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孝敬父母的短句
1、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回顺,鸟兽尚答知哺乳恩,父母本是亲骨肉,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须图报,望子成龙梦成真,孝顺家风世世传,绵延不绝代代兴。
2、父母所想做的事,我依照着去做;父母所牵挂的人,我亲近厚待他。
3、父母之间的严重争吵,往往是造成孩子神经错乱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该极力避免这种争吵。
4、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容易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上瘾。
5、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❷ 劝说孝敬父母该怎么写
“子欲孝而亲不待”做儿子的想要等几年再好好孝顺父母,但是父母随着年龄内的增长,身体会越来容越差,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去世了,等到父母走了以后,想孝敬父母已经就晚了,就会遗憾终生。为了自己将来不后悔,尽最大可能的,多陪老人说话,照顾老人的身体,让老人不生气,让老人快乐的度过余生。将来父母走了,自己也不会感到遗憾了。
❸ 如何理解孝道,能养就是孝道么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创字时,“孝”字即为儿子背负老人前行,孝是责任,是传承。
如何理解孝道?能养就是孝道吗?非也。
古人用六个字来概括孝,即:尊亲,费辱,能养。
短短六个字,分为三个层次: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也就是说,大孝是使父母受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让自己的言行使父母受辱,最基本的是尽自己的力量养活父母。
能养就是孝道吗?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这只是孝道的最低层次。试想,宠物尚且能养,孝道又岂止能养二字?
能养只是从物质角度来尽孝道的,而人又有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精神需要往往更被看重,君不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二者皆可抛?这便是其真实的写照。
社会 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养已不在是主要问题了,我们经传承中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孝亲敬长这一天职,更要从精神上关爱父亲,常回家看看,理解父母的心意,让父母从心灵上得到慰藉。
小小的孝字,包蕴丰富内涵,承载千秋重任。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不妨面对当今 社会 现实, 和大家 分享 、 交流一些对 孝道 的 切身感悟。
能养,不是孝道的全部,只是孝道的一小部分。仅仅解决父母吃饭穿衣问题,也仅仅是衣、食、住、行、医五大基本需求中的“两需”。还须解决父母住有其屋,行能安全、便利,病有所医这“三需”。
我们姑且将孝道简单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并粗略地把能养划归为物质方面的全部。那接下来就是精神方面了。老年人心情好,无忧虑,精气神足,对 健康 以及长寿大有裨益,是孝道的精髓所在。
1、维护父母尊严和体面。中国人很维护自己的尊严,也很讲究体面,哪怕是已经老糊涂了的父母也一样需要尊严和面子。如果剥夺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这两样东西,他们会感到很痛苦、很失落、很没用,在儿女面前变成了逆来顺受的玩奴和混吃等死的饭桶。 虽友清罩然不会导致他们 精神彻底垮塌,但至少会逐渐变得萎靡、消极,如果受到严重伤害,甚至会出现对自身不负责任的偏激行为。
2、保持对父母的敬畏之心。面对父母, 恭谦礼貌, 和颜悦色, 敬重有加。 父母讲话, 面和色温 ,注意聆听。力戒不管不顾,面色清冷,插话辩解,心烦气结。禁忌恼羞成怒,恶语顶撞中伤。父母 当 面,尽量少发脾气,教训孩子或他人。
3、父母有错,劝解包容。人都会犯错,父母也一样,经常会出小错,甚至会犯大错或 出现 严重 失误。儿女力求温言善语,择机相劝。若劝解不利或引起父母不悦,须 及时平复心态, 放量包容。万不可计较不休,寻机秋后算账,与父母争长短。
4、奋发有为,珍惜自己。读书严于律己,学业有成。进入 社会 后,更须倍加努力,勤勉工作,取得成绩,争得荣誉,以慰籍父母。要洁身自好,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强健体魄。杜绝违法乱纪,伤害自我。避免父母对自己担惊受怕,身心不宁。
5、理正家事,促进和睦。处理好家庭内外事务,理顺家庭成员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善教儿女,育其成材,促其就业,婚配成家,生儿育女。力求家无烦事,和畅顺达,家道兴旺。避免被年迈父母牵挂不已,心绪难平,忧虑绵长。
6、精心照料,医食周全。合理调配时间,努力多陪伴父母。父母年迈,儿女尽量同住,方便照顾。儿媳女婿,责无旁贷,细心掌握父母生活细节、饮食习惯和偏好,在不影响 健康 的前提下,尽力满足, 力求避免出门远行。 有病及时全力医治,精心守护照料。
7、父母欢心, 健康 长寿。鼓励帮助父母经常参加有益的文体 娱乐 活动,支持或陪伴父母外出 旅游 ,维护父母各种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参与保护父母珍藏。最大限度地促使父母身心放松,精神愉悦,笑口常开,以利 健康 ,增进长寿。
孝道精神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正颂的传统美德,帝王以孝治天下,做人则以孝为根本,一个“孝”可以说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 历史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孝呢?
在现今的认识中,一般人认为只要赡养老人,让老人衣食无忧,能够安享晚年就算是尽到孝道了。其实这只能说是孝的一部分,还不是孝道的真正含义。孔子把孝分成有四个层次,即“孝养”、“孝敬”、“孝爱”和“孝顺”。
“孝”最基本的含义是奉养,即“孝养”。首先要保证父母的吃和穿;但光“孝养”远远不够。子好闹游向孔子请问“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那么如何不停留在“孝养”层面上呢?孔子回答子夏问“孝”时用一个反问句“色(在父母等长辈面前保持恭敬和悦的脸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竟然)是(这)以为孝乎?”(意思晚辈帮助长辈做事情,给长辈酒肉和饭吃,难道这就是孝吗?)这更进一步指出“孝”的本质前提是“敬”。这“敬”包括方方面面的,譬如语言要和气,面色要和悦,行为要恭敬等等。子夏说:“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事奉父母,要做到尽心竭力,“孝养”以“敬”,才能称得上“孝”。但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怀有能“赡养父母”即为孝的想法,所以他们常常抱怨老人的不知足。因为他们认为好吃好穿地伺候着老人,就已经是尽孝了,老人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其实年迈的老人多孤独,他们除更需要孩子陪他说话、聊天,更需要孩子敬爱他。这 “敬”字下面体现的是孝子的心,是孝子的情。“孝爱”主要指时时刻刻关爱父母和不让父母操心,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牢记父母的年龄和保重自己的身体。“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孝矣。”(《朱注》范氏曰)。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父母高寿应该感到高兴,但因为年龄大了,随时可能生病,也随时有可能死亡;所以恐惧俱在。“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自己生病,虽然生病不是认为所能控制的;但为了父母亲,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尽量做到不生病,减少父母的担忧;更不能陷入不义而使父母担惊受怕。为人子女者,当正其身行,不为非作歹;否则让父母担惊受怕;一旦东窗事发,陷父母于不义,如此则孝道荡然无存矣!“爱”父母就要时时刻刻“顺”着父母,哪怕父母做错了事情还没有想通;所以孔子说:“侍奉父母,多次委婉劝告。如父母不听从,仍然尊敬而不悖逆,虽然忧伤,却不埋怨。”,所以“孝顺”是孝的最高境界。
总之,从整体看,“孝养”属于法律范畴,为人子必须做到,否则必定受到法律惩罚;“孝敬”和“孝爱”属于道德范畴,是 社会 所提倡的;而“孝顺”则是“君子范畴”,是古代要求君子必须做到的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也是孝敬教育的最高典范,这在《二十四孝》里得到体现。
单纯的能养就是孝道是片面的,说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2.能够养老首先是一种责任,是孝道的起步,现在很多人连这一点也做不到。
可以肯定的是,要做到孝道必须要能养,父母生养我们到成人还帮我们带孩子,大多数父母为了孩子几乎付出了一生心血,到老了,作为儿女赡养老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话又说回来,光能做到“能养”是不够的。
中国的“孝文化”讲的则是“孝顺”二字。把“顺”放在了“孝”后第一位,也就是说,要做到孝到,首先要能做到孝顺,要能够让老人顺意、顺心。比如:子女多的把老人分开管,让老人分居;丧偶老人想找老伴被儿女干涉等等,不能说老人管不好,但让老人晚年活的不开心,也是一种不孝。
所以说,孝道不光是要能养,还讲求一个顺。也就是能让老人晚年活的开心。
岁月无情催人老。随着父母年龄一年一年的增长,他们老了,也干不动了。可以说父母为了儿女,倾尽了一生的心血,帮儿子娶,帮女儿嫁,尽自已最大能力助子女成家立业。多年的操劳,他们的头发白了,腰也弯了,已经迈入了老年的行列。
此时,我们就应该对父母尽孝道了。怎样才能尽好孝?怎样尽孝才科学。怎样才能让为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开开心心的,无忧无虑的度过他们的晚年呢?
首先,孝道必须先从物质保障做起,父母为了子女已花光了积蓄,老了,干不动了,也就没了经济来源。所以,子女就应该保障父母的经济所需和物质所需。换句话说,能养只能算是孝道的最基本含义。
另外,应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多陪陪父母,陪他们唠唠家常,谈谈工作。因为人老了,寂寞空虚,最希望子女能多陪伴,最希望一家团团圆圆的坐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
父母老了,身体也越来越差了,子女一定要及时尽孝道。不要把孝道只挂在嘴上,要尽快付诸行动。不要让“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让你终生痛苦。
所以说,尽孝道不只是能养,更重要的是陪伴。如果能在物质和精神上对我们的父母尽孝道,才能使他们开开心心的,健 健康 康的度过幸福的晚年。
孝道就是陪伴,满足老人最想和最需要的生活,他想怎样就怎样,一切如他所愿,不能试试改变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让自己父母开心,可以在他们身边直到……我觉得才是孝道,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孝道就是陪伴、赡养老人,最需要关怀老人
❹ 如何委婉劝说自己的父母更加孝顺爷爷奶奶
家是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要回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可以带给我们温暖。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我们总想要回家,因为家里有思念我们的人,还有等待着我们的人。家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人。委婉劝说自己的父母,更加孝顺爷爷奶奶有以下几种方法。
于每个人的生命而言都只有一次,这个宇宙中没有永恒的存在。只要我们还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做到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要用爱传递温暖,在自己的家中更要用爱带给家人温暖,孝顺父母,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❺ 有关现代孝敬老人的故事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身为中国人,理所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这一优良传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孝敬老人的 故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现代孝敬老人的故事1
每个人都会变老,但是,尊老敬老却是每个人的本分。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孝敬长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我们人类呢?
回想一下,当我们第一次叫爸爸妈妈时、第一次迈开步子时……是谁在细心地教导我们?是谁在耐心地引导我们?是父母。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受到委屈时……是谁在给予我们鼓励?是谁在给予我们安慰?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绩时、当我们取得成功时……是谁在给予我们喝彩?是谁为我们庆祝?是父母。因此,不管父母对我们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
我也许没有董永那样卖身葬父,没有像许多孝子那样为父母献出宝贵生命,但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也能使父母的心灵得到慰籍。冬天的下午,妈妈下班后拖着疲乏的双腿走进屋里,倦累的身体一下软倒在沙发上。我看到后急忙倒一杯热水,送到她嘴边。她接过茶杯,杯里腾起的热气,衬托着她那张泛红的脸,此刻的妈妈眼中掠过一丝欣喜,享受着这片刻的尽孝之情。
是啊,父母并非要求儿女给予多少,只奢求儿女的一点点孝心。记得一天傍晚,妈妈下班做完晚饭没吃就敲敲到房间去了,我发现后觉得妈妈不对劲,跑到妈妈房间一看,只见妈妈满脸通红,“妈妈,您怎么了?”妈妈怕我担心就说没事,只是有点头晕,你去吃饭,吃完饭抓紧做作业。我放心不下,摸了摸妈妈的头,哇,好烫!于是忙找来体温计让妈妈量体温,一测40度,妈妈发高烧了,怎么办?此刻我想起妈妈在我发烧时给我泡退烧药、用湿毛巾敷,我忙下楼找来一包退烧药和湿毛巾帮妈妈退热,我把药吹凉,让妈妈喝下,再让妈妈躺下,把湿毛巾敷在妈妈的额头上,一会儿摸摸体温,一会儿给妈妈换湿毛巾,不知过了多久,妈妈的体温有所下降,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草草吃了饭,赶忙去做作业。当我做完作业时,忽然想起妈妈还没吃饭,我盛了一碗稀饭,一口一口吹凉,往妈妈口中送,此刻的妈妈眼中湿润了,笑着对我说“你真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看着妈妈会心的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
是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更何况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呢?即使别人给予你一点一滴的恩情,也要涌泉相报,而父母则是养育之恩啊,虽然此刻我们还不能有太多的能力和精力去敬孝您们,但我们可以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是一句贴心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理解的微笑……,我们要以真情敬老,以真爱敬老,以实际行动助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让孝心永存!
现代孝敬老人的故事2
老吾老,以及他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他人之幼。——题记
敬老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老人,则是这个话题中永不褪色的字眼。在人生的答卷中,我们是否能用爱心和耐心续补空缺的横线,在倾听老人们的阐述中重温他们走过的人生之路,在敬老的氛围中感受炽热的回忆?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敬老爱老并非一个 传说 ,我们必须用真诚去充实它。
我楼下杨奶奶的女儿杨阿姨,正是敬老的典范。她总是竭尽所能,为老人送去温馨与舒适,让老人安享晚年。物质上的照顾是有形和有限的,精神上的理解、信赖、认同与赞许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每当杨奶奶不开心时,她都会想尽办法耐心开导,让笑容在杨奶奶脸上重现。有一会,杨奶奶因为在买菜路上掉了20元前闷闷不乐了好几天,杨阿姨知道后,给杨奶奶送来了钱,并劝杨奶奶要放宽心,免得影响健康。在委婉的劝说下,杨奶奶慢慢地解开了心结,恢复了往日的欢愉。
杨奶奶身体不好,想去学 太极拳 健身,却怕自己年纪太大学不会。杨阿姨知道后,给杨奶奶送来了鼓励,给她报了名,并连续好几天陪老人联系,增强了老人的信心。杨奶奶又增添了一项生活的乐趣。
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工,杨阿姨的收入并不多,但她总是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分一部分来,为杨奶奶添置衣物,改善生活。每当单位发放米油时,杨阿姨总会分给杨奶奶。每隔几天,她总会给杨奶奶送来好吃的东西。在杨奶奶的生日和年节,杨阿姨总会组织家人与老人家齐聚一堂,热热闹闹地给老人庆贺。
杨奶奶生病了,住了院,杨阿姨每天奔波于医院、家里和单位之间,坚守在老人床前,给她递水送饭,给老人以精神鼓励。一个月后,老人康复出院了,可杨阿姨却整整瘦了十斤。
“百善孝为先”,敬老爱老是美德之始,幸福之源。杨阿姨是一个平凡的人,她的敬老行为也看似平凡。敬老并不难,只要行动起来,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共同谱写敬老的爱老的美德华章。
现代孝敬老人的故事3
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把我们当作掌上明珠,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下我们一天天长大,但他们却一天天变老了。我也应该像他们爱护我一样爱护他们。
作为学生的我应该为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爷爷奶奶倒水,捶捶背,讲讲学校里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逗他们笑一笑,有好吃的东西要和爷爷奶奶一起分享,让他们先品尝……虽然这对我来说只是一些小事,但不管我做什么,只要我用心去做,相信他们一定会心花怒放,心里感到欣慰。因为老人最大的心愿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其实我不仅要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对别的老人也要一样。为老人做好事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我在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个人让座,早上起床,放学回家,见到长辈主动向他们问好,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要上前帮忙。下雨时看见老人没带伞要主动与他们共撑一把伞……
在我们国家还专门设定了给老人的节日— 重阳节 ,也就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关爱。但我们尊老爱老不能仅限在这一天。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要把中国的“孝道”发扬光大。所以我们在家不能做“小皇帝”。不能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或者稍不顺心,就对长辈大发脾气。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长辈都不热爱,又怎么可能对其他的人充满爱心呢?“尊老爱老”它不是一句空洞的 口号 ,它是我们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贴心的话,一个甜甜的微笑。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陪爷爷奶奶去了厦门。其实厦门我和爸爸妈妈已经去过了,但是爷爷奶奶没去过,他们没看过海。为了陪爷爷奶奶看海所以我们就旧地重游。出发前一天我爸爸还特地给我爷爷买了一双新鞋呢!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当是传播美德的先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老爱老的好少年!如果你们的爷爷奶奶不是和你们住在一起记得常回家看看哟!
现代孝敬老人的故事4
白昼里,始终都有他们孤独的背影;心灵中,总是有他们流不出的泪;白发间,镌刻着多心酸与泪。这里住着许多年过六旬的老翁老妇,他们有的是孤家寡人;有的被子女送来了这里。不知怎么的,这里很安静,却有一丝若隐若现的悲凉,这里就是——敬老院。
我时常在家里细细咀嚼这个词,心想:敬老院?不就是尊敬老人的地方吗?可是,我在这里,却看不到一丝的欢乐,却只能嗅到那股深深的离愁。
或许有些人良心有些不忍,所以经常主动上门给老人们关怀和温暖。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敬老院关爱老人。进入敬老院,一切都出奇的静,。 几个老爷爷下着象棋沉默不语,几个老婆婆凑在一起扇着凉扇看电视,可是,这里并没有其他地方那种悠闲的气氛,相反,却是一片悲凉……
耐不住性子的灵一下子冲到了前面,站在大厅中央振振有词的说:“爷爷奶奶们!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们!今天,您的“孙子孙女”来看你啦!希望我们这样 会让你们感到温暖,要知道,你们是我们尊敬的上一代,你们不会感到寂寞的,因为,有我们!”大厅里顿时轰动了,老人们投来灼灼的目光,时间凝固了十几秒 后,投来了欣慰的目光,有的老人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是啊,他们是多么希望他们的“孙子孙女”来看他们啊。这时,我们大家伙一起用上去,投入了每个老人 的怀抱。“爷爷!”“奶奶!”“好孙子!”“乖孙女!”……每个老人抚摸着怀中小孩的脑袋,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灵在奶奶的怀里撒着娇;乔在爷爷膝前聊着天;伊在爷爷面前和爷爷下象棋,涛在厨房甩开了膀子的打扫卫生;成在爷爷旁边给爷爷讲笑话;蒙在奶奶面前表演舞蹈……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欢笑,每个人心中都打着快乐的节拍……
而我呢,则静静地坐在一个正在酣睡的奶奶边上,为她轻轻地打着蒲扇,她虽然在睡觉,可她的嘴角却轻微上扬……渐渐地,奶奶醒来了,此时已是夕阳西下 了她眨了几下眼皮,看着我,露出了一副吃惊的表情,我为奶奶解释了一遍,奶奶才明白过来,把我拉到木椅前,说:“好孩子,你们真伟大。不过,孩子,你的力 量是远远不够的。奶奶希望你不要坐外面这西下的太阳,虽然会照耀给了每一寸土地,可他终究是要走的。今天你播下了爱心的种子,十年后,将会有更多的人来播 撒爱心。希望你以后也像现在这样这样关爱他人,给予他人。奶奶希望你作不落的太阳,好吗?”“我一定会的!”
说完,老师便带我们离开了这座敬老院。其他同学都是一步三回头,可我却没有,因为我有了新的目标!
现代孝敬老人的故事5
小时候,我生活在奶奶家,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也经常帮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记得有一次,奶奶的手受伤了,帮奶奶贴创口贴,过了几天,创口贴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我觉得很奇怪,奶奶的伤还没好,为什么不贴了呢?经过观察后,才发现,原来是因为奶奶每次洗碗时必须把创口贴撕下,久而久之,黏性消失,就没法贴了。
一天,我刚重新帮奶奶贴完创口贴,可中午一桌的碗还没洗,我自告奋勇地说:“奶奶,今天的碗由我来洗,您去休息吧。”奶奶听了,一个劲儿地说:“呵呵,我孙子好孝顺!” 我先把碗一个个摞起来,小心翼翼地捧着来到厨房,轻轻地把碗放在水池里,又堵上水口,拧开水龙头。“哗”地一下,水流了出来。当快要接近半水池的时候,我快速关上水龙头,随手拿了一个碗。噢,是我中午吃饭的碗。由于搁置时间太久。残余的粒米紧紧地和碗粘在一起,我用抹布擦呀擦呀,可这些米粒像顽固分子一样,怎么擦都擦不下来。我生气了,把吃奶的力气都使了出来。终于,这些“顽固分子”投降了,捧着亮晶晶的碗,我好不得意!
过了一会儿,我瞅见了一个比较难对付的家伙----中午盛肉的盘子,上面布满了油斑,刚才的米粒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我用抹布使劲地擦呀擦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这些油斑还是不肯乖乖就范,急的我满头大汗。突然,我眼睛一亮,计上心来,对,双管齐下,让洗洁精当我的“先锋官”,铁丝球当“副官”,它俩精诚合作,果然有“大侠“风范,只轻轻一擦,刚才还在我前面耀武扬威的“劲敌”,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举起盘子左照右照,准备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一不小心手中一滑,盘子像张了对翅膀,一下子“飞”到了池子里,我溅的到处都是:我身上、地上、煤气炉上......我赶紧掩饰自己的过失,生怕被奶奶发现。“唉,古人云:骄兵必败,此话不假也!”我喃喃自语。
有了前两次的 经验 与教训,后面的碗我只用几分钟就大功告成了。洗完以后,我开始显摆起来了:“哎哟,洗碗太简单了,奶奶,以后这活,我包了。”奶奶听了,连连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我嘴上虽那么说,心里却有点惭愧:洗那么几个碗就斗智斗勇,脖子都僵硬了,何况做别的家务呢?奶奶天天那么辛苦地做家务,都没说什么,以后,我也不能一味索取,也该想到“奉献”了。
有关现代孝敬老人的故事相关 文章 :
★ 关于现代孝心的故事
★ 七年级现代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 关于现代孝心故事事例
★ 关于当代孝心的故事事例
★ 现代最美孝心少年故事
★ 关于孝心的当代小故事
★ 孝敬老人的作文6篇
★ 现代感恩父母故事最新
★ 尊老敬老爱老的感人故事5篇
★ 关于孝敬老人的文章欣赏: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