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孝敬父母的人和事一定要是孝敬父母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㈡ 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
王祥,母亲早逝,继母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专母患病,他衣属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当时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二、
黄香,夏日里的晚上,黄香在书房看书,看着看着忽然没有了声音,父母以为他睡了,但在他的房间里没有他的人影,后来在自己的房间找到了他,父母问他:"你干什么朝我们的床上扇扇子?”黄香回答说:“我给你们的床上扇扇子,是让你们的床凉快些,两老好早些安睡!”冬天的晚上,黄香先早早地去了父母的房间,钻进父母的被子里,然被子暖和些,父母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小孩身上三把火,也给你们一把。”
㈢ 如何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这个问题已经说明你是爱你的父母的,那我就告诉你孝敬父母的做法:经常在闲暇之于给父母打个电话问个好,然后就是常回家看看,因为父母们最想要的就是看到我们这些身为儿女的好好生活。
㈣ 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廿四孝中的几个故事:一、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㈤ 孝敬父母的古诗
蓼莪
先秦 · 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回莪伊蔚。哀答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㈥ 你知道孝敬父母的典范的人
古代的故事,满意采纳哦,谢谢
扇枕温席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鹿乳奉亲。”
说的是古时候的郯(tán)子,非常孝顺。他的父母年纪大了,都患有眼病,听说鹿乳可以治眼病,便有了吃鹿乳的念头。郯子知道后,就披了一张鹿皮,来到深山老林里,混入鹿群,趁机挤取母鹿的乳汁,拿回来供双亲享用。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卧冰求鲤。”
说的是古时候有个叫王祥的,天寒地冻的时节,继母想吃活鱼。王祥来到河边,脱掉衣服卧在冰上,想用身体来融化坚冰。忽然,河面上的坚冰自动裂开了,从裂口处蹦出两条活鲤鱼。王祥拿着活鲤鱼回家孝敬继母。
㈦ 怎样孝敬父母
我以前也有这个顾虑我从高中就在外地上学了。我们总是*心安理得*的向父母索取着,我马上毕业了,在着6年半里我慢慢总结:
1:
交流
有话就和他们分享(无论好与坏事)好的他门会替你高兴,坏的他们会给你好的建议(毕竟他们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多)。像我上高三的时候交了个男友放假回来通电话(电话费当月几百)他们问我,我试着说了,他们不但没说我还和我分享了他们情窦初开时的事情,让我有了正确的目标,后来我和男朋友都考入了不错的大学,到现在我们一起奋斗找工作。从那后我有事就和他们说反而他们很放心我也很开心。
2:
努力学习
父母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他们没想从我们身上得到任何东西,他不会愿意要我们去打工挣的那一点点钱而是想看到我们的成绩,他们想我们以后“有出息”这是他们的无偿奉献!
3:
做力所能及的事
请问你给父母端过几次洗脚水?
请问你吃完饭主动收几次拾桌子?
请问你主动洗过几次碗?
请问你有几次主动给父母捶背?
只这四个问题我有一年回家没有多做一个假期也就做了一两次知道么,收拾桌子洗碗后他们说我真的长大了(那时我20了)!我给我爸捶了一会背他就说不用了累坏你(但我看到他笑了)。洗脚水端来了妈的眼睛红了!他们别无所求只要你有关心他们的那份孝心,不用做多他们就会知道你的心里有他们关心他们,父母会决的没白养你、没白疼你,长大了会疼我们了。这是安慰,父母会很开心!
4:
多在家几天
有几年放假回家我觉得和父母呆着,没意思,要去这个同学家住两天那个同学家过个夜,小学聚会晚回一会儿(半夜一两点才回)中学聚会多喝点十点多回,(回家就睡半夜还吐)妈帮你收拾给你端水,看着心疼!虽然嘴上骂你,疼在她心尖上啊!我不领情肯定第二天早上不吃饭就出去“玩”了,他们呢也没心情吃早饭了,还要工作一天,我们于心何忍!他们就想和他们一起看着你吃早饭,看着你按时睡着!看电视和妈聊聊感情片,和老爸喊喊足球,侃侃拳击,对这社会、学校的看法。如此而已!
这是小女子的拙见,本人自视还没资格教别人,互相学习!
㈧ 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亲敬老小故事2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孝亲敬老小故事3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孝亲敬老小故事
从前有个家庭,只有一个老母亲和一个儿子过活。母亲做饭儿子种田,母亲把全部精神都用在疼儿子上,做好饭等儿子来吃,一边给儿子擦汗一边给儿子端饭,中午把做好的饭送到地头,晚上帮儿子洗脚,老母亲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儿子,可是儿子并不满意,老是觉得母亲做的不好,时常打骂母亲。母亲有时候心里也有气,可就是舍不得骂儿子。有一次他耕田到地头休息时,看到地头一乌鸦窝不只什么原因落到地上,那老乌鸦和小乌鸦他都认识,可不知为什么那老乌鸦行动困难,小乌鸦正衔着一只虫子送老乌鸦的嘴边,那老乌鸦没有接住虫子掉到地上,小乌鸦赶忙衔起来再送到老乌鸦的嘴边。这一幕让这个儿子心惊了,想起母亲的好,再想想自己对母亲的不好,真是虫兽不如。从些番然醒悟,决心做个孝子。当他回到家把热水瑞到母亲前并把母亲的双脚放进水盆的时候,母亲泪水流下来了,儿子的泪水也流下来了
故事2
一个老太太92岁了,早年丧夫,自36年前二子三女各自独立之后,她就轮流着在各子女家过活,原来是每家家都差不多十天左右,各个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对她很好,时间长了,她就过多地在二女家住下了,二女婿是个工人后来当个小官,靠工资生活,并不富裕,比其它几个略有不如。但老太太就是觉得二女婿贴心,心理更安稳,住的时间长了二女婿把老太太的生活习性都掌握,虽然没有多好的,但口味大都是随着老太太转的,一起生活了一年又一年,二女婿把父母都送走了,照顾老岳母的生活还是照旧。日复一日,简单的生活过了36年了。老太太依然健康。
一则是“方观承千里探亲”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㈨ 人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因为父母生养我们付出了他们自己的青春时间精力和财力。所以我们要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