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敬老人的个人事迹

孝敬老人的个人事迹

发布时间:2024-12-23 12:38:59

㈠ 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

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范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材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1

长期以来,杨宝华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临汾的和谐发展作贡献。

一、为周围的高龄老年人做好事、办实事

以前,临钢虽有老年协会,但一直没有活动场所。杨宝华积极争取,临钢领导专门为退休职工腾出了一处5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建设了门球场。此后,相继为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机、vcd、录音机、电视柜、乒乓球、麻将等娱乐用品,订了报刊杂志等。她还将自家的电风扇送到老年活动室供大家享用。每年春节,她总是对老年人挨家进行走访慰问,老人生病住院总是要去医院探望、到家中走访。老职工子女参军、升学、家中红白喜事,她总是亲自到场帮助张罗。她住的小区里7户空巢困难老人,每年腊月,杨宝华逐户上门,挨家挨户为这些老人扫家擦玻璃。在杨宝华同志的眼里,老人的事,就是她自己家的事。在老人眼里,她是一位忠肝义胆的坦荡君子;在社会人的眼里,她是一个好人!

二、老年人的义务投递员

杨宝华同志,自2008年担任临钢老年报刊义务投递员,她工作认真负责,风雨无阻,临汾三晋都市报、老年报等报刊杂志50余份,分发任务非常繁重。多年来,杨宝华为了让老年订户早一点看到新闻,每天早上8点半就主动到邮政局取回报纸,抓紧分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登门投递。往返需要2多小时,但她从不言苦。

三、“恒爱行动”献爱心

杨宝华积极参加“恒爱行动”,组织70多名姐妹们为残疾老人编织毛衣、围巾、帽子、手套近60件。在爱心志愿者精心编织下,成了一件件美丽的、漂亮的毛衣,穿在老人身上暖上杨宝华的心上。

四、为灾区、贫困山区捐钱捐物,奉献爱心

当杨宝华从电视上报纸上得到四川雅安发生特大地震时,首先带头捐钱捐物。当得知大宁山区学校学生有困难,号召大家主动捐书包40个、文具盒60个、图书千余本。最近她又号召姐妹们为贫困山区灾区捐献过冬的衣物。通过这一系列行动,都体现了老龄志愿者服务队的高尚情操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五、积极参加老龄公益志愿活动

为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形成争做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杨宝华组织辖区居民开展了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活动。活动中,还组织大家收看了临汾市老年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实况,号召大家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

在临钢社区,没有人不知道杨宝华,很多人都把她当朋友,心里有不快的事找她讲,听她耐心开导;社区有不安定因素,有人及时向她反映,她都会立即向社区反映;家里有了困难给她打电话,她也会及时帮忙。她就是社区老年志愿者。

年已63岁的杨宝华连续8年不间断地带领临钢社区居民组织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累计的活动场次已经超过了数百场,被社区居民热情地称为“美大婶——杨姨”。

杨姨有着“牛”一样的韧劲。她参与组建了临钢社区“夕阳红老年志愿服务队”,是临钢社区第一支由社区老年人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她坚持8年在社区开展各种文艺宣传活动,并坚持去慰问社区里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和困难家庭。

杨宝华自从退休以来,一直都在为社区、为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她以老年志愿者的身份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做就是8年。

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2

邹萍是绿华糖业质检部的一名普通化验员,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制糖一线从事化验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因此经常受到领导、同事的赞誉,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职工代表、工会积极分子等。

我们的祖国文化历史悠久,敬老爱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更是我们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多年来邹萍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的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赞。

记得1998年7月原本还算健康的母亲被查出卵巢癌中前期,当时农四师医院做这种手术(子宫、卵巢全切)史无前例,技术尚未成熟,只好转往乌鲁木齐肿瘤医院进行治疗,当母亲手术时,只有邹萍一人陪伴在父亲身旁,内心无比焦灼,但她还要安慰焦急的父亲,当母亲被推出手术室,回到病房她轻声呼唤着妈妈,妈妈微微睁开了眼睛看了一眼邹萍,知道她在身边,才放心地合上眼休息。在医院治疗二十多天里,邹萍在妈妈身边不分昼夜一直守候到出院。那些天来她真是每天以泪洗面,手术前几天,每隔半小时就翻一次身,按摩一下母亲酸麻的肌肉。化疗引起恶心、呕吐,母亲难以正常饮食,一顿饭吃好几次,吐了再吃,反复几次也吃不了几口,只好静脉注射营养液,那些象牛奶一样的东西时常在夜里一两点钟才结束。为了让妈妈缓解病情不感寂寞,让她不再难受,邹萍经常坐在床边讲些小笑话来转移母亲的注意力,使她减轻一点痛苦。经过一年六次的化疗,邹萍的母亲平安度过五年的好时光。2003年母亲因旧病复发再次手术,手术、化疗再次让妈妈忍受了常人无法感受的痛苦,三十几天治疗中,细心的照料和护理,母亲再次战胜了病魔。出院后为老人做饭、洗头、洗澡、洗衣、……成了邹萍每天必做的事。

为了母亲的身体,再苦再累也值得,邹萍除了天天上班,其他的时间都是陪在母亲身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1年3月4日母亲最终由于胃癌晚期永远的离开了。

失去母亲的痛苦还没完全消失,父亲于2011年5月忽然得了急性阑尾炎,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往下滴,连忙送往医院治疗,幸好及时,医生正确的治疗,父亲免受手术之苦,仅仅打了几天点滴就痊愈了。

就在邹萍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的时候患难接踵而来。2014年的1月父亲突然得脑梗住院三十多天,嘴角、舌头偏向一边,刚入院时喝水都困难,一汤勺水刚喂到口里,几乎全部从嘴角漏出,吃饭就更困难了。望着日渐消瘦的父亲,看着连喝水、吃饭这样的小事都做不了父亲,邹萍偷偷背过身流泪。这次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走路困难、口水止不住造成说话困难,为了不流口水,父亲渐渐养成紧闭嘴巴的习惯,不善于交流了。2015年6月的一天上午,父亲因走路不慎摔倒,使得原本可以缓慢行走的老人真是彻底躺下了,需要24小时的精心照料,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邹萍搬到了爸爸身边去住,每天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烫脚;爸爸的食欲不好,一日三餐总是吃得很少,她就换着法子做他爱吃的饺子、包子;每天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她的固定模式。谁说“久病久病床前无孝子”邹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对父母的情意会随时间的推移变得历久弥真。父亲似乎是黑白颠倒了,还是脑梗嗜睡的缘故,老人家每次白天睡觉很好,晚上不超两小时,邹萍常常是还没睡着就得起来。为了能给老人做出香甜可口、又有营养的菜肴,换着样儿的每天为老爸做可口的一日三餐,每天给父亲换洗被褥(严重的前列腺增生病使得爸爸有尿床、尿裤的毛病)洗头、洗脸、洗脚、洗澡、剪指甲、……工作时间外还经常陪他老人家聊天,按摩全身。长期的悉心照料使得老人家的身体日渐好转。

父母的健康是儿女的幸福,父母的幸福是儿女的心愿,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行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良心的凸现、耐心的考验。行孝是至高的道德、是高尚的行为、是做人的风范。邹萍正是怀着感恩的心在默默的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践行着子女孝敬父母的美德。

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3

王建峰是绿华糖业动力车间副主任,他有一位脾气耿直的媳妇,还有一个在乌市工作的儿子,一家人相亲相爱,但在平凡的生活中,他却诠释了孝德的真正含义。

2006年5月27日,王建峰岳父由于喷门癌晚期离开了我们,同年10月27日一场车祸夺取了父亲的生命,66团只剩下岳母一个人,63团剩下母亲一个人,而王建峰却工作在64团,一个相隔34公里,一个相隔53公里。

王建峰的父亲是连里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一名中共党员,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连队的工作中,就是父亲的这种精神,激励着王建峰在工作中不断前进。父亲当配水员时,为了减少邻里之间的矛盾,6年他骑破了4辆自行车,奔波在别人的地里和干渠闸门之间,什么时候父亲回家永远都是一个未知数,母亲承包土地,父亲没有锄过一根草,要强的母亲在托儿所裁人时,第一个报名自己出来承包土地,把工作留给比自己家困难的人,而那时,父亲对母亲说过,“我没时间帮你”。也就从那时起,十五、六岁的王建峰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要强的母亲总是一个馍馍,一瓶咸菜,一个行军壶,就是她的午饭,长年吃凉饭,使母亲落下了严重的胃病。

王建峰的岳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是连队里的一名统计,因为为人耿直,不善言语,工作认真,连里送他一绰号“老总统”,岳母承包了20多亩地,养育了四个孩子,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没让4个孩子干过一天地里的活,而王建峰替岳母分担了很大的压力,连里的人都说“老总统找了一位好女婿”。

然而,一场灾难降临在王建峰身上,2004年7月,王建峰的岳父检查患有喷门癌,这对于本来经济就不宽裕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岳母含泪征询王建峰的意见,动不动手术,王建峰没给妻子商量,从家里拿了5000元钱交给岳母,救人要紧,岳父动完手术,王建峰把冷的发抖的岳父抱到病床上,守了一个晚上,直到岳父苏醒,也就是从那时,王建峰学会了给岳父翻身,给岳父擦背,给岳父按摩。手术后,岳父的.病情时好时坏,05年转在清水河一个私人医院,王建峰每天骑车来回20多公里给岳父岳母送饭,2006年5月27日凌晨8点27分,岳父走完了他64岁的人生,事后,岳母告诉王建峰,岳父曾经欣慰地告诉岳母,他的姑娘找了一位好女婿。

命运总是那样无情,2006年10月20日下午17点,王建峰的父亲出车祸了,王建峰夫妇揣着借来的3000元钱赶到军区医院时,看到父亲七窍流血,正躺在医院走廊冰冷的水泥地上,浑身不停地发抖,鲜血染红了担架,王建峰急忙跑上前去紧紧地握住父亲的手,不停地说“爸,别怕有我。爸,别怕有我”。他把父亲抱到核磁共振的床上时,父亲才慢慢闭上了眼睛,而那一闭就再也没有睁开过,检查完毕,医生把王建峰叫到办公室告诉他,准备后事吧,听到这句话,王建峰扑通一下就跪在医生面前,哭着求医生救救我父亲,哪怕倾家荡产。

父亲在重症监护室一住就是7天,7天里,王建峰除了白天睡3,4个小时,晚上从不敢合一眼,除了给父亲翻身,按摩,更换浴巾,就是陪着他说话,希望父亲能睁开眼睛看看他,重症监护室就是一个生与死的地方,5张床,7天就走了6个。王建峰帮81岁的老人打过洗脸水,帮61岁的阿姨打过饭,给24岁的逝者擦过身子,寄过老衣,帮家属把去世者抬上车,第7天早上,10月27号凌晨8点31分,父亲与世长辞了,父亲从住院到去世,没在睁开眼,而前面的那一闭眼,却在王建峰以后的岁月中终生难忘。

王建峰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正在上班的媳妇,让她带上儿子赶到63团,再送父亲回团里的路上,他不知道该怎样把这一噩耗告诉还在地里拾棉花的母亲,因为家里还雇了十几个人在拾棉花,而母亲只是认为父亲可能去医院住住就回来了。王建峰拼命地给左右邻居给连里关系好的叔叔阿姨打电话,让他们都去陪陪母亲,直到离团部还有3公里,他才让媳妇把这一消息告诉母亲。

送走父亲,王建峰主动放弃了对肇事者的起诉,因为肇事者家境困难,没有工作,还有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孩,逝者已去,自己家庭不幸,不能让对方也家破人亡。

送走父亲,王建峰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里,勤劳了大半辈子的母亲在他这住了一个星期,常常自言自语地说“要回去,父亲没有人陪,家里的庄稼没收完,鸡没人喂,菜园没人管。”

两家各有一个老人,相聚50多公里,王建峰和媳妇商量每个星期都回家看望两位母亲,只要她高兴,想干啥,我们都不阻拦。

2013年8月,72岁的母亲不慎摔了一跤,造成11,12节骨折。在四师医院躺了半个多月,每天,王建峰给母亲端屎端尿,洗脸,洗脚,抹澡,按摩,翻身。由于母亲躺的时间较长,有几天大便结接,王建峰一点一点地给母亲抠出。同病房的患者感叹:母亲上辈子有福,生了这么孝顺的儿子。有一位阿姨总是拿王建峰说事,教育她在政府工作的儿子。大家说;只要病房王建峰在,病房就充满了笑声,大家心情就好。母亲做了微创手术,医生告诫王建峰,以后你母亲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其它部位的骨折,生活中一定要注意,5公斤以上的重物不能拿,母亲在医生面前象个孩子似的不住点头,回到家里静养,什么活也干不成,背后母亲偷偷地告诉王建峰,她想回家。

2014年1月,王建峰又一次把母亲送到了医院,在内科住了半个月,转达外科做了胆囊囊肿微创手术,手术过后,母亲总说她腰疼,王建峰以为是才动过手术的缘故,需要恢复一段时间,然而出院不到3天,母亲又住进了师医院,检查结果。第三、第四骨折,那次进手术时,王建峰抱着母亲,忽然发现母亲是那样的轻,轻的就像十岁的孩子,那一次母亲第二次流泪了,母亲又一次做了微创手术。医生告诉王建峰,你母亲以后再经不起做手术了,母亲出院是在大年三十,就在那一次住院,母亲被检查出胰腺有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回家静养。王建峰告诉医生,千万别告诉母亲。

“我不知道两位母亲还能活多久,因为她俩胰腺上都有问题,我只能在她俩有生之年最大限度地满足她们的所有要求,只要她俩在,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是王建峰讲给笔者最多的一句话。

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4

吴雪同志是丰台街道社区负责老年工作协会和申诉接待的职工。几年来,在丰台街道的正确领导下,在丰台区双拥办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开展“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活动,以落实“星光计划”为切入点,通过狠抓敬老宣传教育,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助老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在社区先后被北京市评为“首都文明居民区”和“首都共建文明居民区”。

(一)建小组、明职责,建立积极配套的服务体系

直属分部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居住相对集中,人员流动大的部队营院。现有居民1309户,3473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146名,遗属9名。吴雪同志在居委会曲延青主任领导下,具体负责的老年工作协会和申诉接待的敬老助老小组。为了开展好敬老助老工作,吴雪协助指导所属5个团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了涉老纠纷调解小组、助老志愿者家电维修小组、医疗保健小组、水暖维修小组、生活服务小组等保障队伍,定期为老年人服务。建立老年人来访接待制度,涉老纠纷登记、调解、处理和登记制度。坚持每季度分析一次老龄工作的形势,半年召开一次老年人代表会。广泛征求大家的建议,接待小组不定期的到各个单位了解老年人的情况,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调解小组对发现的问题做到时时有工作,件件有着落。

(二)深宣传、常教育,营造尊老养老、爱老敬老好环境

吴雪经常深入到各单位、各住户,宣传《老年人法》和维权《条例》,为每个老人发了两个“法律”单行本,人手一册,陪老人聊家常、讲故事,讨论法律知识,交流营养保健经验,使“家有老,是个宝”、“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等等尊老敬老观念深入人心,爱老助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三年来,先后10余次进行集中宣传教育,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和咨询,利用板报、橱窗宣传相关内容10多次,专门开设了宣传栏,定期地张贴敬老宣传标语。吴雪同志还注意利用宣传敬老先进典型,营造全社区爱老敬老的氛围。每年组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活动,对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尊敬父母的好子女的典型进行大力宣扬。通过教育,广大老年人掌握了法律武器,提高维法意识,通过教育,许多子女都能时刻把老人的冷暖挂在心上,促进了家庭和睦温馨,通过活动,广大社区人都能做到关心老人、孝敬老人,社区逐步形成了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三)热情、主动,细致、周到,排忧解难

老龄工作重点就是为老年人服务,目标就是使老年人满意。吴雪同志围绕这一中心,把态度热情当作第一要求,把主动服务当成第一标准,开展了“四个服务”活动,积极全面地为社区老人排忧解难。

一是医疗服务。在门诊部专门设了卫生保健室,配备了激光、b超、心电图等设备,并且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医护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做到随便叫随便到,救治及时无误,坚持定期巡诊,送医送药上门。设立“医疗保健园地”和保健常识专栏;定期利用闭路电视进行医疗保健知识讲座。

二是生活服务。在管理科协助下,开办了生活服务中心,增加了服务项目,每天供应主、副食10多个花样品种。生活服务小组坚持上门为老年人修理家电、水暖、门窗,还及时为老年人办理自行车纳税证,更换煤气证、户口本、报纸、刊物,办理第三代子女入学入托、防疫等事宜。车辆服务小组做到热情服务,随时叫随时到,风雨无阻,较好地保证了老年人用车,还坚持每周派出专车接送老年人去医院看病。

三是特殊服务。对那些高龄、重病残疾、丧偶、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实施特殊服务,落实了包户责任制。2019年夏天,我院退休工人黄浪,因脑梗塞需要住院治疗,因无子女陪伴,吴雪和居委会的其他同志找车把老人及时送到医院,与民政科联系先住院再交费。及时办理了住院手续,为救治赢得了时间。其后,联系家人,到医院看望护理,直到XX年去世处理完后事。受到辖区居民的传诵。对生病住院的老年人,她都尽可能抽出时间去医院看望慰问。带领服务工作人员给病故的老年人擦身子、穿衣服、送殡仪馆,组织遗体告别,使很多家属感激不尽。

四是慰问服务。定期和不定期的上门看望个别年老体弱的老人,问寒问暖;每年春节,挨家挨户给老年人拜年;每逢节假日,带着慰问品上门慰问;同时,还慰问烈军属、伤残军人、残疾人等困难户,几年来,每年重阳节,组织老年人集体游览香山、颐和园、世界公园、军事博物馆、天安门等旅游景点,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称赞。

(四)有活动、有健身,积极投身志愿者行列

社区成立了老年大学,开办了书法班、绘画班等,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立了书画协会、文艺队、健身球队、武术队。吴雪也成了一名为老同志服务的志愿者,她每天带着老同志进行晨练,或舞剑、或打太极,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一丝不苟地训练。今年太极拳表演队还组队参加了北京市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总后组织的中老年体育活动,“二十四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表演分别取得了活动二、三等奖;连续5年举办了老年人趣味运动会,参加200余人次,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生活的质量。

;

㈡ 孝敬教育主要事迹怎么写

孝敬老人事迹材料

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美德而千古流传,无数的孝子呗称颂、讴歌,孝子的事迹被人们千古传颂。 就是一个为人诚实、孝敬老人的好同志。

父亲在19xx年就因病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把家中四个孩子拉扯大,吃了很多的苦。这一切 看在眼里,暗自发誓工作后一定要孝敬母亲,给母亲最好的慰藉。自工作以来,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是平时工作忙只要有空,就回家帮助母亲做饭,在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让母亲心情愉悦。

二是随着年龄增大,老人孤独感日渐增加。为了排解母亲的寂寞,闲暇时陪同母亲和家人外出旅游。让老人解除孤寂。

三是让老人精神上达到满足,不让母亲为家庭的琐事烦心。人到中年事情多,工作和家中的烦恼从不带到家里。夫妻间一些琐事也从不在母亲面前争嘴。工作上多做事,争当优秀,让母亲放心。

四是经常陪同母亲检查身体,有病时细心照料,母亲已是70岁的老人了,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每次母亲生病, 都亲自陪护,端茶倒水,送汤送饭。经常嘱咐妻子、儿子、要关心照顾好老人。

在他的带动下,兄弟姐妹团结、家庭和睦,整个大家庭长尊有序,形成了老人关心孩子,孩子孝顺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对老人恪守孝道,尽心尽力,以实际行动带动兄弟姐妹4人一起孝敬老人,在姊妹间形成了争相尽孝的良好家风,也赢得了街坊四邻的广泛赞誉。

㈢ 孝敬老人先进事迹简述范文三篇

孝敬老人先进事迹简述范文三篇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的孝老爱亲模范 事迹材料 ,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孝敬老人先进事迹简述1

杨玉西,50岁,是一名退休职工。家住长兴园。杨雨西同志自从1983年与丈夫结婚后,20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照顾家庭,婆媳关系亲密胜过亲生女儿。

结婚时,由于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当时经济条件比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杨雨西决定婚事新办,一切从简,取消了在宾馆预订的婚宴,仅仅双方亲戚在一起吃餐饭,就算将婚事办了。对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邻居们的好评。婚后她们跟公婆一起住,由于婆婆身体不好,紧张的工作之余,她包揽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后来,她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儿,一家老小更是其乐融融。

婆婆由于早年守寡,一个人将三个子女拉扯大,大半生的穷苦日子,让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冠心病、哮喘、高血压等多种严重疾病,为了让婆婆身体健康,她和丈夫一起带她四处求医问药。婆婆每月的门诊医疗费用都在600元上,而退休工资仅区区500多元,有时婆婆独自一个人看了病,觉得药费太高,不舍得买药吃,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想了一个办法,只要时间允许,每次都氏中亲自陪婆婆去医院看病,看完病后,先将婆婆送回家,她一个人再去医院划价拿药,然后总是对婆婆说,现在药价又降了,您的退休工资足够买药了,我们也不用给您贴钱了,让婆婆觉得没有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安心多了。而实际上,她用自己并不多的工资收入支付了婆婆所有的医疗费用,而她自己在生活上则是能省就省,勤俭持家。近年来,随着婆婆的年岁越来越高,朱小华还特意为老太太买了电子血压计、家用氧气瓶等家庭医疗器具。在饮食上,她也是尽量就着婆婆的口味来,精心安排适合老年人吃的食谱,老太太对媳妇是打心眼里喜欢。长时间同婆婆的和睦相处,她们有了许多的相似之处,如:性格越来越像,都是大大咧咧的,直爽子、乐观派;共同的爱好也越来越多,喜欢相同的电视剧,同一个影星、同一种类型的歌曲,就连喜欢吃的东西都一样。婆婆常说“我有这个媳妇真是晚年得福!”20多年的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耳濡目染,儿子也很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时常给奶奶捶背按腰,端茶送水,讲小故事给奶奶听,把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

杨玉西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孝顺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老人气顺,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作为媳妇,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的。

孝敬老人先进事迹简述2

游晓莉,女 现年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筠连县镇舟小学教师。作为教师,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孩子掉泪,总要上前问个“为什么?”“怎么啦?”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困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成绩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满怀深情,无私奉献,尽力扮演好坦核渗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用不尽的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面对年过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为先,积极主动照顾其生活;面对家庭和社会以“爱”装心。

一、 用不尽的母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

1999年10月与丈夫李春雷结婚组建家庭后于_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儿李沁鸿,全家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在_年冬回婆家(高坪乡),因为爷爷奶奶对孙女的疼爱,用鲫鱼熬粥给女儿喝,谁知女儿是先天性过敏体质。从那以后女儿全身生疮,又红又肿又痒,而且流浓。我从此带着女儿走上了漫长的医治之路。白天既要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又要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儿全身瘙痒,哭闹不止,又得细心照料,为其擦药、服药、挠痒……

我先后带着女儿辗转奔波在筠连医院、宜宾医院、华西医院、成都皮肤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医院、重庆皮肤研究中心……凡是听说好的医生、好的医院我们都去,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现已经转化为慢性皮肤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见到女儿让脊两年来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溃烂,一天换洗数次,衣服上照样血迹斑斑,有时脱衣服时,皮肤和衣服连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长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复复的恶化,尽管这样过了俩年多,但困难没有压倒做母亲的我,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母爱,是母爱的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医治,听说哪个医生好,再远的路,再难的泥泞小道我们也带着孩子去求医寻药。特别是_年在巡司医治长达半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上午上完课后坐车带着女儿去输液,第二天清早带着孩子输液,输完液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当看到女儿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惊喜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经过四年多的漫长治疗,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总算躲过了“败血症”这一劫,亲戚、朋友、邻居见到女儿后没有谁不说:如果没有父母的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早就没有这个孩子啦!

二、 以“孝”为先 赡养老人

我丈夫的舅舅,姨妈都长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龄的外公外婆。作为外孙媳妇的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外公今年已经81岁,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类风湿等,加之双眼几乎失明,生活极为不便,走路要人搀扶,吃饭要人夹菜……外婆年事已高,无法料理家务,特别是今年遇到天气大旱,长期没有水,靠挑水生活。为此我主动提出与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为二老洗衣、做饭、挑水……常常征求老人的意见,做老人喜欢的饭菜,为老人夹菜,向老人问寒问暖,想吃啥就买啥,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来到老人身边,是我最先为老人请来医生,为老人煎药端到老人手里。为此二老经常说:“没有享到儿媳的福,能享受到孙媳如此精细的照料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 我的父母没有儿子,仅有俩女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一致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使二老能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我成家以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我处理。作为农村父母最愁的是农忙,但不管是插秧,还是丰收时节,我都会带上自己的丈夫去帮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烧饭、喂猪、割草,样样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会尽力尽快给他们买,隔三差五割点肉、买点菜、买些水果带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过节,总是先为父母考虑,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父母生病时,还是我们护送看病,我们照顾,丈夫在我的影响下也特别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终于从没有儿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过着幸福的生活。村子里不少人羡慕我爸妈,常说:“你们多福气,有这样的一个女儿!”

三、 尽心尽力 帮助他人

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整个大家庭上下几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拥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长辈们的好评,当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_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堂妹的母亲一直反对她读书,为此我就担起了一个“家长”的义务,对堂妹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主动与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又对其母亲做思想说服工作,但其母态度之坚决,宁愿拿钱让她做生意结婚也不愿出钱让其上大学!没办法,堂妹考上了重庆大学,学费是一大难题,怎么办?“没关系,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爷、伯父、堂叔一起想办法,为妹妹筹集了一万五千元的学费,妹妹终于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学府深造。

我老爷俩女儿一儿子,俩女儿读书特别努力,成绩优异,可老爷受封建思想,爱儿恨女,加之家庭贫穷,就是不让女孩读书,为此我把刚上班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她们上学,最后女儿读职高毕业,精通电脑,如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随时寄钱给他们,俩老人特别感激我,这姑娘逢时过节都不忘给我们(寄)捎点礼物,不忘当年的恩情。

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只要她们需要帮助,只要找到我,我都会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比如村子里的杨江燕,是智残儿童,父母忽视她的教育,见此情景我主动与其父母联系,交谈,想办法与县残联联系办残疾证,与聋哑校联系。

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帮助,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社会小小的一份子,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发扬!

孝敬老人先进事迹简述3

马__,男,布依族,32岁,中共党员。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__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父母身上,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马__同志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迈的父母,两个哥哥和姐姐,下有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并且父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2019年,哥哥因患骨裂住进了医院,父母年迈而且家里需要料理,于是他日夜守护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顾,复诊时,由于当时没有电梯,他背着哥哥奔波在楼上楼下十余次,没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顾,长时间的治疗,也许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苍,此次手术非常成功,哥哥逐渐康复,他笑了,年迈的父亲笑了。

马__同志的父母已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显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老人老了,儿女们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马__同志只要一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马__同志承担赡养老人重担十余载,三世同堂,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孝道。




㈣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材料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一起来参考事迹材料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分享。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1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56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近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公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xx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xx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2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曹汝芬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年近90岁高龄的父亲身上。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曹汝芬同志,女,现年46岁,系涪阳镇火石岭村五社普通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曹汝芬的父亲在75岁时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全靠曹汝芬夫妇照顾护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卧床十多年。曹汝芬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曹汝芬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护理,曹汝芬老父亲以86岁的高寿辞世。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的感人事迹在涪阳镇广为传颂,凡是认识曹汝芬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镇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涪阳镇树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双亲的同时,曹汝芬还特别注意家庭的和睦。曹汝芬的两个妹妹一直在外出务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赡养义务,因此对于双亲的赡养,曹汝芬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毫无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她总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3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杨秋云宋铁军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杨秋云和宋铁军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宋铁军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宋铁军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杨秋云一人身上。尤其是20xx年5月,宋铁军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杨秋云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宋铁军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遥远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杨秋云和宋铁军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有着最朴实的体悟。宋铁军的老家在蓬莱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平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杨秋云一定是要到蓬莱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宋铁军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为家庭变故在两三年间都成为单身,家庭状况很差,看到三个女儿的生活状况,两位老人压力很大,于是,杨秋云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担起两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杨秋云宋铁军第一年结婚回老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儿,成为宋铁军母亲向亲戚们"炫耀"儿媳妇的例子:当时,杨秋云发现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几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们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从此之后,定期给公婆替换被褥。每次回家过年,都会给老人买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时的药品、爱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过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来的,做儿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让老人觉得心里踏实。"杨秋云说。

四年前,85岁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为老人端水送药,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人临终前减轻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后,杨秋云很想让高龄的婆婆到东营生活,可老人离不开蓬莱那熟悉的地方,她们就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xx年11月,婆婆心脏病发作,接到姐姐的电话后,杨秋云让姐姐第一时间送婆婆去医院治疗,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蓬莱,带足了住院费,你们放心。"

杨秋云的父亲今年78岁,是东营市一中的退休高级教师,也是东营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好人会一生平安".父亲的正直、善良是杨秋云姊妹四人最好的样板,随着老人年岁渐长,杨秋云和宋铁军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平时照顾。当听说杨秋云在济南任教的女儿想买房却遇到首付资金难题后,老人毅然卖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学习一辈子、尊敬一辈子、孝敬一辈子,这样的品德就是杨秋云宋铁军整个大家庭传承下来的品德。

父母恩爱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儿女是父母的镜子。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而父母恩爱就是给儿女最珍贵的礼物。

杨秋云和宋铁军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成为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20xx年,女儿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音乐教师。她每天白天音乐课、学校社团课排得满满的,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党支部的会议材料、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接下来。女儿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打人、咬人,通过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她总会在课堂内外多给他这一些关爱,后来,这个得到了很多关爱的孩子情绪慢慢平稳了,不但平时的表现好了,学习也进步很大。今年三八妇女节,当这个学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时,杨秋云的女儿特别感动,因为她知道,她把来自家庭的爱播撒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朵玫瑰花,就是爱心的怒放和回馈啊!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杨秋云宋铁军夫妻俩,就正在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

;

㈤ 关于莱州市的孝敬好人好事事迹材料总结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禅林寺村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杨秀红,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父亲,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杨秀红今年39岁,土生土长在村里,打小就孝敬父母, 结婚后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现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 前几年奶奶还没有去世的时候,每当轮班到杨秀红父亲家,杨秀红总是把奶奶照顾的特别好,从来没有让父亲在赡养老奶奶的事情上操过心。奶奶由于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杨秀红每次在操劳农活之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有时候即使自己身体不适也不舍得给自己改善,总把好菜好饭给老人留着。后来,奶奶又患上了小脑萎缩,常年瘫痪在床,杨秀红坚持给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本来照顾一个瘫痪的奶奶,再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就已经够她受的了,可杨秀红母亲又患上脑血栓,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母亲在住院期间,杨秀红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顾母亲丝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里,她坚持每天都给母亲擦拭、按摩身体,忙完农活回来陪母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母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杨秀红身上并不合适,到现在母亲已经能独立行走了,原来满是皱纹和苦恼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 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杨秀红家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杨秀红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奶奶和母亲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患有小脑萎缩的奶奶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有时候性情暴躁,对杨秀红谩骂,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就这样,来来往往,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奶奶,孝敬母亲,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岁,患小脑萎缩第四年。照料瘫痪的奶奶好几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杨秀红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绝口称赞,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杨秀红父亲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听不见,平时老爷子每顿饭都要喝点小酒,杨秀红总是尽量满足,家里总是给父亲备着酒,父亲高兴的时候,她也总是陪父亲喝上两口,为的是让父亲开开心心。 杨秀红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杨秀红,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长辈和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禅林寺村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㈥ 孝敬老人具体事迹(1500字)

肖大妈每当和左邻右舍谈论起儿媳妇的事情时,总是深情地说,“儿媳妇与我从来没吵过架,也没有红过脸。我能有这样一个好儿媳妇,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啊!”。肖大妈谈的这个儿媳妇,是大儿子吴夫存的妻子,名字叫薛秀萍。吴夫存是山东兖矿集团杨村矿普掘工区职工,妻子薛秀萍没有工作,是一名家属。在左邻右舍的心目中,薛秀萍可是个孝敬公婆的好儿媳、疼爱丈夫的好妻子、关爱子女的好妈妈。
有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句话在吴夫存和薛秀萍夫妇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注入了不同寻常的意义。2006年腊月的一天,刚刚退休的公公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还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时,鲜血已经从嘴里吐了出来。从没有见过这场面的婆婆吓的不知所措,当时,吴夫存正在井下工作,二儿子也远在济三矿。为了不让哥俩担心,影响他们工作,薛秀萍没有打电话告诉他们,而是和婆婆一起把公公送到了矿医院。由于入院及时,公公的病得到了控制,但矿医院建议应到上一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为使公公尽快康复,薛秀萍又和婆婆带着公公转到了集团公司总医院,经过总医院的检查,最后确诊公公得了胃癌。
胃癌,对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来说,对于一个没有工作仅靠丈夫工资养家糊口的薛秀萍来说,无疑是晴空霹雳,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又增添了困难,公公得了胃癌,预示着家里将有一笔巨大的费用要支出了。“公公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仅够生活;刚参加工作的二弟也没有多少积蓄,况且又有了女朋友;公公辛苦了一辈子,还没有享受天伦之乐,就生病了,作为家中的老大,没有理由不出钱给公公治病,尽管自己也没有多少积蓄。”薛秀萍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其所能,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为公公治病,以尽晚辈的孝心。”就这样,薛秀萍、吴夫存夫妇把存有的积蓄全部拿出,又从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为自己的父亲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历时近1年时间,先后在公司总医院、济南齐鲁医院治病,共花去医疗费用84000余元。住院期间,薛秀萍隔三差五看望公公,每次看望,都买上一些公公爱吃爱喝的营养品。一次,到齐鲁医院,正赶上公公刚化疗完,把吃下去的饭全都吐在了身上和被子上,薛秀萍赶紧用毛巾为公公擦洗,一点也没有感觉到难为情,到让公公有些不好意思。同病房的病友见到后对她的婆婆说,“你的儿媳妇比闺女还孝顺呀!”
在平时,薛秀萍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可在孝敬公婆身上,她却非常的大方。每月不仅给婆婆百儿八十的钱,逢年过节,还为公婆添上一两件新衣服,以表孝心。在她的带动下,没过门的二弟媳妇也把自己的工资卡换成牡丹卡让婆婆使用。看到儿子、儿媳们对老两口如此孝敬,婆婆感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她逢人就讲,“我的儿媳妇比闺女还好啊!”正是薛秀萍这颗赤诚的爱心和无限的孝心,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和好评,也因为她的孝心,她们家连续三年获得“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光荣称号

㈦ 敬老爱老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敬老爱老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很是熟悉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一起来参考事迹材料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敬老爱老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老爱老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

XXX,女,汉族,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XX区XXX村委会主任。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顺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敬老爱老的人也一直被人们视为榜样眼学习。XXX就是这样一位尊老爱老的好领导、好干部。

她作为一名村干部、一名共产党员,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在做好村委会工作的同时,更是把敬老爱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从思想上重视敬老爱老工作,从工作中上认真落实敬老爱老政策,从生活中真正地践行敬老爱老的美德,同时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增强尊老敬老意识,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敬老爱老工作。她常说:“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上一辈人的努力拼搏,正是他们当年的辛勤劳动打下了基础,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村里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这朴实的话语中,句句都折射着她尊老爱老的崇高精神境界。只要她听说村里有老人家庭不和的情况,她都会找到出现矛盾的家庭,和他们促膝长谈,解决矛盾,改善关系,教育他们的子女要敬老、爱老,畅通了老年和年轻人之间的沟通渠道,促进了家风、村风、民风的好转。

从工作中上认真落实敬老爱老政策。她作为村委会主任,发展村经济的同时,也不忘把集体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她设身处地的为村民着想,更为老年人着想,实实在在地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为保障老人在退休后的生活,她多次提议村委会调整老人退休金制度。20xx年开始,全村老人退休生活金标准从每人每个劳动年限15元提高到20元,年退休金发放额将达到660万元,减轻了退休老人的生活负担,让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她还提议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设立长寿奖的决议案,自20xx年开始起,凡年满80周岁、90周岁、100周岁以上这三个年龄段的村民,每月将分别获得村集体奖励的200元、300元和500元三个档次的长寿奖奖金。

为了满足老年人文化生活需要,她还组织成立了老年秧歌队、腰鼓队,配齐了服装、乐器。在村文化活动中心为老年人配套了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器材等服务休闲设施。

从生活中积极地践行敬老爱老美德。每到春节、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她总是亲自带着慰问品走访老干部、老党员、退休老人,祝老人们节日愉快,并和他们亲切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对五保户的老人,她更是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大集体的关怀。

我村的老干部XXX,退休后得了脑血栓,不能正常行走,生活不便。XXX经常去看望他,和他聊天询问他生活上还存在什么困难等。老人总说:“王主任,您这么忙,还总是来看望我,真是让您费心了,谢谢您还总惦记着我。”XXX总说:“您作为老干部,为XXX村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我关心您是应该的,有什么难处就直接和我说,村里一定尽力解决。”

我村五保户XXX,无儿无女,年老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XXX对他的生活更是特别关心,特地以村里的名义给他请了一个保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等生活。每到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大家团圆之际,为了使老人不孤单,能感受家庭的温暖,她总是抽空到老人家,陪老人多聊一会,给老人包饺子,陪老人一起过节。老人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每当老人生病时,她总是安排车辆接送他去医院检查,并买水果等亲自探望。老人由于长时间呆在家里,很少有机会能够出去游玩,她为了怕老人闷,特意安排村民小组的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陪同老人前往香山植物园、颐和园、鸟巢、水立方等地方走走看看,调整心情,同时感受北京的发展变化。XXX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老人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挚爱亲情。

XXX就是这样,无论是思想上、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她都心系老人、尊敬老人,为老人着想。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各种惠老政策,在发展经济后,多为全村的老人办实事、谋福利。在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把温暖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让全村每一位老年人都心情舒畅,家庭和睦,安享晚年幸福,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她的敬老、爱老之心在全村营造出良好的关爱老年人的氛围,推进了全村尊老爱老工作,树立了敬老、爱老之风。

敬老爱老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

xxx是丰台街道xxx社区负责老年工作协会和申诉接待的职工。几年来,在丰台街道的正确领导下,在丰台区双拥办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开展“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活动,以落实“星光计划”为切入点,通过狠抓敬老宣传教育,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助老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在社区先后被北京市评为“首都文明居民区”和“首都共建文明居民区”。

(一)建小组、明职责,建立积极配套的服务体系

直属分部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居住相对集中,人员流动大的部队营院。现有居民1309户,3473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146名,遗属9名。xxx在居委会曲延青主任领导下,具体负责的老年工作协会和申诉接待的敬老助老小组。

为了开展好敬老助老工作,xxx协助指导所属5个团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了涉老纠纷调解小组、助老志愿者家电维修小组、医疗保健小组、水暖维修小组、生活服务小组等保障队伍,定期为老年人服务。建立老年人来访接待制度,涉老纠纷登记、调解、处理和登记制度。坚持每季度分析一次老龄工作的形势,半年召开一次老年人代表会。广泛征求大家的建议,接待小组不定期的到各个单位了解老年人的情况,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调解小组对发现的问题做到时时有工作,件件有着落。

(二)深宣传、常教育,营造尊老养老、爱老敬老好环境

xx经常深入到各单位、各住户,宣传《老年人法》和维权《条例》,为每个老人发了两个“法律”单行本,人手一册,陪老人聊家常、讲故事,讨论法律知识,交流营养保健经验,使“家有老,是个宝”、“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等等尊老敬老观念深入人心,爱老助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三年来,先后10余次进行集中宣传教育,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和咨询,利用板报、橱窗宣传相关内容10多次,专门开设了宣传栏,定期地张贴敬老宣传标语。xxx还注意利用宣传敬老先进典型,营造全社区爱老敬老的氛围。每年组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活动,对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尊敬父母的好子女的典型进行大力宣扬。通过教育,广大老年人掌握了法律武器,提高维法意识,通过教育,许多子女都能时刻把老人的冷暖挂在心上,促进了家庭和睦温馨,通过活动,广大社区人都能做到关心老人、孝敬老人,社区逐步形成了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三)热情、主动,细致、周到,排忧解难

老龄工作重点就是为老年人服务,目标就是使老年人满意。xxx围绕这一中心,把态度热情当作第一要求,把主动服务当成第一标准,开展了“四个服务”活动,积极全面地为社区老人排忧解难。

一是医疗服务。在门诊部专门设了卫生保健室,配备了x光、b超、心电图等设备,并且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医护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做到随便叫随便到,救治及时无误,坚持定期巡诊,送医送药上门。设立“医疗保健园地”和保健常识专栏;定期利用闭路电视进行医疗保健知识讲座。

二是生活服务。在管理科协助下,开办了生活服务中心,增加了服务项目,每天供应主、副食10多个花样品种。生活服务小组坚持上门为老年人修理家电、水暖、门窗,还及时为老年人办理自行车纳税证,更换煤气证、户口本、报纸、刊物,办理第三代子女入学入托、防疫等事宜。车辆服务小组做到热情服务,随时叫随时到,风雨无阻,较好地保证了老年人用车,还坚持每周派出专车接送老年人去医院看病。

三是特殊服务。对那些高龄、重病残疾、丧偶、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实施特殊服务,落实了包户责任制。20XX年夏天,我院退休工人xxx,因脑梗塞需要住院治疗,因无子女陪伴,xxx和居委会的其他同志找车把老人及时送到医院,与民政科联系先住院再交费。及时办理了住院手续,为救治赢得了时间。其后,联系家人,到医院看望护理,直到XX年去世处理完后事。受到辖区居民的传诵。对生病住院的老年人,她都尽可能抽出时间去医院看望慰问。带领服务工作人员给病故的老年人擦身子、穿衣服、送殡仪馆,组织遗体告别,使很多家属感激不尽。

四是慰问服务。定期和不定期的上门看望个别年老体弱的老人,问寒问暖;每年春节,挨家挨户给老年人拜年;每逢节假日,带着慰问品上门慰问;同时,还慰问烈军属、伤残军人、残疾人等困难户,几年来,每年重阳节,组织老年人集体游览香山、颐和园、世界公园、军事博物馆、天安门等旅游景点,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称赞。

(四)有活动、有健身,积极投身志愿者行列

社区成立了老年大学,开办了书法班、绘画班等,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立了书画协会、文艺队、健身球队、武术队。xxx也成了一名为老同志服务的志愿者,她每天带着老同志进行晨练,或舞剑、或打太极,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一丝不苟地训练。今年太极拳表演队还组队参加了北京市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总后组织的中老年体育活动,“二十四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表演分别取得了活动二、三等奖;连续5年举办了老年人趣味运动会,参加200余人次,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生活的质量。

敬老爱老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

xxx,女,汉族,初中文凭,系区镇村2社29号社员,现在从事珠宝销售工作。

同志是村一位普通但不平凡的女同志。在社员面前,她是干部家属,但更多是热心“女儿”,尤其是留守孤寡老人的好女儿。多年来,她勤劳持家,这个家既包括她的小家,又包括村这个大家。身为干部家属,她以身作则,为大家小家做了许许多多好事,任劳任怨,并以此为乐。

在丈夫担任村主任期间,她主动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她深知丈夫的工作压力,一个人照顾家里六人的生活起居。为了更好照顾本大队孤寡老人,为丈夫分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她白天在城里上班,晚上到老人家里拉家常,常常往老人兜里塞钱,数额不是很多,但每次几十,多则上百,一坚持就是十年。一件平凡的事重复十年,那就是不平凡。她总说:“自己是一名干部家属,有责任也有义务照顾好大家。只有大家都过得好了,全村才好”。

的事迹在村虽不能做到家喻户晓,她也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是坚持做好自己。作为干部家属中的一员,她确实担负起了一份责任,但更值得赞扬的是她的爱心和孝心。20xx年6月,住院二十天的公公逝世了,她哭得最伤心。公公生病期间,她更无微不至地照顾,因为在她看来,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孝顺儿媳”早已成为她在二社院坝里传开了的代名词。

在生活中,她坚持用爱心、孝心构筑温馨、和谐,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赞扬,她脸上时刻挂着微笑。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贤内助,百姓对她的丈夫多了一份尊敬和拥护,这个身边的好人,当之无愧。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她会成为一股正能量,爱老敬老的精神会继续发扬光大。

;
阅读全文

与孝敬老人的个人事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留学体检哪里可以做 浏览:751
呼和浩特市老年大学舞蹈班 浏览:349
常州养老要多少钱 浏览:674
老人摔跤与老年痴呆 浏览:743
父母和子女不同的房产如何分配 浏览:441
一六年退休教师补不补发工资啊 浏览:199
社保退休升工资 浏览:572
老年人胡话多 浏览:559
农村养老补贴政策 浏览:818
养老金还有8年一次补交多少 浏览:217
老人做肝移植能活多久 浏览:886
50岁求职简历 浏览:445
老年人夜间血压高 浏览:727
60岁办养老保险 浏览:534
济南养老院对老人有什么优惠 浏览:447
邯郸长寿山有多高 浏览:205
重阳节如何祝福 浏览:904
株洲三甲医院体检有哪些 浏览:494
孝敬至亲 浏览:989
岳麓区有哪些敬老院 浏览: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