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

重阳节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09 18:12:30

『壹』 重阳节还被称为什么节日 重阳节风俗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今文化非常深厚,很多古代的文化流传到现在都会发生一些改变,比如一些节日的名字也会更改,据说重阳节在古代还有别的名字,那么重阳节还被称为什么节日,重阳节还有哪些称谓,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重阳节还被称为什么节日
1、重九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节。
2、踏秋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相对应。依据传统,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现代社会,很多传统在变化,但是重阳登高依然盛行。
3、女儿节
重阳节又名“女儿节”,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据晋代《搜神记》记载,丁氏女遭恶婆婆虐待,永无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于九月九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劝人家善待媳妇,请于重阳节让她们休息。于是人们为丁氏女立祠祭祀。后来每逢重阳节,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来团聚,称之为过女儿节,实质上也是让妇女休息之意。
4、登高节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菊花节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6、茱萸节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7、老人节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故而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说。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我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8、老年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风俗习惯
1、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2、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3、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4、吃重阳糕: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5、饮菊花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贰』 敬老节是重阳节的另一个名字吗

重阳节不但是敬老节,也应成为老年人的励志节。在中国古老的《易经回》中,把“六”定为阴数,把答“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作为老年节。

『叁』 重阳节为什么叫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重阳节的发展史
20世纪80年
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清代
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明代
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宋代
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 中曾记载了当时北宋重阳的盛况。也记载有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吃花糕。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唐朝
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晋代
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三国时代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汉代
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春秋战国时期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肆』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日

重阳节又被称为双九节或登高节。


拓展知识:


重阳节这个名称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念。在古代中国的数字观念中,单数被视为阳性,双数被视为阴性。而“九”是数字中的最大阳数,因此重阳节的日期——九月初九——被视为阳数之重,故称之为“重阳”。同时,由于这个日子包含两个“九”,所以也被称为“双九节”。


另一方面,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登高远眺的活动,以此来祈求平安、驱邪避祸。这个习俗与古代的山岳崇拜和祭祀活动有关,人们认为高山是接近神灵的地方,登高可以使人更接近神灵,得到神灵的保佑。唐诗中有很多描述重阳登高习俗的诗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述了人们在重阳登高时看到的壮丽景色。


总的来说,重阳节的名字来源和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传统观念。无论是“双九节”还是“登高节”,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人腹泄 浏览:216
补交养老保险死亡怎么算 浏览:549
重庆长寿石回 浏览:757
80岁老人听的歌 浏览:200
上海入职体检费多少 浏览:889
市内养老院医养结合多少钱 浏览:693
养生行业要怎么做 浏览:754
新乡市补交养老保险 浏览:424
老年人脑供血不足 浏览:105
当兵体检中途准备什么 浏览:548
琼海老年人过冬 浏览:81
营力养老院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188
写父母的爱作文开头结尾怎么写 浏览:430
老人家经常自言自语老是想起以前的事 浏览:831
老年痴呆症比例 浏览:486
为什么体检不能吃蛋奶 浏览:994
去敬老院与老人交谈什么 浏览:745
广东省养老金参保政策有变 浏览:790
怎么跟女方父母聊家长 浏览:593
老年痴呆能服富马酸喹硫平片 浏览: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