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孝道有哪些名人事例
事例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之一,以政事和勇敢著称。家境贫寒的子路,曾为了满足父母想吃米饭的心愿,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借来米粮。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里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勇敢且孝顺的好孩子。这体现了孝道精神,并启示我们要尊老爱幼。
事例二:包拯辞官侍母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包拯年轻时因孝道闻名,28岁中进士后,先任大理寺评事,后出任建昌知县。因父母年迈不愿随他至他乡,包公毅然辞去官职,回家照顾双亲。数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公才重新踏入仕途。这种孝顺的行为,在封建社会中极为难得,展现了包公高尚的品德。
事例三:韩信报分食之恩
韩信,西汉初年著名将领,少时家贫,父母双亡。他虽勤奋好学,却生活困顿。在淮水边,韩信常靠钓鱼换食,有时饥一顿饱一顿。一位人称“漂母”的老妇人,见韩信可怜,便常将自己的饭分给他。韩信发迹后,始终铭记漂母的恩情,封侯之后寻找漂母并赠以千金,以报答当年的恩惠。这就是“一饭千金”传说的由来,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⑵ 古今中外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请列举
1、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2、董永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年龄稍微长大一点后就下田劳动来赡养父亲。董永因为家里贫穷经常帮人做工谋生。农活忙的时候,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
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大财主曹长者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
3、包拯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他在宋仁宗天圣五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4、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5、阎元明从小就孝顺父母,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太和五年,阎元明被任命为北隋郡太守,元明因为赴任远离家乡,不能奉养母亲,甚是悲痛。母亲也很舍不得元明离开自己到外地就任,日夜落泪,以致失明。元明强忍悲痛向皇帝上书,请求归家侍奉母亲,皇帝准许元明回家侍养母亲。
母亲得知皇帝准许元明回家养亲,眼睛马上就复明了。母子二人情深至切,以致如此。后来,刺史吕寿恩把元明的事情上奏皇上,皇帝下诏州郡,下令表彰元明孝行,并准他母亲颐养天年之后再出仕。母亲故去,服丧过后,元明依然悲伤,每逢忌日都恸哭不止,邻居都很为他感动。
⑶ 百善孝为先的事例现代
百善孝为先事例——向长坤的孝心故事
为了让双目失明的高龄婆婆安享晚年,巴东县水布垭镇许家湾村妇女向长坤,8年如一日为老人穿衣喂饭、端茶递水、求医问药,成为村民眼中的好儿媳和全镇的“孝亲敬老”模范。
“妈妈双目失明,我就是她的眼睛”
5月13日清晨,巴东县水布垭镇许家湾村二组村民李发金的妻子向长坤举着输液瓶来到婆婆床前,凑到婆婆耳边问:“妈,您想吃点什么?我去给您做。”“你感冒几天了,还在照顾我,你好点没有?”老人抓住儿媳的手,眼中噙满泪水。
8年前,中年丧夫的向长坤经人撮合,从长阳县贺家坪镇改嫁给李发金为妻。结婚当天,李发金问妻子:“我妈的眼睛瞎了,你不嫌弃吧?”
“嫂子做到的,我们当女儿的未必能做到”
向长坤望着李发金:“你说的什么话,妈的眼睛失明了,你我就是她的眼睛。你是男人,不方便照顾妈的生活起居,我来吧。”从那天起,照料婆婆便成为向长坤每天的“必修课”。
向长坤在贺家坪镇生活时,就曾先后赡养过3位老人,被当地村民誉为“孝媳妇”。改嫁后,面对年逾八旬且双目失明的婆婆,她每天帮老人梳头洗脸、端茶喂饭、捶背按摩,尽量让老人过得舒心。
向长坤刚与李发金结婚时,夫妻俩的卧室在楼上,婆婆的卧室则在楼下。每晚睡觉前,向长坤总要扶婆婆上厕所,为她泡脚擦身,服侍老人躺下后,还得把纸巾放在老人枕边,把开水放在老人顺手的地方。
为让老人夜间有求必应,向长坤特意和婆婆约定“联络暗号”:婆婆身体不适或需要“方便”时,只要咳嗽3声,向长坤就会起床护理。婆婆患有哮喘病,咳嗽是常事,因此经常发生“误会”。但向长坤始终不厌其烦,听到声音就披衣而起,生怕有半点闪失。多年来,为照顾婆婆,向长坤没睡好一次觉。
后来为照顾好婆婆,向长坤干脆在婆婆床边另支一张床,与婆婆同睡一间屋。每天晚上,向长坤都陪婆婆聊天,给婆婆递茶水、按肩捶背,婆媳俩相处胜过母女。
在老人心中,向长坤是最好、最靠得住的人。因为她煮的饭菜软硬适度,适合自己的胃口;她还特地种了些旱烟,用于给自己“止瘾”解闷;她不嫌脏不怕累,常年为自己清洗沾了粪便的衣服和床单。老人出嫁到外地的女儿感慨:“嫂子做到的,我们当女儿的未必能做到,这些年多亏她了。”
“有这样的儿媳,真是我的福气啊!”
这些年,只要天气好,向长坤总要把婆婆背到屋外晒太阳。平常到外村外乡办事,也很少在外过夜,总是尽量赶回家服侍婆婆。
丈夫李发金对向长坤更是充满感激:“要不是长坤照顾,我妈活不到今天!”李发金至今记得,母亲88岁生日那天,天气寒冷异常。老人出门上厕所时不小心摔倒了,头部撞在墙上。向长坤见状立刻脱下羽绒服盖在婆婆身上,然后背起婆婆就往村卫生室跑。第二天,向长坤因风寒感冒病倒了,高烧成肺炎,十多天后才痊愈。
婆婆时常埋怨自己是个“废人”,拖累了整个家庭。向长坤总是安慰老人:“我们年纪再大,在父母面前永远是晚辈,为您尽孝是应该的。如果我们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您尽管直说。”面对如此体贴孝道的儿媳,婆婆常说:“碰上你真是我的福气啊!”
靠着这样一颗赤诚的心,向长坤成了周边村民眼中的“最美儿媳”,成为全镇“敬老爱亲”的榜样。
⑷ 关于孝顺的名人事例
1、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父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于是就有大象和小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
春秋楚国的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备纳心, 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色彩衣, 拿着拨浪鼓戏耍, 就像小孩一样。一次他跌了一跤, 怕父母伤心, 就躺在地搏烂上装哭,逗得父母很高兴。
3、鹿乳奉亲。
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时想吃鹿乳, 郯子就身披鹿皮, 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不料猎人把他当做了真鹿, 要用弓箭射杀他。他连忙解释, 猎人才知是人,对他大加赞扬。
4、为亲负米。
春秋鲁国人仲由, 年轻时家贫, 自己常吃野菜, 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后来他做了大官, 但是父母死了, 他经常感叹: “现在我还想为父母亲去负米,却再不能了。”
5、啮指心痛。
春秋鲁国人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山里去打柴。一天家里忽然有客人造访, 母亲不知如何接待, 就用牙咬自己基滚漏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 明白是母亲在召唤, 便赶快回家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