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阳节快到了,想带爸妈在邢台附近走走,谁给推荐一个地方,适合老爸老妈去的。谢谢
带老人出去的话,还是建议不要走太渊博,毕竟老人坐车也不舒服,而且选择的地方要适合老年人的体力,要不然老人光感觉累了,也玩不好。
其实邢台我感觉没有太多玩的地方,要是放松放松的话,还是建议去爬山,毕竟山里空气好,你们可以去西边山里转转,英谈就不用去了 ,并经老房子对老人来说没什么吸引力的,那剩下的几个山相比,像什么九龙峡、大峡谷、云梦山、天河山什么的。我都去过,个人建议的话 还是去天河山,其他的几个路线都太长了,而且大多都是台阶,老人走不合适,天河山的小循环线路倒是可以,全程下来也就是2个半小时左右。沿途道路比较平坦,偶有小上坡的台阶,老人也能适应,沿途都是水,所以感觉挺舒服的。而且最后听过有优惠活动!
(以下是网上摘抄的景区的活动 嘿嘿!)
“百花红叶迎前辈,健步登上九重天”
远望深秋的天河山,百花争艳,红叶丛丛,她庞大而伟岸的山体,几乎被五光十色的花团裹挟。一碧长空,秋阳暖照之下,团团锦绣的天河诸峰,几乎和遥远天际的白云融为一体,展开了一幅接地通天、令人震撼的壮美画面。
万花丛中的红叶,在阵阵秋风中如正在燃烧的火炬,在林涛花海的大背景下,极富动感的充盈在偌大的空间中,形成了大自然造化般的圣境奇观。
为了使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天河山景区的延续和繁荣,今年的重阳盛世将向社会推出“百花红叶迎前辈,健步登上九重天”的敬老、惠老活动,优惠条件:本月21日—25日,凡55岁以上(含55岁)的游客门票半价,陪同人员(一家五口含本人)均享受半价优惠。
天河山景区的百花在召唤、红叶在召唤、长天秋水在召唤,我们热情的恭迎广大游客的莅临。
『贰』 重阳节适合去哪里旅游
当然是爬山呀,正所谓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因为重九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登高以避邪气。从气候上来说,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此时登高远望,活动筋骨是最合适不过的。
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山岳崇拜情结有人提出,登高其实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先民生存环境极其艰苦,大多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大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
如果逢高温干旱,山间密林可避高温炙烤;洪水袭来,攀上高山可躲灭顶之灾。此外,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
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因此,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叁』 全国各地的重阳节
虽说重阳节有着一系列的传统习俗,但在我国各地,人们欢度重阳佳节方式还略有不同。
【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县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浪”的说法。
【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卢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西省】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迟冲江县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南阳喊山大赛以“祝您长寿健康”、“白头偕老”、“家庭美满”等美好话语为主要内容,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喊出独特的心里话。届时,99位老人将一同参加登山比赛,登顶后进行喊山大赛,工作人员将借助分贝仪,根据选手的声音大小决出比赛名。
台湾也有过重阳节的习俗,据高拱干《台湾府志.卷七》上载∶“重九,士大夫载酒为登高之会。台地菊花早核唤开,至此鬻得一、二,价可数倍。”可见台湾过重阳节习俗和中国各地几乎是一样的。台湾的气候自九月开始就刮起了号称“九降”的秋风,吹的是无雨的北风,此时最适宜放风筝。胡建伟《澎湖纪略.卷七》上记载了放风筝的情形∶“又放风筝,扎为人物、鸶凤以及河图八卦之类,色色都有。俱挂响弦,乘风直上,声振天衢。夜则系灯于其上,恍如明星熠燿。彼此相赛,以高下为胜负。”另俗话说的∶“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哮。”说的也是重阳风筝满天飞的盛况。放风筝时不仅外形争奇斗艳,还以“风吹相咬”(就是玩风筝“打架”)为乐事。好斗者往往会在风筝上加装暗器,如小锯片或尖锐的铅片等,用来切断对方的丝线,或者是放长丝线去缠拉大风筝的尾巴,然后再用力一扯就将大风筝拉下来了。 如果不幸风筝被扯下坠地,也往往成了众人抢夺的目标。俗语说∶“风吹断落土,抢到溶糊糊。”就是说这种激烈争夺风筝的场面。战败者则以“改旦凯风吹断了线,家伙(财产)去了一半。”来形容自己的损失惨重。台湾客家族群,也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而以头份东庄里诸家族的祭祖活动最为热闹盛大。传说东庄里有钟、饶两大姓氏,原本在唐山祖籍时就是邻居。乾隆年间来台后,也把重阳祭祖习俗带了过来。后来叶姓家族也加入重阳祭祖活动,庄中其他姓氏族人觉得不能年年让这三姓族人宴请,慢慢也加入重阳祭祖的活动了。据说祭祖时越早到越能得到祖先的庇佑
『肆』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重阳节习俗,哪些地方在这天会去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第一件大事。古人登高是为了避难,源于汉朝桓景率家人躲避汝河中的瘟魔。因汝河在低处,躲避汝河中的瘟魔当然要到高处去了。
当年桓景登高的地方,现已成为著名古迹。其地在蔡国(今河南蔡县一带)故城西面的一处高台上,高97米,现在叫芦岗。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现在的山岗只留下一个高60多米的小山头了。芦岗上的望河楼即当年桓景登高的地方。
后人模仿桓景登高避难,渐渐形成了重阳登高的民族习俗,取逢凶化吉之意。
『伍』 重阳节到哪里
一、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
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二、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着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三、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四、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五、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六、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陆』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导读:重阳节之所以叫做九九重阳,那是因为这个节日的时间是每年农历九月九,与端午节中秋节一样,说起五月五,八月十五就知道是端午节和中秋节。虽然九九重阳不能列为法定节假日,但是重阳节的地位在我们心中是很重要的,那么你知道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吗?想知道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一、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二、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三、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四、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五、登高出游
古人重阳登高,本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
在山西晋南地区,自古也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过去在乡宁县,重阳节这天各学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有的还跟着一起登山。而万荣县这一天的传统,是在稷王山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而在晋北地区,登高习俗则比较淡薄,过去在农历九月九日,年轻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六、尊老敬老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七、赏菊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万人空巷,齐睹胜景。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八、宴师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九、妇女休息
农历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十、吃糕吃面
农历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则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重阳节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民间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会有赏菊、登高望远、喝菊花酒、插茱萸、放纸鹞等一些习俗。赏菊重阳节也叫菊花节,每年重阳节的时候,正是菊花开放的好时候,菊是长寿之花,是文人们赞美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在重阳节的时候,民间经常会举办。
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九日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即能战胜瘟魔。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