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的女儿给咱村树立榜样

孝顺的女儿给咱村树立榜样

发布时间:2024-10-18 09:58:32

㈠ 农村老人常说:“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是指哪三样

家家户户都塌好希望家业兴旺, 事事顺利。 农村老人常说,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是指哪三样? 梅花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理解。

一是有一个和睦的家庭。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只要一个家庭非常的和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虽然人和人的能力不同,但是只要大家能够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都都不去斤斤计较,和和睦睦的就能把事情都解决了。还有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 和睦相处, 相信家庭事业一定会兴旺发达。

二是要有一个好的家风,好的家风应该是孝和顺。 孝就是要孝敬长辈,孝顺老人, 而且笑还应该有效仿的意思, 家中的长者。对自己的长辈儿能够孝顺, 必然会给后人起到一个 榜样的作用。 而顺就是要顺着长辈的意愿和要求去做, 这样有长辈的在前面掌舵, 下一代人在努力的去做。 方向正确。年轻人百倍的努力, 相信这样的一家人, 必定会事业兴旺发达。 因为好的家风为家庭的事业能够兴旺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要有一个好的媳妇。家里娶一个好媳妇儿, 可以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兴旺与发达。 因为媳妇儿在家里要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比较多,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媳妇儿在家里能够勤劳, 勤俭,孝顺, 能够使家务里里外外,顺顺当当,滴水不漏, 能够使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在培养孩子方面也能够,以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为先,以培养孩子的智力发展为重。以孩子的身体 健康 为基础。 使家业良好的继承人, 是家庭的后人能人辈出, 这样的家庭日子肯定会非常的兴旺发达 。

总之,日子兴旺的家庭, 必然是家庭关系和睦。家里有良好的家风得以传承。 家中的好媳妇儿能够操持好家务,培养好后代。 有了这三件宝贝。家庭的日子想不希望发达都不可能。

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过的是红红火火,家人是和睦相处,但是随着这几年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是慢慢提高了,但是很多的家庭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因为外出打工也让很多的家庭腰包变的是越来越鼓,甚至有的因为在外打工挣到了钱,回家以后就把自己的老房子从新翻修了一遍, 但是很多的孩子变成了现在的留守儿童。

但是今天咱们问题中说的一句俗语“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指的是哪三样呢”今天我就结合着现在的农村生活情况来讲解这句俗语中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这一点也是家庭和睦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想必大家近几年都遇到过很多因为婆媳关系不和而导致整个家庭的关系不好,可想而知如果婆媳两人能够和睦相处,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更是难得可贵,毕竟洞判有这么一句老话叫“家和万事兴”。

一个家庭能否有大的发展这完全决定自己的子孙如何,如果子孙是一个不孝的孩子,那么这个家庭就算是在富有,也不会有更大的发展,更别说家庭兴旺了,因为只有子孙识大体才能带给这个家庭希望。

还有就是子孙后代的发展取向,是要靠我们作为父母的正确引导,因此我们孝敬父母,那么作为孩子的也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日后也会成为一个孝顺懂大体的人,这样我们的家庭就会越来越兴旺。

这里所说的正业就是指不能不务正业,因为如果一个家庭如果整天好吃懒做或者是不劳而获,那么这样的家庭就没有兴旺的可能,但是如果一个家庭勤奋积极用自己的双手不辞辛苦的创造财富,那么这一定是兴旺的家庭。

一个家庭的兴旺需要和睦,需要子孙贤贤,更需要有一份正业,这样我们才能把家庭的日子过的更好,把未来的家庭过的更加兴旺。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家庭,一家人希望的是日子过得开心和幸福。即便是粮食不够吃,钱不够花,家人们能相互关心,相互包容,也是快乐的。说句实话,组建一个家庭确实不容易,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这一方面,农村的老人们常说:“家有三样,日子兴旺”。

其实,要说这“三样”,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生观,会有不同的说法。对我而言,应该是这“三样”:

家是人们温馨港湾,维系一个家庭既要靠天然的血缘关系,还要靠相互的感情。现在的家庭,最难维护和拥有的是孩子成家以后。虽然说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锅里吃着饭,太多的家庭已经是“分家不分户”的过日子。孩子们自己挣钱自己花,吃好的穿好的,从不过问家里米团颤铅面油等生活费用的事,更别说欠债还钱了。做为父母,深知孩子的不容易,处处为孩子着想,尽可量地省吃俭用,“挖东墙补西墙”,自己力所能及,替孩子们分忧解难,也生怕儿媳出个“妖蛾子”,家庭不安宁。有些儿子竟然变本加利,做起“啃老”的事来,游手好闲,好吃赖做,全然不顾父母的劳累和艰难。一提到媳妇,还理直气壮地说,大不了再打光棍?这让父母情何以堪?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都是一家人,有割舍不断的“情”。做父母的为孩子着想也没有错,为儿子娶了媳妇,也算是父母完成了“使命”,本应摞下“担子”,只是父母割舍不了那个“情”,于是乎还是百般宠爱和呵护。儿女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体谅父母的难处,你们挣钱你们花,还要为父母和家庭着想。有事与父母商量,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常言不是说“家和万事兴”吗?

虽说“夫唱妇随”是封建传统的思想观念,但对一个家庭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为只有夫妻感情处理的好,有事相互协商,遇事相互包容。即使暂时的贫困,也能坦然面对,同舟共济。不争不吵,不离不弃,融洽相处,也为孩子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是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家风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日子自然会越过越好。

如果夫妻不和睦,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争吵,有了困难就要“分家”,要离婚。夫妻之间的矛盾让父母不知怎么调解,左右为难,最致命的是让孩子们看样学样,示范作用常常是反面的。

“百善孝为先”,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告诉大家,“孝”是做人的底线。有了孝,才有传承,才有我们现在的文化和生活。孝顺的子女,懂得感恩,懂得行善积德,事业会顺达,家庭会幸福。孝顺便是家庭兴旺的前兆。

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越来老越高,竟然把“二人世界”的生活当作最高的境界。于是嫌弃,甚至是遗弃老人,吃不惯老人做的饭菜,不让老人在一个桌上吃饭,有的连老人的鞋子都要放在门外。其实,是想把父母为东挪西凑买下的楼房或建的新屋赶出去。父母回到老宅了,不闻不理,连孩子也不让去看他们的爷爷奶奶。

很多人在外面去打工挣钱,把老人留在家中,把孩子扔给父母,连个零花钱也不给。日去月来,老人有事,就是病了,身边也没人照顾,更别说尽点孝道了。有些老人心里愤懑了,说给了邻里乡亲,家丑外扬可不是啥好事,这就是家庭的“战火”,惹是遇上性格刁钻的儿媳妇,会闹个鸡犬不宁。有的家庭娶进门的媳妇本就非“等闲之辈”,父母看不顺,偶尔说上一两句,便不依不挠,增加了家庭不和谐的因素,更谈不上孝敬父母了,日子也过得一团糟。

其实,儿女是否孝顺,也是人品。人品好的,一定孝顺父母,子女孝顺了,家庭和睦相处,工作无后顾之忧,生活才会幸福美满。

结语

家庭万千事,还不就是油米酱醋,这些小事,大多都是以钱而引起。谁让钱不是万能的,没钱万万不能呢!这也是我们一辈子都在为钱而奔波的原因。话是这么说,但要想过好日子,夫妻同心,家庭和睦,子女孝顺都是基础和先决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样,日子兴旺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老人说的“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是很有道理的。



百善孝为先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礼节的精华,只有懂得孝顺,懂得感恩,才懂得一切的为人处事。父母生育养育了子女,用一生的精力付出了一生的汗水培养了子女。作为子女首先必须孝顺,只有孝顺了才能够导致家庭团结和睦。“羊羔知道喂乳”,“乌鸦知道反哺”,作为子女应该也必须孝顺父母,以报答生育之恩,养育之恩。这样的日子过起来就是非常的兴旺发达的。



一个家庭和睦相处,日子过得特别的平坦顺畅,心情特别的愉悦。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外人欺”,所以一个家庭和睦相处,团团圆圆的,互相迁就互相照顾,这样才能够使这个家庭的非常的兴旺,而且能够保持一个家庭永远的延续下去,不会做到四分五裂的状态,特别对于那些在家里爱搬弄是非,吵吵闹闹的家庭,在外人眼里看到都是特别的别扭。所以只有家和才能万事兴旺。



夫妻之间必须和和睦睦的相处,毕竟夫妻,相识的时间特别的长,可以说是白头到老,一生一世的永远的陪伴在一起。如果说出现了同床异梦的现象,各怀鬼胎,各为自己的目的去利用对方的话,这种的日子永远过不好,而且最后以不欢而散告终,甚至家破人亡。只有夫妻同心,就像一把利剑削铁如泥,削金如土。可以说夫妻是一个家庭最小的单位,只有团结和睦,才能够家庭幸福。



可能有的人首先会说,只要家里有钱,日子就会兴旺。有钱当然好,不过有钱人多的是,也不是所有的有钱人,家里过的日子都兴旺。有的人家里虽然也有钱,但是儿女不孝,亲情淡薄,这样的家庭,即使再有钱,日子也不会兴旺。

大约八九年以前,我们附近有个村书记的女儿,亲手把她妈妈杀害了。当时这个村书记家里很有钱,她女儿天天打麻将赌博,那天又回家跟她妈妈要钱,她妈妈没有给,女儿就伙同自己的男朋友,将自己的母亲残害致死。所以说日子兴旺不兴旺,跟家里有没有钱没有关系。那跟什么有关系呢?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指的是哪三样?

第一样就是,子女一定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日子才能兴旺。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种现象,在村子里你可以看一下,但凡是家里过得顺风顺水,日子兴旺的,都是非常孝顺的人家。农村人过日子,不求大富大贵,但是都希望日子过得顺顺利利。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只有孝了才能顺,孝和顺是连在一起的。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如果把一个家庭比作是一棵树的话,那么父母就是树根,子女就是树梢上的叶子和枝干。如果想让整棵树茂盛,树梢不枯萎的话,就必须不停的给树根浇水施肥,否则只要树根干枯了,树梢有再大的能力,也要跟着一起枯萎。我觉得这话说的非常精辟,如果子女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这个家庭的日子是不会兴旺的。



第二样是兄弟姐妹之间同心同德。在农村,有很多的兄弟姐妹,因为家庭琐事或者父母的财产分割不均,而闹的大打出手,有的甚至闹出了人命。最近这几年,有的村子赶上搬迁,农村的房子一下就价值百万,本来是件好事情,但是却因为钱,换来了家里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我们邻村去年搬迁,有个结了婚的闺女,觉得父母的家产也有自己的份,而娘家兄弟却觉得,结了婚的闺女不应该回家分自己的财产。双方都想逼着父母认同自己的想法,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被逼的上火生病,最后老母亲住院花钱遭罪。兄弟姐妹却因为房子的问题,没有心情去伺候母亲,导致老娘病情加重,差点没了生命。所以兄弟姐妹之间只有相互体谅,相互关爱,日子才能过得兴旺。


第三样是最基本的,就是夫妻之间一定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只有夫妻和和睦睦,有商有量,整个家庭关系才能够和谐。也只有在和睦相处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会有爱心有孝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父母感情和谐,孩子懂事孝顺,日子自然过的顺利。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不同寻常的依恋。农闲时节,喜欢和街上的老人唠唠嗑,一些简单易懂的俗语,在老人的口口相传中,格外生动。今天,就“家有三样,日子兴旺”中的“三样”指的是啥,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有幸认识一位健谈的大嫂,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儿女孝顺。她分享的成功秘诀是:中国人普遍缺乏界限感,作为一个家庭中的老人,不管是爷爷和奶奶,还是外公和外婆,得有老人该有的样子,作为家中的定盘星,不要过多干涉子女的生活,子女都己成家立业,是非黑白,利弊权衡都懂,至于怎么生活,人家两口子会商量解决,老人不要跟着指手划脚,老两口种点小菜,喝点小酒,散个小步,拉拉小手,这样的小日子不好吗。

儿女成年后,成家立业组建家庭,过日子有自己的料理打算,这时候老人和儿女的关系可以说是朋友,可以常聚,但彼此有独立的空间。曾经和自己亲密相间的儿女,突然间和别人卿卿我我,不要觉得失落,就象小鸟翅膀硬了离开窝一样,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如果总是围着父母转,赖在窝里不出去,估计多少父母会华发早生啊。

作为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承上启下的作用很重要,可以说是一个家庭中的中流砥柱,自己的一言一行,关系到父母的晚年幸福,也在无声的熏陶着下一代。

老家的二叔是个知书达礼的人,在四爷爷和四奶奶年老时接到城里照顾,一日三餐,衣食冷暖,都时时放在心上。不管到哪里去,回到家里首先到父母的房间里坐坐,看看老人有什么需要。家里厕所是过去的那份蹲坑,不是马桶。四奶奶大便到外面,踩了一脚,自己却没发觉,在家里到处走,等二叔二婶外出回家一开门,黄金遍地啊。

二叔二话不说,赶紧先把四奶奶脚上的鞋要过来,擦拭干净,再给老人穿上。然后开始全家大扫除,扫地拖地好一顿忙活。看到儿子、儿媳忙活不停,四奶奶分辩说:这可不是我干的,我的鞋干干净净的,俺儿子刚刚检查过了。二叔赶紧附合:对,妈,您的鞋干干净净的,我做证,和您没有关系。其实,当时家中就四奶奶一个人,而且是小脚,那尖尖的小鞋印,简直是一目了然啊。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父母是千方百计培养的对象,要懂得体谅父母,发奋图强。时下有这样一句流行的话语: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中国传统文化里,认为三十而立,就应该有能力敢于去面对一切困难,在你还年青的时候,别人尊重你是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的。当你独立了,你父亲老了,别人尊敬你父亲是看在你的面子上。通俗的说在孩子三十而立之前,亲戚朋友会因为其父母的能力对其儿女也十分尊敬。儿女三十岁之后皆成家立业,亲戚朋友会因为孩子所在的位置从而尊敬他的父母。

父母为你如此努力,作为家中的下一代,还有什么理由沉迷网络,荒废学业,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在该安逸的年纪必定要操劳奔波。抓住青春年少的时光,努力上进,终有一天所有的努力终会生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每个地区可能每个地方的观念不太一样,比如小三哥这边老人常说的三样就是指:后继有人、家庭和睦、孝顺,有了这3样,就代表了日子兴旺。

1.后继有人

在农村后继有人这个观念到现在还是根骨深刻。在农村后继有人说的是我们必须要有儿子,没有儿子的话会在村里会让别人瞧不起说闲话,没有儿子就是以后没有后人会断了根。所以在我们农村有了儿子就是一种幸福的象征。

2.家庭和睦

在农村家庭和和睦睦,是幸福的一种表现。而且家庭琐事没有矛盾,相互之间都真心实意的对待亲人朋友。往往这种人在村里一提到他,是人人称赞的。我们都知道孔子的:以和为贵。自孔子以来我们的民族就形成了"和为贵""亲仁善仁"的传统思想。所以家庭和睦是日子兴旺的一种表现。


3.孝顺

孝顺这个是我国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所以在农村从小长辈们都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孝顺。对待年迈的长辈我们一定要尊敬爱护孝顺。在农村老人生病了要及时看病就医,走不动了要时刻进行看护。所以在我们农村有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是人人称赞的。

我是乡下小三哥,农村小伙一枚。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不知道你们那边的"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指得是什么呢?大家一起交流传统美德。

家庭是组成 社会 的最基本单元,在我国古代倡导的儒家文化中,规定了家庭的各种行为,这些行为成为了一个家庭能否兴旺发达的基础。这也就是农村老人常说的:“家有三样,日子兴旺”的说法来源。

一、家庭和睦 :家庭是由每个人来组成的,这里大的家庭包括祖孙几代,兄弟妯娌,小的家庭包括一家三口,最重要的是家庭成员和睦,这里所指的家庭成员和睦,包括兄弟和睦,妯娌和睦和夫妻和睦。农村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兄弟不齐心,手里黄金要变泥。所以兄弟之间如果要是不和睦,家里的日子是不会兴旺的。在任何家庭中家庭成员关系都是最主要的,这个想法愿望由来已久,北方有一种传统是大年三十吃“素饺子”,就是希望家里的成员在新的一年里能关系融洽,一家人做到素素静静,和谐共处。

二、子女孝顺 :儒家文化中认为孝的含义是“善事父母”,只有做到善事父母孝顺的人才能具有更高的道德品质,才能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兴旺发达,《中庸》里人孝顺的要求是,做子女的能尊敬和感恩父母,通过不断的学习成长保持家风,为家庭取得荣誉才能维护家道兴旺,光宗耀祖,光大宗门,这是传统孝道文化观念中对子女的要求。所以只有子女孝顺才能日子兴旺。

三、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由两个字组成,一个是勤,一个是俭,曾国藩曾总结出家庭兴旺的几个观点都和这两个字有关,要看子孙后代能几点起床,是否能勤劳做家务,是否喜欢勤读书,这些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家族的风气,这些简单的小事就能决定今后的这个家庭能否兴旺。同时从观察家族的生活状态是否铺张浪费、奢侈挥霍无度就能看出今后的家庭是否能兴旺。

所以,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勤俭持家这些传统都成了儒家文化中倡导的优良品质,也是维持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经久不衰的最根本因素,回头看看总结一下,很多人们所说的富不过三代的家族基本都犯了以上的错误。

家有三样,财来人兴旺!

家有三样,日子兴旺,在农村经常能听到老人们在子女或者孙子孙女们跟前说这样的话,这话是指引子孙后代人心向善,重情守义,积极向上的一句话。

家有三样,老人们说家中只要有了这三样,家里的日子必定兴旺红火。

第一样,孝顺。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我们文明古国一直推崇的一个话题,经久不衰。

曾经听朋友说,她有一个邻居,家里的日子特富裕,但照顾生病的婆婆,她从来不假借别人的手,比如雇保姆,以她们家条件,雇保姆太可以了,但这女人说,婆婆辛苦了一辈子,也只有现在才用得着我们孝顺她老人家,外人始终是外人,怎及得上亲人照顾的舒服。

她还告诫自己的孩子:人要懂得孝顺,孝顺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有懂得孝顺,才会有好的福报。

第二,和睦。家和往事兴,所有人都知道这句话,和睦的家庭才会有人气,有财气,吵吵闹闹的家庭,整天笼罩在愁云惨雾里,财不敢进门。

我姑婆婆自打娶了媳妇,经常和媳妇谈心,她说她这一辈子就愿意当和事佬,哪个亲戚家里闹别扭,都是她出头调解,她告诉媳妇,一个好的家庭,它的首要标准是和睦,家和万事,家内和平才会家业兴旺。

第三,善心。善心是修行的标准。这是古代人的做法,不是说好人有好报吗?这个好其实就是指善良,今天你的善良让你帮助了别人,将来你有难处,被你帮助过的人一定会反过来帮你。

我们村有个男人,就是那种心眼太实在的男人,曾经有一次他推车上坡时,村里有个善心老大爷帮他拉了车子,后来那大爷病了以后,这个实心眼男人经常去探望,他说:大爷是咱村最善良的大爷。

㈡ 敬老爱老先进事迹材料

敬老爱老先进事迹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很是熟悉吧,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拟起事迹材料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敬老爱老先进事迹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敬老爱老先进事迹材料1

XXX,女,汉族,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XX区XXX村委会主任。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顺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敬老爱老的人也一直被人们视为榜样眼学习。XXX就是这样一位尊老爱老的好领导、好干部。她作为一名村干部、一名共产党员,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在做好村委会工作的同时,更是把敬老爱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从思想上重视敬老爱老工作,从工作中上认真落实敬老爱老政策,从生活中真正地践行敬老爱老的美德,同时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增强尊老敬老意识,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敬老爱老工作。她常说:“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上一辈人的努力拼搏,正是他们当年的辛勤劳动打下了基础,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村里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这朴实的话语中,句句都折射着她尊老爱老的崇高精神境界。只要她听说村里有老人家庭不和的情况,她都会找到出现矛盾的家庭,和他们促膝长谈,解决矛盾,改善关系,教育他们的子女要敬老、爱老,畅通了老年和年轻人之间的沟通渠道, 促进了家风、村风、民风的好转。

从工作中上认真落实敬老爱老政策。她作为村委会主任,发展村经济的同时,也不忘把集体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她设身处地的为村民着想,更为老年人着想,实实在在地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为保障老人在退休后的生活,她多次提议村委会调整老人退休金制度。 2011年开始,全村老人退休生活金标准从每人每个劳动年限15元提高到20元,年退休金发放额将达到660万元,减轻了退休老人的生活负担,让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她还提议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设立长寿奖的决议案,自2010年开始起,凡年满80周岁、90周岁、100周岁以上这三个年龄段的村民,每月将分别获得村集体奖励的200元、300元和500元三个档次的长寿奖奖金。

为了满足老年人文化生活需要,她还组织成立了老年秧歌队、腰鼓队,配齐了服装、乐器。在村文化活动中心为老年人配套了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器材等服务休闲设施。

从生活中积极地践行敬老爱老美德。每到春节、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她总是亲自带着慰问品走访老干部、老党员、退休老人,祝老人们节日愉快,并和他们亲切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对五保户的老人,她更是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大集体的关怀。

我村的老干部XXX,退休后得了脑血栓,不能正常行走,生活不便。XXX经常去看望他,和他聊天询问他生活上还存在什么困难等。老人总说:“王主任,您这么忙,还总是来看望我,真是让您费心了,谢谢您还总惦记着我。”XXX总说:“您作为老干部,为XXX村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我关心您是应该的,有什么难处就直接和我说,村里一定尽力解决。”

我村五保户XXX,无儿无女,年老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XXX对他的生活更是特别关心,特地以村里的名义给他请了一个保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等生活。每到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大家团圆之际,为了使老人不孤单,能感受家庭的温暖,她总是抽空到老人家,陪老人多聊一会,给老人包饺子,陪老人一起过节。老人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每当老人生病时,她总是安排车辆接送他去医院检查,并买水果等亲自探望。老人由于长时间呆在家里,很少有机会能够出去游玩,她为了怕老人闷,特意安排村民小组的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陪同老人前往香山植物园、颐和园、鸟巢、水立方等地方走走看看,调整心情,同时感受北京的发展变化。XXX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老人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挚爱亲情。

XXX就是这样,无论是思想上、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她都心系老人、尊敬老人,为老人着想。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各种惠老政策,在发展经济后,多为全村的老人办实事、谋福利。在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把温暖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让全村每一位老年人都心情舒畅,家庭和睦,安享晚年幸福,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她的敬老、爱老之心在全村营造出良好的关爱老年人的氛围,推进了全村尊老爱老工作,树立了敬老、爱老之风。

敬老爱老先进事迹材料2

1963年7月出生,是一名在梅庄镇敬老院工作近三十年的工作人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祝寿搞活动、拉家常暧人心,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了敬老院领导和市、县民政部门和乡政府、敬老院的多次嘉奖。

一、扎根敬老院,勇挑重担

自1980年以来我在社办桔子农场工作了四年,因为政治思想好,工作积极,人缘好,热心公益事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10月梅庄乡兴办敬老院,我毅然辞去了人人羡慕的企业工作,第一个勇跃报名竞岗,主动向乡镇主管领导提出申请,凭着过去几年工作上的优秀表现和对民政工作的敬业精神,加上朴实、憨厚,心地善良的性格,我光荣地成为了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从此,我走上了梅庄乡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岗位,,当时面对由老养猪场改建的敬老院,几间破旧而年久失修的土砖瓦房和20多位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没有退却。但是,没想到却遭到了公婆和丈夫的`反对:“你怎么这么傻,放着舒适安逸的企业工作不干,偏偏揽上这种伺候老人的繁锁活儿,这种苦差事别人躲还来不及,你还自己一门心思往里钻。”可是一想起那些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孤寡老人,我鼻子就发酸,清楚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已经下定了决心不会轻易改变,就竭力说服丈夫与家人,默默地挑起了为老人服务这副沉重的担子,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心,而且,一干就快三十年……

我27年如一日,既是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全心全意为五保老人服务,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遵守敬老院的各种制度,从二十一岁参加工作以来,至今从没离开过敬老院,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过的,我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哪怕是头痛脑热,也不愿请病假而耽误了工作。为了便于工作,更好地照顾老人,我把家搬到了敬老院。前些年,丈夫经不住了我的软磨硬泡,也成为了一名敬老院合同工,和我一起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虽然在市场经济潮流下,在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夫妇俩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足一千元,但我们很知足,因为我们爱这份工作、爱这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金钱不是成能的。再回头想想刚参加工作时只有三十五元钱,五年后才增加到六十元,而现在我们都加到了五百多元,县民政部门每月还有近百元的补助,政府部门不是在越来越重视我们,增加了投入吗?而且,我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或许是耳闻目染,受到家庭的熏陶和我们的教育,从小就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的缘故吧,只要一回家,就会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陪老人聊天,更令我自豪的是,在这个普通家庭成长的儿子,也很争气,在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现在北京继续攻读研究生。我想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无私的爱心、愉快的工作,不就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吗?

二、甘当“好闺女”,奉献爱心

在27年的工作中,我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她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入院的老人们多数是膝下无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都是一些“特别可怜的人”,让他们的晚年多享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暧和关爱,这就是我的崇高信念和理想,我也是无怨无悔执着追求着这个目标。

刚接触敬老院的工作,那时候自己还年轻,除了自身在管理服务知识方面要学习以外,更要摸索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医学、做思想工作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这件平凡的工作。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要让临时组建的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和谐圆满,那是谈何容易的事!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这少那,加之老人们本来性格怪癖,且早习惯了单身生活,刚从各村组送来的20多位五保院民,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院民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我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我不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很快的被磨砺出息了,没有气馁,反而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我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五保老人,与院民足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肋,创造和谐,共度寂寥的晚年才是。”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我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院里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我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院民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我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

多年前,有一位68岁的老人徐治平,因不小心摔了一跤而瘫痪,到了敬老院后,我每天亲手奉茶倒水、洗澡换衣、翻动身体、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每次吃饭总是先喂完他以后自己再吃,天气好就背着他出门躺在摇椅上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经过三年的精心照料,老人的下身竟一天一天好起来,不仅能坐上轮椅,还能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挪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后英和徐桂枝老人也都是偏瘫病人,她们的生活完全是由我来护理,她们经常情不自禁地说:“你的心眼真好哦,是你让我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间的关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死后都会保佑你们全家的。”

还有一位叫万月德的老人,进院时已有88岁,她给了我永生的记忆和工作的热情。因为她年事已高,小便经常失禁,几乎每天晚上都尿床。晴天我就帮她晒,雨天就帮她烘,被单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给她准备两套棉被、床单,有时甚至得换上三套,敬老院的不够,就拿出自己当年陪嫁时娘家做的新棉被和床单。当时我才二十多岁,她老人家比我的奶奶年纪还大,我又怎能让老人在世的最后几年时光受苦呢?正是因为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几年后,老人临终前用“你真是活菩萨啊,你要活120岁!”的祝福话语来表达对我的深深感激,她的感激给了我工作的肯定和信心,她的音容笑貌也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

像这样的例子,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现在敬老院里的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脑瘫的……我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既当好服务员,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孙火秀老人又聋又瞎,与大家难以交流,基本上是足不出门,生活很难自理,她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都是由我来照顾,所需的生活用品总是我丈夫从街上给她捎来,但是,只要我大声和她说话,她大概还是能明白我的意思,只要我又空,就去房间陪她坐坐,消除她的寂寞,鼓励她经常出门溜达溜达,增强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老人现在逢人就嚷:“多亏了凤香啊,真苦了她,硬是个好闺女哦,没有她,我真不知道怎样活哩······”我院的胡金枝老人虽然年纪不老,还不到五十岁,却是一个白痴患者,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脸梳头,洗衣晒被都要人照顾,我自然是义不容辞。她是又疯又傻,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我说的话倒能听会去做,在我面前就像一个乖孩,跟着我后面一个劲的喊“妈妈”。

76岁的杰岗村老人唐菊花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我亲自守护在老人身旁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唐菊花老人临终之际,我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我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做为新时代的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我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去年88岁的老人胡细发,老人是正常的自然死亡,她在弥留之际把我叫到床前,从怀里摸出一个包了几层布的包,里面有1200元钱,这是老人一生的积蓄。老人对我说:“1000元钱留给咱村里的父老乡亲和敬老院的老人喝杯水酒,另外200元留给你,你对我这么好,今生不能报答了,这200元钱算是我对你的谢意吧。”说完,老人安详地去了。还有的老人是在喂药喂水时就倒在我的怀里,每一位老人临终前的眼里都饱含着幸福的目光,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对每一位去世的老人,我都要为他们理好发、剪尽指甲、洗好面、掏尽耳朵,亲自捧上骨灰盒,每到清明节,还要为这些去世的老人祭扫,27年来,我先后为四十多位位老人守灵送终。在我眼里,敬老院的老人都是爹和娘。

三、胜似“一家人” , 倾注真情

现在我都奔五十的人了,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敬老院,献给了这里的老人。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我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和老人同吃住,共生活,我对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她们是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哪怕我去办事,离开敬老院一天,都会对他们念念不忘,无比牵挂。

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我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倾注自己的真情。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直至绝大部分人的满意。坚持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平常餐桌上四菜一汤,顿顿保证吃上肉;每年大年初一为老人包饺子已成惯例。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每月组织老人们检查一次身体,对少数身体较弱的院民,请求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进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院民冬不着凉,,夏不中暑。老人生病,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总是我亲自陪老人到医院求医抓药。

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多说服、多谈心,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了解老人们的心声,想她们之所想,急她们之所急,通过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增强了院民之间的团结。定期组织院民参加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陶冶老人们的情操。召开座谈会是一个既方便,又实际的好方法,让老人们说出她们的愿望、心声;每天组织老人们收看适合他们情趣的电视节目,让老人们喜笑颜开。我发现部分院民不仅喜欢唱花鼓,唱民歌,还会吹锁纳、笛子,拉二胡。为了发挥她们的特长,我就向院领导建议,托人进城买来了乐器,组织老人编排一些简单的娱乐节目,召集院民在一起自娱自乐,陶冶了她们的情操,营造了和谐家庭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大家庭集体生活的惬意。

如今社会上的老人讲究“做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我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我们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寿星接受在场所有人的祝福,高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宴会上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感到大家生活在一起胜似“一家人”。

四、组织“大生产” , 改善生活

开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在院长的号召下,我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常年依照节气轮种瓜、豆和各种蔬菜,地不空闲,基本上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蔬菜自给;还在敬老院的四周栽植了许多葡萄、桔子、柚子和花草,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在房前屋后筑起了鸡舍和猪圈,充分利用剩菜剩饭和烂菜叶,每年养几十只鸡,喂了几头猪,其中鸡肉、鸡蛋用于老人们生病、过节、过寿改善伙食,肥猪还出售过几头,用于补充经费不足。通过大家辛勤的`生产劳动;改善了生活条件,也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我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我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铺上方砖,作为休闲运动场,旁边种上花草。在工作之余,与老人们一起来这里散步、聊天、拉家常,有说有笑,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老人们在这锻炼身体跑跑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有人问,你与老人们朝夕相处,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烦恼的是什么?我总是微笑着说:“我觉得与老人们一起生活很开心,照顾老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最烦恼的时候是老人害病的时候,因为我非常担心和着急。”

这些年来,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镇政府和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和同事一起,本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让老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无私奉献,用真情去温暖五保老人的心灵,以不懈的努力将敬老院的工作料理的井井有条、红红火火。如今的敬老院旧貌换新颜,建院时一无所有,而如今发展建设拥有房屋40余间,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规模的敬老院;硬件设施齐全,软件建设达标,环境优美,院里院外干净整洁,老人们和睦相处,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们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这里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我多年来为敬老院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真情与汗水,得到了院内老人和社会的认可。在老人们的嘴边有这样一句话:“凤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好的闺女,俺们知足了。”

;
阅读全文

与孝顺的女儿给咱村树立榜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临沂市兰山医院体检多少钱 浏览:775
农村养老保险封存去社保局了 浏览:136
2006年湖南省养老保险 浏览:787
抽血验染色体检查结果一般多久 浏览:138
玉田福馨园老年公寓 浏览:196
军人父母犯法怎么处理 浏览:390
老年人分家不公平怎么办 浏览:532
镇敬老院表演 浏览:365
老年人脊柱腰疼 浏览:785
监利县养老金发到哪个卡上 浏览:506
80多岁老人脑梗死能活多久 浏览:562
内蒙古老年活动器材 浏览:721
老年人肺炎痰 浏览:677
父母爱情中江卫民为什么是替罪羊 浏览:543
养生从什么经络入手 浏览:885
孝敬ppt封面图片 浏览:800
父母和子女为什么会争吵 浏览:626
孝顺镇到付村镇几公里 浏览:580
长寿花夏季适应多少度晒 浏览:616
网上银行开通70岁能不能开通 浏览: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