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孝顺的故事——用开水烫死母亲
母亲常说:“文化越高的人,越是狼心狗肺;不要指望一个大学生给你养老送终。把孩子供应出去了,父母的责任也就完成了。以后不管她是研究生、还是硕士,都是她自己的事了,都是她自己享福,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可是,文化程度低的人也不一定是个大孝子。现在,我把发生在山东农村的一件真实事例讲给你们听。
这是偶然听父母谈起的。
上个世纪,我们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夫妻二人皆以务农为生,上有年迈老母,下有二三岁的孩童。做农民是很难富裕起来的,尤其是上个世纪的农民。所以,他们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二三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年纪,家中只有这么一个独子,夫妻俩待他如珍似宝。但忙于农活,无暇分身,便把孩子托付给了老母照料。老母亲身体不好,在照顾精力充沛的小鬼头时,也常常有心无力。
有次,老母在抱着孩子哄时,手不知怎的忽然脱了力,小孙子摔在地上,嚎啕大哭。老母哄了半天,孩子还是哭个不停;老母害怕极了,怕小孙子哪里出事。不过,到底是农村妇人,在找了村里的大夫,大夫也无济于事后,老母也只能在家等干农活的儿子儿媳回来。
夫妻二人回家,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这家的邻居说,儿子回家后,就对母亲破口大骂。午后,二人带着儿子就医,大概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落后、口袋太拮据吧,小孙子最终没有得到良好的救治,一只手摔断了,成了个残疾。
这件事过去没几天,一天午后,儿子趁老婆和残疾小儿子不在家的空当,来到老母的房间。自那天过后,被愤怒冲昏头脑的儿子就把老母锁在了昏暗、不见天光的小破屋,断了她的口粮。当天下午,儿子用大铁锅烧了满满一锅滚烫的热水,牵着老母来到了灶台前;说着,‘‘你不是饿吗,那就喝个够。”滚烫的热水被儿子灌着硬生生顺着喉管冲进了母亲的身体。
其实,当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平时,我心急喝口热水,吃口热菜都会烫的舌头发麻,眼泪直飚。那当时的老母呢,她又在想什么?她一定是痛苦的。
后来,老母的尸体在灶台边被发现,那惨状不言而喻。儿子并没有逃跑,只是蹲在院子里抽闷烟。老母终究是用死亡弥补了她无心下犯的、连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误。
儿子被抓了起来,这件事也迅速传遍十里八村。由于这桩惨事太过骇人听闻,有失人道,造成的影响很恶劣,儿子最终被判处了死刑。
儿子在失去自己的父亲后,也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而且刽子手是他自己。而小孙子是个残疾,在十里八村,是很难找到媳妇的。至于剩下的一切,就全部留给他们孤儿寡母了。
至于后面的故事,那对母子的命运如何,我也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故事,我听过不止一遍。有时,它是大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时,它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一个“孝”字。我现在真的觉得,儿子错了,至少不该以那种惨烈的方式。
反正,他们的家散了。
B. 山东人风俗习惯是什么对父母如何尽孝的
山东是孔孟之道发源地,山东人骨子里烙印的就是儒家思想文化,而儒家思想对于孝道又是倍加推崇,所以山东人很孝顺受儒家文化的很大影响。
在《论语·里仁》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从孔子这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于孝道的重视,作为子女应该在父母身边孝敬他们,但孔老夫子也并不反对有目标有目的的外出奋斗,这种思想牢记在了每一个山东人心中。
20180919-DSC_0272_爱奇艺.jpg
除了孔子之外,山东还有一个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孝圣”,这个人就是琅琊王氏的王祥,今山东临沂人。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对于继母的打骂欺压,他不仅不生气,反而更加尽心尽力的照顾他的继母,这份孝心感动了上苍,也感动了他的继母。
山东人之所以这么孝顺离不开这些历史名人的熏陶,《二十四孝》故事中,山东占了十个,每一位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孝文化对山东人的影响。
20180925-DSC_0625_爱奇艺.jpg
山东人对于自己的父母非常重视,每逢佳节的时候在外的游子们都会带上丰盛的礼物,回家和父母欢聚一堂,这是孝道。
而且山东小伙喜欢带媳妇回老家,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悦,让父母在街坊四邻面前脸上有光,这也是孝道。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多父母都想让儿女们早点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但山东人即使是在大城市定居结婚了,也要回老家摆酒席宴请宾朋,让父母感受一下亲朋好友送来的祝福,这就是最好的尽孝。
C. 山东一位106岁奶奶被儿女抢着照顾,在你看来真正的孝顺该是什么样子
山东一位106岁的奶奶被儿女抢着照顾,引来网友一片赞美之声。大家纷纷称赞这位老奶奶的儿女非常孝顺,也为这些儿女能有一位百岁的母亲感到幸福。
孝敬父母是一个人最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也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也要给他们做榜样,孝顺我们自己的父母,言传身教,那么孩子也会以我们为榜样,更懂得什么是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