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裘英俊的个人资料
裘英俊:天津相声广播著名80后主持人、天津南开经管学院高材生、年轻一代相声演员
一个姑娘来津实习,打车去电台。司机师傅问:“你去电台啊?认识裘英俊(zùn)吗?”姑娘挠头,师傅纳闷:“你连他都不认识啊?”于是姑娘见天津朋友就问:“你认识什么英俊吗?”朋友逗乐:“我看你介(这)闺女奏(就)够俊(zùn)的。”姑娘抓狂,俊个球(裘)啊!后来这姑娘听广播知道了裘英俊,天津相声广播主持人,哈哈笑相声艺术团演员,说话倍哏儿。
锐族摘要:
2003年高考后,裘英俊开始在茶馆说相声,给他捧哏的就是现在德云社的高峰。
2004年,在庆祝天津建卫600周年相声大赛中,裘英俊以传统相声《白事会》夺得成人组一等奖。
同年8月,获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金牌擂主”称号。
2005年,他在薛宝琨的指导下创作相声《你得考学》,广受好评。
转年,裘英俊拜相声名家姜宝林为师,踏进了“相声门”。
朋友说裘英俊
二哥,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主持人
我在电视台用天津话主持节目,裘英俊节目里的相声总是放片段,我见他就说:“我要听整段的。”裘英俊马上就来一句:“我想听普通话的。”您说多气人。
白羊,文艺广播主持人
我们见面都是老板相称,他管我叫白老板,我喊他裘老板。裘老板去茶馆说相声特别有派头,提一个绿色旅行箱,里面装着大褂,还有演出时候的道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出差呢。裘英俊不好喏喏,话不多,但一张嘴就得甩包袱。
高峰,德云社演员
我们俩第一次合作的节目是《拴娃娃》,那天临时缺场,团长把我俩叫到一起,“《拴娃娃》都有吗?”“有。”“接场!”我刚知道他叫什么,现在就要接场了,真是紧张,好在是熟段子,也根本没时间对活儿,他逗我捧,轻车熟路,圆满解决。
“金牌擂主”没想把相声当职业
裘英俊五六岁时,就爱抱着半导体听相声。“一万多苍蝇,大苍蝇、小苍蝇、麻子苍蝇、绿豆蝇……拧成一股绳,跟龙卷风一样,局长一进门这苍蝇往身上撞啊,愣把局长给推出来了。”裘英俊现在还清楚记得刚上小学那会儿在班上表演马三立的单口相声《查卫生》。
裘英俊从小学习好,白纸黑字为证。2003年《每日新报》“招考在线”对他的采访:“初步估分成绩为550多分(理科),这个成绩已经远远高出了往年的重点本科线,我对实现我的大学梦很有信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高材生徐德亮进小剧场说相声一夜间成了新闻,天津人不服:“我们有南开大学裘英俊和天津农学院高峰”,他俩一时间成为了天津卫茶馆、小剧场里最被寄予厚望的相声坯子,在“网络”中搜索“裘英俊”,文字、音频都有了,北京《新京报》策划专题“天津会不会再出一个郭德纲”,候选人里就列入了裘英俊。
高峰大学毕业顺理成章进了郭德纲的德云社,可裘英俊没有。“我就没想过把说相声当职业。”这句话裘英俊向亲朋好友解释过上百遍。获得“金牌擂主”称号后,大三学生裘英俊进入了哈哈笑相声艺术团青年队,“我就是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这时,为裘英俊捧哏的演员换成了南开大学政治学博士于丹。“高峰非常棒,不然他也进不了德云社,他捧哏时垫得特别舒服。于丹属于出其不意那种,在舞台上能激发我,能和我针锋相对的演员,现挂很多,感觉像于谦。”
晚上,裘英俊穿上大褂说相声,白天,他捯饬成白领开始跑会展中心找工作。
我和相声广播有缘
“我来相声广播纯属杠着的。”裘英俊觉得找工作和买彩票似的,得有运气,也得有缘分。“大学毕业那会儿,我应聘进了一家银行。没想到就在这时候,文艺台王晓彤主任给我打了个电话。”在文艺台有个典故叫“说曹操到曹操就到”,说是平时大伙一念叨谁谁就立马出现。文艺台的编辑还记得裘英俊来电台那天的情景,“相声广播刚成立,大家聊天时就提起要不然让裘英俊那小子来主持试试。就那么寸,说裘英俊到裘英俊就到了。”就这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毕业生裘英俊摇身一变成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相声广播主持人,天津相声迷在论坛上发帖子:“谁能告诉我,茶馆里说相声的大学生裘英俊和电台主持人裘英俊是一个人吗?”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主持风格。”裘英俊说他压根就没想过自己能当主持人,忽然当了主持人也真不明白自己应该是什么风格。天津相声广播是中国第一个相声广播,前不久刚刚被评为“中国特色广播”,正因为这个“特色”曾一度为难裘英俊,“别的主持类型、主持风格都有个借鉴,相声广播太有‘特色’了,史无前例啊!爱听相声不一定能说相声,我会说相声,不见得就能主持相声节目啊。相声是一个人使一个人量,播音好像也是一人一句,但要跟说相声似的还不得把听众听烦了。”裘英俊开始苦思冥想怎么转变角色,“进了电台,我只在每周休息的时候去说相声。有一段时间我在台上说相声,老想着跟台下观众公布我们的短信互动平台,还有一次,我把‘后台的演员’说成了‘电台的演员’,观众以为我抖包袱呢。”
静下心来,裘英俊开始跟研究论文似的,把相声和主持做对比,找规律。“郭德纲最大的特点就是包袱如果抖不响,他就不等了,抄着就走,接着下一个,等到节骨眼上他又能寸住了,让观众爆发;我主持节目,其实也等不了,听众的反响我当时听不到,那就按自己的感觉走,说不好抄着就走,进入下一个,把每一段主持都当成一段作品完成,把每一个关键的表达都当包袱抖起来。再有一点就是,舞台上我是一个表演者,观众看的是我,电台里我是一个主持人,观众听的是相声,我表现欲要少一点,有点像电视体育解说,先伴随,再锦上添花。”裘英俊总算是硬着头皮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点门道来。
听众是我的唯一选择
裘英俊说无论是主持相声节目,还是创作相声,都离不开听众,离不开生活。裘英俊每天必看财经新闻,自己也做理财投资,有一天他在台上表演,说到口袋里没钱了,就来了句:“今天大盘都跌到XXXX点了。”下面观众使劲鼓掌,找到共鸣了。“我让他们笑,激活他们的幽默因子,反过来他们也让我笑,给我创作灵感,幽默来自生活,回到生活。”
裘英俊说能从听众那得到快乐,尤其是自己最忠实的粉丝——奶奶。一天中午,裘英俊回家吃饭,发现阴天,就问奶奶今天会不会下雨,奶奶说今天多云。下午,裘英俊刚出家门就下雨了,被浇了个透心凉。“晚上下班回家,我问奶奶,中午您告诉我多云,害得我半路让雨淋了。我奶奶说:‘不是早晨你在节目里报的多云吗?’”裘英俊哭笑不得,虽然淋了雨,但由衷感动有奶奶这样的忠实听众。“我一直觉得听相声广播的年轻人多,没想到老年人也爱听。”重阳节,裘英俊第一次去了养老院说相声,他乐和地说“请爷爷奶奶们审审我的活儿”。
Ⅱ 3个人的相声或小品,谢谢
酒令吧。这个给人自由发挥的余地不多,台词也比较简单,单双月来回重复的。而且是两个耍一个的那种,效果比较好。其实段子长短不重要,关键是看演员的语速和把握能力,适当删减也不是不可以。
(酒就是充气锤子,不是真喝)
酒令
甲:象您这个演员。
丙:啊?
甲:也经常参加这个庆典活动吧?
丙:唉,一般呢,有的公司啊开张啊或者搞个什么纪念活动,我们都邀请,一请都要去的。
甲:甭问这宴会少不了?
丙:啊是。人家有招待嘛,呵呵呵呵。
甲:你爱喝酒吗?
丙:我呀?
甲:啊。
丙:呵,反正每顿饭都得来点儿。
甲:来多少?
丙:嗯?二两三两,不拘数儿。呵呵呵。
甲:就这么干喝?
丙:唉,怎么也有点儿菜呀。
甲:我没说这意思。
丙:啊?
甲:我是说呀,就也不行个令儿啊?助一助兴?
丙:哦,您是说酒令儿啊?
甲:啊。
丙:啊,有时也搞这个。
甲:有?
丙:划拳行令。
甲:哦,都会什么啊?
丙:击鼓传花。
甲:嗯。
丙:猜迷、杠子、老虎、鸡、日本拳我都会。
甲:嗨呀,你这个都老掉牙了!
丙:哦,那您?
甲:还来这,没劲没劲。
丙:不是,您说的这酒令儿什么酒令儿?
甲:新鲜的!
丙:什么呀?
甲:咱来个找节日。
丙:找节日?
甲:啊。
丙:怎么个找节日啊?
甲:一年多少月?
丙:十二个月呀。
甲:十二个月。
丙:嗯。
甲:咱俩人啊?
丙:嗯嗯。
甲:一个人占单月儿,一个人占双月儿。
丙:啊。
甲:要找出十二个民族传统的节日来,行不行?
丙:哦,找这个节日。
甲:找出这个节日。大伙儿一听,嗯——
丙:啊?
甲:承认!
丙:哦,承认。
甲:就算赢了。
丙:这就算赢啦?
甲:唉。找出这节日一听,没那么个节,完,算输!
丙:哦,是这么个游戏。
甲:行吗?
丙:不是(笑)
甲:咱来来?
丙:不是您说这个找节日啊?
甲:啊。
丙:他这个。。。他是怎么着。。。他这个。。。我那(音内)个。。。我那(音内)个。。。呵
甲:看这意思你没把握?
丙:也不是他这个。
甲:啊?
丙:生疏一点儿,我这个头一次。
甲:那没关系。
丙:啊?
甲:没关系,你可以找一个人儿帮忙。
丙:能找人帮忙?
甲:唉可以。
丙:找谁呀?
甲:我看刚苏文茂在那儿蹲着呢。
丙:啊来了?
甲:叫他帮你不一样嘛!
丙:请。。。请他?
甲:啊。
丙:不是,你一个人儿我们俩人儿,这玩意儿行吗?
甲:嗨呀,这是玩儿!
丙:哦,呵呵呵。
甲:这个。。。(表情很随便不当回事)
丙:给我点便宜(笑)。
甲:甭往心里去。
丙:那就不好意思了。(好象占了大便宜似的笑)
甲:没事没事!
丙:好的!好的!苏先生!(叫乙)
乙:唉!(答应丙)
丙:唉,唉呦呵!苏先生真来了(走过去迎乙)!唉呦,唉呦,苏老师!呵呵,哎呀,苏老师!
乙:啊啊。
丙:我得麻烦您点儿事儿!
乙:哦,有什么事儿啊?
丙:这个志明老师啊。
乙:啊啊。
丙:刚才啊,想跟我做个游戏。
乙:哦(拉长音)!
丙:这个游戏呢就是酒令。
乙:嗯嗯。
丙:他这酒令可新鲜。
乙:是啊?
丙:他说哪,一年十二个月。我们两个人一人占单月儿一人占双月儿,找这节日。
乙:嗯嗯。
丙:找出来大家一鼓掌承认了这就为正令,这就算赢了。
乙:啊啊。
丙:找这节日大家一看没有不对,为乱令。可是您知道,我这个对节日这东西不行啊。(不好意思的笑)
乙:佩元。
丙:啊?
乙:嗨呀!(很自信的笑)
丙:啊?
乙:有我呀!(拍拍丙的肩膀)咱俩。。。我帮助你说啊!
丙:您能帮我找?
乙:嗬,你看!
丙:好的,我算请对人了!
乙:我这学问你还不知道吗?
丙:我知道啊,知道(笑)。
乙:就是(笑)。你看,他一年能找多少节?
丙:他要求找十二个节日。
乙:一年找出十二个节?
丙:行吗您?
乙:那有什么呀!
丙:啊。
乙:你告诉他,咱能找二十四个节,二十四个。
丙:真的啊?
乙:那没错儿!
丙:嗬!
乙:来来来。
丙:哈,哈哈哈,(面向甲说话)跟您这么说吧。
甲:啊。
丙:我们已经商量好了。
甲:嗯。
丙:就跟您玩儿这种游戏。
甲:玩儿?
丙:而且苏老说了。
甲:嗯。
丙:他一年能找出二十四个节来。
甲:二十四个节?
丙:多大学问!
甲:二十四个都什么节呀?
丙:啊? 您等一会儿啊 (面向乙说话)嗯,他问了您这二十四个都什么节呀?
乙:唉?这不就现成的吗?
丙:什么呀?
乙:立春、 雨水、 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丙:唉,好好好!好好好!哎呀!太好啦!
乙:怎么样?
丙:真是有学问!
乙:就是。
丙:(对甲说)唉,您听见了吗?
甲:哦。
丙:啊,就刚才说的那些个。
甲:这个啊?
丙:啊,二十四。
甲:这叫、这叫什么呀?
丙:节日啊!
甲:这叫什么这个,啊?
丙:不节日吗?
甲:这叫节气呀!你翻翻日历都有啊!
丙:节气?
甲:二十四节气呀!这农民哪,根据这二十四个节气耕、种、锄、刨。
丙:哦。
甲:这种地用的。
丙:那您说的呢?
甲:找节日(敲几下桌子,以示强调)。。。日
丙:不是,您、您等会儿,您等会儿啊,您等会儿,(对乙说)苏先生
乙:啊啊。
丙:人家说您说的那(音内)个噜噜噜噜噜噜那一大堆呀,那(音内)那(音内)那(音内)叫节气,他不是节日。
甲:呵(很瞧不起的笑)。
乙:你问问他什么节日?
丙:我问问啊。
乙:唉,让他。。。
丙:唉,唉,马先生,这您得告诉我们。
甲:啊?
丙:什么是节日呢?
甲:哦怎么意思,怎么意思啊。
丙:您能告诉我们?
甲:比如说吧 。
丙:啊?
甲:嗯,九月初九!
丙:嗯。
甲:这什么意思知道吗?
丙:您说呀!
甲:这叫重阳节!
丙:哦,这(音zen4)么个节日!
甲:就找这路节日!
丙:您等会儿啊。(对乙说)您听见了吗?
乙:嗯嗯。
丙:人家说了啊。
乙:啊。
丙: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为节日。
乙:哦,找这个节?
丙:找这路节。
乙:那也没问题呀!
丙:也没问题?
乙:我帮你说!
丙:哦。
乙:怎么样?
丙:好啊!
乙:啊?
丙:好好,就这(音zen4)么地。
乙:(小声对丙说)咱们俩说呀,我告诉你。
丙:啊啊。
乙:不管怎么说——
丙:啊。
乙:他是一个人儿咱是两个人。
丙:对对对。
乙:咱俩人比他一人儿机灵。
丙:那是!
乙:他一人儿闹不过咱俩人去(音切)
丙:没错,哈哈哈。。。(乙一起乐)
乙:行行。
丙:就给他这(音zen4)么定了?
乙:唉,你问问他。
丙:啊。
乙:啊,你你你,你告诉他,我告诉你说,你你你你呀。
丙:啊。。。(乙和丙做窃窃私语状)
甲:(打断丙乙对话)咱得分分,唉(上声)
丙、乙:啊?
甲:谁占双月儿谁占单月儿?
乙:(对丙说)你问问他谁占单月儿谁占双月儿?
丙:啊,(对甲说)谁 谁占单月儿谁占双月儿?
甲:你们挑!
丙:我们挑?
甲:随便!
丙:(对乙说)唉,苏先生。
乙:啊啊。
丙:他让咱挑。
乙:咱挑啊?
丙:啊。
乙:你问他单月儿先说双月儿先说?
丙:唉,我问你。
甲:啊?
丙:这个单月儿先说双月儿先说?
甲:当然得单月儿先说了!
丙:嗯嗯。(对乙说)他说是单月儿先说。
乙:单月先说(做沉思状)?
丙:啊。
乙:这(音zen4)么办
丙:啊。
乙:让他占单月儿。
丙:为什么呢?
乙:单月儿先说呀!
丙:啊对呀。
乙:嘿!他先说呢,咱先听听,然后咱们照猫画虎。
丙:嗬!嗯!要不怎么说姜是老的辣呢?啊!嗬!哎呀!您可太聪明了!让他先说?
乙:让他先说!
丙:(面向甲)哈哈哈哈。。。。。。!(很夸张的笑)
甲:什么毛病这是?
丙:马先生!
甲:啊?
丙:我们商量好啦!
甲:啊。
丙:给你点儿小便宜,让你先说!
甲:可以呀。
丙:你知道为什么让你先说吗?
甲:啊。
丙:就因为你说完了我们呆会儿一照猫画虎。
甲:唉?
丙:(明白了)我怎么去说出去了?嗨!这嘴不严。啊,让你先说。
甲:你带酒了吗?
乙:唉(对丙说),唉,打酒去(音切)!让他打酒(音切)打酒!
丙:你得打去(音切)
甲:我带来了。
丙:哦,你带来了?
甲:嘿嘿。
丙:好啊。
甲:我给你拿去(音切)
丙:哪儿呢?
甲:唉(走进后台)。
乙、丙:(俩人窃窃私语)这回咱那。。。“嗯”?让他。。。“谢谢您啊”(甲走上台来,手里拿着一个充气锤子)
丙:哦,我说这、这就是酒?
甲:这就是酒!
丙:这就是酒?(用手去摸)
甲:别动别动。
丙:啊?
甲:这酒啊已经斟满了,一碰就洒一墩就流。
丙:苏先生。
乙:啊?
丙:他说这就是酒!
乙:这是酒?
丙:它这是酒
乙:哎呀,这咱不明白。
丙:什么?
乙:这是酒那怎么喝呀这酒?
丙:唉,对呀!您这是酒这怎么喝呀?
甲:拿脑袋喝呀!
丙:(对乙说)唉,他说拿脑袋喝。
乙:拿脑袋喝?
丙:啊
乙:那怎么喝呀?
丙:(对甲说)唉对,拿脑袋怎么喝呢?
甲:不知道啊?
丙:不明白呀!
甲:不知道怎么喝我告诉你呀。
丙:啊,不明白呀?
甲:(拿起锤子,对着丙的头打一下)就这(zen 4)么喝!
丙:(对乙说)哎呀 他说就这(zen 4)么喝!
乙:嗯。
丙:嗯。
乙:行。
丙:嗯。
乙:唉,咱还有点不明白啊。
丙:什么不明白?
乙:这个单双月儿占好啦。
丙:嗯?
乙:他先说。
丙:对对对对。
乙:如果他说上这节日来啦?
丙:嗯。
乙:大家也公认。
丙:嗯。
乙:有这(zen 4)么个节。
丙:嗯。
乙:这叫什么?正令?
丙:对。
乙:正令,敬酒。
丙:唉, 咱得问问他。
乙:怎么敬法儿?
丙:(对甲说)我问你啊。
甲:嗯。
丙:比如您先说。
甲:啊。
丙:您是单月儿。
甲:对。
丙:您说出这节日大家也公认有这个。
甲:正令啊。
丙:这是正令?
甲:对呀。
丙:这正令怎么喝呢?
甲:要敬酒三杯,这可喜可贺呀!
丙:哦。(对乙说)他说呀,如果是正令得敬酒三杯,可喜可贺。
乙:敬酒三杯?
丙:唉,对对对对。
乙:这咱不明白。
丙:什么不明白?
乙:那(音内)个敬酒他怎么个敬法儿呢?
丙:(对甲说)啊对呀!您这敬酒怎么个敬法儿呢?
甲:怎么敬不知道?
丙:不明白呀!
甲:啊。
丙:啊。
甲:(拿锤子对着丙的头打三下)就这么敬。
丙:(面对丙,咳嗽两声)他说就这(zen 4)么敬!
乙:哎呀,这我。。。我还是不明白。
丙: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乙:唉,咱们说了。
丙:啊。
乙:这个这个——
丙:咱双月儿啊。
乙:双月儿。
丙:啊。
乙:双月儿咱找不上节来。
丙:啊。
乙:或者这节找出来大家不公认,那么这怎么办呢?
丙:这我得问问他。
乙:问问,问问。
丙:(对甲说)唉,比如说啊,我们是双月儿。
甲:嗯。
丙:我们说出这节日大家不公认,也就说没这(zen 4)么个节。
甲:这叫乱令了。
丙:啊乱令怎么办呢?
甲:罚酒三杯。
丙:哦(对乙说)他说乱令得罚酒三杯。
乙:嘶,这我还不明白。
丙:啊?
乙:那么这罚酒他怎么个罚法儿呢?
丙:(对甲说)啊对呀!这罚酒他怎么个罚法儿呢?
甲:还不知道?
丙:不明白呀!
甲:(拿着锤子又照头上来三下)就这(zen 4)么罚!
丙:对着乙,咳嗽一声)他说就这(zen 4)么罚!
乙:哎呀,我还是不明白!
丙:嗯,我明白了!!您这都哪的事啊 这还没说什么先对付七杯啦!
乙:行了。
丙:我、我明白啦。
乙:明白就好办啦。
丙:我明白啦。
乙:那就。。。。。。
丙:咱开始说了啊?
乙:说了说了。
丙:好嘞!
甲:唉,好好。
丙:(对甲说)咱现在规矩讲完啦 。
甲:啊。
丙:由您开始说。
甲:我占单月儿。
丙:您占单月儿。
甲:我先说啊。
丙:从哪儿说?
甲:一月。
丙:从一月说?
甲:也就是正月。
丙:嗯嗯。
甲:正月十五。
丙:这什么节呢?
甲:“元宵节”!
丙:不是,您先等会儿,您先等会儿啊,我得问问我们先生啊。
甲:你问问。
丙:(对乙说)唉,苏先生。
乙:嗯?
丙:人家说完了,人家说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有这节吗?
乙:有!有!
丙:哦,有这节?
乙:有有有!
丙:哦。
乙:元宵节嘛?!
丙:啊啊。
乙:知道吗?“正月闹元宵,金匾绣开了”,记得有那么一歌儿吗?
丙:我听过听过。
乙:对对,有!有问他怎么办?
丙:(对甲说)唉,有这节怎么办那?
甲:可喜可贺,敬酒三杯!
丙:他说可喜可贺,敬酒三杯。
乙:敬他啊。
丙:哦,对,我们得敬你!(拿锤子)
甲:别、别动。(阻拦丙)
乙:敬敬他。
甲:别动。
丙:唉,不是。。。
甲:你没听清楚。
丙:唉,你看,他这怎么意思?
甲:刚才交代很清楚。
丙:唉,他这人,您您(对乙说),您跟他聊聊。
甲:别动别动。
丙:您跟他聊聊,不是,这人怎么回事儿这是?
乙:(对丙说)你你,你等一会,你等一会儿。
丙:啊。
乙:(对甲、丙说)咱可不许矫情啊?
丙:啊。
甲:谁矫情了?
乙:(对甲说)刚才你说的很清楚啊!
丙、甲:啊对呀!“啊”!
乙:对不对?你说上来了可喜可贺敬酒三杯。你怎么不让敬?
甲:是啊是啊!
乙:啊?
甲:这正令儿谁找上来的?
乙:你呀。
甲:对呀,我找上来的。可喜可贺敬酒三杯,这三杯酒得你们喝。
乙:哦,你找上正令我们喝?
甲:唉!
乙:那么呆会儿我们要找上来呢?
甲:我喝呀!
乙:这回谁喝?
甲:你们喝。
乙:我们喝?
甲:唉!
乙:(咳嗽一声,对丙说)喝去(音切)
丙:喝。。。? 苏先生怎么咱喝呀?
乙:那当然了!
丙:怎么了这是?
乙:人家找上来不得咱们喝吗?对不对?那么呆会儿咱们要是找上来他不就得喝了吗?咱不能跟他矫情啊!咱,人家头一个找上来咱不喝,咱不喝,不喝呆会儿咱找上来他也不喝,怎么办?
丙:对!(一拍大腿)
乙:你明白这个道理。
丙:把他后道堵死!
乙:嗨,对对(笑)。
丙:对!这回呀。
乙:啊。
丙:咱喝!
乙:喝!
丙:不给他留后路!
乙:那当然。
丙:您躲开,我来!
乙:这点儿你放心。
丙:啊。
乙:不管怎么说——
丙:嗯嗯?
乙:咱俩人比他一人儿机灵!
丙:嗯,没错。
乙:他一人儿闹不过咱俩!
丙:他哪成啊!
乙:就是!
丙:您您您闪开。
乙:喝酒!
丙:您闪开。
乙:唉!
丙:马先生?
甲:唉。
丙:喝酒!
甲:可喜可贺,敬酒三杯。
丙:来吧!(甲拿锤子砸丙的头三下) 各位,您看咱玩儿的多规矩!啊!该我们说了啊。
乙:嗯?
丙:先生,该咱说了。
乙:该咱的啦?
丙:咱是二月。
乙:咱二月。
丙:您说。
乙:二月初二。
丙:(对甲说)二月初二!
乙:嗯。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二月二,龙抬头。
丙:(对甲说)二月二龙抬头。
甲:我问你什么节?
丙:(对乙说)不是,他问什么节?
乙:“抬头节”呀!
丙:唉对!抬头节呀!
乙:嘿嘿嘿。
甲:有抬头纹哪儿有抬头节呀?
丙:没这节?
甲:乱令了!
丙:(对乙说)他说乱令了。
乙:乱令?没有?
丙:没有。
乙:没有问他怎么办?
丙:(对甲说)唉,对了!乱令了怎么办?
甲:罚酒三杯。
丙:(对乙说)他说罚酒三杯。
乙:罚!
丙:(激动的跺了一下脚)唉!这回得罚他!(伸手拿锤子)
甲:(伸手阻拦)怎么了?别动别动
丙:我来问你。
甲:你别伸手。
丙:你看他、他又...
甲:刚交代的很清楚。
乙:不是不是(劝架,并对甲说)你等一会儿。
甲:怎么又等会儿?
丙:(对甲说)你这人那(音内)!
乙:唉,刚才我们喝酒我们没矫情吧?
丙、甲:(同声)就就是啊“是啊”。
乙:那么这回我们没说上来,那么你怎么不喝酒啊?
甲:这没找上来谁乱令了?
乙:我们乱令了。
甲:对呀,你们乱令了这酒得你们喝呀!
乙:哦,我们说乱了我们喝?
甲:唉!
乙:那么呆会儿你要说乱了呢?
甲:我喝呀!
乙:这回谁喝?
甲:你们喝。
乙:我们喝?
甲:唉。
乙:(沉了一下,对丙说)喝去(音切)!
丙:又喝去(音切)?!
乙:不是。。。
丙:不是,你怎么怎么又喝去(音切)?
乙:咱不能矫情啊。
丙:怎么又不能矫情啊?
乙:你看 咱本身没找上来。
丙:啊。
乙:咱说乱啦!
丙:啊啊。
乙:咱说乱了不喝,呆会儿他找上来他也不喝,那不就麻烦了吗?
丙:哦,待会儿还得犯矫情?
乙:就是啊!
丙:那您这意思呢?
乙:喝呀!
丙:这也得喝?
乙:当然得喝了,来!
丙:喝!
乙:嗯。
甲:罚酒三杯。
丙:唉,来
甲:(拿锤子又给丙来三下)唉,佩元?
丙:嗯。
甲:这酒你喝着感觉怎么样?
丙:这酒是不错。
甲:啊啊。
丙:就是有点儿上头 那(音内)什么 马先生 这是该您说啦
甲:该我的啦。
丙:您是三月。
甲:我三月。
丙:嗯。
甲:三月初九!
丙:您等会儿啊(转头去找乙)
甲:嗯
丙:他说三月初九
乙:你问问他什么节?
丙:唉对!什么节呀?
甲:寒食节!
丙:有这节?
甲:唉,你问去(音切)
丙:我得问问。
甲:问哪。
丙:(对乙说)苏先生?
甲:呵呵。
丙:他说三月初就是寒食节,有这节吗?
乙:有,有!
丙:哦,这节也有?
乙:有!寒食节嘛!这清明前三天。
丙:哦(士气低落)。
乙:你知这是什么故事吗?
丙:我不知道。
乙:火烧绵山 ,介子推在那烧死了。
丙:啊。
乙:老百姓为了纪念他。
丙:哦?
乙:到了清明前三天全都不吃热食,也不动烟火,吃冷食。这叫寒食节!
丙:哦,这(zen 4)么个寒食节。
乙:对对对。
丙:啊。
乙:你问他有怎么办?
丙:(对甲说)有怎么办呢?
甲:敬酒三杯。
丙:(对乙说)他说敬酒三杯!
乙:敬酒三。。。那就敬啊!
丙:哦那就得敬 对对,人家找上来就得。。。
甲:可喜可贺!(又拿锤子给了丙三下)
丙:(咳嗽两声)
甲:该你们的了。
丙:该我们的了。(对乙说)那个什么,苏先生?
乙:啊。
丙:咱是四月啦啊。
乙:四月。
丙:唉,四月。
乙:嗯。
丙:嗯。
乙:四月。。。四月二十八。
丙:(对甲说)四月二十八!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乱穿纱。
丙:(对甲说)乱穿纱!
甲:这都不象话!问你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嗨呀你 “穿纱节”吗!
丙:(对架说)穿纱节吗!
甲:哪儿来的穿纱节?又乱令啦啊!
丙:(对乙说)他说又乱令啦?
乙:乱令怎么办?
丙:还、还怎么办干吗?喝酒啊!(甲拿锤子又给丙来了三下) 这还用问吗这个?!
甲:该我的啦。
丙:该你说了。
甲:我是五月。
丙:嗯,五月。
甲:五月初五!
丙:什么节啊?
甲:端阳节!
丙:你等会儿啊。
甲:啊。
丙:我还。。。(明白了)嘶(对观众说)我不能再问了。各位,你比如说我要一问苏先生准说有,您信吗?不信我试试啊。苏先生?
乙:嗯?
丙:呵,人家说五月初五端阳节。有这节吗?
乙、丙:(同声)有!!
丙:(对观众说)我就知道这句!
乙:嘿,五月初五端阳节。
丙:是是是。
乙:又叫端午节。
丙:这我知道。
乙:吃粽子。
丙:吃粽子。
乙:扎艾蒿。
丙:嗯嗯。
乙:纪念屈原。
丙:是是是。
甲:对对对。
乙:有,问他怎么办?
丙:甭问,嘿,接碴儿喝!来吧!(又挨了三下,咳嗽一声)
甲:行了,该您了。
丙:(对乙说)苏先生?
乙:嗯?
丙:苏先生 。
乙:嗯。
丙:我可喝了都快半年的了啊。您得想点儿辙了啊,啊?!
乙:这点儿你放心。
丙:让他得喝啊(示意让甲喝)!
乙:当然了,这不快半年了吗?
丙:嗯。
乙:后半年全让他喝。
丙:全是他的啊?
乙:你瞧。
丙:这是您说的啊?
乙:这六月就不错。
丙:该咱说了。六月。
乙:六月。
丙:六月。
乙:六月初六。
丙:(对甲说)六月初六!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六月六看谷秀。
丙:人家问什么节?
乙:谷秀节!
丙:(对甲说)唉!“谷秀节”!
甲:哪有谷秀节呀?
丙:(对乙说)他说没有啊?
乙:怎么没有啊?
丙:啊?
乙:还有那(音内)个民间传的那(音内)个顺口溜儿——
丙:什么顺口溜儿?
乙:那(音内)个“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大麦收小麦熟,闺女大了不可留,那留来留去结冤仇。一萝卜半斤,俩萝卜一斤,仨萝卜一斤半。。。。。。”
丙:知知、知道!知道!知道!知道!马先生!
甲:啊?
丙:有这个谷秀节!
甲:有啊?
丙:我们团还有这个快板那!
甲:什么快板?
丙:你看,“六月六看谷秀,一萝卜半斤,俩萝卜。。。。。。”
甲:这什么乱七八糟的(拿起锤子就给丙来了三下)!这什么这是?
丙:这回又该了楞灌了啊!
甲:没这节!
丙:没这节?
甲:唉(拉长音)!
丙:(对乙说)没这节?
乙:没这节问他怎么办?
丙:还问怎么办干吗?都喝完啦!
乙:喝完啦?行,让他,让他(示意丙,让他叫甲说)
丙:(对甲说)你你、你说吧你说。
甲:我七月啦!
丙:你七月。
甲:七月初七
丙:什么节?
甲:“七巧节”!
丙:等会儿!
甲:嗯。
乙:嗯?
丙:七月初七“七巧节”有这节吗?
甲:哦?有。。。。。。
丙:(没好气的附和甲)有有有,肯定得有!唉,有就甭问了,您直接来吧!(甲又给丙来了三下)啊,苏先生!
乙:嗯?
丙:可是到八月了啊!
乙:放心!
丙:啊。
乙:这回我心里(拍了拍胸脯),胸有成竹!
丙:您动动脑子吧?
乙:没错儿!
丙:(很委屈的样子)你说
乙:这回准让他喝酒!
丙:真的啊?
乙:八月,八月初八。
丙:(对甲说)八月初八!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我的生日。
丙:唉,他的生日。。。(明白了)去!(轰乙)走!去!您快躲开吧!
乙:怎么啦?
丙:苏先生!您是哪头儿的啊?我才刚明白过来啊!您是哪头儿的啊?您的生日象话吗?啊?您是帮谁的忙啊?啊就各位观众您听听他象话吗?这苏先生?打一上来您听了吗?二月二龙抬头,四月二十八乱穿纱,六月六看谷秀,好不容易到八月又他生日,您这象话吗?您这是?您什么意思您这是?
乙:这他不是什么意思。
丙:什么意思您这是?
乙:我我,我告诉你,我告诉你呀。
丙:啊?
乙:咱俩啊。
丙:啊。
乙:他是一个人。
丙:啊知道。
乙:他一个人闹不过咱俩人。
丙:嗯,我看我一个人儿闹不过你们俩去(音切)!什么,您到底儿帮谁的忙吧?
乙:不是,我我,我告诉啊。
丙:嗯。
乙:咱哪,我想了。
丙:想什么啊?
乙:咱占月份儿占错了。
丙:占错了?
乙:嗯!(很肯定的口气)这个节日全在单月儿,双月儿没节!你这不是。。。
丙:哦!您说节日都在单月儿,双月儿没节?
乙:唉!
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您早干吗去了?这不倒着呢霉吗?行了行了,您也甭帮我找啦,啊?
乙:啊啊。
丙:这回我不用您啦!
乙:怎么啦?
丙:这回我跟他单练,唉!我自己找!(对甲说)不八月吗?
甲:对呀。
丙:我找出这节来准让你喝!
甲:是吗?
丙:各位观众,您注意听啊,这回我说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这节吗各位?唉!嘿嘿!行了!喝酒!(拿起锤子砸了一下桌子)喝!喝!(要砸甲的头)
甲:(和丙纠缠)等会儿我喝。我喝我喝。
丙:喝!
甲:我得问清楚喽。
丙:啊?
甲:我喝几杯?
丙:你喝三杯!
甲:不行。
丙:为什么?
甲:我喝两杯。
丙:为什么呢?
甲:你这儿墩洒了一杯。
丙:哦,(又砸了桌子一下)两杯你也得喝!
乙:嘿嘿。
甲:那我喝一杯。
丙:怎么呢?
甲:你这儿又碰洒了一杯。
丙:那一杯你也得喝!
甲:一杯我怎么喝?
丙:我怎么喝的你就怎么喝!
甲:那么你怎么喝的?
丙:我就是(给自己头上来一下)这(zen 4)么喝的!
甲:哈哈哈哈。
丙:嘿嘿。
甲:这回我一杯都不喝啦!
丙:怎么?
甲:你替我喝啦!
丙:也!
甲:哈哈哈哈哈。
丙:(面向乙)您来这杯吧!(砸乙,乙跑)
Ⅲ 重阳节相声台词,谢谢大家
甲. 明天哪,就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了.您知道重阳节是干啥的吗?乙. 就这点事你还难住我了吗.重阳节不就是老人节吗.给老人吃点.喝
点...
甲.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你的心.
乙. 啊!!!收我心?
甲. 是啊.最近几年,儿女们过年过节.给老人们拿上一合保健品.几天喝完
了.再想喝.没了.你说管啥用?
乙. 就是...杯水车薪哦...
甲. 所以,孝敬老人,需要从根本上下手.
乙. 哦.照你这麽说,从根本上下手,就挖我心啊?
甲. 挖你心干吗呀.不从思想上树立尊敬老人的观念.假装拿合保健没用
乙. 我说的吗.吓我一大跳.
甲. 据我了解,我国进入了老龄社会.关怀老年人,已经是个社会问题了. 乙. 是应该好好关怀关怀老年人.老年人含辛茹苦的活到现在不容易啊.甲. 这些年,涌现出许多孝敬老年人的优秀事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提
倡.
乙. 你说说...
甲. 你象农村.给老人端茶倒水.洗衣擦澡.早上问安.晚上问好.好吃好喝.
端屎端尿...
乙. 城市呢?
甲. 大彩电有一套.大电脑用超薄.大象棋把马跳.买保险防备老.养个花种
个草.逮个蛐蛐喂个鸟.儿女一时没空来,雇个小秘多逍遥.
乙. 还给老头雇小秘啊???
甲. 要不说你肉眼凡胎跟不上形势呢.我老爸是老文人.上网写文章手苯. 乙. 哦..是需要雇个小秘...嘿嘿...嘿嘿...
甲. 可也不是每个青年人都孝敬老人.我们村有个邻居就不是这样的. 乙. 老毛病!老是骂你们邻居.你们邻居算是倒大霉了.
甲. 你说.我邻居那个孙子.让他爷爷住小黑屋,还说环境优雅该不该骂? 乙. 该骂!
甲. 住小黑屋挨着厕所.臭气冲天.还说是老人上厕所方便.你说该不该
骂?
乙. 该骂!
甲. 小黑屋连电视都没有.还说抗辐射.你说该不该骂?
乙. 是该骂!!
甲. 他爷爷走路腿拐.给他爷爷闹了个树杈当拐棍.还说是回
归大自然.该骂不该骂?
乙. 该骂!!!
甲. 吃饭时,给他爷爷粗茶淡饭.自己大鱼大肉.还说他爷爷吃粗粮是绿色
食品.营养丰富.你说该骂不该骂?
乙. 该骂!!!营养丰富他咋不吃呢?
甲. 更可气的是:邻居问他为啥磕打可怜的爷爷.他还说.节约每一个铜板
为了给他爷爷打发送终时用.这叫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乙. 啊.好钢就这样用啊?你说这孩子咋学成这样大逆不道呢?
甲. 是啊.我也纳闷呀.有一次我侧面的了解了一下.你猜他怎麽说的? 乙. 你说说.
甲. 他说他是以他爸爸为榜样.这就叫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乙. 这榜样做的好啊.那他爸爸为啥也不孝敬呢?
甲. 我又侧面一了解.原来他爸爸是跟他爷爷学的.还说是青出于蓝而胜
于 蓝.你说该骂不该骂?
乙. 那他爷爷当年为啥也不孝敬呢?
甲. 我又侧面了解一下...
乙. 你别说了.准是他爷爷跟他太爷爷学的.他太爷爷是谁呢?
甲. 你别管是谁啦.我看反正也不是个好鸟.
合. 哈哈哈哈......
Ⅳ 有关于适合六年级重阳节的小品和相声演讲之类的吗
重阳节来临,我们应当如何表达对老人的尊重与关爱呢?相声《重阳节》通过两个角色甲乙的对话,揭示了当前社会中一些子女对待老人的态度。
甲乙首先讨论了重阳节的意义,指出这是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紧接着,他们提到孝敬老人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需要从思想上树立尊敬老人的观念。
相声中提到了一些孝敬老人的例子,如农村子女为老人端茶倒水、洗衣擦澡、早上问安、晚上问好、好吃好喝、端屎端尿等,以及城市子女购买大彩电、大电脑、大象棋等物品,为老人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些行为体现了子女对老人的关怀。
然而,相声中也揭露了一些不孝行为。如某邻居的孙子将老人关在小黑屋里,认为环境优雅;为老人使用树杈当拐杖,说是回归自然;对老人粗茶淡饭,自己却大鱼大肉;甚至以节约为名,不让老人享受应有的生活品质。这些行为令人愤怒,揭露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孝现象。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孙子的行为是向其父亲学习的,而他的父亲又向他的爷爷学习。如此恶性循环,令人深思。这反映出孝道在家庭中传递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
最后,相声以笑声收尾,留给观众深深的思考。如何让孝道真正深入人心,让每个家庭成为尊老敬老的典范,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Ⅳ 求传统相声八大吉祥的词
甲:说相声离不开笑料。
乙:哪一段儿都可乐。
甲:怎么就可乐了呢?
乙:就是说得可乐嘛。
甲:当然啦,就是先说大话,替自己吹嘘。说来说去,大家越听越不像话,这乐就来啦。
乙:这倒不假。
甲:比如说:有许多的相声演员,往台上一站就吹上啦:“我有学问。”其实他没学问,您听着才可乐呢。
乙:怎么呢?
甲:您想这情理呀,哪位真正有学问的人跟人说:“我有学问。”绝对没有。真正有学问的,人家就不往外说啦。您多咱听我跟别人说:“我有学问”,我从来就没说过。我为什么不说呢?
乙:嗯——您有学问呗!
甲:那您是知道的。
乙:他也吹上啦!
甲:什么叫吹呀?我真有学问。
乙:好吧,您既然说你有学问,那我考考你。
甲:行啊!您出题吧。
乙:咱们说八个字儿?
甲:哪八个字儿?
乙:是“天”、“桃”、“林”、“海”、“灯”、“连”、“香”、“八”。
甲:就这么说呀?
乙:不。咱们打每个字里找出三位,谁问谁,上哪儿去:还得在一个朝代;还得哪个字起,哪个字落。
甲:好吧。先听您的。
乙:先说“天”字。“一大念个天。”“天”字怎么写?上边一道的“一”,再加一个“大”字,就念个“天”。“鲁肃问孙权。”
甲:问谁?
乙:问“关羽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麦城宾了天。”
甲:啊,《走麦城》,《三国》段儿。好!
乙:谁问谁?
甲:这“天”字要是出头儿念“夫”;“天”字底下加个“口”字念“吞”;“天”字上边儿加“竹”字头念“笑”;“天”字上边儿加“宝盖儿”,旁边再加“三点水儿”,那边加一“耳刀”……
乙:念什么?
甲:嗯——没有这么个字儿。
乙:这不是废话吗?
甲:说“一大念个天。”
乙:谁问谁?
甲:“鹤仙问鹿仙。”
乙:这是古人吗?
甲:唉!《封神榜》里的鹤鹿童子嘛!
乙:问谁呀?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是谁呀?
甲: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上哪儿去啦?
甲:“跨鹤上南天。”
乙:这回说个“桃”字儿。“木兆念个桃。”
甲:谁问谁?
乙:“许褚问张辽。”
甲:还是《三国》上的,问谁?
乙:问“蒋干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相府献寿桃。”
甲:噢,曹操寿日。
乙:您说啦。
甲:“一大念个天。”
乙:“木兆”!
甲:“木兆念个天。”
乙:“桃”!
甲:木头桃。
乙:木头桃?那怎么吃?
甲:“木兆念个桃。”
乙:谁问谁?
甲:“麋鹿问仙鹤。”
乙:问谁?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
甲:啊,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上哪儿去啦?
甲:“三月三赴蟠桃。”
乙:噢,蟠桃会。这回说“林”。“二木念个林。”
甲:谁问谁?
乙:“张飞问赵云。”
甲:问谁?
乙:“皇嫂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躲避密松林。”
甲:“二木念个林。”
乙:谁问谁?
甲:“鹤神问鹿神。”
乙:怎么又成神啦?
甲:您就甭管啦。
乙:问谁?
甲:“南极翁哪里去?”
乙:又南极翁?
甲:啊,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这大脑袋来三次啦!
甲:“赴会紫竹林。”
乙:这回说“海”。“水每念个海。”
甲:谁问谁?
乙:“周瑜问黄盖。”
甲:问谁?
乙:“孔融哪里去?”
甲:哪去啦?
乙:“少居在北海。”
甲:说“水每念个海。”
乙:谁问谁?
甲:这个……“鹤崽问鹿崽。”
乙:怎么又“崽”了?
甲:就是麋鹿仙鹤下的小崽子。
乙:您真能找!问谁?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是谁?
甲: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您离不开大脑袋啦!上哪儿去啦?
甲:是这个……“漂洋去过海。”
乙:老寿星过海!这回说“灯”。“火丁念个灯。”
甲:谁问谁?
乙:“马岱问孔明。”
甲:问谁?
乙:问“魏延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闯灭七星灯。”
甲:说“火丁念个灯。”
乙:谁问谁?
甲:“鹤童问鹿童。”
乙:您还能找哪!问谁?
甲乙:问“南极翁哪里去?”
甲:南极子……
乙:行了,您别往下说啦。大脑袋是吧!哪儿去啦?
甲:“正月十五去逛灯。”
乙:老寿星还逛灯?这回说“连”。“车走念个连。”
甲:谁问谁?
乙:“鲁肃问孙权。”
甲:问谁?
乙:问“张飞哪里去?”
甲:哪去啦?
乙:“三马并相连。”就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甲:说“车走念个连。”
乙:谁问谁?
甲:这个……“鹤仙问鹿仙。”
乙:又鹤仙啦?问谁?
甲:“南极翁哪里去?”
乙:哪儿去啦?
甲:他这个……“跨鹤上大连。”
乙:这南极翁哪儿全去呀!你这是没词儿啦!说“香”啦。“禾日念个香。”
甲:谁问谁?
乙:“鲁肃问周郎。”
甲:问谁?
乙:“刘备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甘露寺去降香。”
甲:“禾日念个香。”
乙:谁问谁?
甲:“鹤……”
乙:这回你找不着辙。鹤什么?哼!
甲:“鹤童……”不合辙。“鹤仙……”不行。“禾日念个香,鹤帮问鹿帮。”
乙:怎么又“帮”啦?
甲:哪!就是麋鹿仙鹤下的小崽子太多啦,长大了都“一帮一帮”的啦。
乙:你真能说!问南极翁是不是?上哪儿去啦?
甲:“西天去烧香。”
乙:行,这回说“八”。“一撇一捺念个八。”
甲:谁问谁?
乙:“曹操问夏侯霸。”
甲:问谁?
乙:问“张辽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帐下吹喇叭。”
甲:说“一撇一捺念个八。”
乙:谁问谁?
甲:这个……“你奶奶问你妈。”
乙:怎么跑我们家来啦?
甲:拿你家人比古人还不好吗?
乙:行!问的那人也得是我们家人?
甲:当然啦!“一撇一捺念个八,你奶奶问你妈。”
乙:问谁?
甲:问“你爸爸哪里去?”
乙:哪儿去啦?
甲:“河边儿钓王八!”
乙:去你的吧!
(5)欢乐重阳节的相声扩展阅读:
《八大吉祥》属于对口相声;曲艺名词、又叫双春。相声形式之一,指由逗哏、捧哏两个演员对讲的相声。曲艺的一种,两人交替说些有趣的话,引人发笑。常用来比喻两人一唱一和,一鼻孔出气,有贬义。
对口相声的演员,通常分为逗哏的、捧哏的这两个角色。由于这两个演员所表演的人物不同,两人所负担的任务就不是平均的,一个是主要的叙述人,一个是辅助叙述的对话者。
对口相声的长处,在于可以更便利地与台下观众进行沟通,捧或逗的一方可以将自己虚拟为与观众同等的位置,它的表演与欣赏在时空上是统一的。节目中较大部分的笑料,是由逗哏的来表述的,观众的注意力也主要在逗哏的身上。
但是,捧哏的在对口相声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捧哏的话是代表着观众的,代表观众来对逗哏的表述的内容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有时还给予必要的烘托。
Ⅵ 短小搞笑相声台词,越短越好啊!!!
仅以此篇献给支持过我的吧友们.
欢度重阳节
相声
<如此孝敬>
仿姜昆.唐杰忠大师口语
甲. 明天哪,就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了.您知道重阳节是干啥的吗?乙. 就这点事你还难住我了吗.重阳节不就是老人节吗.给老人吃点.喝
点...
甲.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你的心.
乙. 啊!!!收我心?
甲. 是啊.最近几年,儿女们过年过节.给老人们拿上一合保健品.几天喝完
了.再想喝.没了.你说管啥用?
乙. 就是...杯水车薪哦...
甲. 所以,孝敬老人,需要从根本上下手.
乙. 哦.照你这麽说,从根本上下手,就挖我心啊?
甲. 挖你心干吗呀.不从思想上树立尊敬老人的观念.假装拿合保健没用
乙. 我说的吗.吓我一大跳.
甲. 据我了解,我国进入了老龄社会.关怀老年人,已经是个社会问题了. 乙. 是应该好好关怀关怀老年人.老年人含辛茹苦的活到现在不容易啊.甲. 这些年,涌现出许多孝敬老年人的优秀事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提
倡.
乙. 你说说...
甲. 你象农村.给老人端茶倒水.洗衣擦澡.早上问安.晚上问好.好吃好喝.
端屎端尿...
乙. 城市呢?
甲. 大彩电有一套.大电脑用超薄.大象棋把马跳.买保险防备老.养个花种
个草.逮个蛐蛐喂个鸟.儿女一时没空来,雇个小秘多逍遥.
乙. 还给老头雇小秘啊???
甲. 要不说你肉眼凡胎跟不上形势呢.我老爸是老文人.上网写文章手苯. 乙. 哦..是需要雇个小秘...嘿嘿...嘿嘿...
甲. 可也不是每个青年人都孝敬老人.我们村有个邻居就不是这样的. 乙. 老毛病!老是骂你们邻居.你们邻居算是倒大霉了.
甲. 你说.我邻居那个孙子.让他爷爷住小黑屋,还说环境优雅该不该骂? 乙. 该骂!
甲. 住小黑屋挨着厕所.臭气冲天.还说是老人上厕所方便.你说该不该
骂?
乙. 该骂!
甲. 小黑屋连电视都没有.还说抗辐射.你说该不该骂?
乙. 是该骂!!
甲. 他爷爷走路腿拐.给他爷爷闹了个树杈当拐棍.还说是回
归大自然.该骂不该骂?
乙. 该骂!!!
甲. 吃饭时,给他爷爷粗茶淡饭.自己大鱼大肉.还说他爷爷吃粗粮是绿色
食品.营养丰富.你说该骂不该骂?
乙. 该骂!!!营养丰富他咋不吃呢?
甲. 更可气的是:邻居问他为啥磕打可怜的爷爷.他还说.节约每一个铜板
为了给他爷爷打发送终时用.这叫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乙. 啊.好钢就这样用啊?你说这孩子咋学成这样大逆不道呢?
甲. 是啊.我也纳闷呀.有一次我侧面的了解了一下.你猜他怎麽说的? 乙. 你说说.
甲. 他说他是以他爸爸为榜样.这就叫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乙. 这榜样做的好啊.那他爸爸为啥也不孝敬呢?
甲. 我又侧面一了解.原来他爸爸是跟他爷爷学的.还说是青出于蓝而胜
于 蓝.你说该骂不该骂?
乙. 那他爷爷当年为啥也不孝敬呢?
甲. 我又侧面了解一下...
乙. 你别说了.准是他爷爷跟他太爷爷学的.他太爷爷是谁呢?
甲. 你别管是谁啦.我看反正也不是个好鸟.
合. 哈哈哈哈......
Ⅶ 谁能告诉我,苏文茂、于世猷、崔金泉,三位老师说的一段相声《酒令儿》的相声词
http://memory.116.com.cn/col/old/fun/dialogue/files/106979.shtml
看看这个行吗?
下面的这个不知道是不是
上一篇 下一篇
酒令
甲:马志明先生 乙:苏文茂先生 丙:王佩元先生
甲:象您这个演员。
丙:啊?
甲:也经常参加这个庆典活动吧?
丙:唉,一般呢,有的公司啊开张啊或者搞个什么纪念活动,我们都邀请,一请都要去的。
甲:甭问这宴会少不了?
丙:啊是。人家有招待嘛,呵呵呵呵。
甲:你爱喝酒吗?
丙:我呀?
甲:啊。
丙:呵,反正每顿饭都得来点儿。
甲:来多少?
丙:嗯?二两三两,不拘数儿。呵呵呵。
甲:就这么干喝?
丙:唉,怎么也有点儿菜呀。
甲:我没说这意思。
丙:啊?
甲:我是说呀,就也不行个令儿啊?助一助兴?
丙:哦,您是说酒令儿啊?
甲:啊。
丙:啊,有时也搞这个。
甲:有?
丙:划拳行令。
甲:哦,都会什么啊?
丙:击鼓传花。
甲:嗯。
丙:猜迷、杠子、老虎、鸡、日本拳我都会。
甲:嗨呀,你这个都老掉牙了!
丙:哦,那您?
甲:还来这,没劲没劲。
丙:不是,您说的这酒令儿什么酒令儿?
甲:新鲜的!
丙:什么呀?
甲:咱来个找节日。
丙:找节日?
甲:啊。
丙:怎么个找节日啊?
甲:一年多少月?
丙:十二个月呀。
甲:十二个月。
丙:嗯。
甲:咱俩人啊?
丙:嗯嗯。
甲:一个人占单月儿,一个人占双月儿。
丙:啊。
甲:要找出十二个民族传统的节日来,行不行?
丙:哦,找这个节日。
甲:找出这个节日。大伙儿一听,嗯——
丙:啊?
甲:承认!
丙:哦,承认。
甲:就算赢了。
丙:这就算赢啦?
甲:唉。找出这节日一听,没那么个节,完,算输!
丙:哦,是这么个游戏。
甲:行吗?
丙:不是(笑)
甲:咱来来?
丙:不是您说这个找节日啊?
甲:啊。
丙:他这个。。。他是怎么着。。。他这个。。。我那(音内)个。。。我那(音内)个。。。呵
甲:看这意思你没把握?
丙:也不是他这个。
甲:啊?
丙:生疏一点儿,我这个头一次。
甲:那没关系。
丙:啊?
甲:没关系,你可以找一个人儿帮忙。
丙:能找人帮忙?
甲:唉可以。
丙:找谁呀?
甲:我看刚苏文茂在那儿蹲着呢。
丙:啊来了?
甲:叫他帮你不一样嘛!
丙:请。。。请他?
甲:啊。
丙:不是,你一个人儿我们俩人儿,这玩意儿行吗?
甲:嗨呀,这是玩儿!
丙:哦,呵呵呵。
甲:这个。。。(表情很随便不当回事)
丙:给我点便宜(笑)。
甲:甭往心里去。
丙:那就不好意思了。(好象占了大便宜似的笑)
甲:没事没事!
丙:好的!好的!苏先生!(叫乙)
乙:唉!(答应丙)
丙:唉,唉呦呵!苏先生真来了(走过去迎乙)!唉呦,唉呦,苏老师!呵呵,哎呀,苏老师!
乙:啊啊。
丙:我得麻烦您点儿事儿!
乙:哦,有什么事儿啊?
丙:这个志明老师啊。
乙:啊啊。
丙:刚才啊,想跟我做个游戏。
乙:哦(拉长音)!
丙:这个游戏呢就是酒令。
乙:嗯嗯。
丙:他这酒令可新鲜。
乙:是啊?
丙:他说哪,一年十二个月。我们两个人一人占单月儿一人占双月儿,找这节日。
乙:嗯嗯。
丙:找出来大家一鼓掌承认了这就为正令,这就算赢了。
乙:啊啊。
丙:找这节日大家一看没有不对,为乱令。可是您知道,我这个对节日这东西不行啊。(不好意思的笑)
乙:佩元。
丙:啊?
乙:嗨呀!(很自信的笑)
丙:啊?
乙:有我呀!(拍拍丙的肩膀)咱俩。。。我帮助你说啊!
丙:您能帮我找?
乙:嗬,你看!
丙:好的,我算请对人了!
乙:我这学问你还不知道吗?
丙:我知道啊,知道(笑)。
乙:就是(笑)。你看,他一年能找多少节?
丙:他要求找十二个节日。
乙:一年找出十二个节?
丙:行吗您?
乙:那有什么呀!
丙:啊。
乙:你告诉他,咱能找二十四个节,二十四个。
丙:真的啊?
乙:那没错儿!
丙:嗬!
乙:来来来。
丙:哈,哈哈哈,(面向甲说话)跟您这么说吧。
甲:啊。
丙:我们已经商量好了。
甲:嗯。
丙:就跟您玩儿这种游戏。
甲:玩儿?
丙:而且苏老说了。
甲:嗯。
丙:他一年能找出二十四个节来。
甲:二十四个节?
丙:多大学问!
甲:二十四个都什么节呀?
丙:啊? 您等一会儿啊 (面向乙说话)嗯,他问了您这二十四个都什么节呀?
乙:唉?这不就现成的吗?
丙:什么呀?
乙:立春、 雨水、 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丙:唉,好好好!好好好!哎呀!太好啦!
乙:怎么样?
丙:真是有学问!
乙:就是。
丙:(对甲说)唉,您听见了吗?
甲:哦。
丙:啊,就刚才说的那些个。
甲:这个啊?
丙:啊,二十四。
甲:这叫、这叫什么呀?
丙:节日啊!
甲:这叫什么这个,啊?
丙:不节日吗?
甲:这叫节气呀!你翻翻日历都有啊!
丙:节气?
甲:二十四节气呀!这农民哪,根据这二十四个节气耕、种、锄、刨。
丙:哦。
甲:这种地用的。
丙:那您说的呢?
甲:找节日(敲几下桌子,以示强调)。。。日
丙:不是,您、您等会儿,您等会儿啊,您等会儿,(对乙说)苏先生
乙:啊啊。
丙:人家说您说的那(音内)个噜噜噜噜噜噜那一大堆呀,那(音内)那(音内)那(音内)叫节气,他不是节日。
甲:呵(很瞧不起的笑)。
乙:你问问他什么节日?
丙:我问问啊。
乙:唉,让他。。。
丙:唉,唉,马先生,这您得告诉我们。
甲:啊?
丙:什么是节日呢?
甲:哦怎么意思,怎么意思啊。
丙:您能告诉我们?
甲:比如说吧 。
丙:啊?
甲:嗯,九月初九!
丙:嗯。
甲:这什么意思知道吗?
丙:您说呀!
甲:这叫重阳节!
丙:哦,这(音zen4)么个节日!
甲:就找这路节日!
丙:您等会儿啊。(对乙说)您听见了吗?
乙:嗯嗯。
丙:人家说了啊。
乙:啊。
丙: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为节日。
乙:哦,找这个节?
丙:找这路节。
乙:那也没问题呀!
丙:也没问题?
乙:我帮你说!
丙:哦。
乙:怎么样?
丙:好啊!
乙:啊?
丙:好好,就这(音zen4)么地。
乙:(小声对丙说)咱们俩说呀,我告诉你。
丙:啊啊。
乙:不管怎么说——
丙:啊。
乙:他是一个人儿咱是两个人。
丙:对对对。
乙:咱俩人比他一人儿机灵。
丙:那是!
乙:他一人儿闹不过咱俩人去(音切)
丙:没错,哈哈哈。。。(乙一起乐)
乙:行行。
丙:就给他这(音zen4)么定了?
乙:唉,你问问他。
丙:啊。
乙:啊,你你你,你告诉他,我告诉你说,你你你你呀。
丙:啊。。。(乙和丙做窃窃私语状)
甲:(打断丙乙对话)咱得分分,唉(上声)
丙、乙:啊?
甲:谁占双月儿谁占单月儿?
乙:(对丙说)你问问他谁占单月儿谁占双月儿?
丙:啊,(对甲说)谁 谁占单月儿谁占双月儿?
甲:你们挑!
丙:我们挑?
甲:随便!
丙:(对乙说)唉,苏先生。
乙:啊啊。
丙:他让咱挑。
乙:咱挑啊?
丙:啊。
乙:你问他单月儿先说双月儿先说?
丙:唉,我问你。
甲:啊?
丙:这个单月儿先说双月儿先说?
甲:当然得单月儿先说了!
丙:嗯嗯。(对乙说)他说是单月儿先说。
乙:单月先说(做沉思状)?
丙:啊。
乙:这(音zen4)么办
丙:啊。
乙:让他占单月儿。
丙:为什么呢?
乙:单月儿先说呀!
丙:啊对呀。
乙:嘿!他先说呢,咱先听听,然后咱们照猫画虎。
丙:嗬!嗯!要不怎么说姜是老的辣呢?啊!嗬!哎呀!您可太聪明了!让他先说?
乙:让他先说!
丙:(面向甲)哈哈哈哈。。。。。。!(很夸张的笑)
甲:什么毛病这是?
丙:马先生!
甲:啊?
丙:我们商量好啦!
甲:啊。
丙:给你点儿小便宜,让你先说!
甲:可以呀。
丙:你知道为什么让你先说吗?
甲:啊。
丙:就因为你说完了我们呆会儿一照猫画虎。
甲:唉?
丙:(明白了)我怎么去说出去了?嗨!这嘴不严。啊,让你先说。
甲:你带酒了吗?
乙:唉(对丙说),唉,打酒去(音切)!让他打酒(音切)打酒!
丙:你得打去(音切)
甲:我带来了。
丙:哦,你带来了?
甲:嘿嘿。
丙:好啊。
甲:我给你拿去(音切)
丙:哪儿呢?
甲:唉(走进后台)。
乙、丙:(俩人窃窃私语)这回咱那。。。“嗯”?让他。。。“谢谢您啊”(甲走上台来,手里拿着一个充气锤子)
丙:哦,我说这、这就是酒?
甲:这就是酒!
丙:这就是酒?(用手去摸)
甲:别动别动。
丙:啊?
甲:这酒啊已经斟满了,一碰就洒一墩就流。
丙:苏先生。
乙:啊?
丙:他说这就是酒!
乙:这是酒?
丙:它这是酒
乙:哎呀,这咱不明白。
丙:什么?
乙:这是酒那怎么喝呀这酒?
丙:唉,对呀!您这是酒这怎么喝呀?
甲:拿脑袋喝呀!
丙:(对乙说)唉,他说拿脑袋喝。
乙:拿脑袋喝?
丙:啊
乙:那怎么喝呀?
丙:(对甲说)唉对,拿脑袋怎么喝呢?
甲:不知道啊?
丙:不明白呀!
甲:不知道怎么喝我告诉你呀。
丙:啊,不明白呀?
甲:(拿起锤子,对着丙的头打一下)就这(zen 4)么喝!
丙:(对乙说)哎呀 他说就这(zen 4)么喝!
乙:嗯。
丙:嗯。
乙:行。
丙:嗯。
乙:唉,咱还有点不明白啊。
丙:什么不明白?
乙:这个单双月儿占好啦。
丙:嗯?
乙:他先说。
丙:对对对对。
乙:如果他说上这节日来啦?
丙:嗯。
乙:大家也公认。
丙:嗯。
乙:有这(zen 4)么个节。
丙:嗯。
乙:这叫什么?正令?
丙:对。
乙:正令,敬酒。
丙:唉, 咱得问问他。
乙:怎么敬法儿?
丙:(对甲说)我问你啊。
甲:嗯。
丙:比如您先说。
甲:啊。
丙:您是单月儿。
甲:对。
丙:您说出这节日大家也公认有这个。
甲:正令啊。
丙:这是正令?
甲:对呀。
丙:这正令怎么喝呢?
甲:要敬酒三杯,这可喜可贺呀!
丙:哦。(对乙说)他说呀,如果是正令得敬酒三杯,可喜可贺。
乙:敬酒三杯?
丙:唉,对对对对。
乙:这咱不明白。
丙:什么不明白?
乙:那(音内)个敬酒他怎么个敬法儿呢?
丙:(对甲说)啊对呀!您这敬酒怎么个敬法儿呢?
甲:怎么敬不知道?
丙:不明白呀!
甲:啊。
丙:啊。
甲:(拿锤子对着丙的头打三下)就这么敬。
丙:(面对丙,咳嗽两声)他说就这(zen 4)么敬!
乙:哎呀,这我。。。我还是不明白。
丙: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乙:唉,咱们说了。
丙:啊。
乙:这个这个——
丙:咱双月儿啊。
乙:双月儿。
丙:啊。
乙:双月儿咱找不上节来。
丙:啊。
乙:或者这节找出来大家不公认,那么这怎么办呢?
丙:这我得问问他。
乙:问问,问问。
丙:(对甲说)唉,比如说啊,我们是双月儿。
甲:嗯。
丙:我们说出这节日大家不公认,也就说没这(zen 4)么个节。
甲:这叫乱令了。
丙:啊乱令怎么办呢?
甲:罚酒三杯。
丙:哦(对乙说)他说乱令得罚酒三杯。
乙:嘶,这我还不明白。
丙:啊?
乙:那么这罚酒他怎么个罚法儿呢?
丙:(对甲说)啊对呀!这罚酒他怎么个罚法儿呢?
甲:还不知道?
丙:不明白呀!
甲:(拿着锤子又照头上来三下)就这(zen 4)么罚!
丙:对着乙,咳嗽一声)他说就这(zen 4)么罚!
乙:哎呀,我还是不明白!
丙:嗯,我明白了!!您这都哪的事啊 这还没说什么先对付七杯啦!
乙:行了。
丙:我、我明白啦。
乙:明白就好办啦。
丙:我明白啦。
乙:那就。。。。。。
丙:咱开始说了啊?
乙:说了说了。
丙:好嘞!
甲:唉,好好。
丙:(对甲说)咱现在规矩讲完啦 。
甲:啊。
丙:由您开始说。
甲:我占单月儿。
丙:您占单月儿。
甲:我先说啊。
丙:从哪儿说?
甲:一月。
丙:从一月说?
甲:也就是正月。
丙:嗯嗯。
甲:正月十五。
丙:这什么节呢?
甲:“元宵节”!
丙:不是,您先等会儿,您先等会儿啊,我得问问我们先生啊。
甲:你问问。
丙:(对乙说)唉,苏先生。
乙:嗯?
丙:人家说完了,人家说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有这节吗?
乙:有!有!
丙:哦,有这节?
乙:有有有!
丙:哦。
乙:元宵节嘛?!
丙:啊啊。
乙:知道吗?“正月闹元宵,金匾绣开了”,记得有那么一歌儿吗?
丙:我听过听过。
乙:对对,有!有问他怎么办?
丙:(对甲说)唉,有这节怎么办那?
甲:可喜可贺,敬酒三杯!
丙:他说可喜可贺,敬酒三杯。
乙:敬他啊。
丙:哦,对,我们得敬你!(拿锤子)
甲:别、别动。(阻拦丙)
乙:敬敬他。
甲:别动。
丙:唉,不是。。。
甲:你没听清楚。
丙:唉,你看,他这怎么意思?
甲:刚才交代很清楚。
丙:唉,他这人,您您(对乙说),您跟他聊聊。
甲:别动别动。
丙:您跟他聊聊,不是,这人怎么回事儿这是?
乙:(对丙说)你你,你等一会,你等一会儿。
丙:啊。
乙:(对甲、丙说)咱可不许矫情啊?
丙:啊。
甲:谁矫情了?
乙:(对甲说)刚才你说的很清楚啊!
丙、甲:啊对呀!“啊”!
乙:对不对?你说上来了可喜可贺敬酒三杯。你怎么不让敬?
甲:是啊是啊!
乙:啊?
甲:这正令儿谁找上来的?
乙:你呀。
甲:对呀,我找上来的。可喜可贺敬酒三杯,这三杯酒得你们喝。
乙:哦,你找上正令我们喝?
甲:唉!
乙:那么呆会儿我们要找上来呢?
甲:我喝呀!
乙:这回谁喝?
甲:你们喝。
乙:我们喝?
甲:唉!
乙:(咳嗽一声,对丙说)喝去(音切)
丙:喝。。。? 苏先生怎么咱喝呀?
乙:那当然了!
丙:怎么了这是?
乙:人家找上来不得咱们喝吗?对不对?那么呆会儿咱们要是找上来他不就得喝了吗?咱不能跟他矫情啊!咱,人家头一个找上来咱不喝,咱不喝,不喝呆会儿咱找上来他也不喝,怎么办?
丙:对!(一拍大腿)
乙:你明白这个道理。
丙:把他后道堵死!
乙:嗨,对对(笑)。
丙:对!这回呀。
乙:啊。
丙:咱喝!
乙:喝!
丙:不给他留后路!
乙:那当然。
丙:您躲开,我来!
乙:这点儿你放心。
丙:啊。
乙:不管怎么说——
丙:嗯嗯?
乙:咱俩人比他一人儿机灵!
丙:嗯,没错。
乙:他一人儿闹不过咱俩!
丙:他哪成啊!
乙:就是!
丙:您您您闪开。
乙:喝酒!
丙:您闪开。
乙:唉!
丙:马先生?
甲:唉。
丙:喝酒!
甲:可喜可贺,敬酒三杯。
丙:来吧!(甲拿锤子砸丙的头三下) 各位,您看咱玩儿的多规矩!啊!该我们说了啊。
乙:嗯?
丙:先生,该咱说了。
乙:该咱的啦?
丙:咱是二月。
乙:咱二月。
丙:您说。
乙:二月初二。
丙:(对甲说)二月初二!
乙:嗯。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二月二,龙抬头。
丙:(对甲说)二月二龙抬头。
甲:我问你什么节?
丙:(对乙说)不是,他问什么节?
乙:“抬头节”呀!
丙:唉对!抬头节呀!
乙:嘿嘿嘿。
甲:有抬头纹哪儿有抬头节呀?
丙:没这节?
甲:乱令了!
丙:(对乙说)他说乱令了。
乙:乱令?没有?
丙:没有。
乙:没有问他怎么办?
丙:(对甲说)唉,对了!乱令了怎么办?
甲:罚酒三杯。
丙:(对乙说)他说罚酒三杯。
乙:罚!
丙:(激动的跺了一下脚)唉!这回得罚他!(伸手拿锤子)
甲:(伸手阻拦)怎么了?别动别动
丙:我来问你。
甲:你别伸手。
丙:你看他、他又...
甲:刚交代的很清楚。
乙:不是不是(劝架,并对甲说)你等一会儿。
甲:怎么又等会儿?
丙:(对甲说)你这人那(音内)!
乙:唉,刚才我们喝酒我们没矫情吧?
丙、甲:(同声)就就是啊“是啊”。
乙:那么这回我们没说上来,那么你怎么不喝酒啊?
甲:这没找上来谁乱令了?
乙:我们乱令了。
甲:对呀,你们乱令了这酒得你们喝呀!
乙:哦,我们说乱了我们喝?
甲:唉!
乙:那么呆会儿你要说乱了呢?
甲:我喝呀!
乙:这回谁喝?
甲:你们喝。
乙:我们喝?
甲:唉。
乙:(沉了一下,对丙说)喝去(音切)!
丙:又喝去(音切)?!
乙:不是。。。
丙:不是,你怎么怎么又喝去(音切)?
乙:咱不能矫情啊。
丙:怎么又不能矫情啊?
乙:你看 咱本身没找上来。
丙:啊。
乙:咱说乱啦!
丙:啊啊。
乙:咱说乱了不喝,呆会儿他找上来他也不喝,那不就麻烦了吗?
丙:哦,待会儿还得犯矫情?
乙:就是啊!
丙:那您这意思呢?
乙:喝呀!
丙:这也得喝?
乙:当然得喝了,来!
丙:喝!
乙:嗯。
甲:罚酒三杯。
丙:唉,来
甲:(拿锤子又给丙来三下)唉,佩元?
丙:嗯。
甲:这酒你喝着感觉怎么样?
丙:这酒是不错。
甲:啊啊。
丙:就是有点儿上头 那(音内)什么 马先生 这是该您说啦
甲:该我的啦。
丙:您是三月。
甲:我三月。
丙:嗯。
甲:三月初九!
丙:您等会儿啊(转头去找乙)
甲:嗯
丙:他说三月初九
乙:你问问他什么节?
丙:唉对!什么节呀?
甲:寒食节!
丙:有这节?
甲:唉,你问去(音切)
丙:我得问问。
甲:问哪。
丙:(对乙说)苏先生?
甲:呵呵。
丙:他说三月初就是寒食节,有这节吗?
乙:有,有!
丙:哦,这节也有?
乙:有!寒食节嘛!这清明前三天。
丙:哦(士气低落)。
乙:你知这是什么故事吗?
丙:我不知道。
乙:火烧绵山 ,介子推在那烧死了。
丙:啊。
乙:老百姓为了纪念他。
丙:哦?
乙:到了清明前三天全都不吃热食,也不动烟火,吃冷食。这叫寒食节!
丙:哦,这(zen 4)么个寒食节。
乙:对对对。
丙:啊。
乙:你问他有怎么办?
丙:(对甲说)有怎么办呢?
甲:敬酒三杯。
丙:(对乙说)他说敬酒三杯!
乙:敬酒三。。。那就敬啊!
丙:哦那就得敬 对对,人家找上来就得。。。
甲:可喜可贺!(又拿锤子给了丙三下)
丙:(咳嗽两声)
甲:该你们的了。
丙:该我们的了。(对乙说)那个什么,苏先生?
乙:啊。
丙:咱是四月啦啊。
乙:四月。
丙:唉,四月。
乙:嗯。
丙:嗯。
乙:四月。。。四月二十八。
丙:(对甲说)四月二十八!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乱穿纱。
丙:(对甲说)乱穿纱!
甲:这都不象话!问你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嗨呀你 “穿纱节”吗!
丙:(对架说)穿纱节吗!
甲:哪儿来的穿纱节?又乱令啦啊!
丙:(对乙说)他说又乱令啦?
乙:乱令怎么办?
丙:还、还怎么办干吗?喝酒啊!(甲拿锤子又给丙来了三下) 这还用问吗这个?!
甲:该我的啦。
丙:该你说了。
甲:我是五月。
丙:嗯,五月。
甲:五月初五!
丙:什么节啊?
甲:端阳节!
丙:你等会儿啊。
甲:啊。
丙:我还。。。(明白了)嘶(对观众说)我不能再问了。各位,你比如说我要一问苏先生准说有,您信吗?不信我试试啊。苏先生?
乙:嗯?
丙:呵,人家说五月初五端阳节。有这节吗?
乙、丙:(同声)有!!
丙:(对观众说)我就知道这句!
乙:嘿,五月初五端阳节。
丙:是是是。
乙:又叫端午节。
丙:这我知道。
乙:吃粽子。
丙:吃粽子。
乙:扎艾蒿。
丙:嗯嗯。
乙:纪念屈原。
丙:是是是。
甲:对对对。
乙:有,问他怎么办?
丙:甭问,嘿,接碴儿喝!来吧!(又挨了三下,咳嗽一声)
甲:行了,该您了。
丙:(对乙说)苏先生?
乙:嗯?
丙:苏先生 。
乙:嗯。
丙:我可喝了都快半年的了啊。您得想点儿辙了啊,啊?!
乙:这点儿你放心。
丙:让他得喝啊(示意让甲喝)!
乙:当然了,这不快半年了吗?
丙:嗯。
乙:后半年全让他喝。
丙:全是他的啊?
乙:你瞧。
丙:这是您说的啊?
乙:这六月就不错。
丙:该咱说了。六月。
乙:六月。
丙:六月。
乙:六月初六。
丙:(对甲说)六月初六!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六月六看谷秀。
丙:人家问什么节?
乙:谷秀节!
丙:(对甲说)唉!“谷秀节”!
甲:哪有谷秀节呀?
丙:(对乙说)他说没有啊?
乙:怎么没有啊?
丙:啊?
乙:还有那(音内)个民间传的那(音内)个顺口溜儿——
丙:什么顺口溜儿?
乙:那(音内)个“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大麦收小麦熟,闺女大了不可留,那留来留去结冤仇。一萝卜半斤,俩萝卜一斤,仨萝卜一斤半。。。。。。”
丙:知知、知道!知道!知道!知道!马先生!
甲:啊?
丙:有这个谷秀节!
甲:有啊?
丙:我们团还有这个快板那!
甲:什么快板?
丙:你看,“六月六看谷秀,一萝卜半斤,俩萝卜。。。。。。”
甲:这什么乱七八糟的(拿起锤子就给丙来了三下)!这什么这是?
丙:这回又该了楞灌了啊!
甲:没这节!
丙:没这节?
甲:唉(拉长音)!
丙:(对乙说)没这节?
乙:没这节问他怎么办?
丙:还问怎么办干吗?都喝完啦!
乙:喝完啦?行,让他,让他(示意丙,让他叫甲说)
丙:(对甲说)你你、你说吧你说。
甲:我七月啦!
丙:你七月。
甲:七月初七
丙:什么节?
甲:“七巧节”!
丙:等会儿!
甲:嗯。
乙:嗯?
丙:七月初七“七巧节”有这节吗?
甲:哦?有。。。。。。
丙:(没好气的附和甲)有有有,肯定得有!唉,有就甭问了,您直接来吧!(甲又给丙来了三下)啊,苏先生!
乙:嗯?
丙:可是到八月了啊!
乙:放心!
丙:啊。
乙:这回我心里(拍了拍胸脯),胸有成竹!
丙:您动动脑子吧?
乙:没错儿!
丙:(很委屈的样子)你说
乙:这回准让他喝酒!
丙:真的啊?
乙:八月,八月初八。
丙:(对甲说)八月初八!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我的生日。
丙:唉,他的生日。。。(明白了)去!(轰乙)走!去!您快躲开吧!
乙:怎么啦?
丙:苏先生!您是哪头儿的啊?我才刚明白过来啊!您是哪头儿的啊?您的生日象话吗?啊?您是帮谁的忙啊?啊就各位观众您听听他象话吗?这苏先生?打一上来您听了吗?二月二龙抬头,四月二十八乱穿纱,六月六看谷秀,好不容易到八月又他生日,您这象话吗?您这是?您什么意思您这是?
乙:这他不是什么意思。
丙:什么意思您这是?
乙:我我,我告诉你,我告诉你呀。
丙:啊?
乙:咱俩啊。
丙:啊。
乙:他是一个人。
丙:啊知道。
乙:他一个人闹不过咱俩人。
丙:嗯,我看我一个人儿闹不过你们俩去(音切)!什么,您到底儿帮谁的忙吧?
乙:不是,我我,我告诉啊。
丙:嗯。
乙:咱哪,我想了。
丙:想什么啊?
乙:咱占月份儿占错了。
丙:占错了?
乙:嗯!(很肯定的口气)这个节日全在单月儿,双月儿没节!你这不是。。。
丙:哦!您说节日都在单月儿,双月儿没节?
乙:唉!
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您早干吗去了?这不倒着呢霉吗?行了行了,您也甭帮我找啦,啊?
乙:啊啊。
丙:这回我不用您啦!
乙:怎么啦?
丙:这回我跟他单练,唉!我自己找!(对甲说)不八月吗?
甲:对呀。
丙:我找出这节来准让你喝!
甲:是吗?
丙:各位观众,您注意听啊,这回我说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这节吗各位?唉!嘿嘿!行了!喝酒!(拿起锤子砸了一下桌子)喝!喝!(要砸甲的头)
甲:(和丙纠缠)等会儿我喝。我喝我喝。
丙:喝!
甲:我得问清楚喽。
丙:啊?
甲:我喝几杯?
丙:你喝三杯!
甲:不行。
丙:为什么?
甲:我喝两杯。
丙:为什么呢?
甲:你这儿墩洒了一杯。
丙:哦,(又砸了桌子一下)两杯你也得喝!
乙:嘿嘿。
甲:那我喝一杯。
丙:怎么呢?
甲:你这儿又碰洒了一杯。
丙:那一杯你也得喝!
甲:一杯我怎么喝?
丙:我怎么喝的你就怎么喝!
甲:那么你怎么喝的?
丙:我就是(给自己头上来一下)这(zen 4)么喝的!
甲:哈哈哈哈。
丙:嘿嘿。
甲:这回我一杯都不喝啦!
丙:怎么?
甲:你替我喝啦!
丙:也!
甲:哈哈哈哈哈。
丙:(面向乙)您来这杯吧!(砸乙,乙跑)
Ⅷ 《请你相信我》、《八大吉祥》相声剧本
对口相声 《八大吉祥》表演者 :栾云平、王文玉
王:太感谢啦!刚才说的一段多好啊,嘴皮子吧吧吧吧跟蹿稀似的。
栾:您这都什么语言?
王:比喻嘛。
栾:我师傅怎么把您请来了,我纳了闷了。
王:他这叫慧眼识人呐。
栾:你瞅人家那几位老先生长的,多俊俏啊,再瞧这位,
王:我怎么了?
栾:都瞧见过《七龙珠》里面那龟仙人吧?伸伸脖更像了。
王:打住。今儿什么日子知道吗?知道吗?九月初九,登高节。又叫
栾:重阳节,
王:就是敬老节啊,宝贝儿,就你这么敬老。
栾:我这不惦记着让您长寿吗,
王:你这孩子啊,我不找你,我找你师父,他训徒不严,郭德纲,哪儿去了?
栾:别找他!
王:怎么了?
栾:他比我还损呢。
王:这不倒霉吗?遇见你们爷俩我活得了吗?
栾:上德云社就算登高啦。
王:您别说,真是郭德纲的亲传!
栾:开车,他天天给我灌输这个。今天确实,后台来了不少的老先生,
王:来不少人。
帮助我们,为我们当绿叶儿。
王:互相学习。
栾:提携我们,
王:你太客气。
栾:今天王先生给我提鞋,我特意换了换袜子。
王:我给你提鞋?
栾:我看您高度合适阿。
王:还是提鞋。干脆,咱们哪在一块儿演出一场,互相学习,
栾:您帮助帮助我,好,互进。相声演员不容易,都得要文化,文化修养要高,我,清华的!
王:谁?
栾:我!
王:清华?
栾:当然啦!
王:霍!
栾:正经那儿毕业的。
王:清华大学?了不得了。
栾:学过,咱懂!
王:上的哪个系啊?
栾:我清华的,平时看书,写写对联儿,
王:在文字方面很有功力?
栾:当然了,作诗也行啊!没事儿就写。
王:不是,您等会儿,诗人哪?
栾:有这么管我叫这外号的。
王:哎哟嗬,我跟你请教,
栾:您别客气别客气!
王:我没跪下,我见你就跪下啊?我还见过人吗?您新诗、旧诗、古典诗都能做?
栾:当然啦,学过,写过。
王:别说,不简单。这个人才真不多得。请问,比如你有时间今天休息,这一天能做几首诗啊?
栾:首?不首。
王:不首?这么说吧,做几段儿?
栾:不吝段儿啊。
王:那您这诗论什么呢?
栾:论片儿。
王:论片儿?
栾:那得看头天晚上喝多少水。
王:比如说头天晚上喝的水多,
栾:那片儿就大呀,
王:喝的水要少呢?
栾:片儿就小。
王:哈哈哈,尿炕!你这叫诗人?
栾:不容易,有时候我把握不好,不知不觉就一片儿,不知不觉就一片儿。
王:这位还大小便失禁。
栾:文字方面咱有研究。写的墨笔字拆开了揉碎了。
王:文字方面有些研究?
栾:当然了。会写呀!
王:今天您瞧瞧,高朋满座,我也喜欢这个,可是我不行,跟您多学。我出个主意,这回咱们玩点文字游戏。
栾:玩游戏?
王:文字游戏,从文字上找一点游戏。咱们说他八个字。
栾:哪八个字?
王:你可听清楚,头一个字“天”。“天”、“桃”、“林”、“海”、“灯”、“连”、“香”、“八”。
栾:“天”、“桃”、“林”、“海”、“灯”、“连”、“香”、“八”,“天”、“桃”、“林”、“海”、“灯”、“连”、“香”、“八”,“天”、“桃”、“林”、“海”、“灯”、“连”、“香”、“八”。
王:你干吗呀?
栾:说的比您清楚!说一百遍不累。
王:宝贝儿别说你,幼儿园的孩子都会说。这八个字咱们要一点游戏。
栾:以这八个字为题?
王:对,把一个字拆开,然后再合起来,从中找出三位古人,谁问谁上哪去,这三位古人还得一个朝代,最后这个字还落在第一个字的身上。这可有个名堂。
栾:叫?
王:八大吉祥。
栾:这可太难了。
王:难度不小啊。我给你举个例子,先说一个样板,回头你照着我这个说。
栾:您先来。我照着您这个来。您来。
王:说“天”字。“一大念个天。”
栾:您等等吧,您这蒙人不行啊,从天津来蒙人不行啊。
王:我从哪儿来也没蒙人啊。
栾:“一大”念“天”吗?“一大”念“夫”啊!
王:宝贝儿您真能矫情,我这是平头的,不出头。
栾:看您倒像平头的。
王:多新鲜哪。“一大念个天。”
栾:谁问谁呢?
王:“曹丕问曹蛮。”
栾:曹蛮?
王:曹孟德,小名叫阿蛮。这爷俩。
栾:曹操?这是三国。
王:没错。
栾:咱瞧过呀。问谁?
王:“关羽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 “麦城宾了天。”
栾:关云长走麦城,不错啊您这个。您在监狱里没少学东西啊。
王:我在那儿学的?你像话吗?平常的积累。说吧。
栾:听我这个啊。“一大念个天。”
王:谁问谁?
栾:您说这上面要加一个竹字头啊,
王:那不念“笑”吗?
栾:好。这底下加一“口”呢?
王:那念吞啊。
栾:
王:你这不废话吗?
栾:我这不构思吗?“一大念个天。”
王:谁问谁啊?
栾:“鹤仙问鹿仙。”
王:鹤仙鹿仙?
栾:《封神榜》瞧过吗?一出来不就这俩人吗?鹤仙鹿仙。
王:问谁呀?
栾:“南极翁哪里去?”
王:南极翁是?
栾: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发型跟您差不多。
王:哪儿去啦?
栾:“跨鹤上南天。”
王:行。这回说个“桃”字儿。“木兆念个桃。”
栾:谁问谁?
王:“许褚问张辽。”
栾:还是《三国》。问谁?
王:“蒋干哪里去?”
栾:蒋干哪儿去啦?
王:“相府献寿桃。”
栾:曹操过生日。
王:该你的啦。
栾:听我这个。 “木兆念个桃,麋鹿问仙鹤。”
王:麋鹿?
栾:还是这俩人嘛,聊天儿啊,礼尚往来和谐社会嘛。
王:行宝贝儿,学得不错。
栾:“麋鹿问仙鹤。”
王:问谁?
栾:“南极翁哪里去?”
王:南极翁?
栾: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王:哪儿去啦?
栾:“三月三赴蟠桃。”
王:蟠桃会。
栾:王母娘娘生日。您那个曹操生日,我这个王母娘娘生日。
王:不错,说“林”字儿。“二木念个林。”
栾:谁问谁?
王:“张飞问赵云。”
栾:您这全是三国啊。问谁?
王:“皇嫂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躲避密松林。”
栾:“二木念个林。”
王:谁问谁?
栾:“鹤神问鹿神。”
王:还是这俩。
栾:不一样了,职称不一样。年底发奖金,人家又职称的。
王:问谁?
栾:“南极翁哪里去?”
王:哪儿去了?
栾:“赴会紫竹林。”
王:哎呀,这大脑袋真忙,这么会儿出来三回了。
栾:这不重阳节吗?
王:好好好,底下,又改了。“海”字儿。说“水每念个海。”
栾:谁问谁?
王:“周瑜问黄盖。”
栾:问谁?
王:“孔融哪里去?”
栾:灭绝啦!这么大岁数没得着信儿吗?
王:什么恐龙啊?我说孔融。
栾:孔融?哪儿了?
王:“少游到北海。”
栾:“水每念个海。”
王:谁问谁?
栾: “鹤崽问鹿崽。”
王:怎么又“崽”了?哎呀,你真能就合。
栾:繁殖下一代嘛。
王:问谁?
栾:问 “南极翁哪里去?”
王:南极翁是?
栾、王: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王:我都会了!
栾:学得真快!
王:宝贝儿还没你呢我就会这段儿。哪儿去啦?
栾:“漂洋去过海。”
王:说“灯”字。“火丁念个灯。”
栾:谁问谁?
王:“马岱问孔明。”
栾:诸葛亮,好,问谁?
王:“魏延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闯灭七星灯。”
栾:五丈原啊这是。听我这个,“火丁念个灯。”
王:谁问谁?
栾:“鹤童问鹿童。”
王:还是这俩!
栾:崽子长大了嘛。天经地义的嘛。
王:问谁?
栾:问“南极翁哪里去?”
王:哪儿去啦?
栾:“正月十五逛花灯。”
王:哎呀,这南极翁还真够忙的。底下“连”字。说“车走念个连。”
栾:谁问谁?
王:“鲁肃问周璇。”周璇干吗?你把我气糊涂了。“鲁肃问孙权。”周璇干吗?
栾:那就唱歌吧。
王:不是,打一上来这孩子没人话。我这么大岁数。。。
栾:没人话您怎么听得懂呢?
王:你不知道,我今儿跟大伙儿说吧,这周璇害我。我打20多岁就琢磨她。
栾:要不然头发都没了呢!
王:今年都70了,我们俩连一面之缘都没有,得了,咱们接着说这个,“鲁肃问孙权。”
栾:问谁?
王:“张飞哪里去?”
栾:哪去啦?
王:“三马并相连。”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栾:听这个啊。“车走念个连。”
王:谁问谁?
栾:“鹤仙问鹿仙。” 啊。
王:又改仙啦?
栾:后头我就不一样了。“南极翁哪里去?”
王:有什么不一样的?
栾: “旅游到大连。”
王:哎呀,这大脑袋还抓这黄金周的时间不错。改“香”字啦。说“禾日念个香。”
栾:谁问谁?
王:“吕范问周郎。”
栾:问谁?
王:“刘备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大殿去降香。”
栾:大殿?
王:甘露寺降香阿。
栾:龙凤呈祥。“禾日念个香。”
王:谁问谁?
栾:“鹤帮问鹿帮。”
王:怎么又“帮”啦?
栾:小崽子长大了都成帮结伙的。
王:问谁啊?
栾:“南极翁哪里去?”
王:哪儿去啦?
栾:“西天去烧香。”
王:行,“撇捺念个八。”
栾:谁问谁?
王:“曹操问仲达。”
栾:仲达?
王:司马懿就是仲达。
栾:问谁?
王:“张辽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帐下吹喇叭。”
栾:“撇捺念个八。”
王:等会儿,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宝贝儿,打你上来,你总拿那些鹤、大脑袋、鹿跟我这转悠。这最后一个字不许说这些,要是还说这些的话,瞧见没有?我拿这头儿拍你。说吧!
栾:他们不出来了,我怎么办?
王:你爱怎么办怎么办。说!
栾:“撇捺念个八。”
王:谁问谁?
栾:“鹤bia问鹿bia。”
王:像人话吗?
栾:别忙。“鹤妈问鹿妈。”
王:连家里大人都出来了。
栾:“鹤虾问鹿虾。”
王:连吃上都有。
栾:“你奶奶问你妈。”
王:怎么跑我们家来啦?
栾:多好啊,拿你们老家儿比古人。您应该高兴啊。
王:将今比古?可有一节,你后面的都不能离开我们家。
栾:您放心,全是您家人。
王:接着说吧。
栾:“撇捺念个八,你奶奶问你妈。”
王:问谁?
栾: “你爸爸哪里去?”
王:哪儿去啦?
栾:“河边儿喂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