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什么教育方法,才能教育出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怎么能教育出孝顺的孩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百德孝为先,讲的就是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孝敬老人,孝顺老人。
培养孝顺的孩子,要从娃娃抓起。在6岁以前的教育是最容易见效的。有很多事例说明,如果错失了这个阶段的教育黄金期。孩子不仅不孝顺父母,甚至于加害父母,这都是在孝道教育上失败的案例。
家长一定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给孩子最为直观的示范作用,从而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要知道,你的所作所为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他还没有正确判断力的时候,你做的就是他会做的。
㈡ 怎么能教育出孝顺的孩子
怎么能教育出孝顺的孩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百德孝为先,讲的就是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孝敬老人,孝顺老人。
孝顺的孩子,不是单靠说教能够教育出来。而是要靠你给孩子做出的榜样,从小带领孩子参加孝顺老人的实践活动。在孩子的内心处打上深深的烙印,成为孩子的行为道德规范。
要培养孝顺的孩子,还要让孩子感受生活的艰难。该孩子自己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吃的苦让孩子去品尝一下苦难的滋味。从小要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做一些生活自理的事项。只有孩子自己体会到了为人处事的艰难,才能更深刻的感悟到做父母的不易。
其三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让孩子了解婴幼时期父母为自己的奉献。学生时代为自己做出的牺牲。成人以后,为自己成家立业付出的心血。甚至自己有了孩子以后,父母对子孙的关爱和付出的辛劳。
其四要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要为父母做出孝顺的行动。生活上要赡养老人,关照老人。精神上要让老人得到慰藉。在一些生活具体事项中,只要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要顺从老人。孝更多的是赡养,顺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心,尊重和感恩。
培养孝顺的孩子,要从娃娃抓起。在6岁以前的教育是最容易见效的。有很多事例说明,如果错失了这个阶段的教育黄金期。孩子不仅不孝顺父母,甚至于加害父母,这都是在孝道教育上失败的案例。
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顺的孩子谁不爱,但是教育培养出孝顺的孩子不易。
首先,要从小进行教育。孩子就像小树苗一样,从栽植下去之日起,就得按时浇水,修理枝叉,不至于长歪。现代家庭都是独苗,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怕磕怕碰,对长辈没有尊敬的意思,就像小祖宗。这和平时的教育分不开的,父母只重视灌输知识,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所以对孩子要从小进行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
其次,父母要以身示范,起到表率作用。若父母对自己的老人不孝顺,孩子一定会跟着学。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老人的态度,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作为家长一定要对自己老人尽到孝心,父母养我们从小到大不容易,孝敬老人是应该的。
最后,学校开展孝敬长辈活动。孝顺也要从尊敬长辈做起,学校的平台要比家庭平台丰富的多,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比如关于孝顺的主题班队会,征文比赛,文艺节目等等。
我认为孝顺不是教育出来的,而应该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生活中、从阅历中、从课本、从家长的为人处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孩子会慢慢领悟家长的不容易,也会从父母的对待爷爷奶奶,对待外公外婆的方式中,感悟孝顺。
换言之,如果我们大人从小对自己的父母孝顺,那么孩子也模仿大人的行为,当我们老人,孩子也会像我们孝敬爸妈一样,孝顺我们。
家长并不是天天把孝顺挂在嘴巴,孩子就孝顺了。而要是要以身作则,听父母话,多陪伴老人,给自己的爸妈洗脚,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职责。这样,孩子才会以你为榜样,孝敬你!
从小我们就听过这样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家长们教育孩子长大了一定要孝顺家里的长辈,一个孩子因为孝顺这项美德,也会被长辈们夸奖。
孝顺并不是孩子天生就能明白,就能去做的行为。教育孩子要孝顺没错,但是一定要选对方法,不要光靠讲道理。那么怎么让孩子学会孝顺才是正确的呢?
1. 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教育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成长环境是父母造就的,年纪还小的孩子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爸爸妈妈,孩子也会学习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以自身为榜样,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去孝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2. 家长通过讲故事、观看影片教育
很多的孝敬父母的故事都是我们从书上看来的,比如“卧冰求鲤”、“彩衣娱亲”还有“黄香温席”等等。一些教育片段也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孝顺,比如曾经很火的“妈妈洗脚”。
家长小时候能从这些故事中学习,并且变的孝顺,那么给孩子讲这些故事,孩子也会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关爱老人。
3. 家长通过适当的奖励教育
当孩子做出了一些孝顺的举动,家长应该马上夸奖并给予奖励。奖励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是拥抱亲吻等,目的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举动是正确的。
孩子得到奖励,下次还会去这样做,慢慢养成习惯,孝顺就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4. 家长通过适当的惩罚教育
当孩子作出对长辈不礼貌的举动,家长应该马上制止并给孩子小小的惩罚。比如孩子比较活泼,就让他安静的罚站一会。
等孩子冷静下来就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应该对长辈不礼貌,这样孩子才会明白道理,对待长辈应该尊重并且有礼。
5. 家长通过公开收支教育
把孩子当成家里的一员,平等的对待他。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赚钱养家的辛苦,并且让孩子了解养一个孩子要付出的精力和金钱。
但是这里有需要注意的一点,教育孩子赚钱辛苦但是要以平和轻松的口吻叙述,不要带有抱怨。
许多家长带有抱怨的对孩子说自己的辛苦不易,孩子就为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时间长了就会变的不自信、做事畏手畏脚起来,所以这里要注意态度。
家长教育孩子孝顺没有错,首先是自己先做到孝顺长辈。教育本身就是一件长久且复杂的事情,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有耐心、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怎么能教育出孝顺的孩子?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但有些遗憾的是,我的回答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因为我压根就没想着让我的孩子对我“孝顺”。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
一、 父母与子女是平等的
作为父母的,将子女带到这个世界上,就有义务将子女养大成人。 孩子出生的一刹那,最快乐的一定是父母,这快乐是谁给的?是孩子给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所有为人父母的人都晓得,养孩子不易,倾注了多少心血只有自已知道,对子女的付出是一种多么快乐的事情。是孩子,给了父母释放爱心的机会。 善良的人都有一种感觉:付出爱心的快乐远远大于得到的快乐。
二、“你不孝顺父母,你的孩子将来也不孝顺你”。——这种教育是错误的!
这是赤裸裸地将感情商业化,且有威胁的意味。
我孝顺父母,不仅是我的义务,更重要的是父母对我有恩。而且自私地讲,孝顺我的父母,我可以从中获得快乐。我为什么不孝顺呢?
话说回来,如果我孝顺父母是为了换取我的子女对我的孝顺,那这里面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有谁敢确定地讲,你孝顺你的父母,那么你的子女一定会孝顺你?
如果这个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在一个宗族中,只要有一个孝顺的,那么一定可以推出,上下几十代都是孝顺的。可能么?
三、 我只教育我的子女,让子女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
《弟子规》有讲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前
半句“亲爱我,孝何难”很容易理解,但后半句“亲憎我,孝方贤”就显得很扯淡了:父母可以很憎恶孩子,孩子仍以孝示贤。
这是有悖于人性。因为现实中我见过多个这样的例子。我就想问一下句,父母憎恶孩子的行为算什么行为?还要求孩子“孝方贤”?有平等的意识吗? 没有平等就不有文明, 你养孩子难到是在是蓄奴?
三、“养儿防老”有错吗?没错!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历程,谁也绕不过去的。
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大,无欲无求,就为了老有所依,不该将孩子孝顺吗?应该的。但凡对孩子好的父母,孩子一般都对父母好,这是大概率事件。经常对子女说“我是为了你好”的父母,你确定不是为了自已?
我们也许见过,对孩子娇生惯养,就差没将生命给孩子了,但最终孩子非常不孝,是何因?也许,你对子女所有的爱归根结蒂还是为了你自已。 表象可以用眼睛看,但内心的想法只能用心去感受。
四、“孝顺”的边界很模糊。
什么是对父母的孝?
让父母吃饱穿暖?让父母快快乐乐?让父母 旅游 休闲? 但没有心与心交流的“孝”是没有灵魂的,但心与心怎么交流?至少要两个同样用心的人,缺一便是残缺的。
所以,“孝顺”难吗?易吗?自在人心。
五、 或许,“爱”的教育比“孝”的教育更有意义。
最后,祝愿天下所有老人快乐度晚年,希望天下所有子女有一颗爱父母的心。所有的人都成为一个有爱的人,让世界更美。
你好,我是燕子伊人,孩子孝不孝顺,这跟他的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做父母平时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孝顺。就不要期待孩子以后会有多孝顺!正所谓言传身教,父母光知道说要孝顺,但行动上却没有体现出孝顺,言行不一,在孩子心里难免会有一种想法,你们自己对老人都不顺,凭什么就要我孝顺?
经常参加这样的一些活动,能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洗礼,这样的环境更能让孩子体会孝的意义,明白孝的重要,更懂得感恩。
言传身教最重要!
前两去去朋友家里玩,发现他刚上一年级的儿子,突然懂事了许多——这个7岁的男孩,看到爸爸下班回来,很累的样子,立即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冷饮,递给爸爸,还说:“爸外面很热吧,你赶快喝瓶饮料吧!”
“咦,你家这孩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懂事啊?”我说。
“哈哈,你不知道吧。我儿子就是变懂事了,因为这段时间我们经常带他去看望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于是他也跟我们学会体贴人了。”
“哦,明白了。你这叫以身作则培养孝顺孩子啊!”我说。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作为年轻的父母,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才大后能孝顺我们,体贴我们,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体谅自己父母的对自己的辛苦付出,然后尊重他们、孝顺他们,才能换来孩子对自己的孝顺与尊重。虽然父母不要求我们回报,但孝顺双亲却是我们做人的良知。可是现在 社会 ,涌现出的“啃老族”,却越来越多,让很多老人欲哭无泪,一辈子辛辛苦苦,到老了孩子还知道感恩。其实,发生这种“啃老“情况,多与小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关。
有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表现怎样全在家长的教育。想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父母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平时多做出一些感恩的行为给孩子看。比如,经常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如果老人不在身边要经常打电话,有时间就常去探望,逢年过节多给老人送礼物等。父母对上一辈的孝顺行为,就是孩子心中的一盏明灯,会引导着孩子也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只要做好这5点,不怕孩子不孝顺:
1、从小让孩子分担家务
家是我们和父母共同的,爱护它、美化它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所以,做家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这种责任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虽然平时父母总是不让我们做那些又脏又累的家务活,因为他们对我们总是非常的疼惜和爱护,但是只要我们力所能及就应该孝顺父母,尽量替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样才是父母的好孩子。
2、加强孩子道德行为
当孩子意识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会得到成人的称赞时,他往往会积极的履行这种行为,做做出更多有道德的事迹。所以,当孩子做好事时,爸爸要及时的称赞,以提升孩子的道德水准,比如,你能把好吃的给爸爸吃,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如此,孩子往往会更乐意表现这种行为。
3、培养感恩之心
一个人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心中有爱,才能照顾他人,关心 社会 ,关爱国家。所以,那些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能心中有爱,才能知恩图报,才能孝顺父母,尊重他人。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与人为善、才能乐于助人,才能形成 健康 的人格,才能活得更 健康 更快乐。
4、不要溺爱
溺爱的孩子往往没有感恩之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的人生将会孤独而寂寞的。因为他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敬老人,不知道关心朋友,更不知道感恩于 社会 ,报效于祖国。试想一个连亲爱的父母也不知道关爱的人,他还会关心什么呢?
5、大人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爸爸妈妈既要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平时,自己要孝顺父母和长辈,关爱家里每个人的需求。而不要把孝敬老人,变成了孝敬孩子。要知道,感恩的心是一种美好的心理能力,它不仅让孩子懂得回报,也让孩子在感激他人的时候获得了自我幸福感的提升。
一句话,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就是最好的教育!再多的说教都没用,如果家长嘴上说孩子要孝顺,自己却对父母却是天壤之别,那恐怕是没任何用处,还会让孩子混乱:爸爸妈妈说的跟做的怎么不一样?
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说教育的话,不如说以身作则,自己去给孩子做榜样,
因为就我来说,小时候我妈妈做的一些事,我现在都还记得,对姥姥姥爷怎么样?对爷爷奶奶怎么样?
长大了以后,孩子会有他自己的一个判断,
说教育孩子不如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孩子
㈢ 如何教孩子孝敬父母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一辈子的各种观念,都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你对你自己的父母好,孩子感受到了,以后孩子也会对你们那样好。
㈣ 生活中家长做到哪几点,能教育出乖巧孝顺的孩子
中国一直有一句古话,就是“养儿防老”,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老了的时候,可以有人能够照顾自己,让自己颐养天年。
徐奶奶本以为自己的孩子们会很积极地争着抢着养自己,但是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没有一个主动提出来养自己。
后来没有办法,只好住进了养老院,费用由3个儿子平摊。
其实不是徐奶奶的孩子们不孝顺,只不过是徐奶奶的控制欲太强了,太严格了。
孩子未来孝不孝顺和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有关系的,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培养,才会培养出孝顺的孩子?
1、正确的教育孩子
有很多父母,采用的教育方式就是简单粗暴,孩子一旦犯了错误,家长们就是动辄打骂,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
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这样的孩子也不会爱父母。
父母不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也会懂得感恩,长大之后,孩子也会更加孝顺。
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双向的,父母现在怎样对孩子,孩子将来也会怎样对你,你打骂过孩子吗?快来下方评论吧!
㈤ 如何培养孝顺的孩子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孩提之意,无不知爱其亲也”就道出了春秋时期人们敬老的情形。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报答养育之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一位因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9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孝敬父母,是中小学生品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制定的《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把“孝敬父母”作为新世纪中小学品德教育的一项任务来提出,可见,国家对这个问题是何等的重视。
令人不安的是,当今青少年中,孝敬父母之风每况愈下。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孩子和父母的情感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1)要让孩子明理,知道没有父母便没有孩子的一切(躯体、智慧、思想等等),父母恩深似海。作为孩子有孝敬报答的责任,这是做人的道德。古语“鸦有反哺之义”指的就是孩子必须尽孝的问题。
(2)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必然不可能从心底里孝敬父母。为此,作为外出打工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要让孩子知恩图报。从留守孩子来说这个“报”是对待父母讲道德礼仪。家长应要求孩子:一是对待父母有礼貌,如与父母讲话要得体,关心父母的工作、身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二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让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三是听从父母的教导,改正自己的不足;四是拓展对父母的爱,把对父母的爱拓展到对师长的爱、同学的爱、人民的爱、祖国的爱。这样的爱就是对父母做好的爱。
(4)从日常小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如要求他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主动关心家长健康,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总之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5)父母本人也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家长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亲。如果说平时在外打工或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回家后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久天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㈥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更孝顺
导语:孝是什么?孝是成人后“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之后的丰厚报答;孝是父母卧病后的悉心照料。稚嫩天真的孝,是眼里闪烁的星光;年轻时的孝,是无暇的翡翠;成人之后的孝,是钝真的铂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古人尽孝的故事让人心灵震撼,孩子们学到的不只是知识,而是怎样做人。
第一、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二、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微博]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三,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常回家看看父母
如果父母在老家,而自己在城市里工作的话,不管多忙,也要学会抽出时间多回去看看父母,给父母买几件新衣服,跟父母说说自己的近况和听父母说说想当年的那些故事,这样的话,父母虽然口里会说走来走去很麻烦,可内心里却是非常欣慰的。
学会报喜不报忧
如果工作上或者生活中遇到哪些问题或烦恼,在父母面前,要学会多跟父母说些开心的事,因为很多时候你的这些问题父母也没办法帮你解决,只会替你空担心,这样没有必要,所以这些事情不必让父母知道,不知道就没有烦恼。
多陪父母聊聊天
如果父母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的话,不是单单让父母吃好和睡好就算是孝顺了,下班回家的时候多陪父母聊聊天,多关心一下父母,听他们说说家常和回应。
一些事可以多听听父母的意见
生活中肯定也会出现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事情,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自己做决定之外,其他的一些事也可以多问问父母,听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觉得自己虽然老了,但是在家里还是有一定的地位和说话还是很有份量的。
教育晚辈要尊敬父母
如果家里有孩子或者晚辈的话,一定要教育他们要学会尊敬长辈,有时候虽然我们很孝顺,但是小孩子不懂事,更不懂的尊敬长辈,拿父母用佣人使唤或者对父母不敬,这样的话也会或多或少影响父母的.心情,所以对于家里的小孩子或晚辈也一定要教育好。
让父母多认识一些朋友/棋友
老人也有交朋友的需求,不然的话,经常宅在家里也会觉得无聊和空虚,可以说服父母多出去走走,比如到家里附近的公园里跟同龄的朋友跳跳广场舞,下下棋,让父母把空余的时间过得充实起来。
有时间带父母去旅游
如果时间和物质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父母到外面走走,看看外面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需要考虑人流量和饮食方面,最好不要到太多人去的地方,饮食方面也要照顾到父母的饮食习惯才行。
1、 父母的以身作则。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教育当中最省力的做法是身教,即以身作则。
2、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东西”,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东西”。到那时,你的儿子肯定会觉得理所当然!
3、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
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爱只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爱。孩子只有把父母给他的爱转化为他对父母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人间大爱正是这样得以传承的。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爱父母之后,才有可能在她长大以后去爱国爱民,去尊老爱幼,去爱天下苍生。
4、要求孩子为老人做事时应理直气壮。
当家长生病或身体不舒服时,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如端水送药或陪同就医,不要怕耽误他学习时间。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从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5、让孩子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对于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完全可以让孩子主持给爸爸妈妈过生日。家长不要只给孩子过生日,不给自己过生日,这对孩子并不好。
6、从日常生活小事上对孩子提出要求。
如外出时和父母道别,回家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时先让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和父母说话应恭恭敬敬,不能出言不逊。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时,告诉孩子不能发脾气,要体谅、理解父母的难处。孩子如果发脾气或死磨硬缠,家长要始终坚持原则。家长千万不要起初不答应孩子要求,孩子发脾气了,家长让步了;孩子死磨硬缠了,家长让步了。这等于鼓励了孩子不断提出不合理要求。
7、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辛苦。
你不妨把你的日常工作向孩子说一下,或带孩子去上一两次班,让他知道你上班走什么路线,每天都做些什么事情,你的工作中有哪些困难;你还可以告诉孩子下一个月、下一年家里都需要买什么东西,需要花多少钱。总之是让孩子看到、体验到父母的难处,而不是只让他听父母说“我很辛苦”。
8、耳鬓厮磨中建立亲情。
在孩子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要要求孩子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亲情培养,很多时候就是一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从这方面说,我不赞成孩子从上幼儿园或上小学起就到离家较远的外地去上寄宿制学校,因为这不利于亲情培养。亲情,就是在一天到晚的耳鬓厮磨中建立起来的。
9、用亲情故事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家长一定要定期抽出点时间和孩子谈心聊天,要把自己的难处和家里的难处有选择地告诉孩子。通过谈话,可以让孩子体验亲情,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10、欣赏孩子的每个孝顺行为
欣赏并夸奖孩子的每一个孝顺行为,哪怕孩子只是给妈妈夹了一片苦瓜,哪怕孩子只是把奶奶买的菜从大门口提到厨房,哪怕孩子只是为爸爸拿了一次水杯。心理学上有个“暗示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一个人被看成什么样,被怎样对待,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变成现实。
㈦ 如何让孩子成为孝顺的人
现在很多父母的口头禅是:"孩子,家中好吃的都是你的!""宝贝,为了你我们可以牺牲一切!""你就只负责好好学习吧,其他事情都让妈妈来!"……
他们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却不知道一直这样做,孩子就会越来越随心所欲,一点也不会体谅父母。
养一个孝顺的孩子,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的某些行为会直接导致孩子的不孝顺。他们用错误的方式让孩子成才了,却忽略了教导他们要孝顺。如果发现孩子有下面这4种行为,父母就需要及时引导了!
- 01-
随意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
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这是孩子不孝顺最常见的表现。
因为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的缘故,所以家长们就会对他们百依百顺,爷爷奶奶也很宠他们。偶尔一次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顶撞父母,随心所欲。
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在言语上,他们没有对父母起码的尊重和客气,甚至完全故意和父母反着来,父母说东,他们就非说西,唯一的目的就是让父母生气。
当然,这并不是说孝顺就是要对父母百依百顺。
当孩子开始顶撞自己,父母们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有些地方做的不好。如果真的是孩子开始耍小性子了,父母就要开始引导孩子,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一谈,多问问他们为什么不开心,为什么唱反调,耐心地指导他们,摆正心态。
- 02-
不懂得感恩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
孩子饭后推开饭碗就去看电视或去玩了,父母则忙碌着收拾碗筷;
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留给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
孩子生病,父母便细致入微地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甚至视而不见……
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习惯了接受家人给予的关怀与爱护,会认为家人对自己的爱是天经地义的,却不知道如何去爱家人、孝顺身边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可以从这几点着手:
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
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
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
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
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工作的艰辛。
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给孩子"回报"的空间。
- 03-
霸占东西
很多孩子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好吃的,好玩的当然应该全部归自己才对。
所以凡是家里出现的自己喜欢的,就一定要独占。其实这也是不孝顺的一种表现。
父母是出于他们对我们无私的爱,才心甘情愿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我们。
反过来,如果我们像父母爱我们的那样爱他们的话,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做呢?
事实上,孩子骄纵惯了,非但不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让给父母,反而毫不谦让地霸占那些东西。
很多人只要餐桌上出现了自己爱吃的菜,就不许任何人动一下筷子;
有了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就不准任何人动一下遥控器;
有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连父母碰一下也不允许。
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这哪里算得上是一个孝顺的人呢?
- 04-
习惯把错推到别人身上
现在很多的孩子盛气凌人,一点都说不得!
很多事情,明明知道是自己做错了,当你说他一句,他愣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还把错怪在家长身上,多说两句,地上撒泼打滚让人没有办法。
这类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而这一切都是父母的溺爱惯出来的。如果不及时改正,长大后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父母很多时候只想着怎样让孩子变优秀,却常常忽略了要教孩子孝顺。一个从小能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他的运气一定不会差,未来也一定会美好。
㈧ 怎样教育孩子孝顺父母
教育孩子孝顺父母的方法
1、多做少说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为父母者不一定是高官巨贾,文人学士,用自己的丰功伟绩,家财万贯来做孩子的榜样。但可以做一个善良,有爱心,负责任,勤奋踏实的人。
不必用语言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你孝敬父母公婆,孩子看见了,他将来就会有样学样,反之亦然。路边的玻璃,你弯腰捡去垃圾堆,那么你这个行为就是“善举”,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善”的种子。
或许你的工作不是高尚,但你兢兢业业去做了,你就给了孩子认真的品格,带着认真品格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将来工作,都是优秀的。父母教儿几乎是无法说,只有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因此,唯有多做。为人父母,不必苛求孩子将来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如果孩子将来幸福,快乐,自食其力,那么,我们的任务就完成,就是成功的父母。
2、共同聊天很多父母发现孩子不听话,对朋友的话反而听得进。其实,不是父母爱孩子不多,照顾不周的原因,而是与孩子缺乏交流的缘故。大人总觉得自己忙,不知道孩子的心是那么细,那么孤独,尤其是独生子女,天天困在家里,内心更加孤独。
据调查,班中守纪律,品德好,学习优秀的学生,说他们的父母经常会在睡觉前和他们聊聊天,父母跟他们讲工作的事情,让他们说说学校里的事情,说一会儿,道声晚安。我想,如果父母注意与孩子加强沟通,孩子对父母的教育就会接受,反之,则不接受,今晚就开始吧!
3、学做家务孩子首先是人,即使孩子将来成为伟人,现在能把饭菜做出来就饿不了他。什么东西都要学习才会的,不给孩子机会锻炼他怎会?我知道很多家长一是担心孩子下厨的安全问题;二是觉得孩子做不好,碍手碍脚的;三是认为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够了。
但是我们会老的呀,孩子将来也会有家庭的。不是常说有大学生因生活不会自理而退学的吗?我有一个朋友,生活方面什么都不会,大学结业后宁愿不去好的城市,也守在父母周围吃“老奶”,上个月甚至公司公派去美国进修都不敢去。真无法想象,将来他的父母老了怎样生活。我们无法教育孩子将来一定挣大钱,但我们现在就一定可以教会孩子家务,今晚就请了煎个荷包蛋吧!
4、培养心胸你会培养孩子关心天下的广阔胸怀吗?你会买一个地球仪,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放在家里吗?每当新闻报道到哪个地方,你会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吗?新闻报道有喜有悲,地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让孩子知道阿富汗,伊拉克战火纷飞下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让孩子知道日本,美国,英国的富裕,他们富裕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识,若自已没有知识,也是落后的,让孩子明白应该勤奋学习知识。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在不出门就可以“行”万里路,天天播放新闻,孩子就“阅”尽天下了。
教育孩子孝顺父母的具体做法
1.父母下班回到家,能给父母倒一杯水。
2.父母劳累时,能为父母捶捶背。
3.会为父母洗脚。
4.父母外出时下雨,会想着为父母送把伞。
5.吃东西时,会先考虑父母,让父母先品尝。
6.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如洗衣服、整理自己房间等。
7.父母外出时,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
8.周末坚持帮父母做一些家务事。
9.会说一些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
10.经常与父母聊天,说说自己在学校的情况。
11.父母过生日时,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
12.不会命令或指示父母为自己做事。
13.能够接受父母给予自己的合理建议。
14.平时会对父母嘘寒问暖,体贴父母。
15.父母生病时,会为他们端水送药。
16.能体谅父母的辛苦和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17.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能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
18.能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管教是出于对自己的爱。
19.了解父母的喜好,包括喜欢的食物。
20.会留意父母的情绪变化,父母心情不好时会安慰父母。
㈨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孝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起码规范,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懂得孝顺很有必要。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的方法
1.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让孩子了解父母通过劳动给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换来的,要百倍珍惜,并要有感激之情。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所提出的问题,决定让他们了解家庭经济问题到什么程度。家境困难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懂得生活应该俭朴,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家庭富裕的要让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在学习、品德上努力上进,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样对待长辈,孩子将来就会怎样对待父母。当孩子明白他有为家人的欢乐、幸福出一份力,并能自觉地为维护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愿望时,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要求个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并自觉抵制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要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扩大为社会责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亲属,当知道他们当中有人生病了,带上孩子去探望,当他们求助时,尽自己所能给以帮助。然后引导孩子尊敬老师、关爱同学、邻居,进而关心帮助社会上不相识的人。
3.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可以使孩子从中体验父母的辛苦,减轻父母的负担。
4.教会孩子同情、体谅和怜悯别人
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学会理解父母,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权欢乐、幸福,孩子不仅应知道自己有需要和愿望,还应想到父母和亲人的需要和愿望。
父母要教会孩子对人有同情心,告诉孩子为了实现父母和亲人的愿望,可以适当地限制或放弃自己的部分需要和愿望,比如父母应坚持让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长辈;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帮助拎些东西;父母下班回家,应主动让父母安静休息,当家里条件不许可时,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与愿望等等。
5.具体要求和训练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有具体内容的训练。如教孩子学会根据性别年龄称呼“叔叔”、“阿姨”、“老爷爷”、“老奶奶"等;听父母说话时要认真,眼睛不东张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评时不顶嘴,不任性;在家要当父母的小帮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动为父母祝贺生日;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尝等等。孩子从小事做起,天天训练,就可以形成习惯。
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的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孝顺的品质
第一、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二、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三,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猜你喜欢:
1. 如何教育孩子善良感恩
2.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知恩图报
3. 如何教育孩子有感恩的心
4. 如何教育孩子成才心得体会有哪些
5. 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