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连环画故事

重阳节连环画故事

发布时间:2024-09-13 03:53:27

1. 重阳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的灯谜。

重阳节
1.九九复重阳(字)
2.日日知俭朴(节日)
3.空运桂花酒(酒类用语)
4.辽阔江天又重阳(香烟名)
5.把酒枫林重阳后(地名三)
6.岁岁重阳唱票时(报刊用语)
7.睁开双眼度重阳(古诗一句)
8.重阳邀客品香茶(四字常用语)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金庸小说人名二)
10.一盅佳酿高歌,诸多困境别提(电影歌词一句)
清明节
岳老大是不行,老二是不错的(语文用语)第一自然段梁倩
死节从来岂顾勋(武侠小说用词)绝世轻功蔡振亮
君用一物,足以御狄,安用我等?(对联术语)鹤顶格郑志民
子野事迹录于册(称谓冠姓二)张先生、平书记王磊
指鹿为马,分清趋附之辈(足球球员连场上动作)高明顺势一拨王醒宇
田权有争议,须去打官司(语文教学用语)分不清的地得用法郝向阳
寻根同祖先,归心盼三通(字)祷许建南
北派打法变得愈来愈少 (世界军事史名词)越战越南化潘建华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北魏历史事件)盖吴起义薛道达
风光别我苦吟身(反探骊)要离·春秋人陈国伟
尘埃不见咸阳桥(旅游点连省级区划)灰腾梁内蒙王醒宇
半生的情,半生的泪,半生的痛,半生的追悔莫及(省份连县)青海大通梁金强
亚父定计鸿门宴(电信用语)增设套餐方汉宏
因我来迟,赶不上他,我绊了一跌(千家诗句)尽是刘郎去后栽林敏
董狐直笔堪典范(明人冠谥号)忠正史可法徐卫锋
铁马冰河入梦来(商品简称冠商标)联想激打尹海军
夺取要塞,补充粮草(报道用语)据有关资料 谭创
然也!其所言非其所思,故唾之(离合字二)嗯因心口、不一口呸胡永久
半樽相送醉离人(五唐)未休关西卒李创龙
若依小人一件事,便敢送去(港艺员演出用语)许志安担纲谭创
阅历丰富事易成(歌词)经过多少失败 陈继耿
柳耆卿重义疏财(国际关系用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郝向阳
第四届风云杯网络灯谜邀请赛谋皮佳作
品尝杜康樽半空(花名)棣棠楼得月
楷隶皆融 尚朴为先(花名)棣棠 掌中沙
杜康庄下犹说帝,怀李堂前每念唐(花名)棣棠雪梦罗浮
开“大奔”、逐“绝色”、会“要员”(市招)喷绘周昕
参加前线动员会(市招)喷绘周为等
红灯停,绿灯行(软件)彩易通飞翔之翼等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软件)彩易通锦水归帆
执子之手共白发,一生未变当如初(称谓)好拍档庄云
堂前松柏半掩,雪后梅枝孑然(称谓)好拍档楼得月
受尽半生相思苦,为她白首亦心甘(电影)如果·爱贵一
纵使真的喜欢,也得隔开一点(电影)如果·爱文山
一骑红尘妃子笑(电影)如果·爱武骝等
1、曰:“唉!竖子不足与谋。”(三国演义连环画名)小霸王孙策/春满榕歧
2、对遗弃女婴,要负责到底(奥运会吉祥物名)贝贝/常州市隐
3、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2005流行语)经济自由度/楼得月
4、“君,舟也;民, 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黄易小说)浮沉之主/飘零叶
5、文史专业不拿手(日货品牌二,卷帘)精工、理光/小雨
6、“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公务员法》用词)内部交流/飘零叶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石油地质名词)压力系数/春满榕歧
8、“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天文学家) 赫歇尔一家 / 春满榕歧
9、“今日方才到嘴边”(华语片世纪百佳)似水流年/一棍
10、唯有相知才结交(历史名女) 吕雉/萧然
端午节
1.端午(成语)一马当先
2.端午(服装)马甲
3.端午(象棋语)正马
4.端阳(名胜)光明顶
5.端正好(机械名词)偏差
6.端阳留影(外职)日本首相
7.端阳赦谕开宴撙(饮食用语)节令食品
8.端午节(棋语二)头马 一段
元宵节
中的(打一成语)。 矢无虚发
会计(打一成语)。 足智多谋
电梯(打一成语)。 能上能下
并重(打一成语)。 恰如其分
相声(打一成语)。 装腔作势
伞兵(打一成语)。 从天而降
背脸(打一成语)。 其貌不扬
假眼(打一成语)。 目不转睛
氙氚(打一成语)。 气吞山河
胜境(打一成语)。 不败之地
武断(打一成语)。 不容分说
雨披(打一成语)。 一衣带水
极小(打一成语)。 微乎其微
初一(打一成语)。 日新月异
仙乐(打一成语)。 不同凡响
美梦(打一成语)。 好景不长
兄弟(打一成语)。 数一数二
齐唱(打一成语)。 异口同声
卧倒(打一成语)。 五体投地
圆寂(打一成语)。 坐以待毙

2. 重阳节的心得感言

一年一度的农历九月九日,即传统的重阳节来到了。
农历九月九日,为何称为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重阳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了。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之为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赏菊有祝福老人安康之意。
古代还风行九九重阳插茱萸的习俗(茱萸可入药、制酒,养身、祛病,古人还认为茱萸可避邪除恶),所以又将重阳节叫做茱萸节。唐朝诗人王维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这首七言绝句,意境深远,颇耐人寻味。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实在是太可贵了。
今又逢重阳,我情不自禁想起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反复回味毛主席这首词,越发觉得:“今日又是天艳阳,清风送爽菊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重阳好时光。重阳登山远眺望,人生道路多漫长。回首峥嵘岁月稠,笑对夕阳不彷徨。

3. 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教学教案

《 重阳节 》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 儿童 诗。诗中写了九九重阳天高云淡,惠风和畅的季节特征。写了古今人们登高的不同目的,也写了人们美好善良的祝愿。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小学 一年级语文 《重阳节》教学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重阳节相关内容推荐↓↓↓

重阳节的寓意及历史起源

关于重阳节的经典古诗词

重阳节插茱萸的意义

九九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的节日介绍

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教学教案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问: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 文化 的国家,有许多传统节日从古代延续至今。你们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学生回答)

2、师:老师这有一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的一首诗,你们看看这首诗指的是哪个节日?(教师读: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生答:重阳节)诗里哪一句能让我们看出是的是重阳节?(出示:日历)

3、师:重阳节是我们中国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八课中秋与重阳的第二个话题重阳节。(板书:重阳节)

二、新授部分

活动一:从古至今话重阳

1、问:你们知道今年的重阳节是哪天吗?(出示:放大的23日)

你们找一找今年的重阳节是哪一天?

2、问:孩子们平时你们对重阳节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

同学们了解的并不多,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资料,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看得都很认真,那能不能 说说 你们都学到到了什么?

(教师及时板书)

活动二、尊老敬老过重阳

1、问:刚才我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重阳节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在你们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老年人?(生答: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2、问:你和你的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关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

(自由说:经常打电话、周末去看望他们、节日送礼物、节日吃大餐、我给他们捶捶背、捶捶腿、和他们多聊天、一起外出旅游等等)

师小结:听了同学们所说的,让我也感受到了你们家庭生活的和睦温馨。那我们还能为老人们做什么呢?打开书看36页3幅图,看看对你们有没有启示。

3、师:同学们,我们平时不仅要在生活上关心爷爷、奶奶,应该经常地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多听听老人们的劝告,这样我们的爷爷、奶奶会更加高兴,你们说是吗?

在家里,你们经常和爷爷、奶奶在一起,那你们知道爷爷、奶奶的愿望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听听几位老人说了什么?(课件:小采访)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是呀,老人们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他们就希望我们能常回家看看,享受那份天伦之乐。

4、师问:孩子们,昨天就是23日重阳节,你们家是怎么过的?

(生答:和老人吃饭、送他们礼物……)

5、师过渡:同学们,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关心我们身边的亲人,社会上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心的老人。前几天我们学校少先组织部分少先队员慰问了学校附近的一所敬老院,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看看少先队员们为那里的老人做了些什么?

师:同学们看的可真认真,录像中少先队员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

(生答: 唱歌 、跳舞、把水果吃、和老人聊天)

活动三:争当敬老好少年

1、师:慰问的同学为老人们带去了我们的问候与祝福,让爷爷、奶奶感受到了我们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那么,你们想象他们一样做一个尊老敬老的好孩子吗?你想怎么做?(学生自由答)

2、问:那我们看看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课件:情境题)

3、那老师还想问问你们,如果在公园里或大街上,看到一位老人突然晕倒了我们该怎么办?是扶起来还是拨打120救护。

三、 总结 全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重阳节的很多知识,增长了见识,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每一名同学都能争做一名尊老敬老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拼音正确认读本课“阳、节、古、人、景、色、太、平”等8个生字,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认读。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阳、古、平、太”。

2 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3 通过查找课外资料,简单了解重阳节的风俗,能用一、两句完整的 句子 说说自己家过重阳节(或 中秋节 )的情景。

重点和难点:

1 能根据拼音正确认读本课“阳、节、古、人、景、色、太、平”等8个生字,并会运用各种 方法 自主识记生字的字形。

2 读准后鼻音生字“阳、平”,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阳、古、平、太”,注意撇有尖,捺有角。

教学准备:

1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简单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们知道哪些?(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节日的儿歌——重阳节。

板书课题:44 重阳节 师范读齐读

2、学习生字:阳(读准后鼻音)、节(一字开花)

3、师:你们了解重阳节吗?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师补充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说明:

这一环节首先调动学生的已知,启发他们回忆自己知道的 中国传统节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揭示课题的目的。第二步: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认真书写的熏陶,同时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学习课题中出现的生字。第三步:学生对于重阳节比较陌生,通过课前查阅有关的资料,以及课上老师的介绍简单地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师范读儿歌:仔细听听儿歌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指生答。

2、学生自读儿歌:(出示课件—整首儿歌) 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互读儿歌:同座位同学互相纠正。

4、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做小老师听听他读的怎么样?

5、齐读儿歌:读整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说明: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带着要求听教师范读课文,培养边听边思考的好习惯。第二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既让学生对儿歌的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又对学生进行“读正确”的训练。

三、精读儿歌,识字背文

1、学习第一句:(出示课件---儿歌第一句)

师:通过初读儿歌,你从哪里知道了重阳节是什么时候?

(1)指生读 (2)分男女生读 (3)喜欢的同学站起来读

2、学习第二、三句:

(出示课件---儿歌第二、三句)

(1)问题式引读:师:古人和现代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的目的有什么不一样?(生:齐读第二句)师:人们登高许下了什么美好的心愿?(生:齐读第三句)

(2)请大家看着大屏幕,把这两句读给同座位的小朋友听。

请同座两位小朋友一起读 齐读

3、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九月”“古人”“风景”“秋色”“太平”“高”“美” 指读 开火车读(注意读准后鼻音生字“景、平”,平舌音“色” )

(2)学习生字:“九、古、人、高、景、色、美、太、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

4、熟读成诵

个别准备,小组比赛,班内展示

说明:

这一环节重在认识生字并且以读代讲学习课文、背诵课文。具体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学习第一句。采取多种形式朗读。第二步:学习第二、三句。利用问题式引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二、三句的大意并熟读这两句。第三步:进行识字教学。在充分朗读课文,基本解决生字读音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地进行生字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老师及时地归纳提炼好的识字方法,以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第四步:朗读、背诵、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齐读 全班做游戏“菊花朵朵开”

2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字卡

(2)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识字游戏

a、《大家都来猜》b、《看谁记得快》c、《扩词擂台赛》d、《翻牌游戏》e、《你说我猜》

3指导书写“人,太”

(1) 书空

(2)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师范写

(4) 生摆正姿势,书写生字。

说明:

在巩固识字的环节中,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迷人的秋景:一朵朵美丽的菊花竞相开放,菊花上写着由课堂上所学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词语出现和消失的快慢速度可以随着学生的掌握熟练度自由调控。生字的复习上利用平日里常做的识字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开展游戏。在写字环节中注意强调撇有尖,捺有角,以及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课外拓展,说话练习

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重阳节(或中秋节)的?

(1) 小组内交流

(2) 全班交流

要求说一、两句完整的句子。

说明:

如果过重阳节的情景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学生可以选择较熟悉的中秋节说。教师应注意要求学生说完整的句子,不用太长一、两句即可。

补充资料: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一年一度秋风劲”,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凉,五谷票箱,古人认为这一天登高能避灾消祸,长寿不老,因此,我国素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也叫“登高节”。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饮菊花茶”等习俗。

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老师指导下描摹“人、太”。

2.朗读课文能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记住课文内容,并尝试背诵。

3.读儿歌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孝敬老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学习生字“节”

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板书:节)拼读

2.了解各种节日名称。

(出示节日名称),第一行是重大节日,可以放假来庆祝。第二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

3.揭示课题。

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来庆祝,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

(板书课题,拼读“重”,辨析“轻重”)

4.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教学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出示课文,指名读。

3.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记: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在哪一天?

(你们听清了吗——学生齐读:九月九,是重阳。)

2.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

师:农历九月九刚好在中秋节之后,当时的景色怎样?(出示:景色)

3.积累描写“秋色”的词句。

(1)指名交流,描写秋天的句子。(文中句子变红)

(2)补充积累秋天的词语。

师:秋天的景色真美啊!真是:秋高气爽云淡风清(引导学生读好这两个词语)

(3)学习:“景色”两个字

4.再读课文,了解人们在重阳节会干什么。

(1)自读课文。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干些什么呢?

(2)交流,引读有关语句。

(3)引导质疑。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4)听 故事 ,释疑。

看连环画,听知识老人讲重阳节的来历。

5.引读第3句。

6.师引读全文,自己读好课文,试着背诵。

7.引导想象,练习说话。

自古以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上高处,一边观赏秋天的美景,一边许下心中美好的愿望。如果你也登上高处,你会为你的家人和朋友许下什么美好的愿望?

8.看图说话,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孝敬长辈。

刚才,许多小朋友都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许下了美好的愿望。其实,如今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老人节。想一想,这一天,我们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

看图,小组讨论,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意思。

9.小结:我们不仅可以在重阳节这一天为老人做事,平时也应该为他们做事。

四.写字指导,描摹“人、太”

1.观察前两个字与后一个字比,有什么不够的地方。

2.学生描摹“人、太”,教师巡视。

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感受到老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愿意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热爱祖国的 传统文化 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

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尊敬老人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重阳节、老人节的常识;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情分析:

重阳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我国的重阳是传统节日,对重阳节的一些习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入,没有升华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层面上。对于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认知,但在实际的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从细节上关心老人的却不是很多。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有关重阳节、老人节的常识懂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教师应当兴趣引路,引导学生交流关于重阳节的风俗,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了解有关重阳的民间 传说 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爱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通过模拟表演等活动,树立学生爱老尊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重阳节、老人节的常识懂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调查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以及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区)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学法指导:观看、模拟表演及展示。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重阳节,老人节

1.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重阳节吧!

2.播放视频:重阳节老人的活动。

(1)提问:看了之后,你知道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有哪些吗?

(2)小结: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也是老年人的节日,又称为“双九节”或“老人节”。

3.出示图片:尊老敬老大发现。

(1)提问:你家里有哪些老人呢?他们为家庭和社会做了哪些贡献呢?

(2)提问:在你的家庭里,大家是怎样尊敬老人的?

(3)过渡:不仅是在同学们的家中,在社会上我们也要一样尊敬、敬爱老人,为老人提供便利。

(4)提问:你们知道社会上有哪些尊老敬老的活动吗?

(5)提问:在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会)开展了哪些敬老活动?

4.小组讨论: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准备为家中老人做些什么?

(1)全班交流。

(2)提问: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我们在这一天为他们庆祝节日,那么是不是只在这一天尊敬老人就行了呢?

(3)小结:创建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我们每天尊老敬老,让老人的生活幸福美满。(板书:尊老敬老过重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思考节日里如何尊老敬老。

活动二 尊敬老人,平时我们怎样做

1.播放动画:爷爷奶奶的心愿。

2.讨论:尊敬老人,平时我们怎样做?特别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根据老人的年龄状况、身体状况,考虑老人需要哪些帮助等。切实感受到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学会将尊老敬老的活动由老人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三 情景表演

请几组学生分别设计并表演平时和老人相处、为老人做事情的情景。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如何与老人相处。

歌曲链接:《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业: 我为老人做事情

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一次为老人做事情的主题活动。如访问敬老院、帮社区的老人做事情等。

设计意图:课后延伸,巩固 教育 成果。

板书设计:

尊老敬老过重阳


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教学教案相关 文章 :

★ 小学一年级语文《重阳节》教学教案

★ 幼儿园重阳节主题活动教案【五篇】

★ 小学一年级语文《蝉》精选教案

★ 有关重阳节小学一年级日记

★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溪生病了》优选教学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闹花灯》教案范文

★ 2021教研组计划大全十篇

★ 我的重阳节小学一年级100字日记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4. 请问: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它们的时间又分别在什么时候它们的习俗、特征又是怎样的(越详细越好)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一直采用阴历(亦称夏历、农历、旧历)。民国以来虽然采用了阳历(亦称公历),但按千百年传统下来的风俗,人们仍然习惯按阴历过时令节年,随着时代变迁,有些节年风俗淡化了,消失了,有的则相传至今。这些节年主要有:
春节、上元、填仓、龙抬头、清明、端午、六月六 、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历书、冬至。
春节
按传统,我国每年阴历正月初元旦为"年禧",通称"春节"。这是全民性的盛大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按习俗,一般有祭神,求祥祈福;互相祝拜,走访亲友;游览先坛庙迹,进行娱乐,改善生活等活动。具体内容有腊八、扫房、祭灶、年前的市肆、除夕、元旦、祭财神、开市、"人日"、顺星等。
腊八
腊八,即旧历十二月初八日,是汉族传统节日。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中说:"十二月腊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始改为十二月初八日为"腊八节",古时的春节实际上从这一天就开始了。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佛教徒中称腊八为"成道节"。民间有熬粥供佛、馈送亲友邻居、自食,以及有来泡"腊八蒜"的风俗习惯。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老北京的童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扫房以后,全家就要开始筹办年货,请香蜡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画、鞭炮……准备过年了。
灶神,俗称"灶王爷"。据《准南子》说,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清末明初以来,北京市面传有所谓善书,其中有"灶王爷"说:"灶王留下一卷经,念与善男信女听。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封我掌厨中。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民间盛传:"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认为灶王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四日都要去朝奏玉帝,报告所住之户的善恶言行,所以当二十三晚上给他送行时,就用江米或麦芽做成的糖来粘住他的嘴,"意为塞满口,使上天不得多言也"(《中华全国风俗志》),或贴上一副对联,要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以便"下界保平安"。
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
年前的市肆
从头年的腊月十五日起街上便普遍进入春节的节日状态。《京都风俗志》记载:"市中卖年货者,棋布星罗。如案几笔墨,人从作书,则卖春联者,五色新鲜,千张弦目,则卖画副则以及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积满道,各处皆然"。点缀渲染节日气氛的行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各画棚子售年画;对子摊写卖联对、横批、门心、抱柱、斗方、春条、佛对;买挂钱的,卖元宝的,卖供花的,卖绒花、绢花的,卖松木枝、芝麻秸的,卖灯笼的,卖关东糖的,卖杂拌儿的,卖花炮的,……一应俱全。
除夕
旧历腊月三十日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这一天进行,春节达到高潮,最为隆重、热闹。
为了点缀点景,烘托"纳福迎新"的气氛,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门心、请条,用红纸写上"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抬头见喜"、"全院生辉"、"槽头兴旺"、"宜入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欢乐,人口平安"、"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喜庆、吉利话。还要贴门神,贴挂钱等。 )
过去老北京90%的人家常年供有佛龛或神像,到年禧,要在佛龛神像前上供,供品有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糕年饭、素饺子或馒头等蒸食、素炒菜等。家宅六神,如灶王、财神、土地等都要上供、烧香。因灶王爷腊月二十三日焚化升天去了,这一天要请一张新的灶王爷像贴上,以便常年奉祀"保平安"。
年禧是还有祭祖的风俗习惯,以体现"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除夕晚上举行家宴。老北京小年禧饭菜吃喝,主食、菜肴都有传统的固定套子。主食以水饺为主。除夕晚饭家人要齐,所谓"团圆饭"。菜饭尽可能丰富些,预示来年丰衣足食,席间要多说彼此祝愿的话,充满欢乐气氛,这顿饭可以慢慢吃,有的一直吃到深夜,接下来"守岁"。
按传统习惯,饭后至夜间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寝,要"守岁"至次日凌晨,表示年老的人在辞旧岁之际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的有为祝老辈正年益寿的意思。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
接下来就是举行接神和团拜活动。
进入子时(夜十二点后)即可接神,由家中最老辈主持,按《宪书》上说明的元旦之日的喜神、财神、福神,以及阳贵、阴贵诸神的方位,主持人举香率众到院里向各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接神,完成接神一套礼节程序后,全家进行团拜,首先给老祖宗磕头拜年,然后长辈们坐在堂上(或炕上)接受小子辈们的拜年,行头叩首礼,说些祝愿的吉祥话,长辈们照例要给未成龄的小辈们一些"压岁钱"。
元旦
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亲友、同事中的"官客"(男人)互相拜年。"堂客"(妇女)要等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拜年。
清代,官员们元旦互相拜年,是一种不成文的礼节,又是逢迎上司、联络同事的机会。为减少往来途劳,兴行"团拜"。清·艺兰生《侧帽馀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孰乡情,诚善举也,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民国以后,机关、团体的"团拜"更为盛行。
民间的互相拜年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如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母家拜年,其他近亲则不限前后;对同事、朋友礼节性的拜访,对人家欠情的作感谢性的拜访,对左邻右舍平时常有交往的作串门式的抱拳说"恭喜发财"等。
祭财神
财神是多阶层普遍信奉的神灵。正月处二早晨,老北京住户和商号都要祭财神。
开市
从初一到初五,街上的铺户都上起护窗板和一些绘有《水泊梁山》、《桃园三结义》、《精忠报国》等连环画的窗帘,表示过年休息。过了"破五"(正月初五日),年禧就基本上过去了,一些店铺就举"送神"礼,放鞭炮,在热烈的祝愿气氛中打开护窗门,露出事先贴好的"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红对联,开始正式营业了。
人日
旧历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这个古老的节日少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道教认为,"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马,始生人。"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中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认为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若阴晦则兆灾患。清代,北京人正月初七日有测阴晴的活动,"人日"这一天要吃春饼(一种双层的荷叶饼)卷"盒子菜"(酱肘子、小肚等熟肉菜),并且剪饼于庚院,叫"熏天"。但此俗流传范围越来越小,清末明初已不多见了。
顺星
顺星也叫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坎、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上元
"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五闹花灯",旧历正月十五日应是民间传统的"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灯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时就开始以正月十五应为"元宵节"。《史记》乐书云:"汉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祀,致明而终。"到了唐朝,崇尚老.庄,奉道教为国教,为祝贺道教的"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在正月十五的诞辰而举行祝节活动,元宵节又添上了道教色彩,成为佛、道两教特色的节日,活动有张灯、放焰火、吃元宵等固定形式。
张灯、观灯是元宵节日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罢灯"。明代有所谓"灯市",那时东城灯市口是灯与市合一的,清代将灯与市分开,但仍习惯叫灯市,实际上是灯会,属娱乐性质。那时,元宵夜市肆很讲究张灯,各家铺户争奇斗胜挂出大小、高矮、方圆形式不一的花灯,有纱绢、玻璃、羊角的种种差别,上面有绘人物的如《列国》、《三国》、《水浒》、《西游》、《封神》、《聊斋》等;有绘花卉,兰、菊、梅、桂、萱、竹、牡丹、芍药的;有绘禽兽,胫鸾凤龙虎,以及马、牛、猫、犬、虫、蟹鱼虾的,颜色鲜艳多异,形态逼真,品种繁多。从正月十三"上灯"开始,市面上就开始售多种不同形式的走马灯。《燕京岁时记》载:"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灯灭则顿止矣。"从这天起,小孩们成群结队提着灯笼四处游耍,无不欢天喜地。
上元之夜,万家空巷,纷纷上街观灯,"肘足相挨都不觉,布衣尘污贵人貂。"(《都门竹枝词》)形容当时观灯之盛。
放焰火也是上元夜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清·谢文翘《都门新年词》中说:"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
上元节的灯市历来有猜谜的活动,俗称打灯虎。这项活动很吸引人,猜灯谜可以使人增加知识,锻炼思维敏捷,活跃节日气氛。清人赵骏烈的《燕京灯市竹枝词》中说:"灯谜巧幻胜天工,不惜奇珍与酒红。多数才人争夺彩,夸长竞短走胡同。"说明当时灯市打灯虎的引人入胜热烈气氛。
上元节应节的食品是元宵,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燕京岁时记》云:"市卖食品,干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耳。"至今,北京人仍然保留着正月十五吃元宵的风俗习惯。
填仓
老北京俗传正月二十三日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大填仓"。清代,京师多大粮商米贩这时都要祭祀仓神,市民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活储备。清·《帝京岁时纪胜》栽:"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
其实,真正的"填仓"活动是在农村。郊区农民流传谚语说"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平时农民生活很苦,填仓节时吃顿小米干饭杂面汤就算不错了。正月二十五黎明,农村家家户户在院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粮囤的意思。
龙抬头
旧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名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 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
当年老北京人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没处藏"的说法。人们出于对龙抬头出来兴云化雨并威镇百虫的祈望,二月二这天就尽量用龙来称呼食物和各种活动。如吃饼叫吃"龙皮",吃小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儿童这天剃头叫"剃龙头",妇女这天不做针线活计,说为避免伤了"龙眼"。
清明
清明是旧历的一个重要节气。清明扫墓祭祖的风俗由来已久。秦以前已经有扫墓的风俗,但不一定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从唐朝开始盛行起来。《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楹,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清明扫墓这个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旧时,北京人清明扫墓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因家庭经济等条件不同,祭扫方式也多有区别。去郊区扫墓,有的祭毕就地围坐聚餐引酒,有的放起风筝,有的用柳条编成罗圈状戴在头上,说"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既是扫墓又是春游,既寄对先人的哀思,又尽自己春之游兴。
端午
旧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老北京人习惯俗称为五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初"同义,"五"、"午"相通,按地支顺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亦称"端阳"。
端阳节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起源于江南,由来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说法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宋代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为"忠烈公",正式将五月五日端午节赋予纪念屈原的意义。抗日战争时又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端午节时,在南方讲究举行"龙舟竞渡",在北京明清两代则讲究"熙游避灾"。初五日上午,群入天坛"避毒",天坛是祈年圣地、各胜,既仰仗天之神力避毒,又可游乐;过午,有的到鱼池或高粱桥、满井、草桥、积水潭等处"饮醵熙游"。
端午应节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枣粽子,蘸白糖吃。时令鲜品是樱桃、桑椹。糕点铺卖一种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桃酥式的圆糕点,叫"五毒饼"。人们以这些时鲜和应节糕点用来上供或互相送礼。
北京人俗谓"善正月,恶五月"。因五月气候温热,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师符和钟馗像来镇宅、驱避"邪祟"。清人柴桑《燕京记》云:"(端午)前数日,肆间用黄纸盖朱印,或绘天师、钟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购而粘门上,以逐祟恶。"从五月初一起,各家还将菖蒲、艾草插在门的两旁,一曰"蒲剑",一曰"艾虎",也为辟邪驱瘟。为辟邪,京城端午时,人们还纷纷买蒲鞋穿上过节。
端午节还有"扔灾"一说。节前,手巧的妇女以五彩绫罗制成小虎、葫芦、樱桃、桑椹、瓜豆、葱、蒜形状,用彩线串起来,五月初一那天系于小儿的钗头或背上、胸前;小姑娘还用硬纸条叠成菱形"粽子",缠上五彩丝线,戴在身上,通称"葫芦"、"续命缕"。到了五月初五午时之后摘下来,连同贴在门楣上的剪纸葫芦揭下来,一起仍到门外,叫"扔灾"。
节日期间,人们还要饮黄酒,在小孩头上用雄黄画一"王"字,有的还用雄黄涂小孩的耳鼻孔,说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虫钻到耳鼻孔中去。
六月六
旧历六月初六本不为节,因时值盛暑物医霉烂损坏,因此,老北京上至皇室,下至黎民都有晾晒、洗浴活动的习惯。
六月六这一天如天气晴朗,皇宫晾辇舆、仪仗、典籍,庙宇举"晾经会",老百姓晾衣物、洗澡、洗发。民间相传,这一天晾衣衣不蛀,晒书书不蠹,家畜洗澡不生虱子,猫狗等家畜都要赶到河里洗个澡。前清光绪十年(1884年)以前,銮仪卫驯象所,历年都在这天设仪仗,以鼓乐前导,将象群赶到宣武门外西牐水滨去洗澡,观者如潮,颇为壮观。
郊区农民在六月六前后大都注意观察庄稼长势,说"六月六,看谷秀"。有的还把这一天称作"虫王节",在田间、庭院焚者致祭,祈望防止虫灾,保丰收。
七夕
旧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俗称"七夕"。相传是天上牛郎织女星一年一度过银河相会的时刻。旧时,民间有"乞巧"的习俗,称"乞巧节"。织女心灵手巧,曾在凡间把织布、绣花的技巧传授给妇女们,妇女们在七月七日晚上凡人相约,在庭院或花园里焚香拜银河、拜双星,默默祈祷自己的心愿,希望自己幸运,也心灵手巧起来,少女希望自己长的更美丽或嫁个如意郎君;少妇们则希望早生贵子或得到丈夫、公婆的宠爱。
早年,梨园(戏剧界)每值七夕,要演《鹊桥会》或昆曲《长生殿》,《天河配》等"应景戏"。
中元节
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地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地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中秋节
旧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又称中秋节,团圆节,俗称八月节。旧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中,故名"中秋"。《周礼》曰:"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据说中秋节在两汉时已具雏形,至唐代已兴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节日里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的风俗,明清以来的京师,此风一直沿袭不衰。
中秋多种果子成熟上市,有的老北京人直接称它是"果子节"。中秋节有家家户户吃月饼的传统习惯。节前,京城各大糕点铺都应时出售中秋月饼,以"自来红"和"自来白"为主,品种繁多。中秋节吃月饼,作为节日礼品互增亲友的习俗相传至今。
重阳节
旧历九月初九日,俗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远在三国时期,重阳的名称已经出现,魏晋以来,重阳节已成为中国人很重视的一个节日。
古时,重阳节活动很丰富,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明代皇宫自九月初一起吃花糕,九月九日重阳,皇帝亲自到万寿山登高。民间百姓也争相效仿,每逢重阳,人们便带上酒具、茶具到香山或灵显宫,报国寺的高阁上饮宴坐乐。
清代,北城居民多到真觉寺五塔金刚宝座台上登高。南城居民多到左安门内法藏寺弥陀塔去登高。此外,游人较多的是阜成门外钓鱼台。由于重阳节之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所以人们称此举为"辞青"。
登高,"辞青"时,照例都要野餐,主要是以松枝,松塔烧起火来,围坐一起吃烤肉,饮白酒、菊花酒助兴。文人墨客有即兴吟诗作词者。
民国以后,这种风俗逐渐淡薄,至三、四十年代,只留下老人们的传说,民间并无实际活动。重阳前后,民间仅留下了吃烤羊肉,涮羊肉和吃花糕的风俗。
寒衣节
旧历十月初一日为寒衣节,亦称冥阴节,是一年中的三大鬼节之一。老北京人照例要给亡故的祖先"送寒衣"。
清末明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点买寒衣纸。它是一种彩色蜡花纸,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印上红色图案,也有素色的,总之,只是象征性的东西。一般都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也有剪成衣裤状的,也有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火。
历书
旧时,十月初一日钦天监颁历。《燕京岁时记》载:"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也有负箱唱卖者。"
皇历即"宪书",亦称"通书"。清末明初,市面上贩卖所谓"大本新年历",上面印着《大清光绪全序通书》、《中华民国全序通书》。
通书日历以外的部分谓之"序",有的序多于正文。
甚至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子文》、《朱子治家格言》统统附上。民国以后,有当代伟人像,文明结婚仪式图等。
日历部分的表头上有火车表(仅站名顺序)和诸神、佛圣诞日期表。日历以阴历为单位。
人们买来这本通书后,首先用朱笔在封面上写上:"灯下无忌,夜观大吉"。
这种"通书"一直发行到1949年。
冬至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观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旧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冬至之日,京师个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得第一大世纪。古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古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冬至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以卜来年丰欠。

5. 读后感四年级三百八十字重阳节

明天就是重阳节了,预祝天下的老人健康幸福快乐,长命百岁!都说家有一老赛过一宝,现在才明白其中道理,家里的老人让你想想就感觉温馨也生出对家的无限依恋,每当夜幕降临,畅游车河时,万家灯火中总有一盏灯是属于你为你而留,心中顿有暖流缓缓淌过…… 这个重阳节快到了,想起我的奶奶和姨婆还有爷爷,希望他们在天堂里快乐安康!经常会想起他们,很少会梦到他们,相信他们在那里一定是快乐安好的在我还是个毛毛头时,奶奶把我接回来,和姨婆一起把我带大,我的童年考试吧无虑,她们对我宠爱有加,特别是姨婆对我偏心偏得来是地球人都知道最遗憾的是她们一天我的福也没享到,在我还没开始工作赚钱她们就都走了,虽然这些年我总是尽我所能为她们做佛事,总弥补不了心中的缺憾……到现在还记得姨婆看到我就说阿囡啊……放学后每天偷偷给我买奶油小方还叮嘱不能告诉表妹……过年奶奶为了劝说我去表姐家作客需要先答应我的条件---买连环画外带拷扁橄榄,我才同意去的……奶奶做的五彩圆子,青团,松糕……在我的记忆中那是空前绝后的美味随她一起走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抓紧时间,多陪陪家中的老人,陪他们多聊聊,哪怕多一个电话,以后都会少一个遗憾……

6. 九月九过节感想怎么写

写下九月九(重阳节)的来历,典故,可以写下重阳节自己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老人做的事,结合自身写尊老爱老感想。

7. 《山乡巨变》是谁创作的连环画

贺友直
贺友直,男,新碶西街人,1922年11月出生于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我国著名连环画家、线描大师。他从事连环画创作50多年,对于我国的连环画创作和线描艺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贺友直自幼丧母,由乡下姑妈抚养,在大碶王隘一本小学上学,1937年毕业于新碶小学。新碶小学设在关帝庙,人称“凉亭”,里面有座描着三国故事的戏台,他对这种人物素描情有独钟,被这些戏曲人物迷住,心摹手临,滋润着他以后作为美术家的心灵。当时他的美术成绩已非常出色,小荷露出了尖尖角。1937年小学毕业时抗日战争爆发,他随着父亲的失业而失学。1938年后在小铁工厂、印刷厂当学徒,还任农村小学教师。在上海进入美术社后开始走上了美术创作之路,陈在新先生成为他在启蒙老师,从教他绘画商标起步,后来经亲戚介绍结识连环画作者,从此走上连环画创作道路。他的第一部作品是赵树理的《福贵》。想不到自迈过这道门槛,从此他就成为“门槛内人”。他拼命画,一个月竟画了三百多幅连环画,这一来,他也有了较稳定较为可观的收入,家中的生活也相应有了改善,就这样与连环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9年至1960年是贺友直连环画创作的第一阶段。包括与别人合作的作品,他共创作了40多套连环画。如《火车上的战斗》、《向秀丽》等。其中1952年出版的《火车上的战斗》曾在1957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1961年至1965年是他创作的第二阶段。在根据周立波的同名长篇小说创作的《山乡巨变》中,他借鉴《清明上河图》及明清版画,采用俯视和多角度的构图,对南方丘陵地带的山乡环境作了出色的描绘。他借鉴陈洪绶的人物画,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许多性格鲜明、亲切感人的形象。《山乡巨变》的抒情风格、民族特色不仅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而且获得了美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那个时代中国连环画创作的最高代表,被文艺评论家们称为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1963年,在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会上,荣获一等奖。此后,他又创作出版了《南京路上好八连》、《李双双》等13套连环画。1979年他创作出版的《朝阳沟》获建国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的三等奖。1978年出版的《十五贯》和1980年创作出版的《白光》,在1981年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时分别获二等奖和一等奖。其中《白光》标志着贺友直连环画艺术的新高峰。1979年至1984年他又创作出版了《苏东坡写对》、《曹冲称象》等,并参加《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国成语故事》等专题系列连环画的创作,如《华佗》、《势如破竹》等。这些作品以构思细腻,表现手法新颖多样著称,是他艺术创作的第三阶段。《小二黑结婚》于1999年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银奖。在这部作品中他把人性描绘得一派淳美,连一只鸡、一头驴都是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生活是一片陶然,毫无心机,这分明是他的内心世界。苏东坡有句名言“观士子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该作品的意气就是他有一颗在民俗生活中洗炼出的赤子之心。2002年八十高龄的贺教授绘出了他的白描巨制《申江风情录--小街世象》。总共包含了一大十小共计11件作品的《申江风情录》,以白描的特有魅力,描绘出小街之喧嚣、生意之兴隆。随着画卷展开,一股浓郁的老上海风情扑面而来,活生生地将二十世纪上半叶申江市民生活跃然纸上。著名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激赏之余,将其称为“张氏(择端)(清明)上河图之亚也。”如此高龄画出如此精细的白描精品,为世人所惊叹。

他的连环画作品还到过英、法等国展览,在西方国家展览后有人说,“看了贺友直的画,才懂得中国一些道理”。他应邀在法国的美术学院讲课,深受学校学生的欢迎和爱戴,令法国学生仰慕不已。他离开时,该校学生派代表前来送行,说大家不敢来,怕忍不住会哭。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连环画年画系时,特聘贺友直兼任教授。1985年12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贺友直谈连环画创作》专辑,以及《贺友直短篇连环画选集》、《贺友直画自己》、《中国连环画名家经典——贺友直》等。他的名字被列入《中国大网络全书》条目中。他的脚印被制成地砖(对世界上较有成就的连环画家)铺在法国的昂古莱姆广场(世界著名连环画博物馆)。

贺友直现高龄八十有余,“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2001年对他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头,这一年他在家乡的老宅屋基地上新建的新村购置了一套新居,从此他往来于沪甬两地,使几乎隔断了几十年的故乡情结再度连系起来。回乡以后,他总不忘故乡情怀,路上碰到熟人总是仰起头,得意地说:“我是正宗的新碶头人”,在新碶老家有我居住的“别墅(yi)”,显得非常亲切。推进家乡艺术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成了他回乡后的重要工作内容,他经常对家乡的美术爱好者进行讲座、辅导。在讲座中,他以自己50余年艺术创作的经验,言传身教,告诫年轻一代,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多作贡献,使受教者得益匪浅。

2002年4月,他将凝聚自己心血的“中秋节嫦娥奔月”、“重阳节恒景战瘟魔”、“元宵节东方朔巧设灯会”等三部经典民俗故事的原稿册页,悉数捐赠给了家乡的博物馆。2002年12月,他又向北仑图书馆捐赠了有限印刷的《申江风情录》80套珍藏版中的第十七号作品。捐赠仪式上他说:“我这个作品已经分别捐赠给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我当然不会忘记捐赠给生养我的家乡图书馆。”充分表达了一代画师的高尚情怀。

家乡的童年生活曾给贺友直的艺术生涯带来了无穷的创作源泉,海滩边的点点白帆和古街老巷的乡土风情仍是他难以磨灭的记忆,他不止一次地说:“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在我的作品中,很多就是从自己的儿童生活中吸取了创作素材。”他根据儿时的记忆,于2004年4月已绘制出故乡新碶老街的风情画卷,又为家乡人民增添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8. 幼儿园大班社会九九重阳节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九九重阳节教案(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社会九九重阳节教案1

活动目的

1、知道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2、学习如何帮助老人。

3、激发尊敬老人的情感。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2、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断。

3、课前和幼儿园的爷爷奶奶取得联系,到重阳节这一天把他们请来。

4、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礼物。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1、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团圆的情景。)

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4、你们知道老人节是怎么来的吗?

(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据说这样可以避邪。因此,重阳节登高就逐渐形成一种风俗。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阳这一天有不少诗人做诗来纪念。

2、教师讲述:在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有登高、爬山、赏菊、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愿,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我国将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3、观看专题录像片《百岁老人》(老人们欢乐度晚年的情景)

教师讲述: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老人,各地都为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们小朋友要尊敬长辈,知道在长辈生病时要表示关心,老人过生日,送一些礼物给他们。

4、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周围的老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扭秧歌、跑旱舸、打腰鼓等等)

5、在重阳节,你是如何做的?(给老人送礼物等)

6、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尊敬老人的?

(三)敬老爱老活动

1、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是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节日,在过节的时候,我们在家里可以给老人买许多东西,和他们一块过节。我们这里的爷爷奶奶们天天为我们做菜做饭很辛苦,我们一起来孝敬一下他们吧。

2、给老人送礼物,并对老人说句祝福的话。

3、请小朋友一起跟爷爷奶奶们合影留念,活动在《常回家看看》乐曲声中结束。

(四)延伸活动

1、取得家长配合,让家长和幼儿一块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买礼物,表达孝心。

2、在家中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反思

我园历来重视家园共育,加强德育工作。为了使这一良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萌发孩子主动关爱爷爷、奶奶们的愿望,增进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此次加强了节日氛围的营造。

幼儿园大班社会九九重阳节教案2

一、幼儿发展目标:

1、初步知道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愿意和老人一起欢度节日。

2、激发幼儿尊老爱老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礼物、幼儿手工作品、幼儿节目、和光荣院联系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老师引出重阳节主题师: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它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爷爷奶奶的节日。今天,我们小朋友到光荣院看望那里的爷爷奶奶,和她们一起过节老过节,开心吗?

(2)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二、互动环节

1、给老人们献上精心编排的歌曲、舞蹈等节目今天是爷爷奶奶们的节日,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些节目给他们看,好吗?

2、听老人们讲革命故事让爷爷讲讲自己革命故事,使我们永远记得优秀的革命传统。

3、爱你一家亲为老人捶背,整理床铺、推轮椅等等,伸出自己的小手,献出自己的一点爱,使老人感觉到亲人的温暖。

4、赠送礼物给爷爷奶奶将自己画的,粘贴的,剪的精美爱心贺卡等作品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本领,认识到我们在长大。

三、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重阳节,又叫老年节。作为大班的老师,通过参与幼儿园组织的"重阳节"活动,见证了孩子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孝敬老人,并能分享她在活动中的欢乐体验,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孩子们成长的可喜变化。

重阳节前夕,我们大班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来到南关桥光荣院看望老人,给老人们献上精心编排的歌曲、舞蹈等节目,表演的精彩节目赢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为老人制作了精美的爱心贺卡,听老人们讲革命故事,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节日快乐。最令我感动的就是最后一个互动的环节,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由小朋友们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敲敲腿,唱唱歌。此时现场所有的老人们都开心地笑了,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现在也懂得孝敬老人了,做家长的无不为之动容。不仅让老人感受到亲情和欢乐,也培养了孩子们爱老人、爱他人的情感,光荣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人生最美夕阳红,没有人会永远年轻,我们老年人拥有的是智慧和经验,每一句话里有真情,每一个字也是渴望,他们只想与孩子们多点相处的时间,为孩子的幸福开心。当儿女一天天长大的时候,我们也在一天天衰老,孩子们的一句话,一句问候,就能温暖我们老人的心。

现在的孩子都是各家的宝贝,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成为最幸福的一代,培养教育他们是国家社会和各个家庭的重大课题,从幼儿园起就要打好基础。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幼儿园开展的这一活动对孩子就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希望孩子们能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代代相传。

幼儿园大班社会九九重阳节教案3

教学根本目的:

1、让孩子明白重阳节是民间传统节假日之一,有其奇特的'教学与习俗习惯。

2、明白“重阳节”的来源。

3、让孩子明白“敬老爱老”是祖国的光荣传统,要敬爱长辈。

教学预备:

1、VCD碟片“常回家瞅瞅”

2、剪辑中央电台夕阳红栏目里,百岁长辈美好生活的绝妙片断。

3、计算机教学课件《9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课前与幼儿园退休幼儿教师刘子平长辈(孤寡长辈)获得联系,到重阳节这一日将她请来。

5、孩子一人一份自制礼品

教学过程:

一、请孩子看VCD碟片“常回家瞅瞅”

交流:

1、刚刚你看见的是啥?(激起小孩们的感情共鸣)

2、片中表现的是啥内容?

(小孩与大人一块儿探望长辈,回家团聚的场景)

3、导出长辈节:我们孩子有自个儿的节假日,长辈亦有自个儿的节日,推荐(农历9月九日)即是长辈节。

4、你们明白长辈节是怎样来的吗?

二、推荐重阳节的来历:

1、长辈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叫恒景的名士,9月九日那一天,全家一块儿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那时听说这样可避邪。所以,重阳节登高之后就渐渐构成一种习俗。打那之后,在九九重阳这一日有很多诗人都做诗来纪念。

2、播放

教学课件:古诗《9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到过节就更加地想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萸少1人。”让孩子感受诗中重阳节插的习俗与诗人背井离乡的兄弟牵挂之情。

幼儿园大班社会九九重阳节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道农历9月9日是重阳节,了解七宝的一些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教育幼儿尊敬老人、长辈;知道关心他人。

教学准备

对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1、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9月9是什么节日吗?有哪些重阳节的风俗。

2、幼儿自由表述。

师小结:看来孩子们都很了解,那我们今天就开一个有关重阳节的智力竞猜吧。

二、智力竞赛——巩固重阳节知识

1、分组。幼儿根据意愿进行分组,六人一组。

2、必答题:(每组商量好选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

听故事:名人敬老故事

A名人是怎样尊敬老人的?(复述或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B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尊敬老人?(具体到做哪些事。)

3、抢答题:重阳节智力竞赛

A重阳节在哪一天?

B重阳节那天人们会有哪些活动?

C重阳节人们吃些什么?

D我们小朋友懂了一些什么道理?

4、手工题:看图制作寿桃

以速度、质量作为评价标准进行给分

三、颁奖——感受为爷爷奶奶制作礼物的快乐

1、计算得分,各小组颁奖。

2、请还没有制作完成寿桃的孩子继续加油。

3、请幼儿送寿桃的时候,说上一句能让爷爷奶奶高兴的心里话。

幼儿园大班社会九九重阳节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懂得尊敬长辈,关心老人。

2、品尝重阳糕,体会香、甜、糯的特色。

3、学习团、压的技能,乐意参加手工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懂得尊敬长辈,关心老人。

2、活动难点:学习团、压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

1、重阳糕切成小块放在小盘子里。

2、欢快、喜庆的民间音乐。

3、橡皮泥若干。

4、活动前幼儿把手洗干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重阳糕)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些什么?

2、介绍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师:今天是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要做重阳糕,吃重阳糕。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就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对年纪大的爷爷、奶奶有礼貌。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3、让幼儿说说在家是怎样关心爷爷奶奶的?

4、引导幼儿对爷爷奶奶说一句祝贺的话。

(二)品尝重阳糕,感受重阳糕香、甜、糯的特色。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重阳糕。

2、播放音乐,幼儿品尝重阳糕。

3、提醒幼儿注意:尝的时候,要慢慢地嚼,品一品是什么味道?尝完后把牙签放在盘子里。

4、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吃了重阳糕,你知道重阳糕是用什么做的吗?重阳糕是什么味道的?

小结:重阳糕是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

(三)制作重阳糕。

1、重阳糕真好吃,小朋友想自己做吗?

2、老师示范做重阳糕。

3、幼儿用橡皮泥制作重阳糕。

(四)结束。

小朋友们,你们都会做重阳糕了,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忙,做一个真的重阳糕送给爷爷、奶奶,好吗?

五、教学延伸:

通过家校通让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制作重阳糕,送给爷爷奶奶,培养幼儿尊敬长辈、老人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大班社会九九重阳节教案6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3、培养幼儿从小敬老、爱老的美德。

4、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幼儿从小敬老、爱老的美德。

2、教学难点: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活动准备

1、关于重阳节来历、习俗的图片。

2、配乐诗朗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磁带。

3、老爷爷、老奶奶的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明天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也叫“老人节”。

二、观看图片、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三、听配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受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四、说一说:爷爷、奶奶平时怎样关心你的,你会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爱。

五、情境表演《让座》。

1、请两位幼儿分别戴上老爷爷、老奶奶的头饰,扮演乘车的老人,请四位幼儿扮演乘客进行情境表演《让座》。

2、讨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尊老、爱老。

幼儿园大班社会九九重阳节教案7

一、活动内容

大班主题活动:走进敬老院

二、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正是幼儿户外活动的大好时机,我们带领大班幼儿,步行到离我园较近的敬老院,看望那里的爷爷奶奶,和老人们一起活动,既活跃心身又受到教育,还能提高绘画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设计这一主题活动正是为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走一走、看一看,使幼儿感受秋天的凉爽和大自然的美丽,产生愉悦的情绪和绘画的。

2、指导幼儿现场作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绘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品质。

4、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糖果、彩笔、画纸、录音机、幼儿操磁带。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活动内容及要求: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现在是秋天,今天是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让我们带着秋天的祝福,一起走进敬老院,去看看那里的爷爷奶奶,献上我们小小的礼物和真诚的祝福吧!我们将走出幼儿园,沿着宽阔的公路,迎着凉爽的秋风,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欢乐的歌,走进敬老院。今天的活动对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次考验,希听从老师的指挥,相信你们个个都是最棒的!

(二)排队走进敬老院:

孩子们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排着一字形队伍,唱着欢乐的歌,沿着公路走进敬老院。

(三)向爷爷奶奶问好:

请一名幼儿将一包糖果献给爷爷奶奶,所有的孩子齐声说:“祝爷爷奶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四)表演节目:

1、播放幼儿操乐曲,师幼一起做幼儿操。

2、幼儿歌曲独唱。两名幼儿分别唱了一首歌。

(五)就地作画、献画:

1、师:孩子们!你们看,爷爷奶奶的院子里有很多的树木花草,有高大的楼房,宽敞的台阶,好漂亮呀!你们都是小画家,想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吗?

2、将幼儿分成六个小组,围着台阶,准备画画。

3、分发彩笔和画纸,讲述绘画要求。

4、幼儿作画。老师们巡视指导,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作画。

5、献画。

师:大家画得真好。有的画了树木花草和房子,有的画了一个大蛋糕,还有的画了红红的太阳。爷爷奶奶好想看看你们的画,现在咱们把美丽的画献给敬爱的爷爷奶奶吧!别忘了祝爷爷奶奶节日快乐,还要双手递给他们哟!

(六)沙地即兴作画:

1、师:孩子们,刚才你们把画献给了爷爷奶奶,他们夸你了吧?你们做得真好!老师想奖励你们一次沙地作画的机会,你们的脚下有一层细细的沙,可以用小石子在沙上作画,大家喜欢吗?可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但要注意不要把沙子弄到眼睛里去了,注意安全卫生哟!

2、幼儿在沙地上用小石子作画,老师也参与其中,倾听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及时。

(七)合影道别:

1、幼儿集合,与爷爷奶奶合影留恋。

2、与爷爷奶奶道别后排队走回幼儿园。

(八)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在今天的活动中大家表现真棒!回家后别忘了向你的爷爷奶奶祝贺节日快乐,请你们代老师向爷爷奶奶表示节日的祝贺!

幼儿园大班社会九九重阳节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困难,有爱护老人的愿望。

2、感受老人对小辈的关爱,树立尊敬老人的观念。

教学准备:

一些老人用的物品(拐杖、老花镜等)、幻灯片

教学过程:

1、观看幻灯片

“他们是谁?”“在做什么?”

“脸上有什么变化?”“动作呢?”

2、出示物品:“这些东西是谁用的呢?”

3、请幼儿模仿老人的动作:慢慢地走,手拄拐杖。

对比小朋友的动作

小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我们应该帮助他们

4、讨论:平时爷爷奶奶做什么?

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做饭、打扫卫生等。

老师做动作,幼儿猜一猜。

“除了这些事情,他们还做什么?”(接送幼儿)

“爷爷奶奶辛苦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5、对爷爷奶奶说一句心里话

幼儿园大班社会九九重阳节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

2、尝试用各种方式为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表达爱爷爷奶奶的情感。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重阳节:

明天是重阳节就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我们要为爷爷奶奶庆祝这个有意义的节日。

2、送祝福幼儿学说一句祝福的话,对爷爷奶奶送上祝福。

3、感恩活动小朋友,平时爷爷奶奶为小朋友烧饭、洗衣、接送我们上幼儿园,还会给我们买好吃的。在今天这个节日里,我们回家也为爷爷奶奶做一件事。

教学反思: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重阳节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快乐。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这成长的过程都离不开爷爷、奶奶的爱。所以在重阳节,为了让孩子们感恩自己的爷爷、奶奶,我们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心和爱意。

每个小朋友对爷爷、奶奶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不同的,都在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给奶奶捶捶背、有的帮奶奶捡菜、有的帮奶奶拖地,有的给爷爷倒茶喝,爷爷奶奶的脸上写满了笑意。相信这个重阳节会在爷爷奶奶们的记忆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它也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敬老人,增进与老人间的浓浓亲情。

幼儿园大班社会九九重阳节教案10

活动目的:

体验与老人同过节的快乐,培养幼儿关心老人的情感,增进艺术表现能力,学习运用学过的技能,合理地安排画面,画出爷爷奶奶的形象。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排练表演的节目,请爷爷奶奶来园参加活动,幼儿自备自己制作的小礼物,纸笔幼儿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节日引题。

以“今天是重阳节”为话题,引发幼儿关注老人、开展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讨论:与爷爷奶奶过节要准备什么?

教师总结,如带上小礼物,准备好表演的节目等,会说关心和祝福的话语。

2、启发幼儿与老人们交谈,了解老人的生活。

3、举办联欢会。

①、请爷爷奶奶讲讲他们年轻时的故事。

②、组织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爷爷奶奶。

③、鼓励幼儿为爷爷奶奶表演歌舞。

4、绘画活动:我为爷爷奶奶画张相。

引导幼儿合理布局画面,可以画出爷爷奶奶的模样,自己来打扮爷爷奶奶,也可以把爷爷奶奶的工作或干家务的情况画成连环画。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构思画面。

5、活动延伸:

①、鼓励幼儿回家为爷爷奶奶做件事,如捶背、讲故事等。

②、请幼儿和家长协商,全家人陪老人一同看戏、郊游等,满足老人的心愿。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连环画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万寿路的老年人活动中心 浏览:679
2016养老金比例 浏览:768
协议赡养老人的违约责任怎么约定 浏览:201
中医养生讲堂有哪些老师 浏览:853
合肥体检哪里便宜 浏览:954
今年多少老年人退休 浏览:959
安庆新农保养老金每月多少钱 浏览:292
辽宁铁路养老保险中心 浏览:917
北京市退休职工遗属补助标准的通知 浏览:16
医生如何指导老年人佩戴助听器 浏览:617
老年人脚上起血泡 浏览:715
首次交基本养老保险怎么交 浏览:367
重阳节的建议 浏览:240
60岁老公出轨心理学 浏览:58
老年活动中心装修设计方案 浏览:884
对退休职工的处分 浏览:367
宁陵养老院多少钱 浏览:69
大学生应如何食疗养生 浏览:244
银川市养老机构 浏览:487
孝敬父母从我做起作文400字作文600字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