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婆婆很节省看不惯我们的消费观念 想孝敬她 她老是觉得我花钱太浪费 怎么做才能让她高兴
如果是花的你们自己的钱,那么比如花2000买的手机 跟她说500买的 1000的大衣说200买的
Ⅱ 传统美德包括什么
传统美德包含如下内容:仁 、义 、礼 、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
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1、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2、“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3、“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2)孝敬的观念扩展阅读: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
“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
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核心内涵
仁 :有仁爱之心 ——唐太宗爱民如子
义 :重情义 ——荆轲刺秦王
礼 :懂礼数 ——孔融让梨
智 :明智果断 ——空城计
信 :诚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
当然,在传统道德方面还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丰富,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到魏晋之后,官方、民间出现了道德认识的不同观点、不同主张,对“仁、义、礼、智、信”也进行了多种阐述,进行了新的创造和新的规范。尽管如此,“仁、义、礼、智、信”作为传统道德之主要架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其间,特别是作为宋明理学的“顶梁”人物程颢、程颐、朱熹等思想家在这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二程将“仁、义、礼、智、信”发展为“五常全体四支”说,即“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仁者,全体;四者,四支。”
意思是说,如果把“仁”看作是整个身体,“义礼智信”则是身体的四肢。朱熹则提出“仁包四德”的著名论断。
Ⅲ 不孝顺父母一定不是好人,这种观念是强盗逻辑,你认为呢
这句话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从“不孝顺父母一定不是好人”这个角度上来看,虽然不能算强盗逻辑,但已是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的以偏概全,确实有失偏颇。为什么这样说呢?
提倡孝敬老人,“百善孝为先”、“孝不如顺”可以理解,生活实际中是美好的愿望。但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就过了,而且孝也不能愚孝。
所以,表述要准确。事实上不孝顺父母的人也真不一定是坏人。
2.理是孝顺的理
孝顺,是顺从父母之意愿而去执行,但是东汉的赵岐在《十三经注疏》的批注是对孟子“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解释是: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儿女对父母的第一不孝就是看到父母有作出违背道德伦理,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不应该去支持,要做思想工作,劝说和制止他们有危害的行为,以免让父母遭到别人的嫌弃。
所以说,孝顺父母也包括要帮助父母中止不对的行为,不是盲目地孝顺。
对父母尽孝是必须的,但好的传统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并传承的。对于善恶必须有正确的理解,并不是要靠压服来顺从。“不孝之人不可交”,针对的是真不孝的人,不是不顺父母的人。
赞同孝道与一个家庭具体存在的情况是两个概念。
“不孝顺父母一定不是好人”的说法,确实存在强迫性逻辑思维。“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母慈子孝”,孝顺是相互的。
在外作恶多端,对父母十分的孝顺的人有没有,有。有个强拆民房的人,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要去拜佛,他马上送去,还帮母亲出钱开光物品。这样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孝顺父母的人对外人好的也大有人在,在外面帮助别人,得到人们的好评。这样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我们判断事物不能像小孩子一样,不黑即白,不白即黑,这种非此即彼的判断本身是比较愚昧的,存在思维逻辑的问题,才会产生这种具有偏执的认识。
看事物不要绝对,不能非此即彼。那些从小虐待孩子、把孩子不当人对待的父母,孩子长大不孝顺不一定就是坏人。
另外,不孝顺也不是不赡养,这也是两码事。有的子女也赡养,能尽责任尽孝,但做不到嘘寒问暖,被父母说成不孝,不见得是不孝。
现实生活中,做到真正的孝顺是什么样子?孝不孝顺的标准是什么?是凭父母说,凭儿女说?还是凭外人说?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所以,“不孝顺一定不是好人”说得太过,存在错误认知。孝顺的人不一定是好人,不孝顺的人不一定是坏人。
“不孝顺父母一定不是好人”?说得过于绝对化。不能为了要让人孝顺,或是为了提倡孝顺道就用这种偏激的逻辑一概而论,一刀切的说法反而让人难以接受。
事实上不孝顺也存在不得已的原因,比如国家利益至上的人,那些当兵、搞科研、坚持在一线岗位的人,没法尽孝父母,就不是好人?
所谓孝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最基础的感恩心理。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虎毒不食子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父母不值得孝敬的情况也有存在。可是要追根溯源,有些情况就与老人的教养方式有关,有的是对孩子太溺爱所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不孝顺,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父母完成了责任把孩子抚养长大,父母老了,不赡养父母,儿女不孝顺父母的确实没做得好。
所以,“不孝顺父母的人一定不是好人”这个观点,确实存在逻辑混乱,有行道德绑架之实,不分情况地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是逻辑混乱的道德绑架。
3.孝顺父母理所应当,但不能搞道德绑架
孝顺父母无可争议,但确实也有为一己私利打压子女、无事生非、无理取闹的父母。生而不养就是遗弃,老了子女不赡养,是因果报应。
凡事都有因果,有因必有果。孝顺父母做得好的人,有爱心、善心、孝心。
父母不善,孩子从小就受父母行为观念影响。父母怎么对待爷爷奶奶的行为会深深的印在孩子脑海中,形成因果报应。
或者由于父母性格使然而使孩子小时侯并不快乐,而孩子大了认为这都是父母的罪过,没考虑到这是父母本身的匮乏所致,这属于是不能体谅父母的表现。
身为父母者在对待子女上做到大公无私,心无偏袒,一视同仁,教育子女时以身作则,父母做得好,儿女不用道德绑架也会孝顺。
有些家庭会出现父子如仇雠的现象。像这种家庭就不能用统而概之的普世道德观来对应。
这种个例属于特例,不能用这种例子推翻整个普世道德观。每个人不光有父母,可能还有子女,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子女不懂孝道,不尊重父母。
普世的道德观是道德观,特例是特例,不能一概而论。说事情最怕断章取义,孝顺也不能搞断章取义的一刀切。
“下堂老母不赡养”是“男尊女卑”思想造成的。
人非圣贤,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愿意给孩子好的教育和影响。不能原谅父母过错的人,需要调整心态,增加“同理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虽说不是所有父母都值得孝敬,但是你知道的也不一定就是事实,一定也有受别人影响的看法参杂其中。母亲改嫁可能存在着不得以的苦衷,儿女要能体谅为母的苦楚。
“子不孝,父之过”,不行道德绑架的孝道。
望设身处地想想如果自己父母中有一方抛弃另一方和孩子,老了回来了让孩子养老的事,孩子心里有何感受?
自己没有摊上无情无义,抛妻弃子,从未尽过抚养义务,却胃口特大,贪心不足的父亲的人,不要指责别人不孝。
事有多面,人有多样。父母有教导孩子的责任,但本身有局限性没法引导孩子,就要靠孩子自己努力改变自身。孝与不孝,不必道德绑架。
不论旁人怎样说,需要的是自己努力做到问心无愧。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真的别再用混乱的逻辑道德绑架孝道。
电视节目中那些对比十月怀胎的母亲,抛妻弃子的老父更令人讨厌。父亲没尽过养育责任,可老了老了,落魄至极却凉薄之心不改,极尽恶行还振振有词逼儿女赡养。不是当事人,永远不能感同身受。
所以,道德绑架成就的只能是表面的孝,不能令人心服口服;用赌咒发誓的话威逼的孝不如顺,是愚孝。
父母是山,给弱小的儿女以真切地依靠,父母是水,无私的滋润着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父母儿女自然会孝顺。
有书君觉得老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说得有道理。所有的善行首先讲求的是孝,要看心中有没有孝,而不能考究他的行为,如果考究行为的话,那么许多人就没法遵循孝道。
孝顺父母包含着亲情、感恩、尊重。作为儿女,父母是每个人小时侯的依靠,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最亲的人,你可以因为无亲情不感恩,但至少别侮辱父母,尊重父母是孝顺父母最后的底线,也是做人的底线。
为了自己的后代不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自己要做好父母的角色,要尽力做到孝,以此来改变家风,造福后代。
期望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建立一种相对民主的关系,遵纪守法形成良性循环,放弃愚孝。
Ⅳ 找对象什么最重要
其实作为一个感情的维系来讲,付出是彼此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如果每个人都不付出的话,那么这个感情是没有办法去维系的。其实一个好的感情,每个人都在付出,付出自己的劳动力,付出自己的感情。如果不是因为特殊原因的话,那么说明这个女人起码是一个相对比较自私的女人。如果当初选择离开的话。那可能对你们的结局更好,现在这个其实作为一个感情的维系来讲,付出是彼此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如果每个人都不付出的话,那么这个感情是没有办法去维系的。其实一个好的感情,每个人都在付出,付出自己的劳动力,付出自己的感情。如果不是因为特殊原因的话,那么说明这个女人起码是一个相对比较自私的女人。如果当初选择离开的话。那可能对你们的结局更好,现在这个女朋友对你一切都好,难道会因为地理位置而放弃?一定考虑清楚你有接受这样结果的一个能力吗?一定要有这样的担当才可以。反而言之,你这种想法可能是一种内心的“强大首先,你们处对象,首先你们双方应该把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还是必须放前面的,俩人在相处的时候,应该双方把对方的一些内涵东西看透才好,免得以后时间久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分离不好决定了再去选择,让对方都为难,其次,完事孝为先,父母给了咱们生命,才有了咱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打拼的机会,嘴应该感谢父母才对,不孝敬父母的人,个人认为是不好,即使结婚了,婚后也是个麻烦的隐患的!首先,你们处对象,女朋友对你一切都好,难道会因为地理位置而放弃?一定考虑清楚你有接受这样结果的一个能力吗?一定要有这样的担当才可以。反而言之,你这种想法可能是一种内心的“强大首先,你们处对象,首先你们双方应该把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还是必须放前面的,俩人在相处的时候,应该双方把对方的一些内涵东西看透才好,免得以后时间久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分离不好决定了再去选择,让对方都为难,其次,完事孝为先,父母给了咱们生命,才有了咱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打拼的机会,嘴应该感谢父母才对,不孝敬父母的人,个人认为是不好,即使结婚了,婚后也是个麻烦的隐患的!首先,你们处对象,首先你们双方应该把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还是必须放前面的,俩人在相处的时候,应该双方把对方的一些内涵东西看透才好,免得以后时间久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分离不好决定了再去选择,让对方都为难,其次,完事孝为先,父母给了咱们生命,才有了咱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打拼的机会,嘴应该感谢父母才对,不孝敬父母的人,个人认为是不好,即使结婚了,婚后也是个麻烦的隐患的!
Ⅳ 关于孝的感悟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它是儿女们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当今的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令人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忘记了父母曾经的付出。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待父母,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对父母行孝,不能仅仅是履行赡养的责任,让他们衣食无忧,而是要从心底里尊敬父母,重在一个“敬”字。孝敬者,孝为行,敬为心。如果能对父母时刻怀有敬意,就能在一言一行中,在细微之处,都让父母心理得到莫大的快慰,这可能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忙于自己的工作,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不给父母打电话,几年可能都不去看望父母,或是下班回家“掉脸子”,发牌气,将工作中的不快发泄在父母身上,或是对父母呼来唤去,颐指气使,动不动就恶言顶撞,没个好声气,或是不思进取,任意胡为,不让父母省心。凡此种种,皆是不尊敬父母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够对父母多一点敬意,就能时时考虑父母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言行,使父母精神愉悦而满足,也就尽到了自己的孝心。
孝顺孝顺,要孝,就得顺,如果要真正孝敬自己的父母,就要理解他们的观念,包容和尊重他们的习惯。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文化交流频繁,新一代的年轻人与父母之间的观念冲突愈益严重,以致产生了所谓的“代沟”。面对纷繁芜杂而又变化迅速的社会,老人的许多观念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经常会与子女在一些生活事务上发生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小事常常酿成大事,严重影响家庭的和睦。对于这一类问题,作为子女就做到又“孝”又“顺”。对父母的观念、习惯与生活方式,都要多忍让一些,多包容一些,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更不能斤斤计较,恶言恶语相向;如果有观念上的冲突,就要注意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劝谏,多多沟通,尽量将矛盾化解。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愿天下的儿女牢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想想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从小事做起,善待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父母,让天下的父母都能够“老者安之”。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们做子女的也就欣慰了!
Ⅵ 为什么说孝顺是落后的道德观念
很多没文化的家长,特别是男孩家长,替儿子征婚,里面都有这么一句,希望女孩温柔孝顺……我特别想问一下,孝顺谁?
Ⅶ 父母观念落后固执,为了孝敬父母几乎做到毫无原则的遵从,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题问的让人糊涂,你父母的观念怎么个固执?你又是怎么毫无原则的遵从了?如果说不出来,那只能说明你与父母有矛盾,与父母沟通遇到了阻滞瓶颈,而作为小辈又不好违背父母的意愿,有点儿为难而已。家庭里除了家暴、背叛、纵容违法违规违背道德底线,哪里有那么多的原则问题啊?你的问题里又涉及到“孝”字,更说明非原则问题了。父母老了(俗称老小孩),很多观点与儿女相悖很正常,需要耐心、需要把父母当做我们的孩子去对待、需要我们无偿的付出,如果抱着这种思维与父母相处,就不会有纠结。除非你口头说孝敬,内心做不到。
Ⅷ 语文微写作:传统观念中,“孝顺”是指“孝敬父母、顺从父母”请你对此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超过150字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有很多关于孝顺父母的语录版,一个人是否权孝顺父母,也是衡量他的品德是否高尚的一个标准。我认为:孝顺父母首先要孝敬父母,父母从小把我们培养大,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我们应该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其次我认为父母做的对的事,我们可以顺从,但父母做的不对的事,我们要改正做法,这才是孝顺父母的真正体现。
Ⅸ 人生在世有哪些观念是越早建立越好的
那肯定是正能量的观念建立的越早越好,最起码你的行为准则就会是正确的。
Ⅹ 学历越高的人越容易不孝顺父母吗
学历越高,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估计大家也发现了规律所在,但凡能扛起家国重任的,无一不是知识文化水平高超之人,文人会谋略,武将懂兵法。到了现代社会,虽然没了过去的老一套标准,但社会的总体发展还是依靠知识分子们,高学历的孩子就在其中。
然而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脑力工作者,当他把一天的大脑运转都花费在工作或者学习上的时候,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分摊给父母了。下班宁愿瘫在床上,也不接受来自父母的嘘寒问暖。
思想层次差距大,交流少
这时候有网友说了,父母的亲情本该是治愈孩子疲倦的良药,怎么到你口中成了压力般的存在了呢?这就说到了重点:随着孩子学历的提高,跟父母早已不在同一文化层面上了,思想和三观上存在巨大差距,交流反而容易激发矛盾。
现实中,我见过太多因为学历高就与年少同窗疏远的案例,倒不是因为清高自傲,而是话不投机。哪怕是民国时期著名才女张爱玲,也曾直接对老友表达过“受不了跟你在一起总是聊过去,仿佛现在的我死了一样。”
虽然亲情要比友情粘度高,但随着交流的减少,父母也会逐渐听不懂或不明白孩子在想什么,而学历高、见多识广的孩子,也会逐渐对父母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免被指责。久而久之,父母便会觉得孩子不孝顺,其实孩子并非不孝,而是父母要求太高罢了。
离家远,亲情由浓转淡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高学历的孩子大多会就职于超一线城市,比如我表姐,就职于上海,一年最多回两趟家,一次五一,一次十一,亲情自然不胜以往。
都说距离会产生美,但对于亲情来说,距离只会让亲情浓转淡。对比之下,学历不高的孩子不受专业限制,大多在父母身边就能就业,也难怪网上都说“成绩好的孩子是国家的”了。