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上朱厚照对张皇后孝顺吗
正是中来记载是亲生的,应该关源系不错,倒是明世宗对张皇后不怎么样。
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逝世,张氏所生的皇太子朱厚照即位,改元正德,是为明武宗,尊张氏为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徽号“慈寿皇太后”。
② 明朝的历代皇帝
1、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较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纵观中国历史,明朝是一个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的王朝。
2、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放牛娃,幼年不幸,爱好杀人。
3、明惠帝朱允炆(1377—?)(格软弱无主见)。
4、明成祖朱棣(1360-1424)造反达人,爱好打仗。
5、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爱吃,爱美女。
6、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捣鼓蛐蛐。
7、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当了8年放羊娃。
8、明代宗朱祁钰(1428-1457)喜欢皇权。
9、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有一个梦想“成仙”。
10、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孝顺,贤君。
11、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爱玩(电视《绝色双娇》为原型)。
12、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有能力,差点当道士。
13、明穆宗朱载垕(1537-1572)脾气较好。
14、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大明没落罪魁祸首。
15、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渣渣帝,有可能被毒死的。
16、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高级木工。
17、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格,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③ 历史上有哪些孝顺的皇帝
孔圣人倡导“仁孝治国”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中国的“孝道”一直是评价一个人品性的重要基石。特别是对于皇帝来说,打出“以孝治天下”的管理大旗。但这其中很多帝皇作秀的比较多,真正能从内心静守孝道的少之又少,今天盘点五位真正孝顺的好皇帝。
第五位:宋孝宗赵昚
赵昚是宋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他在位27年。最重要的是为岳飞平反了冤案,恢复岳飞民族英雄的名誉。在军事上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上,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在农生上重视农民生产,在他治理的天下中,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他的一系列功绩,史称“乾淳之治”。
刘恒的母亲是薄姬,他能登上皇位,母亲对他的教养的关系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对母亲是非常孝顺的。
薄姬卧病在床三年,刘恒完全不顾自己的帝王身份,亲自侍奉,就连母亲所服用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作为一个皇帝,按理说他只要一声令下,不知有多少宫女太监抢着去伺候,可他不,唯有如此,才能显示出他孝的是真心。
汉文帝的孝,并非只针对自己的母亲,作为一名皇帝,他对普天之下所有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时颁布的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这和其他皇帝没啥两样,可他随后颁布的一道圣旨却是很多皇帝都做不来的,这道圣旨规定“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
具体则表现为:“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县令的属官,职权仅次于县令)或者县尉(仅次于县丞)送达;其他的则由啬夫(乡的官吏)来送达。”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汉文帝可以说是首开先河。
汉文帝本身就是大孝之人,所以对其他孝顺的人自然是惺惺相惜。当时一名弃官行医的读书人,因治病时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被判“肉刑”割去鼻子,或者砍去手足。在被押解进往京城中,他的女儿一路尾随而且跟官府人说:愿意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过,好让他能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被这勇敢小姑娘的孝道感动了,随后就废除了残忍的肉刑。
中华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刘恒是唯一一个以皇帝身份入选的,由此就能看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
④ 明武宗去世后,张太后扶持朱厚熜继位,后者是如何回报伯母的
孝康敬皇后张氏,是明孝宗的嫡妻,明武宗的生母。或许很多人都知道,明孝宗这一生,就只有张皇后一个妻子,更是为了她虚设六宫。皇帝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万分罕见了,加上明孝宗本就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这使得他在后世的评价很高。
而张皇后得到明孝宗一生的爱,按理来说,她是幸福的。同时两人唯一成年的儿子朱厚照,也顺利继承了皇位,对母亲也十分孝顺。可人生无常,孝康敬皇后的晚年生活,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正德十五年,明武宗平宁王之乱后返程,在路上一时兴起,要自驾小船去捕鱼。结果在收网的时候,由于鱼太多,明武宗使劲拉导致小船失衡,他便跌落水中。因为不识水性,等被救上来的时候,他已经喝了很多水,从而导致水呛入肺部。
不仅如此,原本朱厚熜入继之后,称张太后为圣母。可经过这件事以后,不少大臣被罚俸的罚俸,贬官的贬官,就连对张太后的称呼,都下令改成“伯母”。可惜这时候,再也没人能够替张太后做主。
三、毫不留情
“及太后崩,帝竟杀延龄。”
张延龄是张太后的弟弟,当时被人告发有谋逆之罪,太后一听,急忙赶去向朱厚熜求情。可是求见很多次,朱厚熜都闭门不见。后来,大学士张孚敬也为张延龄求情,但朱厚熜始终没有松口。
又过了一段时间,朱厚熜再次起了杀张延龄的心,这次“太后至衣敝襦席藁为请”,但朱厚熜同样没有心软。可久跪无果的张太后,却因此而一病不起。嘉靖二十年,张太后凄凉离世。她一去世,朱厚熜就将其弟张延龄处死了。
可见,张太后虽然得到明孝宗一生宠爱,又有个孝顺的儿子明武宗。但天不遂人愿,她本该是最幸福的人,却在理应享福的年纪,先后失去了丈夫、儿子。而自己扶持上来的新帝,却用苛待来回报自己,实在替张太后感到可惜。
⑤ 【原创】明孝宗朱祐樘临终场面揭秘中
中
(接上文)
随后,待刘健、谢迁相继进入内阁之后,李东阳才与他们一起进入内廷。
刘健。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朱祐樘即位,刘健被升任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参预国家大事;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他被升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改武英殿大学士;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春,他成为首辅,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大明会典》修成后,他又被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拜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刘健还和李东阳、谢迁一起被皇帝赏赐蟒衣。这也是明朝内阁大臣受赐蟒衣的开始。
谢迁。
弘治八年(1495年),朝廷命谢迁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机务;随即,他又被晋升为詹事,并继续兼任侍讲学士;此后,皇太子出阁时,又加封他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那一天,皇帝病情危急,内廷派遣前来催促内阁大臣入内的太监在道路上络绎不绝。
皇帝召见内阁大臣的地点是在乾清宫冬暖阁。
内阁大臣先进入乾清宫左门;再由右边的台阶升进,步入大殿;经过东边的门,往西南转;再入门,向北行数步;穿过重幔,上到仙桥;又行进数步,这才看见御榻。
当日,皇帝身穿黄色便服,坐在龙床御榻之中,他面南背北。
其时,刘健为首辅大臣。所以,阁臣拜见皇帝时,由刘健领首,一齐向皇帝叩头请安。
期间,皇帝曾两次命令刘健、李东阳、谢迁近前说话。
三位大臣已经很靠近御榻了,皇帝还再次说道:
“上来一步说话!”
三位大臣又向前移动了一下。
这个时候,三位大臣已是直接在龙床之上、御榻之下叩头了。
朱祐樘面对近前的三位大臣,说是:
“朕承继祖宗大统,在位已一十八年。”
他顿了顿,接着又说:
“朕今年三十六岁,得此疾患,大约是不能再起来了,所以,以后和先生们相见的时日,想来会是很少了。”
李东阳观察皇上的气色,他发现:
朱祐樘面色发红;大约因为上火,他的声音有些沙哑;皇帝的火气很旺。
大臣刘健等回答皇帝道:
“陛下万寿无疆,身体偶尔违和,只需暂时调理保养,一定会康泰安适,怎么能忽然这么说呢?”
朱祐樘说是:
“朕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这也是天命,是不可强求的!”
他又道:
“太热了,真是没法忍受了!”
于是,他命令侍从左右,拿水来漱口。
执掌御药的太监张愉取来金盂,向皇帝呈进漱口水;皇帝漱口毕,又用青布搽拭其舌头;随后,还劝说皇帝吃药。
朱祐樘什么话都没有说。
张愉又说:
“陛下再用完这一服药,就会安然无事了!”
朱祐樘接着前面没有说完的话,继续对三位大臣说道:
“朕为祖宗谨守法令制度,不敢怠惰并荒废政务。但凡天下的大事,先生们都多有费心,这些,我全都知道!”
话至此处,朱祐樘拉着刘健的手,就像要诀别的样子。
接着,朱祐樘继续说道:
“朕以前在宫闱侍奉太皇太后;等到朕成人之后,蒙受皇考(明宪宗朱见深)的厚恩,得以选配昌国公张峦之女为皇后(孝康敬皇后),并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农历)二月初十成婚;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皇后生下皇子厚照(即明武宗),册立其为皇太子,正位东宫;时至今日,太子已经十五岁了,但是,还没有为他选取婚配。”
朱祐樘提到的太皇太后,即孝肃周皇后,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明孝宗朱祐樘祖母。朱祐樘生于西宫,其生母纪淑妃薨后,周太后将其养育在仁寿宫中,仔细看护照管。等到朱祐樘即位后,尊周太后为太皇太后,因感念祖母的抚养之恩,他侍奉太皇太后也极其孝顺。
孝康敬皇后(公元1470年~公元1541年),张氏,河北兴济人;父为国子监生张峦,母金氏;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选为太子妃;本年,朱祐樘即位,立为皇后。明孝宗笃爱皇后,不立妃嫔,帝后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因皇后故,朱祐樘颇为优待外戚,追封后父张峦为昌国公,封后弟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侯;后弟嚣张跋扈,言官时常进谏,孝宗努力为之调解;明武宗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朱厚照无子而终,时为太后的张氏与首辅杨廷和定策,立兴王世子朱厚熜为新君,即嘉靖帝。先称圣母,后改称伯母。随后,引发了争夺名分的大礼议。朱厚熜获胜后,打击报复张太后,借故,先后收杀后弟,张太后凄凉去世,葬礼被严重削减,谥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