追求财富的人,最后没有享受就死去了。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是最本真的。就算一无所有,无可遗憾的。
下半部分是说人的伦理道德。意思是说,那些生前恩爱的娇妻,随后又成了别人的妻子;那些生前为了儿孙辛勤劳动的父母,到头来,有几个儿孙孝顺。
《好了歌》从个体生命角度,感慨人生匆匆,变幻无常,看破红尘,是对的。虽然有着消极的思想,但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尖锐批评。
5. 《红楼梦》里的《好了歌》:痴心父母世多见,孝顺儿女谁见了。是现状吗
《好了歌》的词写得非常精辟,《红楼梦》的最终结局也印证了词的精神内涵。“痴心父母世多见,孝顺儿女谁见了”是其中的两句,在书中由两位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说出,一位是癞头和尚,另一位是跛脚道士。为何由这两人说出来呢?因为他们容貌丑陋,身有残疾,与世间权贵阶层格格不入,在对比之下,反而衬托出他们不同于世间人的超凡智慧。
那我们就不该孝亲了吗?
推崇孝道是美德,正是有不孝的现象,才要更加努力宣扬孝,我们可以将《好了歌》当成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诊断,诊出了病,下一步就该好好治病,而不能让病情自由发展,所以我说《好了歌》也有积极的一面,关键是人怎么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