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重阳节养生 保健的注意事项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是敬老节,而重阳节的时候是处于秋天,在秋天最注重的就是养生保健的问题,那么2022年重阳节养生,保健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重阳节养生,保健注意事项
吃重阳糕,要有所顾忌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孝顺的子女们总会在这一天给老人买上几块重阳糕。不过,由于越来越多的老年病缠上了我们的长辈,吃重阳糕也要有所顾忌。重阳糕作为一种点心,不宜空腹食用。重阳糕是一类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后,会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引起反酸,甚至烧心等情况出现,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诱使发病。在制作重阳糕的过程中,为了使糕香甜可口,通常会放入较多的糖甚至猪油,而常用的材料糯米,又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就不适合吃重阳糕。
饮食清淡,预防哪森秋燥
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秋燥,除了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外,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葡萄、梨、核桃、芝麻、红枣等柔润之品。
注意保暖,适时添衣
重阳节前后,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朋友们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发生。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常言道:“出门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李核亩减氏御,随增随减。
早睡早起,适当午睡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说,秋季养生应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适当早起,便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除了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外,还要有适当的午睡来补充。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秋季仍然昼长夜短,人们往往晚睡早起,午睡不仅能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好好休息,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塞。据调查,每天午睡半小时,可减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秋瓜坏肚,少吃“寒凉类”水果
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这个时节吃时令水果要注意,俗话说“秋瓜坏肚”,这个时候节气凉爽,瓜果吃太多容易损胃阳。
最近气温逐渐转凉,不少人的食欲会大增,水果的摄入也会增加。但是秋季不少水果都是比较寒凉的,食用的时候要多加注意,结合自己的体质来选用比较合适。比如寒凉类水果有柑橘、香蕉、梨、柿子、西瓜等。温热类水果有枣、桃、杏、龙眼、荔枝、葡萄、樱桃、石榴、菠萝等。甘平类水果有梅、李、山楂、苹果等。体质虚弱、面色苍白、体寒怕冷的人,应该选择温热性的水果,少摄入秋季寒凉的瓜果。
登高赏菊,预防悲秋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但日照逐渐减少、气温降低。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谢,常使一些老年人有凄凉、垂暮之感,导致情绪忧郁、烦躁等,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我国古代民间有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即“老人节”)。这个时候,老年人若身体条件允许,去登山远眺。定会心旷神怡,使一切忧郁、伤感之事顿时消散。
故有人认为,登山是治疗忧郁症的良方。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平时适量的登高,不仅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强了,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还有美容的效果哦!自古文人多爱菊,待到菊花开放时,赏菊的人更加多。菊花气味清新,多闻菊花之芳香,有醒神的功效。饮用菊泡出的茶水,不仅具有菊花特有的清香,且可去火、养肝明目。
重阳节养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
平时要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平静地看待季节转化、气候变化,多到室外活动,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休闲娱乐活动,多与人交流沟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让心情轻松愉快起来。
2. 重阳登高,父母养生需清肺,有什么办法
现在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纷纷开启了养生之路。不仅要自己养生,也要动员家人一起养生。九九重阳节是老人节,是倡导全民敬老爱老的节日,儿女们自然关心父母的健康。老人养生最好是要从饮食方面入手。
在睡觉的时候也要注意,秋季夜里气温低、风大。如果凉风一直对着熟睡者的头部、面部吹,第二天醒来就容易头痛,而凉风如果吹在腹部,则易导致腹泻。所以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同时,秋季气候相对来说会比较干燥、要注意增加室内的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多喝热水来缓解。
3. 重阳节过后怎么养生
自重阳节以后,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这个时节吃时令水果要注意,俗话说“秋瓜坏肚”,这个时候节气凉爽,瓜果吃太多容易损胃阳。
在这样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体生理变化中,登高充分地发挥其不可多得的作用。
热水泡脚胜补药:
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环不好,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故古典医学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特别是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足浴是极好的保健方法。
4. 九九重阳,注意哪些养生细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为九与“久”同音,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佳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重阳佳节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赏菊成了人们喜爱的习俗。在一片萧瑟的秋风中,唯有菊花一枝独秀,象征着中华民族坚毅不拔的精神。
少洗澡 秋季老年人不宜过多洗澡,忌用碱性肥皂,以免因皮肤干燥引起皮肤瘙痒。秋季昼夜温差大,洗澡更容易引起感冒等症状。
适度“冻”一下 有很多老年人习惯蒙着头,紧紧裹着被子睡觉。秋季是连接夏冬的过渡季节,适度“冻”一下,有利于适应冬季的干冷天气。适量多补水,忌流汗 秋季天气干燥容易上火,过量运动又容易引起流汗,丧失水分,应该适量多补水,忌流汗。
5. 唐代时期,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十分普遍,这有何养生之意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茱萸气味辛辣芳香,而性温热,有驱寒驱毒的作用。所以,重阳节插茱萸有除恶气、御寒等作用。并且茱萸还有暖胃燥湿等功效,是六味地黄丸成分之一。
所以,重阳节这一天除了按照习俗插茱萸之外,不妨制作茱萸酒或饮用茱萸茶,有补益肝肾和健脾胃等功效。
6. 唐代时期,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十分普遍,这有何养生之意
插吴茱萸的习俗始于东汉,流行于晋代。重阳节插吴茱萸的习俗在唐代非常普遍。古人认为山茱萸能驱除疾病,带来庇护。所以重阳节的时候会采集山茱萸,有的直接插在门前,有的简单加工做成香囊,还可以用来酿酒保健。
山茱萸的别称“驱邪”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人们认为重阳节插吴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做成香包。把山茱萸放进去戴上。叫考努斯的眼袋,头上插着东西。古人认为重阳节爬山插吴茱萸可以驱虫、防潮、防风。于是人们把山茱萸戴在胳膊上,或磨成香囊,或戴在头上。大部分是妇孺穿的,有些地方也有男士穿的。
7. 久久重阳到,养生须有道!掌握这份养生秘籍,助老人延年益寿
#湖南医聊超能团##清风计划## 健康 科普大赛#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 健康 长寿的祝福。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截至2019年底,我国距离“老龄 社会 ”还有1.4%之遥。国家统计局局长表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约2.54亿,2018年约为2.49亿),占总人口的18.1%,远超国家统计局2017年对老年人口的模型测算数据。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近5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当前国内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5岁,而 健康 的预期寿命约为68岁,按照这个标准,则有七年时间老年人将会与疾病相伴。
老年人有着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灵枢·天年》中提到:
五十岁,肝气虚,眼睛开始不如以前看得明了。
六十岁,心气虚而喜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不再光滑润泽。
八十岁,肺气虚,语言表达欠清晰。
九十岁,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
在此基础上,发生各种疾病而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着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黄帝内经》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是说从前有善于 养生 之道的人,顺应自然规律,饮食起居有节度,不过度地操劳,就能形神兼修,长寿而终。
因此,后天因素在人的寿命上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如果能正确运用中医药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重阳,指日可期。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情志活动对人体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心情愉悦则气血调畅、五脏调和。
研究显示,对老年人的 健康 状况和躯体功能影响最大、导致老年人残疾最主要的原因是痴呆、卒中、抑郁等神经精神疾病。因此不可忽视情绪对机体在心血管、免疫、神经上的不良影响。
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倡要戒十二多,宜十二少,即:
戒十二多:
多思
多念
多欲
多事
多语
多笑
多愁
多乐
多喜
多怒
多好
多恶
宜十二少:
少思
少念
少欲
少事
少语
少笑
少愁
少乐
少喜
少怒
少好
少恶行
情绪不宜走极端,喜怒有度,思悲有节,保持恬淡愉悦的心态,稳定平和的心境,及时疏导内心的不愉快,拥有 健康 的精神状态,才更有可能保持和谐有序的生理状态,延缓衰老,应对疾病。
首先,子孙当常伴老人左右,帮助他们克服孤寂、伤感等不良情绪。老年人因年纪增大而身体逐渐衰弱,常会触景生情,易于伤感,导致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以要“常令人随侍左右,不可令孤坐独寝”。
同时,也要增加老年人生活的趣味性,投其所好,使老年人的心思都集中在所好之物上,自然就可以避免低落情绪出现,这是老年人保持怡情畅志的主要方法。
2.食疗 养生 法
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的各种机能逐渐衰退,如肠胃的消化功能、心脑血管的功能等都有所减退,不适宜的饮食习惯同样于 健康 不利,甚至是某些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需要格外注意饮食。
做到骨肉果味荤素合理搭配,五味调和,不能有所偏嗜。牛奶、黑芝麻、蜂蜜等,在提高人体生理功能与全身协调作用,或者是降低血脂,或者是增强抗病免疫力等方面,的确具有不同程度的功效,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身体情况选用。
在饮食习惯上,宜少食多餐,宜不饥不饱、不寒不热,食不宜过杂,忌肥腻。
生肉、生菜、白酒、大醉、大咸等不适于老人,这些食物往往不易消化,对血管与血压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可能传播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此外,基于对现代医学的认识,欲求长寿,必须解决便秘。便秘之最大危害不但与它能使多余的胆固醇停滞于体内,促使脂肪的储积,而且会使粪便中分解的代谢产物重吸收入人体内发生自身中毒和促进衰老。
古代医家指出“人年五十以去,皆大便不利……常须预防”,如果大便秘结,要引起重视,偶发短期的便秘可多饮水、多食蔬菜进行调整,如长期便秘,则不可轻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
3、运动 养生 法
老年人长期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调和气血,促进体内血液循环,疏通筋骨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坚持每天早晚运动。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主要包括太极、健身操、气功、散步、慢跑等相对较柔和的运动。
4、起居 养生 法
首先为择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固然清幽安静,但交通不便,难于往来;如果住在人烟稠密之处,又难免事务繁多,声音喧杂。
尽可能在“人、野相近”之处,既不离群索居,又往来方便,或是打造舒适安静的家居环境,家是人们接触最多的地方,居住环境如何直接影响身心 健康 。
睡眠同样是重要的一环,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身心 健康 状态,人体生理生化特征改变的节律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化,老年人睡眠节律易被扰乱,宜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早睡早起,保持睡眠充足,避免昼夜颠倒,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