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闵子骞孝顺的大意

闵子骞孝顺的大意

发布时间:2024-08-26 02:10:25

『壹』 闵子虔的故事

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他和颜回、冉伯牛、仲弓被列为孔门德行科的优秀生。孔子曾说:“任用德行,(在弟子中可仕之人)则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论语》中还收入孔子这样一句感叹:“孝哉闵子骞!人不闻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意思是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赞美他的话,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啊。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将闵子骞孝亲的故事排在第三,使之家喻户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著名的先贤之一。
历史传说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闵子骞崇尚节俭,鲁国要扩建新库房,争取他的意见时,他批评说:“原来的库房就很好,为什么再劳民伤财去改造?”孔子赞成他的意见,赞扬说:“这个人平时不乱说,讲出话来就非常正确。”
季桓子想聘请他当费邑宰,管理费地。开始时闵子骞不同意,对来人说:“好好给我辞去这个职务,如果再来,我就离开此地到汶上去(暗指离鲁奔齐)。”可是后来经孔子劝说,还是任了费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村名闵子庄(今闵家寨)。他治理费地很有成绩,但看不惯季氏行为,最后毅然辞职。由此可以看出闵子骞刚正不阿的品格。
闵子骞曾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卒于长清县内。闵子骞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他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因此,闵家寨闵子祠成为海内闵氏续谱处和祭祀处。其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乾隆皇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
济南也有闵子骞的纪念祠堂,坐落于百花公园西侧。推开两扇虚掩的木板门,向南而行,就可看见一个高约两米的坟堆。在坟堆四周,立有数十尊石羊、石马、石狮、石龟、石佛、铜佛。此处还立着刻有“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据说,文革前(60年代)闵子骞墓规模还很大,当时墓区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00米。墓堆封土直径七八米,高十几米,周围还有合抱粗的古树30余棵,历代碑刻10余尊。文革时整个墓区遭到严重破坏,祠堂被拆掉,碑刻被毁,古树被砍,仅剩两棵,封土被挖去烧砖瓦,空闲处还建了鸡舍。文革后,不少市民多次呼吁,有关部门也做了努力,但至今未能修复。据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的同志介绍,文物部门目前已着手研究方案,准备让沉寂多年的闵子骞墓重见“光明”。[1]
鞭打芦花的故事被后世传为美谈,宋代将之编入《孝行录》,成为中国历史上对少儿进行德育和孝道的重要教材。
闵子骞死后葬在济南,他的后代即迁到了齐国居住,为闵子骞守墓。今章丘西沟头村聚居的闵姓,据说就是闵子骞的嫡传族系。
宋熙宁七年(1074年),济南太守李肃之在闵子骞墓前立碑并建祠堂,祠内供奉闵子骞塑像,苏辙撰《齐州闵子祠记》五百余言,由其兄苏轼书写,刻碑立于墓前。
北宋之后,金、元、明、清各代对闵子骞墓、祠均有修葺,祠前立10余尊历代碑刻,守墓者就是章丘西沟头村闵氏族人,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闵子骞墓及其它建筑仍得到完整保存。
后来闵子骞祠和墓及碑石等受到破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济南市将闵子骞墓重新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复整理,墓前祠堂陈列闵子骞的史料,做为弘扬孔子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场所,并在此处设立济南孝文化博物馆,济南市2006年又将“闵子骞传说”确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2]在济南历城区百花公园西南角,有一条路以人名命名的路叫闵子骞路。公园中有一处景区特别引人入胜,它就是位于公园西北端的芦花区。这一景区以芦湾水面为主景,池畔建有芦花亭,池岸遍植芦竹。据公园管理人员介绍,景区景观寓意“鞭打芦花”的故事。
编辑本段
故事

原文
闵子骞为后母嫉,所生亲子,衣加棉絮,子骞与芦花絮【1】衣。父密【2】察之,知【3】骞有寒色,父以手抚之,见衣甚薄,毁而【4】观之,始知非絮。父遂遣其妻。子骞雨泪【5】,前【6】白【7】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父惭【8】而止。
注释:
絮【1】:动词,往衣服、棉褥里铺保暖的棉絮等。
密【2】:仔细
知【3】:发觉,发现
而【4】:连词,表顺承关系。
雨泪【5】:落泪,流泪。雨,此为动词,流。
前【6】:动词,上前。
白【7】:禀告
惭【8】:指内心感动。
闵子骞的传说故事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孝顺父母、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品格方面。但有关闵子骞的这些传说故事,对后世的影响却很大,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对子女进行美德教育的重要教材。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之闵子骞单衣顺母
鞭打芦花传说闵子骞8岁丧母,父续娶后妻姚氏,生闵革、闵蒙二子。继母对亲生的两个孩子十分疼爱,对闵子骞却十分刻簿,平时不打就骂,不给饭吃也是常事。这一切,闵子骞都默默地忍受了。
有一年冬天,闵父带着三个儿子外出,闵子骞坐在马车上直喊冷。脾气粗暴的闵父气愤地说:“你弟弟的棉袄比你的薄不喊冷,你穿的比谁都厚还喊冷,你到底是安的什么心?”说着,举起马鞭就打,闵子骞的棉袄被打破了,许多芦花纷纷扬扬地从棉袄里飞了出来。闵父见状,大吃一惊,撕开小儿子的棉袄一看,全是新棉花,原来是继母搞的鬼呀。闵父自觉错怪了孩子,抱着闵子骞落下了悔恨的泪水……
回了家,闵父狠狠打了继母一顿,接着又写了一纸休书。继母哭哭啼啼就要被赶出闵家门了,闵子骞见状,一面拉住继母,一面跪在父亲面前哀求道:“不能休儿母,不能休儿母,母在一儿苦,若是休儿母,仨儿都受苦。”
闵父觉得有道理,就依了闵子骞,把继母留了下来。闵子骞的做法也感动了继母,从此,继母对三个孩子都一样地疼爱了。
闵子骞辞官
闵子骞成名后,被鲁君派往费邑为宰。他在费邑行仁政,施德治,不出一年,费邑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秋粮刚刚收获,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阳虎便赶来催缴赋税。
闵子骞说:“官税刚刚收了一部分,等收齐后我亲自送到国库里去。”
阳虎摆摆手,说:“费邑是季氏的私邑,官税直接交给季氏就行啦。”
闵子骞是个实在人,不由地问道:“我生在鲁国,长在鲁国,如今又为费邑宰,怎么从没听说过费邑是私人的邑地呢?”
阳虎不耐烦地说道:“鲁定公以弟继承兄位,也是不合理的,这都是季氏拥戴他的结果。如今国家大权掌握在季氏手中,这费邑还不是季氏家的吗?”
闵子骞听了,憋了一肚子气。自己全心全意治理费邑,原以为是替国家出力,没想到干来干去竟是为私人卖命,于是决定辞去官职。他在辞呈中假说父亲年高体弱,老病缠身,要归家侍候老父,以尽孝道。因忠孝不能两全,所以要辞去费邑宰的职务。
鲁君闻知,连忙派人劝阻,但闵子骞主意已定,坚辞官职。不待鲁君批准,就匆匆离任,隐居到汶水之滨,从此再也不肯出山为官啦!
孔子训鹅
闵子骞辞官后,日子过的十分清苦。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公冶长等人路过闵家庄,顺便到闵子骞家看看。闵子骞见老师来了十分高兴,就张罗让妻子做饭。媳妇说:“咱家有大米,做米饭吃行不?”
闵子骞说:“老师吃米饭倒行,就是没啥菜呀?”
媳妇说:“咱家还有两只鹅,咱就先把那小的杀了吧!”说着,就把小鹅绑了起来。
闵子骞说:“俺师徒好几个,这个小鹅不够吃呀?”
“那就杀大鹅吧!”媳妇说着又把大鹅捆了起来。
孔子在堂屋里坐着,见闵家贫寒的很。忽听屋后有两只鹅“啊啊”乱叫,就问公冶长:“公冶长,你通鸟语,你听听你闵贤弟家的鹅说什么呢?”
公冶长竖起耳朵听了听,说:“是闵贤弟见咱师徒来了,要杀鹅给咱吃。两只鹅打谱杀一个,大鹅给小鹅说:‘俺死以后,你要好好给东家看家,白天防着黄狼鼠,夜里小心花狐狸,没娘的孩子要学会照应你自己。’小鹅说:‘俺死后,你甭哭来也甭烦,俺就像一个短命的小孩子,你甭哭坏了身子,没人侍候你。你也得好好给东家把家看,白天防着黄狼鼠,夜里小心花狐狸。’”
孔子听了公冶长的话,就说:“你去给您闵贤弟说,一对鹅,哪个也别杀,他要杀,咱就不在他家吃饭了。”
闵子骞最听孔子的话,赶紧把两只鹅放开了,鹅站起来扑拉着双翅,“鹅鹅鹅”地朝闵子骞施礼,闵子骞说:“你甭谢俺,是堂屋里的老师不叫杀你的,你去谢谢老师的不杀之恩吧!”
两只鹅来到孔子脚下,往上点了三下头就要走。孔子说:“二鹅回来。往后下河不准你把鱼虾伤,你想活来它也想活。头上我给你按个红疙瘩,从今后,你要口衔青草念弥陀!”
鹅遵了孔子之命,从此以后,就只吃青草,不逮鱼虾了。
大风旋起闵子骞墓
传说闵子骞的儿子闵沃盈平时不听话。闵子骞年迈的时候,嘱咐儿子:“我死了之后,要用个石匣(即石棺材)。” 闵沃盈问他:“你学问这么高,看好穴地(墓地)了吗?”闵子骞说:“一直往南走,抬到高山就行。”
闵子骞死后,闵沃盈想:我一辈子都没听老爹的话,这次可要按他说的办。于是请人雕凿了一个石匣,又请人抬着寻找有高山的地方。当来到济南柳家店时,天近黄昏,大伙又累又饿,于是把石匣放下,便在柳家店住下了。
这天夜里,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直刮到第二天清晨。等闵沃盈出门时发现,放石棺的地方堆起了一个高大的土丘,土丘是昨晚刮旋风时旋出来的。再一打听,原来放石匣的地方就叫“高山”。闵沃盈认为这就是父亲说的穴地,于是祭拜一番后,便带着人回去了。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
编辑本段
德行修养

闵子骞作为孔子早期的弟子,以德行著称是有据可查的。据记载,闵子骞为人沉稳持重,平时少言寡语,然而一旦讲话就讲得中肯到位。孔子评价他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闵子骞一生注重“仁”的道德修养,淡漠仕途利禄。
闵子骞从政后,崇尚节俭,当鲁国要扩建新库房,派人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原来的库房就很好,为什么再劳民伤财去改造呢?”孔子得知后,赞扬道:“这个人平时不乱讲话,但只要讲出话来就非常正确!”
鲁国权臣季桓子想聘请闵子骞当费邑宰,闵子骞对来人说:“请不要安排我这个职务,如果你们再来劝说,我就离开鲁国到汶上去。”因为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所以在孔子的劝说下,闵子骞还是担任了费邑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的闵子庄(今闵家寨)。他治理费地很有成绩,但因看不惯季氏的作为,最后毅然辞职。因此可以看出闵子骞刚正不阿的品格。
编辑本段
历史影响

真正令闵子骞名传千古的还是他的孝行故事。除《论语》的记载外,司马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宋元时期的《闵子骞单衣记》等都对闵子骞的孝行有所记录或赞誉。元代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均将闵子骞的故事列为第三篇,标题是《单衣顺母》,亦即俗称的《鞭打芦花》。文曰:“周闵损,字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锦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手无法握住缰绳。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闵子骞由此被奉为历史上最为孝顺的二十四个典范人物之一。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其核心就是忠孝仁爱。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大肆宣扬闵子骞的孝悌忠义,对其屡有追封: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赠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又称费公。历代帝王赐匾封公和文人墨客赋诗题记,加之民间传说故事和戏剧《鞭打芦花》的广泛传播,使闵子骞的美德故事,更加深入人心,传为千古佳话。
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大孝子,山东许多县志上都记载闵子骞为当地人,比较可信的有鱼台县王鲁镇大闵村、费县汪沟镇闵家寨村(2011年起汪沟镇划归临沂市兰山区)、汶上县等处。闵子骞的葬身之地也有多处:除山东鱼台县外,还有河南范县孟村、安徽宿州市曹村镇闵祠村等地。目前,尤以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镇的闵子骞墓,规模最大。墓园约1万平方米,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30米,墓丘高3米,处于松柏掩映之中。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在墓前建有祠堂。近年,济南市文物部门对闵子骞墓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济南市孝文化博物馆”。
闵子骞以纯真至孝处理与继母、父亲的关系,是中华传统伦理、孔子孝道文化的生动体现,对于后人敬老孝亲,具有一定的启发教育作用。2006年11月,民间文学《闵子骞的传说》,被山东省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济南市历城区和济宁市鱼台县共同拥有。保护、弘扬传统孝道美德,对于教育青少年尊老敬贤、促进家庭和睦、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文化名市和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贰』 子曰贤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是伦语的原文吗

回答:不是论语的原文,这句话论语中的原文是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翻译: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的《先进篇》。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白话译文: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2)闵子骞孝顺的大意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叁』 闵子蹇单衣顺母的文言文

1. 闵孑蹇单衣顺母文言文翻译

1. 原文:闵子骞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2. 翻译:闵子骞两兄弟,自从他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就再娶,后母再生两个孩子。子骞为他父亲驾车,掉落辔头,父亲摸他的手,寒冷,穿的衣很单薄。父亲就回去,叫后母及孩子出来,摸孩子的手,衣穿很厚手很暖。就对他妇人说:“我之所以娶你,实际上是为了我的孩子,现在你欺负我,去吧,我不留你了。”子骞往前说道:“母亲在只有一个孩子单薄,母亲去了就四个孩子寒冷了。”他父亲听了不做声,而他后母也感到后悔。

2. 闵孑蹇单衣顺母文言文翻译

原文:闵子骞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

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

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翻译:闵子骞两兄弟,自从他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就再娶,后母再生两个孩子。子骞为他父亲驾车,掉落辔头,父亲摸他的手,寒冷,穿的衣很单薄。

父亲就回去,叫后母及孩子出来,摸孩子的手,衣穿很厚手很暖。就对他妇人说:“我之所以娶你,实际上是为了我的孩子,现在你欺负我,去吧,我不留你了。”

子骞往前说道:“母亲在只有一个孩子单薄,母亲去了就四个孩子寒冷了。”他父亲听了不做声,而他后母也感到后悔。

3. 《闵子蹇单衣顺母》翻译

根据《史记》.孔子弟子列传》记载:儿子陈骞年少时被继母虐待等,冬天,后来母亲把芦花衣服损坏,用棉絮已所生的两个儿子。

闵子骞寒冷不禁止,父亲不知情,反斥之为懒惰,打他,看到衣服破裂处芦花飞出,又查后母亲的儿子都厚絮,羞愧气愤之极,想出去后母亲。闵子骞跪着请求说:“母亲在一子寒,母亲走了三子单。”

他父亲这才饶恕了后妻。从这以后,继母对待儿子骞如同自己的儿子,全家和睦。

后来人们把这一故事被称为“单顺亲”和“鞭打芦花”。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你曾经抱怨后娘;车前留下母亲在,三个儿子免于风霜。

4. 闵子骞单衣顺母中的闵子蹇有怎样的品质

二十四孝里的故事。

大概是闵子骞的后母有两个儿子。后母给自己生的儿子穿上棉絮做的冬衣。

后母妒恨闵损,给他穿的是芦花填充的冬衣。父让闵损驾车,闵损因为身上寒冷不堪而失控,连驾车的皮带子都掉了。

父亲察知了中的缘故,便想要休掉后母。闵损说:“母亲若在,只是我一个儿子寒冷;母若离去,三个儿子都寒衣单薄。”

其母听到后,后悔不已,从而改过。道理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

比如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又或者“亲憎我,孝方贤”。

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再者可以说宽容,以一份大爱包容不公总会结有善果。

等等。

5. 求《闵子骞孝顺》文言文翻译

原文: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

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译文: 闵子骞兄弟共二人,母亲死后,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

闵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丢失了马的辔头,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发觉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单薄。父亲回去后,把后母生的儿子叫来,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的衣也很厚。

就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儿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

他的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

6. 单衣顺母的原文

闵子骞兄弟二复人,母卒,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二十四孝》

7. 闵子骞孝顺文言文闵子骞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孝悌之道,其为人之本与。

孝悌是做人的基础,闵子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都做到位了。子骞对后母并不记恨,反而有些同情后母,小子骞觉的不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休掉后母,于是他跪下来对自己的父亲说:“父亲,请你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毕竟还有两个小弟弟呀!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都会挨饿受冻的。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

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方贤”。

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

8. 单衣顺母的相关评说

闵损(前536~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其家乡在今天山东的费县汪沟镇闵家寨村。

闵子骞,早年丧母,其父娶了后母,又生了二子。后母给自己生的儿子穿上棉絮做的冬衣。后母妒恨闵损,给他穿的是芦花填充的冬衣。父让闵损驾车,闵损因为身上寒冷不堪而失控,连驾车的皮带子都掉了。“”(),就是驾车前行所用的皮带,从骖马的外辔穿过服马的游环,系于车轴,从而引车前进。

其父察知了此中的缘故,便想要休掉闵损的后母。闵损说:“母亲若在,只是我一个儿子寒冷;母若离去,三个儿子都寒衣单薄。”其母听到后,后悔不已,从而改过。

这一则,民间又称为《鞭打芦花》,其中不是由闵子骞自己陈述原因,而是由其父用鞭子抽打闵子骞,从而衣中露出芦花而知道了实情,这样的细节似乎更有戏剧性。如今汪沟镇闵子故里,依旧民风淳朴,《鞭打芦花》的故事广为流传,并且已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准备打好闵子品牌,加快闵子祠的建设和闵子文化的传播,提升该镇的文化品位。

在今日之济南,市内还有一条以其名字命名的道路,另外还有以闵子骞墓地扩建而成的“孝文化博物馆”。在济南百花公园西邻,便是“济南孝文化博物馆”。这里也称为“崇孝苑”,一座突起的坟墓,便是“闵子骞墓”,是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闵子骞曾得到鲁国季桓子之请,让他当费邑宰。他淡漠仕途,没有同意。后来经孔子劝说,他担任了费邑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他治理费地很有成绩,但与季氏的所作所为格格不入,最后毅然辞官。或说最后他病死于长清县内。因此,这里的闵子骞墓也仅是衣冠冢而已。闵子骞葬于何地,在安徽萧县、河南范县以及安徽宿州都有闵子骞墓或祠。

9. 单衣顺母的故事内容

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闵子骞。

他的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对他不好,常常虐待他。

一年冬天,后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做的是棉衣。芦花做衣服看起来很蓬松,但是不保暖。

刚好他父亲带他外出,让他驾马车行至萧县车牛返村时。因为天气太冷,冷风飕飕,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冻得发抖。

父亲看了以后很生气,衣服已经穿得这么厚了还在发抖,是不是有意要诋毁后母。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

结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父亲这才明了,原来是后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气。回到家里,当下就要把他的后母休掉。

可是子骞对后母并不记恨,反而有些同情后母,小子骞觉的不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休掉后母,于是他跪下来对自己的父亲说:“父亲,请你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毕竟还有两个小弟弟呀!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走了,我和三个弟弟都会挨饿受冻的。(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

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

所以,“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

『肆』 求《闵子骞孝顺》文言文翻译。

原文:
闵子骞来兄弟两人,母卒,源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译文:
闵子骞兄弟共二人,母亲死后,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闵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丢失了马的辔头,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发觉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单薄。父亲回去后,把后母生的儿子叫来,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儿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他的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

『伍』 闵子骞孝顺文言文翻译

闵子骞孝顺文言文翻译: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他生母散缺早死,父亲娶了后母,又生冲孝辩了两个弟弟。后母冬天给他穿用芦花做的“絺”,给弟弟穿用棉花做的“纩”,闵子骞因此衣不胜寒,常常冻得鼻子通红。父亲起初不了解,还以为他偷懒,就拿着棍子打他。闵子骞因此跑得更快,父亲追上就继续打,打破了他的棉衣,看见了里面的芦花,知道后母虐待慎纯他,于是决定休了后母。闵子骞上前劝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意思是如果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受冻;如果母亲离开,我们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听了很感动,就不再赶后母走了。

闵子骞的孝顺行为体现了他对家庭和睦的珍视和对父母的尊重。尽管后母对他不公,他并没有因此怨恨或报复,反而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父亲,让父亲明白了后母的苦衷和难处。这种以德报怨、以孝为先的精神,是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外,闵子骞的孝顺也体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他明白家庭的和睦和团结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他愿意为了家庭的和谐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总之,闵子骞的孝顺行为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让我们明白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和照顾,更重要的是对父母和家庭的尊重和关爱。我们应该学习闵子骞的孝顺精神,用爱和尊重去对待我们的父母和家人,让家庭充满温暖和和谐。

阅读全文

与闵子骞孝顺的大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普洱茶与什么搭配养生 浏览:306
父母陪嫁多少彩礼 浏览:691
老人家全身无力是什么原因 浏览:262
s39重庆到长寿有多少公里 浏览:293
工会经费可以慰问离退休职工吗 浏览:574
有退休金了 浏览:300
养老金最高档能开多少钱 浏览:828
社区退休人员文体组织活动记录 浏览:747
老年人安眠药吃了100片 浏览:414
陕西城镇养老保险查询 浏览:334
60岁老人骨密度正常值是多少 浏览:123
老年公寓综合职责 浏览:849
老人家手臂水肿 浏览:556
九九重阳节传统吃什么 浏览:714
夫妻户口本怎么跟父母分开 浏览:806
剑网3怎么长寿 浏览:887
单招体检自己去怎么体检 浏览:935
养老个人账户才4万可以领多少 浏览:206
当兵体检检查什么女 浏览:976
亲近如何养生 浏览: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