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上有哪些孝顺的皇帝
孔圣人倡导“仁孝治国”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中国的“孝道”一直是评价一个人品性的重要基石。特别是对于皇帝来说,打出“以孝治天下”的管理大旗。但这其中很多帝皇作秀的比较多,真正能从内心静守孝道的少之又少,今天盘点五位真正孝顺的好皇帝。
第五位:宋孝宗赵昚
赵昚是宋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他在位27年。最重要的是为岳飞平反了冤案,恢复岳飞民族英雄的名誉。在军事上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上,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在农生上重视农民生产,在他治理的天下中,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他的一系列功绩,史称“乾淳之治”。
刘恒的母亲是薄姬,他能登上皇位,母亲对他的教养的关系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对母亲是非常孝顺的。
薄姬卧病在床三年,刘恒完全不顾自己的帝王身份,亲自侍奉,就连母亲所服用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作为一个皇帝,按理说他只要一声令下,不知有多少宫女太监抢着去伺候,可他不,唯有如此,才能显示出他孝的是真心。
汉文帝的孝,并非只针对自己的母亲,作为一名皇帝,他对普天之下所有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时颁布的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这和其他皇帝没啥两样,可他随后颁布的一道圣旨却是很多皇帝都做不来的,这道圣旨规定“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
具体则表现为:“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县令的属官,职权仅次于县令)或者县尉(仅次于县丞)送达;其他的则由啬夫(乡的官吏)来送达。”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汉文帝可以说是首开先河。
汉文帝本身就是大孝之人,所以对其他孝顺的人自然是惺惺相惜。当时一名弃官行医的读书人,因治病时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被判“肉刑”割去鼻子,或者砍去手足。在被押解进往京城中,他的女儿一路尾随而且跟官府人说:愿意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过,好让他能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被这勇敢小姑娘的孝道感动了,随后就废除了残忍的肉刑。
中华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刘恒是唯一一个以皇帝身份入选的,由此就能看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
『贰』 历史上孝顺的乾隆帝为何对母亲约法三章
乾隆皇帝害怕他老妈,也就是甄嬛,仗着自己是太后,干涉朝纲,影响自己对大清的统治。
乾隆皇帝在大清王朝列位皇帝当中,算得上是一枚明君,也是清朝统治者中,最后一位把大清国力弄得蒸蒸日上的皇帝,乾隆皇帝弘历一出生就被康熙给看中了,说啥都要把他带在身边培养,那时候雍正还是有点小嫉妒,毕竟雍正从小到大都没这个待遇,培养的过程中把“孝”这个美德也被康熙进一步培养起来了。
其实弘历这样做没什么不对的,作为一个皇帝公私分明,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不然干点啥事儿,还被后宫左右,这天下还怎么治理。
『叁』 乾隆是君王中的第一大孝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乾隆对钮祜禄氏太后确实很孝顺,虽然钮祜禄氏太后一生没能得到丈夫雍正的宠爱,但是自从乾隆继位之后,钮祜禄氏太后就是大清最为幸福的太后,没有之一。
不过钮祜禄氏一直也不受宠,即使是康熙都夸过自己这个儿媳妇有福气。等到乾隆登基之后,钮祜禄氏才开始享受起人生。乾隆也知道自己母亲年轻时不受宠,而且出身低微,所以年轻时也吃了不少苦。自己继位以后就尽可能的对母亲好,知道母亲信佛,所以总是以母亲的名义给寺庙募捐,还多次出钱修建寺庙。每次乾隆外出,都会带上钮祜禄氏,有点像如今的带着母亲去旅游的意思。总之乾隆这个大孝子确实让钮祜禄氏太后享了很多福。
『肆』 乾隆为雍正守孝多久经常看别人在小说里写乾隆只为雍正守心孝什么其实很早就分封了后宫……真的吗谢谢
丁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由于皇帝无法不理政,所以遇到类似情况仅需持服二十七天,略作表示即可。
《清史稿》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
五曰凶礼。三年之丧,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无贵贱一也。有清孝治光昭,上自帝后丧仪,下逮士庶丧制,称情立文,详载会典与通礼。兹依次类编,累朝损益,皎然若鉴焉。皇帝丧仪天命十年,太祖崩。远近臣民,号恸如丧考妣。越五日,奉龙轝出宫,安梓宫沈阳城中西北隅。国制,除夕、元旦备陈乐舞,至是悉罢。时东邦甫建,制阙未详。
崇德八年,太宗崩。男自亲王讫牛录章京、朝鲜世子,女自公主讫奉国将军妻,集清宁宫前,诣几筵焚香,跪奠酒三,起立,举哀。固山额真、昂邦章京、承政以下官及命妇集大清门外,序立举哀。次日,奉梓宫崇政殿,王公百官朝夕哭临三日。其斋所,王、贝勒、贝子、公归第,部、院官宿署,闲散诸臣赴笃恭殿,固山额真等官及命妇,翌日暮还家。
世祖登极,年甫六龄,会天大寒,侍臣进貂裘,却弗御,帝曰:“若黄里,朕自衣之。唯红,故不服耳。”是日不设卤簿,不作乐。王大臣等谓已即位,冠宜缀缨,于是军民皆缀缨。服官者暂停婚嫁宴会,民间不禁。乃颁哀诏朝鲜、蒙古,制曰:“我皇考盛德弘业,侯服爱戴。本年某月日,龙驭上宾,中外臣民,罔弗哀悼。属在籓服,咸使闻知。祭葬礼仪,悉从俭朴。仍遵古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诏到,国王以下举行丧礼如故,时犹在关外也。
顺治十八年,世祖崩,圣祖截发辫成服,王、公、百官、公主、福晋以下,宗女、佐领、三等侍卫、命妇以上,男摘冠缨截发,女去妆饰翦发。既大敛,奉梓宫乾清宫,设几筵,朝、晡、日中三设奠,帝亲诣尚食祭酒,三拜,立,举哀。王、公、大臣、公主、福晋、县君、宗室公夫人诣几筵前,副都统以上序立乾清门外,汉文官赴景运门外,武职赴隆宗门外,咸缟素,朝夕哭临,凡三日。外籓陪臣给白布制服。至四日,王公百官斋宿凡二十七日。过此则日哭临一次,军民服除。音乐、嫁娶,官停百日,军民一月。百日内票本用蓝笔,文移蓝印。禁屠宰四十九日。京城自大丧日始,寺、观各声钟三万杵。越日颁遗诏***,★臣素服,三跪九拜。宣毕,举哀。礼部誊黄,颁行各省。听选官、监生、吏典、僧道,咸素服赴顺天府署,朝夕哭临三日。诏至各省,长官帅属素服出郊跪迎,入公廨行礼,听宣举哀,同服二十七日除,命妇亦如之。军民男女十三日除。馀俱如京师。
殷奠,列馔筵二十一,酒尊十一,羊九,楮币九万。读文。帝诣几筵哭,内外传哭,奠酒,率众三拜,举哀,焚燎。设启奠如殷奠仪。届日奉梓宫登大升轝,三祭酒,并祭所过门、桥。帝号泣从,群臣依次随行。将至景山,内外集序,俟灵驾至,跪举哀。奉安寿皇殿讫,设几筵,帝三祭酒,每祭一拜,哀恸无已。皇太后再三抚慰,始还宫。明日行初祭,帝释服。又明日行绎祭,周月行月奠,自是百日内月奠,期年内月奠,仪并视殷奠,唯所陈品币有差。期年满月致祭,不读文。
上尊谥庙号,祗告郊庙社稷。届日殡宫外陈卤簿,作乐,大学士奉册宝陈案上,三叩,退。帝素服御太和门,阅讫,一跪三拜,退立东旁。大学士诣案前,复三叩,奉册、宝列采亭内,如初礼。校尉舁行,御仗前导,车驾从。王公百官先集协和门外,跪迎,随行寿皇殿大门外,册宝亭入,至檐前,帝入自左门,礼部长官先奉绢册宝陈中案,退。大学士诣亭前三叩,奉香册宝陈左案。帝就位,率众三跪九拜,大学士从左案奉册跪进,帝献册,授右旁大学士,跪受,陈中案上。进宝亦如之。乃宣册,宣册官奉绢册宣讫,三叩,退。宣宝仪同。帝率众行礼如初。复诣几筵前致祭,奠帛,读文,三献爵,如仪。焚绢册宝,礼成。翌日颁诏如制。百日内外集序,读文、哭奠如初祭。
是日题神主,大学士一人进观德殿,诣祔庙神主前上香,奉主至寿皇殿外陈案上,并三叩。满、汉大学士各一人,诣香案前复三叩。填青讫,行礼如初。奉主登黄轝,至观德殿前止。大学士进殿,诣祔奉先殿神主前三叩,奉主登安轝,随黄轝后,出景山东门,入东华门,帝素服跪迎景运门内,从至乾清门,轝止。帝诣两神主前各三叩,先后陈案上,三献,九拜,礼成。诹吉升祔,祥吉礼。
大祭如初祭仪。毕,帝升殿,延见群臣。清明、中元、冬至、岁除,并以时致奠。
既卜葬吉,将奉移山陵,前三日,遣告天地、宗社。前一日,设祖奠,仪如启奠。先是王大臣援引古礼,止驾远送,不许。至是奉太后懿旨,不获已,勉遵慈命。届日内外齐集,帝诣梓宫奠酒,尽礼尽哀。辅臣率执事官奉梓宫登轝启行,卤簿前导,册宝后随,帝攀号。俟过,步至东安门外泣奠,群臣从之。所过门、桥皆致祭。途中宿次,朝夕奠献,亲王行礼,群臣举哀。百里内守土官素服跪迎道右。至陵,奠献如在途。
大葬前期,遣辅臣及三品以上官诣陵陈祭。先三日,祗告如常告仪。届日辅臣诣梓宫告迁,三奠酒,奉梓宫登轝,群臣序立,跪举哀。俟轝过,哭从。至地宫,王大臣奉梓宫入,册宝陈左右,掩石门。辅臣率众三奠酒,举哀,卤簿仪仗焚。飨殿成,奉安世祖神位,致祭如时飨。届二十七月,诣太庙祫祭,如岁暮祫祭礼。
康熙六十一年,圣祖崩,大敛,命王公大臣入乾清门瞻仰梓宫,并命皇子、皇孙行礼丹墀上,公主、福晋等咸集几筵殿前,帝及诸皇子成服。以东庑为倚庐,颁遗诏,谕礼臣增订仪节。届时帝立乾清宫外,西乡,大学士奉遗诏自中道出,帝跪,俟过,还苫次。大学士出乾清门,礼部尚书三拜跪受,馀如故时遗诏。
二十七日释服,帝曰:“持服乃人子之道,二十七日服制,断难遵从。”群臣以万几至重,请遵遗诏除服。不允。复疏云:“从来天子之孝,与士庶不同。孝经曰,天子以德教加于百姓、施于四海为孝。书称高宗谅阴,晋杜预谓释服后心丧之文。盖人君主宗庙社稷,祭为吉礼,必除服后举行。若二十七日不除,祀典未免有阙。”复叩首固请,始俞允。既释服,仍移御养心殿,斋居素服三年。灵驾奉安寿皇殿,日三尚食。退观德殿席地坐,有事此进奏。晡奠毕,始还倚庐。
群臣议进尊谥,帝亲刺指血圈用“圣祖”字。礼臣进仪注未惬意,更定。前期并祗告奉先殿,至日阅册、宝讫,帝行一跪三拜礼,东次西乡立,俟册宝亭行始还宫,豫至殡殿倚庐恭俟。会朝鲜贡祭品,设几筵前。群臣咸集,鸿胪寺官引来使入,立仪仗南,北乡,三跪九拜。遣官读文,三祭酒,每祭一拜,众及来使咸举哀行礼。来使复行二跪六拜礼,焚燎,退。外籓敖汉王请谒梓宫,报可。自是蒙籓使者皆得入谒以为常。
雍正初元,将奉移景陵飨殿,廷臣援宋、明二代礼,谓嗣皇帝不亲送梓宫,帝不允。礼臣议奉安地宫后,题太庙神主,令亲王敬奉还京。帝曰:“明季帝王不亲送梓宫,故令王大臣代行。朕既亲往,自宜亲奉以还焉。”先奉移二日,并遣告后土、昌瑞山神。
届日,帝诣梓宫祭酒,率众三拜,举哀毕,趋立大门东旁。梓宫出,跪,举哀。登大升轝,帝跪左。礼臣祭轝,三叩。灵驾发,帝步随。至景山东门,俟宿次。至景陵,帝跪迎红门外,举哀。徒步从,抵三洞桥,跪俟。降大升轝登小轝,安奉飨殿,设几筵,列册、宝。三祭酒,三拜,礼成。帝不忍别,群臣以皇太后为言。无已,翌日还跸。王大臣请御门听政,帝以梓宫未永安,命暂缓。固请之,始行。
既卜葬,届日晨帝诣景陵奠献,躃踊哀恸,祭酒三拜,趋陵寝门外跪哭以俟。龙輴入地宫,复祭酒三拜,出俟幄次。题主、虞祭如常仪,归奉主升祔太庙。二十七月将届满,允吏部尚书朱轼请,祫祭太庙,颁示臣民。
世宗崩,丧礼悉依景陵故事。越日朝奠,特简王、贝子、公数人入内瞻仰,馀集乾清宫廊下行礼。嗣后王公大臣、额驸暨台吉初至者,均得请旨瞻仰。又命宗室三十人、觉罗二十人番上奠献申哀慕。
颁遗诏,大学士奉至乾清宫檐下,帝亲受之,陈案上,三拜。大学士诣黄案前亦三拜。诏出中门,帝跪迎,俟过,始还苫次。诏至直省,军民男女改素服二十七日。梓宫奉移雍和宫,帝徒步随行,群臣谏阻不获,遂留居是宫。至二十七日后始还。月内日叩谒,月外间日一次,二月外三日一次。
时帝欲行三年之丧,廷臣请以日易月,不许。命详稽典礼。寻议上:“一,祭祀,按礼记王制‘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越绋行事’。注谓‘不敢以卑废尊’。是知三年内本应亲行。明吕坤谓祖宗不轻于父母,奉祭不缓于居丧,何可久废?诚以天亲一理,宗庙之祭,亦当并举。谨议:凡遇郊庙、社稷、奉先殿大祀,皇帝躬诣行礼,或遣官恭代,皆作乐。先期斋戒,素服,冠缀缨纬,视祝版,御礼服。朝日,夕月,飨帝王、先师、先农,遣官行礼,咸礼服作乐。届日冠服如斋期。宫内祭神,百日后举行。经筵、耕耤,释服后举行。一,朝会,典礼攸关,元旦朝正,万国瞻仰,朝仪最重。谨议:二十七月内,遇元旦朝贺,吉服升太和殿,不宣表,不作乐,常朝亦然。一,御门听政,典制至钜。昔宋仁宗行三年丧,临朝改服。孝宗时,二十七日后,百官请听政,援书被冕服出应门语固请,乃许。稽之史册,自古为然。谨议:常事及引见俱在便殿,百日后乃御门。一,冠服,按谅阴之制,先儒谓古无可考。史载魏孝文帝、唐德宗释服后仍素服练巾听政,宋仁宗虽用以日易月制,改服临朝,宫中实行三年之丧。盖缟素不可以临朝。前代行三年丧者,亦唯宫中素服而已。谨议:百日内服缟素,百日外易素服,诣几筵仍服缟素,御门莅官听政或诣皇太后宫俱素服,冠缀缨纬。升殿受朝则易吉。祭祀及一切典礼俱礼服。二十七月服满,如百日礼,致祭释服。一,宫中服制,帝后齐体,服制不容有异。二十七日后后素服,遇典礼易礼服,诣几筵仍缟素。妃嫔亦如之。皇子与诸王同。一,在京王公百官,二十七日除服。遇典礼及朝会、坐班吉服,在署治事、入朝奏事俱素服,冠缀缨纬。诣几筵去冠缨。各署进本章用朱印。”制可。
乾隆元年正旦,以御极初元,御太和殿常朝,次年仍罢,著为例。将移泰陵,帝诣梓宫行礼毕,皇太后亦三祭酒,馀如故。向例清明、中元、岁暮、国忌皆朝服行礼毕,素服举哀,唯冬至不更素服。帝以梓宫未葬,且在服内,允礼臣请。承祭执事各官不缀冠缨,仍用素服。
古代,遇父母去世,子女须服三年丧期,一说三十六个月,一说实际为二十五个月,三年内不做官,不嫁娶,不赴宴,不应考。孔子的学生宰我就曾跟孔夫子讨论过三年之丧的问题,宰我认为一年之丧就可以了,孔子说如果心安就可以不守三年之孝,但同时认为宰我不仁,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后汉书·桓典传》:“典独弃官收敛归葬,为丧三年,负土成坟,为立祠堂,尽礼而去。”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四》载凤阁舍人张柬之破其说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由故则然。春秋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公薨’。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故谓之礼。公羊传:‘纳币不书,此何以书?讥。何以讥?三年之内不原婚。’何休曰:‘僖以十二月薨,未终二十五月,故讥云。’杜预推历乙巳乃在十一月,经书十二月为误。文公元年四月,葬僖公。传曰:‘缓’。夫诸侯之葬五月,若十二月薨,五月不得云缓,则十一月明甚。然二家所竞,乃一月,非一岁,则二十五月,其一验也。”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丧服各有等衰,为父母持服一年。”
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等是按照严格的亲疏远近来制定的,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最重的是斩衰。衰同缞,读作cuI,是指用粗麻布做成的丧服。这种丧服不能锁边,要用刀子随手裁取几块粗麻布,胡乱拼凑缝合在一起,所以称为“斩衰”。这种丧服一穿就要穿三年,用于直系亲属和最亲近的人之间,比如儿子为父亲服丧,妻子为丈夫服丧。丧服之所以是胡乱拼凑的,意思是指最亲的人死了,我是多么的悲伤啊,连衣服都没有心情制作了,就让我胡乱披着几块麻布为您服丧吧。其次是齐衰。“齐衰”是用生麻布做成的丧服,能锁边,把边缝齐,所以叫“齐衰”。这种丧服穿的时间长短不一,可以是三年,也可以是一年、五个月、三个月等等。比如为继母服丧是三年;孙子为祖父母服丧、丈夫为妻子服丧是一年;为曾祖父母服丧是五个月;为高祖父母服丧是三个月。再次是大功。“大功”是用熟麻布做成的丧服,比“齐衰”稍细,比“小功”稍粗。“功”同“工”,意思是做工很粗,故称“大功”。这种丧服要穿九个月。比如为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侄女等服丧,已婚女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服丧,都要穿这种丧服。再次是小功。“小功”也是用熟麻布做成的丧服,比“大功”稍细,故称“小功”。这种丧服要穿五个月。比如为本宗的曾祖父母、堂姑母、已出嫁的堂姊妹等服丧,为母系一支中的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都要穿这种丧服。最轻的叫缌麻。缌读作sI,是指用细麻布做成的丧服。这种丧服只需穿三个月即可脱掉。比如为本宗的高祖父母、族兄弟、还没有出嫁的族姊妹等服丧,或者为外孙、外甥、岳父母等服丧,都要穿这种丧服。通过五服图可以显示,自身(服孝者)为父母服斩衰三年,为祖父母服齐衰一年,为曾祖父母服齐衰五月,而高祖父母为齐三月。为生子服期年,子妇大功,为长孙期服,为众孙大功……从图中可查本身为任一九族亲属的服丧等级。应该指出的是二等丧服包含齐期服、齐五月、齐三月。另外还分杖期和不杖期,期即一年,杖期指在丧仪中持杖,不杖期,指在丧仪中不持杖。本身为晚辈服齐期服时,本身有直系长辈者不持杖,本身无直系长辈者须持杖。齐期五月与齐期三月,只用于直系亲属,而大功九月小功五月则只用于旁系近亲属和直系卑亲属。缌麻,五服之中最轻者,三月之服。另外五服之外还有袒免亲,袒免(音慰)《礼记头传》说丧服之轻者。袒露大臂;免,以布广一寸,从项中而前,交于额上,又却向后绕于髻。由自己开始,上一辈为父亲,父之父为祖,祖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由自己往下,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耳孙。九族中,纵向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横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五服的家族结构图。往上数,上辈中有叔伯父母、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姑、祖姑、堂祖姑、曾祖姑等。往下数,下辈中有侄妇、堂侄妇、再堂侄妇、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侄孙妇、堂侄孙姑、侄孙女、堂侄孙女、曾任孙妇、曾侄孙女等。这是一幅完整的九族五服图。西汉时规定在朝廷官员须丁忧三年,至东汉时,丁忧制业已盛行。此后历代均有规定,凡官员遇丁忧,必须解职守孝,三年期满后起复原职,故对仕途升迁略有影响;吴荣光《吾学录·丧礼门二》:“凡丧三年者,百日剃发,仕者解仕,士子辍考,在丧不饮酒,不食肉,不处内,不入公门,不与吉事《会典》:不娶妻纳妾,门庭不换旧符”。但有时朝廷因政务需要,不让官员服丧期,称夺情起复,有移孝作忠之意。若官员遇丁忧,匿丧不报,将可能遭到御史弹劾(如李贤与张居正),一般都会遭到革职处分,因各朝均标榜以孝治天下之故。但是有时候为了应付某些局势,需要丁忧的官员可以“夺情”,即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晚清科考条例《钦定科场条例》明订孝子须守孝12个月方可应试。清朝督抚丁忧,不得遽行送印,其任内文卷,择司道一人代行,听候谕旨方准离任。武将丁忧不解除官职,而是给假100天,大祥、小祥、卒哭等忌日另给假日。
『伍』 乾隆是孝子吗
1、乾隆是孝子。
2、答案依据:下面的四则事例可以说明
(1)乾隆帝视钮祜禄氏为国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后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
(2)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猎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
(3)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大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善至于终身。
(4)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岁的太后驾薨,举国致哀,尊谥号定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因此后世称其为孝圣宪皇后),葬于泰东陵。
3、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参考资料:http://ke..com/subview/74656/74656.htm#1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