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培养孩子从小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习惯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下面我为你整理了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方法
1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物件。因此父母要以身示范,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父母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不关心,又如何让孩子去孝敬你、关心你呢?
2父母应给予孩子爱
父母应给予孩子爱,让孩子获得爱的满足。如经常陪孩子一起做游戏、做家务,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但是爱应是理性的,不可过度,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爱自己,自己也应爱父母。
3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
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知道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而体谅父母的辛苦。
4让孩子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个道理
让孩子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个道理。要让他们学会回报,回报自己的父母,回报别人,比如父母生病后,孩子不知怎么做,你可告诉他,他生病时你们是怎么做的,让孩子像你们照顾他那样来照顾你们,平时可要求孩子问候上下班的父母,为父母捶捶背,倒水,拿鞋子等,总之要从小,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在家里能孝敬父母,到社会上才有可能关心他人
教孩子孝敬父母技巧
第一、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二,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方法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❷ 子女怎样孝敬父母
1、要主动用心供养父母。在衣食住行方面,应该仔细观察父母有什么需要,主动为父母准备好,不要等父母张口。除非迫不得已,父母永远不会张口跟孩子要东西。等父母开始要东西了,就已经说明,你对父母实在是太不用心了。
2,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子女的生日,父母永远都不会忘记,父母的生日,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父母不一定希望生日过得多么热闹排场,希望收到多少礼物,但起码你要记住给父母打个电话,告诉她:“生日快乐!”
11,要孝敬爱人的父母。夫妻双方要互相孝敬对方的父母,老人才会安心。对爱人的父母不好,爱人心里怎么能够好受?家庭怎么能够和睦?老人怎么会安心呢?
12,要爱天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每一个父母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我们都要去爱。如果只爱自己的父母,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别人又怎么会尊重我们的父母呢?
❸ 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我们总说家是避风的港湾,总谈论父母对我们的无微不至,总说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什么,总说母爱的伟大,父爱的伟大。但是但接受这些的同时,我们又曾给予过父母什么?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美德,如果一个人连孝顺父母,尊重长辈都做不到,那么道德品质会好吗?在社会上又能有多大作为呢
家长在不断给予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孝心,教孩子怎样为人处世。让孩子做一个善良正直,自信自强,有孝心的人。
1、以身作则,带孩子一起孝顺老人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你对老人不尊重,长时间不去看望老人,当孩子面还说老人坏,那么以后,孩子对你的态度可能也会是这样。
家长要以身作则,孝敬老人。在孝敬老人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在与老人相处时一定要用心的去体贴照顾老人,耳濡目染,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孝顺。
2、从生活细节开始培养孩子的孝心
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孝顺的小故事,然后让孩子去评判故事中的人物谁做得对。久而久之,孩子对孝顺就有了一定的认识。
和孩子分享食物,很多人在孩子分享食物时会说:我不吃,你吃吧!这种时候不要去拒绝,次数久了,会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习惯。和孩子一起分享,让孩子学会谦让,帮助孩子养成尊重长辈的习惯。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下班回来,告诉孩子自己很累,能不能帮妈妈倒杯水,过后对孩子说声谢谢;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每次玩完玩具自己收拾好;多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
这些简单的事情不仅能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分担。
3、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有求必应,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让孩子生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中。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在给予的同时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
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下自己的工作情况,及家庭的收入支出,让孩子知道赚钱的不易,家长的辛苦。可以带孩子做一些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自然而然,孩子会更加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加深对父母的爱,会更加感激、孝顺自己的父母
4、表扬鼓励孩子的孝心行为,
很多父母是孩子做错了就批评,做对了却很少表扬。其实这样做是不好的,在孩子做对的时候,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知道这种行为是正确的,孩子会继续这种正确的行为
在孩子向你表达孝心的时候,不要拒绝,孩子做的对,一定要及时对孩子提出表扬,你的鼓励和表扬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孩子会很乐意继续去做这种事情。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伟大无私的,深沉而不求回报,但是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让孩子拥有“孝顺”的美好品质。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是一个人的道德之根,根深蒂固才有枝繁叶茂,花果飘香。
❹ 作为子女,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孝顺老人不在于钱多钱少,而是尽心照料,常回家看看爸妈,陪爸妈聊聊天,买些爸妈喜欢吃的食物,带着爸妈去旅游,买爸妈喜欢穿的衣服,教会爸妈上网聊天……
我母亲70岁了,我和她在两个不同的城市居住,每天我们只能在微信上见面,我会教母亲如何使用微信聊天,如何转账,如何发红包等等。教会父母学会上网聊天也是一种孝顺的方式,不能让父母落伍,一定让他们学会这种时髦的交流方式,看着他们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❺ 做为子女,要怎么做才能为孝顺父母
1、首先要在言语和态度上孝敬父母,有的孩子愿意给父母最好的食物,但在言语上不恭不敬,有的甚至恶语相加,满口怨言,也没有一个好脸色,给人的感觉就是老人是无用的、多余的,这会加重老人们晚年的凄凉感、无价值感,觉得自己是孩子的拖累,万念俱灰,这样的孩子无论怎样也称不上孝顺的孩子;
2、善于倾听,当父母心中有烦恼和怨言向自己诉说时,孩子要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倾听,让父母能安全、畅快地表达内心的痛苦,在孩子认真倾听时,父母会得到很大的安慰,感觉到来自孩子的理解和支撑;
3、给父母机会,让他们在晚年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坚持每天的日常活动,让自己的四肢和大脑保持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能让父母感觉到自己还有用,有价值感,这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源泉;
4、保持家庭的和睦,构建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建设良好的尊敬老人的家风,让年老的父母在家庭里能感受到温暖,住得舒心,愉悦的心境是保持身体健康和长寿的良药;
5、多陪父母散散步,出去散散心,让父母每天都能活动下筋骨,还能领略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和美丽风景,保持手脚的麻利和身体健康,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6、多帮年迈的父母做些他们体力上做不到的家务活,如弯不下腰就帮他们洗洗脚,体力不支,就帮他们买买米、擦擦、洗晒行李;
7、不在家的时候,多打电话问候父母,陪他们聊聊天,也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
8、定期陪父母到医院体检,了解父母身体状况,有病早治,无病防身,一切都防患于未然,以免小病不治酿成大祸。
❻ 子女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谢谢你的提问,请听我娓娓道来:
一直以来,在公交、地铁上给老人让座,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
但大连76岁老人刘增盛,却要与这个“习俗”做对抗。
他认为自己身体好,能站着就站着,不需要被区别对待。
退休后,刘增盛和朋友在旅顺开了个工作室,收藏老式放映机和胶片电影。每天两趟地铁,一趟公交车,一来一回很难避开上班高峰。
为了不被让座,他会找个角落,脸朝外,背对乘客。
但还是常有年轻人给他让座,一来二去互相谦让,拖延许久。
为了避免尴尬,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在胸前挂了一块写着“勿需让座”的LED显示牌。
每天上车,刘增盛还特意挺直腰板,带点理直气壮、雄赳赳的感觉。
他想告诉所有人,自己没有老,只是一个满头白发的“壮小伙儿”。
刘增盛说,不是老人就需要让座,身板硬朗的,80岁也可以不让座。但如果有需要,即便是年轻人,也该给他们让座。
一夜之间,刘增盛“勿需让座”的照片走红网络。
不少网友赞赏他的作风,称他为“硬核老人”。
刘增盛说,他做这件事,并不是希望所有老人效仿,凡事要讲究量力而行。
他更想传递的,是一种老人和年轻人互相平等,互相理解的理念。
▼
一直以来,尊老都是我国传统美德。
年轻人对待老人,要保护,要孝敬,要给他们让座。
儿女们对待年老父母,要让他们“享福”,不让他们做饭、洗碗,做家务。
初心是好的,但行为上,往往容易矫枉过正。
形成一种老人就是“老朽”,没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轻人包办一切的偏见。
以为只要给老人吃好喝好,满足生活物质和安全的需求,让他们安度余生,就是最大的孝敬。
却不曾想,这种“废物式”养老,不仅会加速衰老,更是对他们最大的羞辱。
▼
随着物质生活提高,绝大部分老人,生活是能够自理的。
他们欠缺的,是和年龄对抗的自由。
要知道,老人最大的痛,是服老。
假设一个人能活到80岁,从退休算起,还有20-30年的时间。
如果什么都不干,就是等死,将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尤其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失偶、失独、失能老人。
孤独感会让他们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伤及身体健康。
美国芝加哥大学有研究表明:长期孤独,会使早死风险增加14%。
如果对老人的孝敬只是靠给钱、买东西,一味提供物质,而忽视心理需求。只会加速他们死亡。
但可悲的是,当老人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向年轻人讨教。
不少人会表现出不耐烦情绪:
“知道这个干啥呀?”
“好好带孙子就行。”
“说了你也不懂。”
“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学不会的。”
简单几句话,就割断了他们与社会的联系。这样的生活,怎么会有奔头、有意义?
▼
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作为”才会“有快乐”。
老人也是一样,他们也有自由意愿,有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些方面与年轻人无异。
所以,我们要打破社会对老人的固有认知,充分尊重他们的各种选择自由。
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以及“老有所乐”紧紧联在一起。
活到老,学到老。
根据老人的不同情况,让他们学其所爱。与社会产生联系,能大大抚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山东巨野的姜淑梅,曾经是“九段文盲”,完全不识字。
后来丈夫去世,姜淑梅孤独到了极点。60岁时,她听人们说:读书是抵抗寂寞的良药,于是她决定开始学字。
每一天,家里都传来声音。
“乖孙女,快告诉姥姥这个字怎么写!”
“好女儿,你教教你老妈怎么查字典!”
姜淑梅很好学,身边的人都是她的老师,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她认字的教材。
令人欣慰的是,家里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支持。
他们觉得,满足老人的愿望,才是最接地气的孝顺。
很快,姜淑梅把常用字都学会了,开始沉迷书海,大量阅读。70多岁时,姜淑梅尝试着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还成功发表了。
这给她带来了无比的自信。
于是姜淑梅每天笔耕不辍,努力写作。
76岁时,成功出版了《乱时候,穷时候》一书,还卖出了7万册。
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出版了5本书。
姜淑梅的事迹让人震惊,不少人称她为“传奇奶奶”。
▼
但其实,从60岁到76岁,整整16个年头。是小学到大学毕业的时间。
凭什么年轻人可以用16年完成人生转变,老人却不能?
很多时候,老人都缺少一个学习、尝试的机会。只是社会的偏见,让他们止步不前,故步自封而已。
由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脱节。在年轻人观念里,老人总有种种不符合时代的缺点。
他们早已习惯了“老人无法工作”的现状,只能跳跳广场舞、逛逛菜市场、带带孙子。
但去年年初,阿里巴巴发布的一则招聘信息,彻底打破这一思维定势。
招聘岗位叫“淘宝资深用户研究专员”,只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
需要在中老年人圈子中有号召力,能以中老年群体视角出发,深度体验“亲情版”手淘产品,发现问题并反馈问题。
关键是,给出的薪水待遇非常高,年薪范围是35万-40万。
招聘信息一出,全国老人纷纷报名。从简历可以看出,老人个个身怀绝技。
65岁李璐是杭州市广场舞协会副秘书长,也是社区知名的体育达人,练拳练舞样样拿手,电脑音乐也样样精通。
67岁的熊昌烈,出版了一本书叫《资本圈》,在美国、中国、加拿大图书馆都有收藏,网上已经卖断货了,他希望能送一本给马云。
71岁的章中麟喜欢跳舞,09年开始在西城广场组织舞蹈队,已经有200多名学员。
有人还惊奇地发现,求职者中不乏清华北大毕业生,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
甚至有人用双语进行申请。
▼
不可否认,老人的工作能力,随着年龄增长有一定的衰退。
但科学研究表明,60岁时大脑处理的信息量是21岁时的4倍,开朗的老者,即使到了90岁,依然思想活跃。
而且,知识丰富、见多识广、洞察力深刻是老年人的优势。
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的创造力并没有消失,甚至更强!
要想度过幸福晚年,除了要学习自由、工作自由。
更重要的,还有情感生活的自由。
目前,我国有1.2亿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丧偶的老年人有4500万。
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情感生活不尽人意。有的为了子女,避免家庭冲突,隐忍自己的感情。
有的丧偶后孤独寂寞,虽子孙满堂,却晚景凄凉。
在我看来,无论是哪个年龄的人,都有交友自由,感情生活都应该受到尊重。
曾有读者留言说,自己中年丧偶,一人含辛茹苦将两子女抚养成人,并将他们送到了国外生活。
可面对空荡荡的房子,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十分寂寞。
后来通过婚姻介绍所,他结识了一位离异女干部。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两人决定再婚。但子女却坚决反对,认为他临老入花丛,为老不尊。
就这样,好好的一段姻缘被生生拆散,读者为此非常伤心。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
年轻人要追求爱情,老年人也一样,这并不是什么丑事。
如果子女不尊重父母的情感选择,对老年人交友横加干涉,只会徒增痛苦。
婚姻专家认为,老年人再婚,生活上可以互相照料,精神上互相慰藉,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而且,父母和子女关系是平等的,不应该存在一方强大,另一方弱小,一方决策,另一方服从的关系。
即便在身体功能受限的情况下,老人也依然有自主选择的自由。
▼
真正的尊重,不是自以为是的干涉,而是用心倾听和了解老人的真实想法。
在不少老人心里,年龄只是数字问题。
能走能跑能折腾的话,谁不想像个小伙子小姑娘一样,接触多姿多彩的世界。
实际上,青春对任何人都没有设限。老年人也能成为人群中最闪亮的明星。
2019年中国国际时尚周,100位中老年“超模”亮相开场大秀。
表达中国女性的时尚和无龄感,也改变人们对“中国大妈”的刻板印象。
一些艺术家用手中的镜头,展现老年人生命的厚度。
厦门摄影师小野杰西,为85岁爷爷拍摄了一组帅气时尚的照片,使其被喻为中国最帅气老伯伯。
80岁的乌镇老妇胡晖,不仅会网购、在线交流养生穿衣搭配,直播和抖音也被她轻松玩转,“网红奶奶”名不虚传。
燃爆的街舞,也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人跳起来一样青春洋溢。
公园硬汉大爷,秀出6块腹肌,行走的荷尔蒙,丝毫不输小鲜肉。
不管活到什么年纪,都不要被刻板印象捆绑自己。
老人活出自我,追寻自由。照样能绽放人生的光彩。
▼
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
老人也曾有过梦想与追求,或因生活压力暂时搁浅,或为了家庭选择放弃。
但时光荏苒,年龄并没有剥夺他们的意愿和尊严。步入晚年后,他们的心愿更应得到每一个人用心的尊重。
有人说,老人其实就是小孩。
他们不喜欢被约束,想要走自己的路,告诉大家,我能行!
别以为他们老了,就什么也做不了。他们有梦想的时候,千万别歧视,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就像他们当初给我们造梦一样。
❼ 怎样才能让小朋友孝敬长辈
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凳州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东西”,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东西”。到那时,你的儿子肯定会觉得理所当然。
2、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
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爱只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爱。孩子只有把父母给他的爱转化为他对父母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人间大爱正是这样得以传承的。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爱父母之后,才有可能在她长大以后去爱国爱民,去尊老爱幼。
3、要求孩子为老人做事时应理直气壮。
当家长生病或身体不舒服时,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如端水送药或陪同就医,不要怕耽误他学习时间。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4、让孩子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对于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让孩子主持给爸爸妈妈过生日。家长不要只给孩子过生日,不给自己过生日,这对孩子并不好。
5、从日常生活小事上对孩子提出要求。
如外出时和父母道别,回家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时先让父母入座,替森粗帆父母盛好饭菜;和父母说话应恭恭敬敬,不能出言不逊。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时,告诉孩子不能发脾气,要体谅、理此雹解父母的难处。家长千万不要起初不答应孩子要求,孩子发脾气了,家长让步了,这等于鼓励了孩子不断提出不合理要求。
6、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辛苦。
你不妨把你的日常工作向孩子说一下,或带孩子去上一两次班,让他知道你每天都做些什么事情,你的工作中有哪些困难。总之是让孩子看到、体验到父母的难处让他听父母说“我很辛苦”。
❽ 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第一,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大家都知道,每一位父母为抚养子女成人,付出了不知多少的心血与辛劳,当父母进入晚年,作为子女,应该尽力供养,生活上细心照料。通过观察研究,人们发现有些禽兽也知恩行孝,所谓“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就在于人懂得孝道,能够实践孝道,所以人为万物之灵。反之,如果有人不明孝道,不重孝道,那就不配做一个人!因此,作为父母,应该经常带上孩子,买点东西探望父母,即使是父母的收入比我们的多,也要这样做,因为父母再富有也是他们的,我们给他们再少也代表一份的心意,而且如果父母的经济条件更好,他们也会以其他方式支持儿女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为我们自己的孩子作好榜样。
第二,关怀体贴,精神慰籍。赡养扶助老人,除了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外,还要从精神上关心、安慰老人,使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让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有所寄托,幸福地欢度晚年。从某种意义上说,老人对子女在精神上的要求,会比物质上的要求更为重要和迫切。只有做到关怀体贴,精神慰籍才算真正的孝。正如孔子的一个学生游来问孝,孔子回答说,现在的所谓孝,只能说养活爹娘而已,连狗、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不敬重孝顺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孔子这里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对父母如果没有恭敬之心,仅仅解决父母吃饭问题,这不是孝的含义。要做好从精神上关心、安慰老人,使老人心情愉悦舒畅,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这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有事多同老人商量,多听取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多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老人思想苦闷时,多给以安慰温存,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愁;天气变化,多注意嘘寒问暖;生日节日,向他们庆贺祝福。如果我们能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我们的孩子以后也一定能这样对待我们。
2.从现在抓起,从小事抓起,做到爱严相济,用父母对子女的爱去激发孩子对长辈的爱心与孝道
爱护子女是父母的天性。爱,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础,又是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只有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更懂得去爱别人。因此,我们在在爱父母的同时也要爱我们的孩子,但只有“爱得其所”,才能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否则就会变成溺爱,最终害了孩子。
要怎样才算对子女“爱得其所”呢?有两个字不容忽视:一是“远”。二是“严”。
远,就是要对孩子的长远前途,明天的幸福负责。有些父母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穿得光鲜,吃得甜美,玩得愉快,过得舒适。这是一种以天然性为主体的“常情”,而不是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开创事业的“深情”,未曾着眼于为了孩子的未来而进行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这种爱是肤浅的、贫血的,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缺乏足够的营养,点燃不起他们对生活对未来无比热爱与向往的火焰。只要把对子女的深情体现在对孩子有计划地、创造性地培养与训练之中,对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才有早期设计的蓝图,并且灌注大量的心血,精雕细刻地塑造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在成人与成才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算是理智的爱,长远的爱,有道德的爱。
严,就是在教育上有高标准的要求。“严”和“爱”是辨证的统一,对子女要恰当地掌握好严和爱的分寸,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古语说:“君子之爱人也以德,小人则以姑息”,姑息就是不严。从现状看,姑息已成为对子女教育的一大祸害。其突出的表现:一是纵容,使孩子从小失去自理自制的能力,言谈举止缺乏正确的准绳,导致行为放荡,严重的还会陷入越轨违法的源潭。二是迁就,不管是非好坏,孩子有求必应,甚至对子女一些不良的思想习气,也视若无睹,听之任之,使孩子扭曲心灵,性格畸形发展。家长也因此而渐渐丧失对子女管束、约制、启发、诱导的权威与作用。三是袒护,为子女的不良行为诸多辩解,歪曲真相,转嫁责任;对反映情况的教师、亲人、旁人表示反感和抱怨。使孩子有恃无恐,做坏事的胆子越来越大,导致误入歧途,贻误青春。
3.持之以恒,把孝道教育贯彻始终,形成良好家风,保持父母一致,家校一致,代际一致。
家风,是家庭成员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是家庭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风气与氛围。它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看两个在全球著名的实例:
美国有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的老主人是一位博学多才,注重修养的神学家。他的子孙都以这位德高望重、多才识广的先人为立德立行的楷模,形成了一代一代往下传的优良家风。迄今8代,他的子孙中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任过大使,20多人先后当选国会议员,12人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人任过大学教授,60多人当过医生,13人当过报刊杂志的主编或负责人。
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美国人马科斯·朱克是一个赌徒、酒鬼,他迄今也有8代后嗣。然而他的子孙中却有200多人成了流浪儿或乞丐,7人因杀人被判死刑,63人作奸犯科被囚于监狱,400多人因酗酒而致残废或夭折。
是先天的遗传基因在其作用吗?不,是看似无形却有形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这巨大的感染与影响。
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必须保持父母一致。夫妻之间能互相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长孝心。父亲对孩子说说母亲怀孕及对孩子的爱护,母亲多说父亲对孩子的付出。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数落父亲,因为这么一讲,孩子对父亲就很难再生起恭敬心。一个先生,一个父亲,连孩子都瞧不起,他就很容易自甘堕落。
家校一致(亲师合作,父母跟老师要能密切配合)
代际一致(家长要与祖辈多沟通交流)
4.充分利用各种传媒的宣教作用对孩子进行引导,使形成观念,养成习惯,从小培养孝心。
我们重视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传媒的宣教作用,客观公正的对传媒信息做出是非评判,如:如有的夫妻不睦,使子女从小缺乏温暖和爱心;有的打牌赌博,影响子女学习;有的不尊重和关心老人,带给子女负面影响;有的自私刻薄,专横粗俗,使子女心灵受到伤害污染,等等。通过与孩子的讨论评价,不仅反思了自我,从中接受了教育,而且为孩子的家庭孝道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切圣贤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之根本,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忠臣出孝子之门”,国家的栋梁,来自于孝子。弘扬孝道,是利国利世利民的事。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但做到自己是孝子,而且还能把孩子培养成为孝子,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庭。
❾ 怎样才能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回省昏答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