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是怎么来的
1、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演化成一种娱乐活动了。
3、另外一种说法是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3、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登高望远。
⑵ 唐代时期,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十分普遍,这有何养生之意
插吴茱萸的习俗始于东汉,流行于晋代。重阳节插吴茱萸的习俗在唐代非常普遍。古人认为山茱萸能驱除疾病,带来庇护。所以重阳节的时候会采集山茱萸,有的直接插在门前,有的简单加工做成香囊,还可以用来酿酒保健。
山茱萸的别称“驱邪”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人们认为重阳节插吴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做成香包。把山茱萸放进去戴上。叫考努斯的眼袋,头上插着东西。古人认为重阳节爬山插吴茱萸可以驱虫、防潮、防风。于是人们把山茱萸戴在胳膊上,或磨成香囊,或戴在头上。大部分是妇孺穿的,有些地方也有男士穿的。
⑶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有那些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 郑谷《菊》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少年自负凌云笔。 ——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对青山强整乌纱。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九日悲秋不到心。 ——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 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 潘希白《大有·九日》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⑷ 重阳节登高是指爬山吗 重阳节为什么要爬山登高
导读:重阳节的习俗有吃重阳糕,登高等,重阳糕我们看着做就好,那么重阳节登高是指爬山吗?不少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字面意义感觉也是如此,其实不然,想知道重阳节为什么要爬山登高,重阳节登高的寓意是什么,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重阳节登高是指爬山吗
古人常说的重阳节登高并不是指爬山。农历九月九日是古人常说的重阳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古人常说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兴起于于东汉时期,古人常说的重阳节登高主要是可以登高望远祈求驱邪避祸,因此重阳节并不一定要爬山,最常见的方式便是登高祈福。
重阳节为什么要爬山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重阳登高,人们为驱邪避祸而于九月初九这天爬山登高以辟邪延寿,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有一种说法是登高辟邪,在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而古人们为了避免接触到邪气,所以才在九九这一天登高以避邪气。
还有一种说法是登高山祈福,据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在九九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种表达人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种行为。
古代人们的很多食物大都来自采集和狩猎,而山林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让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们对于山,特别是高山是有崇拜的。
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等,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
不过,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举家出游、登高望远在时令上是非常适宜的。因此,九九重阳节登高不仅有其文化传统,还具备符合如今的旅游潮流。
宋代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重阳节登高,是古来就有的习俗,不独宋朝为然。以大唐长安为例,每年重阳节,必有成千上万的市民头插茱萸,爬到乐游原上登高望远。
可是宋朝人重阳登高就没这么便利了。南宋首都是杭州,杭州市民还有凤凰山可登;北宋首都是开封位于黄河冲积扇平原,一马平川,到了重阳节,只好爬到城楼上登高了。
当然,京城的城楼上站不下,即使站得下也不让随便登,于是士大夫们过重阳时竞相去豪富之家做客,豪富之家多建高楼,喝完大酒去楼上玩耍,登高问题迎刃而解。
如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开封当京官时,年年重阳就都去驸马王诜家聚会,因为王诜在城郊建了别墅,不仅广种菊花,还有高台重楼,最适合饮酒赏菊,登高望远。
宋朝博物学家方勺给出过解释:“九九极阳,阳极转阴,登高为调阴转阳也。”意思是说,九是阳数,九月九是阳上加阳,阳到极点又成了阴,为了让阴阳调和,百病不生,到了这天就要爬到高处。
那么为什么爬到高处就能阴阳调和呢?方勺没有具体说明,后人猜测,估计他认为高处离太阳近一些,能多吸收点儿阳气吧。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
寓意一:登高辟邪气
在我国的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而古人们为了避免接触到邪气,所以才在九九这一天登高以避邪气。不过这一说法现在看实在有些不科学。不过,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举家出游、登高望远在时令上是非常适宜的。
寓意二:登高山祈福
据《礼记·祭法》中有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代人的生活环境比起现今要艰苦许多,最早时期人们的很多事物大都来自于才集合和狩猎,而山林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让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们对于山特别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因此在舅舅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种表达人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种行为。
寓意三:辞青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春季的踏青一说,实际上与之相对的还有秋季的辞青一说。据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⑸ 重阳节的古诗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欢迎阅读。
九月十日即事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日五首·其一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重阳席上赋白菊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朝代;:唐代;作者: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齐山登高
朝代;:唐代;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朝代;:唐代;作者: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
朝代;:唐代;作者: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送别
朝代;:唐代;作者: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己酉岁九月九日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九日寄秦觏
朝代;:宋代;作者:陈师道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长安九日诗
朝代;:南北朝作者: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九日和韩魏公
朝代;:宋代;作者: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朝代;:唐代;作者: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九日置酒
朝代;:宋代;作者: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原州九日
朝代;:明代;作者:赵时春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九日感赋
朝代;:清代;作者:秋瑾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朝代;:唐代;作者: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朝代;:唐代;作者:李泌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九日登花马池城
朝代;:明代;作者:王琼
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
河朔毡庐千里迥,泾原旌节隔年留。
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
诸将至今多卫霍,伫看露布上龙楼。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朝代;:唐代;作者:赵彦昭
秋豫凝仙览,宸游转翠华。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
西夏重阳
朝代;:明代;作者:王逊
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
击柝徒吟胡地月,屯田也食汉渠春。
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
九日登高台寺
朝代;:清代;作者:沈辂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⑹ 宋代重阳节习俗 即使不便也要登高
九月九的重阳佳节有登高的习俗,而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重阳登高多以登山为主,但万一是地势平坦的地方,例衡旁如北宋时期的首都开封,重阳没有高山可登怎么办呢,就不登了吗?并不是这样,遵行传统的宋朝人,咐耐橡该往高处走还得往高处走,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宋代重阳节的登高习俗。
重阳节登高,是古来就有的习俗,不独宋朝为然。以大唐长安为例,每年重阳节,必有成千上万的市民头插茱萸,爬到乐游原上登高望远。乐游原是长安城外的一片高地,位于大雁塔东北,爬上去一瞧,半个长安都在脚下。
可是宋朝人重阳登高就没这么便利了。南宋首都是杭州,杭州市民还有凤凰山可登;北宋首都是开封,开封位于黄河冲积扇平原,一马平川,到了重阳节,只好爬到城楼上登高了。
当然,开封人多(宋徽宗即位时达到一千多万人),城楼上站不下,即使站得下也不让随便登,于是士大夫们过重阳时竞相去豪富之家做客——豪富之家多建高楼,喝完大酒去楼上玩耍,登高问题迎刃而解。
例如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开封当京官时,年年重阳就都去驸马王诜家聚会,因为王诜在城郊建了别墅,不仅广种菊花,还有高台重楼,最适合饮酒赏菊,登高望远。
重阳为什么要登高呢?宋代人有自己的看法。宋朝博物学家方勺给出过解释:“九九极阳,阳极转阴,登高为调阴转阳也。”意思是说,九是阳数,九月九是阳上加阳,阳到极点又成了阴,为了让阴阳调和,百病不生,到了这天就要爬到高处。
那么为什么爬到高处就能阴阳调和呢?方勺没有具体说明,后人猜测,估计他认为高处离太阳近一些,能多吸收点儿阳气吧。
了解更多星座网络、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亩吵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