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星云谈孝顺

星云谈孝顺

发布时间:2024-06-13 01:32:36

Ⅰ 星云大师语录[可爱的老人]

星云大师语录[可爱的老人]

佛经里有一则老人国的记载。有一个国家,认为老人没有用,就把全国的老人丢弃在荒野山区。老人一多,他们也在那里成立一个独立的小国。

有一天,不喜欢老人的这个国家收到外国使者带来一封国王的信函,全国上下没有人看得懂。本国的国王就下诏全民,如果有人能看得懂这封书函,将有重赏。有一个大臣自请国王容他带着书函去访求高明,隔天果然就把信函的内容解说明白,并就着书函所问难的问题,如:大象的重量如何秤得,如何辨别母子马,雌雄蛇如何分辨等,一一解答。国王很高兴,问他是如何办到的?大臣说:这就是老人的智慧。国王终于承认自己不尊重老人是一大错误。所以,老人不但可爱,也很有可用。

现在社会上的老人,有时候不为家人喜欢,不但是代沟的问题,老人的唠叨,老人的固执,老人的疾病,所谓老病床前无孝子,致使老人成为社会所要厌弃的东西。但是我们作为老人,要能够懂得享福,当有需要经验传授的时候,也要在青年晚辈欢喜你的情况之下,千万不能一直执着过往的方法,让人觉得你太过固执,致使年轻人不喜欢你。

老人不要倚老卖老,不要老气横秋,不要老而不化,不要老而固执。老人要有童心,要有开通的性格,能够拿得起,放得下;老人要老而有用,老而有趣,老而有才。

老人能常保一颗赤子之心,就能返老还童,如享有台湾毕加索之称的刘其伟,人称老顽童。老人总要有一些让人觉得他可爱的地方,像张大干的胡子、于右任的拐杖、郎静山的照相机、李天禄的布袋戏、陈达的思想起,这都是老人的可爱。

老人要有不服老的企图心、旺盛力,要做一个退而不休的老人,例如有的人在家含饴弄孙,有的人到公园扫地,有的人到街上拾荒。自己能够安排自己的生活,不但自己活得自在快乐,也不会造成家庭、社会的负担。

老人也要有智慧,能够给人一些启示上的价值。老人还要讲究专长,例如学计算机、学英文、学唱戏、学画画。老而能够读书、自修、著作、修行,日子比较容易打发。

老人不是年纪,而是心境;老人不在身体,而在心灵。如果在自己的性格上、能力上,都能与社会有利益、有关联。在家庭能够老做小,能够给人欢喜.则不但不会令人讨厌,还会受到尊敬当然就能够成为一个快乐而可爱的老人了。

星云大师语录_星云大师说的经典语录


1 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2 幸福配方每天说一些欢喜的话,激励自己不要悲伤。
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励自己融入群众。
每天谈一些益智的事,激励自己增长智慧。
每天审视圣者的慈像,激励自己增加内心的善美。

3 忙就是营养;要争气,不要生气;多说OK,少说NO;感动就是佛心;
疾病就是良药;拒绝要有代替;立场互换;给人利用才有价值;
自己就是自己的贵人;有钱是福报,用钱才是智慧;
宁可失去一切,但不能没有慈悲。

4 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5 做事要能知己,若拾寸就尺,不易获得成功;
处世要能知人,若拾长取短,容易导致失败。

6 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己责;
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担当。

7 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8 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
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
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研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
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
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

9 作家在稿纸上耕耘,农夫在土地上耕耘,教师在黑板上耕耘,禅者在心地上耕耘。

10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见律宗大德弘一大师吃饭只有一道咸菜,
不忍心的说:难道你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过一会,大师食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
夏先生又皱皱眉头道:茶都没有得吃吗?怎么吃这种清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一笑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11 个人的性格,影响自己一生,群众的性格,影响万世族亲。

12 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
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
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13 生命是累积的过程,珍惜它便是钟爱自己。

14 时间是一秒一秒给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的用;书籍是一字一字写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的读。

15 交友以无瞋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净土,修行以无得为涅槃。

16 舍生取义,虽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虽生,精神已失。

17 到底生从何处来,死归何处去?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人不但不了解,而且不重视生命,只知道求生活。
知识水平较高的人,除了生活之外,还知道有生命,
但是仍然不重视生命,
因为死对他而言是茫然无知的。
有人说:人是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生命,
然后在无可奈何的条件下度过生命,
最后在无可抗拒的挣扎之下交还了生命。

18 一个人该住什么样的地方,事实不在于地方的大小如何,
主要在于个人胸襟的宽阔如何。
一个胸襟宽阔如当沙弥的朱元璋,虽然席地而卧,
却有法界在我一心的感觉;
如果一个心量狭小,不满现实的人,
即使住在摩天大楼里,也会感到事事不能称意。

19 求学读书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

20 从初发心到成就佛果,要历经多少劫数,要忍受多少苦难,
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福慧双修要行解并重,
如果畏惧麻烦,缺乏耐心,就像种子虽播种了,
却怠于施肥、浇水,终不能发芽,更谈不上开花、结果。

21 『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22 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23 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
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
对于功名富贵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贵里耗费;
对于悲欢离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欢离合里挣扎;
对于金钱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
生命就在金钱、名位、人情里打滚;
甚至对是非放不下,对得失放不下,对善恶放不下,
生命就在是非、善恶、得失里面,不得安宁。

24 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25 良知是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又可归为三知:知耻、知愧、知恩。

26 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歉处常存好心。

27 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28 人不要做行尸走肉,要内外一如,人非只有一世,人死后,
心识是要搬家的,故心要好好经营。

29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
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30 山泉洗涤人间的尘垢,使人人古镜洁净,灵台清明。
当觑透人间冷暖事,能以廓然无圣,禅的风姿,行化于红尘俗世间。
念念觉醒于声色幻影不实,回头开垦一亩心田,
日日以平等欢喜耕耘,引智能的甘泉灌注,
令慈悲的花香,朵朵遍布。
明了圆满菩提果实,原不在天上福乐的生活,
是和众生携手走过荆棘血泪。
奉献身心为炬,一点火光供养,烧烬成灰,心甘情愿。

31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32 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
在富贵中,要有善心义气;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

33 治学不厌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诉是能者。

34 俗语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未来,活着就没有意义。

35 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
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
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
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
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36 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

37 多少人生前节衣缩食,克勤克俭,分毫也不肯浪费,
终其一生,余下一大笔家产,或放高利贷,或私自保管,
一旦临命终时,来不及处理财物,或被充公,或被吞没,
枉费自己一生辛劳,终无所得。
有些人则拼死拼活,赚钱置产,给子女留下一笔庞大的遗产,
可是当他死后,子女或为分财动武,或吃喝嫖赌,
挥霍殆尽,丝毫没有体谅父母生前的劳苦。
因此有人说:留给子女最好的财产,
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洋房汽车,而是道德学问与技能修养。
所以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不能拥为己有,
也不必为儿孙徒作马牛。

38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钱,没有势,
也不是没有地位,没有职业等等。
最大的悲哀是无知、不明理,不能认清世间的真相,
不能认清人我的关系,
不能了知世界的一切因缘、因果,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39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本身具足丰富的学识、能力、经验和条件外,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做适当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40 生活在二十世纪文明时代,人们生活在鸟笼式的公寓,
抬头不见天日,四望不见原野,
心胸越来越狭,眼光越来越小,
人事的交往日趋频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也愈来愈可能发生,
整个社会风气呈现一片紧张、竞争、角逐、明争暗斗的现象,
使得心里得不到恬静和谐的快乐。

41 不凡的生活,是来自每一分钟的深刻体认与实践生命的意义。

42 研究要靠资料,发明得靠才华,读书需要深思,做事应该明辨。

43 龙要游到大海里应付猛浪,才能活动自如;
狮要跑到山林里击败群兽,才能展现英姿;
鸟要飞到虚空里接受挑战,才能学会遨翔;
人要走到社会里承担考验,才能快速成长。

44 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45 知识是学来的,智能是悟得的。

46 做人要和滚雪球,愈滚愈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愈织愈有成就。

47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
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
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48 人是靠因缘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
应该多多广结善缘,因缘愈多,成就愈大。
有时一句好话、一件善事、一个微笑,
都能给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成就大好功德。
所以,每个人都不能轻易放弃任何结缘的机会。
结缘,是我们的人生更宽阔,前途更平坦。
积德结缘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根源。

49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50 登山的人,一次登山,历经千山万苦,回来后才感到家的安乐;
旅游的人,一次旅游,看尽千山万水,回到家来,
若能认识自己的自心本性,
这才是旅游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51 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愚者,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52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
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53 有人说:我念佛念了几十年,可是却越念佛越贫穷。
说这种话就是没有正见。
佛陀又不是我们的财神爷,也不是你的经理、会计,他怎么能替你管钱呢?
再说,念佛是要求往生净土,怎么跟佛陀计算起钱来呢?
又有人说:我吃素信佛了几十年,身体却越来越不好,生意也越来越潦倒。
这种想法也很怪异,身体不好应该看医生,
平时不注重运动,不注重营养,
不注重修持,身体怎么会好?
至于生意潦倒,自己不善于经营,不勤劳,不奋斗,事业怎么能顺利呢?
还有一些人,信了佛教以后,
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归罪于佛教,这不是很愚痴吗?
一个有正见的佛教徒,为了信仰,即使牺牲生命,
也在所不惜,这才是根本的正见。

54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55 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56 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

57 一个贫穷的人,拿着唯一的一块铜钱到店里去购买食物,
可是,当店里的人接过铜钱一看,发现那是假的,
于是将钱退还,不肯把食物给他。
穷人听说钱是假的,急得眼泪都掉下来,
心想:家里的老母亲又要挨饿,怎么办?
正当他伤心难过的时候,一位军人从门外经过,问明了原委,
随即拿出一块钱来给他,
那块假铜钱随手就往上衣口袋里放。
穷人感激涕零的买了食物回家,军人也随军队上前方作战。
有一天,敌人的一颗子弹射过来,这个军人来不及卧倒,
只感到前胸像被震了一下,可是并没有受伤,
他摸摸全身,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块铜钱,
发现铜钱的正中央凹了下去,这时他才明白,
原来是这块铜钱救了他的命。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件利人又利己的事情,
救人的急难,等于救自己一样。

58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小时候,曾在皇觉寺当沙弥。
相传有一次朱元璋外出,回寺时夜已深了,
寺门已经关闭,不得已只好在寺外席地而睡。
当他躺在地上,望着夜空满天星斗时,兴之所致,吟了一首诗,曰: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星云大师的语录


1.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2.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3.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4.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5.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6.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愚者,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7.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8.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双肩,承受了多少压力;荣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价;伟大的成就,奉献了多少牺牲。

9.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10.粗者与人斗力,愚者与人斗气,慧者与人斗智,贤者与人斗志。

11.飞鸽千里传书,才有人豢养;骏马万里奔驰,才有人喜爱;海豚尽力演出,才有人喝采;做人力争上游,才有人欣赏。

12.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13.金钱可以买得到奴隶,但买不到人缘;金钱可以买得到群众,但买不到人心;金钱可以买得到鱼肉,但买不到食欲;金钱可以买得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金钱可以买得到美服,但买不到气质;金钱可以买得到股票,但买不到满足;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铺,但买不到睡眠。

14.龙要游到大海里应付猛浪,才能活动自如;狮要跑到山林里击败群兽,才能展现英姿;鸟要飞到虚空里接受挑战,才能学会遨翔;人要走到社会里承担考验,才能快速成长。

15.忙,像一把锋利的慧剑,能断妄想的葛藤;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为神奇;忙,是营养调身的补品,使人生充满生机。

16.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17.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18.求革新不可太快,厌恶人不可太凶,要他好不可太过,用人才不可太急,听发言不可太率,对自己不可太宽。

19.求学读书要: 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 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

20.人我相处之道,靠生活教育来训练;自我提升之道,靠思想教育来启发。

21.舍生取义,虽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虽生,精神已失。

22.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23.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权的教育,自觉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24.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25.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26.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27.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28.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己责;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担当。

29.事事肯放过他人则德日升,事事不放过自己则学日密。

30.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31.倏忽因缘,点滴把握,则跟前一时,跨越千载;一时不异千载。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则虽经千载,尽在一时;千载不异一时。

32.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33.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34.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语言要古典化,学习要现代化。

35.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尊严;活有流芳百世,有遗臭万年。

36.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37.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38.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

39.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

40.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41.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42.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43.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吃得重。

44.一个良将,残兵败卒也能训练成勇士;一个明医,枯木朽石也能炮制成仙丹;一个名匠,破铜烂铁也能锻炼成精钢;一个巧妇,剩菜残羹也能烹煮成佳肴。

45.一个有用的人,即使是小事,也能做得轰轰烈烈;一个无用的人,大事交给他,最终必然偃旗息鼓。

46.依附得人,可获终身快乐;投靠非类,将造一生之殃。

47.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48.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49.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50.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51.勇气须从一念中求,仁慈须从行仪里找。

52.用兵择其勇,用人择其才,用理择其道,用钱择其德。

53.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54.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55.优秀的演技,来自演员认真领会角色的内涵;丰富的生活,必须自己努力体证生命的意义。

56.由“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57.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58.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59.有能力的人,处处给人方便;无能力的人,处处给人为难。

60.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61.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62.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63.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64.只要耐烦有恒,时间的浪潮会将小人物推向时代的前端;只要脚踏实地,历史的巨手会将「小」因缘聚合成丰功伟业。

65.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66.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67.作家在稿纸上耕耘,农夫在土地上耕耘,教师在黑板上耕耘,禅者在心地上耕耘。

68.坐姿如钟,必须稳重;站立如松,必须正直;容貌如镜,必须明净;行止如法,必须合仪;思想如流,必须清澄。

69.做人要像一面镜子,时刻自我观照;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随时提放自如;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断记录功过;做人要像一枝蜡烛,永远照亮别人;做人要像一个时钟,分秒珍惜生命。

星云大师语录[发现]


星云大师语录[发现]

有人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真、善、美,而是缺少发现。

人类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牛顿发现地心引力,考古学家发现国宝文物,例如北京人、恐龙、马王堆、兵马俑等。

禅师行过千山万水,归来后偶把梅花嗅,发现原来春在枝头已十分。禅者经过数十年的修行,有一天开悟了,大叫:我悟了,我悟了!别人问他悟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发现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物理学家发现了原子、电子、分子,生物学家发现花草的变种基因。

有一则笑话,老师问学生: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学生说: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爸爸和妈妈发明了我!

发现是已存在的事实,发明则需经过加工制造,才能有利于人。瓦特从水蒸气而发现了动力,进而发明蒸汽机,推动了吐界工业的发展,开启了人类自动化的时代;富兰克林发现了电,爱迪生进而发明了电灯,不但将白昼延长,而且改变了人类古老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

需要为发明之母,因为需要,人类根据物理、生化等科技,发明了种种电器、医疗等产品。但有时神来之笔,不经意的小动作也会启发创作的灵感,据说回纹针就是这么发明的。

不管有意、无意的发明,先决条件是要有益于人,但世间事往往事与愿违,诺贝尔发明了甘油炸药,本意是要造福人类,却让有心人拿来制造毁灭性的武器,于是他当机立断,立下遗嘱,创立诺贝尔奖,以奖励对世界和平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作为弥补。

佛陀发现了诸法因缘生的真理,但众生不肯相信;伽利略发现地球是动的,遭到教廷判处死刑。虽然我们没有智慧发现真理,没有能力发明物用,但对于别人的发现、发明,应该给予肯定,心存感恩;时常心存感恩的人,你将会发现:人生原来可以过得这么欢喜!

Ⅱ 星云大师:《如何实践佛法》(二),佛教网

第二篇 发心立愿壹·前言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订定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做事才能著力。订定目标就是“立志”,在佛教称为“发心立愿”。贰·何谓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是学佛的根本。发心,又称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等,是指发自内心的意念。《华严经》说,学佛要不忘初心,也就是勉励我们不要忘记学佛最初所发的“上弘下化”的菩提心。学佛是一种修心养性的功夫,心要如何修呢?修心先要“发心”,经中譬喻我们的心如田、如地,心田要开发才能播种,开发了的心地才能成长万物。所以学佛的第一步先要发心,发心睡觉,觉会睡得好;发心吃饭,饭会吃得饱;发心作事,则无事不办,所以修心的第一步就是发心。所谓“立愿”,是指想要成就自己所期许的目标的一种决心,也就是一般所称的“立志”。立愿如同时钟上紧了发条,汽车加足了汽油,能产生前进的动力;又如船只装了罗盘,学生订了功课表,有了前进的目标。所以,发心就是开发心田,立愿就是确立目标。学佛不发心立愿,譬如耕田不播种,船只没有指南针。种田不播种,如何能收成?航海缺乏指南针,如何渡向彼岸?所以学佛首先必须发心立愿。参·发心立愿的重要学佛首重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是表示自己对未来的期许,由此可知佛教对未来价值的重视。《劝发菩提心文》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大智度论》卷七说:“作福无愿,无所标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譬如销金,随师而作,金无定也。”“庄严佛国事大,独行功德难以成就,须藉愿力方能达成。如牛力虽能挽车,亦须御者方有所至。”此外,《大集经》说:“发愿能摧伏烦恼魔军。”《发菩提心经论·誓愿品》说:“菩萨发心,先建至诚,立决定誓,立誓之人,终不放逸、懈怠、缓慢。”由此可见,入道之由,莫不行愿,因为“果”虽然是由“行”所招感,但是如果没有“愿”力,即使是行,也无法到达所期望的目的,所以发心立愿是成就一切事业的重要助缘与动力。发心立愿犹如播种,种子的好坏可以决定未来的收成;发心立愿的动机与大小,均可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其重要可见一斑。肆·学佛应发何心,立何愿《楞严经》说:“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发心立愿要合于大、正、圆、真,也就是所发的愿,不受世间物欲、名位、权势所诱惑,甚至不管遭遇任何艰难困苦,即使攸关生死,也绝不忘失自己的誓愿,一心只为求证无上菩提,只为救渡众生出离生死洪流,如此发愿,才不会偏离正道。根据《翻译名义集》卷十二说,学佛应发三种心:1.发大智心:以智慧广求一切佛法,普令众生皆得法喜之乐。2.发大悲心:慈愍一切众生轮回生死,受种种苦,誓愿救拔。3.发大愿心:依四弘誓愿,发无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此外,诸如感恩心、惭愧心、向道心、功德心、深信心、尊敬心、广大心、忍耐心等,凡能帮助我们完成“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学佛最高目标的愿心,都是学佛者不可一刻或忘的发心。尤其应该发以下四种心,立四种愿:一、四心1.发慈悲心,人我无间:学佛就是向佛学习,佛是慈悲的体现者,学佛如果没有慈悲心,便无法与佛法相应。佛法的根本目的是“拔苦”“与乐”,而“慈”便是“与乐”,“悲”就是“拔苦”,所以学佛如果不能慈悲,则空有学佛之名。佛教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有慈悲心的人必能泯灭人我对待,必能不分亲疏,照顾所有的人,自然能与别人没有隔阂,达到人我无间。2.发信愿心,常随佛学:常随佛学是普贤菩萨所发的十大愿之一。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菩萨的发心立愿,我们要常跟随善知识、老师、大德们学习,有一份发心,必有一番成就。3.发菩提心,上弘下化:古德说:“菩提心为因,大悲心为本,方便心为究竟。”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大悲心就是下化众生,方便心就是方便行四摄法。一个菩萨行者发心,一定要有菩提心,有了菩提心的种子,再配以大悲心、方便心为助缘,如此融合三心,才算是发大乘心,这是学佛的人都应该发的大心,能够发菩提心,必能进趣菩萨道。4.发无我心,扩大完成:无我是说我们的心境可以包容一切,将别人看成与自己一样,甚至为了完成大我,可以牺牲小我。能够发无我的心,把自己融入大众,融入团体,那么大众就是我,团体就是我。所以无我之我,反而更大、更高,更能成就一切,完成一切。二、四愿1.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学佛,除非甘心做个小乘的自了汉,否则弘法度众就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所谓“弘法为家务、利生是事业”,因此,只要是大乘行者,都应该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心。2.烦恼无尽誓愿断:学佛,其实就是在与自己的烦恼魔军作战,能够战胜烦恼,自然能显发自己的真如佛性,自然能趣向佛道;反之,如果连自己的烦恼都无法断除,而在生死苦海中轮回不已,更遑论度人。所以学佛首先要健全自己,要誓断一切烦恼。3.法门无量誓愿学:学佛既然要发度众之心,首先自己要具备各种知识、能力。在古代印度有所谓的“五明”:(1)声明:语言学、声韵、训诂、音乐。(2)工巧明:科技工艺的知识。(3)医方明:卫生保健、医药的知识。(4)因明:逻辑推理、论理学。(5)内明:专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学,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学。以上五明,涵盖面虽广,然而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似乎已不敷所需,这不过是在说明菩萨为度一切众生,当学一切法门。4.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佛,成佛虽然不容易,须经“百劫修相好,千只修福慧”,但是我们要难行能行,尤其不仅自己要誓成佛道,更要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共成佛道,这才是真正的“佛道无上誓愿成”。伍·诸佛菩萨的行愿根据经中所载,过去诸佛莫不由发愿而成。如《无量寿经》卷上所载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悲华经》卷七所说的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所说的弥勒奉行十善愿、《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药师如来为灭除众生病苦而发的十二大愿等。乃至文殊菩萨十八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观音菩萨十大愿、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等,都是诸佛菩萨的伟大行愿。兹列举四大菩萨行愿于后,以为佛子效法:一、文殊菩萨行愿1.愿以恒河沙诸佛世界为佛刹。2.愿佛土光明遍照。3.愿于菩提树下成就正觉,若不满愿,誓不起座。4.愿于诸佛国土为众生演说妙法。5.愿佛土中无有女人及诸恶道。6.愿诸众生离烦恼垢,见净梵行。7.愿佛土众生,生时袈裟随体。8.愿众生思食即得百味盈满。9.愿广施贫穷苦恼众生资财法味。10.愿鬼道众生悉获饱足。11.愿众生悉得五神通,乘空无碍。12.愿为众生说法,令离渴爱。13.愿诸众生思衣即得妙宝衣服。14.愿于诸佛土,供养财宝资具。15.愿诸众生远离八难及不善法。16.愿诸众生无有苦恼及诸不悦意。17.愿以无量妙宝庄严佛土。18.愿所有佛刹功德庄严,皆令置我佛刹中。二、普贤菩萨行愿1.礼敬诸佛。 2.称赞如来。 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 5.随喜功德。 6.请转法 轮。7.请佛住世。 8.常随佛学。 9.恒顺众生。 10.普皆回向。三、观音菩萨行愿1.愿我速知一切法。 2.愿我早得智慧眼。3.愿我速度一切众。 4.愿我早得善方便。5.愿我速乘般若船。 6.愿我早得越苦海。7.愿我速得戒定道。 8.愿我早登涅槃山。9.愿我速会无为舍。 10.愿我早同法性身。四、地藏菩萨行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此外,古来多少高僧大德为“正法能久住,众生得离苦”而发下弘愿。譬如:玄奘大师“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终于完成西域取经的大愿;鉴真大师“为大事也,何惜生命!”终于将佛法弘传于日本。乃至近代慈航法师的“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后世佛子学习的典范。陆·今日佛子如何发心立愿发心立愿,可以坚定信心与毅力,可以增长菩提心,提升信仰,使我们的道德、人格臻于至善。尤其今日社会,如果多一个人发心立愿,志求菩提,就多播下一粒成佛的种子;多一个人学佛成佛,社会就少一分暴戾之气。所以希望人人都能经常发心立愿,发愿为自己留下信仰,为家庭留下贡献,为社会留下慈悲,为生命留下历史,为道场留下功德,为众生留下善缘,为未来留下愿心,为世界留下光明等。以下为现代佛子撰拟发愿文,祈愿人人发心得度。一、弘法师的发愿文一愿佛光普照,众生随缘皆得度。二愿法水长流,护法檀那悉蒙益。三愿佛教兴隆,人人学佛福慧增。四愿每日所作,普皆利益法界众。五愿学佛所学,常作佛事永不倦。六愿于诸众生,常起大悲施法益。七愿心平如地,普载众生无怨亲。八愿世间大众,明因识果行正道。九愿贫病众生,身心安乐众病除。十愿社会安定,无诸世间忧悲苦。十一愿国家富强,众等悉发菩提心。十二愿世界和平,佛光净土在人间。二、佛光会员发愿文(一)一愿我们礼敬常住三宝,正法永存佛光普照。二愿我们信仰人间佛教,生活美满家庭幸福。三愿我们实践生活修行,随时随地心存恭敬。四愿我们奉行慈悲喜舍,日日行善端正身心。五愿我们尊重会员大众,来时欢迎去时相送。六愿我们具有正知正见,发掘自我般若本性。七愿我们现证法喜安乐,永断烦恼远离无明。八愿我们发愿普度众生,人间净土佛国现前。佛光会员发愿文(二)一愿做个共生的地球人。二愿做个同体的慈悲人。三愿做个明理的智慧人。四愿做个有力的忍耐人。五愿做个布施的结缘人。六愿做个清净的修道人。七愿做个乐观的欢喜人。八愿做个融和的佛光人。三、家庭主妇的发愿文一愿护持佛教,恭敬三宝,永远做佛教的护法。二愿实践佛法,建立美满家庭,使家人平安幸福。三愿教育儿女,以身作则,使成大器,做国家栋梁。四愿帮助先生发展事业,使无后顾之忧。五愿孝顺公婆,克尽子媳之道,确保家庭和谐。六愿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好环保、护生工作,为后代子孙建设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七愿每日布施欢喜,把快乐分享别人,使社会充满详和之气。八愿人人知足感恩,勤奋工作,民生富足,而无杀、盗、抢劫、诈欺等恶事滋生。四、警察的发愿文一愿克尽职守,勇于承担,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二愿伸张公权,打击犯罪,消除社会暴戾风气。三愿端正身心,奉公守法,树立警察优良风范。四愿自身安全,不受侵犯,免使家人担忧受怕。五愿维护正义,布施无畏,使世间无邪恶恐怖。五、小学生的发愿文一愿用功读书,充实知能,将来做大事业,报效国家。二愿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做个不令父母担忧的好孩子。三愿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四愿遵守校规,不做有损校誉的事。五愿乐观开朗,主动助人,日行一善。六愿校园风气善良,没有安非他命的毒害侵袭。七愿世间都是好人,没有绑票、勒索等恐怖事情。八愿人人都有幸福美满的家,都能在父母的爱护,师长的教育下,快乐而健康的成长。柒·结语一般学佛的人,经常劝人要发心、要立愿。其实,发心立愿不是佛教徒的专利,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发心立愿。发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立愿,做事才有目标。发心立愿就像开采能源一样,心里的能源是每个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大财富。《劝发菩提心文》说:“金刚非坚,愿力最坚;虚空非大,心王最大。”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愿力有多坚,力量就有多强。心发则佛道堪成,所以,学佛一定要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才会有成就。

Ⅲ 星云大师:人什么都可不要 慈悲心不能没有

星云法师------我们宁可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慈悲。

一九九二年,与佛光山合办敦煌古展,在筹备工作上十分尽心卖力的胡嘉华小姐曾对我说:「大师!您是因为慈悲才到红尘里来的!」对于她的过誉,我愧不敢当,倒是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绪,使我想起五十多年前,我刚出家不久,合尘法师曾说过一句话,自觉深得吾心,那就是:

「一个人宁可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慈悲!」

我觉得:慈悲是做人本来应该具备的条件。

我自幼就极富慈悲心,总是想尽方法补救那些不完美的人事。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讲了一个故事,主角是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公公。我听完以后,竟然难过地躲在桌子下面哭了起来,并且央求家人一定要去救济他,任由大人们劝解哄骗,都没有办法阻止我的百般纠缠。直到深夜,家人拗不过我,只得买了一份礼物,陪著我去送给外公,我才肯罢休。

至稍长,十岁那年,父亲为了维持生计而远赴他乡,经年累月都不在家,某日突见他返回家门,我想到他日夜辛苦,不禁悲从中来,泪水夺眶而出。此后,我便四出寻找零工,帮忙补贴家用,希望能藉此减轻他的忧劳。

后来,母亲长年卧病,我为了让她欢喜,每天都在工作之余,蹲踞在她的病榻之前,为她念七字段的小书解闷。母亲不识字,但我念错时,她会纠正我。家中大小事务,我也自动打点妥当,不让她操心。乡人们都夸赞我是个孝顺的孩子,而我只觉得这是人子应尽的一点心意。

十二岁,割爱辞亲,入寺出家以后,我奉师长如父母,视同窗为兄弟,恭敬礼让,为服其劳;我以教为命,以众为我,牺牲奉献,不为己求。自觉在慈悲上有更深的体验,这才感受到慈悲并不是一个定点,而是情感的不断升华。

一九四九年,山河易帜,我之所以前来台湾,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因为同学智勇法师所组的僧侣救护队,临时改变主意,决定放弃,我恐其「僧侣救护队」会因此而群龙无首,故互易志向,允诺代为领导。又见时机危急,事不宜迟,我当晚连夜赶路,兼程来到常州天宁寺,摸黑叫醒睡梦中的同学,一个个问他们:「要不要参加『僧侣救护队』,一起到台湾去?」

曾有徒众听我诉说这段往事时,惊讶地问道:「您半夜把大家弄醒,难道这些人您都认识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慈悲救人,任谁我都敢去叫啊!」

记得刚到台湾那年,我巧遇同参性如法师,只见他两眼深陷,气若游丝,交谈之后,才知道他已经是第三期的肺病患者。当时医药还不发达,得了肺病等于宣告绝症,大家都害怕传染,不敢亲近。只有真念法师和我无所畏惧,不时前往照料,每天还仔细地将枇杷叶上的细毛洗净后,熬成药汁,喂他服食。这时适逢道源法师开讲《大乘起信论》,在当年缺乏弘法的台湾,可谓甚难稀有。真念法师有心闻法,但又听不懂国语,我遂自告奋勇,将听讲的手抄,连同自己搜集的许多相关资料,每天整理成上万言的笔记,送来给他参考。我虽然为此忙碌了一整个月,但是看到真念法师满心欢喜,性如法师病体渐愈,我自己也感到高兴极了。

月基老和尚曾经是我就读栖霞律学院时的院长,我为了报答他当年的教导恩惠,不但将自己参与筹建好的高雄佛教堂交由他住持,并且奉养照顾,常常三更半夜送他就医,为他付费疗病,直至终老。他往生以后,道场却立即被他人占有。许多人义愤填膺,纷纷口诛笔伐,吁请我出面收回,我不但不计较,甚至交代依严法师,将老和尚生前积蓄的一千数百万元,全部交还栖霞精舍。

在佛光山开山之初,经济最为拮据的时候,斯里兰卡的法师在当地筹办大学,希望我伸出援手;一位老法师曾向我借款八十万元,我万般筹措给他,事后他却说:「我只是试试你的诚意。」在新加坡的一位法师建社会福利中心,要我认捐两间房间,我虽阮囊羞涩,但都念其是长老或是同道,设法为其筹款解困。孟加拉、锡金、尼泊尔、拉达克、印度等地的佛教机构,来函表示他们缺乏经费建设教室、兴设图书馆、修复道场精舍……,我那时虽然自身困难,也都竭力捐输,以尽佛子微忱。

记得数年前,我曾经接到一位不肯署名的无头信,上面贴了一张有关到中国大陆救济的新闻,旁边写著:「你是大陆人,你做了什么慈悲救济的工作?」我看完感到啼笑皆非。多年来,我对大陆的捐献,不仅包括佛教团体、寺宇殿堂、水涝旱灾、慈善机构,还有奖助学金、学术研究等等。这些微的爱心,难道都要向大家报告吗?我一直觉得:慈悲不是用来衡量别人的尺度,而是自己身体力行的道德;慈悲也不是用来沽名钓誉的工具手段,而是真爱的自然流露。

我扪心自问,自觉不但无愧于中国大陆的人民,更无怍于台湾本省的同胞。记得一九五一年,花莲发生大地震,我那时虽然一贫如洗,住在善导寺里,以放骨灰的柜子为床,却为了震区灾民,而奔走募款。在宝岛四十多年来,我成立安老院、育幼院、出版社、杂志社,我兴办教育,从儿童到成人,深入各个阶层。凡此固然是为了不愿圣教衰,不忍众生苦,也是想借以孝养天下的父母,教化天下的子女。

我认为:慈悲不应该有省籍的界线与地域的分别,而应该是一种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却能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的胸怀。

一九五○年,韩战爆发,我虽然居无定所,却到处为前线官兵募集衣服书籍;一九五五年,越南沦陷,发生海上难民潮,我虽忙于弘法,也不辞辛劳,到各地呼吁社会大众雇船到海上去救助难民,承蒙大家帮忙,活人无数。这些年来,世界五大洲天灾频仍,人祸不断,我也都以国际佛光会会长的身分,多方奔走,发起会员们出钱出力。

经常有人见我一生兴办许多佛教事业,很好奇地问我:「这些是否早就在您年轻的时候,都预先在脑子里计划好了?」其实,说来恐怕有人不信,这些事业当中,有许多是一念的悲心所成就的因缘。例如,由于不忍年事已高的阿随姑独自一人照顾佛堂,我四处筹款。在那里我成立了「佛教文化服务处」,开始着手推动佛教文化事业。

我在一九六七年购买佛光山土地时,也没有想到要建大丛林,只是听说一对越南华侨夫妇急于脱售一片二十甲的麻竹山地,以度难关,却苦于无人肯买,全家大小坐困愁城,正欲投河一死了之。我见人命关天,心生悲悯,于是将「佛教文化服务处」变卖,以所得款项购买这块山地。当时,许多信徒认为将这么一栋座落在闹区的房子卖了,换为荒山野地,简直是闻所未闻,因此都来劝说反对。我还是力排众议,买地救人。

探勘地形时,我望着满山的刺竹杂草,想到这么广大的地方,正好可以用来建设规模较大的佛学院,一偿培才兴教的宿愿,于是,一间间校舍就这样顺理成章地盖了起来,佛光山的教育事业就是在此地扎下深厚的根基。后来,为了因应朝山信众的需要与方便,我又筹款购地,移山填海,规划其它佛殿、讲堂、客房、斋堂等建筑。直到现在,佛光山的硬件工程从未间断,但是我们可以昂首骄傲地说:「所有的设施,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一切的建设,都是为了福利社会。」

当学生一个个毕业踏出佛学院以后,我开始在各地建设别分院,让他们得以奉献所学,广播菩提种子。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把寺院道场建得那么多,那么大呢?世界上的苦难这么多,拿这笔建寺基金去济贫不是很好吗?」

这一番话听起来似乎言之有理,然而进一步探究,并非真实,因为布施再多的金银财宝,兴建再多的慈善事业,也只能拯救肉身性命,济人燃眉之急,但是无法消灭贪瞋愚痴,拔除众生根本业障。而佛法的布施,真理的指引,则更能净化心灵,拯救法身慧命,使人断除烦恼,了生脱死,其影响及于生生世世。所以,建造多功能的佛寺,度化万千种众生,才是最彻底的慈悲啊!

建寺度众生本来是一件神圣的使命,可惜的是教界一些人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建造寺宇,不知培养僧才,到头来不但无法发挥度众功能,犹有甚者,落入神棍手中,反而形成变相的敛财工具,诚为悲矣!

因此,慈悲如果运用不当,也会沦为罪恶。纵观社会现象,其它的例子还有:纵容子女,造成社会问题;姑息恶作,导致社会失序;滥施金钱,助长贪婪心态;滥行放生,反而伤生害命……。凡此种种都是源于没有正确的知见,缺乏道德的勇气,所以,真正的慈悲必须以智能为前导,否则弄巧成拙,反失善心美意。真正的慈悲也不一定是和颜悦色的赞美鼓励,有的时候用金刚之力来降魔伏恶,更是难行能行的大慈大悲。

发展事业最为重要的条件,是人;成立事业最花费心力的资源,也是人。二十八年来,在佛光山服务的员工良莠不齐,我也一再劝慰主管们要以慈悲摄受部属。结果,一些原本贡高我慢的员工,在佛法的薰习下,渐有成长;另一些实在与本山道风不能相应者,我也不予留难,总是给他们一条路走。我只是营造一个圆满的结局,才能令双方皆大欢喜。多年来的处世经验,使我深深感到:唯有慈悲,才能化干戈为玉帛,消怨怼于无形;唯有慈悲,才能广结善缘,成就事业。

天下之事不能尽如人意,以慈悲行事也有吃亏的时候。有一些人在我承诺替他清偿债务以后,就忘了他自己的责任所在,像曾经编辑报刊的某人,多年来我每个月得为他偿付五万元的债务。另有些人利用我的慈悲敲诈钱财,如西来寺的工程,延宕多日,原先负责建筑的公司以为佛教人士善良好欺,数度索钱要胁。类似这种事,在我一生当中,不知发生过多少回,但我从来未曾灰心气馁,因为我宁可因慈悲而自己吃亏,也不愿任意舍弃一个众生。

或许就是因为对于众生有这股与生俱来的深切感情,我从小对于动物,也是爱护有加。凡是家里养的鸡鸭狗畜,我都不准别人鞭打贩卖,或杀煮烹食。记得过去乡人都说狗只能吃一餐,但是我将心比心,不忍其饥,所以常常在吃饭时,借故端著碗,踱到院子里,与狗儿同享饭菜。即使遇上兵祸荒年,我也宁可自己枵腹,而不让狗子饿著。有时被家人发现,难免一顿责备,他们常说:「人都没得吃了,还要给狗吃。」我倒觉得:人不一定要吃,但狗还是要喂的,因为狗子不会说话叫饿啊!因此,我每天还是偷偷喂狗,至今想到狗儿欢喜摇尾的样子,依然觉得乐在其中。

九岁那年,我亲自饲养的小白鸽飞失,好几天都不见它回来。我挂念鸽子乏人照顾,捱饿受苦,竟至伤心欲绝,投河自没。不知是自己命不该亡,还是从小泳艺超群,竟然顺著水势,一路浮到彼岸。我悻悻然回到家里,终日忧心如焚,食不下咽,达数天之久。

一九五六年,我在宜兰开设慈爱幼稚园时,为了培养小朋友的爱心,我养了猴子、鸟儿。畜园的老板一再劝我不能给猴子喝水,否则会很快长大,就不好玩了。但是我想到口渴的难过,于心不忍,还是每天喂它喝水。不多久,猴子长得竟然比半个人还要高大。等到养得再大一点的时候,我见它终日关在笼子里,心生悲悯,于是放它回归山林。望着它在树上攀爬跳跃,高兴无比的样子,一股生命的喜悦在心中油然而生,冲淡了原本的依依不舍。

多年前,佛光山曾经养过一只狗,叫作「来发」,徒众见我视动物如己命,自然也对它百般疼惜。有一次,客人送了一盒饼,杨慈满师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对著我说:「来发!给你吃!」我即刻伸手过去,说:「来,给我,来发欢喜吃。」在旁的人说:「弟子见了师父,怎么可以叫狗的名字?」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其实我常常也忘了自己是谁,也许正因为拥有这般物我两忘、自他一如的性格,我的心中无时无刻都充满著慈悲的欢喜。

我回想刚来台湾时,过著四处流浪的日子,虽然无钱无缘,但是心中却不以为苦,因为只要我以慈悲待物,爱护珍惜,花草树木会酬我以繁茂青翠,昆虫飞鸟也迎我以悦耳鸣唱;只要我以慈悲应世,不冀回报,荣辱得失都是我的增上因缘,天下众生也成为我的法侣道亲。

所以,惜福是慈悲,结缘是慈悲,尊重是慈悲,包容是慈悲。如果我们能用慈悲的心灵体贴关怀,用慈悲的眼神看待万物,用慈悲的口舌随喜赞叹,用慈悲的双手常作佛事,那么我们无论走到那里,即使是一无所有,都足以安身立命。

慈悲不仅于己有利,慈悲更是家庭幸福的动力,是社会安和乐利的基石,是国家繁荣进步的要素,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泉源。因此身为一个人,无论处在任何一个时空里,都不能没有慈悲。今天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暴戾之气甚嚣尘上,就是因为缺乏慈悲,所以我们更应该提倡慈悲的胸襟、慈悲的道德、慈悲的勇气、慈悲的行为。让我们以慈悲的法水抚慰受伤的心灵,以慈悲的良药对治瞋恨愚痴,使我们的国土成为慈悲的国土,使我们的世界成为慈悲的世界。

我们宁可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慈悲。

阅读全文

与星云谈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养老保险补缴木有工资单 浏览:705
叔叔90岁生日的祝福 浏览:290
70岁老人贫血最好吃什么补品 浏览:64
安徽护士退休年龄限制 浏览:773
当代大学生应怎么样回报父母 浏览:490
石家庄退休职工档案移交登记表 浏览:345
80岁老人做前列腺手术 浏览:648
达到退休的人员离职 浏览:993
老人口里长个疮怎么办 浏览:891
老人老是睡觉怎么调节 浏览:613
宜良康复养老中心有哪些 浏览:473
到哪里能挂靠养老保险 浏览:295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财产叫什么 浏览:986
怎么样教导孩从小要懂得孝敬老人 浏览:676
金华人现在要去义乌工作养老保险怎么 浏览:512
贵州商业养老保险 浏览:990
老人眼底有个洞怎么办 浏览:779
东莞社保退休后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494
盘龙区养老公寓有哪些 浏览:110
派出所做笔录为什么问父母信息 浏览: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