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今冬天气怎样
感觉今年冬天还行。说到一些俗语,肯定大家都不会陌生的,特别是在农村待过的人肯定会对俗语更加的熟悉,毕竟有很多老人都喜欢在一起聊天,然后有时候就会冒出几句俗语,虽然这些俗语有时候会听起来很奇怪,但是这些属于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关于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这句俗语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
所以说这句话中包含了人们对于整个庄稼收成的期待,毕竟如果冬天一直不下雨的话,那么还是能够过一个暖冬的,而且这样的俗语都是那些庄稼人经过很多年的分析,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所得出的结论,这些结论也非常好理解,虽然现在城镇化已经非常普及了,但是这些农村的俗语其实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学一学,毕竟像这种类似的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不断的经验积累,我们也许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或者当你有时候迷茫的时候,一些非常有哲理的俗语还可以让你深受启发呢。
❷ 重阳不下靠十三,十三不下要冬旱什么意思
很直白的民谚:重阳不下(雨)看十三,十三不下(雨)一冬干(没有雨)。
重阳时节能否落雨是大家关心的事。一是北方夏粮作物的播种在这个时候;另外人们常常以重阳之雨晴预卜冬日之旱涝。经过长期总结的“寒露天雨,百日无霜”“夏至有雷三伏冷,重阳无雨一冬晴”就是这个意思。民间则直截了当地说:“重阳不雨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可见重阳下雨对旧时靠天吃饭的农民是祈盼的,喜欢。“瑞雪兆丰年”,冬季雨雪多少,对来年庄稼的丰歉将起重要的作用。
庄稼人叫得最响的当数“九月九变天”这句谚语,所谓的“九月九变天”主要是说农历九月九的时候,大雁南归,寒气逼人,已经进入了添加衣物的“秋尾巴”时令。秋后北风紧,而且风凉风大,因此便有了“九月九无事不在河边走”的农谚。同时,又因为这一天在庄稼人的心目中有着很特殊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庄稼人都特别关注农历九月九的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每到农历九月九这一天,家乡人总是念叨着“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的气象农谚。通常情况下,农历九月九这天是下雨的日子,哪怕是下几滴雨也成。庄稼人大都盼望着九月九这天多少下点雨,因为他们总是担心如果重阳无雨,十三不下,就有可能干旱一个冬季了,若真是那样的话,田间的麦苗和山上的果树就会因为久旱无雨而枯死。不过,如果这天真的下了雨,天气会立马变冷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种地瓜的庄稼人特别多,为了趁好天晒地瓜干,都抢在九月九之前刨地瓜,尽早把地瓜干晒出来,以防九月九之后天气靠不住,使晒在山坡上的鲜地瓜干因遭到雨淋而腐烂成泥巴。
古代以“六”为阴,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游玩的日子,在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习俗的,皆是表达和抒发登高、赏菊、品菊花茶、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方面的。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相关“九九重阳”的民间谚语很多,例如:“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农历)”、“九月九晴,一冬凌;九月九阴,一冬温”、“重阳无雨一冬干”、“重阳无雨一冬晴”、“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等等。
❸ 重阳节俗语谚语
重阳节俗语:
1、重阳晴,抄一冬凌;重阳阴,一冬温。
2、过了重阳节,一怕霜来二怕雪。
3、重阳有雨,下年雨缺。
4、九月重九,登高饮酒。
5、重阳无雨,冬至多雨。
6、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
7、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半冬干。
8、重阳无雨,九月无霜。
9、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10、吃了重阳酒,夜活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