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插茱萸是山茱萸吗

重阳节插茱萸是山茱萸吗

发布时间:2024-06-17 02:55:06

A. 《重阳节插的,是什么茱萸

唐朝人在重阳节佩戴的茱萸是吴茱萸基本可以视为定论。
那些叫“茱萸”的植物
在传世文献中,最早记载“茱萸”之名的是据推定成书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神农本草经》。原书在宋代以后已亡佚,如今只有后世学者从引用该书的著作中摘出引文编排而成的辑本。按照现在流行的辑本,《神农本草经》中已有“吴茱萸”和“山茱萸”两味药,均列为“中品”。然而,有人发现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在引用该书对吴茱萸的介绍时没有“吴”字,怀疑原书恐怕只是管这味药叫“茱萸”,“吴”字是后人加上去的。
吴茱萸的果实。
到了唐代,苏敬主编的《新修本草》又新收一种“食茱萸”,指出它和吴茱萸相似,但药效“少为劣尔”(稍微有点差罢了)。在此之后,历代学者对于吴茱萸和食茱萸的关系一直有争论,大体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吴茱萸就是食茱萸,另一派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植物。明代李时珍就极力主张吴茱萸和食茱萸并非一物,食茱萸是上古所说的可以做调料的“藙”,又有“欓子”、“越椒”等别名。
“食茱萸”椿叶花椒的花。
经过现代植物学家的考证,今天学界的共识是,山茱萸指的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其枝叶和果实都没有气味。至少自李时珍以后,吴茱萸指的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有的文献也用其异名Euodia ruticarpa或拼写错误的“Evodia rutaecarpa”),食茱萸指的则是芸香科另一种植物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它们的枝叶和果实都有浓烈的气味(至于是香是臭,随各人的感受不同而不同),特别是果实,入口极辛辣。至于李时珍之前的吴茱萸和食茱萸的关系,则没有定论。在我看来,古人最早很可能并不严格分辨吴茱萸和食茱萸,都用“茱萸”来称呼,只是入药的时候以吴茱萸为多,做调料的时候以食茱萸(欓子)为多罢了。
山茱萸的果实。
在今天,以“茱萸”为名的植物除了上述吴茱萸、山茱萸、食茱萸之外,还有蜜茱萸、草茱萸、单室茱萸等,但这三者都是现代植物学家起的名字。蜜茱萸属(Melicope)因为和吴茱萸属(Tetradium)近缘、同属芸香科而得名;草茱萸属(Chamaepericlymenum)和单室茱萸属(Mastixia)则因为和山茱萸属(Cornus)近缘、同属山茱萸科而得名。
马王堆医书引发的争论
如果把出土文献也包括进来,茱萸之名出现的时间还要再早大约两百年。
1973年秋,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随葬文献,均为西汉初年的抄本,其中包括医书《五十二病方》。这部医书中有一个治“癃”病的药方用了“朱臾”,与“椒”(花椒)合用,另有两个治“疽”病的药方分别用了“朱臾”和“树臾”,均与“桂”(肉桂)、姜、椒合用,这不仅说明“朱臾”就是“树臾”,而且强烈暗示它是一味和肉桂、姜、花椒一样具有强烈气味的植物药。学界因此认定,“朱臾”和“树臾”都是“茱萸”的别写,它必是《神农本草经》所谓“(吴)茱萸”无疑。
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帛书(局部)。图片:wiki commons
然而在201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杜锋把吴茱萸和食茱萸之争引入了对马王堆医书“朱(树)臾”的解释中,试图用语言学的证据表明“茱萸”最早指的是食茱萸(椿叶花椒),因此《五十二病方》里提到的“朱(树)臾”是食茱萸而不是吴茱萸。他的逻辑是:
第一,“茱萸”是个叠韵联绵字,按照语言学家孙景涛、江蓝生的理论,一部分联绵字是由单音节词变形重叠而成(如“蹀”变形重叠为“蹀躞”,后来又演变出“抖擞”、“哆嗦”和东北话的“嘚瑟”等形式;“躇”变形重叠为“踌躇”等),“茱萸”也是这样由“茱”变形重叠形成的。
第二,“茱”的本字是“朱”,按照闻一多的解释,“朱”就是“有刺之木”。
第三,食茱萸(椿叶花椒)正好是一种有刺的树木。
乍一看这个推理很严密,实际上却不怎么令人信服。首先,认为“茱萸”由“茱”变形重叠而来的证据就非常薄弱。要知道,孙景涛、江蓝生都曾警告说,如果没有特别充分的证据,绝不能轻易认定一个联绵字的单音节词源。更重要的是,学界现在普遍不赞同闻一多的观点,并不认为“朱”是什么“有刺之木”。台湾学者季旭升就通过比较大量的古文字指出,“朱”字其实本来是“束”字,是假借了这个字的发音表示“红色”之意;后来两字发生分化,古人把“束”中间的“口”涂实成一横,就分化出“朱”字。既然“朱”字和“有刺之木”根本没有关系,杜锋的推理就也出现了致命的缺环,而不能成立了。
在我看来,既然古人最早并不严格区分吴茱萸和食茱萸,那么硬要考证马王堆医书中的“朱(树)臾”是吴茱萸还是食茱萸,又有什么必要呢!
为什么说重阳节佩戴的是吴茱萸?
不管怎样,杜锋在做考证的时候,是基本充分考察了历代古籍里有关茱萸的各种记载和前人的各种考证结论的。如果没有这种充分的考察,就贸然推翻学界的结论,那就总让人觉得假设的胆子太大了一些。
为什么学界认为包括王维在内的唐代人在重阳节佩戴的茱萸是吴茱萸呢?因为只要考察一下佩戴茱萸的节俗的起源,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西晋有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叫周处(就是那位“除三害”的猛少年),曾经著有一部记述地方民俗的《风土记》。虽然此书在后世和《神农本草经》一样不幸亡佚,但靠着后人的辑本,它至今仍然是中国民俗史研究的基本参考文献之一。就是这部书明确记载:“俗尚九月九日谓上九,茱萸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而御初寒。”由此可见,重阳节所佩之茱萸是有强烈气味的吴茱萸,而不可能是没有气味的山茱萸。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确定,古人所佩的吴茱萸就是今天植物学上的吴茱萸,而不太可能是枝条上都是刺、容易扎伤人的食茱萸(椿叶花椒)。
虽然不一定听说过《风土记》,但是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事实上,古人用于“辟恶气”的很多植物如佩兰、艾、菖蒲、苍术等都是有浓烈气味的植物,这可以说是中国民俗的常识。如果非要说重阳节佩戴的是没有气味的山茱萸,而不是有浓烈气味的吴茱萸,对于研究民俗史的学者来说未免有些不可思议。不仅如此,因为重阳节的月数和日数都是九,而九在阴阳学说里是“至阳之数”,所以从汉代开始,受阴阳学说的影响,古人认为九月九日阳气太盛,阴阳失调,是凶日,需要辟邪,这正是推动重阳节佩戴茱萸的节俗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此类似的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因为它与夏至日接近,夏至后昼长渐短,古人认为阴气开始滋生,为不祥之兆,所以端午节也是凶日,需要用香草辟邪。《风土记》又记载西晋民间在端午节“以艾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载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削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直到今天,端午节在家门口悬挂艾和菖蒲仍然是中国南北兴盛不衰的节俗,可见这种用香草辟邪的民俗影响之深。
时至今日,菖蒲束依然是端午节的“标配”。
考虑到这些背景,唐朝人在重阳节佩戴的茱萸是吴茱萸基本可以视为定论。

B. 重阳节插茱萸是为了什么

重阳节插茱萸是中国民俗,传说有辟邪作用,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旧时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

茱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种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因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质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

(2)重阳节插茱萸是山茱萸吗扩展阅读

茱萸主要有两种植物,一为“茣茱萸”,一为“山茱萸”,还有“食茱萸”,前两种皆入药。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干燥果实。别名:辟邪翁。其入药治病,始载于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热,味辛、苦,有小毒。药用前须用甘草煮水加以炮制,可减其毒性。入肝、脾、肾经。

功能:舒肝下气、温中散寒、燥湿助阳。主治厥阴头疼、胸腹胀满、呕吐吞酸、阳虚泄泻、肝郁筋挛、寒疝、脚气。清末《验方新编》载:将吴茱萸捣碎加米醋贴敷脚心上端涌泉穴,可治疗口舌生疮、肝阳上亢头晕、头疼(高血压)。

现代医药科学研究,其果实中含生物碱:吴萸碱、吴萸次碱、羟基吴茱萸碱,并有吴茱萸烯等挥发油成分。药理作用:镇痛,升高体温,收缩子宫,抑菌,消炎,杀虫、抑制胃肠溃疡,升高血清G.P.T和G.O.T.,抑制胃肠功能推进,抗缺氧,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

C. 重阳节插茱萸是什么绿植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按中国古人的习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怀念。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曾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茱萸酸涩微温而质润,走肝肾二经。温能助阳,酸涩主收,故能补益肝肾,涩精缩尿,收敛元气,敛汗固脱,固经止血,强壮身体,是常用的滋补强壮药。中医认为,肾主闭藏,宜秘而不宜泄。肾气虚,闭藏之职失权,则易出现阳痿遗精、尿频、汗出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下血等症状。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不足,筋骨失荣,是以腰膝酸软,肢体乏力。五脏之精气,皆上奉于目,特别是肝血、肾水更为重要,所谓“眼非血不精,非水不明”。若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奉于目,是以视物昏花、头晕目眩。山茱萸既能补肝益肾,又有酸敛之性,故上述诸症,皆常应用。如著名的补肾良方六味地黄丸等系列方剂,与左归丸、右归丸以及有固经止血作用的固冲汤、敛汗固脱的来复汤等,山茱萸皆为方中要药。由于山茱萸温阳收敛,故凡肾阳偏亢、下焦湿热较重者则不宜服用。

D. 重阳节插茱萸是什么植物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我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E. 重阳节插茱萸是什么植物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

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

茱萸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呈微酸性的腐殖质土或壤土种植为佳。育苗场地的整地,要求深翻细耙,每亩施有机肥3 000千克,整平后作1.5米宽的畦。

2.繁殖方法。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嫁接繁殖、压条繁殖。扦插液耐繁殖难以生根。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苗株定植成活后至封行前,每年于春、 夏、秋各松土除草1次,以促进根系生长,迅速扩大树冠。

(2)追肥。定植成活后,每年春、秋各施基肥1次,视树龄大小,每株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10~50千克和过磷酸钙1~3千克,于树旁开环状沟施入。成年结果树还应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生理落果期,每株追施0.2千克的尿素1次。另外,盛花期渣漏喷赤霉素水溶液2次,盛花期和幼果期叶面喷施0. 2%翠姆硼肥3—4次,0.3%尿素和0.2%翠姆磷酸二氢钾交替喷施3—4次,可提高坐果率,防止落花、落果。

(3)灌溉。定植后的当年或成年树在花期、幼果期以及夏季遇干旱时,要及时进行灌水保苗和防止干旱引起的落花、落果现象。

(4)修剪。较适宜的树形是自然圆头形,如密植,应采用自由纺锤形。修剪除了拉枝、环剥、摘心外,主要做好串花枝的回缩,促长枝的重截和疏除。树冠交接后,还应注意对交接主枝闹梁春的回缩和换头改向,以保持强健的树势,培养更多的结果枝为主,调节好生长与结果的平衡关系,保持树冠内通风透光,促发短而壮的新梢。进入盛果期后,还要搞好过密大枝的疏除及徒长枝的摘心。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插茱萸是山茱萸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国爱情片有肉 浏览:787
姜武拿猎枪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686
2019山东退休养老金上调 浏览:920
成都入职体检哪里去 浏览:960
多孝顺的子女 浏览:370
陕西省17年养老金交多少钱 浏览:334
韩国电影学生的老师 浏览:347
重庆高端老年公寓 浏览:897
长寿路到新江湾城 浏览:421
香港被大陆封禁的电影 浏览:856
儿子是rh阴性父母怎么样 浏览:911
重阳节唱什么歌曲好 浏览:548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收费标准 浏览:399
适合生物课看的电影 浏览:983
提前退休职工的待遇 浏览:543
毛阿敏父母近况如何 浏览:42
监利农村养老金什么时候发 浏览:968
巴布是哪个电影 浏览:191
庄子如何对待老人 浏览:526
我们先去电影院看了,电影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