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父母的剧本

孝顺父母的剧本

发布时间:2023-12-14 04:41:20

1. 《父母的心》全文并批注

虽然是复制的。。。但祝你早日解决问题
作者简介
川端 康成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
(1899年6月24日—1972年4月16日)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鹤》(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编辑本段原文
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当驶出懒户内海到了志摩海面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高贵夫人。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离贵夫人不远,有个四十岁左右的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
不知为什么,高贵夫人总看着这父子们。后来,她在老女佣耳边嘀咕了一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
“孩子多。真快乐啊!”
“哪里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穷人孩子多了更苦。不怕您笑话,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孩子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这不,现在就是为了孩子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馆的大富翁,年过四十,可是没有孩子。夫人让我跟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孩子当中领养一个做她家的后嗣?如果行,会给你们一笔钱作酬谢。”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我还是和孩子的母亲商量商量再决定。”
傍晚,轮船驶进相模滩时,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儿子来到夫人的舱房。
“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
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
第二天清晨,当船驶过房总半岛,父亲拉着五岁的二儿子出现在贵夫人的舱房。
“昨晚,我们仔细地考虑了好久,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儿子继承家业,把长子送人,不管怎么说是不合适的。如果允许,我们想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完全可以“。 贵夫人愉快地回答。
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的女儿到了贵夫人舱内,很难为情地说:
“按理说我们不该再给您添麻烦了。我二儿子的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婆婆。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婆婆似的,实在太对不起我丈夫了。再说,孩子五岁了,也开始记事了。他已经懂得是我们抛弃他的。这太可怜了。如果您允许,我想用女儿换回他.。”
贵夫人一听是想用女孩换回男孩,稍有点不高兴,看见母亲难过的样子,也只好同意了。
第三天上午,轮船快接近北海道的时候,夫妻俩又出现在贵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你们怎么了?”贵夫人问了好几遍。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贵夫人听着流下同情的泪:
“都是我不好。我虽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
编辑本段文章简介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
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编辑本段文章赏析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小说字里行间既表现了浓浓的爱心,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充分展示了文学作品情感复杂多样的艺术魅力。 一、浓浓亲情 爱心无限 川端康成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在这里,无论多么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扶养这四个孩子了。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听,没有豪言壮语,却也掷地有声,只因为有亲情的力量、爱的力量! 当女佣提出“东家”想向穷人要一个孩子时,“到了他家的孩子,不仅能够过好日子,而且可以继承财主的家业。另外,我家太太还要赠送你们一百元,作为酬谢”,三个优厚的条件一清二楚,这对于“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也引人注目”穷人来说,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呀!但这位父亲的表情“却十分犹豫”,要与孩子的妈妈“商量之后才能决定”。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父亲本该满口答应,可他却“犹豫”了,为什么呢?理智告诉父亲,答应女佣的要求,因为这样既能使儿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还可以解决家庭的实际困难,以免“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可“对子女的一颗至亲至诚的爱心”却一再地反对这样做。理智与感情之间斗争的结果,最终还是舍不下这份亲情。所以,穷人夫妇把七岁的大儿子给财主太太后,分手时,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这时,浓浓的亲情已经打动了穷人夫妇,他们其实已经开始后悔了。 “第二天早晨”,“那位父亲领着5岁的二儿子的手,无精打采地走进那财主的太太的客舱”要求用二儿子把大儿子换回去,理由是长子是“我们家的接班人”。“无精打采”一词内涵丰富,父亲可能因为思念大儿子彻夜未眠,甚至与母亲整晚讨论怎样换回大儿子,总之,一个“无精打采”把亲子之爱写得动人肺腑。紧接着,当天傍晚母亲又要用三岁的小女儿来换二儿子,理由似乎很可笑,二儿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噪门,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如果把二儿子给了人,“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样不好受”。这个理由其实是谈的孝顺父母的话题,是与上一代的亲情不断的一个侧面体现。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穷人夫妇的后悔之情达到顶点了,“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先声夺人,以哭感人,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财主的太太莫名其妙,两口子边哭边诉衷肠,“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冷酷无情。……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语言平淡朴实、真诚感人,连财主夫人也深受感染,“不由得跟着悲伤起来,禁不住落泪”,“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至此,亲情战胜了物质,战胜了“理智”。 二、淡淡感伤 缕缕哀怨 川端康成父母早逝,他的作品大多是淡紫色的,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父母的心》同样具有种风格特征。 故事的结尾尽管写“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但仍使读者为这一家六口担心,他们能否度过这艰难的岁月呢?他们是不是真的会“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总觉得有一缕哀怨的情调,产生一种伤感的情绪。 综上所述,川端康成无论是泼墨描写浓浓的亲情,还是轻点丹青流露淡淡的哀怨,总能扣动读者的情弦,引起强烈的共鸣,展示其大手笔的魅力。
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2岁丧父 ,3岁丧母 ,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扶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
父母、祖母、姐姐,祖父相续过世,这种对于死亡的体验给他留下的恐惧的影响是一生的。孤独的川端康成一边拒绝现实中的热量,一边在文字的世界里绘制着想象中热量,那个时候他开始阅读《源氏物语》,在他的一生中,这本书是另一个重大的影响,评价他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源氏物语》。中学时,川端康成对于《源》还仅仅一知半解,但就他所能体会到的感觉,他开始尝试自己写作。
16岁时,川端预感到祖父将不久于人世时,就决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记录来。于是他写起了《十六岁的日记》。这既是作者痛苦的现实的写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现实内里的诗情,在这里也显露了康成的创作才华的端倪。可以看出这种不幸的经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独。他还在中学读书时即倾慕《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小说和散文等,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上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把过去所写的诗文稿子,装订成册,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年的康成开始具有文人的意识,最初的写作欲望已经萌发。
中学时代,他无数次投稿石沉大海,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作天分,认真考虑自己的才能是否可以成为文学家。在1916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在大皈《团栾》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小说《肩扛教师的灵柩》,他就经常给《文章世界》写小品、掌小说。《文章世界》举办投票选举“十二秀才”,川端康成名列第十一位。对于立志当作家的少年来说,这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一年。他在大学预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许多志向文学者,他们一起谈论文学,议论文坛现状和探讨当时日本很流行的俄罗斯文学,使来自农村的他顿开茅塞,受益匪浅。这期间,他在学校的《校友会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千代》,他以淡淡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同三个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恋爱故事。
1920年9月 ,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改革和更新文艺,复刊了第六次《新思潮》,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处女作《招魂节一景》,描写马戏团女演员的悲苦生活是比较成功的,受到文坛老前辈的称赞。川端康成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文艺年鉴》上,标志着这位文学青年正式登上了文坛。
川端发表了《招魂节一景》以后,由于恋爱的失意,特别遭未婚妻伊藤初代解除婚约,他感到幸福的幻灭,经常怀着忧郁的心情到伊豆汤岛,写了未定稿的《汤岛回忆》。此后他为了诉说和发泄自己心头的积郁,又借助自己手中的笔,为杂志写出短篇小说《林金花的忧郁》和《参加葬礼的名人》。与此同时,他在爱与怨的交织下,以他的恋爱生活的体验,写了《非常》、《南方的火》、《处女作作祟》等一系列小说,有的是以其恋爱的事件为素材直接写就,有的则加以虚构化。川端这一阶段的创作,归纳起来,主要是描写孤儿的生活,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描写自己的爱情波折,叙述自己失意的烦恼和哀怨。这些小说构成川端康成早期作品群的一个鲜明的特征。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感伤与悲哀的调子,以及难以排解的寂寞和忧郁的心绪,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调。川端本人也说:“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
1924年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踏上社会,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他积极与横光利一等人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发表了著名论文《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和创作了《感情的装饰》、《春天的景色》、《浅草红团》等少数几篇具有某些新感觉派特色的作品,并无多大的建树,他甚至被称为“新感觉派集团中的异端分子”。后来他公开表明他不愿意成为他们的同路人,决心走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他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川端康成的性情被孤儿的气质扭曲,心中充盈令人窒息的忧郁,一次去伊豆旅行的机会,偶遇巡回艺人一行,与年少的舞女邂逅,第一次得到舞女的平等对待,并说他是个好人,他便对她油然产生了纯洁的友情;同样地,受人歧视和凌辱的舞女遇到这样友善的中学生,以平等待人,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他们彼此建立了真挚的、诚实的友情,还彼此流露了淡淡的爱。川端将这段经历化为艺术,便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了。
1926年,除了发表了《伊豆舞娘》,川端康成一生唯一一部剧本《疯狂的一页》也被拍成电影,获得赞誉的川端康成并没有停留不前,其写作风格从新感觉到新心理主义,又到意识流,1931年的《针、玻璃和雾》可以说是其中一个的代表,接下来,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开始出现佛教空、无的思想。
1934年,川端康成开始写《雪国》连载,3年后出了单行本,并获得第三届文艺恳话会奖。
1936年,川端康成因为对于战争的反抗而宣布停笔不写文艺时评类文章,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广泛参加相关活动。
1940年,川端康成参与成立日本文学会。
1941年受关东军邀请访问中国满洲等地,访问结束后他自费留在中国,并将妻子一同接到中国,两人前往北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回到日本。第二年,川端康成编辑了《满洲各民族创作选集》。
1944年以《故园》等文章获战前日本最后一届菊池宽奖。
1947年,历经13年《雪国》定稿。
1949年,川端康成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千只鹤》开始连载,1952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歌舞伎。
1961年,川端康成前往京都写作《古都》,同年获得文学勋章。
1968年10月17日,凭借《雪国》、《千只鹤》及《古都》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日本人,也是继泰戈尔、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二位后第三个获此奖项的东方人。当他在瑞典科学院领奖时朗诵了论文《美丽日本之下的我》(美しい日本の私),在这篇论文中川端康成引用了几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诗词,来抒发自己对于日本,日本这个民族的审美体验。
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不少作家赶到现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川端很受刺激,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
1972年4月16日,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康成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2. 家风家教感恩题材温馨小品剧本《爸爸妈妈谢谢您》

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为代表的是喜剧小品。下面是我整理的家风家教感恩题材温馨小品剧本《爸爸妈妈谢谢您》,欢迎大家阅读。

家风家教感恩题材温馨小品剧本《爸爸妈妈谢谢您》 篇1

演员数:6人(2男4女)

人物:

1、父亲:会书法。

2、母亲:

3、大女儿:国内的高级白领。

4、二女儿:在国外打拼。

5、三女儿:文艺工作者。

6、小孙子:二女儿的儿子。

服装:父母家居服、女儿们着时尚便装

道具:笔墨纸砚、桌子、行李箱、一束玫瑰花

孙子拎着一盒生日蛋糕跑上。

孙子:姥姥,姥爷!我来了!

二女儿跑过来赶紧把孙子拉到一边。

二女儿:嘘嘘嘘!你吵吵啥,一会儿你姥姥姥爷来了,可不许你乱嚷嚷!

孙子:妈,怎么了?不是说今天要给姥姥过生日吗?

二女儿:你大姨和三姨我们商量好了要给你姥姥一个惊喜,你这么大呼小叫的一会儿就穿帮啦!

孙子:(神秘)喔,那您不早说,给,这是我送给姥姥的生日蛋糕!

二女儿:这个先藏起来!(看看手表)这都几点了,你大姨怎么还没来!我先去炒菜!

二女儿把生日蛋糕放到舞台的角落。

孙子:妈妈,我帮您收拾屋子!

二女儿:好!

二女儿转身下。

孙子深呼吸,打一个马步。

音乐:男儿当自强

孙子边拿着抹布边比划着武术步擦桌子。

大女儿背着两个乐器上。

大女儿:小勇,干啥呢!

音乐:止。

孙子:大姨,你可来了!我妈刚才还念叨你呢!

大女儿:赶紧把你妈喊出来!快呀,还愣着干啥!

孙子:妈!妈!我大姨来了!

二女儿上。

二女儿:姐,东西带来了吗?

大女儿:带来了!

二女儿:(摩挲乐器)太好了!这下可热闹了!

孙子:妈,大姨,你们这是要干啥?

二女儿:今天是你姥姥的生日,我们要给她过一个音乐生日趴体!

大女儿:借着这个机会,让老两口高兴高兴!

二女儿:是啊,你姥姥姥爷把我们姐妹三个从小拉扯大,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了,现在我们长大成人了,再也不让他们受委屈了。

孙子:那我三姨怎么没来?

大女儿:她呀故意把老两口带出去了,一会儿他们回来给他们个惊喜!

孙子:太好了!

二女儿:儿子,一会儿姥姥姥爷来了,你负责打开这个!

“祝您生日快乐!”的条幅。

孙子:包在我身上!

大女儿:哎呀,他们快到了,咱们先躲起来。

三人下。

父亲母亲和三女儿上。父亲捶腿。

剧本大纲:

这一天是母亲的生日。

父亲和母亲提前告诉三个女儿好好工作,不用回来了。话虽如此说,可老两口还是很想念孩子们。

正在二人悉数孩子们小时候的可爱往事的时候,没想到女儿们一个一个回来了!老两口非常感动!

原来,女儿们都担心母亲生日过不好,姐妹之间又都互相体谅,都各自决定一定要回家给母亲过生日。于是,全家不自觉的相聚在了一起。每个人都表达出对父母养育自己的感激之情以及姐妹深情。突出这个家是一个非常和谐幸福的大家庭、父母夫妻恩爱儿女孝顺体现浓郁的亲情美!

欢聚时刻,父亲挥毫献墨宝,同时,三女儿深情的歌唱了《爸爸妈妈谢谢您》,其他女儿和小孙子伴舞,将本剧推向高潮。

最后,女儿们纷纷拿出特别的.礼物送给母亲,祝父母幸福安康!母亲感动的喜极而泣。结尾,大女儿已经订好了饭店,全家一起出发赴宴,本剧在一片感动和温馨中结束。

家风家教感恩题材温馨小品剧本《爸爸妈妈谢谢您》 篇2

甲走上台,一片掌声……

甲:大家好!(鞠躬)今天我为大家说件怪事……

(乙一脸怨气跑上台)

乙:气死我了!哼!

甲:咋了老弟

乙:我要离家出走。(说完便哭起来)

甲:不会吧这么严重

乙:什么不会!我妈不给我买那台折腾4的电脑。

甲;那叫奔腾,你才折腾呢。

乙:管它呢,反正现在流行这玩意儿,我妈不给我买,我就跟她急。

甲:(对观众说)哪有这样的人

乙:那天,我和妈妈到街上去,看见一家电脑店,便走了进去,立马被一台电脑吸引了,我叫妈妈买,她死活不肯买。

甲:多少钱

乙:不贵不贵,也就4个0吧。

甲:这还不贵

甲:你呀!母亲将你生下来多不容易,你咋这样呢离家出走……亏你想得出来!

乙:(语言慢了下来,带羞愧)那……你说怎么办呢

甲:回去给她道歉。

乙:好吧。(转身下)

甲:(面向观众)大家瞧瞧,这样的人……(这时,乙又气呼呼地走来)

乙:好你个……(做生气状),唉,算了,当我吃亏。

甲:怎么了怎么了

乙:你叫我去道歉,我去了,但结果呢……

甲:结果怎么样

乙:结果我妈一点儿不生气。

甲:那不挺好吗

乙:什么挺好,她不给我买电脑还没有一点羞愧。你说可气不可气

甲:是你去道歉!还是指望她向你道歉

乙:都是你!叫我去道歉,现在不是亏大了吗。

甲:你做错了事就要认错,道歉应该的。

乙:什么应该的,本来想随随便便说声"对不起",再听老妈一声诚恳的道歉就好了,现在……(生气,跺脚)都怨你!

甲:什么人哪!(手指乙,面向观众)

甲:难道你没有一次帮过你妈

乙:什么意思

甲:就是帮她干点家务活。

乙:有!去年我妈让我去倒垃圾,看见两绿筒,一个口大,一个口小,我就抓阄决定倒哪个,最后决定了倒口小那个。

甲:倒进去了

乙:倒是倒进去了,可出事了。

甲:怎么了

乙:我看见"垃圾筒"上有四个大字:"中国邮政"。

甲:啊!

甲:就做了这一件

乙:哪能呢不过以后不敢倒垃圾了。

甲:那干什么呀

乙:拖地啊。

甲:那敢情好。

乙;我拼命拖,拖得地板都映出了人影。

甲:干得好!

乙:我拖完后,我妈正欲夸奖,咚!摔了一跤,站起来,咚!又摔了一跤,站起来……

甲:咚!又摔了一跤。

乙:这回没摔。

甲:那还好。

乙:这回站起来后干脆直接躺下了。

甲:怎么会这样呢

乙:拖地时我在地上洒了一点油。

甲:晕,这哪是帮着拖地啊

甲:不管怎么说,她是你母亲呀!你没听说过:世上只有妈妈好啊。

乙:嗯,知道。

甲: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乙:感恩的心

甲:就是要报答父母的恩情,从点点滴滴关心他们。

乙:我懂了,我再也不会让母亲整天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提着吸尘器,脚夹两个烂笔头,头顶一个……

甲:什么

乙:高压锅!

甲:哎……

乙:以后我会帮着妈妈扫地,拖地,倒垃圾……

甲:嗯,这才像话嘛。

乙:我还要好好学习。

甲:做个好学生。

乙:我再也不要那个折腾4了

甲:做个好儿子

乙:我要去向我妈道谦,我要向她说对不起。

甲:那还不快去

乙:886(摇手下)

甲:886(摇手下)

(2)孝顺父母的剧本扩展阅读

小品名称大致起源于艺术学校和演艺团体。在演艺界,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的单人表演或组合表演,称为小品。

小品最早是演艺界考试学员艺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一般由录取单位老师现场出题,应试者当场表演。1983年在第一届央视春节联合晚会上严顺开表演的《阿Q的独白》,首次运用了“小品”这一表演形式。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使小品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1985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80班的一个观察生活练习《卖花生仁的姑娘》,作为一个戏剧小品被搬上了春节联欢晚会,岳红、高倩、丛珊、曹力诸明星们朴实的表演,诙谐幽默的风格赢得了观众、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从此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小品”。由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小品作为不可或缺的独立的节目参与到演出中。其活泼、诙谐的表演形式倍受观众的喜爱。如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吃面》,其滑稽、幽默的形象动作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赏和认可,并直接引发了春晚舞台上的小品表演风潮,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意义。受其影响,随后赵丽蓉、宋丹丹、巩汉林、赵本山、范伟、高秀敏、黄宏、郭达、郭冬临等等一大批小品明星脱颖而出,小品这个新的演艺形式空前火暴,它的题材也空前丰富,小品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表演形式也愈趋多样化。从此小品成为文艺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独特的文艺节目。

3. 写小品剧本:当代中学生如何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缺乏对父母的孝顺之心、感恩之情!

某男,15岁,初中,贪玩,逆反心理严重。
某男的父母,都是职工(或者一职工,一个是回公务员),答普通家庭。
某男喜欢网游,常放学后直奔网吧。

某日,某男母亲病重,住院治疗中,某男因身上无钱去网吧,回家找父亲要钱。父亲告诉它,它老妈住院,要求其一起去探望。 但某男只要钱,不要探望,不给钱的状态下,直奔出家门。 其父只有自己去照顾其母。 三日后,警察登门,告诉父母。 某男因无钱去网吧,在外抢劫小学生致重伤,现已抓捕归案,要求其父母出庭听审。 后,因青少年犯罪由其父母承担责任,所以,其父母赔偿医疗费。 某男被追究刑事责任,刑事拘留。
两周后,某男终于放出来,仇视社会,仇视父母,责怪其父母不给其进网吧的钱,否则怎会被拘留,并离家出走。

这个提纲出场人物不多, 男主角+法院审理人员(2-3人)+父亲+警察2人
具体的对话和具体的剧情自由编撰。
重点在于某男得知母亲病重情况下依旧无视其母病重,不得钱的情况下外出抢劫。

短小品可以只表演在家要钱但被拒绝,要求其探望母亲。以及释放后回家大吵大闹的剧情。 其他剧情——画外音。

阅读全文

与孝顺父母的剧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美丽贺卡 浏览:859
焦作市资助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浏览:273
社区活动重阳节送老人小礼品 浏览:266
董事长领取退休金 浏览:414
体检的地方都有哪些 浏览:120
祝老人家老人家平安健康 浏览:293
长寿花怎么自制盆景 浏览:401
查询养老金密码 浏览:778
山西退休职工资今年什么时间发方 浏览:358
雇佣退休人员产生纠纷 浏览:863
公务员退休年龄由档案确定吗 浏览:936
原阳敬老院 浏览:210
离退休人员开具证明流程 浏览:473
送老年人带福寿安康的饰品有哪些 浏览:297
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啥时候领退休工资 浏览:150
医院体检多久出健康证 浏览:861
武陟县养老保险 浏览:785
今年退休人员高温补贴标准 浏览:307
二星级养老机构如何申报 浏览:908
古代怎么说养生的 浏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