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歌识曲

重阳节歌识曲

发布时间:2024-06-26 11:29:12

㈠ 重阳佳节意休休——元明清咏重阳节诗词赏析

重阳佳节意休休

——元明清咏重阳节诗词赏析

王传学

宋代以后的历朝各代,重阳节仍然是重要节日,许多诗人留下了咏重阳节的杰出篇章。

元代词人段克己的《满江红》,以花喻人,借物抒情: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段克己(公元1196—1254年)字复之,号遯庵,别号菊庄。金末元初文学家。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金亡不仕,与成己避居龙门山,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著有《二妙集》八卷(与成己合集),吴澄为之序云:“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词存集中。

金朝末年,政治衰败,社会动乱。词人怀着对金王朝的愚忠,既悲悼它的崩溃,又深感生不逢时,无力回天。于是寄情于岁晚菊花,意在喻人,聊以自勉。

开头三句,首先展现了一幅秋天雨后的荒园图。“律残无射(yè)”,点明时值九月,此时的荒园秋风萧瑟,秋雨无情,百花为之凋零,荒园杂草丛生。全词以此开端,既深曲委婉地透露了词人悲凉凄苦的情怀,又使人自然联想到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像凛冽的秋风袭向词人的心头。这几句,不仅交代了花的生活环境,也为全词定下了凄清的基调。接下来,轻轻一转,写初开菊花的鲜嫩可爱。这和“雨后荒园”的环境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此花能保”,除了流露出花不逢时尚能自保的欣慰外,更隐含着岁月无情的担忧。细细品味,词人正是借花写人,表达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洁身自保的追求和形势逼人的忧虑。接下来“盈把”二句,由菊花而想到一生爱菊的陶渊明和屈原,陶渊明、屈原生活的年代离词人已远,可是他们与词人所处的政治环境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没有屈从于严酷形势的压力,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险恶的现实,为后世留下了千古英名。这里,词人显然是以他们高洁的情操来激励自己,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上片最后三句忽又一收,由怀古自勉回到凄冷的现实之中,惜花以自惜,哀惋生不逢时。综观上片,处 处写菊花,但却无处不寄寓着词人的身世之感。

下片由花写到人,词人首先哀叹岁月匆匆,少年书生已成白发衰翁。往事如烟,功名未就,自然引起对已逝岁月的追怀。以下几句便以无限怅惘的心情追怀畴昔,通过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难以言传的苦衷,使人觉得凄婉悲怆。“飒飒凉风吹汝急”包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时不我待的哀惋、怜花惜人的深情。全词至此,菊花的高洁品性与词人的精神追求,菊花的零落憔悴与词人的身世之慨已完全融为一体。“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写得缠绵幽深。词人徘徊于花丛之中,顾花怀人,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表露无遗。“歌还泣”更是悲不堪言,正是情动于中发之于外,长歌当哭,更觉余情不尽。

通观全篇,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花与人浑然一体,含蓄蕴藉,一往情深。

元代散曲家卢挚的《沉醉东风·重九》,抒写了孤寂之感: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红叶:化用唐代红叶题诗配佳偶的传说。传说某宫女题诗在红叶上,投入御沟,随水流出宫外,被某士子拾得,后巧结良缘。

白衣送酒:指江川刺史王弘派白衣仆人在重阳节给在篱边赏菊的陶渊明送酒事。

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其时正当暮秋季节,天高气爽,自然景物自有其独特的佳处,然而又带点衰疯的气象。作者面对此时此景,心生悲凉之感。

题诗在红叶上让它带着情意随御沟的流水飘走,观赏菊花的人醉卧在歌楼上。开头两句借红叶题诗的典故,写出自己难于言说的情感无人可诉,只得借重阳赏菊一醉方休。接下来写万里长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远山变得狭长而显清瘦,暮秋时节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败的杨柳,寒秋的鸣蝉,天地间一片哀愁。作者选用红叶、黄花、长天、雁影、瘦山、衰柳、寒蝉这些凄清的意象,营造了暮秋萧瑟、冷清的意境。最后借白衣人给陶渊明送酒的典故,感叹重阳节,无人肯送酒来和自己一起解忧。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面对衰柳寒蝉的满目秋景,却无人作陪的哀愁。

元代散曲家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抒迟暮思归之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帽,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乡。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作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写尽了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现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化用了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这也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零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末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这里又化用宋代词人秦观《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此刻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鸦。

明代诗人文森的《九日》,思乡情浓: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文森(公元1462—1525年)字宗严、明代诗人。历任御史、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进为右佥都御史。有《中丞集》。

首联写离家时久,心情沉重。三年过去,庭院里的菊花依旧在重阳盛开,可惜诗人此时仍身在异乡为异客。颔联写对菊饮酒,思乡情浓。诗人没想到重阳节只能独自饮酒,于是就把这里的菊花当作故乡的菊花,对着菊花把盏,就像是回到了故乡。把思乡之情表现得更加浓郁。颈联描绘远景,借景抒情。广袤的原野一望无际,天际的白云和远方的树林融为一色;天气寒冷,南飞的大雁正聚集在河滩上休憩。诗人借空旷萧索的环境与自由南飞的大雁,表达思乡而不得返乡的孤独愁苦之情。尾联写重阳之时独自登高,心中感慨万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独看不到故乡的踪影。

沈德潜评价此诗:“语不必深,自然蕴藉。”此诗的语言自然、朴素,如首联“三载”,“不在家”等,用语浅显、直白。而思乡之情含蓄蕴藉。尾联以“京华”代指家乡,以“无限意”表达心中的万千感慨,不直言吐露思家的悲切,但思乡之情已不言而明。

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九日渡江》,抒发了归乡的喜悦之情: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李东阳(公元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以台阁大臣主持文坛数十年,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首形成“茶陵诗派”。兼善书法,于篆隶造诣尤高。所著有《怀麓堂集》100卷、《怀麓堂诗话》1卷,又有《燕对录》、《东祀录》等

这是诗人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主持应天(今南京)乡试时所作。时诗人在乡试放榜后,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值重阳,佳节思亲,因有此诗。

首联交代渡江时令、心境和景色。秋风拂衣,船工鸣榔,远客思归,都在寥寥十四字中状写出来。颔联是流传万口的名句,它以万里长江之永恒,反衬百年人生之短暂,因景生情,寓情于景,有不尽天地悠悠之感,万期须臾之悲,涵盖极大,感慨无端,耐人咀嚼。颈联由前半幅重点写“九日”,转入重点写“渡江”,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感。笼罩在轻烟薄雾中的瓜步山,好像漂浮在江面上;那龙盘虎踞的钟山,环绕着阅尽六代兴亡的建康,气象开阔,笔势挺拔,让读者很好地领略到长江两岸的形胜。尾联写舟行如飞,很快过了真州,又在万家灯火中到了扬州。四句中用了瓜步、建康、真州、维扬四个地名,而又流转自如毫无板滞之感,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杜甫也写北归之喜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抒发了归乡的喜悦之情。

明代诗人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表露了亡国之痛: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本名绛,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他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到了重阳节这一天,诗人似乎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不免感到心惊。想到与好友王处士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离别思念的情怀唯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诗人感叹道:且把自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多谢承蒙你千里之外的关怀询问,我是一个亡国之人,如同被放逐一样,已经无家可归了。

王处士,名炜暨,是诗人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诗人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明代诗人王灿的《客中九日》,表达了思乡怀亲之情:

细雨成阴近夕阳,

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

每岁登高在异乡。

客中九日:指寄寓他乡过重阳节。细雨夕阳,飞阁寒塘,渲染晚秋景象,诗人触景生情,引出重阳思乡之情。第三句的“笑”字运用得非常巧妙。黄花笑关山客在家人团聚齐登高的重阳日,却独自在异乡登高,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黄花以人的情感。此句从黄花的视角看关山客,反映了诗人一种无可奈何、远涉关山、离乡在外的孤寂心情,以“轻松”笔调巧妙地写出思乡怀亲之情。

此诗通过写独自在异乡登高,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亲之情。全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前两句先是以细腻的描写点出了重阳节的景象,“细雨”、“阴云”、“寒塘”、“夕阳”、“飞阁”,境界迷茫却不尽孤寂;后两句写异乡登高满目黄花,让人生出淡淡的乡愁,将景与情交融为一体。

明代诗人王琼的《九日登长城关楼》,抒写了边关豪情:

危楼百尺跨长城,

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

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南境,

不用兵屯细柳营。

极喜御戎全上策,

倚栏长啸晚烟横。

王琼(公元1459—1532年),明朝重臣,著名军事将领。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被誉为才高正直,办事认真,屡建功勋。王琼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因此,历史上称他和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

长城关:又称“边防东关门”,位于花马池新城(今宁夏盐池县城)北门外六十步。关上建有关楼,高耸雄伟,上书“深沟高垒”、“朔方天堑”、“北门锁钥”、“防胡大堑”等字。登临远眺,朔方形胜,毕呈于下。

“不用兵屯细柳营”:细柳营,是指西汉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汉文帝年间匈奴侵犯大汉,汉文帝命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赢取了胜利,所以他的部队成为细柳营。此句是说有了河东墙的深沟高垒和高耸雄伟的长城关,可以少养兵丁,节省开支,以逸待劳,强化边防。

自嘉靖七年至十年的四年中,从延绥到宁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关外,所谓明代“三边”数千里边防,统归王琼总制。王琼在灵州、花马池等地留下了足迹和诗文,他的诗反映出明代边防的严酷现实和他忠于国事、勤劳为政的可贵精神。

这是一首由修筑长城的将领写的长城诗。长城关气势雄伟,登高远眺,朔方形势尽现眼底。此诗描写诗人重阳节登上长城关楼时所见的雄阔景色,并以听到敌军已撤出黄河以南地区,军中不用再戒备森严的消息,来衬托修筑长城的作用和意义。全诗洋溢着豪迈兴奋的感情,这在众多的长城诗中并不多见。

明代诗人石茂华的《九月九日登长城关》,表现了戍边将士立志保家卫国的情怀:

朔风万里入衣多,

嘹呖寒空一雁过。

鱼泽滩头嘶猎马,

省嵬城畔看黄河。

香醪欲醉茱萸节,

壮志还为出塞歌。

骋望因高云外尽,

乡关回首愧烟萝。

石茂华(公元1521—1583年)字君采,号毅庵。明中期大臣。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山西。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升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此间,他数次平息了内外的兵乱,受到朝廷褒奖。后升任兵部尚书,掌南京都察院事。在巡察陕西、甘肃地区时,正值这里大饥荒,他奏准朝廷,蠲免徭赋,开仓救灾,因操劳成疾,呕血身亡。

这首诗选自《万历固原州志》。此诗是诗人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长城关时所作。

省嵬城:西夏城名。据《朔方道志》载:“省嵬山,在郡(指宁夏城)东北一百四十里黄河东岸,旧有省嵬城,横枕河滨,为防御要地,今属套地内。”省嵬城在今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省嵬村,东距黄河约10公里。

诗的前两联描写了边塞的苍凉风光:朔风万里,长空孤雁,猎马在鱼泽滩头嘶鸣,黄河从省嵬城畔流过。后两联写戍边将士的情怀:他们在重阳节饮酒欲醉,满怀壮志唱着出塞歌。极目远望高天云外尽头的故乡,表示绝不辜负乡亲们的重托。

全诗以景衬情,表现了戍边将士立志保家卫国、不负乡亲重托的高尚情怀。

明代诗人姜塘的《摘星楼九日登临》,登楼揽胜,追思先贤:

重阳佳节意休休,

与客携壶共上楼。

满目山河增感慨,

一时风景寄遨游。

武公不但歌淇澳,

贤女犹能唁卫侯。

更有三仁忠与孝,

高名千古出人头。

摘星楼:楼名。传说为商纣王所建,极高峻。又名妲已台。在河南省淇县(朝歌)城西北隅,高十三米,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土台。相传殷纣王在上面建一摘星楼而闻名。所谓摘星楼,言其极高,站在上边能伸手摘下星星。后为纪念比干被纣王摘心而改为摘心台。

前四句写登楼所见。时遇重阳佳节,诗人悠闲地与客人携酒登上摘星楼。放眼壮丽山河,心生无限感慨。满目深秋风景,引发思绪遨游。

后四句写登楼所思,忆朝歌名人。诗人所忆不但有被《诗经·淇奥》歌咏的卫武公;还有作《载驰》一诗,诗中载有“唁卫侯”情节的“贤女”许穆夫人。更有既忠又孝,被孔子赞为“三仁”的比干、箕子、微子。表达了诗人对前贤的仰慕之情。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九日》,抒写了边塞秋景和旅人秋思: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首《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寥寥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片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像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片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能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怎么能不消魂?

清代诗人沈辂《九日登高台寺》,写出了游寺的雅兴:

万里秋光客兴赊,

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

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

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

归去迟迟满落霞。

这首诗选自《乾隆宁夏府志》。高台寺,系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年(公元1047年),在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市)东15里处的黄河岸畔兴建的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群。旧址在今银川市东郊红花乡高台寺村。

时值重阳节,秋高气爽,诗人与朋友趁着这好时光,兴致勃勃地来登高台寺。站在高台上,满眼看不尽枫叶一片,庭院清静,何须在菊花丛中设宴。朋友们端着酒杯,披着衣衫,不受拘束,率性而为。

任凭大风吹落帽子,又有谁会嘲笑呢。(《晋书·孟嘉传》:孟嘉在大宴中因风吹落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讽他时,又能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在座的都是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的士人,满座写的诗都是美如珍珠美玉的佳作。大家饮酒赋诗,都迟迟不愿离去,直到落霞满天。

这首诗写诗人与朋友们在重阳节登高台寺赏景、宴饮、赋诗,尽兴游玩的情形,写景壮阔,兴致盎然,显示了士大夫秋游的雅兴。

清代诗人妙信的《九日酬诸子》,表现了重阳节与朋友们相聚的情致: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远天连树杪,高月薄衣裳。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

妙信,字山愚,号诗禅,清代江南镇江瓜州僧。是清代著名诗僧。其诗清新雅致,讲求意境,诗名颇高.

重阳节,诗人邀请朋友们到自己隐修的简陋的寺庵,来饮酒观赏菊花。"东篱约"典出东晋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时值深秋,远方的树梢连着天际,月亮升得很高,天气很清凉,身上的衣服显得单薄了。和朋友分别已经一年了,转眼已到重阳节,已是降霜的季节。各位朋友都是冠绝当代,举世无双的杰出人材,还有谁能比你们强呢。

诗人于重阳日写诗酬答朋友们,表示自己对朋友情谊的重视。重阳佳节,饮酒赏花,正是倾诉友情、吟诗作乐的好时光。这首诗便是描绘这样的场面。诗写得很细腻,很流畅,也很有情致。

清代诗人秋瑾的《九日感赋》,表现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百结愁肠郁不开,

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

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

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

旧日欢场半是苔。

登楼愧乏仲宣才:仲宣,东汉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他出身士族大家庭,年轻就很有名。因为长安战乱,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未被重用,后归曹操。王粲在荆州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赋中抒写了自己久困他乡,才能不得施展而产生的思乡情绪。仲宣才,即指如王粲一样的才能。

诗人怀着惆怅的心情来到了异乡,心中的愁肠百绕千结阴郁不开。重阳节这天,诗人刚刚在堂上插上茱萸,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回忆起与妹妹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于是在窗前写起思念妹妹的诗来。诗人面对盛开的秋菊,觉得在孤寂中难于饮到陶渊明喝的美酒;登上高楼,惭愧缺少王粲那样的才能。诗人感叹:美好的时光中,佳节枉被辜负了。那过去欢聚的地方,如今已冷落无人了。

此诗是诗人1896年婚后初来湘潭不久而作。秋瑾远嫁他乡,离开了亲人,在佳节之时,心情格外苦闷。九月九日她在堂上插上了茱萸,在窗下提笔给妹妹写诗;她对菊遣闷饮酒,登楼远望故居。但这一切都使她因更加怀念当初的欢乐生活,而愁肠“郁不开”了。诗表现了秋瑾初嫁后浓浓的思乡之情。

㈡ 鏈夊叧閲嶉槼鑺傜殑鐜颁唬璇楁瓕

鏈夊叧閲嶉槼鑺傜殑鐜颁唬璇楁瓕濡備笅锛

鐜颁唬涓讳箟鎬濇疆寮鸿皟涓浜虹殑鑷鎴戞剰璇嗗拰瀛ょ嫭鎰燂紝鍥犳ょ幇浠h瘲姝屼腑甯稿父琛ㄧ幇鍑哄逛釜浣撳瓨鍦ㄧ姸鎬佺殑鎬濊冨拰杩介棶锛屼互鍙婂圭敓鍛芥剰涔夊拰浜虹被鍛借繍鐨勬帰绱銆傚悓鏃讹紝鐜颁唬璇楁瓕涔熷叧娉ㄧぞ浼氱幇瀹炲拰鏀挎不闂棰橈紝閫氳繃涓浜虹殑鎰熷彈鍜屼綋楠屾潵鍙嶆槧绀句細鐨勭煕鐩惧拰鍐茬獊銆傜幇浠h瘲姝岀殑鍙戝睍涔熷彈鍒颁簡绀句細鍘嗗彶鑳屾櫙鐨勫奖鍝嶃

20涓栫邯浠ユ潵锛屼笘鐣屾斂娌汇佺粡娴庛佹枃鍖栫瓑鏂归潰閮藉彂鐢熶簡宸ㄥぇ鐨勫彉鍖栵紝杩欎簺鍙樺寲瀵圭幇浠h瘲姝岀殑鍒涗綔浜х敓浜嗘繁杩滅殑褰卞搷銆備緥濡傦紝涓ゆ′笘鐣屽ぇ鎴樼粰浜虹被甯︽潵浜嗗法澶х殑鐏鹃毦鍜岀棝鑻︼紝杩欎簺鍘嗗彶浜嬩欢鎴愪负浜嗙幇浠h瘲姝屼腑閲嶈佺殑涓婚樹箣涓銆

鍚屾椂锛岀幇浠g戞妧鐨勫彂灞曞拰鍩庡競鍖栬繘绋嬬殑鍔犻熶篃缁欎汉浠鐨勭敓娲诲甫鏉ヤ簡寰堝ぇ鐨勫彉鍖栵紝杩欎簺鍙樺寲涔熷弽鏄犲湪浜嗙幇浠h瘲姝屼腑銆傛讳箣锛岀幇浠h瘲姝屾槸涓绉嶅弽浼犵粺銆佸弽鐞嗘х殑璇楁瓕褰㈠紡锛屽畠杩愮敤鏂伴栫殑琛ㄧ幇鎵嬫硶鍜岀嫭鐗圭殑鑹烘湳椋庢牸锛岀獊鐮翠簡浼犵粺鐨勮瘲姝屽舰寮忥紝鍒涗綔鍑轰簡璁稿氬瘜鏈夋濇兂娣卞害鍜屾儏鎰熻〃杈惧姏鐨勪綔鍝併

鐜颁唬璇楁瓕鐨勪富棰樺拰鍐呭逛篃鍙嶆槧浜嗙ぞ浼氱殑鐭涚浘鍜屽啿绐侊紝浠ュ強瀵逛汉绫诲懡杩愮殑鎺㈢储鍜屾濊冦傚悓鏃讹紝鐜颁唬璇楁瓕涔熷惛鏀朵簡鍏朵粬鑹烘湳褰㈠紡鐨勭壒鐐癸紝褰㈡垚浜嗙嫭鐗圭殑鑹烘湳椋庢牸锛屼负璇楁瓕鍒涗綔甯︽潵浜嗘柊鐨勫彲鑳芥у拰鍒涙柊銆傚湪鐜颁唬绀句細涓锛岀幇浠h瘲姝屼粛鐒舵槸涓绉嶉噸瑕佺殑鏂囧寲鐜拌薄鍜岃〃杈炬柟寮忋

瀹冧笉浠呰兘澶熻〃杈捐瘲浜虹殑鍐呭績涓栫晫鍜屾儏鎰熶綋楠岋紝涔熻兘澶熸縺鍙戣昏呯殑鎯宠薄鍔涘拰鍒涢犲姏锛屽甫缁欎汉浠鐙鐗圭殑瀹$編浣撻獙鍜岀簿绁炴敹鑾枫傚洜姝わ紝鎴戜滑搴旇ユ洿鍔犲叧娉ㄥ拰鏀鎸佺幇浠h瘲姝岀殑鍙戝睍锛岃╁畠鍦ㄦ枃瀛﹀拰鏂囧寲棰嗗煙涓鍙戞尌鏇村姞閲嶈佺殑浣滅敤銆

㈢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50首

重阳节古诗大全50首如下: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3、《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4、《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5、《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

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

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

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6、《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

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

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7、《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

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

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

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8、《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9、《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10、《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11、《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

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12、《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13、《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

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14、《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15、《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

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

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

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16、《丁巳重阳》

唐·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

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17、《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

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18、《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唐·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

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19、《浙上重阳》

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

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

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20、《重阳》

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

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21、《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22、《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

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23、《重阳四首》

唐·司空图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24、《重阳阻雨》

唐·司空图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25、《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26、《重阳日荆州作》

唐·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27、《重阳阻雨》

唐·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28、《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唐·张登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

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

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

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29、《重阳日至峡道》

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30、《重阳夜旅怀》

唐·郑谷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31、《重阳》

唐·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32、《重阳日即事》

唐·赵嘏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33、《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34、《重阳日示舍弟》。

唐·赵嘏。

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35、《旅中过重阳》。

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36、《重阳日陪韦卿宴》。

唐·朱湾。

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

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

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37、《九日与友人登高》。

唐·鲍溶。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

几回为客逢佳节,曾见何人再少年。

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

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付上天。

38、《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39、《九月九日》。

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40、《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1、《重九日宴江阴》。

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42、《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李乂。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

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

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43、《九月九日》。

唐·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

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

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

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

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44、《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45、《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6、《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唐·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47、《九日登高》。

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48、《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49、《重九日广陵道中》。

唐·罗隐。

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

广陵大醉不解闷,韦曲旧游堪拊膺。

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

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50、《九日落星山登高》。

唐·徐铉。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

黄花泛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古人。

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

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

㈣ 重阳节的诗歌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诗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1

关于重阳节诗歌: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十日即事注释

觞:盛着酒的酒杯。

两重阳:唐俗,京城的人们常在重阳后的一天再次宴会赏菊,故九月十日有“小重阳”之称。

九月十日即事的诗意/九月十日即事的意思

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九月十日即事赏析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九月十日即事的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2

描写重阳节诗词: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作者: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译文:

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

在异乡共同喝着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赏析:

与王勃

同席而作。人意北归,鸿雁偏又南飞,不正加重人们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来浇愁。更多 描写重阳节诗词 及相关知识,尽在,请大家及时关注!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3

秋风落叶凉初透

情动高山

南山山头

落叶满目尽是

凄凉中

感受古道西风

沧桑诉情怀

风中望影人影瘦

望道松柏

依旧翠蒙蒙

九九双节

再现重阳日

今朝思绪南飞雁

南山畔

多少多情人

一曲高歌

诉尽心中孤独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4

《重阳节的夜》

是谁 敲碎了

一千二百年前的太阳

遗落满天银白的碎片

寒光闪闪

人们煞有介事地把它定义为星星有人说它玲珑剔透

有人说它熠熠生辉

有人说它是亲人凝望的双眸

有人说它是过往伟人灵魂的归宿

我不能界定

但它的冷它的清恰如我的心情

虽然

南国的夜依然

闷热到让人心情沉重

是谁 把喜怒哀乐

精练成一千二百年后的月亮

挂在红尘的柳树梢头顾盼

用它的'阴晴圆缺

牵扯古往今来的离愁别恨

一泻千里的白练上

踯躅着王维的诗李白的酒

永恒地眷恋和落寞

一千二百年前的回眸

搁浅在一千而二百年后的心头

注定了今生的拥有

我的声音如空谷回音

挥之不去的忧愁

在重阳节的夜

在南国骚动的街头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5

终于在重阳后

被压抑的

对家的思念

汹涌喷薄

汇聚着

我的笑与泪

远方的。亲人啊

你们是否还在午后忙碌

我想分担你们的劳累

塔里木的阳光

温暖着离家的学郎

躺在酥软的枯叶上

想想

家里会不会换了装潢

我的那张小床

现在换了谁躺

寻梦的大学路上

对家的思恋

谁能淡忘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6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

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唐】李乂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

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

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唐】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

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

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

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

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唐】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唐】罗隐

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

广陵大醉不解闷,韦曲旧游堪拊膺。

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

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唐】徐铉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

黄花泛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古人。

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

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

【唐】徐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

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

今日几花开。

[唐]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

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

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

黄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8

今日又重阳

无处去登高

无法去远望

只好月下苦苦想

你正站在月下看家的方向

今日又重阳

用心血把弯弯的月儿点圆点亮

一边钩着你的身影---

我的丈夫我心中的王

一边钩着我的灵魂在树上

闪着翅膀轻轻对你歌唱

今日又重阳

你每年都在他乡建造楼房

何日回家团聚一堂

怀里抱着小儿

嘴里哼着小曲追随我的身旁

今日又重阳

你我天各一方

虽未能携手赏菊

然在你我的生命里

四季都充满了

鸟语花香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9

诗歌一:喜庆重阳节

九九重阳,

岁岁安康。

衣食住行,

美好憧憬。

养老保障,

医卡闪光。

娱乐欢畅,

长寿福享。

儿女孝敬

共祝吉祥。

佳节喜庆,

万民欢腾。

诗歌二:重阳节思妻

重阳时节秋雨泣,丛山迷雾路遥遥。

浓云随风东南来,带你恩爱思意情。

初冬离别已十月,梦牵梦绕伴我眠。

多少挚爱多少悲,久别何时道重逢。

诗歌三:重阳节

岚起幽壑迎旭光,金菊开放篱笆旁。

云鹊欢唱东山顶,白桦林中落叶黄。

晴空掠过回归雁,翘首高天神飞扬。

天涯故乡遥相望,今日把酒莫相忘。

诗歌四:庆重阳节

登高望远秋色赏,

岁岁重阳胜春光,

西天红霞送落日,

朝阳蓬葧生东方。

亿万老人庆佳节,

欢歌笑语追梦想。

诗歌五:重阳节前到雪野

明日九九又重阳,

雪野山色入湖光。

深居不知秋日冷,

扑面犹觉风带霜。

诗歌六:重阳节的思念

九九重阳,

中华大地的节日,

这一天,

我思念起年迈的母亲,

还有那已过世的父亲。

岁月的脚步,

如此的匆匆。

那过去的一幕,

如梦一般。

在我的脑海中,

轻轻的闪现。

天刚刚黎明,

父亲便手扛着鱼竿,

去河边钓鱼。

母亲把我们几个围在一起,

讲那重阳节的故事。

傍晚十分,

父亲唱着歌儿,

满载而归。

回首间,

那过去的一切,

是这般的刻骨铭心。

走在漂泊的路上,

转眼间,

又迎来了重阳节,

这时的我,

不由地留下了思念的眼泪。

九九重阳,

年年重阳,

漂泊的我,

不再迷茫。

岁月悠悠,

情意绵绵,

漂泊的我,

只想对母亲说一声,

母亲,您辛苦了!

诗歌七:喜庆重阳节

华夏盛世喜气浓,

两个文明架彩虹。

每逢九九庆重阳,

亿万儿女心欢畅。

城乡干部下基层,

慰问老人表情肠。

敬老院里留身影,

热烈谈心象儿郎。

步入山村进院庭,

留守老人乐相迎。

驻军前来献真情,

军医巡诊到家中。

少年帮助搞卫生,

演出节目醉心灵。

行业窗口把老敬,

优先关爱树新风。

诗歌八:奶奶的重阳节

午后的山村

格外静谧,温暖

太阳

透过屋顶的亮瓦

照进屋来

正好

落到了忙碌的

奶奶身上

屋外的小孙子

用一块镜子

把太阳光

也反射到了奶奶身上

边照边说

奶奶身上有两个太阳

孩子是无意的

奶奶也没意识到什么

突然

屋内的电话响了起来

小孙子连蹦带跳

跑进屋来

接通了电话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10

春天诱人的新绿

盛夏震耳的雷鸣

总有千言万语

欲说还休

九月重阳相思凝聚心头

谁说秋风过后尽是凄凉

登高远望层林尽染

如同我的思绪已扬帆远航

听秋虫歌唱秋叶坠落枝头

看天高云淡候鸟列队南飞

多想也飞回昔日好时光

执子之手

重温昨日亲情

九月重阳

相思弦断异乡

问遍菊花难寻曾相识

故土千里愿今夕同入梦

红叶寄语

不变是我的执著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11

十月节

又走来了

秋日撩人的金黄。

初冬微薄的风霜

也有万语千言

欲休还说

十月金黄

相念放眼天下

莫言秋霜来后只有冰寒

走在秋园

金英怒放

恰似我的年轮被金菊染黄。

看枝叶寥落

寒蝉悠哉花间

听秋风低吟

长空雁叫悠长

多想也跃上葱茏四百旋

屈指行程

再续往日辉煌

十月金黄

信天游荡它方

踏遍青山不见旧时月

故旧千人

愿今夜同把盏

大雁传情

执著是我的灯塔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12

秋山红叶满山红,葫芦岛上一群人。

重阳登山强壮体,登高而呼抒心胸。

惦记先祖功伟业,民族佳节记心中。

众览山小秋风爽,枫叶尽染秋意浓。

游人攀登不畏苦,汗流浃背向前冲。

一家和睦老人乐,夕阳红中露笑容。

枫林竹影叶摇曳,仿佛迎接远方人。

草木多情迎风展,万物和谐心相融。

白云飘逸山若隐,一声雁鸣震耳聋。

群雁南飞庆节日,廉子鼠标笔画神。

有画无诗意境淡,诗快赋诗助友成。

书画人生展才艺,重阳绘画情意深。

群雁恋家挂亲友,如梦似幻展笔功。

远山飘缈有瀑布,飞流直下云雾蒸。

桃源胜景秋恋枫,雁鸣声声迎客松。

画里多姿人气旺,话外重阳喜相逢。

关于重阳节的诗歌13

九月,我不甘心被一片落叶。

划上理想与追求的休止符

虽然我的容颜已有了落日的晦暗

九月,我不甘心被凛冽的风。

吹硬了我正翱翔的翅膀

虽然我的肢体已没有了先前的灵活

我不是一个多了不起的人。

但我也绝不甘让生命染上平庸

不服输是我的性格

当人们悲天悯人的感慨岁月无情

我想的更多的

却是

如何在下一个季节绽放生命

我不敢说我有多么的优秀

但我努力的去书写一份人性的高洁

坚强是我的性格

当满天落叶宣告秋天的终结

我愿是一枚枫叶

为大地送上一片暖暖地颜色

我喜欢枫叶

喜欢它不屈的性格

当霜雪满天,

当百花凋落

那满山遍野的枫叶

却用烈焰一般的火红

向世人宣告:

生命永远不会枯竭

㈤ 关于重阳节诗歌

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自古众多诗人吟颂寄怀,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他的还有: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
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
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
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
刘家豚犬取何难。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
邮童不解献茱萸。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
茱萸房湿露香浓。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丁巳重阳
【唐】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
家山似响隔河砧。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
旧交坟向北邙新。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唐】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
溪上还随觅句行。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浙上重阳
【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重阳
【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四望交亲兵乱后,
一川风物笛声中。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重阳四首
【唐】司空图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重阳阻雨
【唐】司空图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重阳日荆州作
【唐】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
黄菊因暄却未开。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重阳阻雨
【唐】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唐】张登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重阳日至峡道
【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重阳夜旅怀
【唐】郑谷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重阳
【唐】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重阳日即事
【唐】赵嘏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重阳日示舍弟
【唐】赵嘏
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旅中过重阳
【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重阳日陪韦卿宴
【唐】朱湾
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秋风词更远,窃抃乐康哉。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九日与友人登高
【唐】鲍溶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几回为客逢佳节,
曾见何人再少年。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
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付上天。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月九日
【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九日宴江阴
【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李乂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九月九日
【唐】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唐】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九日登高
【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九日广陵道中
【唐】罗隐
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广陵大醉不解闷,
韦曲旧游堪拊膺。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
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九日落星山登高
【唐】徐铉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黄花泛酒依流俗,
白发满头思古人。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
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

九日雨中
【唐】徐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
心遥长向梦中归。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庚午岁九日作
【唐】齐己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乱离偷过九月九,
头尾算来三十三。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
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九日登玉山
【唐】钱起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
【唐】钱起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
【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北料乡关方自此,
南辞城郭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1、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2、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13、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㈥ 有关重阳节的诗词歌赋

1、《九日言怀》 唐·令狐楚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2、《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3、《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4、《重阳》 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5、《重阳日访元秀上人》 唐·司空图
红叶黄花秋景宽,醉吟朝夕在樊川。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对榻眠。
别画长怀吴寺壁,宜茶偏赏霅溪泉。归来童稚争相笑,何事无人与酒船。

㈦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歌识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养老专项计划由哪个部门批 浏览:947
广东养老金年审时间 浏览:525
父母蠢的离谱怎么办 浏览:687
下胃管老人有痰如何治疗 浏览:471
长期吃菜籽油会得老年痴呆吗 浏览:136
下载电影的免费app 浏览:189
父母缺什么都让我买 浏览:457
长期用古汉养生精有什么好处呢 浏览:739
退休人员年休假的最新规定 浏览:353
适合年轻人看的电影免费的 浏览:762
上海企业高级职称退休 浏览:318
成都地球村旅居养老怎么样 浏览:295
老年人用的尿布多少钱 浏览:478
60岁不拘留法律依据 浏览:146
父母入党条件有哪些 浏览:860
养老金15年可以不交了 浏览:319
老人摔伤臀部骨头怎么治疗 浏览:690
内蒙古退休人员判刑后工资 浏览:918
个人养老金怎么查询交多少 浏览:886
长寿小山 浏览: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