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有关起源
每年的公历4月5日,是清明节。
起源: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当时就哭了。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1)丽水古代孝顺扩展阅读:
清明节习俗:
1、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2、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
3、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贰』 义乌以前为何叫乌伤
乌伤、乌孝、义乌
义乌市自秦建置2200余年来,先后有乌伤、乌孝、稠州、华川和义乌5个县(州、市)名。考之史、志,命名由来,一为旌孝子颜乌之德,一为记山川之胜。分别简述如下:
一、乌伤 源于颜乌。据义乌颜村《[清光绪]颜氏宗谱》载:颜乌五世祖颜高,周封雷泽侯,世居山东东平州平阴里。祖颜琴,迁兖州曲阜,有文名,周慎靓王朝荐为河阳大夫,避乱归隐。父颜凤,避乱南行,寓浙江会稽郡南界,遘疾身亡,子负土葬于本县。关于颜乌和县名乌伤的传说有:
——“秦颜孝子氏,事亲孝,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喙为之伤。后旌其邑曰乌伤,曰乌孝,曰义乌,皆以孝子故。”(《[万历]义乌县志》卷5)
——“东阳(郡)颜乌以淳孝著闻。后有群乌衔鼓集颜所居之村,乌口皆伤。一境以为颜乌至孝,故慈乌来萃。衔鼓之异,欲今聋者远闻。即于鼓处立县,而名为乌伤。王莽改为乌孝,以彰其行迹云。”(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10)
——“义乌,本秦乌伤县也。孝子颜乌将葬,群乌衔土助之,乌口皆伤。时以纯孝所感,乃于其处立县曰乌伤。”(《元和郡县志》)
——[清]一统志》卷299引《异苑》群乌街鼓之说后,又云:“一说乌父亡,负土成冢,群乌衔土助之,乌吻皆伤,因以名县。”
——“(颜)乌,事亲至孝,父丧,负土筑茔,感群乌衔土助之,乌吻皆伤,乌亦恸竭伤亡,附葬于左,因名县曰乌伤。”(义乌额村《[光绪]颜氏宗谱》)
乌伤自秦建县到唐武德七年改称义乌,长达840余年。
二、乌孝 县名乌孝先后有两次,第一次为新莽时,计10多年;第二次为唐武德时,首尾仅2年。其意与乌伤则一。《[嘉庆]义乌县志》童楷序:“邑以乌名,志孝也。”
三、稠州 以稠岩得名(《[万历]义乌县志》)。今塘李乡、湖门乡北部一带,山峦稠叠,主峰山顶有巨岩,名稠岩,即德胜岩。州署故址为原义乌中学所在。
四、华川 华川,又名绣川湖,即绣湖。县以湖名。《宋濂集·华川书舍记》称:“乌伤有大泽日华川。唐武德间,尝置华川县。今之所谓绣湖,即其地也。”时绣湖一带,山川花木,掩映如绣,故名。
五、义乌 县名义乌,始自唐武德七年,历五代吴越、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1362年。县名义乌与县名乌伤,其意无别。《孝经·三才》:“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叁』 谁能给一些文言文凑起来3000字左右的就可以了,急求啊啊啊!!!!
课外文言文阅读
1.(2011·浙江省义乌市)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2分)
【答案】19.C(2分)20.B(2分)21.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22.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2011·浙江省宁波市)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屏人论事 (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答案】19.⑴ C ⑵ D(2分,每小题1分)20.B(2分)21.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2分,意思符合即可)22. 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
3.(2011·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8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答案】20. (共2分)B2l. (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4.(2011·浙江省金华、丽水市)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3~25题。(6分)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③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④贼出吴郡⑤,袁府君⑥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⑦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⑧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①铛(chēng):一种铁锅。 焦饭:即锅巴。 ②主簿(bù):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贮录:贮藏。 ④孙恩: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攻陷郡县。后来攻打临海郡时被打败,跳海死。 ⑤贼出吴郡:在吴郡作乱。 ⑥袁府君:即袁山松,时任吴国太守。 ⑦未展:来不及。 ⑧于:在。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24.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答案】23.⑴吃 ⑵出征24.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25.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5.(2011·浙江省温州市)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 (2)故中辍耳 ▲
(3)外皆严装已毕 ▲ (4)上尝得佳鹞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21.(4分)(1)善于、擅长 (2)停止 (3)完成、结束 (4)曾经22.(3分)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23.(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6.(2011·浙江省舟山、嘉兴市)
阮孝绪传(节选)(9分)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2)不服绵纩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2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答案】21.(1)惊异(认为……奇异) (2)穿 (3)估计 22.C 2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2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7.(2011·四川省乐山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秦巨伯
琅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琅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②坼:裂开。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
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7.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9.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
【答案】6.C 7.A 8.C 9.(1)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译出“宁”、“更”得1分,整个句子通畅2分)(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译出“所以”、“职分”、判断句式2分,句意通畅1分)
8.(2011·四川省眉山市)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4.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答案】23.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于、以、被:翻译错误,各扣0.5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24.(1)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1分,若答“勤奋读书”一类,只给0.5分,不合要求不得分)(2)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1分)。
9.(2011·四川省内江市)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www.xuekewang.com王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答案】3. 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①吃 ②往往,总是 (4分)4.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以”、“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3分)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2分)5.岳阳楼记 揭示主题(各1分,共2分)
10.(2011·四川省资阳市)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2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有一老父衣粗衣( )
能谤讥于市朝( )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
21.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2分)
22.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2分)
23.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分)
2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答案】20.当面 穿 在 他(代老父)(2分,正确一处0.5分。)21.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2分)22.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2分)23.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1分)24.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6分,正确翻译一个分句2分,“者、去、之,恶,患”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到位应酌情扣分。)
11.(2011·浙江省绍兴市)
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22.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 )(3分)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答案】
19.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20.①⒎总是②正巧(恰逢)③都(全)④缓慢(迟缓)21.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22.C
12.(2011·广东省肇庆市)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③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④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⑤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初机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类是已。(选自《贤弈篇·应谐录》)
【注】①搦管:握笔。 ②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叫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③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 ④姻友:亲戚、朋友。 ⑤夥:多。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2分)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②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
【答案】12.其子恚曰 / 天下姓字夥矣 / 奈何姓万 / 自晨起至今 / 才完五百画也。(每标对1处给0.5分,超过两处者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13.①他的父亲听了很高兴,依从了他的主张,准备了一些报酬把先生打发走了。(其:他,他的;从:听从,依从;遣:送,送走。每个词0.5分,全句顺畅0.5分。)②过了一段时间,他父亲打算请姓万的亲友来喝酒,叫儿子清早起来写请帖。(逾:过,过了;拟:打算,准备;令:使,让,叫。每个词0.5分,全句顺畅0.5分。)
13.(2011·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 ) (2)备( ) (3)遁( )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1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1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详细,详尽(1分) (3)逃跑(1分)1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2分)1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1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14.(2011·山东省东营市)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完成15-16题。(5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5.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尔而与之
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
1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分)
【答案】15.(3分)B16.(2分)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15.(2011·山东省聊城市)
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8.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楚庄王欲伐越 B.此智之如目也
齐师伐我 其家甚智其子
C.王之伐越,何也 D.庄王乃止
无丝竹之乱耳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10.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答案】8.B;9.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10.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2011·江苏省盐城市)
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4之日也。侂胄专僭5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6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8,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答案】12、D;13、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肆』 千字文的注释译文
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①。日月盈昃②,辰宿③列张。
注释:
①洪荒:无边无际、混沌蒙昧的状态,指远古时代。洪,洪大、辽阔。荒,空洞、荒芜。
②盈昃(zè):盈:月光圆满。昃(zè):太阳西斜。
③宿(xiù)〈古〉中国天文学家将天空中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
译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2、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①,律吕②调阳。
注释:
①闰馀成岁:中国古代历法以月亮圆缺变化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但人们实际经历一年和它之间存在差额,这个时间差额被称为“闰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每过几年就把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闰余”相加,合成“闰月”,插入该年份中,有“闰月”的这一年就是“闰年”。闰,余数。岁,年。
②律吕:律管和吕管,中国古代用来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相当于现代的定音器。中国古代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每个半音称为一律,其中奇数各律叫做“律”,偶数各律叫做“吕”,十二律分为“六律”、“六吕”,简称“律吕”。相传黄帝时伶伦制乐,用律吕以调阴阳。
译文: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3、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①,玉出昆冈②。
注释:
①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
②昆冈:昆仑山。
译文: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4、剑号巨阙①,珠称夜光②。果珍李柰③,菜重芥姜。
注释:
①巨阙: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为巨阙,其余依次名为纯钩、湛卢(zhàn lú)、胜邪、鱼肠,全都锋利无比,而以巨阙为最。
②夜光:《搜神记》中说,隋侯救好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珍珠来报答他的恩情,那珍珠夜间放射出的光辉能照亮整个殿堂,因此人称“夜光珠”。
③李柰(nài):两种水果的名称,“李”是李子;“柰”是柰子,果木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小,俗名花红,又叫沙果。
译文: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柰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5、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①火帝②,鸟官③人皇④。
注释:
①龙师:相传伏羲氏用龙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龙师”。
②火帝:神农氏用火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火帝”。
③鸟官:少昊(hào)氏用鸟给百官命名,叫他“鸟官”。
④人皇: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共传了150代,合计45600年。
译文: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千字文的创作背景: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
《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周将其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