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语演讲的开头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 英语翻译
写作思路:可以写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孝顺》。可以举例从古至今的名人事例,例如子路孝顺母亲的故事。
正文:
Today I will tell you a story. The name of the story is filial piety.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孝顺》。
Zilu was born in the state of Lu at the end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mong Confucius' disciples, he was famous for his political affairs. Especially famous for bravery. But when Zilu was young, his family was very poor, and he lived on coarse grain and wild vegetables for years.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Once, the old parents wanted to eat rice, but there was no rice at home. What should I do? Zi Lu thought that if he went over several mountains to borrow rice from relatives, would he not be able to meet his parents' requirements?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So, xiaozilu walked more than ten miles across the mountains and mountains. He carried back a small bag of rice from his relatives' home. Seeing his parents eat delicious rice, Zilu forgot his fatigue. The neighbors praised Zilu as a brave and filial child.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Ⅱ 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不是封建糟粕
旧时农村家里的香火坛上,总摆设有书写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可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今天我们仍提倡这八个字的精神,这并不是怀古倒退搞封建,而是去其糟粕,留下精华。但在留守儿童中间,由于父母远离,缺少沟通,在校又因父母教育的缺位,误认为老师歧视他们,是没有教养的孩子,因而他们这种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观念慢慢地淡漠了,并以封建糟粕为由作为他们观念生成的理论支撑点,还说什么“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好像他们小时候不孝不敬,长大后就能成为“忠于祖国、报效社会”的好公民。所以,有必要帮助他们认清“孝”和“敬”的伦理道德,这关系到儿童和我们社会的未来。有位爱心妈妈是这样从大道理讲到小道理,帮助留守儿童转变观念,你听她说得多在理:
从大道理说,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伦理规范。不能因为香火坛上有其牌位就认为是封建糟粕的东西,恰好今天的提倡是在扬弃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继承,完全可以成为新农村伦理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没有计划生育时我们在农村看到一个家庭,老人受了养子防老的旧思想影响,养了五个儿子,由于子多管不过来,他这五个儿子上学不听老师的话,经常逃学。老师家访,说老师多管闲事。长大成人后谁也不管老人的生活,互相推诿,老人只好自己生活,逢年过节没有一个儿子来探望。养子防老变成无子防老。如果农村的家庭都像这样,怎么能建成平安和谐的新农村。事实说明了提倡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道德观规范体系的需要,是落实敬老风尚的需要,也是教育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那种认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封建糟粕的观点,是完全与新农村伦理道德文化建设背道而驰的。
从小道理说,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来建好这个家,给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好一些,也为自己的孩子今后上中学、大学做好资金准备。这也是党的政策提倡的,不是有温总理为农民工讨回工资这个家喻户晓的动人故事吗!仅因为父母教育缺位,沟通较少,得不到父母零距离的爱,就产生“父母不爱我、我就不爱父母”的思想,这是对父母最大的误解,是对父母艰苦劳动、节衣缩食、聚沙成塔的付出最大的不尊重。在留守儿童缺教的情况下,学校的老师接手持续教育,从识字开始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指教,老师不但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启蒙者,而且同时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应受到当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家不孝父母,在校不敬老师,这怎么能成为好儿童,要说“长大后忠于祖国、报效社会”,只能是一句空话。
这位爱心妈妈把大小道理这样一说,就说通了那些留守儿童,使他们认识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并不是封建糟粕,而是今天社会主义社会提倡的新伦理,是新一代儿童处身立世的根基。在这位爱心妈妈的教育下,那些留守儿童明确了在家孝顺父母,上学后尊敬师长,懂得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这位爱心妈妈还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富有情趣的典故和从古至今孝顺父母的名人榜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同时还把尊敬师长的教育内容蕴涵进来,使他们认识到孝顺父母与尊敬师长是相统一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教育他们尊重老师的工作,向他们提出了尊师重教的“五个每一”的守则:即尊重老师的劳动上好每一堂课,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履行好每一个要求,有礼貌待老师热情每一声问好,受老师批评背后不说一句怪话,对老师有看法善意提出每一条意见。
总之,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下来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仍应当提倡的好风尚。留守儿童可不能因对父母和老师的一时误解而计较,那是关系到个人品德修养好坏的表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应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
Ⅲ 孝敬老人名言
从古至今。孝敬老人的名言层出不穷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5、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0、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长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6、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1、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2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2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6、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7、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28、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29、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30、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3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32、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33、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34、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3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36、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37、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38、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39、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40、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4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42、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