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国孝敬父母的故事二十字左右
不单单在中国,德国思想家恩格斯同样是孝敬父母的典型。他父亲去世专后,留下了一笔可属观的遗产,引起了他几个兄弟之间的财产纠纷,当时正值他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伤心,他主动放弃了那份属于他的遗产,平息了家庭可能出现的纠纷。后来,他在一封信中提到:“我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财产,但我永远不会有另一个母亲。”是啊,金钱财富固然是诱人的,可是父母却是永远的珍宝啊。他们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小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到教我们做人做事,这些都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因此,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就像恩格斯所做的那样,为了使他母亲平静舒适地度过余生,他毅然放弃了自已的利益。恩格斯的这种做法,体现出了“孝”的精髓,他本人也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
B. 孝顺是不是一味的给钱
有些人在父母年老后,每个月寄一点钱,就认为自己很孝顺。其实这并不是“孝”。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认为“孝”就是养活父母,让父母吃好穿好,而没有用心恭敬他们,那跟养狗、养马又有何区别呢?
那么,什么样才是真正的“孝”呢?
1.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闻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席子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像黄香这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父母,根据不同的季节,给予不同的关怀,才是子女应当做的。但我们有没有这样呢?每个人不妨想一想。
子女用钱孝养父母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上给予安慰。作为父母,晚年往往会感到孤独、寂寞,始终觉得自己遭人嫌弃、没人理睬,因此,子女平时要多加安慰,让他们开心。其实这也合情合理。
当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会走路,而父母牺牲一切,悉心照顾我们长大,之后又关心我们读书、工作、成家···
到了现在,我们长大成人了,而父母的身体已经苍老、体力已经衰退,这时候,如果对他们一点都不关心,那真是没有良心的表现。
2.
有些人对父母关心很不够,好像从降生以来,父母从未关心过自己一样。
当然,这也与父母的教育有关,包括一家人共同吃饭时,因为对孩子的宠爱,菜往往先夹在他碗里:“你是宝贝,最可爱的。”其实不应该这样,吃饭时,应让孩子先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种恭敬的表示。这样点点滴滴教,渐渐地,他就会对长辈有尊重之心。
子女长大之后,若想报答父母的恩德,不能只用物质来回报,因为当年父母对你的养育,并非只付出了物质,更付出了满腔的爱。
所以,若想回报这种深恩,就要真正关心他们,常常想着他们,就像父母始终牵挂自己一样。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6岁那年,一次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端出蜜橘招待他。他没有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时,怀里滚出了三个蜜橘。
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
他回答:“这么好的蜜橘,我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一个6岁孩子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是难能可贵。
因此,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也应该像小陆绩一样,时时都把父母挂在心上。
C. 名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古代有很多孝顺的典故,其中包括:郭巨埋儿奉母、曾参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郯子鹿乳奉亲、姜诗涌泉跃鲤,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名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如下:
1.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2.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3.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4.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5.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D. 黄文秀父亲的金钱观上热搜,他的金钱观给了文秀同志多大的力量
一、父亲的金钱观给了文秀同志懂事孝顺的性格。
黄文秀的父亲一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他很懂事,很孝顺,他对于自己的姐姐也非常关心。
但是在面对政府的帮助时候,黄文秀的父亲却说:家里的困难,我们会努力克服就不再给政府添麻烦了这些钱拿回去,也许村里的扶贫工作还能用得上,把这些钱拿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吧。这样的话语,这样的父亲,我们能深深知道黄文秀为什么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是因为有这样优秀的父亲。
E. 刘翔孝顺父母的典型事例
21年前的7月13日,一个小生命在上海西北角呱呱坠地。为了给这个小家伙取名字,他的姑夫、姑姑都赶来了。“他爸姓刘,你姓吉,就叫刘吉吧。”姑姑对吉粉花说。“刘吉,刘吉……”吉粉花念了两遍,感觉再加个“生”,就是“留级生”了。“不行,不行,那就用‘吉祥’中的祥字吧。”生为大学教授的姑夫为孩子定了“音”,不过最后还是刘学根定了“形”——刘翔,当初取“翔”字,就是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展翅高飞。
21年后的8月27日,刘翔真的飞翔了。在雅典湛蓝的爱琴海边,在国人的注目下,他站在110米栏决赛的起跑线上……
上海的弄堂里……
普陀区,在上海叫做“下只角”。因为那儿属于工业区,居民通常都是双职工。刘翔就来自于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上海人家。”
夜色中,一群光着膀子的男人在乘凉。在北京,那叫“膀爷”,在上海,这叫“赤膊”。刘学根,一个52岁的上海自来水厂司机,就“混迹”于这样一群男人中。
鼻梁上架着的眼镜,一看就知道“饱经风霜”,30来岁才结婚生子,刘学根经历过苦难岁月,他不舍得花钱,甚至是在刘翔去雅典“飞翔”时,他还把那部破手机送去修理,害的儿子好几天找不到父亲。
吉粉花,一个有着王安忆小说中老上海主人公般名字的普通女子,“下岗”在家,围着“儿子、桌子和菜篮子”转的中年妇女。“我们翔翔……”每次说起儿子,吉粉花都会以这四个字打头。刘翔,是她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上海的弄堂总有着一种特殊的味道。武宁路同真北路的交叉口,有一个叫做“海棠苑”的小区,小区入口处还在进行施工,到了半夜,甚至连车都打不到……
刘翔家就住在“海棠苑”内,门牌号是真北路1902弄46号,房子是刘学根单位分配的,老式公房一栋挨着一栋,灰色的墙面已经斑驳。
这样的弄堂是藏不住秘密的,东家长,西家短,在人们口头上流传。“现在,要见到刘翔,难啊。从小看着他长大,那时候我们就觉得他是个懂事又有出息的孩子,老刘真是好福气。”在上海,近邻是可以胜过远亲的。“老刘,你老婆正在马路上看你儿子的照片呢。”10分钟后,吉粉花就同一群姐妹出现在刘学根面前,“我看到我们家翔翔了,就在立交桥那边的大广告牌上面。”
2002年,刘翔在釜山亚运会中拿到金牌后,老邻居们张罗着在居委会摆了两桌庆功酒。每家出一个菜,懂电工的还在门口拉上两盏小灯,二三十个人在一块喝着老酒、吃着小菜、谈论着刘翔。那场面,至今仍令刘学根和吉粉花难以忘怀。
二室一厅的房间,客厅小的只能坐下几个人,彩电、冰箱、沙发……一切都是普通人家的摆设。
刘翔的房间在客厅左手边,粉色的床单,一眼看去,就是桌上的三个“世界田径黄金联赛”奖杯。床头边,有个梳妆镜,很古朴的那种,与整个房间的基调有些格格不入。镜子只能照出半个人影,因为上面贴着刘翔的照片,还挂着他在大大小小比赛中获得的奖牌。
吉粉花从箱底翻出几本相册。大红色的相册上蒙着一层淡淡的灰,里面的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一个胖嘟嘟的男孩戴着小瓜皮帽,咧嘴笑着……
其实,吉粉花是不赞同儿子练体育的,因为心疼。“翔翔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名,我觉得今后考个名牌大学没什么问题。”做为传统的上海女子,平平安安地同家人过一生,是她最大的幸福。
12岁那年,刘翔还是个瘦弱的“小鬼”,被启蒙教练顾宝刚“发掘”纯属偶然。“他的个头只比同龄孩子高半个头,而体质上又过于单薄。一时间我也不好判断他是不是练田径的料,通过两年的观察,我发现他尽管瘦弱,但柔韧性好,脚底下速度快。”顾宝刚回忆时说。
开始,刘翔练的是跳高,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很快出现了。1996年上海市青少年田径比赛中,刘翔轻松拿下100米冠军,“速度快,节奏好”,这令看台上的一个人眼前一亮,他就是孙海平。
亲情与名师
是孙海平成就了刘翔,还是刘翔成就了孙海平,这一切,现在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孙海平的坚持下,才有了今天的刘翔。
跨栏,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个很冷的项目,也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当高的项目。高难度和高运动量的训练让小刘翔经常练到吐,晚上躺在床上,膝盖内侧被栏架磕破的伤口总会隐隐作痛。一次比赛中的意外扭伤,让吉粉花下定决心让儿子做回“正常人”,背着书包,刘翔离开了训练基地。
“那天下着很大的雨,我领着翔翔到孙海平联系的华山医院去看膝伤。刚一下车,我就看到孙教练打着伞在车站接我们,他还忙着帮我们办复查手续……”现在回想起来,刘学根还是一脸感激之情。就这样,孙海平用他的真心唤回了一颗明日之星。
刘翔叫孙海平“师傅”,在他心中,师傅是他半个父亲,因为孙海平不仅用“高效益全面训练”法和“多因素综合训练”模式培育出了一个世界冠军,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刘翔如何做人。
刘翔长大了,个子高高的。吉粉花特别爱和儿子上街,她喜欢听到人们夸刘翔,又高又帅,随后再来一句:“长得真像你妈妈。”从前,人们都说,这是吉粉花的儿子刘翔;现在,人们都说,这是刘翔的母亲吉粉花。
在上海,双职工的孩子通常都由老一代拉扯大,刘翔也不例外。“他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那时候我们家的情况不太好,我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他母亲也在商店里工作,经常早出晚归。”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刘翔,对老人家的感情特别深。2001年,饱受胰腺癌折磨的奶奶去世了,刘翔正在参加九运会110米栏比赛,奶奶没能见着孙子最后一面。刘翔哭了,刘学根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儿子哭的那么伤心。
那件别致的毛皮背心,是布鲁塞尔大奖赛时买给父亲的;那只路易斯威登的皮包,是巴黎世锦赛上给母亲带回来的;还有那一大袋化妆品,是日本巡回赛后送给母亲的礼物……“他们平时很节约,自己都舍不得花钱,”刘翔很孝顺,“我希望妈妈能更年轻、更漂亮。”
在中国,田径运动员的收入都不高,即便达到像刘翔这样的“腕”,但“金钱并不是唯一。”这是刘翔最爱说的一句话。雅典的成功,让刘翔一夜之间富裕了起来,“我也不知道具体数字究竟是多少,对我来说,钱只要够用就行了。”“飞翔”,是想证明自己,对于金钱,刘翔唯一的愿望就是能为父母买一套宽敞些的住房。
训练场上,一堆穿着相同运动衣的人中,刘翔一眼就能被认出,因为他走路最“拽”。刘翔训练经常偷懒,用刘学根的话就是“他努力训练就说明不对头了”。即便是在备战期间,刘翔的训练量从每天的4、5个小时缩减到2、3个小时,他还是会在跑五圈时,偷偷减掉一圈。
在跨栏这个项目上,是需要一点天赋的,而天赋包含两种,一种是身体条件,另一种就是悟性,刘翔靠的就是悟性,还有孙海平特殊的指导方法。每周,孙海平只安排18个小时的训练量给刘翔,平均每天三小时,在备战期间还会减少。正是这种“偷懒”的训练方式,让刘翔每次一上场都精神饱满。“我在训练的时候很放松,练得差不多就玩会,或者和队友聊聊天。”因为刘翔不是“一根筋”的运动员,“一根筋”太容易断,特别是在那么大的压力下。刘翔没有断,他顶住了。
除了跑步,刘翔爱唱歌,平时总爱摆弄他心爱的MP3。凭着一首《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刘翔还得过上海田径队的卡拉OK大赛一等奖。他也同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一样,有着青春痘的烦恼,他会跑去医院,配上许多药水,每天对着镜子抹,希望自己能够更帅,更讨女孩子欢心。
他会指指自己的金色战靴,说道:“不用我自己买,他们都会为我定制。”然后,摸摸自己的“马桶”头,笑道:“我没觉得这个发型有什么不好,我喜欢学生头。”
他“跳”上领奖台
当刘翔站上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的冠军领奖台时,他用的动作是“跳”——一个大字形的,有些蛮横的,跳了上去,将黑皮肤的和白皮肤的,统统“踩”在了脚下。
接近两个身位的领先,是一种征服,完完全全的征服,让所有的对手,输的心服口服。12秒91,平了世界纪录的成绩,让在预赛中“马失前蹄”的约翰逊也不禁汗颜——即便他撑到了决赛,也未必跑得过刘翔。
刘翔,一个来自中国上海的,黄皮肤的亚洲人,打破了世界短跑百年不变的格局。
“是的,今天我是世界冠军,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也能飞起来。”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在决赛上亲手打败约翰逊,下一回,我要亲自战胜他。”
“到2008年奥运会,我要再把世界纪录破了。”
“我和教练的配合,已经是属于超级完美,超级拍挡的感觉。”
很少有运动员会说出这样的话,即便是在夺取奥运冠军,打破世界纪录,他们也只会循规蹈矩地说些诸如“谢谢教练,谢谢父母”,随后跟出一句“我兴奋的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是的,很多人都说,刘翔很狂。
但,既然年少,为何不狂?
110米栏的对决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信自己。千万别跟着别人的步伐跑,那会打乱自己的节奏。刘翔,一个充满自信的21岁上海大男孩,用自己的双腿,向世人证明,一切都有可能。
F. 名人孝敬父母的事例有哪些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http://www.mixiao.com/aspx/detailm.asp?id=857&lm=152&print=yes
二、 孝敬父母名家名言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罗斯福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法)罗曼·罗兰
亲人不睦家必败。——(美)林肯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狄更斯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苏霍姆林斯基
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苏霍姆林斯基
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
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德莱塞
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池田大作
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伊林娜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马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尔
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罗斯·坎贝尔
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斯梯尔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阿斯杜里亚斯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http://www.book8.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4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
三、 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
孝敬父母是我国的民族精神。当年,雍正皇帝就是以孝治天下的。现在民间淬着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你,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并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忍受,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出洗得干干净净,母母亲欣慰地笑了。
同学们,我们已经从吃奶的小娃娃长成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你可曾想到,这十多年来,我们的父母一方面要努力工作,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另一方面又要料理家务,为我们的健康成长而日夜操劳,这是多么不容易啊!父母对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这中间充满了自我牺牲的精神。现在,我们应该明白父母的苦心,应该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热爱人民的具体表现。在现在社会里,有的人却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孝敬父母,这是一种十分缺德的行为。
孝敬父母就是要敬爱父母,听从母的教导,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长大成人后,自学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弘扬孝敬父母的民族精神,立志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