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中国孝顺排名第一,日本孝顺排名最后的现象
也许以前我们可以这样说,但是现在实在是自欺欺人了!为了钱现在的中国可是六亲不认了,只要分家产你看看有几家不是打得头破血流的。老祖宗传先来的“礼义廉耻”现在没剩下多少了。
Ⅱ 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那国外的人孝顺么
外国人有孝顺的也有不孝顺的,这与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没有太大关系。
西方社会主要讲独立自主,孩子成年后,父母一般不怎么管,也不负责养育,父母老了后,主要生活来源是退休金,也即由国家赡养。
Ⅲ 日本的女人真的孝顺么美女真的很多么去过日本的再来评论。
中国的美食,美国的工人,日本的女人。日本女孩从出生开始,就是向着贤妻良母这个方向培育。孝不孝顺不能一概而论,但贤妻良母是绝对的。而你所问的美女真的很多吗,那可能你是单从AV影视这个方面了解的。日本的女人嘴里的牙齿是最难看的,姿色还比不上中国的苏杭。但日本的化妆技术是达到变鬼为人的地步。
Ⅳ 岸见一郎:最好的孝顺就是不孝
01
前几天看到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的一篇文章,是谈如何孝顺父母的。
岸见一郎在文章里说, 其实对父母最好的孝顺就是不孝。
他举了个例子,父亲独居的时候,经常打电话过来,话题多半是没完没了地抱怨身体哪里不舒服,去了哪些医院和接受了哪些诊断。电话中父亲的声音常常很微弱,没精打采的样子。他在电话这头听了,常常很替父亲担心。
但2006年岸见一郎因为心肌梗死而病倒时,父亲突然像是年轻了十岁一样,精力充沛。之前连声音都无精打采,儿子病倒后却变得神采奕奕。因为他觉得儿子病倒了,自己要打起精神才行,要不然,谁来照顾儿子呢?
岸见一郎最后说: 父母发现子女还需要自己时,会莫名地涌现活力,或许让父母感觉被需要,才是真正的孝顺吧!
这一点,我深以为然。
至今我仍然清晰的记得,父亲还在上班的时候,每天精神矍铄,令我有一种错觉,仿佛父亲不会老去。虽然那时候他已经六十岁了。
但是到了65岁,父亲不得不按照法定年龄退休之后,我明显感觉到,父亲一夜之间,仿佛老了许多。瞌睡特别多,一坐在沙发上就睡着了,而且记性也开始不好了,思维也没有以前清晰。
于是那一刻我就明白了, 当一个老人忽然感觉不被需要,那他就真的开始衰老了。
02
今年初有一则报道曾引起许多人关注,一位老人从单位退休回家不到几个月,忽然性情大变,变得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进而怀疑 70 岁的老伴外遇,儿子买新房的时候拿了自己几百万的财产。于是到处上访,要求离婚及要回自己的财产。
后来经过住院诊断,才发现老人患上了离退休综合征,继而引发电解质紊乱、肺炎。
反过来想想,如果老人还在单位上班,或者退休后要帮儿子照料家,带孙子,估计就不会有这些事了。
前几天在小区里遛娃,遇到了女儿同班同学的奶奶。那位奶奶快70岁了,却神采奕奕,很是健谈。
奶奶告诉我,她现在做着两份工,一份是给小区里一个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打扫卫生,一份是给距离这里大概3公里的一户人家打扫卫生,每周只要去一次就行了。这两份工作加起来,每个月大概能赚3000块。
起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吃惊,因为奶奶已经快70岁了,虽然精神很好,但是一脸的风霜,皮肤也是黝黑黝黑的,一看就是辛苦了大半辈子。在我的认知里,这样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不是应该安享晚年吗?
而且老人的儿子媳妇我也见过,穿着时尚,开着一辆不错的车子,看样子,应该是不差钱的。
可是奶奶接下来的一番话,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她说,我孙子现在在一个英语机构学英语,一年6000块,是我给报的名。说这话的时候,奶奶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奶奶说,刚从农村来到儿子家的时候,每天闲得无聊,只能在小区里转来转去,和人聊天。儿子媳妇每天忙忙碌碌上班,孙子上学,只有她自己,闲在家里,常常觉得自己很多余。渐渐地,身体也不好起来了,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疼,三天两头往社区诊所跑,有一阵子,还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呢。
现在打着两份工,想给孙子买什么就买什么,身体反而好了,每天精神头都很足,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哲人的话: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正被自己爱的人需要着。
这样,他们会从心里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是受尊重的。
这样看来,这位老人的儿子媳妇,才是最懂得孝顺的人。他们懂得顺着老人的意思,让老人去做些事情,让老人用自己挣的钱去给孙子买礼物,这样,老人觉得被需要了,自己不是多余的了,身体和心情自然就好起来了。
03
古话说:“百善孝为先”,可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孝”,却也是门艺术。
太多人认为,让父母整天啥都不干,安享晚年,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殊不知,这或许只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科学家曾在一所养老院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老人们分成两组。第一组老人,每人分配一盆花,老人们每天要负责照顾这些花:给花儿浇水、施肥、松土。另外一组老人,每人也有一盆花,但这些花并不需要他们照顾,而是由护工照顾。
半年后,科学家对两组老人进行了对比。第一组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远比第二组的要好,而第二组老人的死亡率是第一组的三倍。
这个实验结果充分说明,让一个人感觉被需要,是多么重要。
日本金融之父涩泽荣一在他那本现代儒商第一经典《论语与算盘》里,曾讲到过一个故事。
日本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孝子,叫信浓孝子。有一个人想学习他,就千里迢迢跑去信浓孝子家看他是怎么行孝的,结果却看见信浓孝子从山上砍柴回来,叫80岁的老母亲一会给他卸柴火,一会帮他揉腿,一会帮他打洗脚水。
近江孝子实在看不下去,质问他这哪里是孝,可是信浓孝子说:让母亲帮我扶柴火,是因为我想母亲看到儿子砍了一天柴回来,一定累了,所以我就故意让她帮忙,母亲觉得能帮儿子一点忙,一定很开心。叫母亲帮我揉揉腿,是因为我想母亲一定觉得儿子砍柴累坏了,心疼儿子,所以我就让他揉揉腿,这样母亲心里一定很开心,觉得能帮儿子做些什么。让母亲帮我打洗脚水也是一样道理。
近江孝子听了,恍然大悟,才明白最好的孝原来就是让母亲觉得还能为儿子做些什么,这样母亲会打心里高兴。
真正的孝,未必是把父母恭恭敬敬供起来,让他们啥都不干。
从父母的真实需求出发,适当的让父母为我们做些事,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依然被需要,这样,他们的精神状态才会一直保持良好,他们的身体状况也会更加康健,这或许才是儿女能给父母的最好的孝顺。
Ⅳ 同样是儒家思想,为什么日本人孝顺父母,中国人是什么都不管
因为日本人并没把孝顺这个概念当做精华去接受。
在日本社会当中很少说专孝顺这个词。
如果从西方文化视属角在看,孝顺这种观念其实是非常违背人性的。
亲情之爱本身就是人类的天性,中国文化当中用孝顺这个概念否定人类固有的天性,却又用这种高度抽象化的道德来填补因毁掉自我人性而造成的情感认同真空,这种思想在逻辑上有如刖足补杖,休妻纳妾,根本不能自洽。
Ⅵ 孝道在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汉朝是以孝治理天下的,一个人如果被人说“孝”,就可以举为孝廉(一个官职),但发展到后来,很多人都作假,汉朝末期民间流传一句话叫——举孝廉,不识书。对于长者的绝对尊敬,只有在中国才有,达到了奉若神明的地步。其实也就是统治者的一种手段,让人变得思考单一一点而已。和儒、佛、道差不多,让人有了信仰,就好管制。
对形成所谓“中国人的性格”影响最大的道德,是孝。日本则不同,所以日本是敬多于孝,中国是孝多于敬。日本是一个等级分化特别严格的社会,父母明显就是生来比自己高一等的人物,所以日本人对父母非常的敬畏。
中国的孝道,是儒和佛的一个过渡信仰。日本只不过是学习唐文化,孝道作为一种美德的养成而已,但是一直没有流行起来。因为盲目的孝事件很迂腐的事情,比如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日本人就要问一句:“我为什么要亡?”
中国的孝突出的是死忠,对君主尊的一种衍化。而日本的孝突出的是善意,对于亲人的一种本能的亲情感。
孝在日本是没什么历史地位的,就是有一段时期,天皇为了让大家熟悉唐文化,让民间多读《孝经》而已。可能中国人夸大了,以为自己傻,别人也傻。
父母对子女是没有什么恩情可言的,子女无非是父母情欲的产物,好像寄存在罐子里的东西。寄存一下又有什么恩情呢?只有后来培养的亲情而已——孔融、李敖、胡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