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家里最孝顺的子女,往往最不受父母喜欢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心理学家通过调查表明:孩子的出生顺序,大部分决定了孩子的孝顺值,往往家里最孝顺的子女,都是父母最不喜欢的那一个。
家庭只要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父母就会有偏心的表现,比如将好吃的都留给自己最喜欢的孩子,好玩的、好看的新衣服也都首先给他们买。
因为父母的偏心,其他孩子的心理会出现非常大的落差和不公平。
就在最近我接到了一个读者的私信,私信中说出了他的困惑:他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自己,一个是自己的弟弟。
尤其是老人,他们对所有子女都带着一份最无私的爱,同样也会因为一些原因,在对待子女时出现爱的偏差。
⑵ 对于孩子的孝顺问题(见补充)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每位父母辛苦一生的最大回报。然而,孩子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其实质是孩子是否有关心他人、感恩之心的品德。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习惯,孩子长大后才能够有关心同学、同事,为他人着想的品德,才能成为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因此,千万不可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孝行”的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呢?
建立和谐的长幼家庭关系这并不是封建社会的“长幼有别”的意思,是指父母要尊敬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孩子更要尊敬长辈,听父母的话,理解父母的辛苦。
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里就是个“小太阳”,大人都要围着孩子转,试想一下,把孩子培养成了“小皇帝”又何谈让孩子孝敬父母呢?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懂得自己与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关系,不可长幼颠倒,乱了次序。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
只有从小让孩子做家务,才能让孩子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辛苦。只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他才能心怀感恩的去关心父母,长大后才会为家庭分担责任。
周末时,让孩子拖拖地,他才知道拖地有多累;让孩子帮忙洗菜,他才知道做饭原来这么复杂;平时要教育孩子主动关心家人,问候老人的身体健康;当家人要出门的时候,孩子还提醒家人多穿衣,注意天气变化等。
用亲情故事感染孩子
可以给孩子讲讲“二十四孝”,还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孝行故事都可以经常读给孩子听,比如《子路借米》、《黄香温席》、《骆驼妈妈的故事》等。
或者用一些关于孝心得名言来激励孩子:
长幼有序。——孟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父母要做孝敬长辈的榜样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 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些家长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和老人们的关系非常不好,这给孩子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父母不能只顾自己的小家庭,而忘了家中年迈的老人,如果因为工作关系不能照顾老人,那么也要经常关心老人,并带孩子去看望老人,为老人做做家务、聊聊天。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慢慢地养成尊敬老人、孝敬长辈的好习惯。
⑶ 一个人是否孝顺及孝顺程度会受哪些因素影响
2.1 地区年龄与性别
这几个是很常见的人口学变量,所以拿在第一条来说。张坤(2004)的对青少年传统孝道的态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对于传统孝道的四个因素中,对于随侍奉养赞同程度最高,其次是敬爱祭念、抑己顺亲、以及荣亲留后。同时青少年的传统孝道态度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和年龄差异,即农村青少年对抑己顺亲、荣亲留后的赞同程度显著或极其显著的高于城市青少年,初三青少年对荣亲留后、抑己顺亲的赞同程度显著高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父母对传统孝道的赞同程度显著高于青少年, 特别表现在荣亲留后、抑己顺亲、敬爱祭念三个方面, 而青少年对随侍奉养的赞同程度显著地高于其父母。金灿灿(2011)年的研究显示,在中学生群体中,男生的权威性孝道显著高于女高中生,初中生的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均显著高于高中生,这表明了在孝道态度上,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
总结一下,以上的结果有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1)青少年对于孝道的不同核心内容赞同程度不一样;
(2)不同地区(城乡/农村)的青少年对于孝道的赞同不一样;
(3)父母与孩子(不同年龄)的人对于孝道的内容赞同程度不一样;
(4)男性女性对于孝道的不同内容赞同程度不一样。
2.2 老年人孝顺期待
老年人孝顺期待是指相对于成年子女向老年父母给予帮助或提供照料,并把父母的需要置于自身需要智商的责任感,即为孝顺的另一面,老年父母对于子女孝顺行为的期待。陈传峰(2006)的研究显示,老年人对家人或亲友最大的愿望前三是:亲情交流、医疗保险和旅游帮助。而在王大华(2003)的研究中发现,老年人的孝顺期待与居住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城镇老人的孝顺期待水平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而且在孝顺期待的类型上也有着不同,城镇老年人的孝顺期待主要与服务支持与情感支持呈显著正相关,而农村老人的孝顺期待与服务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在研究中,研究者的另一个结论,即老年人的孝顺期待与老年人接受子女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普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孝顺期待与老年人接受的子女社会支持有显著的关系,但与老年人给予子女的社会支持没有明显关系。
简而言之,即是说老年人对于孩子们的孝顺的期待不一样,孩子们的孝顺行为就不一样。打个比方,小李爸妈希望我常回家看看,而隔壁家老王则希望他能早早结婚,老人家的不同的期待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
2.3 家庭教养
孩子在成长中孝道观念的形成,会受到家庭教养影响,李启明(2013)的研究显示,父母的关爱性教养方式与互惠性孝道,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与权威性孝道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权威性孝道在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和普遍尊老之间起中介作用,父母关爱性教养方式对互惠性孝道和普遍尊老具有直接显著性正向预测作用;父母的情感温暖对普遍尊老具有直接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互惠性孝道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普遍尊老之间起中介作用,权威性孝道分别在父亲的惩罚和眼里、母亲的惩罚和严厉与普遍尊老之间存在着中介作用。
作者:苟代
来源:知乎
⑷ 孝顺的孩子都有哪些行为家长怎样做,才能培养出孝顺的孩子
孝顺的孩子尊敬长辈,听爸妈的话,懂得体谅爸妈的难处。会帮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培养出孝顺的孩子,父母需要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⑸ 孝道的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
为了了解中学生的农村子女孝顺程度,我准备了一次调查活动,此项调查旨在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孝顺父母的程序及水平。
调查方法及对象:
此次调查活动,采取普遍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高中生的部分学生及部分的农村人口,此次活动得到了积极的支持。
调查主要内容:
1、对高中生来说,回家会利用零用钱往家里买些水果之类的情况。
2、对打工子女来说,一年会往家里打电话次数的情况。
3、对于打工子女来说,一年会往家里寄钱的情况
4、农村的媳妇对婆婆及公公的孝顺情况
调查结果分析:
1、高中生回家会给家里带水果之类的:
大部分高中学都对父母十分地尽孝,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叛逆心理很强,认为父母管得紧,因此十分地厌烦。大部发高中生表示因为有父母,才有自己的今天,因此感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在学校里守本分,让父母少担心,而少数的则感觉过激,认为父母的管教是错的,只有父母改变了态度,才可能再谈感恩。
2、了解农村子女孝顺的程度状况的途径
报纸15% 广播5% 网上查阅10%
朋友介绍10% 电视10%
课堂教育15% 社会宣传10%
课外阅读5% 走访20%
3、对现行的农村子女孝顺程度状况的看法
对于课堂上的教育,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还不够,不完备,只有通过语文老师才获知一点,但学校并没有特地的开设这堂课进行教育,希望从此来使自己更加懂得感恩,来孝顺父母,比如开展什么活动,感恩的活动……
4、打工女子的孝顺心理
大多数农村子女因没有钱而踏上了辍学——打工的道路。然后他们在外一年、二年、甚至三年。他们难道不想家吗?不,我访问过一位打工的人,08年9月30日,下午16:40。我忍不住问了她,我说:“杏子姐,你在外五年,难道不想家吗?”她说:“想,怎么不想啊?可是没办法啊!上不成学,就只能出去了,打工很累,很多次累得不行时,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时候,就忍不住地哭了,那滋味特别不好受,但是后来有朋友了,就一起出去玩,人多也就不那么难受了,后来也就习惯了,没什么了?”“可是,一旦与亲人通话时,亲人嘘寒问暖的,就又难受了。”还有一则也是,10月2日,我碰到了打工3年回来的辛荣,我访问她,情况也一样,她们有的定期往家里打电话,有的定期寄钱回家,因此,两边都特别的思念。
5、学生所关心的问题
(1)、感恩教育
(2)、中国的孝顺状况
调查结果说明:
学生具有较好的感恩意识,也反映了当前学生的现状,总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离开家时总会说一句:“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我上学去了,再见!”这是很平常的,见到家长也总会喊一声,这是极为普遍的,在日常生活中,事事都对我们起影响,我们完全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建议:课堂教育应全面实施,课外阅读也不能少,注重实践,做出一些实际的东西,养成好习惯,要学会感恩。
一、何为孝道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二、城镇和农村是如何对待“孝”?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上海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北京、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上海、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另一个具影响性的变量是收入,中等收入阶层较高收入者,更为热衷孝道实践。而多数已婚女士是孝道的忠实实践者。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三、如何尽到孝?大学生们的理解,父母的期望。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
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有时她在家里干一点力所能及的活,哪怕干不好,心里也很高兴。现在的孩子太顺了,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感觉上不如经过生活困难时期的孩子孝顺。那时父母与孩子共度难关,感情很深。不过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而变化了,不像从前那样要求孩子承担太多,减少了对孩子的依赖。将来孩子的工作压力要比现在大得多,孩子能有出息,能很愉快地生活就行。我们经济上比较宽裕,不想增加孩子这方面的负担。只要过生日、生病时,孩子能打电话问候一声就满足了。与孩子的关系上,希望既有威严,也能保持一种朋友关系。生活方面,将来年纪大了,可以去老年公寓或老人院生活。孤单的家庭生活没有意思,不如去过集体生活。有人认为进老人院显得孩子不孝顺,自己没福气,我不这样认为,孩子的爱代替不了老人之间沟通的需要,这样做既不拖累孩子,又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什么不好?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致 谢: 对有助于本项目所开展工作的其他人员表示感谢,对实践地点的领导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对给予理论指导的老师和协助开展工作的同学表示感谢。
一、调查背景与意图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份责任与光荣。同时,孝道文化的建设,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切人论道德的基石,它所蕴含的伦理观念,也体现了现代和谐社会深刻内涵。然而,在我们谈及千古流传的感人孝义故事,歌颂着我们孝道文化的灿烂源远时,却忽略了现代青年的孝道文化现状。
在近代以来,由于反封建,误将孝道文化列入封建文化加以批判,特别是后来的社会受经济大潮的冲击,道德观念急剧滑坡,在一些家庭中,孝道出现了危机。为此,我们成立调查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城乡青年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力图通过调查问卷中所包含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能够初步获得现代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改善提高该现状方法的合理分析。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以书面问卷及网络(包括qq,e-mail等各种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45份,其中有效问卷44份,有效回收率达88%。调查对象分散在石家庄、长沙、汕头三地城乡,分布范围广泛,符合调查要求。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年龄段16-2021-2526-3030-35人数11182510调查对象家庭所在地分布家庭所在地城市城镇城郊农村人数172944
三、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选取了问卷中较有代表性的14道问题进行分析,原始数据统计如下:
1、你对孝道的了解主要通过:
“孝道”一词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已经传承了五千多年。从古至今不乏这类的典范,家里有父母的身体力行,学校有老师的教育,社会活动中也不免收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我们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加深。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群,由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程度的差异,使得对孝道的了解有着不同的途径。
2、假如你的父母让你继承他们的事业,你会:
父母对子女都是百分百的付出,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不少父母觉得为子女安排好一切是对他们最大的爱,通常会让子女继承他们的事业。可大多数孩子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喜欢的工作,对父母铺好的平坦大道反而不屑一顾,当然这些可以通过和父母的沟通来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3、你对于祭祖的态度: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祭祖文化,是人们对祖先的一种思念、一种崇敬,还有一种畏惧,是民族心理的真实写照。调查时间正值中元节期间,通过采访和所见所闻,即使在现代社会,祭祖仍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家族传统,有64%的被调查者对祭祖活动持不同程度的赞同态度,并且有超过75%的被调查者家庭举行过不同形式的祭祖活动。可见,祭祖仍是孝道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
4、如果认为父母说得不对,你采取什么态度?
5、你对于“生男孩延续香火”的态度:
6、你周围不赡养父母甚至抛弃父母的现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57%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父母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沟通方式比较可取,一味的服从或是顶撞对双方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还会阻碍事情的解决。21%的人赞同延续香火这一传统的思想,32%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反对这种说法,但绝大多数人对这种古老的思想选择中立,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73%的被调查人群周围不存在父母被遗弃的现象,而且几乎没有人经常见到父母被遗弃的情况,这说明孝道这种美德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7、你觉得你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
每个人都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的哎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做儿女的理应尽心尽力的照顾他们,可现实并非如此,只有14%的人认为他们对父母已经很好了,同样也有14%的觉得愧对自己的父母,大多数是处于中立状态,不好也不坏。28%的人觉得自己也付出过,但比起父母曾经对自己的照顾还差很多。将心比心,回忆当初,即便是儿时那些模糊的记忆也可以涌出满满的爱。也许只有自已为人父为人母时才能体会那种舍己的心境。
8、你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程度: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风筝,而线的.另一头就是父母。由于学习、工作的原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对他们的关心也仅限于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因此只有32%的人对父母的健康很了解。儿女在外,父母何尝不是时时刻刻牵挂着,他们多么希望能看到儿女承膝下之欢,可为了孩子的前途,不得不松开手中的线。年龄不饶人,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的就是病痛,他们不说是不想给儿女们造成负担,外面的孩子们,记得常回家看看,多关心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
9、假如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你又恰好出门在外办事,你会:
在外的儿女们最牵挂的莫过于父母的身体健康,可现实又有很多时间和地点上的冲突,59%的人在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时无论如何会赶回去,这是很孝顺的,可也有34%的会选择通知邻居朋友帮忙,甚至还有等事情办完再回去的,当然这是极少数的,大概是7%。对于照顾父母这方面,绝大多数的子女的做法还是可取的。
10、你平时跟父母沟通主要是为了:
小时候事事都顺从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与父母的交流也不甚理想,再加上年龄的差距,代沟对两代人的沟通有着太大的影响。只有23%的人和父母的交流是为了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18%的人会主动与父母谈心。一半的人是通过日常的聊天来与父母沟通,不过还有9%只是为了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这种做儿女的就太不应该了。
11、假如你长期在外,你会怎样联系父母:
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长期在外生活,与父母的沟通少之又少,不免会觉得日渐疏远。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科技产品可使得异地沟通方便快捷,打电话、视频聊天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信件成为当代大多数人交流的的途径。为了了解父母的日常生活及身体状况,我们需要经常的联系他们,可是只有47%的子女经常打电话或是写信,39%偶尔打电话或是写信,有事情才联系的居然占到了14%,可见我们的主动性还是不够。父母有事为了不打扰我们,不想经常打电话,可是做儿女的要体谅他们的心境,不能经常回去看他们了,起码也要经常打电话去问候一下,一句贴心的话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12、对父母“生前破屋破床,死后风光大葬”的现象,你的态度是:
风光大葬的背后,到底是对死去的人的孝道,还是活着的人的风光,这个基本属于不用讨论的问题。如果背后还要收受礼金等物,就跟孝道更没有了什么关系。生死事大,活着时未必多孝顺,死了之后进行风光大葬也算是尽孝的途径之一,这是一些人表现自己孝道的手法,风光大葬的标准各个时代不同,但总不脱场面宏大、参与人员众多这几个硬件,其中参与吊唁的人越多,仿佛办丧事的人家就越孝道。一半的人非常鄙视这种做法,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些人确实是对父母有愧,觉得生前没能力让他们过好,葬礼一定要让他们风风光光的,27%的人对这类人表示可以理解,5%的表示赞同。当然世事无绝对,是好是坏都要看办丧事的人家是什么心态,保持中立的占18%。
13、你所在地区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情况:
近年来,也有不少地区政府和社会团体意识到孝道意识日渐淡薄这个问题,受访者中有59%的人所在地区有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活动,也证明人们正在开始强调孝道在人们思想道德中的生要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41%的受访者未接触过与“孝”有关的活,说明重建孝道文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面道远。
14、你对于将父母送往养老院居住的态度: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将父母送去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可是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社会的变迁这个传统观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根据“去养老院网“统计,很多到养老院的老人们中,30%是可以自理。现在很多健康的老人都愿意到养老院养老,因为那里不但有专业的护理,而且还可以认识很多同龄的朋友。如今16%的人觉得如果养老院条件好就赞成把老人送去养老院,而依然有36%的人反对这样做,剩下的48%就持中立。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工作事业很辛苦,自己的家庭有需要照顾,所以抽不出时间来照顾老人。老人去养老院不仅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养老院里饮食起居都比较稳定,反而能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不过这也是在老人自愿的情况下才行的通的,而且送到养老院之后也不能不管不问了,还是要经常的去探望他
⑹ 急需一份关于家庭(父母与子女)的调查问卷,谢谢
亲爱的家长: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家庭学习状况的调查,以提高学校和社区对学习型家庭指导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我们希望看到您真实的想法和要求,相信您的意见一定会有助于我们的工作。
谢谢您的合作!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
《学校、社区推进学习型家庭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课题组
2005年6月
所属区县 学校 年级 家长称谓
请将您选择的答案编号,填入题目前面的( )内。
一、 基本情况:
( ) 1、您的职业
1)、工人 2)、农民 3)、公务员 4)、技术人员 5)、私营业主
6)、个体经营者 7)、国企管理者 8)、下岗、待岗 9)、退休
( ) 2、您的文化程度
1)、小学 2)、初中 3)、高中 4)、大专
5)、本科 6)、硕士 7)、博士
( ) 3、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1)、280元 2)、500元以下 3)、1000元以下
4)、2000元以下 5)、2000-5000元 6)、5000元以上
( ) 4、您的家庭结构
1)、三代同堂 2)、核心家庭(父母与子女) 3)、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
4)、隔代家庭 5)、其他类型
二、学习硬件
( ) 5、您的家庭是否有书桌或读书角?
1)、有 2)、无
( ) 6、您的家庭藏书有多少?
1)、50本及以下 2)、100本及以下 3)、150本及以下
4)、200本及以下 5)、500本及以下 6)、 500本以上
( ) 7、您家里订阅的报刊有多少?
1)、没有 2)、1份 3)、2份
4)、3份 5)、4-5份 6)、6-10份
( ) 8、家里是否有电脑?
1)、没有 2)、有
三、学习软件
( ) 9、家里有几个人上网?
1)、孩子 2)父亲和孩子 3)、母亲和孩子
4)、全家都上网 5)、大人上网,孩子不上网
( ) 10、你们家庭每天全家共同学习时间是:
1)、没有 2)、半小时以下
3)、0、5小时-1小时 4)、1-2小时
( ) 11、你们家庭共同学习时间安排在
1)、晚饭以后 2)、下班以后,晚饭以前
3)、双休日 4)、无固定时间
( ) 12、你们家庭学习方式是:
1)、孩子作业家长陪读 2)、家长、孩子单独看书、读报
3)、家庭成员共同讨论交流
4)、既有各自学习时间,又有共同学习和交流讨论
( ) 13、您家的双休日经常是怎样安排的?
1)、完全用于学习 2)、大部分用于学习 3)一半学习,一半休闲
4)、完全用于休闲 5)、大部分用于休闲
四、亲子沟通
( ) 14、您在家里和孩子平时交流最多的话题是:
1)、孩子感兴趣的,我们都谈 2)、孩子的为人和处事
3)、孩子的学习 4)、孩子的饮食、营养等生活中的事
5)、学校里发生的事 6)、社会发生的热点新闻
7)、 孩子太小,还难以交流,在家里,一般是我们告诉他(她)应该做什么,
应该怎么做
( ) 15、在您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中,您感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1)、孩子太小,好多道理讲不清
2)、孩子大了,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讲话他(她)不大愿意接受
3)、我们不太了解学校的事,提出的要求往往容易与学校不一致
4)、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了,我们不知道怎样告诉孩子去适应社会
5)、没有时间,我们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实在太少
( ) 16、您是怎样与孩子沟通的?
1)、抓住生活中契机 2)、在双方都有需求时进行沟通
3)、弯下身段,平等尊重对方 4)、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5)、命令式 6)、没有办法与孩子沟通
( )17、您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可以选择多项):
1)、在共同活动、游戏中沟通 2)、谈心
3)、散步逛商店 4)、餐桌交流
5)、书信 6)、电话
7)、网络 8)、其他
( ) 18、您与孩子沟通时经常感到:
1)、愉悦 2)、宽松 3)、紧张
4)、困难 5)、无奈
五、学习理念
( ) 19、现在社会提倡终身学习,您认为:
1)、这是正确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
2)、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才能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3)、我们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作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4)、现在我们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在家里学习
5)、我们都已过了学习的年龄,学习应该是孩子的事
您同意下列观点吗?
( ) 20、家庭学习就是多看书读报
1)、同意 2)、不同意
( ) 21、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分享也是一种学习
1)、同意 2)、不同意
( ) 22、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1)、同意 2)、不同意
( ) 23、父母与孩子应该共同学习。
1)、同意 2)、不同意
( ) 24、父母与孩子应该互相学习。
1)、同意 2)、不同意
( ) 25、父母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
1)、同意 2)、不同意
( ) 26、学习不仅可以决定人的命运,而且可以改变家庭的命运
1)、同意 2)、不同意
( ) 27、只有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才能进行沟通与分享
1)、同意 2)、不同意
( ) 28、您认为在家庭学习方面,您家庭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学习的动力 2)、学习的能力 3)、学习的时间 4)、经济投入
5)、学习环境 6)、沟通与分享渠道 7)、家庭人际关系
( ) 29、您的学习动机主要是:
1)、为了有工作做 2)、为了孩子的发展 3)、为了生活充实
4)、为了提高生活质量 5)、为了完善自己 6)、为了提职加薪
六、自我评价
( ) 30、您认为您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吗?
1)、是 2)、不清楚 3)、不是
( ) 31、您认为您家庭的精神生活如何?
1)、很充实丰富 2)、一般 3)、贫乏
( ) 32、您家亲子关系如何?
1)亲密 2)、一般 3)、紧张
( ) 33、你们夫妻如何?
1)、亲密 2)、一般 3)、冷漠 4)、对立
( ) 34、您对目前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否满意
1)、很满意 2)、满意 3)、有些满意,有些不满意
4)、不太满意 5)、很不满意
( ) 35、您在孩子心目的主要形象是:
1)、裁判 2)、警察 3)、朋友
4)、严师 5)、长者 6)、保姆
七、您的需求
36、在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方面,您希望学校做好哪些工作?请您按重要的程
度排序,将序号填在( )内。
( ) 1)、向家长提供一些家长学习的书籍,供家长购买
( ) 2)、请学习型家庭的家长给我们介绍经验
( ) 3)、通过家访,对家庭进行学习指导
( ) 4)、学校应向家长开放图书馆
( ) 5)、学校老师要多听听我们家长的意见,多了解我们家长的需求
( ) 6)、学校应多搞一些开放活动,让我们多了解学校教育
( ) 7)、学校应组织家长喜闻乐见的读书会等交流活动
( ) 8)、要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有些教师已经难以胜任对我们家长的指导
( ) 9)、学校和老师应该多尊重我们家长,而不要把我们看成什么也不懂
( ) 10)、学校要多搞一些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37、请写上您对孩子最想说的一句话
再一次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