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百善孝为先的意思
什么是孝道?
问题说得好好,中国人十分看重孝道,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而如今,我们真正的做到了孝道的人有多少呢?很多人貌似孝顺,成天推脱,说自己忙,等父母走了,他们才回过味儿来。还美其名曰:子欲孝而亲不在。有意义吗?
父母在世时,多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生前,儿女多尽孝,父母走后,儿女也不会有遗憾,这就足以了。
⑵ 孝顺的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这两个字各有其意义,顺是一个底线吧,比如不违逆长辈的意愿,别说人家不爱内听的话,人家让做什容么,你不愿意可以不吭声,但别招人生气。就是这个意思。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好好理解这一层意思,当发生矛盾时,尽量委婉,温和地化解,尽量不触怒长辈。所谓上行下效,一个人的对父母亲友的言行,很容易就会影响到孩子,这个是有继承的
⑶ 孝顺什么意思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诗经、尔雅中》说:“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意思就是说,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顺”,就是要顺从,依
⑷ 百善孝为先是啥意思
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於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论语》中,子夏向孔子请问什麼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於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5章。
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印度及其他亚洲地区也有类似的伦理概念,另外孝顺还可以推广为一般对年长的人的尊敬和顺从,比如对媳妇对公婆的孝顺,对长辈亲戚(比如姑、伯、舅、姨等)的孝顺等。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4章内容相关,故一并解释。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之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此章的“无违”由孔子自己后面的说明看来,应是不违背礼的意思。
至于为何孔子在此要分两段解释无违呢?有学者以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之志向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
此章有三种解释分述如下:1.使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2.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子女须小心保重自己;3.子女应只担心父母的疾病,其它则不宜过分担心,否则反而会使父母不安。
此章言外之意乃是因为疾病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其它各方面则人的主控力较强,所以作子女的必须在其它各方面勤勉努力表现良好,使父母不会因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事情,为子女担心操烦。
由此观之,孔子此章之真意也许可以理解为:子女须尽全力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以期使父母不因为子女多担操烦。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
此章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有两解:1.狗和马也一样有人供养;2.狗和马也一样可以侍奉人;但若依第二种解释似乎就不须“有”字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当有事时,年轻人去做;有丰盛美食时,由长辈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此章的“色难”亦有两解:1.晚辈的神色(详解如上);2.长辈之神色:是指能够在父母神色未变之前,先得知父母的心意。
“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6(5+1,一章重出)章,即为政篇这四章加上学而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6(5)章皆属“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
综合这6(5)章之意如下: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过世之后,丧祭亦应合义合礼;且必须时常缅怀他们,并效法他们合义合礼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⑸ 孝敬是根本的意思是什么
最起码人人都应该做到的最低要求。
一个人必须要孝敬老人,回报养育之恩,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⑹ 孝敬是什么意思!
孝敬的意思是1,孝顺父母,尊敬亲长 2.把物品献给尊长或贿赂上级。
这是一种尊敬的做法。
⑺ 孝顺的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顺从
顺的基本释义:
1、向着同一个方向(跟“逆”相对):顺风。顺流而下。
2、依着自然情势(移动);沿(着):顺大道走。水顺着山沟流。
3、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把船顺过来,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这篇文章还得顺一顺。
4、趁便;顺便:顺手关门。顺嘴说了出来。
5、适合;如意:顺心。顺眼。不顺他的意。
6、顺利:顺遂。这些年一直很顺。
7、依次:顺延。
8、顺从:归顺。百依百顺。
9、姓。
文言版《说文解字》:顺,理也。从页,从巛。
白话版《说文解字》:顺,梳理,使有序。字形采用“页、巛”会义。
词语解释:
1、顺境
[shùn jìng] 顺利的境遇:他中年以后,渐入顺境。
2、顺带
[shùn dài] 顺便;捎带:探亲回来顺带捎点儿土产品。
3、顺眼
[shùn yǎn] 看着舒服:这身打扮,叫人看着不顺眼。
4、恭顺
[gōng shùn] 恭敬顺从:为人恭顺有礼。
5、顺民
[shùn mín] 指在外族入侵者面前苟安一时而不进行反抗的人。旧时也指归附改朝换代后的新统治者而不进行反抗的人。
⑻ 孝顺的顺是什么意思
是顺从的意思。孝顺,可以分成孝和顺两个字来讲。
孝主要是尊敬长辈,对他们在心灵上,物质上都尽量满足。
顺主要是顺从长辈,他们希望你做的一些事情要顺从。
⑼ 孝顺是什么意思
【词语】: 孝顺
【拼音】: xiàoshùn
【解释】: 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这是旧礼教着重提倡的一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