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银发经济崛起 各路资本分食万亿“蛋糕”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 受访者供图
房地产、保险、医药以及养老服务等各路资本聚焦养老;国民养老观念开始转变
10月25日是九九重阳节,如何养老已经成为 社会 焦点问题。有机构发布研报称:2018年,我国老年人占比达到11.93%,老年抚养比为16.8%。通过对其他国家人口 历史 数据对比分析,预测在2027年,我国人口总量达14.22亿,人均寿命达77.91岁,老年人占比将达到15.39%,人口中心整体上移,总体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万亿养老市场已然开启,各路资本纷纷涌入。
地产入局、保险兴起,银发经济有多赚钱?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来自房地产、保险、医药以及养老服务等不同领域的市场参与者。
10月23日,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称:“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力度引导 社会 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中央财政五年共计投入50亿元,支持203个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民政部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加大普惠养老的服务供给。
据悉,对于养老企业的成本支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走重资产之路,就是自建养老院,这种模式的前期投入很大,浙报传媒在2015年就公开表示,机构养老的盈利模式是不清晰的,所以他们选择切入居家养老。
总之,不管是走重资产之路还是轻资产之路,想要实现完全收回前期的投入成本,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2006年就开始进入养老行业的宜华 健康 目前运营多个养老社区,拥有的中高端养老公寓超过3000套,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其养老板块收入同比下滑近两成,依然实现营收约1.04亿元。
另一方面,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愈发凸显。据头豹研究院2019年数据,“近五年来,中国养老保险行业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65315.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9986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
针对老年人专设的人身保险、 健康 保险、养老保险等也层出不穷。据新华社今年2月份报道,我国老年人商业保险产品供给已覆盖5918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商业保险渗透率为35.5%,与商业人身保险总渗透率39.86%大体一致。
养老服务日益丰富,众多85后已有意识为退休储蓄
除了养老院和商业养老保卜颤喊险,“银发经济”还包含多个方面,比如老年社交、老年医疗、老年保健、老年 旅游 、老年理财、老年教育等。
不过,这些产品普遍还不够规范和成熟,存在较大的成长和完善空间。型野
以老年 旅游 为例,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老年人 旅游 人数已经占到全国 旅游 总人数20%以上……2018年中国老年人 旅游 消费超过4000亿元,预计2021年将超7000亿元人民币,2016-2021年平均增速将达23%。”
但是,光大证券分析师认为,“目前市面上针对老年人的洞段 旅游 产品良莠不齐,供给端有待转型与创新,个性化与服务质量需提高。”主要有两大问题:“其一,同质化严重,鲜有专门为老年人定制的 旅游 产品;其二,落到具体环节时服务质量不高,可能存在强制消费、自费项目多等问题。”
“养老市场前景广阔,潜力无限,但是想要资本愿意入局开拓和完善,消费端的教育也很重要。”多位业内人士反映。
事实上,在政策频出、资金涌入、企业林立的这几年,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国民养老观念的变化。
很多80后公开表示早已摒弃了“养儿防老”的观念,“养老,是前半生的自己养后半生的自己。”
9月17日,富达国际和支付宝理财平台联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养老意识已连续三年持续提高。在年轻一代(18-34岁)即“85后”中,有51%的受访者(注:报告共有6万多名受访者参与)说他们今年已经开始储蓄,这一比例高于2019年的48%和2018年的44%。
专家访谈
杨燕绥:要完善养老金的制度结构首先要把企业年金补上
杨燕绥长期扎根在 社会 保障领域,累计完成国家 社会 科学基金、部委委托和国际组织资助三四十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她所提出的“人口老龄化并非 社会 老化”观点、银色经济发展战略等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传播。
新京报:距离深度老龄化可能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我们还可以做好哪些准备?
杨燕绥:养老问题本身是一件未雨绸缪的事情,我们应该倒计时地来做事情。
如果我们的人口政策好的话,比如,生育率保持在1.8-2.1的话,进入下一阶段的时间将会延长。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2013年),大量的女性进入退休队伍,所以我们的 社会 养老保险从此再没有收支平衡过;到2022年前后,1963年出生高峰的上千万男性将要退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整个 社会 保险制度都会遇到挑战,缴费人口急剧下降,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数量急剧上升。
所以近两年养老保险中央统筹、医保待遇清单和养老服务等,都在紧锣密鼓地做制度准备。
新京报:这些制度准备的关键是什么?
杨燕绥:在这期间,我们要做好两个方面,即“一上一下”。
“上”是指基本养老金要上到国家统筹层面,不能老龄化严重的东北地区发不出养老金,东莞深圳养老金有富余。因此国家要统筹基本养老金,保证个人不管是在哪儿,都能够领到养老金,公平又持续。
“下”指医疗保险。“下”什么?要下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实现医护的可及性。不管是中老年人的慢病管理、 健康 管理,还是老年人需要的各种照料,都方便可及,即我们常说的医养结合。
新京报:你说的“上”已经被提出很多年了,但迟迟未实现?
杨燕绥:现在正紧锣密鼓地做。“全国统筹”这个问题比较难,越拖越难。
今年或明年,相关的政策是一定要出来的,因为到了2022年,婴儿潮的退休高峰就来了。此次疫情的发生,有些企业经营面临问题,反倒让这个时间点有点提早了。
现在是上,上不去;下,下不来。我认为在2022年之前,这俩问题都必须解决。否则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或将遇到资金增量下降情形。
新京报:银色经济下,养老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体系如何进一步完善?
杨燕绥:现在最高端的高净值人群和最低端的“三无人群”问题基本解决了,高净值人群自己有钱,商业保险、地产公司等提供了相关服务;“三无人群”生活标准也低,政府管吃管喝。
现在的问题主要是中端的大多数人群怎么办?
中端的人群现在解决了基本养老保险,但是还不够,所以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完善国家养老金三支柱结构。
过去20年,我们也在不断构建和完善养老金三支柱,但是没有发展到位,因为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太高,做企业年金的企业较少,到现在职工覆盖率才6%。所以要完善养老金的制度结构,首先要把企业年金补上。
但是现在企业已经进入低成本发展阶段,企业年金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就不能再做增量改革了。所以存量改革就是把现在浪费的福利资源利用起来。
比如,住房公积金。对于有住房的人来说,住房公积金存在那里就没有意义,应该允许把公积金转成职业养老金。如果把沉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搞活,将其跟养老金账户打通,就可以让几亿职工尽快拥有企业养老金,这样机关事业单位搞第二支柱也不会出现双轨制问题。
对于个人养老金来说,现在仅仅是推出税延型保险。但税延养老保险只是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一个产品,不能拿产品替代整个计划,所以国家要尽快构建养老金的信息平台和监管制度,允许个人养老金买基金、买理财,做各种各样的养老资产配置。
另外,我们要对养老金政策进行创新,资产管理要精细化,在追求时间价值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资产配置。同时,也要对老百姓进行教育,让大家知道养老资产管理也是个人的事情,知道如何去聚集财产做计划、承担风险,不要天天想着高回报。
❷ 裘英俊的个人资料
裘英俊:天津相声广播著名80后主持人、天津南开经管学院高材生、年轻一代相声演员
一个姑娘来津实习,打车去电台。司机师傅问:“你去电台啊?认识裘英俊(zùn)吗?”姑娘挠头,师傅纳闷:“你连他都不认识啊?”于是姑娘见天津朋友就问:“你认识什么英俊吗?”朋友逗乐:“我看你介(这)闺女奏(就)够俊(zùn)的。”姑娘抓狂,俊个球(裘)啊!后来这姑娘听广播知道了裘英俊,天津相声广播主持人,哈哈笑相声艺术团演员,说话倍哏儿。
锐族摘要:
2003年高考后,裘英俊开始在茶馆说相声,给他捧哏的就是现在德云社的高峰。
2004年,在庆祝天津建卫600周年相声大赛中,裘英俊以传统相声《白事会》夺得成人组一等奖。
同年8月,获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金牌擂主”称号。
2005年,他在薛宝琨的指导下创作相声《你得考学》,广受好评。
转年,裘英俊拜相声名家姜宝林为师,踏进了“相声门”。
朋友说裘英俊
二哥,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主持人
我在电视台用天津话主持节目,裘英俊节目里的相声总是放片段,我见他就说:“我要听整段的。”裘英俊马上就来一句:“我想听普通话的。”您说多气人。
白羊,文艺广播主持人
我们见面都是老板相称,他管我叫白老板,我喊他裘老板。裘老板去茶馆说相声特别有派头,提一个绿色旅行箱,里面装着大褂,还有演出时候的道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出差呢。裘英俊不好喏喏,话不多,但一张嘴就得甩包袱。
高峰,德云社演员
我们俩第一次合作的节目是《拴娃娃》,那天临时缺场,团长把我俩叫到一起,“《拴娃娃》都有吗?”“有。”“接场!”我刚知道他叫什么,现在就要接场了,真是紧张,好在是熟段子,也根本没时间对活儿,他逗我捧,轻车熟路,圆满解决。
“金牌擂主”没想把相声当职业
裘英俊五六岁时,就爱抱着半导体听相声。“一万多苍蝇,大苍蝇、小苍蝇、麻子苍蝇、绿豆蝇……拧成一股绳,跟龙卷风一样,局长一进门这苍蝇往身上撞啊,愣把局长给推出来了。”裘英俊现在还清楚记得刚上小学那会儿在班上表演马三立的单口相声《查卫生》。
裘英俊从小学习好,白纸黑字为证。2003年《每日新报》“招考在线”对他的采访:“初步估分成绩为550多分(理科),这个成绩已经远远高出了往年的重点本科线,我对实现我的大学梦很有信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高材生徐德亮进小剧场说相声一夜间成了新闻,天津人不服:“我们有南开大学裘英俊和天津农学院高峰”,他俩一时间成为了天津卫茶馆、小剧场里最被寄予厚望的相声坯子,在“网络”中搜索“裘英俊”,文字、音频都有了,北京《新京报》策划专题“天津会不会再出一个郭德纲”,候选人里就列入了裘英俊。
高峰大学毕业顺理成章进了郭德纲的德云社,可裘英俊没有。“我就没想过把说相声当职业。”这句话裘英俊向亲朋好友解释过上百遍。获得“金牌擂主”称号后,大三学生裘英俊进入了哈哈笑相声艺术团青年队,“我就是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这时,为裘英俊捧哏的演员换成了南开大学政治学博士于丹。“高峰非常棒,不然他也进不了德云社,他捧哏时垫得特别舒服。于丹属于出其不意那种,在舞台上能激发我,能和我针锋相对的演员,现挂很多,感觉像于谦。”
晚上,裘英俊穿上大褂说相声,白天,他捯饬成白领开始跑会展中心找工作。
我和相声广播有缘
“我来相声广播纯属杠着的。”裘英俊觉得找工作和买彩票似的,得有运气,也得有缘分。“大学毕业那会儿,我应聘进了一家银行。没想到就在这时候,文艺台王晓彤主任给我打了个电话。”在文艺台有个典故叫“说曹操到曹操就到”,说是平时大伙一念叨谁谁就立马出现。文艺台的编辑还记得裘英俊来电台那天的情景,“相声广播刚成立,大家聊天时就提起要不然让裘英俊那小子来主持试试。就那么寸,说裘英俊到裘英俊就到了。”就这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毕业生裘英俊摇身一变成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相声广播主持人,天津相声迷在论坛上发帖子:“谁能告诉我,茶馆里说相声的大学生裘英俊和电台主持人裘英俊是一个人吗?”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主持风格。”裘英俊说他压根就没想过自己能当主持人,忽然当了主持人也真不明白自己应该是什么风格。天津相声广播是中国第一个相声广播,前不久刚刚被评为“中国特色广播”,正因为这个“特色”曾一度为难裘英俊,“别的主持类型、主持风格都有个借鉴,相声广播太有‘特色’了,史无前例啊!爱听相声不一定能说相声,我会说相声,不见得就能主持相声节目啊。相声是一个人使一个人量,播音好像也是一人一句,但要跟说相声似的还不得把听众听烦了。”裘英俊开始苦思冥想怎么转变角色,“进了电台,我只在每周休息的时候去说相声。有一段时间我在台上说相声,老想着跟台下观众公布我们的短信互动平台,还有一次,我把‘后台的演员’说成了‘电台的演员’,观众以为我抖包袱呢。”
静下心来,裘英俊开始跟研究论文似的,把相声和主持做对比,找规律。“郭德纲最大的特点就是包袱如果抖不响,他就不等了,抄着就走,接着下一个,等到节骨眼上他又能寸住了,让观众爆发;我主持节目,其实也等不了,听众的反响我当时听不到,那就按自己的感觉走,说不好抄着就走,进入下一个,把每一段主持都当成一段作品完成,把每一个关键的表达都当包袱抖起来。再有一点就是,舞台上我是一个表演者,观众看的是我,电台里我是一个主持人,观众听的是相声,我表现欲要少一点,有点像电视体育解说,先伴随,再锦上添花。”裘英俊总算是硬着头皮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点门道来。
听众是我的唯一选择
裘英俊说无论是主持相声节目,还是创作相声,都离不开听众,离不开生活。裘英俊每天必看财经新闻,自己也做理财投资,有一天他在台上表演,说到口袋里没钱了,就来了句:“今天大盘都跌到XXXX点了。”下面观众使劲鼓掌,找到共鸣了。“我让他们笑,激活他们的幽默因子,反过来他们也让我笑,给我创作灵感,幽默来自生活,回到生活。”
裘英俊说能从听众那得到快乐,尤其是自己最忠实的粉丝——奶奶。一天中午,裘英俊回家吃饭,发现阴天,就问奶奶今天会不会下雨,奶奶说今天多云。下午,裘英俊刚出家门就下雨了,被浇了个透心凉。“晚上下班回家,我问奶奶,中午您告诉我多云,害得我半路让雨淋了。我奶奶说:‘不是早晨你在节目里报的多云吗?’”裘英俊哭笑不得,虽然淋了雨,但由衷感动有奶奶这样的忠实听众。“我一直觉得听相声广播的年轻人多,没想到老年人也爱听。”重阳节,裘英俊第一次去了养老院说相声,他乐和地说“请爷爷奶奶们审审我的活儿”。
❸ 你准备怎样过春节觉得才有意义
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1.合理的安排你的饮食
春节期间当然免不了“胡吃海喝”的宴会了,其中的山珍海味,大鱼大肉更是少不了的,合理安排饮食应当放在首位,尤其是对女孩子们来说,毕竟大家都想有个好身材嘛~~~[PS:冬季是最容易长胖的季节,同时也是最适合减肥的时候。]
2.合理的安排你的饮食
像上面说的,春节期间的饮食对于我们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控制饮食的摄入量,尽量做到少、好、饱。[饱,主要指七、八分饱。]
3.合理的安排你的睡眠
不仅是在春节期间,就是在平时,充足的睡眠对于我们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年人每天最好睡7.5小时以上,16岁以下少年儿童则最好保持在9.5小时左右。
4.合理安排你的外出活动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当然属于常事,但是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初一一般是去亲戚们的长辈家,同龄或朋友家里;初二,要去拜访老师,或是打电话问候,还有问候一下年高长辈与年长同事;初三不用说,当然是‘回娘家’。
5.切记切记——注意安全!
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乘车外出的安全,家人共处的安全,使用工具的安全,合理用火用电的安全,这些统统都要注意,而且,春节时火灾的高发期,社区最好有民用灭火器,还有,不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打扫一下你的楼道!
6. 去河南白云山,四川九寨沟、北京故宫、安徽黄山、贵州黄果树瀑布、云南丽江、江苏苏州园林、新疆喀纳斯、西藏珠峰、上海外滩、湖北三峡、江西庐山、广东丹霞山玩!
7.围绕春节主题:向娱乐致敬!参加丰富多彩的大众娱乐活动。=========== ===================== 春节和情人节一起怎么过
1、把时间分成两段,分别安排与父母、与女友在一起的时间。
2、安排一个很自然的环境和时间,不一定是在家里。邀请女友与父母自然见面,这也是促成你们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3、请求父母谅解你目前的情况,一般父母都是支持儿子的终身大事的。他们也许会很高兴地让你和女友在一起。
❹ 春节的背后意义是什么
过春节是非常隆重的事情,整个社会都沉
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除夕晚上,每家都摆上十碗食品,十杯酒,点上两根蜡烛,再点上香,烧起纸钱,还放鞭炮和焰火。全鞭是一百个小炮连在一起的,一点着,一分钟内要响一百声。这家点完那家点,接连不断,呈现出热闹的过节气氛。一个家族都在一块上供,献给同一的祖先。摆了很多桌子,点着很多蜡烛,香火大盛,一片辉煌,烟雾弥漫。小孩子在一起,不知如何是好,只是跟着兴奋。以后,我们把大家欢乐的事都说成“像过年那样”。到了深夜,才结束。然后才收拾回家,关门吃年夜饭。关门之前,先放炮,告诉别人请不要打扰。全家自己安心过年了。平时,吃饭多,吃菜少,这一晚上,菜随便吃。当时,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大的享受。但是,饭也要吃,哪怕只吃一口,也要盛一碗,剩下半碗饭,表示年年有余。还有一样是必须吃的,那就是鸭蛋、鸡蛋。福建海边,航海忌讳“浪”,蛋与浪同音。因此蛋不说蛋(浪),而叫蛋为“太平”,吃蛋就说吃“太平”。“太平”当然是吉利的话。福建有一句俗语叫:“吃蛋讲太平”,意思是很讲究。年夜饭有“太平”,是祈求一年太平的意思。正月初一,早晨很早起床,一开门,先在门前放一鞭炮,表示已经起来。这一天,禁忌有:不干活,不拿铁器,不扫地,不倒垃圾。早饭吃素。小朋友都穿上最新最好的衣服,吃饱就玩。不吵架,不打仗,好像这一天不和谐,会给这一年带来不好的命运。每个人都觉得应该过好这一天。拿着压岁钱,想去买什么玩的吃的,结果都买不到,因为商家也都回家过年,商店大多停业了。这一天有两个去处:一是看戏,二是看游神。木头刻的神头像,木板做成的身躯架子,披上彩色的神衣,由一些青年人在里面顶着,游行。除了游行,有的还顶着神像玩耍,跑来跑去,其他人就跟他们打闹。什么事不做,就是玩。出外工作的人也都回来,在一起谈天说地,讲一些外地的奇闻怪事,很有趣味。好像全社会都放假,也像刚打完仗,进入休整阶段,轻松一阵子,准备新的战斗。开始,小孩很重视这个节日,可以带来许多欢乐。年龄增加,情绪也在变化。考虑的问题就不同了。小孩想的是如何玩。大人想的就非常复杂了,但都一致认为这个节日是重大的、重要的。要好好过,但都没有想过它的意义。几十年了,年年过这个节日,从来没有考虑过它究竟有什么意义。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刚分到两居室的住房,把岳母请到北京来过春节。除夕夜,刚过午夜十二点的时候,四周炮声突起。我们也买了几十元的鞭炮,拿到楼门口放,放了大约半小时,岳母很兴奋,说真该多买一些炮。年年放炮,我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意义。后来,北京市实行“禁放”,就听不到炮声了。北京市觉得冷清了许多。大家都感到没有过节的气氛。有的回到老家农村去欣赏炮声。有的打电话给老家,从电话中听听炮声,过过瘾。有一年,我们学院租车拉职工到郊区去,到那里买炮放,也是一种情感补偿。为什么对放炮如此情有独钟?这是长期积淀的风俗习惯。年年放炮,不知道它有什么意义。一旦不让放炮,心理上感到有些别扭。这时候才发现,放炮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是多么重要,是与民族精神紧密联系的。因此在“禁放”期间,总是禁而不止。现在改为“限放”,自然是体现了民意。
春节有什么意义?原先的春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春是春季的开始,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古代统治者都极端重视这个节气。“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吕氏春秋·孟春纪》)立春这一天,天子要率领百官到东郊迎接春天的到来。回到朝廷,接着要进行颁奖活动。这应该是春节的第一个意义。
现在的春节是在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过去称“元旦”。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去春季三个月是正月、二月、三月。正月是一年中的首月,又称端月。这一月的第一天,其重要性,古代颇多论述。两千多年前的大哲学家董仲舒说:“《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春秋繁露·王道》)为什么重视元,因为元就是开始。强调开始,就是要端正根本。《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元日就是元旦。这一日,天子向上帝祈祷,希望有个丰收年。现在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就是古代皇帝祈谷的场所。后代祈谷的日子不是元旦(正月初一),而是正月的上辛日。一个月有三个“辛”日,分上中下。第一个辛日就是上辛日。一般在正月的初一到初十之间。秦代成书的《吕氏春秋》说到天子在元日向上帝祈谷以后,在正月里选择一个好日子,天子亲自带着农具,率领百官去耕籍田。秦朝皇帝没有耕籍田的记载,汉朝皇帝有很多耕籍田的记载。《汉书·文帝纪》: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礼仪就是制度。就是说皇帝耕籍田,皇后亲自经营蚕丝,作为祭祀的供品,要成立制度。后来,天子耕籍田的日子定在立春那一天。后代皇帝虽然不再自己种粮食供祭祀用,但是,耕籍田的形式还保留着,那就是在立春那一天,皇帝拿着玩具样的小金犁,在社稷坛的五色土上走几圈,做做样子,就算耕籍田了。耕籍田,是表示皇帝对农业的重视,带头农耕,为天下人作示范。一种形式表明一种态度,态度不变,形式也还要保留。天坛虽然还保留着,只是成了历史文化遗迹。隆重祭天的形式没有了,也就是态度变了。丰收是人民劳动的结果,不是祈祷上天的回报。
天子迎春于东郊,是在立春日。天子祈谷在正月的上辛日。这两个日子对于皇帝来说,是向“皇天上帝”祈祷,是天人沟通的重要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要虔诚、隆重。为了这两次隆重的典礼,负责祭祀的太史要提前三天告诉皇帝,以便皇帝做好祭祀的准备。准备什么呢?其他所有礼器,辅助人员,仪式,都是太史组织别人安排。皇帝需要准备的是洁身。一是洗澡,二是素食,三是独居,四是不处理政务。这些准备是别人代替不了的。但是,这两个神圣的活动,似乎与百姓关系不大。而正月初一这一天,是一年的开始,似乎与这一年的命运紧密相联,百姓都非常重视。这一天成为我们所说的春节。
时间有自然与人文的两种。自然的时间,就是不断逝去的过程。而人文的时间却是非常丰富的、精彩的。除夕到初一,是岁末年初,举行各种仪式,送旧迎新。岁末是驱疫送旧,年初是迎福纳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从除夕到初一,自然时间没有什么特殊性,而在人文方面说,则是非常特殊的日子。它象征一年周期的结束,又象征新一年周期的开始,从这天开始,每个人都长了一岁。在这样的喜庆日子里,穿最新最好的衣服,吃美味佳肴,说吉庆的语言,讲吉利的故事,一切都从最美好的开始,也是对人生幸福的祈盼和追求。在我们的心目中,正月初一,这是多么神圣的日子!这是悠久历史的沉淀,由来已久,深入人心。年年如此,习以为常,从没有考虑过它有什么意义。开放以后,出国的人多了,在国外过日子,没有春节。在欧洲、在美国,有基督教的传统,过的是耶稣的“圣诞节”。即使在东方国家如日本,他们没有农历,只有阳历,不知道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在哪一天,也只好跟着西方人过洋节。当然日本人还有东方的情绪,还要过一些东方传统节日,如七月七日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九月九日的重阳节。采用的都是阳历的日子。其他节日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阳历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赏不了圆月,对于古代有关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也就欣赏不了了。中秋节人文内涵就大打折扣。经历了外国的节日以后,才发现中国人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传统,这个传统联系着民族精神。在全世界华人华侨集居地,都会记住春节这个日子,都会作充分准备。到时候,就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欢度一年一度辞旧迎新的佳节。有的放鞭炮,有的舞龙狮,有的唱京戏,还有的演杂技,演其他节目。民族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节日气氛更加热烈。经济发达和社会进步,人寿年丰充满喜庆。传统节日刚形成的时候,一般都带有迷信色彩,到后来,就形成了民族的文化。那些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也都在过传统节日,说明过传统节日已经不是什么迷信活动,而是文化活动了。各民族的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凝聚力的表达方式。这是全民族的情感所系,所有政府以民为本,尊重民意,都非常重视联系群众情感的传统节日,千方百计协助安排节日群众所需要的商品,特别是放假,让群众能够更好地过节。现在春节放长假,已经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欢度春节这个神圣的日子。其他传统节日是否也要放假,已经有许多人在呼吁。执政为民,自然不能不考虑群众的这种要求。春节在城市文明中仍有重要意义,过春节仍是许多经济活动的基本理由:
过春节是对中国运输业的最大刺激。春节回家过年,超大流量,几亿人在火车上转,这是何等重要的商机!中国数以千万计的打工农民,他们对这个国家的一笔贡献,就是“集中有限的财力,投入到交通运输业”。这就是拉动每年中国经济起动的第一声汽笛!
过春节是对中国商品零售业的启动。春节回家看望父母,春节亲友走访,春节拜年送礼,拉动消费,老百姓放了一年舍不得花的钱,这时候都能掏出来。中国没有送礼的“圣诞老人”,商人们装扮成圣诞老人“打折”,“买一送一”,“抽奖”,都是让人最听不懂的“摇钱树(要钱术)”上的祝词。当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在糊弄老百姓,正如不是所有的人回家,都把商家积压的滋补品提回家。买几盆鲜花,提上两篮水果,增加春意中的“健康亲情”!
过春节是讨要工欠账的理由。过去躲债的是穷人杨白劳,现在年关躲债的是富人黄世仁。民工们在老板手下干了一年拿不到钱,据说去年欠工钱就是一千亿。过春节要回家,这个理由太重要了,这是民工讨要血汗钱的一个理由,实在太重要了。否则一年又一年,欠钱不给的大款们过得太滋润了!
过春节回家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加速器。回家去的民工,在城里再苦再累,能穿上一身新衣回家,能提上一包年货给父母,能说一堆城里的新见闻。过完节,他身后就会跟上一个两个甚至一群人,挤上开往城市的火车!乡下青年进城市,接受城市文明的再教育,没有人开会动员,一年也比一年多。边打工挣钱,边学城市文明,年年传帮带,发展“新学员”。中国现代化,就在民工的血汗里,就在打工仔的泪水里,就在他们一浪又一浪的春节返城高潮里,变成了中国经济奇迹。
过春节是重新洗牌的好时机。借此机会老板重新挑员工,借此机会员工也能跳槽炒老板,借此机会黑心老板换个地方重开张,借此机会有本事的马仔自己创业当老板。城里的拆迁户告别破旧的老屋到了郊区住进经济单元楼。雄心勃勃发了财的外地人进到城市买大屋——近日的《新京报》称:北京的新房三分之一是外地人购买!四季轮回,风水流转,春节好像一张大彩票,每个人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心愿!
过春节是中国在向世界展示“和平崛起”的好形象。腰里有了钱,中国人就四处去观光。四方的老外也在看中国人。中国人说了,不称霸。中国人没有四处修建军事基地,没那份闲钱去管人家的闲事。中国人在全世界都有常驻和平基地“唐人街”,春节是唐人街外交的好日子,纽约宣布这一天是公休日,巴黎大街上是中国式花车巡游,联合国的安南也向全球华人拜年……哎呀呀,这下子,更没有理由不过春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