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结合弟子规入则孝谈谈对孝道的认识
1、圣人训;首孝悌。
《弟子规》这本是依据圣贤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长的应该善待弟弟,当弟弟的应该恭敬兄长。兄友弟恭,父母心中就快乐。孝道就在其中了。
3、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叔叔伯伯等长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兄长一样友爱。
4、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兄弟之间少计较财物,就不会有怨恨。说话时能包容忍让,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5、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生活中饮食、坐卧、行走,应谦虚礼让,长幼有序。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1)对叔叔的的孝顺句扩展阅读
《弟子规》全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
2. 我有一个叔叔是我家的大恩人,我不知道怎么报答他谁能告诉我
我能理解你,我也有这样的恩人不过是我姑姑,我觉得欠下的恩情是根本还不完,因为没有他那时的帮助,现在的人生可能就完全是另一条路。我会多陪陪姑姑,我想叔叔也有妻子吧,你的报答不单单是他一个人,因为帮助你的时候如果家里有意见的话,那么也不会那么尽心尽力。所以如果叔叔年纪大了的话,就多陪陪,人最怕孤独了尤其上了年纪,承欢膝下,不一定是骨肉的。
多多走动,不要让叔叔觉得咱忘记人家的恩情。平时看他,他的家人喜欢吃什么水果还有他的孩子喜欢什么不用花太多的钱,你真心实意的就好了。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他,就可以了。真的,我们这辈子最欠的是爸妈,而用对待父母的方式去对待其他人,那么是不是就视他为父母了?不多说,希望我们以后好好的赚钱,别让我们儿女欠太多的情债,因为真的会背负一辈子,是不是?
3. 孝敬长辈的古诗句子
如日之恒,如月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翻译:专
你像上弦月渐属满,又像太阳正东升,你像南山寿无穷,江山万年不亏崩。你像松柏长茂盛,子子孙孙相传承。
http://ke..com/view/3621333.htm
求赞qwq
4. 关于孝亲敬长的名言警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5、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6、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7、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9、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10、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11、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12、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13、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14、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15、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16、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17、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18、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19、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20、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21、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2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5. 关于孝心感动的诗句
1、《送母回乡》——唐代李商隐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译文:母亲对自己养育之恩都无法报答,那人生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吗?
2、《游子吟》——唐代孟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3、《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4、《忆母》——宋代倪瑞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译文:自己常暗地里因思念自己的母亲而流泪,但只恐怕母亲思念自己的泪水会流得更多呀。
5、《十五》——宋代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译文:把母亲带到扬州后,就安家于临时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每当月圆之夜,听到杜鹃啼叫,虽然南北远隔,但是仍然深深的牵挂彼此。
1、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译文: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3、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译文: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4、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译文: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5、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宋·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译文: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高中时学习的《陈情表》,很感人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以下是译文: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自以为清高。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于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有感恩父母的诗句。
【出处】《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5)对叔叔的的孝顺句扩展阅读
1、《游子吟》创作背景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2、《游子吟》鉴赏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感恩
风儿轻柔划过 ,
天空依旧湛蓝,
当人间的温馨与你擦肩而过时。
你需要一个同等的回应,
用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实践,
用一颗纯正的心去感动。
我总想轻轻喊出一个名字,
善意而温馨。
我总想轻轻喊出一句话,版
单纯而羞涩。
它就是—
感恩!
事后两颗心在颤动,
又在彼此感谢,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
让人间真情永存。
感恩的影子
因为存在所以需要灭亡,,
因为有爱所以世界方才温暖。
感恩的影子随处可见。
冬日中寒风啸啸,
偶尔听入几声寒鸦凄凄楚楚的鸣叫。
夜晚明月当头,
又有多少悲欢离合。
传递一份爱,
心灵便不会孤独。
因为有啦前者的主动,
从而换来啦别人的感动。
感恩有如一碗心灵鸡汤,
引领对方去理解、感动暖暖的权,
让人陷入无尽的深思,
而其在心底又犹如一团篝火燃烧着。
感恩的诗
感恩是种美德,
感恩是种回报。
是互助的回应,
是真情的回报。
不必有太多华丽的修饰,
不必有太多虚伪的表情。
因为有前者主动的爱,
所以有后者真挚的回应。
世上要求真实的东西真的不多,
而世上要求真实的东西却也不少。
希望能够帮上你的忙哦~
1、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译文: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3、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译文: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4、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译文: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5、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宋·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译文: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孟郊
《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劝孝歌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
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
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
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
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
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
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
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
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
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
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
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忠孝篇
重华大孝动于天,
武穆精忠国在先。
识得荣辱除弊政,
更期来者谱新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
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写作背景及评析:
孟郊 (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苏州。
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11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虽然它已远去,但一颗感恩之心,一腔感激
之情永驻心间。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学会感激
——
感激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学会感激
——
感激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学会感激
——
感激我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
学会感激
——
感激我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不要忘记说声
——“
谢谢
”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
要感激的人太多太多,
你最想感谢谁,
就把感激的话写在
感恩卡上。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
有一个人最应感恩
它就是
——“
妈妈
”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
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面对妈妈深沉的感情
聆听妈妈殷切的心愿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学会感激
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接受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
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
妈妈的爱像一杯浓茶,
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如果说母爱是船,
载着我们从少年走
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拿什么来感谢你,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
望采纳。谢谢。
6. 侄女有钱了,带三位六七旬叔叔出去旅游,寻找侄女对叔叔们孝顺的诗
是想让大家帮你编一首侄女孝顺叔叔的诗是吗?可以网络搜一下。
7. 孝敬长辈的格言谚语
阳光普照父母心坎春意浓,雨露滋润蓓蕾绽放枝头红”
“世界上没有贫穷的母亲,没有丑陋的母亲,没有老迈的母亲”
“在家敬父母,何用远烧香”
“百善孝为先”
“家有老,是个宝”;
“养育之恩,终身回报”
“爹养儿小,儿养爹老”
“父母之恩,重于泰山” 天有日月,人有良心。
老年人是第二次当孩子。
老年享福不嫌迟,青年享福太嫌早。
饮水不忘掘井人,吃米不忘种谷人。
饮水要思源,为人难忘本。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子孝千祥集,家和万事兴。
国难显忠臣家贫出孝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家无主心骨,扫帚颠倒竖。
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
兄弟协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十个叔叔抵不上一个老子,十件褂子抵不上一件袄子。
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像娘。
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8. 弟子规 全文
全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白话译文:
弟子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
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听到他人称赞自己,唯恐过誉;听到别人批评自己,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不是存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内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权势高,地位高的人。
出处:出自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
(8)对叔叔的的孝顺句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
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
《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
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