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样的婆婆才值得孝顺
01
一大清早,朋友阿美就给我发来一条消息,我看了一眼,上面写道:“我真是越来越服气我的婆婆了!”
阿美结婚两年,和她的老公关系很好,饶是现在两人也还是如刚刚谈恋爱的小情侣一般,正是老公的这层关系,所以她对婆婆的怨念也是越来越深。因为碍着老公的面子,她不好发脾气。
她的婆婆是一年前她生孩子的时候过来的,本来说只是过来坐月子的时候帮着照顾一下,谁知后来坐完月子后,她的婆婆表示说想留下来。
她的老公有些为难,一边是老婆,一边是妈,阿美觉得老公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和她商量,这种态度让她很满意,于是很痛快地就答应了。
她的婆婆老伴去世得早,这些年来一个人生活,过得也不容易,阿美是准备把她当做亲妈一样,好好孝顺她的。但婆婆住下来没多长时间,她就发现和婆婆处不来。
阿美不止一次和我们提过,她觉得自己的婆婆不值得孝顺,因为孝顺的前提是婆婆不说把她当做女儿看待,至少也应该把她当做一家人。但是显然,她的婆婆把她隔离在家人之外了。
比如,吃饭的时候,如果家里还有剩饭,她的婆婆就会说让她吃了,她的老公要吃她的婆婆却不让,说隔夜饭吃了不好。而她的婆婆自己也不吃,说以前在家吃多了,现在想吃点好的。
这个理由阿美真是无法反驳,虽然最后的剩饭每次都是她老公吃的,但婆婆如此明目张胆的做法始终让她心里不乐意。
04
关于婆媳,向来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的是因为这样的问题,有的是因为那样的问题,能和平相处而内心又毫无愤懑的,我真的见得很少。
有些是明面上的不和,而有些则是内里的不和,表面上两人倒是相安无事。
我家楼下的阿姨就是这样,她不时上来和我妈吐槽自己的儿媳,说她不洗衣服懒得要死,饭做好了也不知道去端,甚至还说儿媳越来越胖,没有以前好看,配不上她儿子。事实上,她的孙女都三岁多了。
但是我去她家的时候,发现她和儿媳说话特别客气,儿媳要去舀饭,她都劝阻说:“我来就不好了,你玩你的,不要管。”如果不是亲耳听见她曾经的吐槽,我会以为她们之间是不存在婆媳矛盾的。
Ⅱ 怎样对父母才算是孝顺
问题一:怎样才算是很孝顺老人? 得看实际情况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你离家远,不方便回家,寄物寄钱也是可以的,相信父母也会理解的
祝幸福平安
问题二:对父母怎样做才叫孝顺? 古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国的美德。孝敬父互是儿女一生的事。父母对儿女的爱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我想你为父母作些事都是应该的,但所有的事情的原则是爱父母,都应以爱为中心,特别是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尽孝心,那是最有价值的事。做那些事?像生活中大小事情,聊聊天,一起散步,一起吃饭。。。。太多了,只要你用心,父母就会相当高兴!祝福你。
问题三:怎样才算是做到孝顺父母? 我们要学会感恩,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感恩是我们民族的美德。百善孝为先.首先要善待老人.我认为,只有精神物质两方面都让老人满足,做儿女的才是真正尽到了孝心。因此,在生活中,子女要尽量顺从老人,与老人交心,使老人精神得到抚慰。在物质上也要尽量满足老人的需求,让老人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保障.老人们都希望子女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老年人在子女的孝心需求方面,其精神层面的需求更胜于物质的需求,所谓精神需求就是希望子女多与自己沟通、交流,使自己的生活充满亲情。此外,老年人还需要子女的尊重和善待。在生活中,老年人都希望子女能充分尊重自己的生活选择。所以说,做子女的要处处尊重老人,甚至是老人的一些缺点,子女也要多宽容和谅解。
问题四:你认为,怎样才算是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孝敬父母表现在方方面面。爱父母,心Y想的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 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 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留意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象没洗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的锅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在吃饭时间他们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 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 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 我们要用角色......>>
问题五:怎么对待老人,才算孝顺。 孝顺尽孝,传统的想法就是给花的、给用的、多陪陪。其实我的体会对尽孝的理解却与上不同。一是钱不一定解决问题。多数老人们是不太需要儿女们的钱的,因为他们知道儿女的钱来之不易,都了解儿女的经济条件,对于儿女的钱从不挂于口上的。因此,钱不是尽孝,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二是多陪陪不算是尽孝。在身边或许你可能多陪陪,聊聊天,可如果你为工作而不近身呢,陪陪只能是一种奢想。因此,我认为用多陪陪可能也不当吧。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心中有爹娘就行,时时想着他们,打个电话、说一说心事,那怕听一听他们的声音你也高兴,这样的心情老人家会从心里高兴的,他们需要的就是这个,心与心的沟通,心牵着心,我想着你,你想着我。 孝顺不是一味是顺从 这是愚孝做事少 让父母操心 不要过于跟他们争吵 不要让他们伤心 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爱父母,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同时也是爱你爱的最无私的人
问题六:怎样对待父母才叫孝顺? 这个孝字从形体上看一个老字的上边,下边是一个子的下边,2个结合在一起就是孝字,就是老子要养小子,小子长大了要养老子,2个是一体的代代相传不能分开的,做人如果离开了孝那简直禽兽不如,乌鸦反哺、羊跪哺乳,禽兽尚且报养育之恩,如果人不孝那还不如动物,所以做人最根本的是孝,这就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一生教育的中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精华,这样才能对的其老祖宗的教诲, 孝有小孝和大孝, 小孝先孝父母之身,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很不容易,恩情一辈子也报答不完,所以平常的饮食起居首先想到父母,把父母供养好,要父母衣食无忧,然后就是孝顺父母之心,父母心里想什么东西,你的办得到让父母满意开心就是孝,不要为了自己的事情让父母牵挂就是孝顺父母,父母说的话认真听,即使说的不对也不能当面忤逆父母顶撞父母,不要和父母争辩,不要看不起父母以为他们没有学问文化程度低,不了解社会,不了解你等,对于一些问题父母虽然知道懂得不一定比我们多,但是他们在一些人生的经历对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中经验比我多,他们看问题比我们要理性、现实多,所以最好能听父母给你的意见,把自己的身体保护好,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毁伤,孝之始也。”不要认为供养父母听父母话就是孝顺,自己把自己身体保护好就是孝顺,因为自己和父母是一体的,道理很简单,你自己身体好才有能力孝顺你的父母,这一点也很重要,家庭关系处理好,让老人不在为我们操心,这就是孝顺, 大孝就是把你对家庭的孝的心和行为放到社会上,孝顺更多的人,做为一个对社会用的人,让父母也为你感到自豪。 说了这么多自己其实也没有能做到,惭愧啊!恳请大家都好好学习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育,发扬和光大我们的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希望大家共勉,把我们的孝心传达到整个社会。
问题七:怎样才算孝顺 15分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安外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更深刻的孝道就是要内安其心。
《论语》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牢记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会因为高堂健在而心慰,别一方面又会为他们已入暮年而忧惧。“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最深痛的悲哀。
姑娘,怎么才算孝顺,什么叫孝顺,每个人都有个人的解读,说出若干个答案,孝顺应该是老人和子女共同构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各个家庭差别迥异,大相径庭,故人云“顺者为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所谓的“孝”和现代的“孝”有点不着边际,现代人不敢苟同。
姑娘,其实你对父母是很孝顺的,只是在钱的方面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你父母也不指望你,你给父母留下钱,考虑你的花销和实际情况父母也不会接受的,正像你讲的那样,哪家爹娘不心疼自己的女儿啊!
你讲“我最不明白的是,妈妈在我面前总是感觉不错,不说我有不对的,怎么一转身在表姐(亲戚里最讨厌的人,圆滑世故,却不诚信)面前说我不孝顺(当时是在午睡听到的)”,你不要怪罪自己的老妈,老妈是为你开脱,对表姐没有说真话,那是在忽悠你表姐,是迎着表姐说,难道妈妈和外人讲话还把自己的闺女豁出去吗,不可能的,这只是老妈的计策罢了,你千万不要上心里去,记恨老妈好吗 。“我今天受到的打击可以说是严重”,你的话本身就有些“言重”了 ,经过老汉的解释,你该明白了吧。
问题八:怎么样才算孝顺父母 这样吧。下面的几项,您有做到吗?
1:陪父母的时间做到了与工作的2:4
2:自身做好婆媳关系以及子女的孝义。
3:孙子孙女有否留给父母照顾
问题九:怎样算是对父母有孝心? 百善孝为先,对父母,首先让他们顺心开心,现在老人对吃穿不是很在意,没事的时候和他聊天,说一些开心的事情,甚至自己的烦恼也行,只要你经常和老人沟通,老人就会感觉幸福,老人幸福了,你说这是孝心吗
问题十:你觉得怎样对待父母才算是真正的孝顺 没事打个电话,逢年过节在忙也要回家看看,回答完毕
Ⅲ “对待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就是孝顺”。你认为对吗
“对待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就是孝顺”我十分认同这句话,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甘愿对孩子付出一切,如果能够把这样的爱放在老人身上肯定就是孝顺。
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是无私奉献,希望把最好的一切给他们,并且不求任何的回报,他们能够对孩子包容所有,但是很多时候对自己的父母却不能做到这样的态度。如果在照顾老人上面能够做到对孩子的态度,那么肯定这就是孝顺,毕竟这样可以给予老人足够的关心和理解,并且事事都可以迁就他们,这样可以让老人过得足够的爱。
人老之后离不开子女的陪伴和赡养,如果子女能够把对自己孩子的那个态度放在老人身上,我相信所有的老人都会感到幸福,这也就是所谓最大的孝顺。老人的要求并不高,如果子女能够把自己放在心上,这样都会让他满足,而不是觉得自己被子女遗弃。
Ⅳ 父母年老之后,孝敬他们的最好方式不是拿钱,而是做到以下几点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的老去,我们总是疏忽,看不到他们变老的过程,却总是在一瞬间,突然发现,他们真的老了,身躯不再挺拔,声音不再洪亮,甚至像个小孩子,对我们变得很是依赖。
该如何像小时候,他们疼爱我一样,去好好孝顺他们呢?除了拿钱,或许,做到以下几点,才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
01
常回家看看,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作为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如果不努力“搬砖”,就无法撑起一个家,陪伴家人,就显得格外奢侈。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不少人在家里安装了监控,想家了,想父母了,就隔着手机屏幕,看看家里,看看父母的身影。
只是,他们不知道,父母也会时常对着摄像头,像个孩子一样,一有什么事,就要隔空跟孩子“念叨念叨”:家里的花生丰收了,晒满整个院子;邻居来串门了,还带了点自己种的小菜;爸爸钓到了一条大鱼,兴奋地捧着鱼孩子们看......
只是,更多的时候,只有他们孤寂的身影,或是坐在屋檐下发呆,或是无声无息地背着农具推开家门出去干活,隔了很久,才慢慢地回家......
父母老了,干活不再麻利了,说话也变得少了,就连爱唠叨的妈妈,都没什么可唠叨的了。
而这一切,不正是因为孩子不再跟前吗?所谓天伦之乐,无非是儿孙满堂,承欢膝下。
大概,所有的父母都一样,只要一听说孩子要回家,便喜上眉梢,早早就去买菜,开始准备一桌子丰盛的饭菜,还开始跟着网络视频,学着做些新鲜的菜式,以迎合孩子们的口味,水果和零食,也不落下,好似过年一样。
哪怕孩子们总是姗姗来迟,吃完饭又要往回赶,他们也心满意足。
所以,有空就回家看看吧。就像那首歌里唱的: “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有多大贡献,一辈子只图个平平安安。”
02
经营好自己的小家,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
以前不懂得为什么“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只要女婿一来,不管贫穷还富有,一定要好酒好菜,盛情款待。
直到自己也做了母亲,也生了女儿,才终于明白,自己捧在手心的宝贝女儿,以后就托付给这个陌生人了。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丈母娘成百上千倍对女婿好,就是卑微地提醒女婿:“你可要对我女儿好呀!”
古时候,公主出嫁,作为母后,再怎么不舍,也会再三叮嘱女儿,千万不要回娘家。因为,一旦回来,就意味着被夫家休了,若是涉及到政治联姻,更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诗经》中所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也正是人们对婚姻幸福的期许和祝愿。希望出嫁的女儿,从此成为别人家的主人,经营好了自己的小家,便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
时光过去了几千年,这个朴素的愿望却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在儿女成家之后,推出他们的生活,放手让他们过自己的小日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过得幸福,我们也就开心了。”
所以,在谈婚论嫁时,一定要谨慎;而一旦进入婚姻,就一定要珍惜,那些动辄就分手的决定,伤害的不仅仅是两个人,还有双方父母的心。
03
学会理解父母,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故土难离。”是很多父母的心结。
好不容易在外站稳脚跟,把爸妈从乡下老家接过来一起生活,本意是想让他们享清福,没想到却成为了一种禁锢。
逛公园、跳广场舞、进超市购物,这些便捷和惬意,并不是每一个老去的父母都能心领神会,无缝对接的。
老家的山山水水、乡里乡亲、圩场集市,才是他们挥之不去的念想,才是能够让他们心神安宁的归处。
所以,他们总想着要回老家去,即便拗不过儿女,也不会无所事事地待着:要么继续干起了小商贩的行当,要么见缝插针开荒种菜,要么还去应聘保洁员或门卫。
似乎,只有做点什么,才能让他们觉得心安理得,才觉得不亏欠儿女。
有的人不理解,认为固执地要按照自己的老一套去生活,真是给自己“丢尽了脸”;也有人表示支持和理解,比如,一条视频中展示的,儿子开着宝马车帮母亲拖着茄子辣椒去集市摆摊,或者定期开着宝马,帮母亲去卖废品。
父母老了,挣不了什么钱了。但勤劳已经刻入了他们的生命里,靠自己的劳动赚钱,赚多少无所谓,赚的是一份自信心,一份自我尊重和自我成全。
所以,理解他们种种“不可思议”的做法,顺从他们的想法,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父母也才会感受到彻底的自由。
结语: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需要我们特别做些什么。
金钱,够用就行;饭菜,粗茶淡饭就行;衣着,能够御寒就行;房屋,不必多么豪华,能够遮风挡雨就足够。
父母最需要的,是我们最真心的关爱,有求必“应”,成为他们的主心骨和顶梁柱,让他们不管在任何时候,一回头,我们都在,这就足够了。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Ⅳ 不帮带孙子的老人,儿女以后该不该孝顺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孝顺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里,我们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国外的人可能对赡养老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且老人对于儿女也可以在他们18岁的时候将他扫地出门,但是我们不同,父母对我们来说已经付出的太多了,真的是那种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甚至一定要送到目的地,所以就算是老人不帮着带孙子,我们做儿女的也应该明白父母恩情今生无以为报,一定要做一个孝顺的人。
综上所述,老人没有给我们带孩子的义务,就算是不帮儿女带孩子也应该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