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陪孩子终身成长》樊登的52个建议,送给所有为孩子操心的父母
《陪孩子终身成长》作者:樊登
作为父母,你是否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你是否为孩子操碎了心?你认不认同教育是一个复杂体系?
教育不简单,教育是一个复杂体系。
简单体系的知识是不够的,不能把孩子当作一辆车去组装的;孩子更像是一棵树,需要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
陪伴孩子成长,父母也必须成长。让孩子茁壮成长,父母自己也必须抱着成长的心态。
樊登老师博览群书,讲解过很多教育书籍,本书有52个小节。书中提出亲子教育的三根支柱:
1、无条件的爱。
真正的爱,不需要交换。没有要求、没有条件、没有恐吓、威胁。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即便孩子犯了错,也依然爱他。
因为成长的过程,就是“犯错”的过程。小树长歪了,就把它扶正。。
2、价值观。
阿德勒说,价值观和归属感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归属感让人感觉被包容、接纳,而价值感决定一个人能飞多高。
价值观让人有自尊,有动力,有抱负。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有价值的时候,就不会轻易放弃。
3、成长型心态。
成长型思维,养成终身成长的心态。一个人具有终身成长的心态,会觉得每一次经历都是学习的机会。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过:“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感觉到艰难,感觉到失望、伤心,一定是因为方法错了。”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要认识到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叛逆是孩子的自我保护。
每一个叛逆孩子的背后都是无助。书中讲了孩子成瘾行为形成的原因,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书。
成为积极的父母,多做积极的事,建立爱的连接。
可以一起旅行, 探索 世界,看他感兴趣的电影,聊他感兴趣的话题,行为趋同。。。
采用“静待花开”的姿态,积极正确的引导,关心、理解、互动、旅行。。。
《不管教的勇气》里,每个孩子的成长最终一定要靠他的自觉性,让他意识到,他的人生是要靠他自己来学习、掌控、打造的。
作父母的唯有相信孩子有自己的生命力,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用终身成长的心态,陪伴孩子一起茁壮成长。。。
② 年轻时怎样做,到老了孩子才能主动孝顺自己
年轻时怎样做,到老了孩子才能主动孝敬自己?
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做到两件事,到老了孩子主动孝敬应该不成问题。
第一件事,无条件地爱你的孩子。
第二件事,无条件地爱你的父母。
先说第一件事,无条件地爱你的孩子。
樊登老师 说:要无条件地爱孩子。
1、无论你的孩子是俊还是丑,是聪明还是愚钝,是优秀还是普通,都要毫无差别地爱你的孩子。爱你的孩子,不是爱他的优秀满足了你的虚荣心, 只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不是因为除此之外的任何原因。
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溺爱在本质上不是爱。溺爱是不分是非,一味娇惯;无条件的爱是是非分明,奖惩有度。
例如:当孩子打了人,溺爱的父母会说:“打了别人没关系,我们有的是钱,可以赔医药费,只要伤不到自己就行。”
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会严厉地说:“打人是不对的,要向别人道歉,今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批评完了,依旧爱孩子,不会变,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就嫌弃他。
如果你不能做到无条件地爱孩子,等你老了,孩子也会在你身上挑出一大堆毛病作为不孝敬你的理由,就像小时候你因为他的缺点不爱他一样。
2、 内心抛弃掉“养儿防老”的观念。
国学大师 曾仕强教授 说过:“ 养儿防老不是件坏事情,但一定要强求就是不对”“只要你心中有所求,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是的,你只管真诚地爱你的孩子,怀着一颗无私的心全心全意地去爱你的孩子,“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不求回报的时候,回报就来了。你越是求,就越是求不到。 这就是人性里的悖论。
再说第二件事,无条件地爱你的父母。
爱你的父母,无论他们贫穷还是富有,智慧还是愚昧;无论他们有再多的缺点,再大的不对。你只管想: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人世间,我们只有感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传。 你怎么对待父母,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天道轮回,孩子会学着你对待父母的样子对待你。这不是迷信,这是真理。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太多的人弄不懂啊。
答:努力学习,精致自身,强身健体!
1、知趣老人受人敬爱!
2、努力学习,好学不倦,与时俱进。
3、改善生活,创造条件,精致自己。
4、强身健体,风度翩翩,不添麻烦。
5、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自娱自乐。
重要话讲几句吧,孩子将来待你们好不好,孝不孝,你们父母是最好榜样,然后是 社会 上圈子看搭当人品,最后是自己老婆知识和素质,如果能达到以上三个条件,等你们以后老了不用担心,你们孩子会主动孝敬你们。
说个故事,3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长者坐在井边的石头上休息。甲妈妈说“我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乙妈妈说“我儿子唱歌可好听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丙妈妈没有说话,另外2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儿子?”
丙妈妈说“没啥好说的,我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3个妈妈打好水,拎着水桶往家走,长者跟在后面也往回走。水桶真重呀,3个妈妈走走停停,不一会儿就腰酸胳膊疼了。
这时候迎面跑来3个男孩儿,一个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妈妈们看呆了;一个唱着歌,歌声好听极了;还有一个走到自己妈妈面前,接过水桶提着走了。
有个妈妈问长者“看见我们的3个儿子没?”,长者答“3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这个故事里有4个成年人,3个孩子,他们的言行虽简单,但 都明确表达出了各自的价值观 。
价值观是什么呢?是信仰和态度。妈妈作为家长,在意的、看重的、想要的,就是她们的价值观,很明显,孩子的特长成了妈妈看重的地方,妈妈越引以为骄傲,孩子越表现的得心应手。
价值观没有好坏,不同家长的价值观导致对孩子不同的期待,而孩子会在父母热切的目光注视下一路前行。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开篇就提到了儿童教育的“三脚凳理论”,指出①父母明确价值观②建立合理期待③尊重自身需求是对孩子施加正确教育的前提。
问题“年轻时怎样做,到老了孩子才能主动孝顺自己?”,我的答案是, 懂得正确呵护、疼爱孩子的人,必将获得孩子发自内心的疼爱和呵护,亲人之间互相疼爱呵护是很自然的事。
那么从哪儿习得“正确地爱”呢,当然是从各种亲子教育的书里,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谢邀!
首先我要给你改变一下问法:怎么做孩子才能孝顺自己的父母?
这个问题,我认为凡是 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所谓差别就是能力大小和水平高低的问题。既然这样,什么时段儿女都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
没有不孝顺的爹和娘。
很早以前,没有方法少生,一对夫妇生十几个孩子,他们累的腰也弯了,背也tuo了,但是也要想办法让孩子吃饱,哪怕是一碗菜汤,稠的让孩子喝,父母喝点汤水。
40多年前,我们老家发生了一件痛心的事。
一家八口全死了!原因是:丈夫给苹果树打农药”落果”(据说这种农药特别厉害),剩下了一点他背回家打打蚊子。妻子已经做好了一大盆杂面汤面,怕打上药他在打药之前把汤面端到里屋炕上。就在外屋开始打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农药从门帘缝落到了面汤盆里。
开始吃饭了,先吃的孩子和丈夫捞稠的吃,妈妈最后只喝了些汤汤水水。吃完了一家人开始肚子疼,第一个死的是妈妈,因为她最后一个吃只喝了点汤,吸收的快,最后一个死的是最小的孩子,因为他吃妈妈的奶水,其他人都在去医院的路上和医院里先后死了。
爸爸为了不让孩子挨蚊子咬,没想到把孩子们都药死了!妈妈第一个死了,就是为了爱孩子多喝了几碗面汤!
我不是要写这件残忍的故事,而是想说假若这六个孩子,父母含辛如苦把他们拉大,他们是否孝顺呢?
孝顺的孩子父母一分钱不留给他,他照常孝顺;不孝顺的孩子,父母给他一座金山他也不孝顺!教养决定一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同事、邻居、同学,有的家庭和和睦睦,父母明智,儿女孝顺。
但是还有不少的家庭,为家务事打的不可开交,闹到公堂?各说各的理,说了半天就是父母没有理!有的父母老了,做事可能有偏差。但是他们也把你拉大成人,成家立业呀!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我有一个大爷,四个儿子没有一个孝顺的。大爷告诉我:他们小时候,出来串门别人给我一块糖,我放到嘴里不舍得吃,回家吐出来给他们吃!
父母没有给我留下一分钱,他们需要常年用药治病,我们六口人要生活,孩子要上学。宁肯自己不吃也要尽力让父母吃饱喝足。
妹妹在烟台,我经常跟妈妈说:”妹妹离你近,我离得远,拍封电报给我,我三天才能到家。家里的东西妹妹需要都给她,房子她要,拴上四个环也让她抬走!”就这样,父母在世她不来人不来钱,父母走了她来奔丧,一分钱的纸也不给父母烧!
一母生下几百般!就是一个母亲生下的孩子也不一样!这与人的教养、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孝不孝顺,不是父母哪个年龄段做的好与不好!他不孝顺,父母给他留一座金山他也不孝顺!
孝顺父母必须有善心,爱心,孝心!否则”孝顺”只是一句空话!
人老了后不要指望别人孝顺,希望越多,失望越大。
人在年轻时,父母身体尚好,不需要过多陪伴,可以把精力用在工作和照顾孩子身上。
年轻时身体强健,精力旺盛,应该多学知识,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工作。
生活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不虚荣,不攀比,夫妻俩个互相关爱,互相包容。
父母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尽量自己多陪伴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逢年过节,带着孩子一起回家看望父母,父母年龄大了,尽自己最大能力照顾。不管在家在外,看到身边有行动不便的老人,能帮就帮。
做自己该做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八十岁老年人,身体不能自理,疾病缠身,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此刻,孩子也是四五十多岁,还要工作,还要照顾他们的孩子,每天劳累奔波,作为思维正常的父母你忍心让孩子二十四小时床前照顾吗?到了这天,去一个条件好的养老院养老,孩子们有空闲时间来看看都满足了。
每个年龄段,都有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永远不要道德绑架将来必须指望让别人照顾自己,别人也要生活啊!
年轻不胡混,尽职尽责养护孩子,孩子的眼晴是雪亮的,给孩子做一个好向导,领正规路上,首先抓德性,无论做哪一行,德行不好都不行!
从来没想过孩子是否孝顺我的问题,我倒觉得我该感谢他。孩子的生命是我给的,但那是我的选择,从不觉得是奉献,也不觉得孩子该回报我什么,相反却因为这个角色收获了太多。怕自己辜负了“母亲”的称呼,委屈了未经允许就被我带到人世间的生命,所以我尊重和敬畏孩子,努力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享受生命中的彼此给予。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我所做的一切再正常不过,根本谈不到伟大,更无需歌功颂德。我只管做好一个母亲该做的一切,至于孩子将来如何对我,那是他的事。
换个角度,一个懂得尊重和敬畏孩子的妈妈,一定会收获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身体力行,你是怎样对待你年迈父母的,你老了,你的孩子就会怎样对待你,记忆里母亲每做一顿带点油花的白面条总是自己先不吃,用沙锅捂了端给村子另一头的姥姥,隔三差五给姥姥洗头,洗姥姥裹成三寸的小脚,洗裹脚布,把姥姥收拾得清清爽爽,后来搬到80公里以外的灌区,没有电话,问候都是通过来往的人带的,老家来人了,母亲总问:我母亲可好?答:你母亲说你己经多少多少天没回去了,问什么时候回去?那时父亲在外面搞副业,母亲忙,走不起,毎每这时,母亲总是红了眼圈,偷偷抹眼泪,然后接下来某天安顿好家,凌晨3点多歩行出发去看姥姥,半夜三更再回来,一天一个来回,碰到生产队集体改善伙食,做的肉面条和油饼,妈妈不舍得吃,总是从很远的地方带给姥姥。姥姥9丨岁过了,妈妈在脱拉机上褥了厚厚的草把姥姥接来家,伺候了一年多,回去后不久就去逝了,记得妈妈当时说过一句话,对你姥姥,妈没有遗憾的了。
记忆里爷爷奶奶一直住三叔家,一直忙,抄沙地,种瓜,放羊,只要是生病了,父亲就把爷爷、奶奶接到家里,一则姐在医院工作方便治疗,再则,父亲接过来也是伺候一段时间,爷爷、奶奶在家的时候,父亲一直跟前跟后,每天让母亲开小灶给做好吃的,小碗端着,眼晴盯着,吃完了收碗,剩下了父亲也不嫌弃自己吃了。爷爷、奶奶去逝都80岁了,去逝前的一段时间,都在我家住,父亲端茶倒水,端屎倒尿一步不离伺候着。奶奶去逝时,父亲一夜之间老了好多。多年过去了,就在今天用笔记录这一幕幕当年的情景时,依然有泪流的冲动。就在刚刚,疫情期间被隔离在县域的小弟回来了,给父亲又重新拿递头刀给刮了头,嫌我电推子推得不舒服,修脚还是后人会修,小弟给烫脚,修脚后走了。就在这不经意间,后人就跟上了,不用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