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重阳节古诗大全如下:
1、《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拆吵吵沾衣。
2、《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搜棚手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旅侍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世嫌,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6、《贺新郎·九日》,宋·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7、《秋登万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和虚,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碰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重阳节目前还不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节、端嫌孝神午节、国庆节、中秋节,共7个节日。
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慎扮明芹亏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② 有关重阳节的诗词 与重阳节相关的诗词有哪些
1、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2、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3、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 秋瑾《九日感赋》
4、愁不肯、与诗平。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5、凤城歌管有新音。 ——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6、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7、自摘霜葱宜荐俎。 ——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8、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 —— 潘希白《大有·九日》
9、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
10、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 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11、红萸佩、空对酒。 —— 潘希白《大有·九日》
12、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 ——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3、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 ——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14、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15、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 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③ 重阳节有什么诗句和古诗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古诗如下:
1、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这些诗句和古诗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和人们对这个节日的情感表达。通过富有意境的文字,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依恋以及对岁月的无奈。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节气的重视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远眺、欣赏秋景、品味菊花和酒食等传统习俗,既是一种文化体验也是一种身心修养。这些习俗和活动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也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古代神话中的仙人恒景。传说在农历九月九日这天,恒景带领村民们登高、佩戴茱萸、喝菊花酒,以驱邪避灾,求得健康长寿。这个习俗逐渐流传下来,形成了重阳节。
另一种说法是重阳节源于古代的祭祖活动。在先秦时期,就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际祭祖的传统。到了汉代,这种祭祖活动更为普遍,并逐渐与重阳节相结合。重阳节也被称为重九节或祭祖节。
还有一种说法是重阳节源于古代的火神祭祀。江南地区在古代有重阳节祭灶的习俗,而祭祀的是家居的火神,希望一年红红火火。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习俗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