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可能是我太孝顺了吧

可能是我太孝顺了吧

发布时间:2024-10-21 01:57:56

❶ 爸爸妈妈总说我不孝顺,这样很伤我的心怎么办

这个怎么说呢,父母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而且他们对我们的爱肯定是最真的,不图回报的,可是有时候我们对父母到底又怎么样呢?你的父母好像总是抱怨你不懂事,不孝顺,也许你会很伤心无助,这时候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父母都是爱我们的,不可能无缘无故说我们不孝顺,有时候也许真的是自己做的不够好,父母也有攀比的心理,也会和同龄人比谁家的孩子最孝顺。父母老了也害怕孤独,希望有人陪伴左右,而你呢?过节的时候回过家吗?给家里打过电话吗?

十一的时候宁愿去看“人山人海”和旅游景点,也不愿意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别人家里中秋节都是家人团圆的日子,而你的家里却只有孤零零的爸爸和妈妈,那么你做的够好吗?

是的,也许父母说你的时候你会伤心,不高兴,可是你自己到底是不是有问题呢?如果你对父母嘘寒问暖,天天打电话问候,那么他们也不至于昧著良心说你不孝顺啊!

所以,在伤心的同时一定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看看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如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要努力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父母多一点关心,常回家看看!

除此之外,或许你可以和父母多沟通交流,告诉他们自己其实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里有老有小,又要还车贷又要还房贷,压力的确很大,所以只能拼命的工作。谁都不愿意过那种不着家的日子,但真是没有办法,希望父母可以理解自己。

告诉他们在自己心里他们真的很重要,被他们说不孝顺自己也的确很伤心,以后自己一定权衡好工作和家庭,多回去看看他们!

❷ 浠涔堟槸瀛濋『鐨勫╁瓙锛

绗涓閮ㄥ垎锛氫粙缁嶅瓭椤虹殑姒傚康涓庣幇瀹炴剰涔
1.1 | 瀛濋『鏄鎸囧瓙濂冲圭埗姣嶃佺栫埗姣嶇瓑闀胯緢鐨勫皧鏁銆佸叧鐖卞拰鐓ч【銆
1.2 | 瀛濋『鍏锋湁閲嶈佺殑鐜板疄鎰忎箟锛屽彲浠ヤ績杩涘跺涵鍜岃皭銆佺ぞ浼氱ǔ瀹氾紝鍚屾椂涔熸湁鍔╀簬浼犳壙瀹舵棌鏂囧寲鍜屼环鍊艰傘
绗浜岄儴鍒嗭細涓轰粈涔堟渶瀛濋『鐨勫╁瓙浼氭洿濮斿眻
2.1 | 瀛濋『闇瑕佷粯鍑猴紝鑰屼粯鍑轰笉涓瀹氭湁鍥炴姤銆
2.2 | 瀛濋『鐨勫╁瓙鍙鑳借佹壙鎷呮洿澶氱殑璐d换锛屾瘮濡傜収椤惧勾杩堢殑鐖舵瘝鎴栬呴仐瀛ゃ
2.3 | 瀛濋『鐨勫╁瓙鍙鑳借佹斁寮冭嚜宸辩殑涓浜涙効鏈涳紝鐗虹壊鑷宸辩殑鍒╃泭鏉ユ弧瓒冲跺涵鎴愬憳鐨勯渶瑕併
2.4 | 瀛濋『鐨勫╁瓙鍙鑳戒細琚浜鸿瑙o紝姣斿傝や负浠栦滑鏄鍥犱负閲嶉噾灞炴墠鍘荤収椤剧埗姣嶃
绗涓夐儴鍒嗭細鏈瀛濋『鐨勫╁瓙闇瑕佹壙鎷呯殑璐d换
3.1 | 瀛濋『鐨勫╁瓙闇瑕佺収椤剧埗姣嶇殑鐢熸椿璧峰眳锛屽寘鎷鍋氶キ銆佸府鍔╂礂琛c佽喘鐗╃瓑绛夈
3.2 | 瀛濋『鐨勫╁瓙闇瑕佸皧閲嶇埗姣嶇殑鎯虫硶鍜屾剰瑙侊紝铏界劧瀛樺湪鍒嗘э紝浣嗚佸敖鍔涘幓鐞嗚В鍜屾矡閫氥
3.3 | 瀛濋『鐨勫╁瓙闇瑕佺粡甯稿洖瀹剁湅鏈涚埗姣嶏紝璁╀粬浠鎰熷彈鍒拌嚜宸辩殑鍏冲績鍜屽叧鐖便
3.4 | 瀛濋『鐨勫╁瓙闇瑕佹椂鍒诲叧娉ㄧ埗姣嶇殑韬浣撳仴搴凤紝鍙婃椂甯鍔╀粬浠棰勯槻鍜屾不鐤楃柧鐥呫
绗鍥涢儴鍒嗭細濡備綍澶勭悊濂藉瓭椤哄拰涓浜虹殑鍏崇郴
4.1 | 瀛濋『鍜屼釜浜虹殑鍒╃泭涓嶆槸瀵圭珛鐨勶紝搴旇ユ壘鍒板钩琛$偣锛屽敖閲忎笉璁╁瓭椤哄奖鍝嶈嚜宸辩殑浜嬩笟鍜岀敓娲汇
4.2 | 瀛濋『鐨勮繃绋嬩腑锛屽彲浠ラ傚綋鍦拌〃杈捐嚜宸辩殑鎯虫硶鍜屾剰瑙侊紝浣嗗敖閲忎笉瑕佷激瀹冲跺涵鎴愬憳鐨勬劅鎯呭拰灏婁弗銆
4.3 | 瀛濋『鐨勫悓鏃讹紝涔熻佹敞鎰忚嚜宸辩殑韬浣撳拰蹇冪悊鍋ュ悍锛屼笉瑕佽╄繃鍒嗙殑鍘嬪姏鍜岀柌鍔冲艰嚧鑷宸辩殑闂棰樸
4.4 | 瀛濋『鍙浠ユ垚涓轰竴涓瀹跺涵浠峰艰傜殑浼犳壙锛屽彲浠ラ氳繃瀛濋『銆佸皧鏁銆佸叧鐖便佽矗浠荤瓑琛屼负鏉ュ奖鍝嶈嚜宸辩殑瀛╁瓙鍜屽舵棌銆
缁撹锛
鏈瀛濋『鐨勫╁瓙鍙鑳戒細鏇村斿眻锛屼絾浠栦滑鏃犳劎浜庤嚜宸辩殑鑹蹇冨拰閬撳痉鍝佽川锛屼粬浠涓哄跺涵鍜岀ぞ浼氬仛鍑轰簡鑷宸辩殑璐$尞銆傛垜浠搴旇ョ弽鎯滃瓭椤轰箣蹇冿紝璁╁畠鎴愪负鎴戜滑瀹跺涵鍜岀ぞ浼氱殑涓绉嶇編寰枫

❸ 女朋友因为我孝顺要和我分手,谈了恋爱就不能听妈妈的话了

我个人觉得孝顺父母是好事,但也不能啥事都听爸妈的,在爱情方面,可以参考专爸妈给的建属议,但不能让爸妈决定我们的爱情。有一种男人称为妈宝男,这样的男人单身的原因大多和他太过听妈妈的话有一定的关系。有可能你的男朋友就是妈宝男哦。

妈宝男家庭对你的态度,其实就是妈宝男的真实态度。孝顺虽然是传统美德,但是孝顺归孝顺,也不能愚孝,凡事都听从母亲的,这也是不对。虽然母亲年纪大了经历的事也多了,但是毕竟是过去的事了,时代在进步,过来人的话也只能取经,不能全都听了也还要付诸于行动。

❹ 为什么我明明很孝顺可是家里人都不喜欢我,,就很奇怪

常有人抱怨:“越孝敬父母的,为什么越得不到父母的疼爱?而越对父母不好的,为什么反而被父母处处偏爱呢?”这句话被无数的人切身体验着,也不停的被验证着。我们先来看看网友们的经历。

网友边缘人:说的真的是太对了!我们家就是这样,哪个儿媳会闹就对哪个好。小弟媳一闹,公婆借遍亲戚给她买了房子,后来大弟媳妇进门也闹,公婆一有钱就想给她。我孝顺,什么都没有,没有沾到公婆一点好,公婆没钱就找我们要。现在我也开始闹了,公婆也开始对我好了,有时候觉得有的人真的是自找的,当初我进门都是我掏钱给公婆买这买那,做什么都为他们着想,现在我发现闹了过后日子才更好过了!他们态度才对我更好了!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花好月圆:老公有三兄弟,我们结婚,公婆一分钱不出力也不出,说是大哥结婚钱用完了。隔年小叔结婚,婆婆拿了几万钱下聘,还大摆酒席。要钱就找我们,要买东西就找我们,生病也是找我们……总之找我们从来都没好事,基本都是要钱,大哥和小叔家一毛不拔的,我老公又是那种很老实愚孝的,有时候我也不平衡,哎。

生活中,不只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包括公婆都是如此,似乎都喜欢向着不孝顺的那个孩子。尽管做父母的常常在嘴上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对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不存在偏心!”但事实上,没有谁真能做到完全的平等,只不过每个人把握的度不同而已。

图片来源网络

有位网友给了个很好的答案——“父母不会心疼孝顺他们的孩子,因为习惯了索取;父母心疼不孝顺的孩子,因为习惯了付出!”事实上确实如此,一般来说,出现多个子女的家庭,父母是避免不了偏心的,而且更多的是偏向幼儿,由于孩子年幼,父母会给予更多的温柔和照顾。而被偏爱的这个孩子在这种环境里长大,自然的知道怎么嘴巴甜,知道怎么讨父母喜欢,被娇惯长大的孩子又容易不孝顺。

小编想提醒家长们,其实孩子对父母的偏心也是极为敏感的,父母如果偏心太过是极易导致子女失和甚至反目的,希望家有多子女的家长能把握好度。

❺ 在孔子看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本人也是非常重视这个道德的。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孔子的《论语》里头,孝这个字出现了17次。据说宋朝,宋太祖在夺取天下以后,声称要以孝治天下。宋太祖的宰相赵普说过这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半部《论语》治天下应该说和宋太祖说的以孝治天下是一致的。很多学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做“孝”,所以论语中有许多这样的记载。下面我就通过这些记载来分析一下孔子所提倡的孝具有哪些层面的含义。

一、依礼行孝
先来看论语中这样一个故事: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知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孟懿子问:“怎样才能算做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仪。”一天,樊迟为先生赶车,孔子便告诉他说:“孟孙向我请教什么是孝,我答复他说,不要违背礼仪。”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当父母活着的时候,应按一定的礼节侍奉他们;他们去世了,应按一定的礼仪要求安葬他们、祭奠他们。”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孝首先就是要不违背最基础的礼节。孔子本人以承接周公的思想为人生使命,而西周以来逐渐形成的“周礼”,即周朝所遵循的礼法制度,就是发源于周公的思想。在周礼之中,忠孝之道的思想是居于主要地位。孝也是一种礼节。通过各种各样的礼节来表现出孝。而且他不是一般性的礼节,他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最基础的礼节。所以《左传》里说过这种话“孝者,礼之始也”。人这一生中要学很多礼,礼貌、君臣之礼、朋友之礼、同学之礼、邻居之礼,各种各样的礼。我还得对其他人的长辈讲礼,对其他人的晚辈讲礼。但是千礼万礼,礼之始,最初的礼你先对你的父母吧。父母对你来说是第一层社会关系是你第一要打交道的人。跟他们如何处,所以孝与礼非常重要。孔子特别重视每一个人在家对父母的这种礼节。在孔子看来,孝道是道德伦常的根本。“本”的原意是树根,树根扎实是枝繁叶茂的基本保证。所以,孝道是人伦根本,就是说如同大树的根基一样,人的一切的道德伦常都是从孝道的这个根基处开始生发。尽管树根并不是大树的全部,孝悌之道作为做人以至于成仁的基点,却是人类道德生活所不可缺或的主要方面。本着这样的原则,孔子主张孝道应该从家庭做起。他要求年轻人“入则孝”,所谓“入”就是指家庭的内部,“孝”就是指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根本,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第一步。家庭和睦当然有方方面面,但孝道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依然是根本性的。

二、以心行孝
那是不是只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待和侍侯父母就叫做孝了呢?我们还是从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学生日常的问答中找答案吧。有一天,颜回、子路跟老师在一起聊天。老师说:“你们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志向吧。”子路说:“我的志向就是,衣服、车马这些好东西,与朋友一起享用,用坏了也没有什么抱怨。这就是我的愿望。”颜回说:“我的愿望呢,就是一个人不经常夸耀自己,也不经常宣扬自己的功劳,能够做到很谦逊也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学生们发现老师还没有说话。子路就对老师说:“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呢,就淡淡地说出对自己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简单,就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孔子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我们想一想,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摆脱跟三种人的关系,那就是我们的长辈—生我养我的父母,我们的平辈—一生相随相伴的朋友,我们的晚辈—自己的儿女。孔子先不去谈我要怎样建设家国社稷,怎样建立多少功勋,而是说让我的老人都可以安顿了,让我的朋友对我可以信任、托付,让孩子们觉得我这个人是值得追慕、缅怀的,如果我的存在能够让这三种人心中有这样的种种寄托,也就够了。在这里面,摆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
我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孝吗?一个“安”字容易做到吗?让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内在得安其心,可能每一个儿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真正能够做好却很不容易。中国民间有个说法,叫做“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因为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亲情,人人不可回避。在孝顺这件事上,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叫做“论心不论迹”。我们知道,不一定每一个孝子都有充足的钱财和很高的地位,能够按照他的梦想把爱折合成一种物质条件给他的父母。有时候一个很深刻的心愿,但是做起来却只是一件朴朴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我在于丹老师的节目中听到一个让人很感动的儿女尽孝的小故事。有一帮朋友在一起聊天,有一个人说,我在外面时间这么长,我要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一声。然后,他拨了一遍号码,停了一下挂断,又拨了一遍号码,拿着听筒等着,接着跟他父母说话。他的朋友们很奇怪,问,拨第一遍占线啊?他说没有。朋友问,那为什么要拨两遍呢?这个人淡淡地说,我爸爸妈妈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他们只要听见电话就觉得是我的,每次都是不顾一切往前冲,恨不得扑在电话机上。我妈因为这样就经常被桌子腿绊了。后来我就跟他们说好,我会经常打电话,但前提是你们一定不要跑,我第一次拨通电话就响两三声,然后挂上,你们慢慢走到电话机边等着,过一会儿我一定还会打过来的。
这个故事,说实在话,是比较少见的儿女孝敬父母的故事。朋友们在一起要聊起父母对儿女的爱,大家可能随口说出一大把,但是儿女有如此之心对父母的,往往少见。其实,我倒真希望这样的故事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赡养老人单靠“服理”是不够的,还要用心考虑如何安其心。只要尽到了感情就是尽到了孝。

三、敬才有孝
论语中还有这样一些记载给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和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没有对父母的一片敬爱之心,那养活父母与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又说了一种现象,他说:做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你看看今天的所谓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情,孩子们都会抢着去干;在一个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长辈有吃有喝。这些事情大家都认为是孝了。但是,孔子都要反问一句,这些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这些真是孝吗?
孔子的反问令人深思。中国人常常将“孝”和“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的心中对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吗?也就是说只孝不敬就不叫做孝。尽孝不是一种无奈的义务,养而不敬何谓孝?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不得父母欢心,自己就不可以做人,不能顺遂父母的心,就不可以为人子。何为“色难”就是态度问题,上面讲不敬何以为孝,就是态度很难,他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事的时候,像我们做后辈儿女的,看见父母扫地,接过扫把来自己做。“有酒食,先生馔。”有好吃的,就拿给父母长辈吃。“曾是以为孝乎?”你以为这样就是孝吗?替长辈做了事,请长辈吃了好的,不一定就是孝了,为什么呢?“色难”。态度很重要,好像我们下班回家,感到累得要命,而爸爸躺在床上,吩咐倒杯茶给他喝。做儿女的茶是倒了,但端过去时,沉着脸,把茶杯在床前几上重重的一搁,用冷硬的语调说:“喝嘛!”在儿女这样态度下,为父母的心理,比死都难过,这是绝不可以的。所以孝道第一个要敬,这是属于内心的;第二个则是外形的色难,态度的。对待父母,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回家看看,要做到敬爱有加,既要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更要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要从内心真正地关心、关爱他们,给他们微笑,惦记,发自内心的微笑。他们活了一辈子,老的时候最需要得到的是,孩子们真诚的微笑。

四、孝应孝顺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婉转的劝说他们。如果父母不听取自己的意见,仍然应该恭敬的对待,不要触犯他们,虽然忧心操劳,但不要怨恨他们。”当父母做得不对的时候,孩子真跟他们有冲突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对于上述情况,孔子有这样的建议:作为儿女,侍奉父母的时候,如果有意见相左的地方,甚至你觉得父母有什么错的地方,可以委婉地去劝止。这叫做“几谏”,就是你一定要很克制地,很轻微地,能够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去劝说。“几”就是轻微、婉转的意思。侍奉父母要委婉地,父母可能有一些想法不一定对。父母可能有一些错误的想法,甚至愚蠢的想法。怎么办?几谏(婉转的语言来劝父母)。要劝说,但是不能粗暴。不能骂父母。“见志不从,又进不违”(《论语》)。父母还是不愿意,不听你的劝告,那怎么办呢?你起码面子上还要恭敬。不能强迫,不能对父母耍态度,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为父母奔波,再有呢,劝父母可能很费口舌,很费精力,但是你不能有任何怨恨。
我们去说一个道理,道理本身是什么样也许不重要,但是表达方式很重要。我们怎么样用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把一个很好的道理说得通,这很重要。我们经常会学习一些人际交往准则,就是你跟同事要怎么说话,你跟朋友要怎么说话,但几乎没有一本社交宝典上会教你跟父母怎么说话,因为大家都觉得,父母是亲人,跟父母说话还需要讲究方式吗?孩子们老说,我在外面受了气,回家跟我妈说说怎么不行?跟我妈还不能发发脾气吗?跟我妈还不能撒撒怨气吗?但是,千万要注意,往往就是最亲的人成了自己的情绪垃圾桶,有时候还会因此而受伤。孔子说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你最亲的人是最伤不得的,你跟他们有什么意见相左,在说话的时候最好注意一下方式,好话能不能好好说呢?孩子说了,有的父母会听,有的父母没听,还在坚持自己的做法,那就是“见志不从”。没听你的怎么办?“又敬不违”,做孩子的还要心存尊敬,不要去顶撞他们。你心中可能对这事继续担忧,但不能生出怨恨,这就叫“劳而不怨”。这些就是儿女辈跟父母发生意见相左的时候圣人所提供的一种建议。
五、不争不孝
宋程朱理学以后,便出现了“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的古训。这句话有点唯心了。也给孔子论孝带来好多责难。父母亦是凡人,怎能没有不是?孔子也从来没有说过,天下的父母做什么、说什么都对,做子女的必须无条件服从。把孝理解为对父母的百依百顺,一点也不违逆,就是孝了,是对孔子孝本意的曲解。儒家讲孝是满足父母合理要求。做为一个孝子,在孝顺父母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不分是非地去孝顺父母。对父母的一些不正确的地方,你应该恰当的处理。如果你一味的迎合父母,对那些不正确的东西,不好的东西,你也去迎合,去恭顺,你恰恰是不孝。
有一个关于曾参的例子,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叫曾点,父子在锄草。地里面种的是瓜,曾参不小心,一下把瓜秧给锄断了。曾参的父亲脾气特别暴躁,当他看见曾参把这个瓜秧给弄断了以后,就大怒冲过来了。曾参知道自己的父亲生气了。他恭恭敬敬地在那等待着父亲。骂他或者惩罚他。这个父亲脾气很暴躁,拿起棍子冲着曾参就是一棍子。曾参也不跑,就让父亲打。一棍子打上去,曾参应声而倒,一下就晕过去了。曾参待会儿醒过来了,父亲还在那。他对父亲恭恭敬敬地说,儿子不孝,惹你生气了,简直是太不孝了。邻居都说曾参是个大孝子。但这件事情传到孔子的耳朵里,孔子听了非常的生气。他跟其他学生说,你们去转告曾参,说他不孝,我不再认他这个学生了。曾参听到学生的转达之后感到很奇怪。怎么说我不孝呢?我太孝顺父母了,你怎么能说我不孝呢?他就来见孔子了,说我错在哪呢?孔子说,你父亲下这个狠手打你,当然有可能会把你打死。如果把你打死的话,你父亲会被官府给抓起来,你父亲就等于犯罪了。所以你就让你父亲这么打你,让你父亲犯罪。造成这个后果,你这才是不孝。如果你孝顺父亲的话,你应该赶紧跑,别让你父亲犯这个错误。别让他因犯这个过错被官府抓起来,别让他承受丧子之痛,这才是真正的孝。实际上这个故事就表达这样一个信息。作为一个真正的孝子,阻止自己的父母犯错误这也是孝。有人说,父母想干什么干什么,愿意干什么干什么。哪怕犯罪也可以,并不是这样。儒家并不提倡这个东西。真正的孝是这样:满足父母的合理要求,及时制止他那些不合理的东西。阻止他一些不好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还讲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父母还在,你不要跑到很远的地方。你就是去远的地方,你得有一定的地方。有一定地方好告诉父母。让父母知道你在哪?别让父母内心着急。父母焦虑,那么父母的生活会受影响。关于这种礼,孔子还讲过“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父母年迈,身体可能一天不如一天了,各种各样的病也找来了,所以你对父母的身体要注意。我们做子女的,只要能做到不让父母担忧,也就是有一点孝心了,我们从呱呱坠地起,父母就开始了担忧的历程,小时候担忧千万别闹病,要健康成长,长大了担忧学业,怕学不好,考不上好的大学,毕业了,担忧找不到好的工作,工作了,担忧婚姻无着。反之,我们为父母担忧了什么?所以孔子要我们深刻体会做父母的一片苦心,尽量减少父母的忧虑,这样就是孝了。

综上所述,孔子深感自己生活在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为此,他无情抨击当时的人们对孝道的浅薄看法。孔子认为,孝不仅是肉体上对父母的养活,比如日用方面的奉养,更重要的是要在这种奉养中加进敬爱之情,使父母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还能得到精神享受。在孔子看来,不孝是社会持续动荡的重要原因。展开《左传》这部书可以发现,父子、兄弟之间的仇杀比比皆是。在权力和财富面前,孝道似乎不值一提。而那些号称奉行孝道的人,对孝的理解也大多是片面的。所以,在孔子与弟子子夏关于“色难”的讨论中,孔子认为,与提供物质供养相比,晚辈对长辈保持尊敬的态度是相对较难的。不用说,孔子在此强调的还是精神之孝的重要性。当然,强调精神之孝并不是说它就是孝的全部内容,而是说,如果没有“色”的配合,没有尊敬的态度和适当的表情,孝便是虚伪的和不完满的。为了深化这一观点,孔子在与弟子们关于孝道的讨论中,不断从各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说,他主张父母在世时,子女不宜出游远方。如果不得不去,也要设法让父母放心。这就包括,告诉父母正当的出行理由,以及按期回归等事项。因为之所以要求不宜远游,除了出游之后父母乏人关心外,更重要的是父母必然为之担心,增加父母的精神负担。另外,孔子时代的交通状况与现代相比可以说是天地悬殊。今天的一次很随便的出门,在那时可能就是一次生离死别。在此情况下,父母的极度担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孔子并不是极端论者,在主张不远游的同时,他又提出了“游必有方”。这就告诉我们,应重视的是孔子提倡的孝的精神,而不应在某些具体规则上纠缠不清。
很显然,孔子的孝道不仅坚持了“敬”,而且还有着生动的人情味儿。比如他提出了对父母之年龄的担忧,认为随着父母寿数的增加,做子女的在为之欢喜的同时,也为之忧惧。这一观点颇有辩证的思考。孝子无不盼望双亲长寿,但是,越长寿就越接近衰老,这又会使孝子之心十分沉重。孔子用简单的一句话,生动刻画出了孝子复杂的心态,可谓闻之而令人动容。孔子本人父母早亡,痛失尽孝的机会,但这并不能减损他的孝论之中温馨的人情味。这份温馨与后儒不近人情的孝道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六、大孝至孝
我们知道了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我们也知道通常意义上说的在家尽孝。那么孔子的儒家学说谈到孝就是简单地让我们在家尽孝吗?只对自己的父母孝顺,只孝敬自己的老人这符合孔子谈到的孝的真正本意吗?
儒家讲孝不是一种狭隘的道德。我只爱我的父母,我只尊重我的父母。儒家的道德并没有那样狭隘。说我不管别人了,父母之外别人家的人,我不管了,我只管我们家的人。甚至我可以损人利己。我可以损害别人家的利益来维护我们家的利益,损害别人的利益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并不是这样。儒家特别强调要把这种孝的情感扩而展之,扩而大之。要使他最后扩大到什么程度呢?去爱一切人。你去爱人,爱人先从爱亲人开始,但是我不停留在爱亲人上,不局限于爱亲人。而要一步一步扩大。所以孟子说过这种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我对我们家老人好,对我们家长辈好。由此我应该带着这种爱我们家老人之心去爱别人,爱别人的老人,尊重别人的长辈。凡是老者遇到了危难,我都应该想到我在家里头,我们家老人遇到危难,我怎么着。那对别人的老人,我也应该那样。我爱我们家的晚辈,爱我们家小孩,我也应该对人家的小孩有这种爱心。扩充到爱天下人,爱所有的人。实际上是这样一种理念。千万别把儒家的孝给理解成狭隘的,只爱自己家的人。不爱别人,甚至为了自己家的人可以去干损害别人的事情。

❻ 什么样的表现是真正的孝顺父母

参考《孝经》:抄
“身体发袭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就是不损害自己的身体,因为是父母给的。可以延伸为不要让父母担心受怕(比如做危险的事伤害自己)。
后半句我们老师特意有拿一个例子来说过“显”的意思,就是可以让父母显摆(去掉贬义。也可以说是让父母在别人面前可以因为是你的父母而骄傲)
还有就是另外补充:1.不要愚孝
2.关于一句谚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些信佛教道教的一些和尚之类的人都是不留后的。但是佛教进入中国却能被传统文化接受容纳,是因为儒家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概念,不生孩子可以看作是“出世”,也就是独善其身。
其他回答也可以看看,但是我估计是没有典故的笼统答案,要看你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你连自己父母什么性格都不知道,希望能不泛泛而谈的好好对待 你 自 己 的父母。也不能盲从+极端啊,古代二十四孝图有几个不合理的典故比如埋儿奉母、卧冰求鲤,还有那个吃自己母亲屎的……王小波有提出过个叫“自激”的概念可以去看一下……

❼ 为什么孝顺的人都会发财致富,我来告诉你

这位知友,"为什么孝顺的人都会发财致富"?

所谓的改变命运,百善孝为先,其实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孝顺供养父母弄反了,成了父母供养我们,

这是真实话,说句不好听的话,不管一个人怎样说自己的心地有多孝顺,一个人不供养父母他的这个“穷”字就非常大的写在脸上,反被供养已被现实化,越来越多的啃老族、依赖父母,坐吃山空的人,这些人哪来的能力来孝顺供养父母,

有大多数有条件一点的人嘴里说孝顺但确没实际行动这种人往往是生活压力大又做不了一家之主什么事都要问老婆,久而久之财富也会慢慢的失去,

不孝顺会让你变得贫穷,孝顺之意,感动天地,上天让他变得幸运所以一切财富也会随之而来,平时多少都要拿些财物供养父母,不要抱那么紧,不要找借口说老婆孩子车子房子需要钱,你这个样子等经后你老了你的孩子一样不会供养你,连借口都一样,这叫:父形子肖,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供养父母开始的,如果你做不到,你根本不可能改变命运,因为积福没有损福快。

小时候上学班里总有些家庭条件特别穷的同学,但是大家发现没有,一般这些同学成绩都是特别好,因为他们都懂得孝顺,父母送他们上学的学费都有可能全是借来的,他们为了回报父母,勤奋好学,用行动来孝敬父母,多年以后,当我们有可能在同学会上相聚时,你会发现当初那个家庭特困难的同学现在都是出人头地了,因为他把孝顺父母当成目标,一步一步的奋斗。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和睦的孝顺父母供养父母的大部份都是有钱有能力的人,因为他们懂得感恩,所以一切都是幸运,人想要变得富裕就一定要先从孝顺父母开始!人在做天在看,你想不想发财致富,就看你怎样行动了?心动不如行动,赶紧吧!

阅读全文

与可能是我太孝顺了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聪明父母怎么安排学生 浏览:235
长寿妇幼保健院招聘 浏览:18
50岁离休 浏览:247
承德市养老保险申报流程 浏览:860
湖北体能测试后多久可以体检 浏览:811
河北省企业退休工资怎样算 浏览:638
孝顺让我快乐 浏览:540
老年人趔趄 浏览:798
辽宁2017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浏览:221
孝顺堂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391
无锡离退休人员招聘 浏览:49
无锡滨湖区老年大学开学时间 浏览:861
一个人要长寿打个长寿针还要什么 浏览:122
市级养老金上限是多少 浏览:570
中老年人有哪些品牌的毛衣 浏览:314
退休人员员享受独生女补助费吗 浏览:563
刘岩父母如何度过难关 浏览:992
2018退休人员退休金套改吗 浏览:43
南京悦华养老院 浏览:188
给父母买大病险多少钱 浏览: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